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甲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义是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凡是从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说: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

②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是“土地”,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

我初次出国时,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

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③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

一位在张北研究语言的朋友说,这一带不但语言上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

“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

”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④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高一期末模拟考卷语文试卷

高一期末模拟考卷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chì)峰回路转(fēng)雅俗共赏(sú)B. 恍然大悟(huǎng)倾盆大雨(pén)恍若隔世(wǎng)C. 遐想(xiá)载歌载舞(zài)独树一帜(shù)D. 沉鱼落雁(diàn)红颜薄命(bó)指点江山(zh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D. 他的演讲既有激情,又有深度,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

”毛泽东主席的这两句话,道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

B.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C.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基本概念,第二部分讲解了实际应用,第三部分提供了案例分析。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春天的雨,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大地。

B.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一座巍峨的巨塔。

C. 他用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洞察着世界的奥秘。

D. 那朵花,犹如一位美丽的仙子,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5. 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

B. 他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D. 那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少年与邪恶势力斗争的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一、根底知识题(每题3分,共15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提防(dī) 亲眷(juàn) 珠玑(jī) 鳏寡孤独(ɡuān)B.伺候(shì) 缜密(zhěn) 谂知(shěn) 阿谀逢迎(yū )C.抱怨(mán ) 栖迟(qī) 樯橹(qiáng) 繁文缛节(rù)D.自诩(xǔ) 吝啬(lìn sè ) 纶巾(ɡuān) 刎颈之交(wěn)2.以下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谛听淋漓报应残羹冷炙无可置疑B.枯燥鲁莽国粹晓风残月礼尚往来C.教诲斟酒暮蔼灰飞烟灭舞榭歌台D.料峭骸骨玉簪咄咄逼人良辰好景3.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写文章要_______搜集和引用第一手材料,决不贪图方便,随意录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②老人没有喝茶,点起一支香烟,很有_______地吐了一口烟雾。

③中国人的________、韧性、吃苦耐劳真是举世无双。

A.尽力气派耐心B.尽量气度耐心C.尽量气派耐性D.尽力气度耐性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这次班长竞选,他作了充分准备,竞选演说那天,他粉墨登场,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B.集、电脑、相机、信誉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C.在2023年南非世界杯6月25日晚22点的“意大利—斯洛伐克”小组对抗赛中,新军斯洛伐克队以3比2战胜了意大利队;意大利队追2球难救卫冕冠军,意大利队2-3负垫底出局,意大利队在观众的眼中真是差强人意。

D.上海世博会开幕式那天晚上,上海城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庆贺上海世博会开幕成功。

5.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妙”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是高一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

你知道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都考哪些知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欢迎阅读。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姗姗来迟功亏一蒉裨将(pí)诤友(zhèng)B.沸反盈天无耻谰言炮烙(páo)吮吸(yǔn)C.殚精竭虑负隅顽抗恫吓(dòng)拂晓(fú)D.卑躬曲膝长篇累牍回溯(sù)蛮横(hèng)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家庭教育的粗暴专制必然会导致孩子产生更加逆反的心理,父母们应该改变耳提面命的做法,多一点民主,多一点平等的思想。

B.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C.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流失,对那些师资力量本就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D.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但是竟然还有许多机动车辆来往穿梭,令行人或如白驹过隙,或如悬崖却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B.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C.防止考生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D.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它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现在总计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创下158年世博史的最高纪录。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科学对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

(新教材)高一语文(下)模拟测试卷

(新教材)高一语文(下)模拟测试卷

(新教材)高一语文(下)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习惯将疾病称为“疾疫”,其中“疾”是普通的、一般不具传染性的疾病,“疫”指流行性传染病,这种分法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

相比而言,“疫”比“疾”更可怕,它每次大规模发生都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灾难。

在与疫病作斗争过程中,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有限度的主动感染方式,使人体对某种传染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夫治风用风,治热用热”,他将这种方法称为“以类治之”,通俗一点说也就是以毒攻毒,这种治疗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阐述,《黄帝内经》认为治病要用“毒”药,没有“毒”性的药治不好病。

虽然古代的人们对疫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难以从机理上全面揭示疫病并提出科学的防疫措施,但以毒攻毒的免疫观仍然具有朴素的科学道理。

