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浙交〔2015〕184号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关于印发《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浙交〔2015〕184号各市交通运输局(委)、义乌市交通运输局,嘉兴、舟山、台州市港航(务)局,厅管厅属各单位:为加强我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机制的科技工作管理体制,形成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省厅对《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研计划项目与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浙交〔2013〕38号)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2015年8月10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机制的科技工作管理体制,形成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根据国家和部省关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意见以及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厅本级年度科技计划并依据科技项目执行合同进行管理的项目,包括软科学研究计划、交通工程建设科研计划、科技成果应用研究计划、标准研究计划等四类。
第三条科技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申请与立项、项目的实施、科研经费管理、结题管理、成果管理与推广应用等。
第四条厅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全省交通运输科技发展战略和重点、科技政策、项目安排与管理的研究和设计,编制年度科研计划,指导和监督项目管理及成果推广工作,组织开展科技信用考核。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实施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

附件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实施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管理机制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中央管理的交通运输企业(集团),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依托(牵头)单位,各共建高校,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优势科技资源,引导全行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交通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部决定建立实施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以下简称“清单”)管理机制。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实施清单管理机制的意义随着中央科技改革不断深化,中央财政支持的科技计划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与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
建立实施清单管理机制,引导全行业优势科技资源聚焦交通强国建设,围绕行业重大科技创新需求开展协同创新,促进成果共享,是部顺应中央科技改革要求、创新工作模式的有力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市场导向类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发挥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应用基础研究中的主力支撑作用和政府在公益性及重大科技攻关中的统筹引导作用。
通过建立实施清单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凝聚行业创新力量,统筹行业科技资源,系统支撑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科技项目、科研平台和人才团队等方面衔接行业与国家科技创新总体布局,形成行业上下联动、协同创新的新局面,为推进行业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各项任务落实、服务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清单的组成清单由创新研发、科技成果推广、国际科技合作3类项目组成。
部通过发布年度申报指南指导项目征集,经评审遴选列入清单的项目应为有关单位当年完成立项且落实研发经费的项目。
(一)创新研发项目。
应响应行业科技攻关需求,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理论研究或前沿性、应用基础研究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二)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应立足行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促进交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升工程质量和行业服务水平。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0.02.19•【文号】交办科技〔2020〕9号•【施行日期】2020.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的通知交办科技〔2020〕9号交通运输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计量技术委员会,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经交通运输部同意,现将《交通运输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20年2月19日交通运输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管理,科学公正有序开展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标委会是在综合交通运输和公路、水路领域内,从事行业标准起草和技术审查等标准化工作的非法人技术组织,可接受委托开展国家标准的起草和技术审查等标准化工作。
本办法适用于标委会的组建、换届、调整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负责标委会的统一管理。
(一)制定标委会管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二)规划标委会整体建设布局;(三)协调和决定标委会的组建、换届、调整、撤销、注销等事项。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标准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部标准化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标委会规划、协调、组建和管理,履行以下职责:(一)指导标委会开展标准制修订和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二)监督、检查和考核标委会的工作;(三)组织标委会相关人员的培训;(四)其他与标委会管理有关的职责。
第五条交通运输部有关业务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领域相关标委会的业务指导。
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部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效率和水平,保证项目交付质量,交通运输部根据国家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和实际情况,制定了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本文将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一、项目管理组织和职责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包括科技项目委员会、项目管理中心、技术专家组、项目组等。
其中,科技项目委员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负责项目的立项、评审和监督;项目管理中心则承担具体管理工作,包括项目计划、预算、合同、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等方面,技术专家组则负责项目技术指导和交流,项目组是具体实施单位。
除此之外,还规定了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包括项目组成员、项目业主、技术专家、质量监督人员等,明确了管理流程和各环节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二、立项和评审程序立项和评审程序包括项目申请、评审委员会会议、评审报告、项目合同签订等环节。
在立项申请环节,申请人应提交项目建议书和立项报告等材料,经过科技项目委员会或者其授权的机构审批通过后,才能进入评审阶段。
评审委员会由专家组成,负责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评审,并结合实际情况对项目确定规模、财务支持等。
评审报告是项目批准的重要依据,应包含项目基本信息、技术方案、预算、时间进度、实施方案、效益评估等内容。
在评审通过后,双方签订项目合同,由业主和项目组合作实施,全程进行风险管理、质量控制等。
