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CO2技术油藏条件下性能评价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及比较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及比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及比较一、CO2-EOR在油田中的应用近几年来,CO2-EOR技术发展迅速。

研究表明,将CO2注入油层,不仅能大幅提高采收率,而且可达到CO2减排的目的,满足环保和油藏高效开发的双重要求。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温室效应的存在,CO2-EOR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开展了现场实验。

目前,CO2-EOR已成为美国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主导技术,2004年美国CO2-EOR增加的原油产量占全国提高采收率项目总产量的31%。

1.1 CO2提高采收率机理CO2-EOR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使原油体积膨胀CO2注入油藏后,可在原油中充分溶解,一般可使体积增加10% ~100%。

其结果不但增加地层的弹性能量,还大大减少了原油流动过程中的阻力,从而提高驱油效率。

(2)降低原油黏度CO2溶于原油后,一般可降低到原黏度的0. 1~0. 01。

原油初始黏度越高,黏度降低幅度越大。

黏度降低,有利于原油流动能力,提高产油量。

(3)改善油水流度比CO2溶于原油和水,其黏度增加20%~ 30%,流度降低;原油碳酸化后,其黏度降低30%~80%,流度增加。

其综合作用的结果,使油水流度比趋于接近,水驱波及体积扩大,有利于原油采出。

(4)降低界面张力CO2极易溶解于原油,其结果大大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有利于原油流动,从而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CO2与原油混相后其界面张力降为0,理论上可使采收率达到100%。

(5)萃取原油中轻烃CO2注入油藏后,部分CO2未溶解于油水中的CO2能萃取原油中的轻烃,使原油相对密度降低,黏度降低,从而提高原油流动性能,有利于开采。

(6)溶解气驱作用随着油井生产井附近的地层压力下降,地层原油中溶解的CO2逸出,逸出的CO2 气体驱动原油流入井筒,形成内部溶解气驱。

论CO2驱油技术在我国低渗油藏中的应用

论CO2驱油技术在我国低渗油藏中的应用
1 . 相态 特征 。
2 . 界面 张 力。 3 . 流度 效应 。 4 . 孔隙 大小分 布 。
5 . 相对 密度 。
注气井 井 口抗 C O : 腐蚀 可 分为 D D、E E和 E F三个级 别 。DD级井 口材质 为 3 5 C r Mo ;E E级 井 口材质 在于 腐蚀 性接 触 的关键 部 位 ,如 阀

2 . 油藏 工程方 案设 计 2 . 1 开发 层 系 该 油层 含 井段 1 0 0米 左 右 ,主 力 油 层 比 较 集 中 , 有 效 厚 度
7 . 0 — 1 4 . 9 米 ,平 均 l O . 1 米 ,产 能 较 低 ,不具 备分 层 系 开 采 的物 质 条 件 。 同时扶余 油层各 小层原 油性质 、油 层物 性 比较 接 近 ,层 问差 异小 , 故 设计 采用一 套层 系进行开 发 。
3 . 1 注入 工艺 设计

CO。 的筛 选原则
由于 经济 和技 术 方便 的 原因 ,并 不是 所 有 的油藏 都适 合 C O 驱 技
术,自C O 采 油技术 在现 场 实施 以来 ,许 多 学者 以 油藏和 原 油 的固 有 特 性 为基础 开展 了注 C O 混相驱 、非混 相驱和 吞吐 的筛选标 准研 究 。 1 9 9 8 年 ,T h o ma s 指出注 气筛选 油藏 的 6 个 重要 参数 分别是 :
如下 :
芯 、隔 环 、压 盖 等 采 用 抗 C O 腐 蚀 合 金 钢 材 料 制 造 ,其 他 部 位 用 3 5 Mr Mo ;E F级 井 口材 质 全 部 采用 抗 C O 。 腐 蚀 合 金 钢 ;根据 压 力 资 料 ,选择 承 压 高 、密 封 性 好 的 K Q 6 5 — 3 5 一 E F注入 井 口 ;井 口安装 单 流阀。 3 . 2抽油举 升工 艺设计 油管和 抽 油杆 ,抽 油泵 ,抽油 机 ,电机 ,井 口。 3 . 3抽机械 采油 配套工 艺

CO2吞吐技术在油田应用中的研究

CO2吞吐技术在油田应用中的研究

CO2 吞吐技术在油田应用中的研究发布时间:2022-01-05T02:53:10.276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1期作者:黄倩廖宇李慧姝刘静静[导读] CO2 吞吐主要采用的是同井注采方式,将一定量的液态 CO2 通过油井的油套环空注入油藏后进行焖井处理,待焖井一段时间后再重新恢复采油,以此来补充地层能量,降低原油黏度,改善油藏孔渗结构,进而达到提高注入流体渗流能力、单井产量和油藏采收率的效果[1]。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 CO2 吞吐作为一种高效的三次提高采收率技术,其主要原理包括 CO2 与原油的溶解降粘作用、 CO2 与原油的萃取抽提作用、CO2-地层水-岩石间的相互作用、 CO2 的溶解气驱作用。