这是因为,在人的身体中有一些先天性免疫功能,被归结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得到“获得性免疫”,它虽不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但通过感染某种病原体或接种该病原体的疫苗可以产生针对该种疫病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的效果。

以毒攻毒的免疫观,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该书主要记述了各种急性病症及某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对天花、恙虫病、脚气病以及恙蟠等的描述都属首创。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一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一及参考答案

2023—2024高一下语文期末新课标卷一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古建筑群的基本布局单元是“院落”,从普通住宅到府邸官署直到皇宫,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建筑都是如此。

功能复杂,需要更多建筑,就增加更多院落,而很少建高楼。

所以中国的建筑艺术,一方面表现在建筑实体的构造和装饰上,一方面表现在院落与建筑室内形成的空间里。

明代初创时期皇宫的布局,虽然嘉靖时期作了一些改动,清代乾隆时期有些改建和添加,但是总的格局没有根本的改变。

它可以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外围是防御体系,包括筒子河、守卫围房和城墙及其城楼、角楼。

城内南部是外朝区域,占地轮廓成凸字形。

中轴线上依次有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太和门东的协和门,到达外朝东路文华殿。

太和门西的熙和门到西路武英殿。

太和殿周围用庑房和大门组成院落,殿前两庑中部,东有体仁阁、西有弘义阁,四角立崇楼。

外朝北部是内廷,占地成凹字形,用四条街分成东西并列的五个板块,分别是外东路的南三所、宁寿宫;东路的奉先殿、东六宫;中路的后三宫、御花园;西路的养心殿、西六宫;外西路的慈宁宫与花园、寿安宫和英华殿。

另外,外朝和内廷的外围和城内零星地块,安排内阁、内官衙署和手工作坊等服务性用房。

在故宫黄色琉璃瓦的海洋里,我们可以分辨这些大屋顶其实有庑殿、歇山、攒尖、悬山和硬山,以及单檐、重檐等差别,它们的屋脊上装饰着形式、等级和数量都有讲究的正吻和小兽。

这些用厚重的琉璃瓦、泥灰和椽子建成的屋顶,屋角却微微翘起,显出轻盈面貌。

我们可以观赏屋檐下形状特异、凹凸有致的斗秩,这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构件,形成明清古建筑檐下的装饰带,又标志了建筑的等级和性质。

我们可以观察成排的大木柱之间安装的隔扇和槛窗,它们虽然只不过是门窗而已,但是玲珑剔透的窗格棂花也是造就中国建筑特色的因素。

用青砖砌就或用汉白玉包砌的高大台基,庄重地衬托着建筑物,而自身也形成建筑体量和外观的一部分。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1)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1)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试卷共9页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9分)提到“工匠精神”,也许我们会首先想到德国、瑞士、日本这些国家。

其实,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

《诗经》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玉器等一样,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

这里体现的对工艺精细程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与西方工业精神中从99%到99.99%的追求不谋而合。

这说明,不论区域和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别,在追求精美、卓越、典雅等这些能充分反映人类文化审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方面,东西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

基于文化的属性和发展的形态不同,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具体表现样式上又存在着一定差异。

西方侧重于对刚性要素的重视,要求必须确保每个部件质量上乘,无论是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以最高标准要求,并对最终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

特别是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出了统一的严格标准,以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如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于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航海钟,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中国则侧重于对柔性要素的重视,在设计和制造上,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多强调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孜孜不倦。

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把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体验、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让中国制造既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功能特点,也展现出典雅优美的审美特点。

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中既追求实用功能,也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

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似玉非玉而胜玉”,让人顿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感慨。

中国的“工匠精神”附着于精美绝伦的作品,世代相传。

天工开物,随物赋形,是中华民族对制造业的价值取向共识。

2024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及解析

2024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及解析

高一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踯躅(zhí zhú)踌躇(chóu chú)拗口令(ǎo)B. 岑寂(cén jì)毗邻(pí lín)笑靥(yè)C. 喋血(dié)漫溯(sù)雾霭(ǎi)D. 桎梏(zhì gù)颓圮(pǐ)惘然(wǎng)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素有“江南第一大佛寺”之称的新昌大佛寺,历时千年的沧桑,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古建筑群并集纳了丰富的艺术珍品。

