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看法重点
中国因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因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一直以来备受世界瞩目。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那么,中国究竟因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关键。
1978年,中国领导人决定实行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和外资,打破了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这一政策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命运,使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现代工业体系,并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二、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是中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劳动力市场规模庞大。
这为中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具有竞争力。
中国劳动力的丰富也推动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消费的增长。
中国的庞大劳动力资源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
三、强大的制造业实力中国的制造业实力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中国制造业的高效率和规模效应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许多跨国公司将生产和供应链转移到中国。
中国的制造业不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还不断提升技术和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
四、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是中国崛起的重要基石。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和潜在的庞大消费群体。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
这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消费和促进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五、科技创新的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推动力之一。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大力支持科技研发和创新企业的发展。
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7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 4.6%,其中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较上次提高了0.5个百分点,达到了10.5%。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速平均保持在了8%,“保八!保八!”这似乎成了今年中国经济行业喊得最亮的口号。
在今年我们看到在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引领下,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达到11.9%,这一数字是全球第一呀!一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内阁府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美元计算为 12880亿,环比增长0.1%,按年率计算增长0.4%,弱于预期。
而中国之前已经公布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美元计算为13390亿,日本经济总量已经落后于中国。
按季度计算,中国的GDP规模其实去年第四季度曾经超过日本,但由于当时已经是年末,而且经济过热,有季节性的因素。
因此,整个2009年而言,中国的经济总量不到5万亿美元,而日本则刚刚超过5万亿美元。
但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经过宏观调控之后已经主动回落,而且从季度上超过日本出现在比较早的二季度,全年超越日本已成定局。
中国经济在以强劲的势头发展,在未来的世界中国必将成为一个闪亮的主角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具有里程碑意义,美国摩根大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布鲁斯·卡斯曼说:“这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是一个里程碑,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在一个对于很多国家而言相当困难的时候仍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这一轮经济增长速度之快让人感到意外,大约10年前,中国还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2007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今年则超越日本。
不过即便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离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还有很大距离,美国的经济规模大约在15万亿美元左右,是中国的3倍。
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2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全真模拟: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题本: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你怎么看?【参考答案】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令人炫目的发展之后,在2010年的第二季度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历史性的进步。
但是,对于一个拥有超过13亿国民的世界第一大人口国来讲,任何总量经过13亿分母一除,平均数都会变得很小。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怀着敬畏之心,以理性的心态看待GDP赶超日本的现实。
第一,GDP总量超过日本,人均GDP靠后,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第二,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经济发展结构中的产业结构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标志着中国依然是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第三,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公共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社会保障任务艰巨。
第四,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出口中消耗资源和人力的货物贸易比重大,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服务贸易比重小。
第五,从收入分配结构看,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两极分化严重,两头大中间小的分配格局,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综上所述,中国GDP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只是一种总量上的超越。
我们的综合国力、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和谐,依然是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们依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转变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放弃过去那种片面追求GDP增长的执政理念,从数字的增长转变为实力的增长,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发展目标,中国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
如何看待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之我见
论文制作: 幻灯片讲解: Ppt制作人:
导言:2010年中国开始成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壮观增长,201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97983万亿人 民币,根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6.5886,折合 为6.02万亿美元,人均GDP为4400美元,超 过日本5.5万亿美元,一举成为仅次于美国之 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有人说,我大中国,富的地方像 欧洲
可穷的地方像非洲……
中国的GDP、人均GDP情况
•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8%,这一 现象被世人誉为“中国经济奇迹”。 •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是397983亿人民币,人民币兑 美元汇率中间价为 6.5886,折合为6.02万亿美元,人均GDP 为4400美元,超过日本5.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 • 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71564亿元,同比增长 9.2%,按当前汇率计算,约合74660亿美元。 人均GDP是多少 35000元,按当前汇率计算是5540美元。 • 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 按可比价格 计算,比上年增长7.8%,按照年末汇率计算,GDP约合8.26万 亿美元,人均GDP6100美元,居世界中下游水平。
•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必然性及意义 • 一.必然性 • 经过这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人 民的生活日益改善,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卫生, 教育事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可以用“飞速”形容,可以 说,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才真正的站起来了。 • 经过这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大步踏上了时代前进 的潮流,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充满勃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 重大贡献了 的中华民族从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的发展当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 领导集体分析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 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率领人民踏 上了新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征程。我们 无法否认,中国能有今天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因 此,我们更不能否认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没有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如何看待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如何看待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也表明中国经济正在高
