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泥塑古代建筑教案

合集下载

美术教案古代建筑艺术

美术教案古代建筑艺术

美术教案古代建筑艺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学习如何欣赏和分析古代建筑艺术作品。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古代建筑艺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欣赏和分析古代建筑艺术作品的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古代建筑艺术作品。

三、教学准备古代建筑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

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投影仪或白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古代建筑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古代建筑艺术。

2. 教学内容:讲解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古代建筑艺术作品,探讨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3.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创作一幅古代建筑艺术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反馈。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设性的反馈。

五、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拓展邀请古建筑专家或者文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组织学生参观古建筑,亲身体验古代建筑的魅力,并了解古建筑的保护现状。

引导学生进行古建筑调研,了解古建筑的结构、装饰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七、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的艺术性、创意性和技巧性。

泥塑课程教案完整版

泥塑课程教案完整版

泥塑课程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美术》教材第七章《民间艺术》中的第三节《泥塑的魅力》。

具体内容包括泥塑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和技巧,以及泥塑作品的创作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 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泥塑创作实践,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塑的制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泥塑的基本概念、制作过程和艺术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泥塑作品展示、泥塑制作工具、示范用泥。

学生准备:泥塑用泥、泥塑工具(如刀、针、尺等)、毛巾、湿纸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泥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泥塑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泥塑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3. 示范演示(15分钟)教师现场演示泥塑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泥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泥塑的基本概念2. 泥塑的制作方法3. 泥塑的艺术特点4. 泥塑作品创作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动物”为主题,创作一件泥塑作品。

答案示例:学生创作一件动物泥塑作品,如小鸟、小猫等。

2. 作业要求:(1)运用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2)作品形象生动,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泥塑艺术,掌握了泥塑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拓展延伸:1. 邀请民间艺术家来校进行泥塑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泥塑艺术。

2. 组织学生参观泥塑展览,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描绘古建筑美术教案

描绘古建筑美术教案

描绘古建筑美术教案古建筑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古建筑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通过学习古建筑的美术教案,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

3.引导学生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对古建筑的情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古建筑的构造特点和艺术风格,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对古建筑的理解和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古建筑进行深入的艺术鉴赏和理解,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对古建筑的情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能力。

三、教学内容。

1.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介绍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包括古代建筑的种类、功能和特点,以及古代建筑在历史和文化上的地位和作用。

2.古建筑的构造特点和艺术风格。

介绍古代建筑的构造特点和艺术风格,包括古代建筑的结构、材料和装饰,以及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3.古建筑的艺术鉴赏和绘画表现。

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对古建筑进行艺术鉴赏和理解,包括古建筑的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古建筑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表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展示和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古建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古建筑的构造特点和艺术风格。

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片展示,介绍古代建筑的构造特点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对古建筑进行艺术鉴赏和理解。

3.绘画表现古建筑的美。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对古建筑的情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能力。

4.展示和评价作品。

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激发学生对古建筑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热情。

五、教学方法。

1.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古建筑的构造特点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和理解。

2.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建筑的意义和价值。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价值,认识到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古建筑的审美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3. 通过学习古建筑的保护知识,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优秀历史遗产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古建筑的价值:介绍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 古建筑的保护:讲解保护古建筑的意义、方法及我国在古建筑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

3. 古建筑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如故宫、长城、莫高窟等,分析其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建筑的价值、保护方法和欣赏。

2. 教学难点:古建筑的保护技术及实际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挂图、模型等。

2. 学具:绘画工具、剪刀、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古建筑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古建筑的保护方法、技术及我国在古建筑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著名古建筑的保护实例,如故宫、长城、莫高窟等。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古建筑模型制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古建筑的保护过程。

板书设计1. 古建筑的保护2. 副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3.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绘制一幅古建筑作品,要求表现出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一些古建筑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古建筑的美丽和历史感,同时引出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故事讲述:讲述一些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如故宫的历史变迁,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古建筑的价值。

问题引导: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古建筑吗?”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的看法。