B.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

C.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 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立志奋斗的历程。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经过几轮磋商,虽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是毕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能不说是一种皆大欢喜的局面。

B. 战士们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连长无比崇敬,只要提到他,战士们就肃然起敬。

C. 近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继传出“非典”疑似病例,人们一时谈虎色变,纷纷抢购板蓝根等药品。

D. 诗人非常善于以微知著,从那些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探寻生活的真谛。

二、非选择题(共91分)4. 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红楼梦》中写林黛玉进贾府与众人相见时,写王熙凤“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写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简要说明《红楼梦》前五回在小说中的作用。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8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

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为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

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

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

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服务于其艺术目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

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

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

”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卷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卷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模拟试卷A卷一、(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xǔ) 鞭笞.(tái) 醴酪.(1ào) 间.或(jiàn)B、畏葸.(xi) 怂.恿(cǒng) 孱.头(can) 岑.寂(cén)C、龟.裂(guī) 撮.合(cuō) 傩.送(nuo) 尺牍.(dú)D、修楔.(xi) 辖.制(xiá) 鲜.见(xiǎn) 监.生(jià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寒喧涸辙之鲋惴惴不安牛山濯濯B.玄虚戳穿阴谋哀声叹气天崩地坼C.诡秘残羹冷灸瞠目而视走头无路D.踌躇殚精竭虑为虎作伥墨守成规3.依次添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也真怪,在最晴朗的日子,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鹿皮套子里;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A.即使也而且就 B.如果也同时就C.如果那么并且就 D.即使就而且同时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自以为写得出神入化....,但从现在看起来,是连新奇气息也没有的。

B、他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C、当前的伊拉克局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D、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

5、从句式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A、夫晋何厌之有B、故不我若也C、句读之不知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6.下列加点字意思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廉颇、赵奢之伦制.(统帅)其兵②秦有余力而制.(制服)其弊B.①南取汉中,西举.(攻取)巴蜀②杀人如不能举.(举起)C.①未尝不临.(临时)文嗟悼②临.(靠近)不测之渊,以为固D.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言行)休②则知明而行.(行为)无过矣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默读下面一段文字,选出加点字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毫无疑问,司马迁是一个始终站立、永不佝偻的精神贵族。

面对流言的中伤,他没有惧惮。

即使是汉武帝肆意蹂躏了他的人格,他也没有随波逐流或求诸“群小”的庇佑。

一部《史记》便足以震悚万年,它没有囿于陈词俗调,而是“不虚美,不隐恶”,还原了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而《史记》中所称道的人物必为“倜傥非常之人”:敏给克勤之君夏禹,股肱得力之臣周公旦、讷口笃行之将李广……
 A、ludānpìsùyǒudǎnghóngnà
 B、ludànpǐshùyudǎnggōngnè
 C、lóudànbìsǒngyutǎnggōngnè
 D、lóudànpìsǒngyǒutǎnghóngn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编篡磐石谋动干弋缄口不语
 B、贤慧融合战死疆场袖手旁观
 C、萦绕暮蔼江山社稷坚苦卓绝
 D、今霄缥缈恻隐之心义愤填赝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劣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

 ②我们来到这个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现在有种观点认为,英语与汉语的学习彼此是 __________ 的,要想学好汉语,就得弱化英语。

这一观点虽说十分流行,但实际上却相当荒谬。

看看钱钟书看看林语堂看看胡适,他们都是 __________ 的文化大师,他们的国学功底异常深厚,他们的英语水准堪称世界一流,他们的出现,正是对这一观点的有力驳斥。

可想而知,随着高考英语分数的下降,学校对英语的教学将会弱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将会降低。

这一切,完全与时代的发展 __________ ,是不折不扣的倒退。

这种倒退,令人担忧。

A.针锋相对学富五车南辕北辙B.针锋相对学贯中西背道而驰C.势不两立学贯中西背道而驰D.势不两立学富五车南辕北辙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3.下列诗句与“秋草独寻人去后”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A. 海燕双栖玳瑁梁B. 长堤春水绿悠悠C. 寒林空见日斜时D. 孤城遥望玉门关4.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A.欢迎光临阳光小区,这是我公司近年来鼎力打造的又一绿色生态小区!B.本人才疏学浅,刚才一些想法仅是一孔之见,接下来还请在座大方之家批评指正!C.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向母校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母校永远年轻,永葆生机!D.值此良辰吉日,正是犬子金榜题名时,感谢各位亲朋亲临祝贺,不胜感激!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 __________ ,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