三、项目实施和管理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项目管理和实施专业化程度,彻底按照项目进度实施计划,严格质量控制,加强交流学习,以提高项目实施水平,保证项目需求和交付质量。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定期进行进度和风险分析评估,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和不符合标准的情况,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四、结项和验收项目结项和验收主要分为业务结项和技术验收两部分。
业务结项是项目售后管理工作,包括成果推广、应用效果监测、用户满意度调查、经验总结、数据归档等;技术验收则是项目授权单位对项目实施的技术成果进行检测和鉴定,评估项目效果。
交通运输科学数据管理 办法

关于《交通运输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交通运输部科技司(2020年6月)一、起草背景科学数据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强科学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学数据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质量大幅提高。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国办发〔2018〕17号),明确了科学数据的范围,各方管理职责,采集、汇交与保存,共享与利用,保密与安全等要求,对规范交通运输行业科学数据管理提供了依据。
交通运输行业在交通运输科学数据整合与开放服务方面起步较早,有一定基础。
2006年3月,我部承担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交通科学数据共享网”,整合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领域的经济运行分析、基础设施、试验观测、专题研究等数据,提供数据检索、统计分析、代查代检等服务。
“交通科学数据共享网”于2008年1月正式开通服务,至今已运行10余年。
2016年,我部印发《关于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交办科技〔2016〕113号),就健全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管理和技术体系、开展开放共享示范应用等作出部署。
2019年,我部印发《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要加强长期性的科学数据观测获取,通过统一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等方式,建立稳定运行的科学数据汇聚系统,加强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共享。
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工作要求,目前我部正积极与科技部沟通,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交通运输科学数据跨学科、领域、部门应用,更大程度发挥科学数据支撑行业科技创新的价值。
当前,科技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大量、系统、高可信度的科学数据,交通运输行业在科学数据开发利用、开放共享和安全保护等方面还有存在不足。
针对科学数据的全生命周期,为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的采集生产、加工整理、开放共享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依据《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国办发〔2018〕17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交办科技〔2016〕113号)等,今年2月初,我们正式启动了《交通运输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起草工作。
2023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申报指南

2023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申报指南摘要:1.2023 年度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发布背景2.申报项目的重点领域和方向3.申报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流程4.2023 年度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与成果转化项目申报指南概述5.2023 年度湖南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启动6.科技部发布2023 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7.申报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正文:2023 年度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发布背景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的驱动作用,更好以科技创新支撑重点工程建设、服务重大战略落地,我国交通运输部根据《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现就征集2023 年度科技示范工程创建建议和后续创建意向通知如下。
申报项目的重点领域和方向2023 年度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申报指南明确了以下重点领域和方向: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2.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与智能化3.交通运输服务与智能化4.交通运输安全与环保5.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申报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流程1.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设1 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 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 个课题的负责人。
2.申报项目需提交项目申报书、课题申报书及相关附件,包括项目实施方案、研究成果、知识产权证明等。
3.申报项目需经推荐单位审查,推荐单位包括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部海事局、救助打捞局、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等。
4.推荐单位需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按照评审结果确定推荐项目名单,并将推荐项目报送交通运输部。
5.交通运输部对推荐项目进行复审,确定最终入选项目名单,并予以公示。
2023 年度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与成果转化项目申报指南概述近日,2023 年度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与成果转化项目申报指南出炉。
申报指南明确了以下重点领域和方向: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2.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与智能化3.交通运输服务与智能化4.交通运输安全与环保5.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申报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流程按照《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科技项目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科技项目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2.03.26•【文号】厅科技字[2012]73号•【施行日期】2012.03.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科技项目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厅科技字〔2012〕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上海市、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部属各单位,大型交通运输企业:为充分发挥专家在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咨询作用,进一步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水平,根据国家和交通运输行业有关规定,部制定了《交通运输科技项目专家库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交通运输科技项目专家库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交通运输科技项目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管理,充分发挥专家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咨询作用,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国家和交通运输行业有关规定,结合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专家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等。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指导专家库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具体工作委托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实施。
