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建构)主义

合集下载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

生本教育与前置性学习(教学)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郭思乐教授的:“先 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是生 本教育的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原 有经验与新知识相互作用而获得意义的过程。“活动前置式教 学法”重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前状态”,有的放矢重视学生 思维的个体差异,因人制宜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学 中运用“活动前置”更能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必定会 达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教学目的。
导学案与教案、学案的比较
教案 设计基点 设计主体 关注点 主体关系 教学交往 方案归属 教 教师 完成教学 教师单主体 授与受 学案 学 学生 学生获得 学生单主体 生生 导学案 导与学 师生 学生获得,教 师成长 师生双主体 师生双主动
教师的教学方 学生的学习方 教案、学案一 案 案 体化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10分钟用于分配学习任务和 予以点拨引导,学生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课堂结构上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 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喻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 命”。作为人的一种认知方式或教育实践模式,建构主义并不 是当代才有的,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著名的“产婆术”。 在近代,建构主义可以追溯到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哲 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蒂斯塔·维柯,他被落奉为“18世纪初 建构主义的先驱”。而从哲学角度看,最值得一提的是康德对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他揭示了认识的双向性运动:并 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并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 创造自身。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的研究是通过动物进行的,是不适合人类的,因为人是有高级认知思维的,人通过思考学到或者悟到很多知识。

)条件反射理论(巴普罗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操作条件反射理(强化理论):认为,学习是指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所以,学习就是在反应(R)和强化刺激(S)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这只能说明人的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理论是早已被否定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不是单由环境或个体因素决定的,环境、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与行为三者之间是交互决定的关系。

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

(具有一定的认知主义色彩)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该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构建起知识体系。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指学生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发现学习法的局限性:忽视了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事实上并不需要事事发现,如过多使用,占时太多;忽视了学科特点,适用数理科,文史艺术科不太适用;忽视了学生的差异,给差生造成自卑感;有极大地偶发性)(被认为设想太高,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教学环境的条件,带有一些空想主义色彩。

但它的提出和实践对以后的学习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如学习策略等)的提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思想和许多实质性测东西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过程。

(实质性联系指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不是任意附加上去的联系,这两个特点成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重要标准)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而非机械性学习。

第八章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八章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建构主义

来源:维果茨基的理论 基本观点
①知识不仅通过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而 且通过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来建构。 两类知识:自下而上的知识、自上而下的知识 ②儿童知识经验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在与成人或同 伴的交往活动中,依靠他们的帮助,解决自己 尚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 《让文件更安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 发生。在课上,我们首先向学生播放情景动画: 【播放动画情景三】:小红又想,如果别人打开我的电脑,不也是可 以偷看我的日记?我应该想个办法如何保护我的电子日记才行,但 是如何保护我的文件呀?(设下疑问) (2)确定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小红保护电子文件,看谁的方法多 (“锚”) 。

情境性 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 中。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它只有通过具 体情境下的实际应用才能真正被解释和理解。
六、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
(一)

生成性学习(维特罗克)
理解的生成过程 意义建构的条件 (1)材料本身的可理解性 (2)学习者先前知识水平 (3)学习者的建构加工活动 促成意义生成的策略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 《让文件更安全》
教学过程: (7)课外扩展 教师演示黑客非法入侵他人电脑的动画情景,为课外探究任务再 抛一个“锚”: ① 什么是黑客和黑客工具? ② 请就如何防止黑客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报告用WORD电子文档、PowerPoint幻灯片或者网页等形式 提交。参考资源网址列表(略)。 知识迁移和课外延伸是网络课的一个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课后扩 展探究,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点,构建知识链。

