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合集下载

化妆品行业化妆品生产卫生规范

化妆品行业化妆品生产卫生规范

化妆品行业化妆品生产卫生规范在现代社会中,化妆品已经成为了女性美容、护肤的必备品。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化妆品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随之而来的化妆品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了关注。

为了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国家和行业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重点讨论化妆品生产卫生规范,以帮助行业内人士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一、生产场所和设备的卫生规范化妆品生产场所的纯净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卫生质量。

因此,在选择化妆品生产场所时,必须确保场地符合以下卫生规范要求:1. 生产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保持空气新鲜。

同时,采取适当的除尘和净化措施,控制空气中的灰尘、细菌和有害物质。

2. 场所内应有足够的光线照明,以便于工人对产品进行准确的检验和操作。

3. 场所内表面应易于清洁和消毒,以避免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滋生。

4. 生产区域和储存区域应划分明确,并且应有明确的生产流程,以确保化妆品在不同阶段不会受到交叉污染。

5. 各种设备和工具应保持清洁,并按照规定进行定期的消毒和保养。

二、原材料的选用和管理规范原材料是化妆品生产的核心要素,对原材料的选用和管理要求十分严格。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原材料管理规范:1. 原材料采购必须从正规渠道购买,并提供相关的质量证明和检测报告。

2. 原材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暴露在阳光直射下,并定期检查储存条件。

3. 不同类型的原材料应单独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4. 原材料的包装必须完好无损,并在包装上标明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

5. 使用过的原材料或废弃物必须及时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化妆品的生产过程是相对复杂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的执行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1. 严格按照产品配方进行生产,不得擅自更改或替换原材料。

2.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工具,严禁直接用手接触产品。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引言概述:化妆品车间是生产化妆品的重要环节,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对保证产品质量和员工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的五个部份,包括车间环境卫生、员工个人卫生、设备卫生、原料储存和废弃物处理。

一、车间环境卫生:1.1 保持车间整洁:车间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清除地面、墙壁以及设备上的污垢和灰尘,确保无尘、无异味的工作环境。

1.2 控制空气质量:车间应安装通风设备,保证空气流通,防止异味和有害气体积聚。

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工作状况,确保其正常运行。

1.3 垃圾分类处理:车间应设置垃圾分类区域,将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包括纸张、塑料、玻璃等,确保环保要求得到满足。

二、员工个人卫生:2.1 穿戴工作服:员工应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避免穿着过于宽松、有毛发或者其他杂质的衣物,以防止污染产品。

2.2 手部卫生:员工进入车间前应洗手,并在工作过程中定期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原料和成品时。

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保持手部清洁,并戴上手套进行操作。

2.3 个人卫生习惯: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携带食品进入车间,避免交叉污染。

三、设备卫生:3.1 设备清洁与消毒:车间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污染产品。

清洁剂和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并按要求正确使用。

3.2 设备维护:车间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设备故障应及时修复,避免影响生产进程和产品质量。

3.3 设备使用培训:员工在使用设备前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设备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操作准确、安全。

四、原料储存:4.1 原料分类储存:将原料按照种类进行分类储存,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不同种类的原料应存放在不同的区域或者容器中,标明名称和相关信息。

4.2 原料保质期控制:车间应建立原料保质期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更新原料,避免使用过期或者变质的原料。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增加,化妆品格业也日益繁荣。

然而,化妆品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卫生管理问题,如果不加以规范和管理,将对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至关重要。

一、卫生管理制度1.1 定期清洁消毒:化妆品车间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生产环境整洁干净,减少细菌交叉感染的风险。

1.2 人员健康管理:要求员工在工作前进行健康体检,确保没有传染病和皮肤病,避免疾病传播。

1.3 废弃物处理:建立废弃物处理制度,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确保环境卫生。

二、车间操作规范2.1 人员着装规范:要求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污染产品。

2.2 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转正常,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2.3 原料存储管理:对化妆品生产所需原料进行分类存储,避免交叉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三、卫生监督检查3.1 定期抽检:建立定期抽检制度,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抽检,确保产品符合卫生标准。

3.2 不合格品处理:对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及时处理,找出问题原因并进行整改,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3.3 环境监测:对生产车间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卫生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四、员工培训4.1 卫生知识培训:对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卫生管理的重视程度,减少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4.2 操作规范培训:对员工进行生产操作规范培训,确保员工熟悉操作流程,减少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

4.3 突发事件培训:对员工进行突发事件处理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五、持续改进5.1 定期评估: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对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2 持续监控:对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持续监控,确保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一、卫生管理规章制度1. 车间环境卫生管理1.1 车间环境应保持整洁,无杂物堆放,地面应保持干净,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1.2 车间内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和更换垃圾袋。

1.3 车间内应保持通风良好,定期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1.4 车间内应设置洗手设施,并配备洗手液和纸巾,员工应定期洗手,特别是在操作前后和上厕所后。

2. 厕所和洗手间管理2.1 厕所和洗手间应保持干净,无异味,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2 厕所和洗手间内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卫生纸、洗手液和纸巾,并定期补充。

2.3 厕所和洗手间应设置清洁工具,如马桶刷、拖把等,员工使用后应及时清洁。

3. 个人卫生管理3.1 员工进入车间前应穿戴工作服和工作帽,工作服应定期更换和清洗。

3.2 员工应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洗澡,保持清洁。

3.3 员工应定期修剪指甲,禁止携带饰品,如戒指、手链等,以防止对产品造成污染。

4. 食品卫生管理4.1 禁止在车间内进食,员工应在指定的休息区域用餐。

4.2 休息区域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4.3 员工在用餐前应洗手,餐具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

