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二大气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纠错辨析】 1.山谷风形成的误区: 山谷风的形成误认为白天谷底升温快,暖空气垂直上升,然后流向山顶沿山坡下 沉,形成山风。其实白天谷底暖空气是沿山坡爬升至山顶从而形成谷风的。 2.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是错误的: 高空与近地面相比,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不同,就是摩擦力大小不同的结果。
考点2 大气环流与气候
【命题陷阱】 陷阱1:定式思维误区。一般认为沙漠温差大于绿洲温差,白天沙漠温度高于绿洲, 夜间绿洲温度高于沙漠。不同区域间温差大不一定出现阶段性温度高或温度低 的现象,也会存在整个测试阶段温度高于另一区域的现象。 陷阱2:图中12点并非当地正午。我国甘肃河西走廊绿洲区位于100°E附近,而图 中时间应为北京时间,从地方时看二者相差大约1小时20分钟。
(2)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
(1)A (2)B 第(1)题,华北地区近地面,冷锋过境后盛行西北风,气球到达高空 后,盛行西风气流,故从近地面到高空的漂移轨迹是先向东南再向东。第(2)题, 高空风受摩擦力影响小,可以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 向右。
(3)C 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必须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 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在沙漠高温 时期,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 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时,图中沙漠15时 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近40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
4.木帆船在航行过程中主要是利用( ) A.东南信风、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C.日本暖流、沿岸寒流 D.南海内部季风洋流 5.没有等到次年夏季,清明、谷雨期间就满载而归,原因是( ) A.夏季南海多台风,易发生海难 B.夏季盛行风减弱,不利于返航 C.夏季南海内部季风洋流减弱,返航难度大 D.捕获的海勒绿洲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南缘,下图四条曲线示意策勒绿洲及其附近沙 漠中0.5米高度和2米高度温度的年内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沙漠0.5米高度气温曲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夏秋季节绿洲和沙漠间的大气运动会导致( ) A.沙漠高空空气温度升高 B.沙漠近地面空气湿度增大 C.绿洲高空空气温度降低 D.绿洲近地面空气湿度增大 3.冬春季节沙漠的垂直气温特点会( ) A.增加大风天数B.增加降水频率 C.减少沙尘活动D.降低大气稳定度
2.B 第2题,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使全球的热量分配不均匀,同时影响着南极地 区向北流动的南极表层冷水与向南流动的较温暖的大洋水的水温,因此会影响南 极辐合带的位置。海水和大气之间存在着能量交换,南极辐合带的位置会影响对 应地区的大气降水量,但大气降水量的变化对南极辐合带的位置没有影响。全球 气候变暖会使气候带向两极方向扩张,南极辐合带将向南移动;全球气候变更冷 会使气候带向赤道方向靠拢,南极辐合带将向北移动。南极海冰的分布位置将会 影响到向北流动的南极表层冷水势力的强弱,从而影响南极辐合带的位置。
1. 下列气压带中,与南极辐合带的形成原因类似的是( )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下列因素与南极辐合带的位置无关的是( )
A.太阳直射点
B.大气降水量
C.全球气候变化 D.南极海冰分布
3.南极辐合带的存在可能使( ) A.南极辐合带以南地区变得更寒冷 B.南极辐合带以北地区水温升高 C.南极辐合带以北地区海水盐度升高 D.辐合区生物资源丰富
【命题陷阱】 陷阱1:高空西风气流。不要纠结它的形成,只需明确材料中它的高度和风向。 陷阱2:近地面我国东部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式。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环流,夏季 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 陷阱3:图中气球漂移距离的内涵。漂移距离的远近,说明西风气流夏季较弱、冬 季较强。
【审题思维图】
高考演兵场·检验考试力
南极辐合带位于50°S~60°S,其南界为南极洲的海岸线,北界则是一条变动于 南纬50°与南纬60°之间的假想线。离开南极地区向北流动的南极表层冷水与 向南流动的温暖的大洋水在这里相遇,构成了世界各大洋中最重要的界线之一— —南极辐合带。下面两幅图分别为南极辐合带示意图(图甲)和4 000年以来南极 辐合带的摆动趋势示意图(图乙)。据此完成1~3题。
1.A 第1题,南界为南极洲的海岸线,北界则是一条变动于南纬50°与南纬60° 之间的假想线之间的地带。亦称“南半球极地锋面带”或“南大洋极锋”。是 南北范围数十千米、围绕南极的稳定环形锋面带。在南极辐合带中,来自南极大 陆的几乎不含盐的冷水向来自温暖地区含盐较高的温水之下流动。冷暖水的交 汇与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团的交汇相似。
专题二 大气运动
考点1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2020·全国Ⅱ卷)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 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 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核心必备】 不同气候类型的大气环流形式: (1)单一气压带控制。 ①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②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 (2)单一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3)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①热带草原气候——湿季,赤道低气压带;干季,信风带; ②地中海气候——冬季,盛行西风带;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 (4)季风影响。 ①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西南季风;旱季,东北季风;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
4.下面两幅图为2020年7月6日至8日的某区域海平面天气形势图。7月6日至8日, 上海的风向( )
A.由东北风转为偏东风 B.由西北风转为偏西风 C.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 D.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
4.A 先画出两图中上海所在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最近的等压线从高压 指向低压),再分别判断6日和8日的风向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偏一个角度,由 东北风转为偏东风。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1)C 第(1)题,由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 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 值最大时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傍晚沙漠地温 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 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
【审题思维图】 第(1)、(3)题,思路分析如下:
降水前一天,高压控制 D.