第二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是个体不断地 用新信息去检验已有的旧经验,并且当旧经验不再适用 时,修改旧经验的历程。其核心观点是:学习者要想获 得成功,必须自己去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 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也常被称为学生中心教学。 在学生中心的课堂中,教师是“辅导者”而不是“主宰 者”,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意义,而不是一言堂或控制 所有的课堂活动。
律。
4.自我调节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将理想的学习 者视为自我调节的学习者。 自我调节的学习者(self-regulated learners)是那 些拥有有效的学习策略并知道如何以及何时应用这些策
略的学习者。
5. 随机通达教学
学习者可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的教 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多方 面的认识和理解。知识是由围绕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 组成的,真正的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随意进入 或开始,而且这种进入可以是多层次的,每次进入都 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侧重点。
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学习的结果:围绕关键概念组织起来的网络结 构的知识。
学习的过程:独特的、非一致的信息加工活动, 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如何促进学习:强调自我探索,协作学习,师 徒传授。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中,学习是通过新旧经验间双
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的过程; 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 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 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阶段 年龄 认知特点
具体运 7-12 算阶段 小学 形式运 12岁 算阶段 以上 初中 儿童概念性工具发展的决定性转折点; (8岁)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的运 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 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 有能力处理假设,用运算符号来代替其他东西,而不 是单纯的处理客体; 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可观察的行为变化的结果,提供有效的刺激和适时的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两个关键因素。程序教学就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所提出的小步子学习、积极反应、及时反馈以及用适当的刺激(表扬或鼓励)来强化学习结果等主张,在今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尤其是操作练习模式的软件设计中,仍有积极意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不仅认识到了大脑的作用,而且研究了大脑的功能及其过程,提出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而教学就是通过外部事件促进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所提出的认知结构、认知策略、元认知、信息加工模型、学习的条件等,对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与策略等产生了深远的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现代教育技术为建构主义的很多主张转变为现实提供了条件支持,例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网络通讯工具或交流平台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便利;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各种便捷的学习工具来支持学生对内容的自主建构等等。

建构主义与教学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

建构主义与教学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

建构主义与教学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在皮亚杰和早期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想介绍到美国以后,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维果斯基在心理发展上强调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特别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

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

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

另外,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对正确理解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有这些都对建构主义有很大的影响。

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我们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不同。

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建构主义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而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而且,知识并不能概括世界的法则。

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另外,建构主义还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的学生之外。

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1)客观主义──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2)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3)强化──人们行动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

行为主义的思想观念反映在教学上,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教育者的目标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习者的目标是在这种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

行为主义者根本无视在这种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及心理过程。

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义者,基本上还是采取客观主义的传统。

他们认为世界是由客观事物的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所构成。

他们与行为主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

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这些事物及其特性,使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因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会带来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例如:一个经验丰富的学习者和一个没经验或经验不足的学习者在同样的学习方式下进行学习.经验丰富的学习者肯定比一个没经验或经验不足者学习要学得好、学得快,因为现代的教学方式跟以前的大不一样。

教师不只单纯的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主要是直根于学生的先前本有的经验去进行学习。

主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外部的环境等也是重要因素。

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应该从学校抓起,从教育教学抓起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这是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本人浅谈以下几点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少先队活动、小学生活动、班会课、劳动课和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课等,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校规校纪,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

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

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09一、学习观(1)行为主义①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

②联结主义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联结公式是S-R。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③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即时强化是行为学习的关键。

④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并不依赖于直接强化,它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但具有认知性。

(2)认知主义①格式塔学习理论: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了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格式塔。

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②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③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④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的本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⑤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3)建构主义共性: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赋予信息以意义,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个性:①激进建构主义:真正的学习发生在主体遇到“适应困难”的时候,在此时,学习动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②生成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先前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③认知灵活性理论: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

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

心理学知识-一起走进各种建构主义理论

心理学知识-一起走进各种建构主义理论

心理学知识:一起走进各种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理论。

这一理论的发展有其特殊过程和背景。

建构主义观点起源于皮亚杰的有关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认知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

在皮亚杰之后,一些学者又对认知结构的性质、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以及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中的关键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同时也产生了不同流派的建构主义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如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社会文化认知、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和控制系统论。