5. 废弃物管理5.1 废弃物应分类处理,如废纸、废塑料等应放入相应的垃圾桶,禁止乱丢弃。

5.2 废弃物应定期清理和处理,防止滋生细菌和异味。

二、车间操作规范1. 生产设备操作规范1.1 操作前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如有异常应及时报修。

1.2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禁止随意更改操作参数。

1.3 操作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设备,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2. 原料及成品管理2.1 原料应存放在指定的存储区域,禁止堆放在通道或地面上。

2.2 原料应定期检查,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

2.3 成品应存放在指定的成品区域,禁止与原料混合存放。

3. 操作流程规范3.1 操作人员应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禁止跳过环节或随意更改操作顺序。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一、卫生管理规章制度1. 车间环境卫生管理1.1 车间内应保持干净整洁,无杂物堆放,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应定期清洁。

1.2 车间内应设有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垃圾,防止异味和细菌滋生。

1.3 车间内禁止吸烟、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保持空气清新。

2. 个人卫生管理2.1 所有从事化妆品生产的员工应穿戴工作服,保持干净整洁,严禁穿着拖鞋、露脚趾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服装。

2.2 员工应定期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原料和成品前后,必须进行手部消毒。

2.3 员工应保持个人卫生,定期修剪指甲,禁止化妆品直接接触皮肤。

3. 设备卫生管理3.1 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3.2 设备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卫生状况,并及时清理和维护。

4. 原料及成品卫生管理4.1 原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库房中,避免受潮、受阳光直射和高温。

4.2 原料应按照规定的存放位置进行分类存放,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4.3 成品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二、车间操作规范1. 原料配料操作规范1.1 原料配料前,操作人员应检查原料的标签和有效期,确保原料符合使用要求。

1.2 原料配料时,应按照配方要求,准确称取原料,并进行记录。

1.3 配料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操作台面和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2. 生产设备操作规范2.1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2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机检修。

2.3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设备,保持设备的卫生和正常运行。

3. 成品包装操作规范3.1 成品包装前,应对包装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无损坏和污染。

3.2 包装操作人员应穿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成品,以防止污染。

3.3 包装过程中,应按照包装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包装的整洁和密封。

4. 废弃物处理规范4.1 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如废纸、废塑料等应进行回收利用,废液、废涂料等应妥善处理。

化妆品生产卫生规范

化妆品生产卫生规范

化妆品生产卫生规范化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产品质量和生产卫生有着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讨论化妆品生产的卫生规范,涵盖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包装储存等环节。

一、原料采购1. 原料供应商资质评估:化妆品企业应对原料供应商进行资质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

2. 原料质量检验:对进货的原料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气味、pH值、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确保原料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3. 原料存储:原料应储存在符合要求的仓库中,与其他化学品隔离,定期清理并进行标识,以防止混用和交叉污染。

二、生产过程1. 厂区环境准备:生产厂区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和照明条件,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

2. 员工健康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定期对其进行卫生教育和培训,如正确佩戴防护用具、个人清洁和卫生习惯等。

3. 生产设备清洁消毒:生产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并确保没有残留物和异味。

4. 生产操作规范: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避免交叉污染和混用原料,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5. 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应按规定分类、储存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包装储存1. 包装材料选择:化妆品包装应选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法规的包装材料,杜绝使用劣质材料,避免使用二次包装。

2. 包装环境准备:包装车间应保持干净整洁,室内无明显异味和灰尘,避免影响产品质量。

3. 包装操作规范:包装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要求,避免包装物受到污染或损坏。

4. 成品储存条件:成品应储存在温度适宜、通风干燥的库房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防止产品变质和品质降低。

5. 成品发货管理:在发货前进行质检,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采取合适的包装方式和运输措施,避免破损和外界污染。

化妆品生产卫生规范旨在保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安全。

化妆品企业应积极落实相关要求,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和卫生控制,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信誉。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化妆品生产的监管,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随着人们对美丽的追求不断加深,各种化妆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化妆品的生产也面临着卫生问题,因此,化妆品生产企业必须做好卫生规范,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化妆品生产企业应遵守的卫生规范。

厂区卫生规范厂区是化妆品生产的重要场所,必须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以下是化妆品生产企业厂区卫生规范:卫生保洁首先,化妆品生产企业必须做好卫生保洁工作:1.厂区内应保持清洁干燥,无积水、杂物、垃圾等。

2.生产车间应每天进行清洁消毒,并保持空气新鲜。

3.保持厕所等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

4.保持员工宿舍的清洁卫生,并加强通风换气。

5.定期对卫生保洁设备和消毒剂进行检查和更换。

防止交叉感染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化妆品生产企业还应做好以下工作:1.人员分区制度,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分为不同的区域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厂区内使用的设备、器具等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3.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应定期更换和清洗,并保持干燥。

生产流程卫生规范化妆品的生产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做好流程控制和卫生规范。

以下是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流程卫生规范:原料准备化妆品生产的原材料要求非常高,因此在原料准备环节,必须保证:1.原材料的来源应该是有资质和合法的。

2.原料的储存要求应满足在防潮、防滋生、防爆、防腐蚀等方面的要求。

3.原材料的分装应该避免交叉感染。

配方制作在配方制作环节,化妆品生产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配方的制作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配料时,应严格按照正式配方操作,要求量准,精确。

