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及跨文化心理学重点
管理心理学重点整理

管理学重点整理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生活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两大部分: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们在通过心理过程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的不同特点)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并控制发生的事情;预测将来的事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管理心理学:概念: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以最大限度的发掘人的潜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科学。
性质:管理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人性假设与管理: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组织中的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个人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科学心理学的开始:代表人物:威廉·冯特(德)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代表作:《心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①经济背景:社会分工---专业化—单调的工作②政治背景:劳资矛盾日益激化③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管理心理学的创立:①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埃尔顿·梅奥(美)等霍桑试验论点:人是社会人;生产效率取决于组织中成员的积极性;非正式群体的影响;注意工人的情绪反应等②群体动力理论:代表人:库尔特·卢因观点:行为是人和环境的一个函数{B=F(P*E)}③社会测量理论:代表人物:弗朗西斯·高尔顿,雅各布·莫雷诺新的研究方法:社会成员心理测试法实践中的应用:心理剧,社会剧的治疗④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美)内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观点:人的需要由多方面构成,并有一个高低顺序;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不再对行为产生激励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关人性问题的研究;人的需要、动机、激励的研究;组织中群体的研究;组织理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领导行为的研究发展时期呈现的新特点: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增加;研究范围扩大;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方向综合化3.霍桑试验: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人觉悟提高,工人学会用罢工、怠工的形式来对付资本家,泰勒的科学管理也不灵了。
管理心理学重点

管理心理学重点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员在组织和管理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如何理解、预测和改变个人在工作场所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在组织和管理中,人员的心理状态对于工作绩效和组织效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管理心理学的重点之一是个体的动机和激励。
个体的动机是指个体产生行为的内部因素。
了解个体的动机可以帮助管理者设计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投入度。
激励机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奖励制度、晋升机会、培训发展等,通过激励机制的合理设计,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另一个重点是个体的决策和问题解决。
在组织和管理中,个体经常需要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管理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个体在决策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决策错误,并提供相应的决策和问题解决策略。
例如,管理者可以采用决策树、决策矩阵等工具,帮助员工进行决策和问题解决,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管理心理学还关注个体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对于个体的工作绩效和组织效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管理者需要了解个体情绪和情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提高员工的情感积极性和情绪稳定性。
例如,管理者可以通过举办员工活动、提供员工支持等方式,改善员工的情绪状态,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认同感。
管理心理学关注组织中的团队和领导力。
团队是组织中重要的工作单位,团队的协作和合作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管理者需要了解团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如何促进团队的有效协作和合作。
领导力是组织中的重要资源,有效的领导力可以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管理者需要了解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
管理心理学还关注个体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生涯规划。
在现代社会,职业发展和工作生涯规划对于个体的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
管理心理学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并提供相应的职业发展策略和工具。
管理心理学重点要点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12)本章重点:人性假设理论(四种):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与相关管理理论(4种:人性假设的x理论、y理论、超y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第二章个体心理与管理(9)本章重点:(1)个体心理特征与管理(名词解释:①气质: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