2. 新课内容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古建筑保护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保护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挑战。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新课标(2023秋)
2.强化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加强课后跟进,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3.分析古建筑现状,探讨保护古建筑的策略。
4.实践操作:以本地一处古建筑为例,设计保护与修复方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新课标(2023秋)
1.提升学生对古建筑艺术价值的认识,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对古建筑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问题分析、解决和创新能力。
例:分析本地古建筑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பைடு நூலகம்案。
2.教学难点
-古建筑保护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古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平衡,培养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寻求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例:讨论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兼顾古建筑保护和城市发展需求。
-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保护古建筑的过程中,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建议和方案,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新课标(2023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了解古建筑的定义、价值及保护意义。
2.学习古建筑保护的国内外案例及方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古建筑保护的原则和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古建筑保护-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古建筑保护-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古建筑保护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价值和保护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设计等手法表现古建筑的美。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建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古建筑。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珍惜历史遗产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古建筑的基本概念和历史价值。

2. 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 绘画、设计等手法在表现古建筑美中的应用。

4. 古建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欣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古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价值和保护意义。

2. 绘画、设计等手法在表现古建筑美中的应用。

难点1. 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2. 欣赏古建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模型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古建筑的美,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古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价值和保护意义。

3.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绘画、设计等手法表现古建筑的美。

4.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板书设计1. 古建筑保护2. 主题:古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价值和保护意义3. 副绘画、设计等手法在表现古建筑美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古建筑,运用绘画手法表现其美。

2. 设计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古建筑保护的宣传海报。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古建筑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是过去时代的见证。

保护古建筑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对于教育和启发后代、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3《古建筑的保护》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3《古建筑的保护》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3《古建筑的保护》2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知道如何去保护中国古建筑。

3.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现出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2.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知道如何去保护中国古建筑。

3.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现出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中国的古建筑和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引起学生的思考。

3.讲解(10分钟)老师讲解保护中国古建筑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保护古建筑。

4.练习(10分钟)让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和资料,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现出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5.交流(10分钟)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同学猜猜他画的是哪种古建筑。

6.实践(原创)(2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古建筑特点,自行创作一幅画作。

7.评价(5分钟)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特点。

3、创作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画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板书设计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3《古建筑的保护》2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知道如何去保护中国古建筑。

3.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现出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教学过程:1.导入2.呈现3.讲解4.练习5.交流6.实践(原创)7.评价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观察法3. 创作法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中国古建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知道如何去保护古建筑。

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也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绘画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材和资料,并且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美术的魅力。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3课 古建筑的保护》 人教 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3课 古建筑的保护》 人教 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教学内容《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为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课程将引导学生学习古建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保护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兴趣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古建筑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建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审美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培养其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理解古建筑的价值:六年级的学生可能对古建筑的价值和保护意义缺乏深入理解,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来引导学生。

2. 掌握保护方法:古建筑的保护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料。

2. 学具:笔记本、彩笔、手工材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古建筑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古建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保护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古建筑保护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古建筑,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

5. 实践操作:进行模拟保护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过程。

6.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使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作业设计1. 调研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古建筑,进行调研并撰写报告,介绍其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保护现状。

2. 创意设计: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个古建筑保护的宣传海报或手册。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思考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进行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意见,来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需要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

小学美术《泥塑古建筑》教案

小学美术《泥塑古建筑》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泥塑古建筑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泥塑古建筑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古建筑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泥塑古建筑的基本技巧:包括揉、搓、捏、刻等手法,这些是完成作品的关键技能,需引导学生熟练掌握;
-古建筑的特点:了解古建筑的结构、装饰元素及其文化意义,为创作泥塑作品奠定基础;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泥塑古建筑作品。
举例:如在进行古建筑结构的学习时,重点讲解斗拱、屋檐、屋顶等部分的构造,以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准确地表现出来。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泥塑古建筑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泥塑古建筑的制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泥塑基本技巧和古建筑特点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泥塑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泥塑古建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泥塑古建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他们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加关注古建筑,并愿意将这些美好的元素传承下去。这让我深感欣慰。
小学美术《泥塑古建筑》教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美术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本节课我们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古建筑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2.古建筑的保护现状:介绍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政策法规,以及当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古建筑的保护方法:学习并探讨古建筑保护的具体措施,如修复、加固、防腐蚀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建筑保护的话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新课时的提问,大家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对古建筑的认识和看法。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说明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和认同感。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理论介绍部分,学生们对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案例分析时,他们认真聆听,对保护措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重点难点解析中,通过举例和比较,学生们对古建筑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积极,提出了许多有关古建筑保护的创意性想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他们动手能力较强,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成果展示时,各个小组都展现出了自己的特色,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通过引导与启发,他们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果分享时,学生们展示了丰富的讨论成果,体现了他们对古建筑保护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3)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设计保护方案时,可能缺乏创新意识,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举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古建筑保护问题,如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社区参与等,提出具有创新性的保护方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古建筑保护-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古建筑保护-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古建筑保护-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价值,认识到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古建筑的审美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3. 通过学习古建筑的保护知识,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优秀历史遗产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古建筑的价值与保护意义2. 古建筑的保护方法与措施3. 古建筑的审美特点与艺术价值4. 实例分析:我国著名古建筑的保护现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古建筑的价值与保护意义,古建筑的保护方法与措施。

