二单元学案
第二单元学案
![第二单元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fd160fde80d4d8d15a4fbe.png)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历史导学案第2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课型】反馈课【课时】1【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能熟练的应用于习题。
【单元剖析】本单元介绍了中古时期的亚洲文明与欧洲文明。
侧重介绍了日本的“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是日本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产生于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的形成和扩张过程中起到了旗帜的作用。
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的起源和由来,对于理解和认识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欧洲文明侧重于介绍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基督教会权力的膨胀,封建城市的兴起与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
曾经辉煌一时的拜占庭帝国在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汲取其他文明的状态下,终于被历史的大潮所淹没。
它的衰落史实发人深省。
【单元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内容及作用,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与拜占庭帝国历史命运的启示价值。
【单元难点】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与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思维导航】通过对日本“大化改新”内容和作用及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的认识与探讨,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方法,形成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能力。
【学习格言】自信和努力,是成功的必备品。
【选择】(每题4分,共48分)1、下列各项与大化改新无关的是()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B、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C、日本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D、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2、公元7世纪时,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这次改革仿效的是()A、中国隋唐制度B、中国明清制度C、希腊共和制度D、罗马元首制度3、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事件是()A、大和统一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D、大和兴起4、穆罕默德最早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地点是()A、麦加B、麦地那C、耶路撒冷D、巴格达5、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下列哪一个历史事件相关?()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B、穆罕默德病逝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6、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建立起来最大的帝国是()A、德意志帝国B、法兰西帝国C、意大利王国D、法兰克王国7、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哪位宫相在位时,开始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A、查理·马特B、丕平C、屋大维D、伯利克里8、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其中斗争的典型例子是()A、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B、法国里昂市民争取自治权C、法国西西里地区争取自治权D、法国巴黎人民的斗争9、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社会阶层是()A、市民阶级B、工商业资产阶级C、早期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10、中世纪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历史影响不包括()A、促成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形成了市民阶级C、加强了教会和封建主统治的力量D、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11、史学家所谓的中古时期或中世纪是指()A、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形成时期B、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C、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统治地位12、拜占廷帝国时期最著名的建筑是()A、圆形大剧场B、卡尔纳克神庙C、空中花园D、圣索菲亚大教堂【材料解析】(共36分)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征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第四,兵制方面,京师设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公民服兵役,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71784333687e21af45a946.png)
编制:刘倩审核:审批:班组号姓名:【单元内容速览】《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使用方法】1、课前完成【打牢基础】部分,先自己考,再用红笔修改、巩固,最后小组检查。
2、尽量挤时间重读课文,熟悉课文这个“例子”。
课前准备好课本、笔记本、讲义。
【复习目标】1、牢固识记本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字词音形义、重点作者)。
2、复习本单元现代文,学会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回顾本单元现代文中重点的写作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打牢基础】1、为下面加点字注音:佝偻.()教诲.()承蜩.()亵渎..()骈.进()层累.()弥.留之际( ) 媚.上欺下( ) 怜悯.( ) 气吞斗.牛( ) 廓.然无累( ) 枘.凿( ) 扶掖.( ) 舐.犊( )庸.碌( ) 迷惑.不解( )2、准确书写字形:心无旁wù()强guō()不舍yǔn()落灵jiù( )ruì( )智深suì( ) kè( )尽职守nǎo ( )羞成怒yú( )词灰jìn( ) 重蹈fù( )辙刻骨míng( )心一póu( )黄土怒不可è( ) 幼zhì( )3、正确解释词语: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理至易明:心无旁骛:强聒不舍:亵渎:廓然无累:气吞斗牛:重蹈覆辙:刻骨铭心:谀词:梁启超,字,号,又号。
雨果,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代表作有《》、《》、《》。
傅雷,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家,主要作品有《》、《》、《》。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主要论证方法有、、、、。
5、名句默写安其居,。
《论语》饱食终日,,!《论语.阳货》群居终日,,,!《论语卫灵公》其为人也,,,。
《论语述而》6、整体把握文章(1)、《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围绕这一中心论点作者有分别阐述了,。
七年级上二单元复习学案
![七年级上二单元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d5436b27284b73f3425017.png)
第二单元在成长的道路上
一、考标解读
解读:株洲中考能力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识记、理解、运用。
考试内容能力目标的前一个层次是后面各层次的基础,较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要求。
考标反映在考试题型上来说,识记可以命为选择题、判断题;理解可以命为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运用可以命为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探究题目。
根据考标,本节的二个考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与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热点问题很多,所以既要从主观题的角度又要从客观题的角度进行复习训练。
二、考点梳理
考点一: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
1. 生活中有苦也有乐,这是由于哪些因素造成的?