关于这六种建构主义流派的理论内涵概括。

1.激进建构主义(1)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

(2)认知的功能是适应,它应有助于主体对经验世界的组织。

2.社会建构主义(1)将群体放在个体之前,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置于首位。

(2)个人建构的、独有的主观意义和理论只有与社会和物理世界“相适应”时,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3)强调意义的社会建构、学习的社会情景,强调社会互动、协作与活动等。

3.社会建构论(1)将社会置于个体之上。

(2)真实性/经验是依靠对话的方法建构起来的,对话是形成新意义的心理工具,应成为关注的中心知识根本不存在于个体内部,而是属于社会的,是以文本形式呈现的,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解释文本的意义。

4.社会文化认知(1)人的心理功能处于文化、历史和制度情景之中。

(2)关注学习的社会方面,更注重对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知识与学习的研究,并将不同的社会实践视为知识的来源。

(3)提倡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对专家活动的观察、模仿进行主动的/认知学徒式的学习。

5.信息加工建构主义(1)坚持信息加工论的基本范型,但反对信息加工论中的可观主义传统。

(2)认为知识是由主体积极建构的,外来信息与已知知识之间存在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但不同意知识是对经验世界的适应。

6.控制系统论(1)强调认知主体不是旁观者,而是置身于行为之中的积极主动的观察者和反省型的参与者。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3、认知因素是有结构的。人的各种认知因素,如知识、策略、感知、记忆、反应等,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作用、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完整结构,即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内部认知活动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种不断形成、日益发展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者的行为和当前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具有决定作用。这一观点深化了ID2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从对所具有知识数量和水平的分析,深入到对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分析,使教学内容、教学起点和教学策略的确定,建立在了更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4、人脑犹如电脑,学习,即认知过程,是人脑对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加涅认为,认知过程是人脑按照一定目的、策略,从外界环境中输入、加工、存储、提取、使用、创造信息的内部过程。这一过程及其结构,是不能直接被人观察的,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认知表征(信息在人的头脑中的呈现方式)的方法,去了解学习者进行学习时的认知心理过程。ID2中对学习层次、认知过程、教学策略等的分析,主要依据就是加涅的这一信息加工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基础学习理论
教学设计中涉及到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应的教学设计也经历了行为主义教学设计、认知主义教学设计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阶段。
1.行为主义:基于可观察的行为上的变化,行为主义关注对某一行为的重复,直至它变为自动、无意识的。
行为主义理论不能解释某些社会行为,儿童并不是模仿每个被强化的行为,例如他们会模仿一些他们初次观察到的行为,尽管这些行为并没有被强化。当Bandura and Walters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他们屏弃了传统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儿童在学习之前先要进行反应-强化),他们在《社会学习与个人发展》书中阐述到个体可以模仿观察到的别人的行为,这种观点后来经班度拉 Banduras的努力发展为社会认知理论。

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建构)主义

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建构)主义
22
(一)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共同点
学习过程:都把学习看成是复杂的内部信息加 工过程 学习结果:都主张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反映事物 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 学习的条件:都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强调学 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学 习者的内部动机,注重学习的认知性条件
23
(二)认知派学习理论各派别讨论的范围
班杜拉的观察-联结
[S*+S] R ( S-R) (S) R S* (R-S) 观察
21
二、对认知派学习理论的考察
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同化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 联结,而是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型或认知结 构。
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25
(四)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发展
两条发展的途径
现象主义的研究途径,即独立地研究学习现象,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与联结派相对立的认知观, 如格式塔学派。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途径,设计严格的实验进行检
验,根据实验结果否定联结派的规范进而形成认
知派的学习理论,如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说。
10
(四)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发展
巴甫洛夫与华生认为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 激在时空上的结合而形成联系。 局限,即有机体所有的行为(反应)都可 以由某个无条件刺激引发出来,但实际上 有机体的许多行为根本无法说出由哪个无
条件刺激引起。
11
斯金纳的突破
斯金纳认为,行为不是刺激或情境诱发出来的, 而是可以自发产生的,行为得到了强化,从而与
迁移是如何发生的?
哪一种学习类型可以用某一种理论得 以最佳说明?