高一语文下学年期末考试模拟考试卷

高一语文下学年期末考试模拟考试卷

高一语文下学年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基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擂鼓(lèi) 汲水(jí) 迸溅(bèng) 解甲归田(xiè)B.瘠薄(jí) 湮没(yān) 攥着(zuàn) 不可估量(liáng)C.无垠(yíng) 绯红(fěi) 荒冢(zhǒng) 趿着拖鞋(tā)D.踬踣(bó) 殷红(yīn) 咆哮(xiāo) 刎颈之交(jǐ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

急流刚刚滚过,看见前面有一奇峰突起,而山峰的左面却又出现一道河流,原来这就是王昭君的诞生地香溪。

B.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嗑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灸做奖赏。

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C.难道我们就这样仰面高卧,紧抱着那虚无飘缈的和平幻觉不放,直到敌人把我们的手脚都束缚起来的时候,才能获得有效的防御手段吗?D.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恰当辨驳,赋有鼓动性地演讲;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贫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B.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农产品涨价,特别是大蒜和绿豆的价格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C.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

D.教育厅出台一系列大快人心的教育改革新举措,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且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精神。

B.狂风曾来打击过它,冰雹曾来扫荡过它,霜雪曾来冲刷过它,大火曾来烧灼过它,暴雨曾来封锁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也曾轰击过它。

高一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高一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稚嫩(zhì)蜷缩(quán)恍若(huǎng)B. 谐谑(xuè)谦逊(qiān)鞠躬尽瘁(jū)C. 瑟瑟(sè)跃然纸上(yuè)欣欣向荣(xīn)D. 妩媚(wǔ)恍如隔世(huǎng)恰如其分(q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航天、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 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这让我们感到压力越来越大。

D. 无论是艰苦的环境,还是繁重的任务,他都毫无怨言,出色地完成了。

3.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谦逊谦卑谦让B. 沉重沉寂沉思C. 崇高崇敬崇拜D. 愉快愉悦愉然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高大的树木仿佛一把把撑天的绿伞。

B. 他们的笑声如泉水般清澈。

C. 她的舞姿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D. 那是一座巍峨的山峰,它矗立在天地之间。

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个湖面波光粼粼,宛如一面明镜。

B. 他的力气大得能举起一座山。

C. 那条河的水清澈见底,仿佛能看见水底的鱼儿。

D. 他的声音洪亮得能传遍整个校园。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从“搬山”到“借力”刘震云我小时,住在一个村庄。

村里有个叫二狗的人,他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死了,母亲把他扔给了别人,他就在那个地方长大。

他是个孤儿,所以他什么也不怕。

他在我们村住,他的行为在我们村是出了名的。

我小时候,就爱跟二狗玩。

那时我们村里有一座山,叫南天门。

南天门很矮,但也不小。

它有两座山组成,一座叫大南天门,一座叫小南天门。

大南天门和小南天门之间有一道沟,但也不宽,所以我们可以把大南天门叫作“北天门”,小南天门叫作“南天门”。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饿殍./蜉.蝣孝悌./涕.零洿.池/跨.越戛.然而止/弃兵曳.甲B.解.释/押解伺..候/伺.机创.伤/创.造不可估量./量.体裁衣C.镣.铐/瞭.望蜕.变/兑.现编纂./篡.位濒.临绝境/捷报频.传D.嫉.恨/疾.苦悼.念/泥淖.狙.击/诅.咒激情迸.发/齐头并.进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倒塌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B.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昆明湖畔萍水相逢。

.....C.声名不论大小,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的。

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D.在展览会上,该市的小商品销量大减,而高科技产品却倍受欢迎,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概括出“泥石流”的三大特征(3分)2010年8月7日晚11时左右,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持续40多分钟,降雨量达97毫米,突然引发了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