3.配料时,应避免渗漏、混入异物等现象。

4.容器、器械应做好清洁消毒,特别是计量器。

搅拌混合在搅拌混合环节,化妆品生产企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搅拌混合时应该做好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2.搅拌混合时间应该根据不同的原料和工艺条件进行调整。

3.混合桶和搅拌器具月度消毒、清洁要求。

灌装、包装在灌装、包装环节,化妆品生产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灌装、包装时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交叉感染。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26
第二十条:
半成品储存间、灌装间、清 洁容器储存间、更衣室及其缓冲 区必须有空气净化或者空气消毒 设施。
27
第二十一条:
采用空气净化装置的生产车间,其进风 口应当远离排风口,进风口距地面高度不少 于 2 米,附近不得有污染源。采用紫外线消
毒的,紫外线消毒灯的强度不得少于 70 微瓦/ 平方厘米,并按照 30 瓦/10 平方米设置,离
水,再最低处设地漏。地漏应当有翻碗 或者蓖盖。
20
第十四条:
生产车间四壁及天花板应 当用浅色、无毒、耐磨、耐热、 防潮、防霉材料涂衬,应当便 于清洁消毒,防水层高度不得
低于 1.5 米。
21
第十五条:
工作人员和物料均须经缓 冲区进入或者送入生产车间。
22
第十六条:
生产车间通道应当宽敞,采 用无阻拦设计,保证运输和卫生 安全防护。生产车间内不得存放 与生产无关的物品。
33
第二十七条:
生产过程的各项原始记录 (包括工艺规程中各个关键因 素的检查结果)应当妥善保存, 保存期应当较该产品的保质期 延长六个月。
34
第二十八条:
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以
及其他有害物品均应当有固
定包装和明确标识,储存在专 门库房或者柜厨内,由专人负 责保管。
35
第二十九条:
厂区内应当定期或者必要时进 行除虫灭害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 止鼠类、蚊、蝇、昆虫等聚集和孳生。
附件:《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3
化妆品生产企业 卫生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厂址选择与厂区规划 第三章 生产的卫生要求 第四章 卫生质量检验 第五章 原材料和成品储存的卫生要求 第六章 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 第七章 附则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规定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规定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规定及车间操作规范一、工厂卫生管理1.确保卫生环境:车间内应保持整洁,随时清理及清除生产废弃物和其他垃圾。

地面、墙壁、天花板和设备应保持清洁。

各种工具和设备应经常进行清洗和消毒。

2.提供必要的设施:工厂应提供足够的垃圾桶、清洁用品和设备,用以保持车间的清洁和卫生。

定期检查和更换设施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3.管理危险废物:工厂应设立专门的储存区域,将危险废物按规定进行分类储存。

废物应妥善处理,自行消毒或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处理。

4.定期清洁检查:工厂应定期进行清洁检查,确保车间卫生符合要求。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二、员工卫生管理1.培训员工:工厂应对员工进行卫生管理方面的培训,包括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和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后应进行考核,保证员工对卫生管理规定的理解和掌握。

2.强调个人卫生:员工应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工厂应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个人卫生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3.穿戴工作服:员工在进入车间之前应进行更衣,穿戴工作服和工作鞋。

工作服应定期清洗和更换,并保持干净整洁。

4.手部卫生:员工应经常洗手,特别在进入车间前、操作前、操作结束后等关键时刻。

工厂应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如肥皂、洗手液、干手纸等。

1.操作前准备:员工在进行操作之前应穿戴好工作服和工作鞋,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检查操作区域的卫生情况,清理和消毒操作台和工具。

2.使用标准工艺:员工应按照标准工艺操作,遵循相关操作规程。

不得改变原料的配比和工艺流程。

3.遵循卫生操作规范:员工应注意操作时的卫生要求,如禁止食品和饮料进入车间、禁止用手触摸面部等。

4.及时清洁设备和工具:在操作过程中,员工应定期清洁设备和工具,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5.处理废弃物: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分类储存或处理。

不得随意将废弃物堆放在车间内或厂区内。

以上仅为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规定及车间操作规范的一小部分,具体的管理规定和操作规范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落实。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引言概述:化妆品车间是生产化妆品的重要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的严格执行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员工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卫生管理制度1.1 设立卫生管理制度化妆品车间应设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制定卫生管理规程和操作流程,确保车间的整体卫生状况。

1.2 定期清洁和消毒车间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设备等。

清洁工作应有明确的责任人,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清洁和消毒。

1.3 垃圾处理车间内产生的垃圾应及时清理和处理,防止垃圾滋生细菌和异味。

垃圾桶应密闭,定期清理并更换垃圾袋,垃圾的分类处理也要符合相关规定。

二、车间操作规范2.1 人员卫生要求车间内的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和工作鞋,头发应整洁并固定好,不得佩戴饰品。

在进入车间前,必须进行洗手并戴好手套。

2.2 设备操作规范车间内的设备操作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持证上岗。

设备操作前,应检查设备的卫生状况,确保设备清洁无异味。

2.3 原料和成品管理车间内的原料和成品应按照规定的存放位置进行分类和管理,防止交叉污染。

原料的采购应符合相关标准,并进行验收和记录。

成品应进行包装和标识,确保产品的追溯和溯源能力。

三、个人卫生管理3.1 健康检查车间内的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应暂停其在车间内的操作工作。