(完整版)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

(完整版)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是有所不同的。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认知主义者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而建构主义者的观点:1、知识观:(1)按照客观主义的观点,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知识是对事物的表征。

然而,建构主义却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

首先,建构主义者(特别是其中的激进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因此,教师并不是什么知识权威,课本也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其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个体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的研究是通过动物进行的,是不适合人类的,因为人是有高级认知思维的,人通过思考学到或者悟到很多知识。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属于行为主义理论。

在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就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

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其主要观点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以下的一些局限性:第一,它否定了人的复杂性、丰富性,认为通过环境的刺激就能使学习者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认为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就是刺激与反应连接的过程。

第二,它强调了知识的本质性,认为学习者就是掌握知识的,只能对刺激做被动的反应。

知识就是理性的存在。

第三,强调强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变化。

比如有名的戴尔的经验之塔所强调的正是媒体技术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它并没有认识到学生自身的复杂性。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教改探讨(373)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教改探讨(373)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一、行为主义1、基本含义(1)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2)①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②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

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

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

”2、基本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三大学习理论

三大学习理论

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 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维果茨基
在刺激—反应理论模式的 行为主义学派盛行的时期,他 大胆的指出,当时的各种心理 学理论都解释不了人的高级心 理机能。 维果茨基认为学习是一种 “社会建构”。他强调认知过 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 背景的不同,重视“活动”是 “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 机能发展中的地位。应此被人 称为“社会建构主义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之后发展到了又一阶段它继承了过去认知心理学的若干思想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社会心理学思想除此以外还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主要人物: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
(一)华生
行为主义者确实 主张对学习者作 出评估以确定教 强调环境条件在促进学习中的作用。教学 学应该在哪一个 讲解、示范、举例及反例匹配等都是指导 地方开始,同时 学习者学习的好办法。同样,还强调了矫 也强调要确定哪 正反馈性练习的作用。认知理论聚焦于学 一种强化对具体 习者的心理活动。 的学习者来说是 最适宜的。然而, 最关键的因素还 是在如何安排特 定环境中的刺激 及其后果。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创始人:布鲁纳 主要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
布鲁纳
皮亚杰
1.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 习者的自觉能动性。
2.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 习中的重要地位用。 3.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 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 还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非认知因 素。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ID3
建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发展来的一种哲学方法论,主要研究事物是否有结构,结构是从哪里来的,结构怎样建构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导致了一场教育心理学的革命,使认知主义学派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迅速发展。(8)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前,建构主义学习观更强调具体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其主要观点有:
理论固有的机械性、被动性和低效性,给复杂事物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它对学习者及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忽视,直接与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相背,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第二代教学设计(ID2)很快得到发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ID1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置于S→R中“S”的地位,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R”的地位。ID1则以此为依据,把教师的“教”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学习者则处于被教、被控制的地位。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相适应,并在听、说、读、写、画、算、演、做等动作技能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使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ID1,在今天,在传统教学方式流行的地方和一些动作技能的教学中,仍然富有生命力。但是,由于行为主义学习
① 行为主义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亚里士多德在一篇名为记忆的文章中提联结(association),其他的哲学家追随了他的思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的是可被观察和测量的明显的行为。它把思维看作是黑箱,大脑对于刺激的反映是可被定量的观察的,行为主义完全忽视了对人脑思维过程的研究,在行为主义发展过程中关键人物有:巴浦落夫Pavlov、华生Watson、桑代克horndike和斯金那Skinner。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1]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1]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学习理论:行为、认知、构建主义一、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理论,我认为是心理学的一门最发达的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

