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蝙蝠和雷达 1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沪教版
精编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设计三篇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设计三篇篇一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第二课时一、练习朗读全文。
二、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本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三、练习造句。
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
2、读读句子。
3、口头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书面造句。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3遍。
板书设计:蝙蝠和雷达课后小记篇二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优质课《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优质课《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会区分运用“敏捷”“敏锐”。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研究蝙蝠飞行探路的秘密。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关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
难点:了解蝙蝠飞行探路的秘密。
一、揭题1、出示蝙蝠图,你们认识它吗?叫叫它的名字。
谁能告诉我这两个字怎么写?(师根据提示板书)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掌握了形声字的规律,学习生字就容易多了。
2、出示雷达。
板书。
你们了解雷达吗?有这样一段文字是介绍雷达的,谁来读一读?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蝙蝠和雷达》,齐读。
此时,你的脑子里是否产生一个大大的问号呢?4、这两个完全不同类的事物,怎么会有联系呢?今天让我们研读《蝙蝠和雷达》,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
并想一想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生字会读好,还得会写好。
这些生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相互提个醒。
出示选词填空,“敏捷“敏锐”说说两个词的区别,并给敏锐找近义词。
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默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蝙蝠和雷达关系的句子。
汇报,出示句子。
指名读,此时你是否又产生了一些问题?预设:蝙蝠有什么本领呢?科学家是怎样得到启示的?蝙蝠探路的方法又是怎样的?三、研读文本1、让我们先去看一看蝙蝠到底有什么本领。
课文哪一段介绍了蝙蝠的本领?(1)出示文字出示第3自然段。
(2)自由读一读,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读。
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蝙蝠很了不起,从“无论”“即使也”等词感受到。
)(3)用“无论即使也”说一句话。
(4)蝙蝠的确令人佩服,用佩服的语气读一读。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公开课)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公开课)-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设计理念】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说过:“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
”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
阅读活动中的“读”并不是浮于表面的泛泛而读,读中要有思,读中要有悟,读中要有问,读中要有比较,读中要有发现……以“读”为经,以“练”为纬,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善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蝙蝠和雷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8)

《蝙蝠和雷达》一、看图揭题1、教师:(课件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2、教师:(课件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3、教师: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们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为什么会用“和”把它们连起来,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感知,把握要点1、教师: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蝙蝠和雷达有联系的一句话?指名说。
2、出示: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指名读。
(1)学生质疑:针对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随着科学家一起去探究发现的过程。
三、扫除障碍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是怎么发现蝙蝠探路方法的?2、学生汇报:科学家通过蝙蝠的认真观察,发现了它飞行的本领强,然后做了三次试验,又经过反复研究,得出了探路方法。
教师:那么蝙蝠飞行时有什么本领?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它的特殊本领?自己默读划批,然后读出你的感受。
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教师:从这段话中,大家对蝙蝠有什么认识?(1)读划的句子,把你的理解跟大家讲讲。
(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进行理解)A.夜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天黑、猎物小、准确);B.无论(也);即使(极细)也(灵巧)教师追问:无论怎么飞是怎样飞呢?极细能有多细?(2)指导朗读:A.教师:刚才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味,知道了蝙蝠夜行的本领真是够大的!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B.教师指名读书,集体评读。
(3)(出示句子)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100多年前,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很多次试验。
四、自主探究,介绍试验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表格自学文章的4-6自然段。
附表格: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教师:假如你现在就是科学家,你能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吗?4、学生发言,订正表格。
蝙蝠和雷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16)

《蝙蝠和雷达》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1.(出示蝙蝠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预设: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在古代“虫”并不仅仅只是昆虫,泛指的是所有动物,所以蝙蝠虽是一种动物,却是虫子旁。
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板书:蝙蝠)2.(出示雷达图片)这又是什么?(板书:雷达)对,你们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预设: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3.谈话设疑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
(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1.认读字词师:首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情况。
(课件出示字词)(1)指名4人读词,一人一行。
(2)相机比较“清朗与“晴朗”2.指导写字师:请大家认真看一看,你觉得哪个字我们使用或书写容易出错,给大家提醒一下。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范字“揭”)师:对,“揭开”的“揭”我们在书写的时候还要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不要再多写一竖。
下面我们一起边说笔顺边书空一下,书空的时候也要注意运笔。
学生边书空边说笔顺,第一遍将“人”的第二笔说成了“捺”,教师纠正应演化成“点”,学生第二遍书空。
师:下面请大家拿出写字纸,写两个“揭”字。
学生书写。
(教师巡视,纠正学生书写及握笔姿势)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请自由朗读课文,认真思考一下: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用直线画出来。
春沪教版语文三下《蝙蝠和雷达》优质课件