3.2 个人卫生要求操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等。

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原料和成品,并避免将手触摸到脸部或头发。

3.3 个人防护用品操作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工作帽等。

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和清洗,确保其有效性。

四、应急管理4.1 应急预案化妆品车间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程序和责任人,包括火灾、泄漏等。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23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化妆品生产企业旳卫生管理,保障化妆品卫生质量和消费者旳使用安全,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行细则,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生产企业旳选址,设施和设备,原料和包装材料,生产过程,成品贮存和出入库,卫生管理及人员等旳卫生规定。

第三条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化妆品生产旳企业应遵守本规范。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本规范旳实行。

第二章选址,设施和设备旳卫生规定第五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建于环境卫生整洁旳区域,周围30米内不得有也许对产品安全性导致影响旳污染源;生产过程中也许产生有毒有害原因旳生产车间,应与居民区之间有不少于30米旳卫生防护距离。

第六条生产厂房和设施旳设计和构造应最大程度保证对产品旳保护;便于进行有效清洁和维护;保证产品,原料和包装材料旳转移不致产生混淆。

第七条厂区规划应符合卫生规定,生产区,非生产区设置应能保证生产持续性且不得有交叉污染。

第八条生产厂房旳建筑构造宜选择钢筋混凝土或钢架构造等,以具有合适旳灵活性;不适宜选择易漏水,积水,长霉旳建筑构造。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具有与其生产工艺,生产能力相适应旳生产,仓储,检查,辅助设施等使用场地。

根据产品及其生产工艺饿旳特点和规定,设置一条或多条生产车间作业线,每条生产车间作业线旳制作,灌装,包装间总面积不得不大于100平方米,仓库总面积应与企业旳生产能力和规模相适应。

单纯分装旳生产车间灌装,包装间总面积不得不大于80平方米。

第十条生产车间布局应满足生产工艺和卫生规定,防止交叉污染。

应当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设置更衣室,缓冲区,原料预进间,称量间,制作间,半成品储存间,灌装间,包装间,容器清洁消毒间,干燥间,储存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包装材料仓库,检查室,留样室等各功能(区)不得少于10平方米生产工艺流程应做到上下衔接,人流,物流分开,防止交叉。

原料及包装材料,产品和人员旳流动路线应当明确划定。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一、引言化妆品车间是生产化妆品的关键环节之一,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员工健康,制定和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的要求和内容。

二、卫生管理制度1.车间卫生责任化妆品车间的主管应对车间卫生负责,并委派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工作。

车间卫生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卫生管理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

2.车间卫生设施车间应设有洗手台、卫生间、更衣室等基本卫生设施,并保持清洁、整齐。

洗手台应配备洗手液、纸巾等卫生用品,以便员工随时保持手部卫生。

3.车间卫生清洁车间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设备、工作台等的清洁。

清洁工作应采取有效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

4.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并定期进行处理。

化妆品车间应设立专门的废弃物存放区,并确保废弃物不会对车间环境和员工健康造成危害。

5.食品安全管理车间内禁止食用、饮用和储存食品,以防止食品污染。

员工应在指定的休息区域用餐,并保持餐具清洁。

三、车间操作规范1.员工培训所有从事化妆品生产工作的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包括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内容应定期更新,并记录员工培训情况。

2.个人卫生要求员工进入车间前应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携带宠物等。

3.物料管理化妆品车间应建立严格的物料管理制度,包括原料的接收、存放、使用等环节。

原料应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进行存放,并避免受到污染。

4.设备操作规范化妆品车间的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员工应按照操作规范正确使用设备,并定期清洁和消毒设备。

5.生产工艺控制化妆品车间应建立严格的生产工艺控制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规范和质量要求。

生产工艺控制应包括原料配比、混合、加热、冷却等环节的控制。

化妆品行业化妆品生产卫生规范

化妆品行业化妆品生产卫生规范

化妆品行业化妆品生产卫生规范一、概述在现代社会中,化妆品作为人们用来美化外貌和保护皮肤的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然而,化妆品涉及人体接触,并且直接涉及到人们的外貌和皮肤健康,因此,化妆品生产领域的卫生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化妆品行业中化妆品生产的卫生规范。

二、化妆品生产车间环境规范1. 车间环境应干燥、清洁,并保持恒定的温湿度,以防止细菌和霉菌的繁殖。

2. 车间应定期进行消毒,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3. 食品、饮品和烟草等与化妆品生产无关的物品应禁止带入车间。

三、原辅料准入标准1. 化妆品生产所使用的原辅料应符合相关国家卫生、安全和质量标准。

2. 动物源性原辅料应经过灭菌处理,以防止病原菌传播。

3. 化学合成原辅料应经过严格的检验,确保其纯度和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4. 原辅料的贮存和使用应符合规定要求,防止交叉污染和异物混入。

四、生产设备和操作规范1. 生产设备应经过定期的清洁和消毒,并配备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不会对产品产生污染。

2. 生产人员应穿着符合卫生要求的工作服,并按规定佩戴洁净的工作帽、口罩和手套。

3. 严禁生产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吃东西、喝水和吸烟,以防止污染产品。

4. 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卫生和清洁,定期清理生产设备和工作台面,避免积尘和细菌滋生。

五、包装和存储规范1. 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清洁和消毒处理。

2. 化妆品包装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包装材料,以减少外界污染。

3. 化妆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防止产品质量受损。

4. 化妆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签标识,并保留生产记录和样品,以备查验。

六、质量控制规范1. 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2. 化妆品应进行严格的品质把关和检验,确保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3. 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机制,及时回应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

