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合集下载

新行为主义及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及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二、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托尔曼一贯坚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 本立场。他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麦独孤策 动心理学、武德沃斯动力心理学等各家的思 想,从而提出了自己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尤其在他的学术生涯的后期,他深受勒温场 论的影响,并将行为场等勒温特色的概念引 入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最终使得他的行 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浓郁的现象学 味道。
(一)托尔曼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他反对华生对行为所作的分子性 定义,即以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 的概念来描述行为,托尔曼大声呼吁 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在阐释了研究整体行为及其特征 之后,托尔曼还考察和研究了影响行 为的机体内部因素,并修改了传统的 行为公式,即在刺激——反应两个变 量之间嵌入了中介变量。这也是他的 理论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
赫尔坚决主张动物和人的一切适应性行为, 从根本上说是物理的、非心理的。他认为建立 一条从简单的电子质子运动一直延伸到复杂的 目的性行为(包括理性行为和道德行为)的连 续不断的逻辑链索,是科学的理所当然的目标。 赫尔特别赞赏欧几里得和牛顿等人关于数学和 物理的演绎系统,并把它作为模型用来发展成 一种普遍的和形式化的行为系统。这就是他所 倡导的假设-演绎系统。假设-演绎系统开始于 假设,每个假设充分地完满地与一个逻辑系统 相结合,从中演绎出结论(定理)来。如果结 论与经验事实相符合,假设就保留;否则,假 设就得加以修改或排除。
学习的基本条件:接近和强化原则 赫尔认为,刺激与反应在时间 上的接近将加强该刺激引起该反应 的可能性,但接近并不是学习的唯 一条件,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学习 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强化,没有强 化,便没有学习。强化分为初级强 化和次级强化。
行为的动力:内驱力 赫尔认为,内驱力是一 种有机体组织需要状态引起 的刺激,是有机体一切行为 反应的动力,它的力量可以 由生物需要被剥夺时间的长 短或所激起的行为的强度、 力量等客观指标来加以确定

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

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
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人带去光明, 但更多时候只需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光照拂, 雨露滋养。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大 标 题
白鼠走迷津实验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为了最终演示发布பைடு நூலகம்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 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您的正文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错 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 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 力,适得其反。
02
托尔曼的实验 及其主要观点
托尔曼的实验及其基本观点之一——学习是有目的的(结果期待)
托尔曼认为,个体的行为由对目标的期 待来引导。
实验者首先当着猴子的面把它们喜欢吃 的香蕉用带有盖子的两个容器中的一个 盖住,然后用一块木板挡住猴子的视线。 过一段时间以后,再要求猴子在两个容 器中进行选择。
认知期待学习理论
托尔曼
2020/01/01
01 托尔曼其人
托尔曼主要贡献
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 受行为主义和格式塔理论的双重影响,在其长期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上,建
立了目的行为主义,整体性行为主义,后来改为认知期待说或符号完形说, 强调其理论的认知性质。故他又被称为认知行为主义。其最著名的实验是白 鼠走迷宫的实验。 尔曼认为应强调行为的整体性,个体的学习行为是有目的的,不是单纯地对 刺激作出的反应。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形成目标-对象-手段三者 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地图”,并非学习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因此,他将行 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
您的正文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错 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 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 力,适得其反。