气质即人们常说的“性情、脾气”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表现,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反映了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性、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②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个性中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区别个性的主要心理标志。
③能力: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和能量。
能力通常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有两种解释:一指个人到目前为止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二指可造就性或潜力的意思。
能力中又可分为智力、性向和成就三种。
④人格:人格是稳定的、习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是人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
人格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渗透到管理者的所有行为活动中,影响管理者的活动方式、风格和绩效。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一些样式的人格类型和管理活动有着特定的关系,它们对团体的贡献不同,所适宜的管理环境也不同。
利用成熟的人格测验方法对管理者或应聘人员的人格类型进行诊断,可为人事安置、调整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供建议。
)(2)气质差异与管理:见本子(3)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见本子(4)自我意识与管理:自我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看法,通常包括自己对自己身心状态的了解、评价、监督和自我教育等。
第三章需要动机理论与管理(3)本章重点:需要既是管理科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
管理心理学重点

管理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1.经济人: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其一切行为在于追求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人的工作动机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报酬.相应的管理方式——X理论:(1)以严密控制和监督式的管理方式,采取所谓“任务管理”的措施。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跟员工无关。
(3)奖惩方面:物质利益通常: 胡萝卜+大棒2.社会人:是指通过社会化,使之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的人。
相对应的理论——人群关系理论: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梅奥提出了“人群关系理论”的管理理论,其要点是:(1)管理者不应只注意工作、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上。
(2)管理者不应只注意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而应更重视职工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
(3)在奖惩方面,提倡实行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者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他们不仅要负起组织生产的责任,还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充当联络人,注意倾听职工的意见,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及时向上级反映。
3.自我实现人: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Y理论:麦格雷戈总结、归纳他人观点,在《论企业的人事》书中作为“X理论”的对立面提出了“Y 理论”,认为Y理论的主旨在于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结合”,并认为它能“创造出理想的条件,使组织成员在为企业的成功而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也能最好地实现其自己的个人目标.”基于Y理论的管理:Y理论所主张的重视人的内在精神需要,导致民主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的主要特点是: (1)管理重点的转变(2)管理人员职能变化(3)奖励方式的改变(4)管理制度的改变对Y理论的评价:⑴麦格雷戈提倡的Y理论重视人们内在的精神需要,这比只重视外在诱因的x理论是一个进步。
管理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管理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管理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1 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心理决定行为(包括内容的形式、逻辑性);语言是表达心理的行为方式、;行为控制是指心理倾向的建立和保持。
2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管理目的下的心理引导和行为控制。
3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指个性心理特征、倾向);群体行为与心理。
心理过程4 知觉的定义:广体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并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赋予意义。
(认知对象的头脑中的整体反映)。
知觉和现实不具一致性5 知觉的特征:晕轮效应;选择性;对比效应(知觉主体对知觉对象的对比效果);刻板印象(对知觉对象形成的固定印象);心理投射(将自己的愿望等心理状态反映到对知觉对象上,产生不同的知觉效果);归因理论(三要素:一致性、一贯性、区别性,学会利用这三个因素分析实际问题,归因失真——自我服务便见)6 情感(绪)的分类:心境(微弱、持久);热情(强烈、稳定、深刻);激情(迅速、猛烈、短暂);应急(意外产生的情感状态)7 意志与情感的关系:情感是正体验,不存在不确定性,意志不是自面现实,与意志努力相关,存在不确定性;正负情感体验可以成为意志动力或阻力个性心理8个性心理的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指与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的本领。
能力的工具性因素:智力(记忆、注意、逻辑:天赋(训练)18到25岁。
);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系统知识);技巧(体验、经验、实践、反思和总结)。
气质(巴甫洛神夫神经活动四基本类型说)性格对行为的影响:A或B型人格。
A型(做事想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有妨碍性的人会进行攻击;生活节奏比较快;经常处于中度或高度焦虑状态中;总是为自己设最后的期限)。
B型(没有紧迫感;认为没必要表现自己的业绩;注重享受娱乐和休闲)。