速发展,同时也代表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成
为第二大经济体,意味着中国经济更加融入全球经济,并扮演重要角色。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从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并以强大的增长速度发展起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
是全球经济增长中最快的国家之一、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
仍然稳步发展,通过完善和颁布政策、改善财政货币管理、加强财政支出,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初衷就是让国家和民众更加富有,并且
全面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繁荣。
中国经济稳定之所以可以取得今天的
成就,就在于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和
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特别注重社会保障,加大投入了社会公平和公正,把差距缩小变短的政策。
因此,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体现了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发展的力量,也表明中国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着重
要作用。
谈谈中国经济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谈谈中国经济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中国经济在当今世界经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将详细探讨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和作用。
首先,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中国制造业产能庞大,产品便宜且质量优良,吸引了世界各国购买。
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这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提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国际市场的供应,中国经济成为了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随着中国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
中国庞大的消费人口为国际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国际品牌通过进入中国市场,可以扩大销售规模并增加收入。
这也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增加了全球经济的活力。
此外,中国经济的稳定性也对全球经济的稳定至关重要。
中国政府通过实施适时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了经济增长的相对稳定。
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内需和支持经济增长,为全球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稳定力量。
中国经济的增长也支撑着全球市场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复苏。
然而,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不当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这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另外,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使得一些制造业企业选择将生产线转移到其他低成本地区。
此外,中国的债务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出口国和消费市场,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中国的投资和稳定性也在帮助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然而,中国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随着中国不断开放和制度的进行,中国经济将继续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精品]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看法
[精品]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看法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自2010年起经济规模就超过了
日本、德国、英国等传统大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中国的崛起为全球经济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和合作空间;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如产业结构升级、人口老龄化等。
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如何看待中国成为世纪第二大经济体
如何看待中国成为世纪第二大经济体经过三十年的迅猛发展,中国在2010年第二季度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里程碑的到来早在意料之中,这是中国复兴的一小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虽不值得国人们欢欣鼓舞,大唱赞歌,但它仍最有力地证明,中国之崛起千真万确,世界各国必须做好准备,迎接一个新兴经济强国。
2010年8月17日本官方宣布其第二季度经济总量为1.28万亿美元,略低于中国的1.33万亿美元,从而确认了中国“全球经济亚军”的地位。
东京方面称,日本该季度经济增长0.4%,远低于预期。
这一颓势也预示着今年全年中国经济都将领先日本。
专家认为,从近年来一路赶超英、法、德,到今日超越日本,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彰显,这也支持了中国最快将在2030年取代美国坐上世界经济“头把交椅”的预言--美国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4万亿美元。
如何看待中国取得的这个成绩?首先,我认为这是件好事,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自18世纪最后一次作为亚洲经济、军事、技术和文化中心大国之后,再次立于卓越地位。
中国自1840年开始经历了一百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迫,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体育等方面像东方巨人一样站立起来。
虽然目前中国仍然不如欧美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富裕,但已经大大缩短了差距。
1978年中国的GDP还排在世界第十五位,人均GDP仅仅是日本的二十八分之一。
西方政客十几年前还在唱衰中国,危言耸听的大谈什么“中国崩溃论”,现实给这些人以响亮的耳光。
他们现在又变了腔调,别有用心的散布“中国威胁论”。
但面对汇率GDP排名世界第二,面对世界媒介的报道,面对着“中国威胁论”我们还需要一种清醒认知,必须有忧患意识。
尽管中国的GDP在世界排名第二,在人均GDP这个更具价值的指标来看,中国还是没有多少颜面的。
尽管中国有几百万富人,但低于世界平均收入水平的人还是大多数。
2022年考研政治时政热点之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2022年考研政治时政热点之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
二
1.正确认识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2.中国应发挥的大国作用和承担的大国责任。
【答案要点】
1.正确认识:
①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是中国改革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而且将会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②中国GDP虽然在总体规模上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是第一,真正的世界第二仍然是日本,中国人均GDP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不到,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第二,虽然中国的东南沿海发达,但是中西部地区仍然比较落后,中国仍然有1.6亿左右的贫困人口;第三,中国科技水平低,经济质量不高,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仍然很低,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严重,居民收入水平低,贫困差距仍在扩大,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追求更有质量和更有效率、更公平、更环保的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
2.应发挥的大国作用和承担的大国责任:
①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2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so%,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即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②中囤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只能按照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和国际义务,但是,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大国和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大国,中国将努力承担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应尽责任;
③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坚持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承担一定的义务,也享有一定的权利,但是从根本上讲,中国代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永远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