2. 如何看待成长中的顺境?
3. 如何看待成长中的逆境?
4.面对挫折,人们常会有哪些态度?
5. 战胜挫折、开拓进取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6. 应对挫折的方法有哪些?
考点二:磨砺意志,陶冶情操,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和生活态度好的学习劳动习惯1. 一个人的意志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2. 中学生意志品质有什么特点?
3. 为什么要培养坚强的意志?
4. 我们应该如何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c1b794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d.png)
●●●●●●●
●
1.阅读下面的文字与图表,请为“别墨”下一个定义。
要求:内容尽可能全面,不得超过50字。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别墨》篇,据《庄子·天下》篇,谓墨家两派,一为相里勤,二为南方之墨者,且谓两派“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是墨家之后人,于宗教的墨学之外,另分出一派科学的墨学。
此派墨家自号为别墨。
别墨,犹言新墨。
于是以为今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六篇,皆为别墨所作。
据胡氏之说,则相里勤、五侯之徒,与夫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均由墨家而流为专门名家矣。
其表如下:
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疗
B.当察乱何自起当:应当
C.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具:完备、齐全
D.不可以不劝爱人者劝:鼓励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不知乱之所自起臣子之不孝君父
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D.此何也当察乱何自起
4.下列有关词类活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亏父而自利
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
B.故亏臣而自利
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C.虽父之不慈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c2fcc06c175f0e7dd13725.png)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中都有哪些用错的字?
2.错别字门诊小组向全班学生展示在街头巷尾、荧屏报刊中搜集到的错别字。
3.教师引导:你能就街头规范用字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吗?
教师在学生展示基础上小结:今天同学们充当了一回清理语言污染的清洁小卫士,希望大家今后也能消灭自己作业中的错别字。
四、展示交流
教师:说说这些优秀广告词有何特点?
教师:请出示你搜集的优秀的广告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五、互动探究
“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你怎么理解这种“痛快?”
听歌曲或看小品,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出示图片后,让学生修改图片中的错别字。共同订正。
①大排“挡”
②超限超载,“殆”害无穷
③“咳”不容缓
学生回答。(意思对即可,予以表扬。)
认识生活中的语文,并设想从生活中如何学习语文,如何改正生活中用语的不规范的现象。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点拨:广告策划者利用成语及俗语琅琅上口、妇孺皆知的特点,将他们改“头”换“面”,变为广告词。这样做,固然能产生较强的广告效应,但很容易对理解、辨别能力弱的中小学生产生误导,对于纯洁的语言文字产生负面影响。
④一“网”情深
⑤直迷不悟的李阳气势凶凶地冲进教室……
⑥友情绊随人生,人生将充满朗朗笑声;友情拥抱人生,人生将洋益勃勃生机。在友情春风的吹佛下,疾妒、憎恨、侮辱、欺骗、敌视、吹嘘……如落花,无可耐何……
结合训练提出自己的看法。
认识生活中的不规范使用语言的现象。体会汉语语言的规范化标准。
让学生不光是在听或在看,也要说说自己的感受。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综合性学习课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九年级英语教案第二单元Unit2Self-CheckandReading学案人教版
![九年级英语教案第二单元Unit2Self-CheckandReading学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d92b2933d4b14e84246848.png)
作者VX:免费范文九年级英语第二单元Unit 2 Self-Check and Reading学案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二单元unit 2 self-check and reading学案人教版unit 2self-check and reading学习目标1.掌握借助上下文学习新单词和短语的方法。
2.掌握下列知识点:■重点词汇:death,cause,himself,patient,attention,waste,afford■重点短语:①in the end②make a decision③to one's surprise④even though⑤no longer⑥take pride in ⑦pay attention to ⑧give up ⑨a fifteen-year-o1d boy■重点句型:①it seems that yu mei has changed a lot.②she also to1d me that even though my father was no longer with us,he was watching me and would always take pride in everything good i do.预习导学i.英汉短语互译。
1.最后;终于2.even though3.对……注意;留心4.to one's surprise5.对……感到自豪6.make a decisionⅱ.阅读reading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7.how o1d is martin murray?8.has martin changed in the end?合作研讨一、重点单词与短语1.death n.死;死亡例如:his petdog’s death made him very sad.宠物狗的死使他很伤心。
【辨析】die/dead/dying/death①die u.意为“死”,强调的是“死”的瞬间动作,为非延续性动词,不能和表示一段时间的短语边用。
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56dbf20242a8956bece482.png)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的字词、成语、文学常识。
2、理清五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思路。
3、感受记叙文的语言风格,揣摩其语言特点。
【课前准备】本单元复习要点:1、生字、词语。
2.文学常识 3、记叙文的语言特点4、课文主题概述5、积累关于《爱》的名言【复习过程】(1)、识记生字、词语:懿yì骇hài掳lǔ孤孀shuāng 惶(huáng)急诘(jiã)问渴慕mù疏shū懒差chāi使簌簌sù迂yū腐拭shì箸zhù奔丧sāng 狼藉(jí)凼dàng尴尬gāngà 烦躁塌败凑合伛偻yǔlǚ翳yì取缔dì荒僻pì 吊唁yàn 接济唏嘘xīxū噩â耗呵斥chì焦灼zhuï文绉绉zhōu 伎jì俩颠沛diānpâi 连声诺诺nuî震悚sǒng 蹒跚pánshān 惨淡赋闲絮说颓唐tuí琐屑suǒxiâ交卸xiâ滞zhì笨愧怍zuî惭愧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怀,心。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典,当。
质,抵押。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
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
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穷愁潦倒: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
穷困愁苦,失意消沉。
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风尘苦旅:风尘,比喻旅途劳累;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碎细小,不成系统。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
形容驯良、顺从。
(2)文学常识(3)记叙文常识1、记叙文写法: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2 北师大版 (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2 北师大版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92dbb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d.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2 北师大版 (含答案)一、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1. 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