第四条专家库由具备本办法规定资格条件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第五条入库专家按照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道路运输、港口工程、内河枢纽与航道工程、水上运输与安全、环境保护、信息化、规划与管理及其他专业领域分类管理。
第六条入库专家基本条件:(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提出咨询意见;(二)长期从事交通运输科技项目所涉及领域的工作,在本领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熟悉国内外最新发展趋势;(三)在相关领域工作8年以上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四)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技术咨询工作。
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宁波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8.05.02•【字号】甬交科〔2018〕109号•【施行日期】2018.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甬交科〔2018〕109号各区县(市)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委管委属单位,各有关企业:为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益,特制定《宁波市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宁波市财政局2018年5月2日宁波市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根据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交办规划〔2017〕2号)、《关于印发〈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浙交[2015]184号)、《关于印发〈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甬科计〔2013〕98号) 及《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甬政办发〔2014〕247号),结合我市交通运输科技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宁波市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科技项目)是指列入市交通运输科技计划并依据科技项目执行合同进行管理的项目,本办法所称的资金是指纳入财政预算且专项用于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科技项目由重大类科技项目、基础与公益类科技项目、市场主体和依托工程类科技项目以及其他类科技项目构成。
(一)重大类科技项目。
是指该项目涉及交通工程、运输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应用、管理决策(软科学)以及技术成果的推广,投资大且实施周期长,其研究成果有利于行业的技术集成、成套技术以及标准的形成,对我市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节能环保、安全应急等领域的技术、管理水平有重大提升,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及以上。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更好地指导、管理和协调项目的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是指交通运输厅审批立项并列入厅科技项目年度计划,包括经费全额补助、部分补助、全额自筹和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中相关经费列支的科技项目。
主要涉及软科学研究、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
第三条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建议、可行性论证、项目审批、项目大纲审查、组织实施、中间检查、经费管理、验收鉴定(评审)等环节。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立项程序第四条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应以为我省交通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交通科技含量起先导作用的软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交通信息化、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等为研究方向;项目的提出应符合我省交通的发展规划;解决交通建设中难点和技术关键点;有利于交通行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第五条立项程序:1、申报时间分为两次:每年的9月和下一年度的5月,9月份为下一年度科技项目的主要申报时间,5月份为当年科技项目的补充,用于补充安排一些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临时安排的科研工作。
2、申报单位按要求填写《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立项申请书》一式三份,报交通运输厅科技主管部门。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不列入选送评审项目表:(1)重复立项的项目;(2)申请项目经费过大,难以安排的项目;(3)承担单位不具备必要的科研力量和仪器设备;(4)项目申请人主持的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因主观原因,而未能按计划完成研究工作的。
3、交通运输厅组织相关专家对所申报的《立项申请书》进行审查,提出评审意见,作为交通运输厅审批项目的重要依据。
4、参照专家组评审意见,由科技主管部门进行综合,提出立项建议,经分管厅领导审查批准后列入年度科技计划。
5、对项目申报单位分别下达厅科技项目审批结果通知书,凡项目列入计划的申报单位,在限期内到厅科技主管部门办理签订项目合同书等手续。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2.05.24•【文号】交科技发〔2022〕67号•【施行日期】2022.05.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的通知交科技发〔2022〕67号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现将《交通运输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修)定相关管理政策,报部备案。
交通运输部2022年5月24日交通运输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交通运输科技成果转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发〔2016〕16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交通运输部所属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具有研究开发能力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为职务科技成果,是指科技人员执行单位工作任务或主要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依法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的基础性、公益性资料和数据等,不属于科技成果转化范畴。
对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给予的奖励可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条单位应当优先保证科技人员履行科研、教学等公益职责;受委托所开展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不得影响科技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
第六条落实科技成果报告汇交制度,向社会公布科技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信息,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公益服务,公布有关信息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云南省交通运输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厅科技教育项目的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更好地指导、管理和协调科技教育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在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技术含量和职工队伍素质,加快推进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工作,根据部、省有关科技教育项目的现行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厅科技教育项目是指列入年度《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教育专项资金补助项目计划》,并依据科技、教育项目任务书(合同)管理,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组织实施的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职业技术培训项目;以及由厅科技教育专项资金配套和补助经费的部、省科技教育项目,根据工作需要由厅临时批准立项的科技教育项目。
第三条科技教育项目管理坚持依法管理、职责明确、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交通运输重点工程建设的科技项目筛选应与工程前期工作同步开展,工程设计单位要在组织工程初步设计时提出工程重点科技项目。
