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编写如何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_来自英国中学历史教材的启示
英国初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及其启示

会。 它可以使英 国所有 的中学提升一个新 的高度 , 并且帮 l 了如 下 的培 养 目标 : 立 自主 的 探 究 者 、 创 造 性 思 维 出 独 有 助所有 的中学生能够更好地 面对我们这个 日 新月异的世 l 的思考 者、 团队合作者 、 有效 的参与者和具有反思性的学
20 年 9 , 09 月 适用范围扩展到当年入学 的, 年级和升人 8年 7
的学生 ; 2 1 到 0 0年 9月 , 将适用于七 、 、 八 九三个年级。 四学层 第 (S) K 4 中学新课程将 于 2 0 0 9年 9月开始实施【 引 。
二 、英 国初 中新 课 程 改 革 的基 本 理 念
在分专业高考制度下 , 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是一种
应试教育 。 笔者认为 , 在当前 中国, 基于预防腐败
的需要 , 还难 以推行西方高校 的那种 自主招生考 试模式 。分专业高考虽然还是一种考试竞 争 , 但
是 它把竞 争从语文 、 数学 、 外语 等公共科 目转移
到 了学 生 们 自己选 择 的 、 兴 趣 的科 目上 。 以 , 感 所
《 教学 与管理 》
伟长一样文理兼 容的大师 。但笔者却认 为 , 因为 有毕业会考制度把关 , 分专业高考制度不会导致
偏 科 的 发 生 。 而且 , 中国 的 中 学 生 学 习 的 知 识 量
20 0 9年 8月 1日
已经太 多了 , 必须 减少 , 只有减少 一些无谓 的知 识学习 , Biblioteka 能让学生有必 要的时间和空间来 培养
英 国初 中新课程改革方案指出 : 对于 中学教育发展 来说 , 这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既是了解过去的一扇窗口,也是指导未来的一面镜子。
在中学阶段,历史课程教学扮演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和国家认同感的重要角色。
然而,当前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仍存在不少问题,这势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就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展开论述。
首先,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不仅是一门记忆过去事物的学科,更是一门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的学科。
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侧重于事实的记忆,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训练。
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调整课程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通过历史事件的背后逻辑推理,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历史课程教学应与现实问题相结合。
历史是现实的延续,也是现实的反思。
将历史与当下的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有助于了解过去和认识当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启示,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宝贵的教训和启示,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与挑战。
同时,历史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积淀。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英雄、艺术作品、文化传承等方面,引发学生对人文关怀和关注的兴趣。
通过了解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和事件,学生可以从中吸取力量,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和修养。
此外,历史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历史是国家的连续性,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等,激发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通过了解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是祖国未来的担当,以更加自觉的态度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另外,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在数字化时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历史教学材料和案例。
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教师可以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呈现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当 代 教 育 与 文 化
C o n t e mp o r a r y Ed u c a t i o n a n d Cu l t u r e
Ma r .2 01 3 V0 1 . 5 NO. 2 课 程 开 发 的经 验 及 对 我 国 的启 示
( 一 )英 国 中小 学校 本课 程 开发 的背景 1 .全 国课 程 开发 方案 的失败
校 本课 程开 发是 一种 与 国家课 程 开发相 对应 的
开 发策 略 ,2 0世 纪 7 0年代 在 英美 等 发 达 国家 中开
始 受 到广泛 重视 。对 于校 本课 程 开发 的 内涵 ,到 目
柴 改 改
( 河 北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河 北 石 家 庄 0 5 0 0 2 4 )
[ 摘
要 ] 通 过 对 英 国 中小 学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 历 史 轨 迹 的 总 结 ,得 出英 国 开 发 校 本 课 程 的 经 验 :重 视 制 度 保 障 ,重 视
提 高 教 师 校本 课 程 开 发 的 能 力 和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权 力 , 国 家课 程 开 发 和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 平 衡 发 展 及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 伙 伴
就成 了课 程 开 发 的一 大 主题 。二 是 1 9 6 7年 《 普 劳
顿报 告 》提 出儿童 教 育 中心 的思 想 ,掀起 了开 放教
能 而导 致校 本课 程 开发 的质 量难 以保 障等 等 ,但不
管 怎样 ,校 本课 程 开发 的思想 仍然 具有 旺盛 的生命
力 。因此 ,通过 对 英 国校 本课 程 开 发 历 程 的 研 究 , 总结 其 成 功 的经 验 ,结 合 我 国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实
英国历史课程教学及启示论文

英国历史课程教学及启示摘要:英国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由课程大纲、课程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三部分组成。