托尔曼

托尔曼

学习的自主性 与迫切性
当人原有的“认知地图”与环境产生长途时,人总是要主动调整自己的行 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学生部应该受控于教师应当驻东莞的加工信息,构 建理解,成为一个积极的他就这。从潜伏学习的角度看,没有强化学习都 会进行。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学习也不只是靠外部的强化自身也有学习的 需要,因此满足求知需要时首要目标
5
主要著作
托尔曼的主要著作
《动物与人的目的性行为》(1932)
《战争的内驱力》(1942)
此外,他的学生们还选辑出版了
《托尔曼论文集》(1951)
《托尔曼自传》(1952)
6
托尔曼的主要理论
整 体 论
7
认知行为主义产生背景
▪ 托尔曼认为,华生在许多地方都用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 的概念来描述行为,并用构成行为的严格的物理的和生 理的肌肉抽搐来给行为下定义,但事实上他常会滑到一 个不同的、自相矛盾的见解上去(章益,1983年)。 ▪ 在托尔曼看来,刺激-反应的联结并不是一种经验的事实 ,也不是客观的资料,而只是对行为发生的生理机制的 一种推论或猜测。 ▪ 所以,尽管托尔曼与早期行为主义者一样都注重行为, 但他认为在解释行为时引用机械论哲学既无根据又不理 想。所以研究认知行为主义。
行为的决定因素——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 1、定义:介于环境刺激和可观察的外 部行为反应之间,对行 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心理过程。 2、表现形式:认知、期望、目的、假 设和嗜好 需求系统(需要变量):有 机体生理需 要和内驱力状况。 3、种类 行为空间(认知变量):个 体知觉到的 存在于不同地点、距 离、方向的事物 信念—价值体系:个体将环 境中的客体按 照学习的结果加以归 类和分化形成等级
14
谢谢
made by jone sandy

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教育三大理论

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教育三大理论

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教育三大理论现在的学习交流讨论中经常提到的教育技术学界的三个学习理论,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三个学习理论,对学习理论有一个感性的理解。

教育技术学作为理论指导的三个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它在60年代以前一直是作为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派而存在。

其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为:学习是一个刺激和反应(S-R)的联结过程,主张将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反对内省,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的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学习者个体的行为,或使学习者模仿他人的行为,因此他们重视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对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

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行为与认知的统一—评介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行为与认知的统一—评介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二新行为主义最突出的征特是它不象早期行为主义者那样忽视对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强调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否认神经系统和脑在行为调节中的特殊作用新行为主义比较重视有机体内部条件的作用重视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只是对之加以行为主义的客观的解释而已
DOI : 10. 16140 /j . cnki . ydxk. 1992. 04.场上

因此
,
,
在 有的 心 理 学史 中
心 理学 史 把 他列 入 认 知 学派
,
所以
人们称 托尔 曼 的 观 点 是 折衷 主 义 一一
新 行为 主 义 代 表
认 知 论 的先驱


.


托尔 曼是新 行 为主义 代表者
195 2
托尔 曼在 他的 《自传 》 ( 学概 论 》 ( 为 主 义代 表
,
,
实际 上
在 行为 中 目 的是 固 定的
, ,
目 的 和 达 到 日 的 的 手 段 联 系 起来才 能考察 整个 行 为序 列
过程
才 能 考察 动物的行 为
。 。
托尔 曼称 自 己 的 行为 观 为描述性 的行 为观
,
他的所 谓 的 目 的 是
,
一 种假 说

在关 于 行 为是 应 以 目的 还 是 应 以运 动来描 述 的 间题上
.
1 9 3 2 年发表 的
在 该书 中他 自称 自 己 的 学
说 是 目 的行 为 主 义 种 东西
.

他主 张
,

最好 是 以 有 目的 和 有 目标的
。 。
,
指 向于 获 取某种 东西
,
,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二、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三、符号学习理论
四、对托尔曼的评价
一、托尔曼的生平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认知地图理论的构建者
《动物与人的目的性行为》(1932) 《战争的内驱力》(1942) 《托尔曼自传》(1952) 《托尔曼文集》(1951)
中介变量的种类
初期分两类:
需求变量 认知变量
1951年修改补充为三种主要范畴: 1、需求系统 系统 2、行为空间 3、信念—价值
三、符号学习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符号—完型—期待理论或学习的符号—格式 塔模式 学习其实是习得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 的意义。
三、符号学习理论
1、学习的先期准备:期待 (1)记忆性期待 由于过去的经验而导致的对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期待。 艾里厄特的老鼠走迷津实验 (2)感知性期待 由当前目标物的直接刺激引起的期待。 猴子作的实验。
四、对托尔曼的评价
贡献: 1、促进了行为主义的发展 2、对认知心理学产生重要的影响 3、促进学习心理学的研究
不足: 1、理论凌乱而模糊 2、只能对行为解释,无法预测和控制 3、强调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却用以白鼠为 实验对象得出的结论解释和说明人类行为。
Thank you!
第二、认知性 第三、最小努力原则 第四、可教性
二、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2、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介于环境刺激和可外部观察的行为反应之间且对
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心理过程,如认知、期望、目的等。
环境刺激(自变量)和行为反应(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B=f(S,P,H,T,A) 华生 :S-R 托尔曼: S-O-R
1、整体行为