性格理论的发展:阿吉里斯性格发展过程理论(主要是讲述了衡量一个人心理时候成熟的影响因素,几点因素要求掌握)9 心理倾向两种意志行为模式:目的导向行为(以目的为导向,围绕目的选择行为方式,不关注行为结果评价,但关注行为方式评估);结果导向行为(以行为评价结果为行动约束原则,围绕评价结果选择行为方式,不关注行为目的)。
管理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考核重点(第1章)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②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①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主要包括:1、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3、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管理心理学(跨文化管理与跨文化沟通)

应
对来自异文化的威胁 (3)最小化——个体认识到了表面的、肤浅的文化差异 (4)接受——个体接受并尊重行为和价值观上的文化差异 (5)适应——个体转而使用异文化价值观作为参照体系
(6)整合——个体将异文化的价值观整合到母文化之中
3.5.1跨文化适应
3.5.2跨文化沟通能力
跨文化适应 3.5.1 跨文化适应的概念 跨文化是跨越了不同国 所谓适应,是指有机体想 家与民族界线的文化, 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与 是不同民族、国家及群 环境发生调和作用的过程, 跨文化适应是指两种不同文化的群体在持续的、直接的 体之间的文化差异,是 它是一种动态的、交互的、 通过越过体系以经历文 有弹性的历程。 文化接触过程中,一方或双方发生的文化模式的变化。 化归属性的人与人之间 的互动关系
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指在跨文化情境中,能够了解沟通中 文化的含义,并通过得体的沟通行为达到良好沟通效果的能
力。
(1)得体性:说什么、不说什么、什么时候说。 (2)有效性:正确理解对方和正确表达自己。 (3)情境性:根据特定情境来理解无意识活动。
3.5.2.2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模型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七因素模型 (1)尊重对方——向沟通对象传达尊重和积极情感 (2)沟通姿态——作出陈述性的回应 (3)知识导向——认识到知识的“个人性” (4)共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5)自我导向角色行为——灵活运用行为角色 (6)互动管理——顾及到轮流交谈
(7)容忍模糊性——快速适应新的和不断变化的情境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认知—情感—行动模型
(1)认知维度——人们关注什么样的行为与情境最匹配 (2)情感维度——那些与跨文化沟通过程相关的情感、意 愿、
管理心理学重点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简单地讲,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霍桑试验:①工作场所照明实验②继电器装配室实验③大规模访谈实验④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一、照明实验。
二、福利实验。
三、访谈实验。
四、群体实验。
五、态度实验)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行为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宏观和微观的环境条件分析法、(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先进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的应用)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7、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8、知觉的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组织性、理解性、恒常性9、影响知觉的因素:主观——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个性特征客观——知觉对象的色彩、知觉对象的强度、知觉对象的对比性、知觉对象的运动状态、知觉对象的新奇性、知觉对象的重复性情景——适应、对比、敏感化、感受性降低10、社会知觉的特征:认知对象的特殊性社会知觉的利益性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社会知觉的复杂性11、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①同一意识;②对活动主体的自我意识;③对心理特性的自我意识;④社会与道德的自我评价。
(前苏联)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美)12、晕轮效应: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
13、个性就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选)14、个性的结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15、(简)气质的类型:(一)多血质又称活泼型。
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
管理心理学要点

1、行为的类型:1)自然的行为与不自然的行为——连贯性和美2)好的行为与坏的行为——价值判断3)高效率的行为与低效率的行为——目的性、逻辑、主管改造、遵循自然规律2、心理的概念:心理是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简称:它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是和“物质”相对应的“精神”的东西3、心理的意义:1)行为的理由2)心理的价值在于行为解释4、心理的物质性:心理具有必然客观性吗?是脑的机能。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1)决定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心理、不同的行为选择 2)决定行为的逻辑性——真实稳定的心理决定行为逻辑的稳定和真实3)语言是表达心理的最重要方式——语言是心理的行为与桥梁4)行为控制是指心理倾向的建立与保持6、心理学的概念:研究人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对心理的科学解释7、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管理行为的心理现象规律。
管理目的下的心理引导和行为控制8、管理心理学的内容:1)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分为三个方面:A、认识过程: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等B、情感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如情绪、情感等C、意志过程:人自觉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其行动以实现特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A、心理过程是人的共性,每个人均经历过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是人的个性,每个人各不相同。
B、个性心理是完成一般心理过程后发展起来的。