课程大纲包括1- 3学级的“知识、技能与理解”和“研究范围”。
“知识、技能与理解”强调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应侧重“理解历史的时序性”、“知道和理解历史人物、事件及变化”、“阐释历史”、“探究历史”、“组织和交流”五个方面。
“研究范围”包括地方史、国家史、欧洲史和世界史。
该课程标准内容上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结构严谨;与其他学科相交融。
本文通过其发展过程探讨历史教育的意义及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
关键字:历史课程英国启示一、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的出台1988年英国新的教育法案通过,决定 1988设置国家课程,其中包括历史科。
1991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加强了历史课的地位。
跨世纪之际,英国推出了新的国家课程标准。
“追求卓越”,是其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的中心词。
国家课程标准决定了教学内容,设定了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同时也决定了评估和反映教学状况的方式。
学校必须在教学上正确地遵从课程标准的规定,不管学生们学习上的个人需要和潜在阻碍是什么,学校都必须保证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1999年国家课程标准,强有力地限定核心知识,保障了每一位学生有权获得人文体验。
同时,它又必须富于弹性,给教师一个空间,要给予教师基本的方向,使他们能找到最佳的方法,去鼓舞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围绕国家课程标准实施他们的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变化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2008年9月颁布新的国家课程标准。
主要表现在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学习上更大的选择性,以利于学生获得通识性学习的核心内容,以及基本的经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职业生涯来说都是十分有价值的。
新课程在第四阶段增设了四个综合性的学习领域,即人文、艺术、规划与科技、现代外国语言,而在人文学习领域中含有历史科与地理科等学习范畴。
二、国家课程标准的特色1、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统编历史教材心得

统编历史教材更加注重与教学实际的结合,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建议。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如何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七、学生反馈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统编历史教材也表示了一定的满意度,觉得这样的教材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因为学生的认可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激励。
四、教材设计
教材的排版和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审美和认知习惯,插图和配色更加吸引人。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五、知识层次
新的历史教材在知识层次上更为清晰,分为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延伸知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这种分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
统编历史教材心得
经历了最近的统编历史教材培训和使用后,我对这一新的教材体系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心得。以下是我对统编历史教材的一些见解和感悟:
一、教材内容
统编历史教材涵盖了更广泛的历史知识,不仅包括了中国历史,还有世界历史的介绍。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满意,因为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教材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拓展视野,增长知识。
通过这次的统编历史教材体验,我对这一新的教材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新的历史教材在内容、语言、设计、知识连贯性、层次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升,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相信随着我们的不断实践和探索,统编历史教材将会为我们的历史教学事业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
二、教材语言
新的历史教材使用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避免了过于沉闷的文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改进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知识连贯性
统编历史教材在编排上更加连贯,统筹安排的历史知识和事件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历史的脉络和发展。相比之前的教材,学生更容易串联起历史事件,形成整体的历史观点。
初中历史新教材的使用心得

初中历史新教材的使用心得新教材的使用对于我们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调整,更加贴合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新教材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进行了创新,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培养。
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提升,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手段。
新教材的使用要重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会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课堂互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通过合作学习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我也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故事、观看历史纪录片等形式,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新教材的使用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深度挖掘。
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对历史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让他们了解不同的历史解读和观点。