新行为主义及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综述

新行为主义及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综述

“概念仅止于一组操作,概念就是相 应的一组操作的同义语。”概念如此,命 题亦如此,如果不能用可观察的操作来描 述、证实它,则是虚假的、客观上不存在 的,因而也不具有科学意义或价值。最早 将操作概念引进心理学的是心理学家史蒂 文森和波林等人。操作主义赋予行为主义 者具有启迪意义的是,如果意识的东西、 有机体内在的因素等可以操作定义来表达, 那我们不惜接受它。新行为主义者正是在 这一点上表明了他们操作主义的立场。所 以说“新行为主义者就是操作主义者”。
(三)托尔曼的学习理论:符号学习论
托尔曼从其目的性行为主义的立场出 发,反对传统的刺激——反应联结的学习观 点,提出了学习的符号理论,亦称学习的符 号——格式塔模式。其主要观点是:有机体 通过学习而获得关于周围环境以及达到目标 的手段和途径的知识,也就是说犹如获得了 一幅“认知地图”,在这里,周围环境即符 号,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即是认识符号及 其意义。 为了证明自己关于学习的符号理论,他 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说明符号学习的 具体表现和特征。
赫尔坚决主张动物和人的一切适应性行为, 从根本上说是物理的、非心理的。他认为建立 一条从简单的电子质子运动一直延伸到复杂的 目的性行为(包括理性行为和道德行为)的连 续不断的逻辑链索,是科学的理所当然的目标。 赫尔特别赞赏欧几里得和牛顿等人关于数学和 物理的演绎系统,并把它作为模型用来发展成 一种普遍的和形式化的行为系统。这就是他所 倡导的假设-演绎系统。假设-演绎系统统 相结合,从中演绎出结论(定理)来。如果结 论与经验事实相符合,假设就保留;否则,假 设就得加以修改或排除。
白鼠的期待学习
实验证明:感知性期待
• 丁科巴的一个实验说明了感知性期待学习。他以 猴子为被试,目的是测验猴子的“延缓反应”能 力。丁科巴先安排猴子看着实验者将香蕉放进两 个容器中的一个,延缓一段时间后,再让猴子走 进实验室,看它是否选择刚才“亲眼所见”的那 个容器里的食物。精彩之处在于,在其后的实验 中,实验者每次在猴子和容器之间设置屏障,并 在某一次以其它食物如卷心菜等替代香蕉(因屏障 的阻隔,猴子看不见),结果猴子表现出“令人惊 讶的搜索行为”。可见,猴子形成了对食物的感 知性期待,当这种未被证实时,猴子“疑惑”不 已。(寻找香蕉)

托尔曼

托尔曼

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是寻求认知过程和行为过程相统一的第一人。

他受行为主义和格式塔理论的双重影响,提出符号-完形学习理论,属认知行为主义理论。

其最著名的是。

通过一系列实验,托尔曼认为应强调行为的整体性,注重行动(act)而不是纯行为主义所关注的动作(movement)。

个体的学习行为是有目的的,不是单纯地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形成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地图”,并非学习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

因此,他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其中。

代表有机体(organism)的内部变化,亦即中介变量,它虽不是引起行为的基本原因,却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称为“行为决定因素”,包括目的和认知的因素、能力因素和行为顺应因素(Tolman,1932)。

此外,他还认为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白鼠在走迷宫时根据对情景的感知,在头脑里有一种预期指导其行动,预期的证实就是一种所谓的内在强化。

可以说托尔曼用动物实验的方式探讨了认知学习问题,被许多人称为认知心理学的鼻祖一、托尔曼的生平1918年他受聘于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任心理学教授。

他的学术生涯主要是在那里度过的。

1950年,他由于拒绝麦加锡泡制的忠诚宣誓而被解聘。

在这之后,他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

在这期间,托尔曼作为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Liberties Union)的一名成员,为促进学术自由而作了不少努力。