CO2 吞吐技术在致密油藏、稠油油藏、低渗裂缝油藏中均有较广泛的应用,可通过 CO2 单井吞吐、单井多轮次吞吐以及油水井联作式吞吐等方式进行增产开采,且在实施 CO2 吞吐以后油井含水率降低,原油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 CO2;CO2 吞吐;提高原油采收率;油田应用;吞吐效果CO2 吞吐主要采用的是同井注采方式,将一定量的液态 CO2 通过油井的油套环空注入油藏后进行焖井处理,待焖井一段时间后再重新恢复采油,以此来补充地层能量,降低原油黏度,改善油藏孔渗结构,进而达到提高注入流体渗流能力、单井产量和油藏采收率的效果[1]。

CO2 吞吐是一种稠油冷采的工艺技术,适用于低孔、低渗、低能、非均质性强或无法建立注采系统的稠油油藏和致密油藏[2]。

1 CO2 吞吐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1.1 CO2 与原油的溶解降粘作用将 CO2 注入地层进行焖井处理后, CO2 凭借自身较强的溶剂化能力可溶解于原油,并与原油之间形成油包气状态,使其体积系数、膨胀系数及溶解气油比增大,进而降低原油粘度,提升储层弹性能量,增加原油在地层孔隙中的流动性[3],其中 CO2 在吉林扶余油藏原油中的溶解度测试结果如表 1 所示。

CO2驱相态及驱油机理评价技术研究

CO2驱相态及驱油机理评价技术研究

CO2驱相态及驱油机理评价技术研究作者:吕卫国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9年第12期摘要:随着油藏开采技术日趋成熟,CO2驱油结合地质埋存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尤其是CO2捕集和驱油一体化方面。

特超低渗透油藏以及高含水后期油藏提产与CO2吞吐密切相关。

在多孔介质条件下,CO2具有多相相态,其驱油机理为CO2驱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界面张力、相态、流度和孔隙结构都关系到驱油效果的好坏,应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驱油机理的研究可以在CT、核磁共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CO2岩心驱替实验。

从实際应用情况来看,注CO2能够有效提高油气的采收率,应不断总结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成果,根据油气藏的不同类型,设计相应的注CO2驱及CO2吞吐机制。

关键词:采收率;驱油机理;驱替实验1 CO2驱油气水三相相态评价在注CO2过程中,CO2气体与油具有混相性,了解其驱油机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油藏原油、注入溶剂和顶替气及其混合物的相态;②溶剂和原油、溶剂和顶替气间的传质作用;③流态。

现场取样之后,使用PVT仪,在高温高压状态下观察油和气的相态变化,研究对象不仅包括CO2和原油,必须将地层水纳入考虑范围,进行油气水三相相态研究。

2 CO2驱油机理评价注气多次接触混相机理有两种方式,即向前多次接触(蒸发混相驱)和向后多次接触(凝析混相驱)。

CO2驱主要为蒸发混相,油藏中通常具有凝析--蒸发双重作用。

细管实验测试可获得混相压力。

CO2驱油的原理是原油中注入CO2使其体积膨胀,含油饱和度上升;使原油的黏度降低,具备较好的流动性;有效提高毛细管渗吸作用。

CO2溶于水时能够提高水黏度,原来难以提取的一些矿物成分可溶于CO2水溶液,加大了储层渗透率;油水界面张力减小,驱油效果得到加强。

CO2在油、水中较易扩散,能够均匀分布,有利于维持系统稳定。

CO2能够抽提原油中C2-C30的烃类,使剩余油饱和度降低。

岩心驱替实验结合核磁共振实验、微观驱油实验、细管实验等可以对CO2驱油机制进行具体分析。

二氧化碳驱油特性研究

二氧化碳驱油特性研究

二氧化碳驱油特性研究作者:周超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36期【摘要】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油藏使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进行了研究,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都证明,CO2是一种高效驱油剂。

本文主要介绍CO2驱油的发展现状,CO2的基本性质,驱油机理,通过驱油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等,总结出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为油田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二氧化碳;驱油机理;影响因素1 背景及意义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油田采用注水开发,面临着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对此,国外近年来大力开展二氧化碳驱油[1-4]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这项技术不仅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还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

该技术不仅仅适用于常规油藏,还适用于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可以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