我也会结合时事和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历史对当今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情和研究兴趣。
新教材的使用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历史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让他们了解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我也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新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钻研,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理念。
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态度也需要我们不断调整和磨合,毕竟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习惯。
我们需要耐心和毅力,不断尝试和探索,才能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路径。
新教材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和体会,也让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英国课程改革及对我们的启示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114 学法教法研究我园混龄交往活动已开展多年,在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我们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部分场景,打造了能让幼儿体验、活动的12个场馆,如:DIY 美食馆、爱心服务馆、贝贝影院、泡泡育婴馆、小小建筑室、小邮局等。
在生活馆活动中,我们打破班级界限,让全园孩子们自主的选择活动的生活馆,在一个个模拟的生活情景中激活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感受,灵活的交往、对话、应用。
在开展混龄教育过程中,我们也总结出一些促进家园共育发展的策略。
一、利用家园资源,为混龄活动提供物质和经验准备在混龄交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利用家庭资源至关重要。
幼儿园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材料的支持与准备,但光靠教师来准备、收集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他们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
如:在“小舞台大剧院”中,老师为馆内打造了一个T 型舞台,同时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服饰、乐器、梳妆台等材料。
每次活动,孩子们会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快乐的装扮和表演。
但在活动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成品服装太多,孩子们自己换装比较麻烦、困难;表演时不知道该如何展示自己会更好……于是,我们将孩子们在馆内活动的照片、视频通过家长会或Q 群的形式,向家长介绍生活馆活动的内容,动员家长一起收集生活馆相关活动材料,如:与孩子一块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环保服装,收集各种围巾、帽子、头箍、领结、面具等,大量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拓宽了孩子的思路、活动中更富创意。
同时,我们还鼓励孩子和家长一同观看T 台表演的一些视频或杂志,了解演员们是如何自信展示自己的。
通过与父母一块观看视频,孩子们懂得了一些展示的简单技巧,并在活动中自信、大胆的展示自己。
比如,在“贝贝影院”中,孩子们刚开始对看电影特别感兴趣,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没有了最初的热情。
经过思考,我们决定尝试进行一些改变,例如:请家长帮助我们收集一些与各种节日相关的影视内容,并注意做到及时更新;鼓励家长和孩子把身边的一些快乐的、有意义的事情拍成微电影并轮流播放,让孩子也体验自己当主角的乐趣等。
英国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经验及启示

!"#$"%"&’()*
来解释一个教堂的修建或扩建的年代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接触历史证据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对 历史证据的功能和作用有所认识。而只有认识 了历史证据的功能和作用,学生才会主动、积 极地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对此, 早在 -, 世纪
$, 有效的学习总是积极的学习,学习的 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而学生学习处理证据 & 史料 * 问题是带有挑战性、 专注性和满足感的
活动, 这有助于理解正在被学习的内容。总之, 积极的学习活动会促进知识的理解。
+, 运用原始资料和处理证据问题能给学 生一种真实感,而这是第二手资料所难以做到
的。处理特定历史时期的证据,能使学生了解 那一历史时期的许多方面,并有助于他们探究 正在研究的问题。第二手资料不容易把学生的 情感、 想象和行为联系起来, 而第一手资料和原 始资料, 只要处理得当, 是可以做到的。
!"
!"#$
教 学 研 究
+,,+- ..
", 年代,英国学者谢米尔特就曾对 ). / )* 岁 的儿童对历史证据的运用进行了试验研究。他
发现,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进行教学,儿童很 “事实 ” 少倾向于认为 是当然的。然后他提出如 下发展模式:证据作为“信息 ” ,作为需要进一 步探究的答案,作为呈现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最后学生就会形成这样一种认识:证据本身对 于构建历史的真实性是必要的 # )- % & ’( ),* + 。此外, 为了培养学生对历史证据的认识,有的学者还 提出了学生认识历史证据的 )$ 种方式 #).% & ’( .! + 。 当然,学生虽然无法很快理解全部的证据概 念,但是可以从一些简单的证据运用开始,一 步一步地做到。 学生对证据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就可以 尝试运用历史证据来处理有关的历史问题,也 “从证据中重建过去 ” 就是 的工作。这些工作包 括:鉴别和阐释相关的史料证据;联系不同的 证据并认识到它们之间可能有的矛盾;识别史 料中所含的意义可能是什么,以及能否充分支 持一个结论;评估证据的可信性,如是否带有 偏见;根据资料作出判断或提出“说法 ” ;联系 相关的史料证据以推证所提出的判断和 “ 说 法” , 等等 # $ % & ’( )., + 。为了使学生获得这些处理证 据的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所采用的主要方 式大致有:
浅析中英两国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的差异以 及对我国史料教学的启示

浅析中英两国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的差异以及对我国史料教学的启示[摘要]: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但在当前的教育中,教学仍然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占据着课程实施的核心地位。
