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和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繁殖与呼吸
综合征诊断和防治刘















所12310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名蓝耳病,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对不同猪龄和性别的猪都可感染,尤其以对怀孕母猪和1月龄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可对养殖业造成重大的影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二类传染病,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治非常重要,下面就对本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一下论述。

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
1.1临床症状
本病在各年龄均表现为拒食,但不同年龄的猪只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本病潜伏期差异较大,最短为3d,最长为37d。

1.1.1妊娠母猪
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
高热(40~41℃),呼吸加速,少数可
见耳朵、乳房、外阴、腹部、尾部和
腿发绀,以耳朵最为常见,因此俗称
“蓝耳病”,妊娠晚期可发生流产、早
产,还可造成死胎、木乃伊胎、弱仔。

1.1.2新生仔猪
以感染2~28日龄的仔猪表现出的
症状最为明显,死亡率最高可达80%,
多数仔猪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有时
腹式呼吸,食欲不振,高热40℃以上、
腹泻、共济失调、精神沉郁。

少部分
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

哺乳
仔猪再次感染几率增加,断奶前仔猪
死亡率可达80~100%,人工哺喂的仔
猪死亡降低,但会产生与呼吸道和肠
道疾病相关的临床症状。

1.1.3生长猪和育肥猪
发病率比较低,有不同程序的呼
吸系统症状,初期发病较轻,病程后
期较重,普遍高热、腹泻、肺炎。


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
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

1.1.4公猪
可表现为常规呼吸道症状,但可
导致公猪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
形,精液可带毒。

1.2病理变化
本病眼观变化不明显,主要病变
为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细胞
浸润和卡他性肺炎。

可见淋巴结中度
肿大,胎儿及弱仔剖检可见胸腔内有
大量清凉液体。

1.3实验室诊断
本病可根据临床症状,或者荷兰
制定的3项诊断指标(死产20%以上,
流产母猪至少80%以上,断乳仔猪的
死亡率至少26%以上,取其两项作为
诊断依据),作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
确诊还需要实验室的诊断。

实验室诊断现在多用RT-PCR检
测法,此方法准确、高效,主要方法
是无菌采集流产死胎,新生仔猪肺、
脾等组织;常规检测健康猪只可取血
清和淋巴结。

运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复制PRRSV病株,进行病株扩
增,检测若为阳性则为检出。

除PR-PCR技术以外还有酶联免
疫吸附法、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血清
中和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
试验等方法。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治
由于本病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及
空气和精液进行传播,而诱因是饲养
管理不当、防疫消毒制度不健全、饲
养密度过大等。

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防治。

2.1慎重引种
自繁自育,不轻易引种,建立稳
定的种猪群至关重要。

如须引种则需
对引进猪只进行检验,检查是否是是
健康的猪只,健康猪只方可引入。

2.2做好卫生和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禁止野鸟和鼠类
进入猪场,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
毒,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PRRSV感
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


种妊娠、产仔哺乳、保育与育肥阶段
要全进全出。

2.3定期监测
加强血清学检测,由于本病各个季
节均可发病,因此,最好每季度监测一
次,对各阶段的猪只均要进行监测。

2.4免疫接种
总的来说,如今尚无十分有效的
免疫防制措施,国内外有使用弱毒疫
苗而在猪群中引起多起PRRS的暴发,
因此,应慎重使用活疫苗。

虽然灭活
疫苗的免疫效力有限或不确定,但从
安全性角度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因此,
在感染猪场可以考虑接种灭活疫苗。

(1)阴性猪场:可以不用疫苗。

(2)阳性猪场:仔猪28~35d免疫
一次;公、母猪一年免疫3~4次;或者
配种前2~3个月免疫一次,间隔20d加
强免疫一次,此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

(3)暴发猪场:对未发病的健康
猪进行紧急免疫,发病猪可进行抗菌
药控制继发感染,配合支持疗法,提
高成活率。

总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作为
对猪只养殖业造成重大危害的疫病,
我们要加强重视,综合防治,最大程
度的减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对养殖
企业和个人的危害。

资源育繁
畜业技术
78
国畜禽种业
中201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