由于心理学们各自的观点、视野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学习理论是完全与事实相吻合而能排除所有与之竞争的学习理论。

但是,这些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探讨学习基本问题的不同视角,使我们有可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学习的性质、学习的条件和学习的规律。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学习和研究学习理论,不仅使教育、教学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可以据此改进自身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行为主义:代表人华生强调心理学只能研究人的外在行为,反对研究人的内在心理过程。

提出了行为公式S-R。

比如在教学上一味强调奖励和惩罚的作用来矫正学生的行为。

优点:研究外显的行为使得心理学研究比以往研究更加科学,并容易使人信服。

缺点:忽略了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如青春期有逆反心理,此时如果不问原因一味强调外在惩罚会使问题更严重。

2、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是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是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

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收刺激,被动地作出反应,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注重内部过程与内部条件,主要研究人的智能活动(包括知觉、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的性质及其活动方式。

将人的心理过程比作电脑,包括的刺激的输入,编码,分类,识别等过程。

补充了行为主义的行为公式,并修改为S-O-R.优点:在行为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体内在认知过程的重要性,所以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缺点:行为受环境和认知影响的公式表现为单向性,这种观点有一定片面性,如上课的时候不是只要同学在教室里都会乖乖听课;在认知过程中个体表现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忽视了个体能动性;3、建构主义:所谓的建构主义就是在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新教育理论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新教育理论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20年代,华生(J·B Watson)创立了行为主义学说。

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其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是多种反应的组合;而该等反应中,除少数是生而具有的反射之外,全都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与其环境中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经由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过程所形成的。

因此,只要能了解环境刺激与个体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激,经由条件作用的方法,建立起所要建立的反应,从而组成预期的复杂行为;而且,也可根据条件作用法则(指消弱),消除个体已有的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斯金纳提倡教学内容上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多样性教学必须精心选择,周密安排,切不可盲目进行,教学应当在一种促使成功的气氛中进行。

只有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的教学单元,在强化的帮助下对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学习,才能使强化的频率被最大限度地提高,将出错带来的消极反应降低到最小限度。

在斯金纳条件反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刺激(提问)——反应(回答)——强化(确认)的原理,制订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1.小步子原则。

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分割后的小单元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形成程序化教材或课件。

学生的学习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称为小步子学习原则。

小步子学习原则要求对学习内容分割适当,对单元划分的大小要由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确定(不是步子分割得越小越好,否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观: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旳过程。学生不是简朴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 地建构知识旳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旳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 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旳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旳意义或者说是自己旳了解。个人头 脑中已经有旳知识经验不同,调动旳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旳信息旳解释就不同。
1、加涅对学习成果旳分类:加涅要求了五种主要旳学习成果,即以为人类习得旳能力有五种类 型,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其中认知学习中旳认知策略是一种特 殊旳、非常主要旳技能,是学生在自己内部组织起来旳,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旳能 力,它是学生学会学习旳关键成份。学生旳认知策略越完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旳能力就越强。教师 在教给学生知识旳同步,一定要注意教会他们怎样学习,以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策略,更加好地指导自 己旳学习。加涅指出,学生能否处理问题,既取决于是否掌握有关旳规则,也取决于学生控制自己内 部思维过程旳策略。学生在选择和使用认知策略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别。即便全部学生都掌握了一样程 度旳智慧技能,但因为有些学生采用旳认知策略较合适些,因而体现出来旳问题处理能力就更强些。 这里需要注意旳是,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往往是同一学习过程旳两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智慧技能旳同 步,也形成了调整学习、记忆和思维旳方式,所以,脱离了详细内容旳学习,就既不可能习得也不可 能利用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不可能在真空中活动。
8、强调信息提取。布鲁纳以为,人类记忆旳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因为学生 在贮存信息旳同步,必须在没有外来帮助旳情况下提取信息。提取信息旳关键在于怎样组 织信息,懂得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干提取信息。学生亲自参加发觉事物旳活动,必然 会用某种方式对它们加以组织,从而对记忆具有最佳旳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百年激荡史学习理论的发展历史上人们对学习理论的探讨源远流长。