2. 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图形上对称点的距离相等。
二、轴对称图形的判断与作图1. 判断轴对称图形: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出对称轴,看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
2. 作图步骤:先找出对称轴,再找出图形上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最后连接这些对称点。
三、平移的概念及性质1. 概念: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叫做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2. 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四、平移的判断与作图1. 判断平移:判断一个图形是否经过平移,关键是找出对应点,看对应点是否满足平移的性质。
2. 作图步骤:先找出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
五、轴对称与平移的综合运用在实际问题中,轴对称与平移往往同时出现,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两种变换,解决问题。
六、答案解析1. 判断轴对称图形:通过找出对称轴,判断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
2. 作图轴对称图形:先找出对称轴,再找出图形上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最后连接这些对称点。
3. 判断平移:通过找出对应点,判断对应点是否满足平移的性质。
4. 作图平移:先找出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
5. 轴对称与平移的综合运用: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轴对称与平移,解决问题。
通过本学案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轴对称和平移的概念、性质及判断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两种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在解题过程中,注意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不得含有图片、电话号码、表格等。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轴对称与平移的综合运用。
这是因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轴对称与平移往往同时出现,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两种变换,解决问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16e5f9eff9aef8951e0625.png)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知识梳理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三篇精读课文和《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七律·长征》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现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灯光》这篇文章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记叙了邱少云从隐蔽潜伏到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赞颂了邱少云的伟大献身精神。
口语交际《演讲》,根据演讲内容拟定题目,写演讲稿,参加演讲活动,展示自己。
重点是掌握演讲技巧。
习作《多彩的活动》,练习写记叙游戏过程的作文。
重点是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好活动场面。
《语文园地》,学习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了解运用反复的手法的作用和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说”的方法,学习书写方法,积累爱国名句。
.2.单元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与革命岁月有关,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材料。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细细品味重点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另外,革命岁月离学生很遥远,理解起来很困难,还要借助历史背景资料去理解。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有些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写了具体的场面,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人课文中描述的场面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第一、二单元学案
![第一、二单元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7afe14c5da50e2524d7f32.png)
第一章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出题人韩志华审题人和树峰学习目标1、通过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2、能复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3、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情境导入:当你步入化学的殿堂,展示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奔驰的汽车,翱翔的飞机,造型别致的陶瓷,绚丽多彩的丝绸,巧夺天工的合成材料,无不闪烁着化学世界的光辉,凝聚着化学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
化学使世界变得如此精彩,她是那么神奇,不禁让我们产生联想:什么是化学?她是研究什么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世界吧,这里的世界在等待……自主探究: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包括我们的学习用品、衣着穿戴,哪些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教室的物品有:其中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有: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有:通过观察和统计你有什么感想:二、观察化学变化生活中有很多变化,试比较下面变化的区别:1、凉水烧成热水2、木炭燃烧变成灰烬3、布料做成衣服4、葡萄酿成酒5、水结冰6、铁矿石炼成钢铁7、酒精挥发8、矿石粉碎将这些变化分类:你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归纳总结:1、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2、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完成以下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
2、在试管里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3、将一粒锌放入试管中,加入1~2毫升稀盐酸,观察现象。
4、取3~4毫升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中,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回答问题:1、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理由是什么?2、这些变化伴随着什么现象?结论: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着、、、、等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有生成,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发生了变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4d6c7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a.png)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奴隶社会的开始。
夏、商、西周时,奴隶社会的政治、经济逐渐达到繁荣,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开始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的变革。