七、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1. 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卫生规范和操作流程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化妆品生产卫生规范

化妆品生产卫生规范

化妆品生产卫生规范化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重要产品,保障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规范至关重要。

良好的卫生规范可以确保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妆品生产中的卫生规范要求,包括原料储存、生产环境、设备清洁以及人员卫生等方面。

一、原料储存要求1. 原料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仓库中,远离火源和易燃物质。

2. 原料应分类存放,避免不同种类的原料混合。

3. 原料储存区域应保持整洁,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二、生产环境要求1. 生产车间应具备足够的面积,保证充足的操作空间。

2. 生产车间应保持干净整洁,不得堆放废弃物及其他杂物。

3. 车间内应安装合适的照明设备,确保工作区域光线充足。

4. 生产车间的通风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确保空气流通。

5. 生产车间应配备灭火器材,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消防演练。

三、设备清洁要求1. 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2. 使用的工具和容器应保持清洁,并按照不同原料进行分类,避免交叉使用。

3. 工作台面和操作台应保持干净整洁,及时清理残留物和溢出物。

四、人员卫生要求1. 所有参与化妆品生产的人员应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2. 生产人员应戴工作帽、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确保操作环节的卫生。

3. 在生产过程中,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避免操作失误引发交叉感染。

4. 生产人员在操作前应进行手部消毒,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 生产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熟悉化妆品卫生规范,并持有相关证书。

总结:化妆品生产卫生规范的执行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遵守严格的储存要求、保持清洁的生产环境、定期清洁设备并确保人员的卫生是化妆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通过坚持和执行这些卫生规范,可以提高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竞争力。

因此,化妆品生产企业应牢记卫生规范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生产过程的卫生水平。

化妆品行业产品卫生规范

化妆品行业产品卫生规范

化妆品行业产品卫生规范引言:化妆品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化妆品行业对产品的卫生规范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从生产、储存、销售等多个方面,详细论述化妆品行业产品卫生规范。

一、生产环节化妆品的生产环节是确保产品卫生的首要环节。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生产厂家需要遵守以下规范:1. 原料检验:生产厂家必须对每批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超过使用期限或有异常的原料应及时淘汰。

2. 清洁生产环境:生产车间应保持清洁,并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

确保无积尘、无害菌和致病菌的存在,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3. 严格操作规范:生产操作人员应按照标准程序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必要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确保产品卫生。

4. 设备维护与清洁:生产设备应定期保养,确保设备无油污、无腐蚀和无异味。

并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5. 废物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应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产品造成污染。

二、储存与运输储存与运输环节是保证化妆品卫生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化妆品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规范要求:1. 储存环境:化妆品库房应干燥、清洁,并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储存温度和湿度应符合产品要求,避免产品变质或者感染细菌。

2. 包装标识:储存的化妆品应有明确的包装标识,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用途、主要成分等信息。

确保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做出明智的选择。

3. 特殊注意事项:对于敏感物质或易燃易爆物品,要采取特殊的储存和运输方式,如专用储罐、封闭式运输等,确保安全。

三、销售与使用销售与使用环节是保障消费者卫生的最后一道防线。

以下是销售与使用环节的相关规范要求:1. 售后服务:销售商应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和卫生处理,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2. 消费者知识普及:销售商应向消费者提供化妆品使用的相关知识,如正确的使用方法、适用人群、副作用等信息。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一、引言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保护员工和消费者的健康。

本文档旨在规范化妆品车间的卫生管理和操作流程,确保生产环境的洁净和产品的质量。

二、卫生管理制度1.车间卫生责任1.1 车间经理负责整个车间的卫生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卫生清洁工作。

1.2 车间员工应严格遵守卫生管理制度,做好个人卫生,配合车间经理的工作安排。

2.车间清洁2.1 车间应保持干净整洁,每天进行清洁消毒,特殊是生产设备和操作区域。

2.2 清洁工具应定期更换,确保其清洁有效。

3.垃圾处理3.1 车间应设有垃圾分类区域,按照像关法律法规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3.2 垃圾桶应定期清理和更换,防止异味和细菌滋生。

4.卫生防护4.1 车间员工应穿戴符合卫生要求的工作服和鞋套,戴口罩和手套,以防止污染物进入生产环境。

4.2 员工应定期接受卫生知识培训,了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正确的防护措施。

5.卫生监测5.1 车间应定期进行卫生监测,包括空气质量、表面菌落总数、细菌和霉菌的检测等。

5.2 监测结果应记录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处理。

三、车间操作规范1.操作人员培训1.1 所有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化妆品生产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1.2 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原料管理2.1 原料应按照规定的存储条件进行储存,防止受潮、变质和污染。

2.2 原料应进行标识和分类,确保使用正确的原料。

3.设备操作3.1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并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3.2 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生产质量。

4.生产记录4.1 每次生产过程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原料使用量、生产时间、操作人员等信息。

4.2 生产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以备查证和追溯。

5.产品质量检验5.1 每批生产的化妆品产品应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pH值、微生物等指标的检测。