这种努力的结果之一,是他于1953年重新回到贝克莱分校任教,恢复原职,一年后退休。

托尔曼在193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53年在第14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当选为两主席之一。

195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51年还被耶鲁大学授予理学博士学位,以奖励他“勇敢捍卫自由的精神”。

托尔曼的著作有:《动物与人的目的性行为(Purposive Behavior in Animals and Men)》(1932)、《战争的驱力(Drives toward War)》(1942)和《心理学论文集(Collected Papers ln Psychology)》(1951)。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课件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课件

托尔曼பைடு நூலகம்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3
(二)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
• 托尔曼认为华生所提出的关于行为的刺激——反应公式过于简单, 无助于说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尤其不能说明为什么相同的刺激 引发了不同的反应。
• 于是提出中介变量 • 所谓中介变量不是一种客观事实,而是介于刺激变量和反应变量
之间的、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但可以根据引起行为的先行条件及 最终的行为结果本身推断出来的中介因素,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 定因子。 • 他认为,中介变量的产生源于环境变量和个体差异量之间的相互 作用。
• 托尔曼一贯坚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立场。他吸收了格式塔心 理学、麦独孤策动心理学、武德沃斯动力心理学等各家的思想, 从而提出了自己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尤其在他的学术生涯的后 期,他深受勒温场论的影响,并将行为场等勒温特色的概念引入 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最终使得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 系具有浓郁的现象学味道。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 一、托尔曼传略 《心理学原理》受此影响,决定放弃电子化学,进人哈佛大学读心
理学研究生。霍尔特的学生。读书期间曾去德国向考夫卡学习格 式塔心理学。 1922年首次提出自己的心理学观点,1932年正式提出目的性行为 主义理论体系。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1
二、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7
白鼠的期待学习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8
实验证明:感知性期待
• 丁科巴的一个实验说明了感知性期待学习。他以猴子为被试,目 的是测验猴子的“延缓反应”能力。丁科巴先安排猴子看着实验者 将香蕉放进两个容器中的一个,延缓一段时间后,再让猴子走进 实验室,看它是否选择刚才“亲眼所见”的那个容器里的食物。精 彩之处在于,在其后的实验中,实验者每次在猴子和容器之间设 置屏障,并在某一次以其它食物如卷心菜等替代香蕉(因屏障的阻 隔,猴子看不见),结果猴子表现出“令人惊讶的搜索行为”。可见, 猴子形成了对食物的感知性期待,当这种未被证实时,猴子“疑惑” 不已。(寻找香蕉)