待法人单位组建后,确定重点科技项目,并做出科技项目经费预算报厅审批。
第五条科技教育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前期工作、组织实施、验收及成果管理、监督检查等。
第六条厅科技教育处是厅科技教育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立项、检查与验收。
各州、市交通局,厅属各单位及交通企业负责项目的申报与实施。
第七条项目实施信用管理,厅科教主管部门将项目执行中的信用情况纳入项目承担单位、项目主要负责人的信用记录。
第八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是法人单位。
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只能是一个法人单位,项目合作单位不得超过三个。
厅将在下达科技教育项目计划时明确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且未经报批不得更改。
第九条一个科技人员同批次只能主持一个项目的研究,不能同时担任两个及以上科技项目的第一负责人。
已承担项目的完成工作量达不到三分之二的,该项目第一负责人不得申报新的科技项目。
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科技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强化实施主体的信用意识,加强诚信建设,规范科研行为,保证科研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及部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项目信用是指机构或人员实施项目的职业信用,是对其遵守正式承诺、履行约定义务、遵守国家及部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表现的一种评价;第三条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确定信用评价指标与标准,建立信用管理平台,采集信用信息,实施信用评价;第四条项目信用管理的依据包括:国家及部对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项目任务书合同、科技界公认的行为准则、财务审计结果等;第五条项目信用管理的范围是承担部科技计划项目的第一承担单位和项目第一负责人以下简称承担单位和负责人;第二章信用信息第六条项目信用信息是项目信用管理的基础;项目信用信息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信用行为记录、相关举报信息与信用评价结果等;第七条需采集的项目信用信息主要按照交通运输部部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在项目管理全过程予以采集;包括:项目立项、组织实施、验收鉴定、评审等过程记录,财务审计结果及相关举报;第八条部科技主管部门是项目信用信息的管理者,信用信息分权限使用;第九条项目信用信息记录的有效期为5年;第三章信用评价第十条项目信用评价应尊重科技活动规律,以事实为依据,客观记录、公正评价;第十一条对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任务书合同履行、执行情况报告、重大事项报批、科研道德行为等方面进行信用评价;具体评价指标见附件1单项项目信用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第十二条项目信用评价计算方法如下: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的信用值为累积5年度的信用综合评价得分;C=C 1⨯30%+C 2⨯30%+C 3⨯20%+C 4⨯10%+C 5⨯10% 1 C i =m S mj j ∑=1 2S =权重)得分(信用评价指标一票否决指标得分⨯⨯∑=j 61K j 3式中:C 为信用综合评价得分;C i 为临近评价年第i 年年度信用评价得分i 值取1~5, 未产生信用记录的年度,其年度信用评价得分为100分;S 为单项项目信用评价得分; m 为评价年年度完成的项目总数; 信用评价指标K j 得分和权重见附件1;第十三条 项目信用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应评价得到的信用值区间分别为90,100、75,90不含90、60,75不含75、0,60不含60四个区间;第十四条 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可委托相关机构开展信用评价相关的技术性、服务性工作,并对其进行监管;第四章 结果应用第十五条信用等级是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进行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第十六条信用等级为“优”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在同等条件下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可为其提供优先承担项目的机会;第十七条信用等级为“差”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可根据其失信情节轻重,暂停项目承担单位1-2年申报项目的资格,暂停项目负责人2-3年申报项目的资格;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第十九条本办法由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开展科技项目信用管理;附件1:单项项目信用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注:合同完成情况指标K1的专家打分依据见附件2;附件2合同完成情况专家打分表注:本表在项目研究成果验收评审会上,由专家填写后回收;每位专家一份;。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细化交通运输标准(定额)项目阶段管理要求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细化交通运输标准(定额)项目阶段管理要求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7.04.27•【文号】交办科技函[2017]566号•【施行日期】2017.04.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细化交通运输标准(定额)项目阶段管理要求的通知交办科技函〔2017〕566号部属各单位:交通运输标准(定额)项目依据《交通运输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交办规划〔2017〕2号)和《交通运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交办财审〔2016〕137号)开展项目任务书(合同)签订、组织实施、验收、成果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阶段管理要求,现将标准(定额)项目(除工程标准项目外)管理的有关具体事宜通知如下:标准(定额)项目根据性质和成果特点,分为制修订类、研究类和支撑类3类项目进行管理。
一、任务书(合同)签订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预算下达一个月内,根据项目类型,分别完成标准草案(制修订类项目)、研究大纲(研究类项目)、实施计划(支撑类项目)的编制,报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科技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按《交通运输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立项任务要求审查,其中研究类项目须由中心组织专家评审。
通过审查(评审)的项目,由部科技司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任务书(合同)。
二、组织实施中心每年定期督导项目执行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应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项目实施情况报中心,经中心审查后汇总报部科技司。
制修订类项目按照标准制修订程序要求执行。
研究类项目应根据需要适时组织专家开展中期咨询,专家出具书面意见,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研究成果,并形成专家意见处理表。
项目实施过程中,任务书(合同)内容如需变更的,项目承担单位须及时报中心,其中因故不能按时完成的,须在项目实施期结束3个月前申请延期。
变更申请经中心审查后报部科技司批准。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交通运输标准预算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交通运输标准预算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1.06.28•【文号】交办科技函〔2021〕1046号•【施行日期】2021.06.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交通运输标准预算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交办科技函〔2021〕10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铁路局综合司、民航局综合司、邮政局办公室,交通运输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计量技术委员会,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为做好2022年度交通运输标准预算项目(除工程标准项目外)立项工作,经交通运输部同意,现对项目申报工作通知如下:一、申报类别1.制修订类项目。
优先支持部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落实的重点标准制修订项目。
2.研究类项目。
包括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所需的政策制度、体系研究以及标准预研项目。
3.支撑类项目。
包括标准外文版翻译、标准宣贯等项目。
二、申报原则(一)突出重点,优化体系。