将二氧化碳注入能量衰竭的油层,可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石油开采业的共识。

二氧化碳纯度在90%以上即可用于提高采油率。

二氧化碳在地层内溶于水后,可使水的黏度增加20%~30%。

二氧化碳溶于油后,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降低30%~80%,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有利于增加采油速度,提高洗油效率和收集残余油。

2 二氧化碳的驱油方式二氧化碳的特性众所周知,利用其特性可以有多种有效的驱油方式。

2.1 CO2混相驱混相驱油是在地层高退条件下,油中的轻质烃类分子被CO2提取到气相中来,形成富含烃类的气相和溶解了CO2的原油的液相两种状态。

当压力达到足够高时,CO2把原油中的轻质和中间组分提取后,原油溶解沥青、石蜡的能力下降,这些重质成分将会从原油中析出,残留在原地,原油粘度大幅度下降,从而达到混相驱的目的。

混相驱油效率很高,条件允许时,可以使排驱剂所到之处的原油百分之百的采出。

CO2混相驱对开采下面几类油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水驱效果差的低渗透油藏;(2)水驱完全枯竭的砂岩油藏;(3)接近开采经济极限的深层、轻质油藏;(4)利用CO2重力稳定混相驱开采多盐丘油藏。

二氧化碳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提高驱油效率的研究与应用

二氧化碳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提高驱油效率的研究与应用

二氧化碳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提高驱油效率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在中石化总公司支持下,组建了CO2驱技术研究团队,形成了高温高盐油藏CO2驱油三次采油关键技术,解决水驱废弃油藏和低渗难动用储量的开发难题。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特高含水油藏CO2/水交替驱;深层低渗油藏CO2驱。

油田层次开展了四种油藏类型五种矿场试验。

验证该类油藏二氧化碳驱可行性,探索合理举升方式,进一步优化二氧化碳驱井网井距,验证大井距可行性,探索深层低渗稠油油藏有效开发方式,扩展二氧化碳驱应用范围以及特高含水废弃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探索储层粘土含量高、水敏性强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关键词:二氧化碳驱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换油率1、研究目的1.1 某厂低渗难动用储量涉及开发单元11个,地质储量1601.85×104t,标定采收率7.56%,目前采出程度5.54%。

涉及单元多为低孔隙、低渗透的地质特点。

2010年开始二氧化碳驱在胡1块深层低渗油藏实施先导试验,胡1井组气驱取得成效后,相继在其他五个低渗类型油藏实施气驱开发。

目前总覆盖地质储量309.5×104t。

累注气17.9×104t,累增油3.05×104t。

1.2低渗油藏水驱效率低,注采井组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是注水压力高油井难以见效,二是油井见效快、含水上升快、见效稳产周期短,通过二氧化碳驱提高驱油效率。

2、研究内容及成果2.1 二氧化碳驱机理上优于水驱一是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能力强,增大有效井距;二是CO2驱补充地层能量,可膨胀地层原油,提高驱油效率再者CO2能进入的孔喉半径比水小一个数量级(0.01μm),低渗油藏,增加驱油体积25%以上,随CO2溶解,原油体积膨胀。

毛管半径分布曲线不同驱替方式驱替压力变化曲线2.2二氧化碳驱解决注入压力过高的问题根据深层低渗油藏开发情况调查,注水压力高,注气难度不大。

从地质条件类似的胡某区块二氧化碳注入能力看,二氧化碳驱可以解决注入压力过高的问题。

二氧化碳提高油藏采收率与地质封存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二氧化碳提高油藏采收率与地质封存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二氧化碳提高油藏采收率与地质封存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一、背景: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仍然是当前世界主要能源之一。

然而,全球石油储量逐渐减少,难以开采的储量比例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石油采收率,开发难以采收的石油资源,二氧化碳(EOR-CO2)提高油藏采收率与地质封存一体化已成为普遍应用的技术。

二、二氧化碳提高油藏采收率与地质封存一体化:EOR-CO2技术是一项成熟的石油开采技术,通过注入CO2气体到油藏,可改变油藏内的相态平衡,促进原油的流动,提高采收率。

同时,EOR-CO2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或固体化气体可被地质封存,实现EOR-CO2技术的一体化。

三、关键技术:1.油藏储量评估技术:通过地质勘探、数据采集、建模等手段,评估油藏储量和产能,为后续EOR-CO2提供科学依据。

2.注气条件优选技术: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物理性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注气井位、注气量和注气时间,保证EOR-CO2注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CO2气体压力调控技术:合理控制CO2气体注入压力和速度,避免溢出和钻井漏气等安全事故。

4.油藏流体动力学模拟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和地震监测等手段,分析确定CO2注入后油藏的流体动力学响应情况,优化EOR-CO2注入方案。