难点:古建筑的审美特点与艺术价值,实例分析。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例材料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引发他们对古建筑保护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古建筑的价值、保护意义、保护方法和审美特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建筑保护的方法,并设计保护方案。

4. 展示与评价:每组展示自己的保护方案,其他组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对古建筑保护的意义进行总结,强调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古建筑保护2. 副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择一座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保护现状。

2. 根据考察结果,撰写一篇关于古建筑保护的短文,包括古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特点和保护建议。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古建筑保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分析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古建筑保护的兴趣和积极性。

4. 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古建筑的价值,认识到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察能力和美术素养,激发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优秀历史遗产的情感。

六年级上册美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美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美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

我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焊的成就。

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悠久的历史,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

我国地大物博,是一个多民族、多元化的国家。

从古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国古代遗存了许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古代建筑,如宫殿、庙宇、园林、民......这些古代建筑不仅为我国现代建筑设计者所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教材从大气磅礴的故宫图片,引导学生以观察、分析、欣赏的眼光去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建筑结构,并展示了我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拱。

在欣赏图片时,可以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文字进行分析性学习。

教材还把我国古代建筑划分为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类型。

这些类型建筑还融入了我国工艺美术以及绘画、雕刻、书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重点欣赏、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作品,让学生初步掌握造型、结构、布局、色彩等欣赏要领。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外观、结构、布局、色彩、类别及各自不同风格特点,品味古代建筑的美,从而能用简单的美术语言对所欣赏的古代建筑进行赏析、评述。

2.2.运用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采用讨论、比较等方式参与探究性学习,更新美术观念。

3.3.通过欣赏、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品味古代建筑的美,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资料、图片。

学生:课本、资料、图片。

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结构、布局、色彩及类别。

难点:认识和评述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教学思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一课,内容繁多,涉及面及相关知识庞杂。

教材中列举了古代建筑图片多达26幅。

官殿:故官太和股(北京)。

坛庙:天坛(北京)。

塔: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小雁塔(陕西西安)。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新课标(2023秋)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古建筑的保护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但仍有个别学生对一些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1.加强古建筑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保护的重要性。
2.丰富教学手段,通过更多实例和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提高课堂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积极地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古建筑。但在接下来的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古建筑的概念和保护方法掌握不够扎实,可能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加强这方面的讲解和实例展示。
其次,在新课讲授的案例分析环节,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保护案例,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到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然而,我也注意到,对于难点内容的解析,还需要找到更适合学生的讲解方式,以便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举例:讲解古建筑保护的常见措施,如加固、修复、防腐蚀等,以及如何在绘画创作中表现出古建筑的美感。
-培养学生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提高其美术创作能力。
-举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古建筑保护的现实意义,激发其创作灵感,培养其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
-理解古建筑保护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难点解析:古建筑保护现状的复杂性,包括自然损害、人为破坏、资金不足等问题。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挑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建筑的基本概念。古建筑是指……(详细解释概念)。它承载着……(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古建筑在实际中的保护工作,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传承历史文化。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新课标(2023秋)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建筑的保护》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建筑的概念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从实际出发,关注古建筑的保护。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古建筑的定义和价值,虽然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感觉学生们对此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通过更多具体的案例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建筑的魅力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建筑的定义、价值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古建筑的概念,认识到古建筑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举例:故宫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及其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讲解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举例:古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日常维护、修复技术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建筑的基本概念。古建筑是指……(详细解释概念)。它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故宫。故宫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及其保护措施,展示了古建筑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人教版新课标(2023秋)
本节课以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
1.了解古建筑的定义、价值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学习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方法,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1.增强学生对古建筑艺术价值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泥塑古建筑_北京课改版-教育文档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泥塑古建筑_北京课改版-教育文档