二十世纪以来,学习理论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人们开始通过实验探索学习现象和学习机制的原理,从而创立了各种学习理论。

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学派,即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

数十年来,两大流派内部的整合、分流、发展以及两大派别之间的相互论争,构成了学习理论发展的主旋律。

当今,作为认知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经掀起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并逐渐形成较大气候,成为学习理论中的一个主要倾向。

本文试图对学习做最宽泛的定义,以此为出发点,从不同规范之间的论争、同一规范内部的次级问题之争以及各种学习理论的讨论范围三个维度,考察各种学习理论共同回答的三个问题: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条件,勾画出近百年来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对学习的界定学习指有机体在后天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也就是有机体的经验系统发展变化的过程。

因此,学习理论要解答的核心问题是个体如何获得经验。

对此不同流派有着自己的规范。

行为主义的规范,学习就是联结的形成,个体或有机体是通过形成联结而获得经验。

因此,行为主义也可以用联结派代称;认知派的规范,学习是经过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形成认知结构;建构主义的规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是个体依据自己的经验来创造意义的结果。

二、对联结派学习理论的考察联结派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有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巴甫洛夫与华生的替代—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联结说、斯金纳的强化—联结说、班杜拉的观察—联结说等。

不同派别遵循着“学习就是联结的形成,个体或有机体是通过形成联结而获得经验”的规范,通过实验心理学的途径,做出学习实质的界定:“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使联结派在对学习的研究上拥有许多共同点。

在学习过程上,联结派简化了有机体学习过程的内部操作活动,将它看成是由此到彼的联结;同时,简化了有机体学习的结果,将它看成是若干兴奋点形成的通道;另外,联结派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而不注重内部条件。

所不同的是,联结派学习理论各流派讨论的范围不同。

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格思里等探讨了有机体的全域学习;斯金纳、班杜拉指向学生的学习。

除讨论范围的不同,联结派学习理论各流派还存在着同一规范内部的次级问题之争,因而分歧也较为明显。

桑代克强调,学习是通过试误形成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巴甫洛夫与华生认为,学习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结合,形成暂时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格思里提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暂时接近而形成联系,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斯金纳则认为,学习是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由于反应的结果得到强化而形成情境与行为的联系,提高它在该情境中做出这种行为的概率。

班杜拉强调了学习是有机体通过观察形成替代性强化与行为之间的联结而发生。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引起许多针对性批评。

这些批评有针对规范内部的次级问题的,也有的针对联结派规范。

在规范内部次级问题的上,有批评者提出,有时有机体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也可以学习,可以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

斯金纳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出突破性的回应,认为行为不是刺激或情境诱发出来的,而是可以自发产生的,行为得到了强化,从而与该情境产生了联系。

有人根据动物观察学习的实验,指出在许多情况下有机体只需要通过观察也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式的联结。

班杜拉集观察学习之大成,系统地提出了以观察学习为基础的社会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有二种形式:一是直接经验的学习,如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等;另是间接经验学习,即观察学习。

指出,通过观察学习,可以使人们避免去重复尝试错误而带来的危险,避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

批评者还提出,有机体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也能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的局限,在于实际上有机体的许多行为根本无法说出由哪个无条件刺激引起;桑代克的试误说仅是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的一个特例。

在试误说中,有机体的行为是刺激诱发出来的,在刺激诱发出来的多种行为中,正确的行为获得成功,得到强化,因而保留下来。

这样桑代克的试误说同样暗含了与经典条件反射同样的前提,即有机体所有的行为都可以通过刺激诱发出来,因而遇到了与经典条件反射相同的困境。

格思里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刺激与反应只要在时空上结合,即同时或相继出现,就可以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这种观点突破了经典条件反射的困境;同时也放弃了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必须通过强化的观点,可以说是后来托尔曼潜伏学习(即无强化学习)以及S—S联系形成的先导。