化妆品生产卫生管理规范

化妆品生产卫生管理规范

化妆品生产卫生管理规范第一章生产环境管理 (4)1.1 生产车间设计与布局 (4)1.1.1 生产车间设计原则 (4)1.1.2 生产车间布局 (4)1.1.3 环境卫生 (4)1.1.4 消毒措施 (4)1.1.5 废弃物分类 (5)1.1.6 废弃物处理方法 (5)1.1.7 空气质量检测 (5)1.1.8 空气质量改善措施 (5)第二章原料与包装材料管理 (5)1.1.9 原料采购 (5)1.1.10 原料储存 (5)1.1.11 包装材料采购 (6)1.1.12 包装材料储存 (6)1.1.13 检验标准 (6)1.1.14 检验流程 (6)1.1.15 追溯系统概述 (7)1.1.16 追溯系统建设 (7)第三章生产过程管理 (7)1.1.17 生产设备概述 (7)1.1.18 生产设备管理 (7)1.1.19 生产工艺 (8)1.1.20 个人卫生 (8)1.1.21 工作环境卫生 (8)1.1.22 生产过程卫生管理 (8)1.1.23 关键环节卫生控制 (8)1.1.24 生产记录 (9)1.1.25 质量管理 (9)第四章产品质量控制 (9)1.1.26 国家标准 (9)1.1.27 行业标准 (9)1.1.28 企业标准 (9)1.1.29 原材料检验 (10)1.1.30 过程检验 (10)1.1.31 成品检验 (10)1.1.32 产品质量追溯 (10)1.1.33 产品召回 (10)1.1.34 试验方法 (10)1.1.35 试验周期 (10)1.1.36 试验结果分析 (11)1.1.37 作业前准备 (11)1.1.38 清洁作业流程 (11)1.1.39 作业后整理 (11)1.1.40 消毒剂的选择 (11)1.1.41 消毒剂的使用 (11)1.1.42 验证方法 (12)1.1.43 验证频率 (12)1.1.44 记录内容 (12)1.1.45 记录要求 (12)第六章仓储与运输管理 (12)1.1.46 仓储环境 (12)1.1.47 仓储设施 (13)1.1.48 仓储卫生标准 (13)1.1.49 仓储卫生措施 (13)1.1.50 运输卫生标准 (13)1.1.51 运输卫生措施 (13)1.1.52 产品质量保障措施 (13)1.1.53 产品质量保障策略 (13)第七章员工健康管理 (14)1.1.54 目的与意义 (14)1.1.55 检查内容 (14)1.1.56 检查周期与方式 (14)1.1.57 饮食卫生 (14)1.1.58 环境卫生 (14)1.1.59 个人卫生 (15)1.1.60 健康知识培训 (15)1.1.61 急救技能培训 (15)1.1.62 心理健康教育 (15)1.1.63 建立健康档案 (15)1.1.64 健康档案保密 (15)1.1.65 健康档案应用 (15)第八章食品接触产品管理 (15)1.1.66 生产环境要求 (16)1.1.67 原材料要求 (16)1.1.68 生产工艺要求 (16)1.1.69 生产人员要求 (16)1.1.70 检验项目 (16)1.1.71 检验方法 (16)1.1.72 检验流程 (16)1.1.73 储存要求 (17)1.1.74 运输要求 (17)1.1.75 追溯体系 (17)1.1.76 召回管理 (17)1.1.77 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17)1.1.78 应急预案制定 (17)1.1.79 应急预案演练 (18)1.1.80 分类 (18)1.1.81 处理程序 (18)1.1.82 调查 (18)1.1.83 责任追究 (18)1.1.84 报告 (18)1.1.85 信息发布 (19)第十章记录与档案管理 (19)1.1.86 行政记录:主要包括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会议纪要、通知、报告等。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化妆品⽣产企业卫⽣规范⽬录第⼀章总则第⼆章⼚址选择与⼚区规划第三章⽣产的卫⽣要求第四章卫⽣质量检验第五章原材料和成品储存的卫⽣要求第六章个⼈卫⽣与健康的要求第七章附则第⼀章总则第⼀条为加强化妆品⽣产企业的卫⽣管理,保证化妆品卫⽣质量和消费者的使⽤安全,依据《化妆品卫⽣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对化妆品⽣产企业的卫⽣管理包括化妆品⽣产企业⼚址选择、⼚区规划、⽣产卫⽣要求、卫⽣质量检验、原材料和成品储存卫⽣及个⼈卫⽣和健康要求。

第三条凡从事化妆品⽣产的企业必须遵守本规范。

第四条地⽅各级⼈民政府卫⽣⾏政部门在各⾃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本规范的实施。

第⼆章⼚址选择与⼚区规划第五条化妆品⽣产企业应建于清洁区内,其⽣产车间距有毒有害污染源不少于30⽶。

第六条产⽣有害⽓体、粉尘或有严重噪声的⽣产车间与居民区应有⼀定的防护间隔,防护间隔的距离应不影响居民⽣活安全。

第七条化妆品⽣产企业⼚区规划应符合卫⽣要求,⽣产区、⾮⽣产区设置应能保证⽣产连续性且不得有交叉污染,⽣产车间应置于清洁区内且位于当地主导上风向侧。

第⼋条⽣产车间布局必须满⾜⽣产⼯艺和卫⽣要求。

化妆品⽣产企业原则上应设置原料间,制作间,半成品存放间,灌装间,包装间,容器清洁、消毒、⼲燥、存放间,仓库,检验室,办公室等。

防⽌交叉污染。

⽣产车间不分隔时,车间内空⽓质量应达到灌装车间的卫⽣要求。

第九条化妆品⽣产过程中产⽣粉尘或使⽤有害、易燃、易爆原料的产品必须使⽤单独⽣产车间,专⽤⽣产设备,并具备相应卫⽣安全措施。

第⼗条动⼒、供暖、空调机房、给排⽔系统和废⽔、废⽓、废渣的处理系统等辅助建筑物和设施应不影响⽣产车间卫⽣。

第三章⽣产的卫⽣要求第⼗⼀条化妆品⽣产企业必须配备经专业培训的专职或兼职卫⽣管理⼈员,管理⼈员名单应报颁发《化妆品⽣产企业卫⽣许可证》的省级⼈民政府卫⽣⾏政部门备案。