托尔曼的目的性行为主义

托尔曼的目的性行为主义
托尔曼认为在整体水平上进行行为的心理分析,就是要推断出介于实验变量与行为变量之间的中介过程。1951年,托尔曼把原先提出的两种中介变量改为3种主要的范畴:①需要系统:特定时刻的生理剥夺或内驱力情境;②信念价值动机:表示宁可选择某种目的物的欲望的强度和这些目的物在满足需要中的相对力量;③行为空间:行为是在个体的行为空间中发生的。在这种行为空间中,有些物体吸引人(具有正效价),而另一些物体则使人厌恶(具有负效价)。中介变量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但它却是行为的决定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在他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认为动物在迷津中学习,除必须被一定刺激物所引起外,还须针对环境的当前特点(他称作对象-符号或符号)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尝试中,逐渐过渡到按记忆中的这些特点(他称作意指之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这些特点包括对行动的方向、到达目的的距离以及其间的关系(他称作手段-目的-关系)。在托尔曼看来,动物学习任何迷津,都是对这种特定的整体(符号、意指之物和意指着的手段-目的-关系)形成认知-地图,从而产生期待的过程。这一整体,托尔曼称之为符号-格式塔。他的这一学说也就被称作符号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理论或期待理论。由于整个学习过程带有认知的客观性质,有人也把他的学说看作是当今认知心理学的滥觞。托尔曼的主要著作有:《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1932)
托尔曼的目的性行为主义
托尔曼的体系是一种整体性行为主义。他认为行为中所包含的不只是一些生理过程的细目,从肌肉抽搐中并不能推演出行为来。行为具有它自己的特殊的性能:首先,行为总是趋向或是避开某个目标,这就标志着整体行为的目的性。其次,有机体在指向目标的进程中能利用环境所提供的各种途径和手段,这就标志着行为既有目的性,又有认知性。第三,行为有选择短近而易于达成目的活动的倾向,托尔曼称它为“费力最少原则”。最后,整体行为具有可接受教育的特征,因为它是可以教育变化的。托尔曼指出,“行为所固有的目的和认知,按其定义来说,是完全客观的东西”,这与W.麦独孤的主观的目的心理学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托尔曼认为行为是有目的性的,个体通过行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托尔曼认为目的性行为的动力学是指个体如何通过行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涉及到行为的动机、目标、 计划和实施过程。
托尔曼认为目的性行为的动力学是复杂的,它受到个体内部状态、环境刺激和认知中介变量的共同影响。
行为与认知的整合机制
托尔曼认为行为与认知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的整合机制是 实现目的性行为的关键。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目 录
• 托尔曼简介 • 目的行为主义理论 •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 • 托尔曼与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别的关系 • 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评价与展望
01 托尔曼简介
生平简介
1879年出生于美国
学术生涯
埃德加·托尔曼是美国心理学家,目的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托尔曼在密歇根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 教,并成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托尔曼认为认知可以调节行为反应,而行为反应也可以影响认知过程。
托尔曼认为行为与认知的整合机制是通过认知中介变量来实现的,这些认 知中介变量在行为反应和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04 托尔曼与行为主义心理学 派别的关系
与传统行为主义的关系
托尔曼是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重要 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传统行为主 义的基本原则,强调环境刺激和强化 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认知中介变量
这些变量在环境刺激与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影响个体对刺激的认知和解释。
认知中介变量
期望
托尔曼认为个体对环境刺 激的期望在行为决策中起 到关键作用,期望指导个 体的行为和决策。
目标
个体根据期望设定目标, 目标驱动行为,使行为具 有目的性和导向性。
价值
行为所追求的价值或意义 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价 值的高低决定了个体对行 为的取舍。

托尔曼和他的目的行为主义ppt课件

托尔曼和他的目的行为主义ppt课件
期待。
期待的种类
• 感知性期待 • 记忆性期待 • 推理性期待 • 假设性期待
• 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 • 潜在学习的存在
学习的动机
• 当有机体对某种目标物体有某种要求时, 就会急于行动,要求是受两种因素支配 的:剥夺和诱因动机
• 动机因素——趋力和目标物体的诱因价 值
对迁移的看法
可塑性
• 行为不是机械的、固定的,而是可以通 过教育变化的,说明它有可以接受教育 的特征
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
中介变量
行为的原因
• 环境刺激 • 生理内趋力 • 遗传 • 过去的训练 • 年龄
•行为主义:S——R; 托尔曼:S——O——R
• 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 1951年改为三种范畴:需求系统、信念 价值和行为空间
学习理论及其经典实验
学习的经典实验
• 位置学习实验 • 奖励预期实验 • 潜伏学习实验
位置学习实验
奖励预期实验
潜伏学习实验