没有一般的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就不可能有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
也可以比喻:一般的心理过程为基础,个性心理是上层建筑。
C、个性心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倾向(需要、动机、价值观、态度、兴趣、理想、信念等))群体行为与心理:群体是组织管理的基本单元,内容有:A、群体动态发展——群体互动、规范、内聚力、决策B、群体间动力学——群体沟通、关系协调C、团队管理——团队工作理论、高效团队特征、团队管理途径9、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观察与实验——梅奥的霍桑实验2)体验与实践——体验、反思(思考与总结)霍桑实验的结论:1)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等因素2)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3)正式群体外存在“非正式群体”4)新型领导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认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管理心理学章节重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管理◆管理心理学研究什么◆管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什么是管理“管理是任务,管理是纪律,但管理也是人”——彼德·杜拉克一、什么是管理ϖ管理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根据事物原有的规律进行治理、整治的活动。
ϖ“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行为科学管理学派ϖ“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学派ϖ“管理就是效率”——科学管理学派管理是个人或组织为了实现目标、提高自身效率所进行的活动。
它包括两大系统。
个人自我管理系统管理科学组织自我管理系统管理心理学旧体系:1、体心理2、群体心理3、组织心理4、领导心理二、管理心理学研究什么管理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基础理论工作管理管理心理学个体管理心理学学习管理国家管理生活管理家庭管理组织管理心理学应用学科医院管理学校管理三、管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ϖ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ϖ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ϖ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ϖ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ϖ管理心理学与人类学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存在交叉部分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管理心理学与人类学第二节研究管理心理学的意义◆管理心理学是未来管理科学的核心内容◆管理心理学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完善◆管理心理学有助于企业和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经济效益前景、利已、利他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ϖ客观研究与理论指导相结合的原则ϖ学科间整合与系统探讨相结合的原ϖ继承、引进与改造、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ϖ经验研究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内省法ϖ实验研究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ϖ测验研究标准化测验、社会心理测量观察法♥观察法的含义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观察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言语、行为、表情等反应、变化的资料,并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
管理心理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管理效率的一门科学2.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思维程序、思维习惯等,它受知识、观念、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3.意志行为: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预定的目标,根据自我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坚持能动的克服各种困难,去变革某一客观过程的实践活动。
4.自信心:是个人或组织对自己或本单位所具有的保证实现某项目标的主观条件的充分估计和高度的自我接纳态度,它是推动人们不断接近目标的内在动力5.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互相之间的心理关系6.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工作,行为能适应社会环境并为自身带来快乐或成就,以及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
7.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指促进和维护人的心理健康,保持个人对社会生活的良好适应,预防心理疾病.或心理缺陷等综合性学科。
8.挫折:指个人在某种动机下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特别是重要的需要不被满足时,会产生不愉快的反应,挫折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也是一种心理失衡状态,个体由此表现为紧张、焦虑和不安,最终形成愤怒、悲哀或恐惧心理等情绪。
9.正式权威:由上级任命的权威,即法定的正式领导者的地位与权力,领导者以这种身份和威望领导着别人,并掌握着奖惩大权,人们只能尊敬和服从。
10.非正式权威:指那些不靠上级任命,而靠领导者本人的身份和威望的权威,他们有专长和技巧,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说服力,与被领导者关系好,所以大家服从他的领导11.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科学地认识领导环境,灵活正确地选择应用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或者加以创新以实现领导目标所表现出来的领导技巧。
管理心理学重点