Page 18
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完成第三次试验记录表。
试验条件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 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第 试三 验次 情试 况验
封住蝙蝠的
嘴 __________
结果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 似的到处乱撞,挂 在绳子上的铃铛响 个不停。
Page 19
三次试验的结论怎样?继续完成表格。
试验条件
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
。看看应选哪种解释?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
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应选①
Page 9
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
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
,看看应选哪种解释? “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
试验结论
Page 20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
这个结论和书上的有什么不 同?哪一个更科学?
Page 21
丢掉“配合”是不科学的,因 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实验,分别 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 将耳朵或嘴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 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 时靠的是这两种器官同时发挥作用 ,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 的。 Page 22
3P2age 32
水母的顺风耳 “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 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 就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 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 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 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总是风暴 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仿 生学家发现,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 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 石就刺·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听到了正在来临的风暴 的隆隆声。 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 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 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 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 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 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完成版

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完成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及其在夜间导航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2. 蝙蝠在夜间导航中的应用3. 雷达的工作原理4. 雷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 实践活动:制作简易雷达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 演示法:展示蝙蝠和雷达的相关视频、图片等资料。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雷达。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蝙蝠和雷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分享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蝙蝠和雷达的相关视频、图片等资料。
2. 制作简易雷达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3.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及其在夜间导航中的应用,讲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演示:播放蝙蝠和雷达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4. 实践:引导学生分组制作简易雷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讨论:分组讨论蝙蝠和雷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分享心得体会。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蝙蝠和雷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蝙蝠和雷达知识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分析他们对蝙蝠和雷达应用的认识。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技能目标(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通过介绍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理,以及科学家如何受到蝙蝠的启发,发明了雷达技术。
2.2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蝙蝠和雷达的相关知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感和节奏。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蝙蝠和雷达的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蝙蝠是如何在夜间飞行的吗?引出本课的主题。
4.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感。
4.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
4.4 理解课文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生字词让学生抄写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5.2 家庭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家长协助孩子查找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增加对课文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2 生字词测验通过默写或口头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6.3 课后作业检查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评价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分析优点和不足之处。
《蝙蝠和雷达》优质公开课赛教获奖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优质公开课赛教获奖教学设计课文分析:《蝙蝠和雷达》是全日制聋校语文第十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靠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等等。
学情分析: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设计思路: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减缓学生掌握本文科学知识的坡度,我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使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一个生动具体,新颖活泼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形可见,有话可说,从而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观看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三次试验的模拟动画,使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归纳段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能力目标:利用科学家几次进行科学试验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情感价值观: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弄清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归纳段意;理解科学家的验试过程。
教学难点: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教学过程:导言:(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倒挂在树枝上休息,经常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
这是什么?雷达(齐读),谁知道雷达是什么东西?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
师:指着图片,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二、新授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生: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蝙蝠和雷达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蝙蝠和雷达教学目标1.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2.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3.能够描述蝙蝠利用雷达找到猎物的过程教学内容课文内容本课教材为《蝙蝠和雷达》一课,内容主要介绍了蝙蝠如何利用雷达感知周围环境并寻找猎物的过程。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1.蝙蝠利用雷达寻找猎物的过程2.雷达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教学过程导入新知1.引入蝙蝠的生活习性:提问学生是否见过蝙蝠、蝙蝠属于哪一类动物,然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
2.介绍雷达的概念:雷达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哪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等,侧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雷达的基本概念。
阅读课文1.听读课文:播放课文语音录音或老师进行语音朗读,让学生按照声音跟读课文。
2.阅读理解:对课文进行精读,边读边指导学生进行思考,理解蝙蝠如何利用雷达寻找猎物。
拓展阅读为了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选择一些与蝙蝠或雷达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科普文章、短视频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蝙蝠和雷达的知识。
总结归纳1.指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总结蝙蝠如何利用雷达寻找猎物的过程。
2.对雷达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回顾总结。
课堂实践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蝙蝠利用雷达寻找猎物的过程,让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课后作业1.回顾课文,整理笔记,准确、简洁地描述蝙蝠如何利用雷达寻找猎物。
2.了解口述记录,记录自己的生活情形,让口述的文章包含蝙蝠和雷达的字眼。
教学评估1.听读练习和朗读评测。
2.观察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回答质量及准确率。
3.分析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判断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课文、拓展阅读、图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但在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方面,仍需关注部分学生的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对分层次教学做好规划,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注意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蝙蝠和雷达》的主要内容,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基本知识。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蝙蝠和雷达》的阅读与理解。
1.2.2 蝙蝠和雷达的基本知识的介绍。
1.2.3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蝙蝠和雷达》的主要内容。
2.1.2 学生能够掌握蝙蝠和雷达的基本知识。
2.2 教学难点2.2.1 学生对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2.2.2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蝙蝠和雷达》,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1.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蝙蝠和雷达的理解,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3.1.3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PPT:通过PPT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2.2 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4.1.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蝙蝠和雷达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呢?4.1.2 学生分享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入课文《蝙蝠和雷达》。
4.2 课文阅读与理解4.2.1 学生阅读课文《蝙蝠和雷达》,理解课文内容。
4.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4.3 知识介绍4.3.1 教师介绍蝙蝠和雷达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作用等。
4.3.2 学生通过观察PPT和实验器材,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蝙蝠和雷达》。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关于科学发明和动物特性的故事。
故事主要讲述了蝙蝠的夜间导航能力和雷达的发明过程。
2.2 重点词汇和短语:蝙蝠、雷达、夜间、导航、发明、科学家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蝙蝠和雷达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蝙蝠如何在夜间导航。
3.2 阅读理解: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和细节。
3.3 词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复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教师可以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词汇。
第四章:教学活动4.1 观察和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蝙蝠的夜间导航能力。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蝙蝠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特点。
4.2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雷达的发明过程和应用领域。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强调蝙蝠的夜间导航能力和雷达的发明的重要性。
5.2 拓展:教师提出一些与蝙蝠和雷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网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讨论。
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6.2 词汇掌握:通过词汇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6蝙蝠与雷达课件1沪教版