四、应用示范:以东海油田为例,采用EOR-CO2提高油藏采收率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技术,成功提高了单井日产油量,减少了CO2气体排放量和地质环境影响,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EOR-CO2技术是提高油藏采收率和地质封存的一体化技术,需要针对不同油藏特点和地质环境,进行合理的方案制定和技术应用。

通过EOR-CO2技术的应用示范,预计能够推动这一关键技术的更广泛应用和发展。

适合co2驱的油藏特征

适合co2驱的油藏特征

适合co2驱的油藏特征适合CO2驱的油藏特征引言•CO2驱是一种常用的增注剂,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之一。

•CO2驱适用于某些特定油藏特征,本文将介绍这些特征。

油藏类型•深层油藏:CO2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适合用于深层油藏。

•碳酸盐岩油藏:由于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CO2能够更好地扩散,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由于低渗透油藏通常水驱效果较差,CO2驱可以有效改善采收率。

油藏特性•高饱和度:油藏的初始饱和度高,可以保证更多的CO2溶解在油相中,实现驱油效果。

•低粘度油:低粘度油在CO2注入过程中更易于驱出,并且CO2溶解速度更快。

•大孔隙结构:油藏中的孔隙结构较大,有利于CO2的扩散和溶解。

油藏地质条件•富含CO2源:油藏附近存在丰富的CO2源,如天然气井、二氧化碳埋存库等,可以供应CO2用于驱油。

•适宜的温度压力条件:油藏地温和压力适宜,有利于CO2溶解和扩散。

CO2驱的优势•多相流体驱替作用:CO2驱通过多相流体作用,包括溶解、胶束形成等,使原油与CO2的相互作用增加,提高采收率。

•储层物理化学变化:CO2驱会改变储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减少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渗透率,促进油的运移。

结论•CO2驱适用于深层油藏、碳酸盐岩油藏和低渗透油藏。

•油藏的高饱和度、低粘度和大孔隙结构是适合CO2驱的重要特征。

•油藏地质条件包括富含CO2源和适宜的温度压力条件。

•CO2驱具有多相流体驱替作用和储层物理化学变化的优势。

以上是对适合CO2驱的油藏特征的简要介绍,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CO2驱的挑战•CO2的供应与输送:获取足够的CO2并将其输送到油田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输送系统。

•CO2的溶解性与扩散性:油藏中的原油与CO2的溶解与扩散速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要进行适当的实验和模拟研究。

•CO2的注入与储存:CO2的注入需要精确控制注入速度和压力,避免地层破裂或CO2泄露。

油藏CO2地质封存技术研究及应用

油藏CO2地质封存技术研究及应用

油藏CO2地质封存技术研究及应用地球上的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二氧化碳排放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科研工作者们积极探索各种方法来处理这一问题。

油藏CO2地质封存技术作为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过去的几年里,油藏CO2地质封存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通过将二氧化碳气体封存在地下油气储层中,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实现“一石二鸟”的效果。

但是这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比如封存效率、地质安全性、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在进行油藏CO2地质封存技术研究和应用时,首先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

只有充分了解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孔隙结构等信息,才能够选择合适的封存位置,并确定封存效果。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CO2封存后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风险,做好事前预防和事后监测工作,确保封存的安全可靠。

另外,油藏CO2地质封存技术的应用也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比如封存成本、封存周期、封存效益等问题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研究。

只有在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考虑下,才能够实现油藏CO2地质封存技术的真正应用和推广。

近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对于地质储层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视。

油藏CO2地质封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还可以为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因此,油藏CO2地质封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油藏CO2地质封存技术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和意义的技术。

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加入到这一领域,共同推动油藏CO2地质封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存在的问题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存在的问题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存在的问题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是一种增强油田采收率的方法,通过注入二氧化碳(CO2)来提高原油的流动性,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

尽管这是一种有前途的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碳源供应:二氧化碳驱油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供应,通常来自工业排放或特定的二氧化碳捕获项目。

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和高成本是一个问题。

2.注入效率:二氧化碳注入到油层中的效率是一个关键问题。

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油藏特性可能导致注入效果不一致,有些地方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增收效果。

3.油水分离问题:由于驱油过程中原油与注入的二氧化碳混合,使得油水分离变得更为复杂。

这可能导致油井生产中的分离和处理问题。

4.地质条件不同:二氧化碳驱油对地质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适用于某些类型的油藏。

在一些地质条件不利的区域,可能无法实现良好的驱油效果。

5.气体回注:部分注入的二氧化碳可能在采收过程中返回到井口,形成气体回注。

这可能影响油井的稳定性和效率。

6.环境和经济可行性:尽管二氧化碳驱油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捕获、输送和注入二氧化碳的全过程也涉及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经济成本。