对于历史教育而言,历史教学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为了更高效地完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各国都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历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英美在这方面较为先进,其较早地提出将史料教学与历史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理念及实施策略,这对传统的历史教学以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鉴于此种前提,这篇论文就具体介绍一下英国中学历史史料教学与我国史料教学产生的背景及要求的差异,以及对我国史料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课程标准史料史料教学要求差异启示一、史料及史料教学基本含义:(一)史料就是认识、解释和重构客观历史过程的那些资料,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1(二)史料教学史料教学是 20 世纪70 年代在英国兴起的“新历史科”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校历史学习的重心不应该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学习怎样去获得知识。
”2在我国,史料教学,即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史料为载体探讨一定的历史问题,旨在掌握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的教学活动。
3二、英国与中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的背景及差异(一)英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的背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的局面,世界各国学校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在这一大背景下,英国学校教育也开始将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作为改革的重心。
在这一改革的浪潮中,历史科作为英国的一门独立科目地位正在发生变化。
面对这样的压力与挑战,英国历史教师和有关历史教育研究的团体,开始尝试对传统历史教学进行改革。
其教学改革受到了美国布鲁纳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历史教学中,为了与发现式学习“探究模式”的理念相一致,激发学生的思考,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一被引入教学。
英国历史课堂的启示【VIP专享】

英国历史课堂的启示重庆 曾永江关键词:大课堂观;教学理念;感悟2009年是我校与英国迪克斯中学缔结友好学校10周年的纪念年。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英两国文化的交流,增进两校师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3月,两校在迪克斯中学举行了纪念活动。
我有幸作为巴县中学赴英代表团的一员,对迪克斯中学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
时间虽短,但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访问中通过课堂观摩,与英国师生的交流探讨,对中、英两国历史教学的差异及由此显示的两国教育理念、具体教学行为的不同,感触颇深,印象非常深刻。
访英之前,我查阅了英国历史教学的一些资料。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的“史料教学”逐渐成为影响最大的历史教学思想。
此派学者认为“学校历史学习的重心不应该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学习怎样去获取知识。
”如何获得历史知识呢?他们主张,“把史料作为证据,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
这些主张在英国的历史教学界一度引起争论。
进人80年代以后,这一思想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同。
英国的历史教学,教材只起到提供史料作为研究历史的证据(且只是部分证据)的作用,教材之外的生活空间,社会空间都可以成为历史课堂。
在访英期间的见闻和在迪克斯学校与英国师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直接感受和体验到,英国的历史教学禀持一种大课堂观。
有趣的历史“活”课堂英国中学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子的?这是我最关注、最想了解的。
但10天中大部分的时间要参加两校的友好纪念活动,我仅仅旁听了两堂历史课。
但就是这仅有的两堂课,让我对英国历史教学表现出的有趣、灵活、开放的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
一、在废墟里体验历史──九年级历史课片段我们跟随该班学生坐校车来到一个他们称为废墟的地方,主要去了解17世纪的手工业。
这里,没有五光十色,也没有勃勃生机,映入眼帘的一切都是破败与废旧。
废墟完全保留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原貌,工作人员的穿着服饰也是那个时代的,来到这里,历史似乎停滞了。
按照要求,全班学生统一换上了废墟工作人员提供的粗布服装和看似滑稽的棉毡帽。
英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及其启示

英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及其启示英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英国政府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经济发展,以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成就了今天的英国基础教育,其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管理策略和教育绩效给我们正在发展中的基础教育以诸多启示,尤其是它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对于改善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1.双轨并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国家之一。
为了弥补这一现代教育制度在个别教育方面的不足,英国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始终保持着课堂教学和个别辅导两个系统。
这种双轨并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又克服了其在因材施教上的不足,充分照顾到了每个儿童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英国中小学,任课教师从每学期开始,根据课程要求,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征得校长或专业组长的同意后实施。
但教师很少按部就班按教材上课,而是根据自己对课程要求的理解,灵活地选择授课材料,设计课堂教学。
报刊、杂志和因特网、广播电视等都是教师们选择材料的来源。