第4第题,题(干2已)明题确告,知思, 路分析如下:
高考演兵场·检验考试力 谷雨时间为4月底,此时气温普遍上升。 (2)冷气团与冷锋不同。 徽派建筑多分布于安徽、江西等省,徽派建筑坐北朝南,以砖、木、石为原 考点1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第7题,甲、乙两地季节性 甲地因距海较近,且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乙 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 空气中的水汽来自下垫面,在一定条件下,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随气温升高 北部纬度高,寒冷,蒸发弱。 (1)“一个关键”:冷热判断(根据等温面、热容量大小等判断)。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 (2020·浙江7月选考)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 度,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①,位于亚寒带针 也是一条海洋生物学界线。 高空与近地面相比,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不同,就是摩擦力大小不同的结果。 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
1.A 2.B 3.C 第1题,沙漠0.5米高度气温受地面影响较大,夏季时温度最高, 冬季时温度最低,由图可知,①曲线温度变化最为剧烈。第2题,由图可知,夏秋季 节沙漠温度高于绿洲,故沙漠和绿洲之间会由于下垫面冷热不均出现热力环流, 干热空气会由沙漠高空流向绿洲,温湿空气会由绿洲近地面流向沙漠,所以沙漠 近地层空气湿度会增大。第3题,冬春季节地面辐射强烈,沙漠会出现逆温现象, 增加了大气的稳定度,减少了沙尘出现的可能。
【考场秘技】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两大技巧: (1)“一个关键”:冷热判断(根据等温面、热容量大小等判断)。 (2)“四个步骤”:①热上升,冷下沉;②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 ③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④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2.近地面风向的绘制技巧: 依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画出任意一点的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且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 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 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第三步:完成表示风或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图例。
【核心必备】 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 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 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 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020·浙江7月选考)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 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 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右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据 此完成(1)、(2)题。
(1)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 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
4.B 5.A 第4题, 海南渔民每年12月前后出海,到南海诸岛岛礁附近捕捞海货, 次年清明至谷雨期间满载而归。我国是季风气候,海南渔民冬季出海主要借助东 北季风。清明至谷雨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向北 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渔民返回主要借助西南季风。 第5题,渔民没有等到次年夏季,而是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就返航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南海多台风,容易发生海难。夏季盛行风增强,有利于返航。返航时间与夏季南 海内部季风洋流无关。在南海诸岛岛礁附近捕捞海货,距陆地不太远,保存时间 长短不是主要原因。
3.D 第3题,在南极辐合带中,来自南极大陆的几乎不含盐的冷水向来自温暖地 区含盐较高的温水之下流动。这样,南极辐合带不仅是一条海洋地理界线,同时 也是一条海洋生物学界线。在辐合带以南,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一种非常特殊的 环境中,形成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生物资源较丰富。
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海航道更路经”——《更路簿》记载,早在宋代, 海南潭门镇的渔民就在南海捕鱼,到清末民初,数十艘木帆船(下图)每年12月前 后出海,到南海诸多岛礁附近捕捞海货,次年清明、谷雨期间满载而归。据此完 成4、5题。
(2)A 第(2)题,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 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 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 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