结果 铃铛一个也没响 铃铛响个不停 铃铛响个不停
证明 蝙蝠夜间飞行与眼睛无关 蝙蝠夜间飞行与耳朵有关 蝙蝠夜间飞行,蝙蝠夜里 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 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口耳到底是怎样配合的呢?
它一边,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科学家从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呢?
科学家从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中得到启示,给飞 机安装上雷达,使飞机在夜里也能安全飞行。
嘴
超声波
耳
障
碍
物
反射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障
碍
物
反射
嘴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
)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耳朵
猜猜这是什么?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它的飞行本领可高了!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画出来 。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科学家分别作了三次试验,认真思考并填写。
试验
方法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蝙蝠
和
雷达
生字学习
biān fú bǔ é 蝙蝠捕蛾 wén bì ruì dāng 蚊避 锐 铛 yíng jiē ài yíng 蝇揭 碍 荧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设计.doc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设计《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作者以简洁、准确的语言,介绍了蝙蝠的嘴和耳朵的特殊作用以及对于发明雷达的启示,揭示了蝙蝠和雷达的内在联系,介绍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向我们介绍了某些仿生学的知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般比较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这课的教学目标通常定位为: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有了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目标,我想我们的教学也一定要做些新的尝试,以便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一、教学目标新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而且是展示生命价值的舞台;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而且是生长生命的土壤。
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既要有“智商”的培养目标,又要有“情商”的培养目标。
新课程标准试验方案中指出,在课程目标上,过去强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现在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情商”。
在《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的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通过自己读课文就能发现,再多读几遍就能弄清。
如果把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实际上等同于通过记忆储存知识,既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又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同时减弱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因此,我们给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科学家科学的思维方法、求实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形成运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价值观。
这样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能使他们产生探索的兴趣;使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对于以往的教学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探索。
2015春沪教版语文三下《蝙蝠和雷达》word教学设计

学校:杜庄学区第一小学年级:四年级
课题
11蝙蝠和雷达
时间
3.24
主备课人
辅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自主填写表格。
自读4、5、6自然段,填写下表。
温馨提示:
(1)看表格要注意理解题目要求,分类填写。
(2)写内容请抓住关键词句简要填写。
科学家进行的试验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关键词)
试验结果
(关键词)
试验证明
(用关联词“不是……而是……”来连接)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二课时
一、回顾单元整体,自然导入。
二、复习,再次整体感知。
1.首先听写生字。
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字形同桌订正,画笑脸。
2.主要内容的概括。
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揭开了蝙蝠()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解决了飞机()的问题。
3.全班交流预习作业。
科学家进行的试验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关词)
试验结果
(关键词)
试验证明
第一次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吗?(大自然的启示)我们已经学过《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和《“打扫”森林》这三篇文章,请问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预设生答:自然界是有自身的规律的,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不然,好心会办坏事,甚至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了解蝙蝠和雷达间的关系。
2.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
3.知道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蝙蝠和雷达间的关系并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则科学性很强的文章。
出示课题,质疑。
2.人家在预习时查了资料,谁来介绍一下雷是什么?
那么,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指名读、交流: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三、深入理解
既然雷达是从蝙蝠的探路方法得划启示的,那么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探路方法:引读第3节。
(1)淡谈对蝙蝠飞行技巧的看法,说说理由。
出示:
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想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比较句子,说说哪句更好?
(2)蝙蝠靠什么在夜间飞行?读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3)科学家经过几次实验得到证明的?
出示:实验的条件()
第一次蒙住蝙蝠(),结果()。
第二次蒙住蝙蝠(),结果()。
第三次蒙住蝙蝠(),结果()。
实验得出()。
(4)蝙蜘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读读课文,说说(图片联系)
3、雷达是如何工作,给飞机导航的/(读课文,再谈谈)
它们的共同点是:遇到障碍物会将无线电波反射回来。
四、总结概括,课外拓展。
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发明飞机的导航系统。
2.查找有关资料,哪些发明和动物有关?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常识的课文,也是一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好范文。
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握住事物的特征,采用读一读、做一做、说一说、画一画等一系列手段,在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
其次,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能根据探究需要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为了突破“科学家是怎样进行试验的”这一教学难点,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
一方面学生能通过努力自己发现新知识尝试到探索的乐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探究过程的亲历和感悟,提高了探究能力。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从小主动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