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

截至21日,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5人,失踪330人。

灾害还导致甘肃省舟曲县超过三分之二的区域供电全部中断,通信基站也受损严重,部分没有受损的基站供电中断,靠蓄电池供电传输信号。

答:▲▲▲4.广州,又名“羊城”。

下面的图形是目前正在广州举行的第16届亚运会的会徽。

请紧扣图形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解说会徽的意蕴(不需要对字母和数字进行解说)。

要求语言通顺、生动,不得少于60字(含标点符号)。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卷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卷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卷A卷一、(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xǔ) 鞭笞.(tái) 醴酪.(1ào) 间.或(jiàn)B、畏葸.(xi) 怂.恿(cǒng) 孱.头(can) 岑.寂(cén)C、龟.裂(guī) 撮.合(cuō) 傩.送(nuo) 尺牍.(dú)D、修楔.(xi) 辖.制(xiá) 鲜.见(xiǎn) 监.生(jià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寒喧涸辙之鲋惴惴不安牛山濯濯B.玄虚戳穿阴谋哀声哀息天崩地坼C.奇妙残羹冷灸瞠目而视走头无路D.犹豫殚精竭虑为虎作伥墨守成规3.依次添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也真怪,在最晴朗的生活,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一定穿着温顺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鹿皮套子里;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A.即使也而且就 B.假如也同时就C.假如那么同时就 D.即使就而且同时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自以为写得出神入化....,但从现在看起来,是连新奇气息也没有的。

B、他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那个地点萍水相逢....。

C、当前的伊拉克局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D、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

5、从句式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A、夫晋何厌之有B、故不我若也C、句读之不知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6.下列加点字意思说明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廉颇、赵奢之伦制.(统领)其兵②秦有余力而制.(降服)其弊B.①南取汉中,西举.(攻取)巴蜀②杀人如不能举.(举起)C.①未尝不临.(临时)文嗟悼②临.(靠近)不测之渊,以为固D.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言行)休②则知明而行.(行为)无过矣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下册期末模拟试题(一)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下册期末模拟试题(一)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下册期末模拟试题(一)一、现代文阅读(共4题;共24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

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

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

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

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

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

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为后世历法所效仿。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

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隽.永(juàn)恬.静(tián)纤.细(qiān)踯躅.(zhú)倚.马可待(yǐ)B.蜷.缩(quán)诅.咒(zǔ)涸.辙(hé)肄.业(yì)溘.然长逝(kè)C.遗.施(wèi)幽僻.(pì)瞥.见(piē)造诣.(zhǐ)周公吐哺.(bǔ)D.袅娜.(nuó)萦.回(yíng)煤屑.(xuè)孔隙.(xì)游目骋.怀(chě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贻误瞭望相形见绌以身作则浅尝辄止B.诽谤嘶叫蔬蔬落落草木葱茏开诚布公C.切搓落蕊兑现诺言混混沌沌无济于事D.闲暇和谐畅叙幽情揠苗助长义愤填鹰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以最高安全为目标的睿翼轿车,将领先的主动安全、卓越的被动安全及创新的行驶安全技术融于一体,无论是千里驰骋还是悠然驾乘,皆让人有安.之若素...的惬意。

B.佛教圣地..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

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

C.该提案拟修改婴儿配方奶粉营养成分说明和标签法规,要求在必.须.营养成份列表中增加硒,并制定婴儿配方奶粉中硒的最低和最高限量标准。

D.《金枝欲孽2》可谓未播先红,可播出后,观众不绝如缕....的吐槽声和屡创新低的收视率,使这部剧播出后的效果与此前万众关注的阵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自由、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不可剥夺的。

B.逝世的这个人,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C.当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有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

D.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论现代教育的转型高德胜①人有“向外看”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有“向内看”认识自我的需要。

相对而言,认识世界易,把握自我难。

现代科技极大地增强了现代人向外看世界的能力,同时,现代人向内看自己的能力却在萎缩,我们差不多已经变成了自己的陌生人。

教育本来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活动,但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也在推着人远离自己。

教育是否还能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取决于教育能否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

②现代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对标准化考试的非理性推崇。

标准化考试之所以流行,是因其诱人的便捷性、客观性契合了现代教育追求效率、突出客观性的要求。

标准化考试因此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呼风唤雨,成了支配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

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测量环节,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至多只能算是整体教育的一个“小尾巴”。