管理心理学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3、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两者研究的内容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侧面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心理技术学---霍桑实验---群体动力理论B=f(P*E)---需要层次理论2、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联系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5)个案法四、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一、管理学理论1、古典管理理论亚当.斯密:劳动分工(1)早期管理理论大卫.李嘉图:研究资本、工资、利润和地租巴贝奇:《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发展了劳动与分工(2)传统管理理论艾末生:概括了管理效率十二原则泰罗(科学管理之父):解决如何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法约尔:强调了五种职能,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3)科学管理理论韦伯:提出组织管理理论厄威克:八项原则古利克:七种职能2、行为科学理论(1)人际关系理论:梅奥与罗特利斯伯格(社会人、非正式组织、提高职工的满意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A.人类需要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弗鲁姆:期望价值理论麦格雷戈:X----Y理论B.人性管理理论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勒温:(非正式组织人人关系)团体力学理论C.群体行为理论布雷德福:(研究人与人关系)敏感性训练坦南鲍姆和施米特: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D.领导行为理论利克特:支持关系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法(1)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2)决策理论学派:西蒙3、现代管理理论(3)系统管理学派:(4)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和戴尔(5)权变理论学派:(6)管理科学学派:伯法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心理现象(见下页)2、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1)认识过程:认识是人脑的机能。
管理心理学课本重点

管理心理学课本重点一、管理心理学概述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在工作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本章将介绍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二、个体行为与组织效能个体行为是指组织中的员工个体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对于组织的有效运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重点讨论个体行为的相关概念,如动机与激励、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倦怠等,以及这些因素对组织效能的影响。
三、决策与问题解决管理者在工作中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决策,并且需要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本章将介绍决策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和模型,以及如何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四、沟通与有效领导沟通是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组织内部的协同合作和信息的畅通流动。
本章将着重介绍沟通的相关理论和技巧,以及如何提高领导者的沟通能力和有效领导的要素。
五、团队与合作团队合作是现代组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成功的团队合作可以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本章将探讨团队行为的特点和团队的发展阶段,以及如何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提高团队的绩效。
六、领导与权力领导是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领导者的行为和决策对组织的影响深远。
本章将介绍领导的相关理论和模型,以及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和适用情景。
七、组织变革与创新组织变革和创新是组织发展和成功的关键要素。
本章将重点介绍组织变革的相关理论和模型,以及如何促进组织的创新能力和适应变革的能力。
八、工作与生活平衡工作与生活平衡是现代组织中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人们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本章将探讨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组织中促进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以上是管理心理学课本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从而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同时改善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心理学重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重点总结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组织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
(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组织环境中纯粹的人的因素。
二、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古典(经典)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中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效率。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
③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研究工时与标准化。
④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⑤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三、梅奥的人群关系学说的基本观点行为科学理论——梅奥的人群关系学说①企业的职工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是“社会人”。
②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是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
③企业中并存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④企业应建立新型领导,采用新型领导方法四、人为学的基本理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人是什么):①人的本质不在于其自然属性,而在于其社会属性。