3.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英国的教育,很难找到专门的德育课程,德育实施的主渠道就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英国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因此,为了体现这一思想,一方面在英国中小学的教材编写上充分体现科学与价值的原则,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传授和人道主义、国家意识的渗透有机结合,注重道德教育和公民素质的培养。
另一方面在教学上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和讲解既体现科学观念、真理观念,又要体现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4.促进人人发展的分层教学。
英国教育的目的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为此,英国的学校普遍实施分层教学。
他们把每个年级为数不多的学生(60人左右)分为高、中、低三个组,根据这些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不同,教师给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学内容,甚至教材都不一样。
英国基础教育教材制度特点及启示

英 国 中 小 学 生 所 使 用 的 教 材 一 般 由政 府 无 偿 提 供 ,但 在 学 生 使 用 过 程 中 ,学 校 都会 事 先 告 知 学 生要 爱 惜教 材 ,要 确 保 课程 结束 后 教 材完 好 无损 , 这样在学校 回收后才能保证 下一级学生能够继续 正常使用 。但在私立学校 ,教材 的使用却是有偿 的, 无论 是义 务教 育还 是非 义务 教育 。
一 、 英国 中小学教 材的编写和发行
教 材 的开 发 是 以课 程 的 管 理 为 导 向 。长 期 以 来 ,受 英 国 自由传 统 的 影 响 ,英 国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没 有 国家参与 ,是典型的 自由课程。尽管在二十世纪 末英国实施了国家课程 ,但也仅限于对必修课 的规 定 。与此 相 适应 ,英 国基 础教 育 没 有形 成 统 一 的教 材 制 度 ,也 就 是 说 ,英 国 的 中小 学校 并 没 有 全 国统 一 的教 材 。实 际上 英 国一直 以来 的做 法就 是让 各类 外部考试和证书制度引领教材内容 ,让市场决定教 材 的命 运 。英 国中小学 教科 书相 对完 备 的市场 流通 机 制正 是在 这样 长期 的历 史积 淀 中形成 的。
值得一提的是 ,1988年国家统一课程 的颁布和 实施 对于 英 国 中小 学教 材市 场 产生 了较 大 冲击 。学 校 和 教 师 在 选 用 教 材 的 时 候 不 再 拘 泥 于 传 统 教 科 书 的影 响 力 ,而是 按 照 国家统 一 课程 的相 关 标 准 , 并结 合 各 类外 部 考试 和各类 资 格 证 书考 试 的要 求 , 通 过 整 合 各 种 教 学 参 考 资 料 和 社 会 资 源 来 自行 开 发教 程并 组织 教学 l】1。
英国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示例及启示

英国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示例及启示调查表分析当地的历史发展状况,并推测其发展趋势。
基于这张人口普查表格,教师分两步教学:第一步,原始表格及统计分析。
指导学生阅读表格基本信息,含题头、出处、表格调查主要类别统计。
通过统计,了解1901年该地居民的居住条件(房间数),家庭结构(男女比例、年龄构成、婚姻生育)。
通过出生地推测人口流动情况,推测民族构成。
第二步,分类整理并深度分析。
给学生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对数据按照不同类型组合重新整理分析,以其获得更深度的信息解读,并形成新的结论。
比如,按照年龄和职业整理(见表2),学生可直观判定该地区产业结构及生活状况,并得出此地为农业区的论点。
但是能否进一步判断该地农业发达?学生互相质疑并讨论,激发进一步的思考。
其间,学生也充分体验了论证逻辑的严密性和对应史料搜集、整理的重要性。
如何推测该地未来历史发展趋势?学生的分析角度众多:如结合家庭构成、房间数、生活来源,判断当地富裕水平;根据老年人的比重和收入来源,判断老龄化程度及社会保障;据子女的年龄与职业判断人口素质。
根据以上二次分析,判断未来发展趋势。
因为是源自当地的人口普查,与部分学生的家庭历史有一定1/ 6的渊源,所以学生很投入。
与此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乡土意识及历史认同感。
【案例3】图片史料解读该课学习二战伦敦大轰炸的主题,学生观察家庭防空掩体图,根据图片完成以下问题:(1)When—此事发生在何时?(2)Where—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哪里?(3)Who—谁受影响最大?(4)What—什么是关键影响?(5)Why—为何搭建掩体?(6)How—他们做何反应?并让学生设身处地展开思考,如何面对战争?根据历史五要素,结合一定的写作规范,以小论文形式提交。
历史图片的优点是可直观、方便地读取内容,且信息丰富,但解读中更要辨别图片信息的真实性。
教师指导学生区分图片信息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什么是一定真实的信息”,第二层次“什么是很可能真实的信息”,第三层次“什么是或许真实的信息”。
历史教材分析的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教材分析的学习心得体会
==================================
在研究历史教材分析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体会。
以
下是我对此研究过程的总结和感悟。
第一,历史教材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分析历史教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历
史教材中的内容往往经过筛选和归纳,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因此可以作为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第二,历史教材的编写背后有着深刻的意图和目的。
历史教材
的编写者往往会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他们通过选择和强调某些
历史事件和人物,来传达自己的观点和宣传目的。
因此,在分析历
史教材时,我们需要注意其中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不能全盘接受其
中的观点,而应该进行客观的思考和评价。
第三,历史教材分析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在进行历史教材
分析时,我们需要考虑历史背景、时代特点、编写者的立场和目的
等方面因素。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我们才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和所传达的意义。
第四,历史教材分析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通过分析历史教材,我们可以培养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提高我们的辨别、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这对于我们理解历史、丰富思想内涵和提高学术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历史教材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一技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学术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分析历史教材时保持客观、全面的态度,不盲从、不片面,以求得更为准确和全面的历史认识。