第⼗⼆条制作、灌装、包装间总⾯积不得⼩于100平⽅⽶,⽣产车间⼈均占地⾯积不得⼩于4平⽅⽶,车间净⾼不得⼩于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XX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保障化妆品卫生质量和消费者的使用安全,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生产企业的选址、设施和设备、原料和包装材料、生产过程、成品贮存和出入库、卫生管理及人员等的卫生要求。

第三条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企业应遵守本规范。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本规范的实施。

第二章选址、设施和设备的卫生要求第五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建于环境卫生整洁的区域,周围30 米内不得有可能对产品安全性造成影响的污染源;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害因素的生产车间,应与居民区之间有不少于3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

第六条生产厂房和设施的设计和构造应最大限度保证对产品的保护;便于进行有效清洁和维护;保证产品、原料和包装材料的转移不致产生混淆。

第七条厂区规划应符合卫生要求,生产区、非生产区设置应能保证生产连续性且不得有交叉污染。

第八条生产厂房的建筑结构宜选择钢筋混凝土或钢架结构等,以具备适当的灵活性;不宜选择易漏水、积水、长霉的建筑结构。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具备与其生产工艺、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仓储、检验、辅助设施等使用场地。

根据产品及其生产工艺的特点和要求,设置一条或多条生产车间作业线,每条生产车间作业线的制作、灌装、包装间总面积不得小于100平方米,仓库总面积应与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相适应。

单纯分装的生产车间灌装、包装间总面积不得小于80平方米。

第十条生产车间布局应满足生产工艺和卫生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应当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设置更衣室、缓冲区,原料预进间、称量间,制作间,半成品储存间,灌装间,包装间,容器清洁消毒间、干燥间、储存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包装材料仓库,检验室,留样室等各功能间(区)不得少于10平方米。

生产工艺流程应做到上下衔接,人流、物流分开,避免交叉。

原料及包装材料、产品和人员的流动路线应当明确划定。

第十一条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或者使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应使用单独生产车间和专用生产设备,落实相应卫生、安全措施,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产生粉尘的生产车间应有除尘和粉尘回收设施。

生产含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化妆品(如香水、指甲油等)的车间,应配备相应防爆设施。

第十二条动力、供暖、空气净化及空调机房、给排水系统和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系统等辅助建筑物和设施应不影响生产车间卫生。

第十三条生产车间的地面、墙壁、天花板和门、窗的设计和建造应便于保洁。

(一)地面应平整、耐磨、防滑、不渗水,便于清洁消毒。

需要清洗的工作区地面应有坡度,并在最低处设置地漏,洁净车间宜采用洁净地漏,地漏应能防止虫媒及排污管废气的进入或污染。

生产车间的排水沟应加盖,排水管应防止废水倒流。

(二)生产车间内墙壁及顶棚的表面,应符合平整、光滑、不起灰、便于除尘等要求。

应采用浅色、无毒、耐腐、耐热、防潮、防霉、不易剥落材料涂衬,便于清洁消毒。

制作间的防水层应由地面至顶棚全部涂衬,其他生产车间的防水层不得低于1.5米。

第十四条生产车间的物流通道应宽敞,采用无阻拦设计。

第十五条设参观走廊的生产车间应用玻璃墙与生产区隔开,防止污染。

第十六条屋顶房梁、管道应尽量避免暴露在外。

暴露在外的管道不得接触墙壁,宜采用托架悬挂或支撑,与四周有足够的间隔以便清洁。

第十七条仓库内应有货物架或垫仓板,库存的货物码放应离地、离墙10厘米以上,离顶50厘米以上,并留出通道。

仓库地面应平整,有通风、防尘、防潮、防鼠、防虫等设施,并定期清洁,保持卫生。

第十八条生产车间更衣室应配备衣柜、鞋架等设施,换鞋柜宜采用阻拦式设计。

衣柜、鞋柜采用坚固、无毒、防霉和便于清洁消毒的材料。

更衣室应配备非手接触式流动水洗手及消毒设施。

生产企业应根据需要设置二次更衣室。

第十九条制作间、半成品储存间、灌装间、清洁容器储存间、更衣室及其缓冲区空气应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经过净化或消毒处理,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湿度。

生产眼部用护肤类、婴儿和儿童用护肤类化妆品的半成品储存间、灌装间、清洁容器储存间应达到30万级洁净要求;其它护肤类化妆品的半成品储存间、灌装间、清洁容器储存间宜达到30万级洁净要求。

净化车间的洁净度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采用消毒处理的其它车间,应有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并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

其空气和物表消毒应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如采用紫外线消毒的,使用中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不得小于70微瓦/平方厘米,并按照30瓦/10平方米设置。