②人的本质不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③人的本质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五、“社会人”,“自动人”假设的要点及相应的管理方式1、“社会人”假设(1)“社会人”假设的要点①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
②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
③人对其所在团体的社会力的反应,远比对诱因管理的反应要强烈。
(2)相应的管理方式——人群关系理论(X理论)①管理的重点不应只注意生产任务,而应注意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
②在奖励时提倡集体奖励,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③管理者不是简单的任务下达者,他应充当下情上达的联络人。
2、“自动人”假设(1)“自动人”假设的要点①厌恶工作并不是普通人的本性。
②工作环境决定了人的工作情绪。
③控制和处罚不一定能达到目的,人们愿意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④现代工业条件下,普通人的潜能只能发挥一部分。
管理心理学 课堂重点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里、组织心理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内省法四、社会知觉的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五、韦纳的归因理论: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应用:管理者和员工都要对行为正确的归因,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发挥其正面作用,避免其负面作用的影响。
六、西方人性假设理论:1.“经济人”假设——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自私、懒惰,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因此管理的对策是:强化指导和控制,强化监督和条例。
管理方法上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策略。
2.“社会人”假设——人群关系理论,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调动人的积极性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管理上应重视员工的人际关系,可以考虑采用“参与管理”的方式,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集体感,进而努力工作。
3.“成就人”假设理论——Y理论,认为人性本善,管理应加以合理引导,使个人能在达成组织目标的同时获致个人目标的满足,它强调的是人们合理行为的内心自觉性,因而毋需太多的严规戒律。
策略:创造适合员工发展的内部环境,激发其发挥潜力,完成工作。
4.“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认为人之善恶有别,不可一概而论。
管理者要想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根据其所处的具体环境条件(如企业状况,员工需求、能力和个性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七、归因中的偏差:基本归因偏差、活动者--观察者归因偏差、自我服务偏差八、气质类型:1.胆汁质:性情开朗、热情,但脾气暴躁,精力旺盛但有时缺乏耐心,注意稳定而集中但难于转移;2.多血质: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发生得很快,变化得也快,注意与兴趣易于转移,不稳定;在意志力方面缺乏忍耐性,毅力不强 3.黏液质:情感情绪稳定,但反应性慢4.抑郁质:情感丰富而隐晦,多愁善感,性格孤僻九、性格特征:急躁型,温和型,抑郁型十、态度的形成过程: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十一、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社会认知,知识,个人心理,团体,人的活动范围和交往对象,个人创伤和戏剧性经验十二、海德的平衡理论:人类普遍地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心理学以及跨文化心理学重点(结合老师给的资料):
★管理心理学
题目类型: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第一章:
⒈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⒉管理心理学定义:以第三个为准。
⒊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范围(简答)+领导心理
第二章:
⒈重点在“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
略看“复杂人假设”
第三章:
⒈管理科学的发展:第一阶段——重点掌握泰勒,法约尔,马克思·韦伯。
第二阶段——重点掌握梅奥
第四章:
⒈社会知觉的含义、基本范围(+自我角色的知觉)、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重点在1、2、
3、4)
⒉社会知觉中的归因问题:重点掌握凯利和韦纳
⒊印象管理的两个方面、策略
第五章(有论述):
⒈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
第六章:
⒈态度概述(定义、特征、形成、改变)
⒉影响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因素
⒊态度改变的主要理论
⒋工作满意度(维度、工作满意与工作绩效)
⒌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员工满意度的调查目的、测量工具、主要维度)
第七章:
⒈工作动机(激励)理论与管理(工作行为动机、工作动机理论)
第八章:
⒈领导者的影响力(构成)
⒉领导理论(特质、行为、方格)
⒊领导作风理论
⒋领导权变理论(模型)
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第九章(这个资料上没有,要在书上或者网上自己找,不过老师说这部分是要了解):
⒈压力、规范、内聚力
★跨文化心理学
题型:简答论述
第一章:
⒈研究意义
⒉文化的定义(以泰勒和赫夫斯特为主要)
⒊文化特征
⒋跨文化心理学定义(赛格尔、川迪斯)
⒌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方法(重点掌握等值性中的“概念等值”和“功能等值”)
第二章(有论述)
第三章
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注意双向性、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⒉口头语言沟通的跨文化差异
第四章:
⒈非语言沟通(手势、空间距离)
第五章:
⒈场认知方式的基本特征
⒉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跨文化验证
⒊Berry的生态文化模式理论
第六章(有论述):
⒈文化、行为与人格的关系
⒉早期阶段、创立阶段(米德、本尼、林顿和卡丁纳)、发展阶段
⒊人格测量工具(了解)
第七章
⒈文化融入的概念
⒉文化融入研究的模型图(连图一起背)
⒊文化融入的策略模型图(连图一起背)
⒋文化融入应激的过程
第八章
⒈情绪的定义,情绪的成分,情绪的分类,情绪的维度理论(施洛伯格),情绪的功能
⒉情绪与文化(差异性、主要表现)
第九章
⒈心理异常的界定标准
⒉文化对心理失调的复杂影响(三方面表现)
⒊阿克尼克特(大概了解)
说明:①这是老师上课总结的,记录准确率在95%左右,也可能会有一些落下的,请谅。
②这些只是略微重点的内容,并不是说除了这些其他的都不看,也不是说以上的就一定都会考出来,所以大家还是认真背背资料吧。
③有些内容资料上是没有的,需要大家下去看书或者上网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