落实部“十四五”有关发展规划部署,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聚焦部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落实,紧密围绕行业发展急需,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申报指南见附件1。
(二)准确定位,分类申报。
根据项目特点,按制修订类、研究类和支撑类项目进行分类申报,支持服务行业管理、具有较强公益性和基础通用性的标准化项目。
三、申报要求(一)交通运输标准预算项目申报应严格执行《交通运输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交办规划〔2017〕2号)《交通运输部机关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交办办〔2015〕189号)的有关规定。
(二)申请2022年度交通运输标准预算项目的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交通运输标准化项目研究经验,且项目负责人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同一年度每位项目负责人不得同时主持2项以上项目(含在研项目)。
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交科技发〔2014〕1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有关交通运输企业、高等学校,部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交通运输部决定实施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为规范和加强管理,特制定《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结合本系统、本单位实际情况,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附件:1.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荐表2.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推荐表3.交通运输行业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推荐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4年5月5日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的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推进计划的目标:遴选出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行业重点科研领域的优秀创新团队和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等多种方式,集中各方力量加大对入选对象的支持,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交通运输行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支持总规模控制在5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5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1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第三条推进计划的任务:——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建设。
培养一支瞄准科技发展前沿,能够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创新发展潜力的领军人才队伍。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建设。
支持一批符合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具有明确的研发目标和科研规划,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的创新团队。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
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24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第一批)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24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第
一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24.07.24
•【文号】交科技函〔2024〕378号
•【施行日期】2024.07.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
正文
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24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第一批)
的通知
交科技函〔2024〕378号交通运输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计量技术委员会:
经研究,交通运输部决定下达2024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第一批),包括38项行业标准项目、1项行业标准外文版项目、7项部门计量检定规程项目。
请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计量技术委员会和主要起草单位严格遵照《交通运输标准制定、修订程序和要求》(JT/T 18—2020)、《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门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的通知》(交办科技〔2021〕81号)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各主要起草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广泛征求意见,严格按照完成周期提交报批稿。
项目完成周期原则上不得超过18个月。
若项目逾期未完成,该项目计划自动失效。
项目完成周期自计划正式发布之日起计算。
交通运输部2024年7月24日。
福建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福建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总5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福建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交通科技项目的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合理配置全省交通运输科技资源,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我省交通运输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依据国家、省部科技进步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管理坚持依法管理、目标导向、分类指导、注重绩效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以下简称科技项目)是指列入省厅科技项目年度执行计划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主要包含软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技术标准制修订、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科技项目。
第四条在经费补助模式上,政府主导性项目采用全额补助、分期拨付的模式;市场主导性项目采用事前补助、事后奖励的模式;技术标准制修订项目、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均采用事前补助、分期拨付的模式。
第五条实行网上申报,并应用“福建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
第二章项目申报第六条厅科技主管部门根据交通运输部、省政府、省厅有关政策、规划中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结合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及科研发展方向征集意见,可发布申报指南,组织科技项目申报。
第七条项目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凡是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均可申报,鼓励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申报,优先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项目。
项目负责人应当是申报单位的在职人员。
第八条软科学研究项目,是指以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为目标,围绕我省交通运输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知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跨学科、多层次的科研项目。
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16.01.25•【字号】•【施行日期】2016.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州交通(运输)局,厅属各单位、厅机关各相关处室:《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经2015年第七次厅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青海省交通运输厅2016年1月25日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管理,合理配置全省交通运输科技资源,实现交通运输科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以下简称科技项目)是指列入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年度执行计划并依据科技项目任务书(合同)管理,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组织实施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