第二十条生产车间工作面混合照度不得小于200勒克斯,检验场所工作面混合照度不得小于500勒克斯。

第二十一条厕所不得设在生产车间内部,应为水冲式厕所;厕所与车间之间应设缓冲区,并有防臭、防蚊蝇昆虫、通风排气等设施。

第二十二条生产企业应具备与产品特点、工艺、产量相适应、保证产品卫生质量的生产设备。

凡接触化妆品原料和半成品的设备、管道应当用无毒、无害、抗腐蚀材料制作,内壁应光滑无脱落,便于清洁和消毒。

设备的底部、内部和周围都应便于维修保养和清洁。

第二十三条提倡化妆品生产企业采用自动化、管道化、密闭化方式生产。

生产设备、电路管道、气管道和水管不应产生可污染原材料、包装材料、产品、容器及设备的滴漏或凝结。

管道的设计应避免停滞或受到污染。

不同用途的管道应用颜色区分或标明内容物名称。

第二十四条根据产品生产工艺需要应配备水质处理设备,生产用水水质及水量应当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第二十五条生产过程中取用原料的工具和容器应按用途区分,不得混用,应采用塑料或不锈钢等无毒材质制成。

第三章原料和包装材料卫生要求第二十六条原料及包装材料的采购、验收、检验、储存、使用等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第二十七条原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企业应建立所使用原料的档案,有相应的检验报告或品质保证证明材料。

需要检验检疫的进口原料应向供应商索取检验检疫证明。

生产用水的水质应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XX)的要求(pH值除外)。

第二十八条各种原料应按待检、合格、不合格分别存放;不合格的原料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有处理记录。

第二十九条经验收或检验合格的原料,应按不同品种和批次分开存放,并有品名(INCI名[如有必须标注]或中文化学名称)、供应商名称、规格、批号或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入库日期等中文标识或信息;原料名称用代号或编码标识的,必须有相应的INCI名(如有必须标注)或中文化学名称。

第三十条对有温度、相对湿度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原料应按规定条件储存,定期监测,做好记录。

第三十一条库存的原料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有详细的入、出库记录,并定期检查和盘点。

第三十二条包装材料中直接接触化妆品的容器和辅料必须无毒、无害、无污染。

第三十三条原料、包装材料和成品应分库(区)存放。

易燃、易爆品和有毒化学品应当单独存放,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四章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第三十四条化妆品生产过程应当遵循企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按规程进行生产,并做好记录。

第三十五条生产操作应在规定的功能区内进行,应合理衔接与传递各功能区之间的物料或物品,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操作或传递过程中的污染和混淆。

第三十六条生产中应定期监测生产用水中pH、电导率、微生物等指标。

水质处理设备应定期维护并有记录;停用后重新启用的应进行相应处理并监测合格。

第三十七条产品的原料应当严格按照相应的产品配方进行称量、记录与核实。

称量记录应明确记载配料日期、责任人、产品批号、批量和原料名称及配比量。

配、投料过程中使用的有关器具应清洁无污染。

对己开启的原料包装应重新加盖密封。

第三十八条生产设备、容器、工具等在使用前后应进行清洗和消毒,生产车间的地面和墙裙应保持清洁。

车间的顶面、门窗、纱窗及通风排气网罩等应定期进行清洁。

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储存间、灌装间、清洁容器储存间和更衣室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应≤1000 cfu/立方米;灌装间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20 cfu/平方米,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300 cfu/只手,并不得检出致病菌。

采样方法、检验方法参照GB15979-20XX《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第三十九条生产车间各功能区内不得存放与化妆品生产无关的物品,不得擅自改变功能区用途。

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产品及废弃物应分别设固定存放区域或专用容器收集并及时处理。

第四十条进入灌装间的操作人员、半成品储存容器和包装材料不应造成对成品的二次污染。

半成品储存容器应经过严格的清洗和消毒,通过传递口至灌装环节。

存放容器或辅料的外包装未经处理不得进入灌装车间。

第四十一条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原始记录(包括原料和成品进出库记录、产品配方、称量记录、批生产记录、批号管理、批包装记录、岗位操作记录及工艺规程中各个关键控制点监控记录等)应妥善保存,保存期应比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六个月,各项记录应当完整并有可追溯性。

第四十二条生产过程中应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卫生质量监控。

生产企业应具有微生物项目(包括:菌落总数、粪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检验的能力。

第四十三条半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灌装。

第四十四条成品的卫生要求应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规定。

每批化妆品投放市场前必须进行卫生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产品的标识标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五章成品贮存与出入库卫生要求第四十五条产品贮存应有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与产品卫生质量有关的贮存要求,规定产品必需的贮存条件,确保贮存安全。

第四十六条未经自检的成品入库,应有明显的待检标志;经检验的成品,应根据检验结果,分别注上合格品或不合格品的标志,分开贮存;不合格品应贮存在指定区域,隔离封存,及时处理。

第四十七条成品贮存的条件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成品应按品种分批堆放。

第四十八条成品入库应有记录,内容包括:生产批号、半成品及成品检验结果编号。

第四十九条产品出库须做到先进先出。

出库前,应核对产品的生产批号和检验结果是否相符。

出库应有完整记录,包括收货单位和地址、发货日期、品名、规格、数量、批号等,并对运输车辆的卫生状况进行确认。

第五十条定期将出库记录、销售记录按品名和数量进行汇总,记录至少应保存至超过化妆品有效期半年。

不合格品运出仓库进行处理应有完整记录,包括品名、规格、批号、数量、处理方式、处理人。

第五十一条仓库应设立退货区用于储存退货产品,退货产品应明显标记并有完整记录,内容包括:退货单位、品名、规格、数量、批号、日期、退货原因,并保存备查。

退货经检验后,方可纳入到合格品或不合格品区,不合格产品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第六章卫生管理第五十二条生产企业应建立与企业规模和产品类别相适应的卫生管理组织架构,设有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