课题:泥塑——古建筑课时:1课时课型:造型表现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在整套教材中属于泥塑系列的一部分。

本套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几乎每册都涉及到了泥塑内容,纵向上看,本课与之前学过的“多姿多彩的塔”“庄严的牌楼”“画牌楼”、“北京城楼( 一 ) ”、“北京城楼(二)”等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属于古建筑系列。

这些课为本课的学习作了充足的铺垫。

在本册,这节课与前一节“北京的建筑”一课在内容上属于一个单元,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北京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综合运用泥塑成型等的多种技法表现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造型。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泥的性能已经有所掌握,对泥塑的方法步骤也熟悉。

在制作手法上,以前学过的雕、刻、刮、挖、掏和削等方法进行造型,初步掌握了泥塑的技能,学生只是对古建筑的结构不太熟悉,但他们想像力丰富,而且喜欢表现自己,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古建筑的结构和外形特点和课前搜集资料解决比例结构的问题,从而降低学生的作业难度。

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以及泥塑成型等多种表现方法表现中国古代建筑。

能综合运用泥塑方法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物的造型特点。

2.通过欣赏、体验、观察不同古建筑的造型之美,用泥塑手法表现出不同风格的古建筑,培养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探究能力,审美能力,体验泥造型活动的乐趣。

3.引导学生激发热爱传统建筑艺术的热情,以及对表现古建筑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如何用泥塑书法表现古建筑。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泥塑技法,抓住古建筑的比例结构及外形特点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教师教具:美术书、泥塑材料用具、教学课件、教师范作、学生作品若干。

学生学具:美术书、制陶工具,陶泥,制作肌理用的布块、毛线织物、其它插接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回忆旧知识,还记得以前我们用泥塑手法制作过造型各异的建筑吗? 课件出示陶艺作品。

问:这件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完成的?表现的是什么?师:这是在北京出土的古代建筑模型——陶楼。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美术上册 泥塑——古代建筑 教案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美术上册 泥塑——古代建筑  教案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泥塑——古代建筑教案泥塑——古代建筑(造型表现)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如何用泥塑方法表现中国古代建筑。

技能目标:能用泥塑方法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物的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及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其泥塑方法。

教学难点:能抓住北京古代建筑物的比例结构及外形特点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教师教具:美术书、泥塑材料用具、教学课件、教师范作、学生作品若干。

学生学具:美术书、制陶工具,陶泥,制作肌理用的布块、毛线织物、其它插接物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二、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三、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陶艺作品,问:这件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完成的?表现的是什么?师:这是在北京出土的古代建筑模型——陶楼。

它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泥塑技巧和建筑技艺。

2出示课题:泥塑古代建筑。

四、讲授新课1如果让你学习和了解泥塑古代建筑的表现方法,你认为先掌握哪部分知识最重要?2 让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说出北京古代建筑的名称和中国古代建筑的4教师示范泥塑古代建筑的制作步骤。

*主体造型特点的表现(重点演示如何表现建筑物的比例结构);*外观的装饰添加(重点让学生感受可以利用叠加、刻印等不同的手法完成)5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辅导要点:*是否抓住了古代建筑的造型特征和比例*是否运用了不同的泥塑技法。

五、展评优秀作业教师组织学生展评作业。

自查用具准备情况。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

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

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回答。

学生认真观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

准备上课。

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使学生认识到北京是一座历史古城,古代建筑遍布全城,增强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和了解。

解决教学重点。

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北京古代建筑造型的美。

教师总评。

小结: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北京的古建筑损坏不少,北京市政府投入了很多资金加以修缮。

六年级美术上册泥塑—古代建筑教案北京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泥塑—古代建筑教案北京版