(二)夏商周的政治1、夏朝第二代国王________的继位,标志着________代替了________,“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___________,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制度的实行,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二、灿烂的青铜文明、 出现:_______末期a 、后代称为的“五谷”、青铜器种类增多:夏朝 时期已经齐备。
_______朝,这一时期青 b 、西周一用一定数量的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工具进行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生产。
著名代表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 c 、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种类丰富,大量用于_______ (西周) 品种在________时期已有。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可从实质上说,这些文明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上的。
三、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_______,史称_________,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2、争霸背景: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________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__________ 3 条件:a 、经济上:位居_______北部,盛产______,经济富庶。
(1)齐桓公 b 、政治上:任用______为相,改革_______,发展生产,改革_______(第一个霸主) 组建强大的军队。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学案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719087a0116c175f0e48b0.png)
第二单元学案课题一空气的组成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课时目标:1.掌握空气的组成2.掌握空气的组成实验及实验误差分析预习思考:一空气的组成: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___________得出空气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装置(2)现象:红磷燃烧,产生__________________;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体积分数)4.物质的简单分类(1)混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而成。
如空气、海水等。
(2)纯净物:只由___________组成。
如氮气、二氧化碳等。
小组讨论或展示:1.通过观察课堂演示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误差?(水面上升为什么不够15)(选作)水面上升超过15,又可能有哪些原因?2.为什么会有水从烧杯中流到集气瓶中?如果换成碳做实验会怎样?3.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讨论)、4.上述实验中,除了得到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五分之一外,还可以得到关于氮气的那些性质或结论?知识小结:(一)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生成固体,使封闭装置内的气体体积减少,导致装置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这个压强差的作用下,容器内有水进入,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体积。
3.药品的替代品:选择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跟空气中的氮气或其他气体起反应的固体,且反应后的生成物为固体。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9f1840b307e87101f696c1.png)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特点。
3、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4、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氧气的用途。
5、理解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等概念。
6、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操作。
7、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1、空气的组成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2、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3、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4、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概念5、催化剂的作用与特点学习难点: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2、氧气的性质及氧气的实验室制法3、催化剂的作用与特点课前预习一、空气(一)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按体积比):2.空气的组成测定(1)药匙中盛放的药品是(2)实验中你看到的现象是(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反应原理是(二)空气保护: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防治措施:(三)纯净物与混合物1、.纯净物是如氧气、氢气、氮气等。
2、混合物是如空气。
3、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断依据二、氧气(一)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常状况下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
3.各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比较如下表4.氧气的用途。
三、制取氧气1.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试写出以上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观察课本图2--15,识记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并标明仪器名称:3.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化学概念:1.化合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可表示为:A+B+……→E(简称“多合一”)2.氧化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这里的氧既指氧气,又指含氧的其他物质)。
3.缓慢氧化:。
如呼吸、钢铁生锈等。
4.催化剂:,催化作用:5.分解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学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a4ac4869eae009581becbd.png)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 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课堂探究】【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总结实验结论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自主学习2】阅读课文第27页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空气中的各成分及其所占的体积分数。
2.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判断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并说明依据。
空气海水氧气石灰水冰水混合物冰【自主学习3】阅读课本第28—33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2. 什么可以造成空气污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有效训练】1. 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2.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二氧化硫 B.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3.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