在环境和经济可行性方面仍需综合考虑。

7.地方社会接受度:二氧化碳注入可能引起地方社区的担忧和抵触情绪,例如对地下水质量和地质变化的担忧。

社会接受度问题可能影响项目的推进。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工程技术、地质条件、经济效益和社会因素,以实现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

参考内容
低渗透油藏是一种常见的石油资源,其具有储层渗透率低、自然产能低、开采 难度大的特点。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得到了广泛。 本次演示将介绍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展望。
一、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 率技术进展
1、技术原理和基本概念
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CO2注入油藏,通过物理溶解和化学反 应,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此外,CO2还可 以扩大油藏的泄油面积,提高油藏的驱替效率。
(1)加强基础研究。深入研究CO2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和规律,为优化注入方 案提供理论支持。
(2)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研发更加高效、智能的注入设备,提高CO2的利用率 和油藏的采收率。
(3)推动绿色发展。通过提高CO2的封存率和利用效率,降低CO2驱提高采收 率技术的环境影响。
(4)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 推动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
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多个低渗透油藏得到应用。在国内,大庆 油田、胜利油田等均开展了CO2驱提高采收率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 时,在加拿大、美国、挪威等国家,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成为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 率技术展望
1、技术难点和挑战
尽管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技术 难点和挑战,如CO2的来源和运输、注入设备的能效、注入对储层的伤害等。 此外,由于低渗透油藏的地质条件复杂,注入方案的优化和调整也面临着困难。
2、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应用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

《提高采收率》--面试问答题--前沿内容

《提高采收率》--面试问答题--前沿内容

一简述二氧化碳混相驱的机理混相驱的基本机理是驱替剂(注入的混相气体)和被驱剂(地层原油)在油藏条件下形成混相,消除界面,使多孔介质中的毛细管力降至零,从而降低因毛细管效应产生毛细管滞留所圈闭的石油,原则上可以使微观驱油效率达到百分之百。

根据不同注入气体及其与原油系统的特性,混相驱可分为:一次接触混相(FCM)、多级接触混相(MCM)和非混相(IMM)几种方式。

而CO2混相驱一般属于多级接触混相驱。

通过适合CO2驱的油藏筛选标准可知稀油油藏主要采用CO2混相驱,而稠油油藏主要采用CO2非混相驱。

在稀油油藏条件下CO2易与原油发生混相,在混相压力下,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2可以降低所波及油水的界面张力,CO2注入浓度越大,油水相界面张力越小,原油越易被驱替。

水、气交替注入时,水对混相有不利的影响。

通过调整注入气体的段塞使CO2形成混相,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

混相驱油是在地层高温条件下,原油中轻质烃类分子被CO2:析取到气相中,形成富含烃类的气相和溶解CO2的液相(原油)两种状态。

其驱油机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当压力足够高时,CO2析取原油中轻质组分后,原油溶解沥青、石蜡的能力下降,重质成分从原油中析出,原油黏度大幅度下降,提高了油的流动能力达到混相驱油的目的。

在适合的储层压力、温度及原油组分等条件下,临界CO2:与原油混合,形成一种简单的流体相。

(2) CO2在地层油中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从而有助于地层油膨胀,充分发挥地层油的弹性膨胀能,推动流体流人井底。

(3)油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使原油表面张力减小。

随着压力的增加,原油一空气系统的表面张力减小不大,这是由于氮气(空气的主要成分)在油中的溶解度极低,因此,系统的表面张力随压力变化缓慢。

对于原油一CO2系统,由于CO2的饱和蒸汽压很小,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大于甲烷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因此原油一CO2系统的界面张力随着压力增加而快速下降。

对于原油一天然气系统而言,天然气中甲烷以及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等使得天然气在油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氮气的溶解度,故界面张力随压力增加而急剧降低。

油田co2驱油注入工艺流程

油田co2驱油注入工艺流程

油田co2驱油注入工艺流程油田CO2驱油注入工艺流程引言: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油田开采技术不断创新与改进。

CO2驱油注入工艺作为一种有效的增产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中。

本文将介绍油田CO2驱油注入工艺的流程及关键步骤。

一、前期准备工作1. 油田调查与评估:对目标油藏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分析油藏特征、孔隙结构等,评估CO2驱油的可行性和潜在效果。