甲组:无奖励
学习的理论
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待的获得。
期待的内容和期待的种类
期待的内容
• 对目标的期待扩展到 对“方向——距 离——关系”的期待;
• 对“手段——结局——关系”的期待; • 对“符号——格式塔”的期待等。 • 对目标对象的认知形成“目标——对象”
动物与人的目的性行为1932目的行为主义整体行为的主要特征目的性认知性经济性可塑性目的性行为总是利用环境所提供的各种途径和工具来排除障碍实现目的的经济性行为在指向目标时必然优先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手段或较短的路径托尔曼把它称为最小努力原则可塑性行为不是机械的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教育变化的说明它有可以接受教育的特征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行为的原因1951年改为三种范畴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白鼠的期待学习
实验证明:感知性期待
• 丁科巴的一个实验说明了感知性期待学习。他以 猴子为被试,目的是测验猴子的“延缓反应”能 力。丁科巴先安排猴子看着实验者将香蕉放进两 个容器中的一个,延缓一段时间后,再让猴子走 进实验室,看它是否选择刚才“亲眼所见”的那 个容器里的食物。精彩之处在于,在其后的实验 中,实验者每次在猴子和容器之间设置屏障,并 在某一次以其它食物如卷心菜等替代香蕉(因屏障 的阻隔,猴子看不见),结果猴子表现出“令人惊 讶的搜索行为”。可见,猴子形成了对食物的感 知性期待,当这种未被证实时,猴子“疑惑”不 已。(寻找香蕉)
(二)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
• 托尔曼认为华生所提出的关于行为的刺激——反 应公式过于简单,无助于说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尤其不能说明为什么相同的刺激引发了不同的反 应。
• 于是提出中介变量 • 所谓中介变量不是一种客观事实,而是介于刺激
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但 可以根据引起行为的先行条件及最终的行为结果 本身推断出来的中介因素,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 定因子。 • 他认为,中介变量的产生源于环境变量和个体差 异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白鼠的位置学习实验
星星实验
• 教会星星用瓢舀水桶里的水,把火炉上的 火扑灭,然后取得火炉上的山芋吃。
• 后将火炉放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一个船 放火炉,一个船放水桶,中间有一木板通 过。星星为了取水扑火,通过木板到水桶 里取水,但没有直接从河里舀水。
3.潜伏学习
• 针对刺激——反应论者认为强化是学习的 必要条件这一观点,托尔曼提出了不同的 见解。他认为,强化虽然确实有助于学习, 但它却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事实上,符 号学习可以在无奖励条件下进行.只不过, 在无奖励条件下,学习的进步不甚明显, 是“潜伏”着的,“潜伏”也是符号学习 的重要持征之一。对此,托尔曼也以实验 来证明。

托尔曼 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

托尔曼 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

托尔曼《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读书笔记1932年,托尔曼出版了《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一书,从此,他的理论体系就被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成为新行为主义的一个分支。

托尔曼的理论与传统的行为主义有许多不同。

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分为分子的行为和整体的行为。

生理学中所谓刺激反应是分子性行为,例如,肌肉收缩,声波的刺激。

而像白鼠跑迷津,学生打球等则属于整体的行为。

对整体性行为,他认为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可教育性,并且遵循最小努力原则。

其次,为补华生的“刺激反应”公式的不足,托尔曼提出了中介变量。

他指出,中介变量就是指中介于实验变量(亦称自变量)和行为变量(亦称因变量)之间并与二者相关联的变量。

并用下列公式来说明行为变量与实验变量之间的关系:B=f(S、P、H、T、A)(B:行为变量;S、P、H、T、A:实验变量。

)按照这一公式,行为(B)是环境刺激(S)、生理内驱力(P)、遗传(H)、过去经验或训练(T)以及年龄(A)的函数,也就是说,有机体的行为随着这些实验变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这一公式只解决了“反应是什么”的问题。

为解决“为什么有此反应”的问题,托尔曼提出,中介变量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它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两种。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包括性欲、饥饿和面临险境时需求安全,长时间持续活动后需要适当休息等。

认知变量包括对客体的知觉、对探究过的地点的再认,如动作、技能等。

认知变量决定行为的知识和能力,是对“是什么”问题的回答;而需求变量则作为决定行为的动机,是对“为什么”问题的回答。

后来,受格式塔心理学派勒温的影响,托尔曼又把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分别改为欲求系统和行为空间。

此外,托尔曼还提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

首先是“符号学习”理论(或符号—完形—期待理论)。

他认为,学习者所学到的东西并不只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意义,即“符号”环境的认知。