推动初中历史教育的教材编写与改进

推动初中历史教育的教材编写与改进历史教育对于初中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材作为历史教育的核心工具,起着传授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教材编写与改进的角度探讨推动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教材编写的重要性1. 正确解读历史教材编写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批判的原则,正确解读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教材中的内容应当兼顾多个角度和观点,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思考和独立思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编写需要创设有趣、生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通过丰富的故事、案例和图片等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材编写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材编写与改进的挑战1. 教材内容的客观性教材编写时需要面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客观性问题。
编写者需要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尽可能还原历史事实,避免主观偏见和错误的解读。
同时,要注重提供多元化的观点,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判断。
2. 教材与学生的契合度教材内容的编写不仅要符合历史学术的标准,还要与目标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相契合。
教材编写者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内容和形式,确保教材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3. 教材的张弛有度教材编写需要平衡历史的严谨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过于简单和肤浅的教材容易引发学生的倦怠感,难以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能力;而过于深奥和复杂的教材又会使学生望而却步。
编写者应当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教材的适宜度。
三、推动初中历史教育的教材编写与改进策略1. 加强教材编写者的专业培训教材编写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教材编写者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编写教材的能力和水平。
教材编写如何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来自英国中学历史教材的启示

作者: 郑林;张楠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版物刊名: 历史教学问题
页码: 130-13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中学历史教材;教学方式;教材编写;学生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标准》;英国;课程改革;
能力培养
摘要:我国本世纪初开始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能力培养。
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转变教学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教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课程改革能够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成果,也主要是新教材的编写出版。
如何编写出真正适合学生主动探究的历史教材,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英国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及其启示

英国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及其启示摘要: 各学科课程体现出更多的融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个性化的考试评价制度是英国中学新课程实施的重点内容。
这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有所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英国初中新课程改革;内容;启示进入21世纪,不少国家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
英国也不例外,英国资格与课程委员会(QCA:The 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于2008年9月对初中阶段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1]。
这是近年来英国首次对中学课程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一、英国中学新课程实施的概况英国国家课程行政机构的调查表明,英国11岁以上儿童的学习成绩已多年停滞不前。
不少英国人认为[2],目前许多学校采取自由放任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降低, 教育质量下降,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学校课程脱离儿童的现实世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较少考虑公众的舆论和要求,课程衔接不紧密、不协调。
面对现行学校课程存在的种种问题,为使学校课程更能满足公众期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英国政府加大了对初中阶段课程的改革力度,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成为英国媒体的热门话题。
英国初中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将用三年时间完成。
2008年9月入学的7年级学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第一批学生;到2009年9月适用范围扩展到当年入学的7年级和升入8年级的学生;到2010年9月,将适用于7、8、9全部三个年级。
高中阶段的中学新课程将于2009年9月开始实施[3]。
英国政府提出,国家课程改革的宗旨在于提高教育质量。
为此,英国初中阶段的国家新课程不仅调整了课程结构,而且还调整了课程的内容,提出应从提高儿童基本学力出发,特别强调要加强对英语、数学和科学课程的指导。
英国原版教材

关于英国原版教材的探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教育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和教育者开始接触并使用英国原版教材。