2. 油田改造:根据油藏特点,进行必要的改造工作,包括增加注入井和生产井的布置,提高采收率。

二、CO2供应与净化1. CO2供应:选择合适的CO2源,如天然气加工厂、化工厂等,确保供应稳定。

2. CO2净化:对供应的CO2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确保注入油藏的CO2质量符合要求。

三、CO2注入工艺流程1. 注入井的选择:根据油藏特征和地质条件,确定注入井的位置和数量。

2. 注入井的改造:对注入井进行改造,包括安装注入设备、调整井筒直径等,以满足CO2注入的要求。

3. CO2注入压力控制:根据油藏压力特点和CO2溶解度,确定合理的注入压力,以保证CO2能够有效地溶解在原油中,提高采收率。

4. CO2注入量的控制:根据油藏储量和注入效果预测,确定合理的CO2注入量,以达到最佳增产效果。

5. 注入周期的安排:根据CO2的注入效果和油井的生产情况,安排合理的注入周期,保证注入与产出的平衡。

四、CO2驱油效果评估1. 采集样品:定期采集注入井和生产井的原油样品,分析CO2溶解度、原油组成等指标。

2. 数据分析与比对:对比注入前后的数据,评估CO2驱油效果,包括原油产量、采收率等指标。

3. 调整工艺参数:根据评估结果,对CO2驱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增产效果。

五、工艺优化与改进1. 经验总结: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和数据分析,总结CO2驱油工艺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改进提供经验。

2. 工艺改进:根据总结的经验,改进工艺流程,提高CO2驱油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CO2封存地下监测评价技术

CO2封存地下监测评价技术
地震 方法 、 井方法 、 测 环空压力监 测与地球化 学方 法的基本原理及试 验情况 , 出不 同地质条 件下使用不 同的监测方法 , 得 对我 国未来 C S C 工程实施商业化推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 C C S工程 ; O 监测 ; 拟; C 模 地震 ; 测井; 环空压力监测 ; 地球化 学方 法
C m ay K lm y, i in 3 0 4 C ia o p n , ea aiXn ag8 4 1 , hn) j
Ab t a t C r o a t r n tr g sap tn i l n e sb et c n q e t o v lb l a mi g wh l o n n t r go — s r c : a b n c p u e a d so a e i oe t d f a i l e h i u o s l eg o a r n , i f wi gmo i i fi aa w el on n
f.o tw sP t lu nvri , hn d , i un60 0 , hn; . egh n ii dO ea n ra f i in ii d 1S u et e oem U iesy C eg uSc a 15 0 C ia2 F n cegOle p rt gA e Xn agOle h r t h fl i o j fl
垂直地震 剖面(s 1 供地层地质构造 的重要 V P能提
信息 , 以及 单 井 附近 区域 C : O 浓度 和运 移 的可靠 信
息, 描述可 能的运移 通道 。V P S 勘探 中 , 在井筒 或其
加 公众 信心 与接 受程 度 。D E赞助 的地质 工程有 : O
核 心研 究与 开发 工程 , 国际性工 程与 区域碳 封存 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C P 项 目。它们 运用 的监测方法如下。 R S)

国外co2混相驱技术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

国外co2混相驱技术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

国外co2混相驱技术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国外co2混相驱技术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国外co2混相驱技术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外CO2混相驱技术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

适合co2驱的油藏特征

适合co2驱的油藏特征

适合co2驱的油藏特征
适合CO2驱的油藏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 高孔隙度和高渗透率:这些油藏通常具有高绝对渗透率和较高的孔隙度。

这是因为CO2需要通过孔隙体系来传输和扩散,高孔隙度和渗透率可以提供更大的CO2运移通道。

2. 低粘度油:低粘度油(即较高的API重度)在CO2驱过程
中可提供更高的驱替效率,因为CO2可以更容易地与油接触
并扩散进入岩石孔隙中。

3. 大规模油藏:CO2驱适用于大规模油藏,可以实施高压
CO2注入以达到有效的油驱替。

大规模油藏通常有足够的储
量和产能来支持CO2注入的经济性。

4. 地质特征:适合CO2驱的油藏通常具有较低的岩石脆性和
良好的岩石物性,以便CO2能够有效地在岩石孔隙中传输和
扩散。

此外,油藏中的天然气水合物或二氧化硫等不利因素也应最小化。

5. 适当的储层压力:油藏中的储层压力应在一定范围内,以便CO2能够以足够的驱替压力注入并推动原油流向井口。

6. 地质封盖:适合CO2驱的油藏应具有足够厚度和质量良好
的地质封盖层,以防止CO2漏失到地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特征并不是CO2驱油藏的必备条件,而
是通常有利于成功实施CO2驱的特征。

实际上,CO2驱可以根据不同的油藏特性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氧化碳驱特低渗油藏的封窜体系性能评价