符号学习优于刺激——反应学习,并设计了许多实验来证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学习理论
• 符号—格式塔—期待(sign-gestalt-expectancy)学习理论 • 学习就是习得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周围环 境的各种刺激即是符号,符号就是有机体对环境中刺激及 其关系的认知,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就是认识符号所代 表的意义。 • 1.假设、期待和信念学习 • 2.位置学习 • 3.潜伏学习
• 结果表明,强化组的进步比非强化组要快得多,但这两组 同实验组相比,在前十天里,实验组不如强化组,但是, 从第十一天开始,实验组的进步要优于强化组和非强化组。 • 托尔曼认为,尽管实验组的白鼠在前十天里得不到食物强 化,但在跑迷津的过程中已了解了迷津的空间关系,对迷 津的路径形成了一种“认知地图”,当强化物介入以后, 这种处于潜伏状态的认知地图就发挥了作用,表现在行为 上就是跑迷津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这说明潜伏学习是存 在的。
3.潜伏学习
• 动物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也会发生,只是没有表现 出来。当强化出现从而有了动机,才将学习效果操作出来。 • 强化形成动机能影响操作,但不影响学习,而所谓操作是 从学习到行为的转化。 • 潜伏消退:行为的消退是认知事件。
托尔曼的影响
• 托尔曼是一个行为主义者,但他不是华生式的激进行为主 义者。他吸收格式塔心理学的概念,强调行为的整体性与 认知特性,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改变了行为主义忽视 人的内部因素的错误倾向。他的认知理论对现代的认知心 理学产生影响,被称为认知心理学的开山鼻祖。 • 托尔曼的基本立场是方法行为主义,他所使用的语言是操 作主义的。
1.假设、期待和信念学习
• “T”形迷津实验 • 埃利厄特的记忆性期待学习实验 • 丁科巴的感知性期待学习实验
2.位置学习
• 位置学习:动物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 也习得关于刺激情境和刺激之间关系的意义。 • 十字形迷津实验(位置学习&刺激反应学习) • 阻塞实验
十字形迷津实验
整体行为的特征
• 1.整体行为指向一定目的,总是趋向某些目标或回避另一些目标。每 一种行为都有它的目的性;(行为的目的性) • 2.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象,整体行为总是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式; (行为的认知性) • 3.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象,整体行为所选择的途径和方式总是遵循 最小努力原则,即选择最佳、最简便、最省力的达到目的的活动; (行为的认知性) • 4.整体行为具有可教性的特征,即行为是后天获得的,可以通过教育 可以加以改变。(行为的习得性) • 托尔曼虽然强调行为的目的性和认知性,但他是从方法行为主义的角 度出发,运用客观的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术语加以界定,而不求助 于内省或主观感受的报告。
1.假设、期待和信念学习
• 托尔曼认为,动物通过训练会形成对目标物的意义认识, 表现出对目标物的假设、期待和信念。 • 期待是有机体对未来事件的假设和信念: • →记忆性期待:由于过去经验导致的对某一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的期待; • →感知性期待:由当前目标物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期待; • →推理性期待:由以往经验和目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作用 而产生的对未来事件的期待。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 1918年到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 伯克利分校。他在伯克利讲授 比较心理学,对白鼠进行学习 的实验研究,观察白鼠走谜津 的行为。就是在这段时间里, 他产生了对华生行为主义的不 满,并开始建立他自己的行目的行为主义 • 中介变量 • 学习理论
一、目的行为主义
– 分子行为与整体行为
• 问题二:我们可以不考虑内在心理过程而探讨行为吗?
– 中介变量
• 问题三:学习的过程难道只是刺激和反应的连接吗?
– 符号—格式塔学习(Sign-Gestalt)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 托尔曼(Edward C. Tolman,1886-1959) 最初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工程,后来 转向了心理学,1915年他在哈佛大学 获得博士学位。曾经到德国跟从格式 塔心理学家考夫卡(Kurt Koffka)学习 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观点 对他产生深刻影响。