塑像——古代建筑(造型表现)教课目的:认知目标:认识如何用塑像方法表现中国古代建筑。

技术目标:能用塑像方法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物的特色。

感情目标:培育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及爱自己家乡的感情,加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教课重点:认识北京古代建筑的特色及其塑像方法。

教课难点:能抓住北京古代建筑物的比率构造及外形特色进行表现。

教课准备:教师教具:美术书、塑像资料器具、教课课件、教师范作、学生作品若干。

学生学具:美术书、制陶工具,陶泥,制作肌理用的布块、毛线织物、其余插接物等。

教课过程:一、教师活动组织教课稳固学生情绪。

学生活动自查器具准备状况。

教课企图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1 课件出示陶艺作品,问:这件作品是用学生回答教师的发问。

导入新课。

什么资料制作达成的表现的是什么师:这是在北京出土的古代建筑模型——陶楼。

它显示了我国古代办感人民高明的塑像技巧和建筑技艺。

2 出示课题:塑像古代建筑。

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三、讲解新课1 假如让你学习和认识塑像古代建筑的表现方法,你以为先掌握哪部分知识最重要2 让学生依据课前的预习,说出北京古代建筑的名称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行判断。

调换学生自主学习的梦想。

小结:重点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资料和造型构造特色。

学生依据课前的预习回答。

( 1)经过影像资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中经过指引学生回想,使学国古代建筑的资料特色,认识到榫卯构造生认识到北京是一座历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灵魂。

史古城,古代建筑遍及全( 2)指引学生感觉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学生仔细观看。

城,加强学生对北京的热特色。

爱和认识。

*出示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剖析图片中的古代建筑主假如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解决教课重点。

习。

教师小结以后让学生增补介绍北京其余古代建筑的造型特色。

* 让学生谈谈古代房子建筑最优美的地方进一步指引学生察看、体在哪学生报告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

验北京古代建筑造型的教师介绍北京古代建筑房顶的几种主要美。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泥塑古建筑_北京课改版-教育文档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泥塑古建筑_北京课改版-教育文档

课题:泥塑——古建筑课时:1课时课型:造型表现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在整套教材中属于泥塑系列的一部分。

本套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几乎每册都涉及到了泥塑内容,纵向上看,本课与之前学过的“多姿多彩的塔”“庄严的牌楼”“画牌楼”、“北京城楼( 一 ) ”、“北京城楼(二)”等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属于古建筑系列。

这些课为本课的学习作了充足的铺垫。

在本册,这节课与前一节“北京的建筑”一课在内容上属于一个单元,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北京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综合运用泥塑成型等的多种技法表现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造型。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泥的性能已经有所掌握,对泥塑的方法步骤也熟悉。

在制作手法上,以前学过的雕、刻、刮、挖、掏和削等方法进行造型,初步掌握了泥塑的技能,学生只是对古建筑的结构不太熟悉,但他们想像力丰富,而且喜欢表现自己,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古建筑的结构和外形特点和课前搜集资料解决比例结构的问题,从而降低学生的作业难度。

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以及泥塑成型等多种表现方法表现中国古代建筑。

能综合运用泥塑方法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物的造型特点。

2.通过欣赏、体验、观察不同古建筑的造型之美,用泥塑手法表现出不同风格的古建筑,培养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探究能力,审美能力,体验泥造型活动的乐趣。

3.引导学生激发热爱传统建筑艺术的热情,以及对表现古建筑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如何用泥塑书法表现古建筑。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泥塑技法,抓住古建筑的比例结构及外形特点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教师教具:美术书、泥塑材料用具、教学课件、教师范作、学生作品若干。

学生学具:美术书、制陶工具,陶泥,制作肌理用的布块、毛线织物、其它插接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回忆旧知识,还记得以前我们用泥塑手法制作过造型各异的建筑吗? 课件出示陶艺作品。

问:这件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完成的?表现的是什么?师:这是在北京出土的古代建筑模型——陶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塑——古代建筑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如何用泥塑方法表现中国古代建筑。

技能目标:能用泥塑方法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物的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及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其泥塑方法。

教学难点:能抓住北京古代建筑物的比例结构及外形特点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教具:美术书、泥塑材料用具、教学课件、教师范作、学生作品若干。

学生学具:美术书、制陶工具,陶泥,制作肌理用的布块、毛线织物、其它插接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