二氧化碳驱特低渗油藏的封窜体系性能评价

二氧化碳驱特低渗油藏的封窜体系性能评价刘必心;侯吉瑞;李本高;张磊【摘要】为了封堵特低渗油藏CO2驱过程中形成的窜流通道,选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的正丁胺作为封窜剂进行实验研究.正丁胺在油藏条件下能与CO2反应生成固体碳酸盐,且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封堵CO2窜流通道.动态评价实验表明:加入乙醇保护段塞后,正丁胺的注入压力低于1.5 MPa,能满足特低渗油藏的注入要求;在渗透率级差为4.3的非均质岩心封窜实验中,注入正丁胺能提高低渗层采收率18%以上,说明正丁胺具有封堵高渗层启动低渗层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用正丁胺封堵气窜通道能为提高CO2驱特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提供一种新思路.【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4(021)003【总页数】4页(P128-131)【关键词】特低渗油藏;CO2驱;封窜;保护段塞;正丁胺【作者】刘必心;侯吉瑞;李本高;张磊【作者单位】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8引言目前中国投入开发的油田中低渗、特低渗油藏的比例越来越大[1-3]。

为了提高该类油藏的开采效果,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气体良好的注入性可以极大的提高采收率[4-5]。

在注气方面,与其他气体相比CO2具有更好的驱油特性[6-8],因此,注CO2技术的发展最快,效果非常明显,且利用CO2可减轻温室效应。

但油藏中的裂缝、储层基质的非均质性、CO2与原油之间不利的流度比,使CO2易窜逸,导致开发效果变差[9-11]。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封堵特低渗透油藏CO2驱的气窜通道,寻找一种新的能封堵气窜通道的化学剂十分必要。

特低渗油层的物性要求堵剂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较强的封堵能力和较长的封堵持续时间,传统的凝胶类调剖剂因成胶前黏度较大,从而对于特低渗油藏存在注入性差的问题。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几种方式
• 1. 连续注二氧化碳气体 • 2. 注碳酸水(ORCO) • 3. 二氧化碳气体或液体段塞后交替注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WAG) • 4. 二氧化碳气体或液体段塞后紧跟着注水 • 5. 同时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 【例】:注CO2前置段塞N2顶替提高采收率—孙杨
CO2驱油


• • •
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不仅取决于油藏的温度和CO2的纯度,而且也取决于原油组分。因此, 加强含杂质的CO 及可改变原油组分物质的性能分析,是解决混相压力的关键。
3.窜流严重 在驱油过程中,南于CO 黏度低及油层的非均质性,易出现黏性指进及窜流,造 成不利的流度比,致使CO 过早突破含油带,影响驱油效率。加强油藏地质结构、渗透率、油藏纵 向非均质性、油藏流体饱和程度和油藏流体性质的性能分析研究,是解决CO 窜流问题的关键。
长25年以上。
2、国内CO2驱研究及应用概况
CO2吞吐:
国内部分油田(吉林、胜利等)也陆续实施了许 多CO2吞吐项目。 滨南采油厂在一些油井进行CO2吞吐后,原油产量 大幅提高。经测算,投入产出比为1:4。证实CO2吞吐 作为单井增产措施,效果显著。
关于实施CO2驱几个问题的讨论
1. 实施CO2驱的开发时机的选择 据对国外CO2驱项目的统计,以前的大部分项目选在含 水率为60—70% 时开始实施CO2驱。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证 明, CO 2 驱在注水开发晚期的油田实施仍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美国的Postle油田就是注水油田开发晚期实施CO2驱提 高采收率的一个成功例子。 Postle 油田发现于 1958 年, 1970 年产量达到高峰为 3498m3/d。注CO2前平均产油量仅318m3/d,含水高达98%。 1996年实施注CO2,采用水气交替注入方式。至2000年产量 达到1590m3/d,预计提高采收率10%—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混相/ 非混相二氧化碳驱被认为是从复
杂地层( 即难采原油储量地层) 中提高原油采收率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氧化碳驱主要优点是适应
地质条件范围广 , 对轻质油和重质油油藏均可使
用。限制二氧化碳驱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必须 有天然的二氧化碳资源, 二氧化碳的输送 、 向生产
式 中:——原油相对膨胀率 ; 1 R V ——原油膨胀前 体积; ——原油膨胀后体积。
维普资讯