主要包括软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工程材料研究、技术装备研究、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科技项目。
第三条科技项目管理坚持依法管理、公正公开、严谨求实、鼓励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科技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申请立项、组织实施、验收(评审)、成果管理等,由厅科技主管部门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章申请立项第五条项目申报单位为与交通运输相关的独立法人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可根据我省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和自身工作需求申报立项。
第六条科技项目申请立项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紧密结合实际的原则。
申报项目应适应交通运输发展新常态,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
(二)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
注重原始创新,鼓励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三)注重成果推广应用的原则。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交通厅•【公布日期】2017.10.16•【字号】•【施行日期】2017.10.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豫交文448)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交通运输局(委),厅直属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省级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省厅制定了《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7年10月16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经费使用范围第三章经费编制与审批第四章经费执行与调整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附则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发展,规范和加强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交通运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通知》(交办财审〔2016〕137号)、《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豫办〔2017〕7号)、《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级科技研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豫财科〔2017〕184号)中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相关文件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经费(以下简称经费)是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实施的经费,包括省交通运输厅年度预算安排的科技项目资金、上级部门拨付的专项补助经费、项目承担单位筹集的科技经费。
第三条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1.统筹整合,突出重点。
经费聚焦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任务,重点支持交通运输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难题、瓶颈性问题研究,注重加强统筹规划,避免资金安排分散重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文件厅科技字〔2011〕169号2011年08月19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中央管理的交通运输企业,主要港口管理机构和港务(集团)公司,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学会(协会),部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科技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强化实施主体的信用意识,加强诚信建设,规范科研行为,保证科研质量和水平,部编制了《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章)
二O一一年八月二日主题词:交通科技项目信用通知
抄送:部内各单位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11年8月3日印发
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科技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强化实施主体的信用意识,加强诚信建设,规范科研行为,保证科研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及部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信用是指机构或人员实施项目的职业信用,是对其遵守正式承诺、履行约定义务、遵守国家及部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表现的一种评价。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确定信用评价指标与标准,建立信用管理平台,采集信用信息,实施信用评价。
第四条项目信用管理的依据包括:国家及部对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项目任务书(合同)、科技界公认的行为准则、财务审计结果等。
第五条项目信用管理的范围是承担部科技计划项目的第一承担单位和项目第一负责人(以下简称承担单位和负责人)。
第二章信用信息
第六条项目信用信息是项目信用管理的基础。
项目信用信息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信用行为记录、相关举报信息与信
用评价结果等。
第七条需采集的项目信用信息主要按照《交通运输部部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在项目管理全过程予以采集。
包括:项目立项、组织实施、验收(鉴定、评审)等过程记录,财务审计结果及相关举报。
第八条部科技主管部门是项目信用信息的管理者,信用信息分权限使用。
第九条项目信用信息记录的有效期为5 年。
第三章信用评价
第十条项目信用评价应尊重科技活动规律,以事实为依据,客观记录、公正评价。
第十一条对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任务书(合同)履行、执行情况报告、重大事项报批、科研道德行为等方面进行信用评价。
具体评价指标见附件1《单项项目信用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
第十二条项目信用评价计算方法如下:
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的信用值为累积5 年度的信用综合评价得分。
C=G 30%+C 30%+C 20%+C 10%+C 10% (1)
(2)
6
S= 一票否决指标得分(信用评价指标K j得分权重)(3)
j i
式中:C为信用综合评价得分;
C为临近评价年第i年年度信用评价得分(i值取1~5), 未产生信用记录的年度,其年度
信用评价得分为100分;
S为单项项目信用评价得分;
m 为评价年年度完成的项目总数;
信用评价指标K得分和权重见附件1。
第十三条项目信用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应评价得到的信用值区间分别为[90, 100]、[75,
90)(不含90 )、[60,75)(不含75 )、[0, 60)(不含60 )四个区间。
第十四条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可委托相关机构开展信用评价相关的技术性、服务性工作,并对其进行监
C=G 30%+C 30%+C 20%+C 10%+C 10% (1)管。
第四章结果应用
第十五条信用等级是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进行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信用等级为“优”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在同等条件下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可为其提供优先承担项目的机会。
第十七条信用等级为“差”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可根据其失信情节轻重,暂停项目承担单位1-2 年申报项目的资格,暂停项目负责人2-3 年申报项目的资格。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开展科技项目信用管理。
附件1:
单项项目信用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
i
附件2
合同完成情况专家打分表
注:本表在项目研究成果验收(评审)会上,由专家填写后回收。
每位专家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