下列步骤的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②用燃烧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时,火柴熄灭,说明主要是氮气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人瓶内,并把塞子塞紧④冷却到室温⑤打开弹簧夹,水压入集气瓶中,并接近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⑥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⑦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⑦⑥②⑤④③① B.⑦⑥③②⑤①④C.⑦⑥①③④⑤② D.⑦⑥①③②④⑤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2024秋七上第二单元预习学案(学生版)
![2024秋七上第二单元预习学案(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96389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1.png)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编者按】总体来说,新版历史教材的第二单元的单元名更换,以及单元下面的五个课名更换,页码由原来的19页扩充到25页。
这也就意味着课容量的增加,凸显社会形态;其次,优化了单元导读和课前导读,并新加入了时间轴和单元学习目标要求,尤其是第8课重点介绍先秦时期在科技、艺术、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包括青铜器的制造技术、天文观测、医学知识、诗歌和音乐的发展等知识点,以前这些内容在课本里面提到的比较少,大体是知识拓展的内容,但是考试经常能见到,现在直接加入进去;除此之外,还新增了学史崇德、想一想、读地图等活动性栏目,增加和新换了很多图片、相关史事以及材料研读等如魏绛和戎、弥兵大会、稷下学宫等,这些需要留意。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标要求】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知识梳理】1.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知识拓展】1.夏、商、西周政权的发展。
2.分封制的影响。
(1)积极影响:西周初期,周王室拥有较高的权威,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
诸侯国起到了拱卫王室的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大的权力,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3)对后世的影响:将各地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促进了早期中华文化的形成;同时推动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对中国的风俗文化影响深远,中国的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古代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宋、郑、吴、陈、许、秦等。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标要求】知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知识梳理】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周平王东迁洛邑)—前476年。
1.王室衰微(1)背景:社会动荡,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
(2)表现:①周王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②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导致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
第二单元fuxi学案
![第二单元fuxi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6d341783c4bb4cf7ecd1ed.png)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1)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_拉瓦锡__用_定量_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他把少量汞放在_密闭_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_红色粉末_(氧化汞),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_______和________(化学符号为N2)组成,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实验名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①连接装置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水后,把集气瓶剩余容积五等分④用弹簧夹加紧乳胶管⑤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⑥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3.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__________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_、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0.94%、________________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思考讨论与解答】1.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时,选择的可燃物应具备什么条件?2.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1)集气瓶中的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中的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①整个装置密封不好、②红磷的量不够、③没有等到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④点燃红磷后缓慢地伸入集气瓶中⑤实验前没有夹紧弹簧夹。
它们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还是大于五分之一呢?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五分之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能设计其他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如果能请画出实验装置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忆读书》学生学案
学习目标
整体阅读了解大概内容提取课文信息
深入阅读感悟理解“多读书,读好书”
升华阅读体会读书的意义
学习任务一
活动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活动2.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读过等书。
活动3.作者是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活动4.本文重点写的是内容?
活动5学生小组讨论“好”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具体分析,画树状图表示。
学习任务二
活动1. 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多读书”?在课文中画出来。
活动2.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用圆形图展示。
学习任务(三)
活动1.再读全文。
谈“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习任务(四)
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走遍天下书为侣》学习方案
学习目标:
初步阅读理解题目
结合修辞读写结合
梳理阅读提升练笔
学习任务(一)
活动1、旅行之中我选择的娱乐
活动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选择一本书,你读出了什么?用圆形图展示。
活动3、题目的意思是:
学习任务(二)、
活动1、默读课文,作者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作为环游世界的伴侣?和同学交流一下。
活动2、作者将书都比喻成了。
你从哪里看出的?在文章中找出来。
(1)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体会。
(2)这段话运用了修辞手法。
联系生活说说书与朋友家的相似之处?用桥形图展示出来。
活动3、作者把书比喻成了很多,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小诗: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个你永远不会厌倦的家。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
活动1、请你自读第七自然段,用树状图展示读书的方法、读书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