从桑代克的试误说到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从格思里的邻近联结说到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再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逐步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本规范在解释、说明学习问题的潜力。

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几乎在同时产生。

表面上看起来,作为认知主义早期的格式塔心理学与行为主义都以反对构造主义为起始点,二者似乎是一回事。

事实上,格式塔与行为主义二者之间完全不同。

它们虽都反对冯特、铁钦纳的构造主义,但反对的侧重点不同。

行为主义反对构造主义只研究意识,主张要研究客观的行为;格式塔则只反对构造主义把意识经验分析为心理元素,要求从心理行为整体结构来研究心理现象。

格式塔与行为主义如此尖锐的分歧,是后来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在学习理论论争数十年的根源。

认知主义通过两条发展的途径——现象主义的研究途径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途径,否定联结派的规范进而形成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提出:学习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型或认知结构。

三、对认知派学习理论的考察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有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同化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如上所述,认知主义遵循着“学习是经过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规范,通过两条发展的途径——现象主义的研究途径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途径,一方面完成对联结派规范的否定,另一方面形成、发展并逐步完善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形成了建构主义的规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是个体依据自己的经验来创造意义的结果;并掀起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学习理论中的一个主要倾向。

在规范的约束下,认知主义对学习的三个基本问题回答上表现出共同性的倾向。

各流派都把学习看成是复杂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都主张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反映事物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也都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注重学习的认知性条件。

但同时也体现讨论范围的不同、存在着同一规范内部的次级问题之争。

格式塔完型学习理论、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等探讨了有机体的全域学习;奥苏贝尔同化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向了学生的学习。

但同样,认知派对次级问题的回答也存在着明显的分岐。

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是有机体通过组织作用形成新情境的完形的过程;符号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有机体通过对行为目标与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的认知,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布鲁纳和奥苏伯尔按照认知派的规范探讨了学生的学习,提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以及通过同化活动将所学材料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这一探讨的直接突破之一是把研究的范围指向了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建构主义成为认知主义一个重要分支。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即向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另一方向发展。

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客观主义,无视学生的理解及心理过程;认知主义者中有一部分人诸如信息加工的理论家,基本上还是采取客观主义的传统,与行为主义者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内部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进一步发展了认知主义。

皮亚杰和布鲁纳早期的思想中虽然已经有了建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与个体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20世纪70年代末,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维果斯基的思想介绍到美国以后,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尽管建构主义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察和反思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控制论系统观等多种流派,但都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都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的知识为基础的;都重视学习者以前所建构的知识和经验。

认为,传统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形成按概括化程度高低排列的高度结构化的知识,而这种层级化的知识仅是初级学习的结果,高级学习的结果应该是形成围绕着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知识结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主动地进行选择并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在情境中,通过个体的活动,实现主体经验与知识背景的整合与内化是学习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

客观地说,到目前为止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尚未成熟。

就现实进行分析,建构主义者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的建构,这相对于客观主义是一种进步;但过于强调相对性却容易走向主观上的相对主义,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

四、结语大江东去。

每种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思想渊源以及特定的历史基础,并对社会全局或某一领域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将接受时空的检验、由社会的发展来主宰沉浮。

因此,我们并不做倡导一种理论而否定另一种理论的事,而是强调每一种理论的不同用处。

具体到学习理论也是如此:对学习本质的探讨至今尚未形成共识、有待进一步研究;经过历史的筛选和沉淀,各种理论或继承创新发展,破茧化蝶、或完成历史使命,成为历史名词。

致谢:1.浙江师范大学张振新教授。

2.清华大学电教中心张建伟博士、北京师范大学陈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克文教授。

3.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教授。

4.因特网“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