晶等. 就地 C 2 0 技术 油藏条件 下性 能评 价
油藏条件下 ( 温度为 7 O℃ , 压力为 6MP ) a原油膨 胀实验 , 将实验结果绘于下列曲线。
() 1利用旋转粘度计测定原油原始粘度 ; () 2先测定就地 C 2 O 反应体系在多孔介质( 填
根据原油膨胀性 的评价要求 , 与海安石油仪
器厂设计 了一套评价油藏温 度、 压力条件下 的液 体膨胀仪 , 解决了实验 中就地 C 2 0 或其它气体与 原油膨胀性评价困难的问题 。 设计了原油膨胀实验流程 , 见图 1 。
井的突进 问题 , 油井及设备腐蚀、 安全和环境 问 题等。就地 C 2 o 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克服了二氧化 碳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制约因素[ 。 1 ]
维普资讯
20 0 7年 1 月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 T O ⅡJ G ( E R L M E YA DE GN E IG N N IE RN
第 2 卷 第 1 1 期
文章编 号 :6 3 27 20 )1 06—0 1 7 —8 1 (07 0 —04 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 已经提 出了两种就地生 成C 2 o 反应体系 : 单液法和双液法体系 。其 中单
液法是基于单一物质热分解而产生 C 2双液法 0,
是基 于能够产生气体的水溶液和低浓度活性酸之 间的放热化学反应。下面针对就地 ∞ z 技术双液
法体系在油藏条件下 的性能作一评价 , 主要包括 膨胀 原油体积、 降低原油粘度、 是否结垢、 是否伤
害地层等能力及性质 。
图 1 原油粘度膨 胀实验流 程
实验原理 : 利用设备上 的容器模拟油藏温度 及压力, 对就地 C 2 0 体系在该容器 中反应情况以
1 膨胀原 油体 积能力
由于 C 2 0 驱油机理 中, 膨胀原油是较为重要
及使原油膨胀程度进行评价 。其中容器压力由氮
气瓶 加压 。
的一项作用机理 , 而有必要考察一下就地 C 2 从 0 技术使原油膨胀的程度。
所谓原油膨胀度 , 是指在原油 中充分溶解 了
实验中用 煤油 或模拟油 进行评价 。针对煤
油, 考察了压力对其膨胀率的影响, 采用模拟油与
煤油相对 比, 考察粘度对其膨胀率 的影响。
针对粘度为 1 0. a S 294 1 mP ・ 的原油进行了
砂管) 中的流度 一 K = Q L IA P ; / = /O  ̄ =
() 3再测定原油 在多孔介 质 ( 填砂管 ) 中的流
度 o= K 1 Qo / 0 3P。 1 / 一 l 1A L 1;
() 4则原油阻力系数
R 一 / w Kw, a
图 2 膨胀率随压 力变化 曲线
3 5 3 0 12 . 10 ・ 08 翟 .
一 ・ 一
赛・ ; 爱
() 5最后测定 膨胀后 原油 ( 此时原油 粘度 为
) 在多孔介质 ( 填砂管) 中的流度 z 。—K / ; 。 () 6膨胀后 的原油阻力系数


枣 2 5
2 9 崔 1 5 蛰 l 0
度 降低 5 . 9 , 2 6 能够提 高原油采收率 6 4 ~1 .6 。就地 C 2 .O 70 O 技术对地层 不会 造成伤 害 。 关键词 : 就地 C ; O2 油藏条件 ; 能评价 ; 性 膨胀 ; 降粘; 驱油效率 中图分类号 : Ⅱ 5 . 2 7 4 文献标 识码 : A
收 稿 日期 :0 6—0 20 9—2 i 回 日期 :0 6—1 —2 2改 20 1 9
C 2 , 0 后 原油体积比其原始体积的增胀程度 , 原油 膨胀度为一相对量 , 其计算公式如下 :
R一 ×10 0 O
作者简介 : 晶,9 1 张 1 8 年生 , 西南 石油学 院在读硕 士生 , 主要 从 事油 田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及现场研究 。
( 原油膨胀 能力、 原油 降粘 能力 、 结垢 、 地层 伤 害) 以及 驱 油效 率进 行 了评 价 。实验 结果 表 明, 油藏 条件 在 下, 就地 C 2 0 技术具有 良好 的膨胀原油体 积、 降低 原 油粘度 能力, 且具有 良好 的驱 油效 果。 当原 油粘度 并
为 1 0 . a・ , 29 4 1mP S 温度 7 O℃ , 压力 6MP a时, 就地 C 2 术可以使原 油体 积膨 胀 3 . Z; O技 2 5 可以使原 油粘
5 0
K K /卫 w

0 2
Q △ 2 P0
。蓄 一 6
0 萁 . 4 0 罂 . 2

K /o一瓦 ‘ 一瓦 。 P o 2 p 一w A
() 7 因此膨胀后原油粘度
№曲线
2 2 实验 结果分 析 . 针 对粘 度为 1 0. a・S 29 4 1mP 的原油 进 行 了
就 地 C 2 术 油 藏 条 件 下 性 能 评价 O技
张 晶 蒲万芬 刁 , , 素 林 , 波 宋 , 丹 曹 , 建
(.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 家重点实验室 ・ 西南石油大学 , 四川成都 60 0 2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15 ; . 0
摘要: 就地 C 2 0 技术是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在油藏条件下, 通过实验, 对就地 c 2 0 技术的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