这些教材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内容编排和教学方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本文将对英国原版教材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其特点、优势以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一、英国原版教材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英国原版教材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
教材内容和活动设计都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强调批判性思维:英国原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分析和评价。
教材中往往提供大量的问题、案例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跨学科融合:英国原版教材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
例如,在科学教材中融入文学、历史和艺术等元素,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注重实践与应用:英国原版教材强调知识的实践与应用,通过实验、调查、项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图文并茂:英国原版教材往往采用大量的图片、图表和插图等视觉元素,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英国原版教材的优势拓宽国际视野:英国原版教材以国际化的视角呈现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升英语能力:通过阅读英国原版教材,学生可以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和丰富的词汇,提高英语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英国原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英国原版教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在线资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英国原版教材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教育理念更新:英国原版教材的引入,促使中国教育者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教学方法改革:英国原版教材的教学方法为中国教育者提供了新的启示和借鉴,推动了中国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3期●国外中学历史教科书观察教材编写如何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来自英国中学历史教材的启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郑林张楠我国本世纪初开始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能力培养。
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①“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转变教学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教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课程改革能够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成果,也主要是新教材的编写出版。
如何编写出真正适合学生主动探究的历史教材,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上个世纪70、80年代,英国的中学历史课程也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历史教学不再把重点放在历史知识本身,而是放在让学生体验历史探究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史料的应用和方法的指导。
为了贯彻新的历史教育理念,英国历史教材的体例结构和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如今,这种注重探究过程的历史教材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对我们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下面我们就以英国朗文版九年级历史教材《现代思想》③为例,略作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结构《现代思想》讲述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依时间顺序分为三个大专题和13个小专题。
三个大专题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思想的形成(The M aking of Minds)。
每个大专题中有若干个小专题,具体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1)两颗子弹夺走两千万生命———一起谋杀案为何会导致1914年的大战(Two bullets and twenty million deaths-Why did a murder lead to war in 1914);(2)从塞文河到索姆河———一个男人的信件与诗歌向我们描绘了一战怎样的画面(Severn and Somme-What can one man’s letters and poems tell us about the First World War?);(3)我们创造了伟大的和平吗?我们达到了吗?是吗?———巴黎和会真的达成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吗?(Are we making a good peace?Are we?Are we?-Did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make a sensi-ble settlement?);(4)革命———为什么1917年俄国人会产生分裂?(R evolution-Why were the R ussians so di-vided in1917?);(5)爱尔兰分离———为什么人们对历史的解释会如此不同?(Ireland divided-How can people interpret history so differently?)大专题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心,分别就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巴黎和会、俄国革命和爱尔兰独立问题展开叙述,基本上涵盖了一战前后的重大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6)邪恶的思想与恐怖的时代———希特勒是如何攫取德国的统治权的?(Evil minds and evil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页。
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页。
③Jamie Byrom...[et al.].Modern Minds:the Twentieth-century World.Harlow:Longman,1999.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3期times-How did Hitler gain control of Germany?);(7)走向战争———什么原因导致了二战?(The road to war-What caused the Second World War?);(8)世界在战火中毁灭———同盟国如何取得二战的胜利?(The world dissolved in flames-How did the Allies win the Second World War?);(9)人类历史上最残忍的罪行———铭记大屠杀为什么会如此重要?(The greatest crime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Why is it so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e Holocaust?)大专题二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二战起因、二战经过以及大屠杀展开讨论。