二、中介变量
• 托尔曼的行为公式:B= f (S、P、H、T、A) • 其中B(behaviour)代表因变量的行为,S(stimulate)为 环境刺激或情境,P(physiological drive)为生理内驱力, H(heredity)为遗传,T(train)为训练和过去经验,A (age)为年龄。 • 行为不单是由环境刺激决定的,而是环境刺激、生理内驱 力、遗传、过去经验以及年龄等的函数。 • 通过这个行为公式,就可以描述、预测和解释任何行为。
3.潜伏学习
• 托尔曼认为学习既不是频因和接近的自动过程,也不是由 强化形成的。学习在没有强化以及有或没有动机的条件下 仍然在进行,只不过其结果不甚明显,是潜伏着的;一旦 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这种结果才通过操作明显 地表现出来。 • 白鼠的潜伏学习实验
白鼠的潜伏学习实验
白鼠的潜伏学习实验
• 分子行为与目的性行为 • 托尔曼来说,所有的行为都是指向某种目的的,如猫尝试 跑出心理学家的实验迷箱;鼠尝试了解迷津;儿童尝试学 习弹钢琴或者踢足球等等。但是,行为的目的性可以用客 观的行为术语来加以界定,而不必求助于内省或求助于主 观感受的报告。 • 目的性行为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而不是简单刺激反应模 式的分子行为,因此目的性行为是整体行为。
1.假设、期待和信念学习
• 观察迷津中的饿鼠。白鼠在迷津中跑动,在正确的胡 同和死胡同中进行着探索。最终,白鼠发现了食物。 在随后的尝试中,目标(发现食物)给白鼠的行为提 供了目的和方向。在每一个选择点上,白鼠都会产生 假设(考虑向某个方向会得到食物,而另一方向得不 到食物,即替代性尝试-错误)。 • 如果假设得到证实,就会产生一种期待(若向这个方 向转,就会得到食物)。 • 如果期待总是被证实,那么,白鼠就逐渐了解了与选 择点联系的某些线索可以导致食物,而另外一些线索 不能使它获得食物,于是产生信念(这种情况下,只 要向这个方向转,肯定会得到食物)。
重寻失去的理性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西方心理学史课程 主讲人:陈立之
重寻失去的理性
如果我们每个人最终都是被环境决定的,我们的行为 也仅仅是为简单的一对一的刺激与反应的连接所操控。那 么,人类剩下就只有麻木不仁、奴颜卑膝、阿世媚俗以及 各种盲目的仇视和集体的疯狂。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或 者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以上帝和心理学的名义,我唯一的 答案就是重申人类理性的力量。 ——Edward C. Tolman
老鼠与猴子的迷茫
• 老鼠的困惑 • 猴子的探索
聪明的老鼠
聪明的老鼠
聪明的老鼠
聪明的老鼠
潜伏的老鼠
问题
• 问题一:行为仅仅就是刺激引起的反应的吗? • 问题二:我们可以不考虑内在心理过程而探讨行为吗? • 问题三:学习的过程难道只是刺激和反应的连接吗?
托尔曼的回答
• 问题一:行为仅仅就是刺激引起的反应的吗?
反应学习组
位置学习组
阻塞实验
2.位置学习
• 实验结果表明位置学习优于反应学习。学习在本质上应该 是位置学习而不是反应学习。动物在跑迷津时是受内在的 认知和目的指导的,而不是受特殊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指 导的。
2.位置学习
• 位置学习实验说明,学习者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在所有选 择点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式,即“认知 地图”。 •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s):动物在环境中的“符号”和 自身“推理性期待”之间所习得的,对环境有了“顿悟” 之后所建立的综合知识在动物头脑中所形成的类似现场的 地图模型,即“知道”目标物所在,从而改变行为,以适 应环境要求。
二、中介变量
• S(环境事件)→O(理论概论)→R(行为) • 自变量 中介变量 因变量 • 环境事件引起内部的、不可观察的事件,内部的、不可观察的事件又 引起行为。中介变量即是介于环境事件和行为之间的心理过程。不过, 中介变量是操作定义的,它必须系统地与可观察的事件联系起来。
– 中介变量的经典研究范例是有关饥饿感的研究。在人和实验动物身上,我们并不 能实际看到饥饿感的存在。但是饥饿可以精确地、客观地与实验变量联系起来, 如上次进食以来的时间。饥饿感也可以与行为变量联系起来,如消费食物的数量 和进食的速度。因此,不可观察的饥饿变量可以参照经验变量进行精确的描绘, 使得这个不可观察的变量得以数量化和进行实验操纵。 – 中介变量分类:一类是需求变量,主要是驱力和动机等,另一类是认知变量,指 知觉、回忆和技能等等。认知变量决定行为的知识和能力、行为的方向;需求变量 发动行为,决定着行为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