但如今这条“小尾巴”成了主角,整个教育都得听它的。

处在“尾巴”指挥一切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几乎所有的生命力都被考试分数吸引住了。

因为所有关于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都不会出现在标准化试卷上,反观自身、心灵对话都是完全可以丢弃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标准化考试切断了教育与自我反省、人生意义、心灵关怀之间的联系。

③现代教育要承担安顿人的心灵这一任务,必须完成自身的转型。

现代教育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问题在于偏执一端而遗弃另外一端,因此,基于心灵养育而进行的转型不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激变,而是在两端之间的平衡。

具体说来,就是教育的实利性与价值性的平衡、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

教育不是不要利益,但现代教育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了,人不单是物质存在.没有价值的指引,人性的光辉就会暗淡,人就会蜕化为物,心灵就会枯死,就会满身铜臭,“穷得只剩下钱了”。

教育不能偏执于实利,要为价值和意义留有空间。

大规模、以集体为对象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性特征,但人类教育几千年的学徒制、个别化的教育方式自然也有其价值。

现代教育的转型不是要恢复学徒制,而是探索在规模化、集体化的教育中如何融合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在两者之间实现一种相对的平衡。

④现代教育的整体转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养育心灵的需要,教育实践可以从一些具体的方面进行探索。

儿童的心灵成长有“自然”的一面,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呵护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不干预孩子的出神与发呆,任其在想象的精神世界里遨游。

关于沉思与默观的教育探索就是这方面的努力。

这些尝试虽然不足以动摇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毕竟为教育展示了另一种可能。

⑤可以着手进行的教育尝试还有很多。

比如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对精神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我们还应将如何面对自身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

此外,还要注意非常态意识体验的激发,人有确定性的需求,把世界和人事纳入“常规”才会有安全感,但教育在非常态意识体验方面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一些教育机构所进行的“末日体验”活动,都是有益的探索。

最后,教育活动步调要放缓,现在的教育被现代社会匆忙的节奏带得太快了。

5. 下列关于“现代教育”的有关认识,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上百年来,现代教育一直致力于帮助人认识自我,但近年来,却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结果造成了人心灵的枯死。

B. 现代教育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化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学徒制和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因此应在教育的个别化方面加强探索。

C. 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要想转型,就应该走向心灵培育,避免对孩子进行人为干预。

D. 现代教育应该以想象力培育、认识自我、激发非常态意识体验这些内容为基础,同时,知识传授等教育活动的步调要放缓。

6.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明确指出现代教育存在弊端,它不仅没有完成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教育任务,反而促使人更加远离自己的内心。

B. 文章第②段分析造成现代教育弊端的原因,指出现代教育由于过分推崇标准化考试,造成自我反省、心灵关怀等内容被丢弃。

C. 文章最后三段指出现代教育要在实利追求与心灵养育、规模化与个体化等方面获得平衡,并提出了几个具体的改革建议。

D. 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话题,在结尾则集中论述现代教育转型是长期、渐进的过程这一观点,强调短时间难以动摇现代教育的根基。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及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现代教育充满忧思,他清醒地看到了现代教育的弊端,但又没有简单的排斥、否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思考。

B. 针对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尤其关于呵护儿童心灵,让孩子自然发育的思考,颇有见地。

C. 作者认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在实利追求盛行的当下是不可能改变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一些小的修补和尝试。

D. 作者认为,现代教育已有上百年历史,它的发展具有惯性,整体转型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看法。

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注释:篚:古代盛物的竹器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羲之幼讷.于言讷:聪敏B.羲之雅.好服食养性雅:常,向来C.咸.自矜持咸:都D.遂不重诣.诣:到,造访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B.遂以.女妻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见篚几滑净,因.书之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D.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第Ⅱ卷四、(35分)10.把下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4分)答:(2)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5分)答:11.根据文中内容简要概括王羲之的性格特点(5分)答: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划8处)。

(4分)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苏轼《范增论》)13.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1)这首诗第二联中的“潜”、“薄”二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们妙在何处?(4分)答:(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4分)答: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9分)(1)总角之宴,。

(《诗经·卫风·氓》)(2),长路漫浩浩。

(《涉江采芙蓉》)(3)青青子衿,。

(《短歌行》)(4)久在樊笼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