思想的形成(10)改变世界的原子弹———投到日本的原子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The bomb that changed the world-What were the effects of the atom bombs dropped on Japan?);(11)一个帝国的衰亡———‘新思维’是如何摧毁苏联的?(Death of an empire-How did new thinking destroy the Soviet Union?);(12)黑人还是英国人———我们该如何书写英国黑人团体的历史?(Black and British-How did we write the history of black communities in Britain?);(13)真理还是谬误———这个世界能够实现人类最高的愿望吗?(R ights and wrongs-Can the world live up to its highest hopes?)大专题三以“思想的形成”为题,关注核武器、苏联解体、英国种族问题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这些均是战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典型事件,其中英国的种族问题虽然是地区性的,但其反映了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的民权运动,也具有典型性。
三大专题的内容依照时间顺序展开,但并非机械地堆积知识点,而是以小专题为单位,以资料为依托,设计成开放式的章节活动。
每个章节活动集中解决一个精确定义的历史问题,以达到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二、教材的资料运用《现代思想》提供大量不同形式的一手资料,为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创造条件。
教材共有128页,里面包含照片68张(包括现场摄影、书影等),图表33幅(包括内容摘要、表格等),地图15幅以及其他各种图片33张。
还有各式各样的事件亲历者,甚至是重要当事人的文字记载,而且这些当事人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种族。
最重要的是,这些一手史料并非是课文的附庸,有的甚至是课文的主体。
例如,该教材中收录了信件、诗歌等形式的文字资料共46件,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普通士兵艾弗·格尔尼(Ivor Gurney)的资料就有19件。
为展现格尔尼战前的心态,编者选用了他当时写的两封信与一首诗;在叙述德军撤退的时候,编者又选用了他从1917年3月23日到26日的三封信件。
这19件材料基本上构成了第一章第二节的主要内容,即一战的过程。
用一个小人物的经历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是新史学影响下人文主义精神在历史教材编写中的体现。
二战结束后,西方世界掀起新史学的浪潮,对社会底层,对个人的关注日益普遍。
在新史学的影响下,学者们逐渐从原先过于关注政治外交的圈子中摆脱出来,转而关注一战和二战中实实在在的“人”,体现最明显的是第一章第二节“从塞文河到索姆河”(Severn and Somme)。
编者从一个普通的英国青年应征入伍开始,随着战争的进行,讲述他的一战经历。
与一般模式的一战课程一样,该教材包含的知识点并不多,仅仅涉及了西线战事中索姆河战役等寥寥事件,但其包含的信息量不可谓不多。
首先,教材选取的人物格尔尼是英国社会下层一个有文化的平民。
同当时大多数应征入伍的青年一样,格尔尼心情既激动,又感到荣耀。
随后的军营生活也与大家想象的一样,平淡得甚至有些枯燥。
若非是在一战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描述确实没有太大意义,但正因为是在一战中,如此正常的心态才显得格外引人注意。
接下来上战场的日子刚开始时,格尔尼认为除了环境之外,与在英国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有机会结交外国友人让他着实兴奋了一阵子。
但之后的形势剧变,格尔尼的人生也彻底改变。
这种个人命运的颠簸具有相当的震撼力,而给学生的印象远比抽象笼统的政治军事史深刻,也更加真实。
这些资料不是简单罗列,而是作为教材的主体安排在精心设计的结构中。
除了专题式的知识结构外,编者还为教师设计了另外一种线索式结构,隐含在专题结构之中。
教材共有三个大线索:线索一是冲突的世纪。
其中共分五个部分,即一战、俄国内战、二战、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英国国内冲突。
线索二是诠释历史,也是分五个部分,即如何做出诠释,如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3期何用对历史的诠释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后续事件(subsequent events)如何影响对历史的诠释,政权的思想控制以及二十世纪将会如何为后人诠释。
线索三是民主与独裁的领域,包括:不断改变的人民、权力和政治的观念。
这三条线索分别索隐含在13个小专题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结构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历史问题。
三、教材的活动设计教材中设计的教学活动结构,旨在引导学生以资料为依托进行探究学习。
在学生用书中,教学活动的栏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系统,即“思考”和“章节活动”。
“思考”栏目是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传达课文意思,也可以被用来做课堂提问,还可以在学生独立完成一篇课文后用来作为检测和反馈的工具。
全书共有72处“思考”问题。
其中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来完成的问题计有26处,需要学生阅读书上材料之后完成的问题共有26处,剩下的是需要学生看图回答的问题,有20处。
可以看到,从正文部分延伸出的问题只占全部问题的三分之一强,这样的分布也体现了本教材重视历史材料的特点。
“章节活动”栏目用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成果。
编者认为,在活动上花的时间会实实在在提高学生在时代把握和史学技巧方面的能力。
这些章节活动包括课程讲授过程中一环扣一环的“步骤”单元(Step)与“课后活动”(Thinking Your Enquiry Through)。
下面选取第一个大专题的片断向读者展示“思考”和“章节活动”结构。
两颗子弹夺走两千万生命———一起谋杀案如何导致1914年的大战照片:费迪南大公与夫人在被刺当天的一张照片。
课文:(萨拉热窝事件生动具体的过程叙述,略)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导致一战的事件线索,我们就要更深一步了解萨拉热窝事件。
课文:(背景介绍,略)图表:1914年的奥匈帝国。
思考:1从帝国的最东边到最西边有多远?2帝国皇帝在统治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3你还了解历史上那些帝国?课文:(奥匈帝国所面临的难题,略)思考:1哪两个国家可能因为奥地利大公遇刺而交战?2他们会为什么而战?课文:奥地利人根本没有向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屈服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