理性看待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
理性看待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专业人士的理性剖析进入新世纪以来,在GDP排名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此前已经逐年超过发达国家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而现在更是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再次成为瞩目焦点。
日本内阁府2月14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万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超越?又怎样看待“GDP世界第二”?一方面,GDP数据的确直观地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有理由为此自豪,但另一方面,恐怕看待问题还得理性冷静。
首先,经济总量并不能说明全部,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虽然GDP总量庞大,甚至坐上“世界第二”这把交椅,但如要计算人均GDP,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就拿中国和日本比较,去年日本人均GDP为39731美元,中国则为3677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的9.3%,排在世界百名左右。
而从世界范围看,中国仍处在中等发展中国家这一水平上——据世界银行统计,去年世界人均GDP是8613美元,发展中国家中等水平是3260美元,中国正不经意间走向大国是是非非的风口浪尖。
多位专家表示,第二大经济体的头衔没有太多值得庆幸的,中国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这才是目前中国的真实处境。
不仅如此,未来20年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当前相比将更加严峻......不能忘记,中国有13亿人口。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数据,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在第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马朝旭2月15日表示,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他说,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收入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
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测算,晚清时期,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重最高达到32.9%,可见经济大国与经济强国不一定能画上等号。
对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看法
对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看法2010年八月上旬,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标示了中国首度超过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也意味了中国巨大的国民财富,正演变为国际的影响力。
对于中国经济的“坐二望一”,无须奇怪,也不必妄自菲薄。
应该说,这是改革开放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中国改革开放逾三十年,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GDP首度超越日本,对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GDP总值才只有日本的17%。
经过六十年的追逐,中国後来居上,对全球华人来说,这当然是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对于这个全球经济“老二”,我们亦不能过于自大,沾沾自喜。
远在19世纪,中国的GDP就占到当时世界的20%多,有如当今的美国一样。
然而,中国还是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了。
这里面的原因十分复杂,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今天我们重又坐上100多年前失去的“数一数二”的“交椅”,但在贫富分化、权利的贫困上,有某种程度的相似。
首先,“老二”的背后,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亟待转型。
在旧有的增长模式下,我们不但透支了中国的环境和资源,而且也过度透支了中国的人力资本和权益资本。
迄今为止的发展,我们走的基本是工业化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一种拼资源、拼人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与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依靠科技和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还相当远。
其次,我们的人均GDP比日本还差一大截,还有繁重的脱贫任务需要完成。
日本在经济起飞后,用了不到20年时间就使得自身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即使经过长达10多年的经济萧条,到2008年,日本的人均GDP达42480美元。
中国在2009年的人均年收入只有3800多美元,居世界100位以后,只相当于日本的近1/13,差距非常明显。
另外,中国的脱贫任务依然沉重。
按照联合国一天一美元的收入标准,中国大约还有1.5亿的贫困人口。
如何看待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1]
如何看待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2010年中国GDP毫无悬念地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50年前中国提出“超英赶美”的目标时,曾被国际上认为是“天方夜谭”。
值得关注的是,从政府到民间,面对这样的成绩却似乎“无动于衷”,世界第二的位置,不仅不值得炫耀、自夸,甚至被普遍认为“意义不大”。
尽管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与全球第一的美国仍相差甚远。
据统计,中国和日本GDP总量相加,远低于美国的2010年14.66万亿美元。
世界银行2009年的数据显示,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人均GDP排名在124位。
此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按人均计算,中国仍然是世界上较贫穷的国家之一。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的人均GDP为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105位左右”。
事实上,除了人均指标在世界排名靠后,中国在医疗、教育以及环境等较多领域仍比较落后。
以医疗为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等综合性评估排名,中国位居第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排第4位。
日本经济财政相与谢野馨就“2010年日本名义GDP被中国赶超”回应称:“日本将不会与中国竞争GDP排名,我们搞经济不是为了争排名,而是为了使日本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毫无疑问,在下一个五年,中国经济发展有了新目标,衡量发展成果的指标也应顺时而变。
GDP高速最近1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大跨步前进。
2005年底,中国GDP增加16.8%,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2006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2007年,中国GDP增速为13%,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仅仅3年之后,中国GDP便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2683亿美元,猛增到2010年的5.879万亿美元,30余年间增长了20余倍,平均增速接近10%,开创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时代。
中国GDP“全球第二”现象分析
中国GDP“全球第二”现象分析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并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这种“中国GDP全球第二”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首先,中国的人口众多。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超过14亿人口。
这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可以用于生产和消费。
人口众多的优势使中国能够扩大市场规模,加强内需,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拥有巨大的中产阶级和不断增长的中等收入人群。
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断增强,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吸引了全球企业的投资和参与。
中国市场的潜力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加速了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增长。
此外,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积极参与也为中国GDP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了中国产品的出口,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还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各方共同发展。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的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中国经济从过去的依赖农业转向了工业和服务业,更加注重提高经济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中国在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互联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加速了经济的结构转型和升级。
这种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提升,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然而,中国GDP“全球第二”现象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尽管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对于维持全球第二的地位来说,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至关重要。
其次,不平衡发展问题。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展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发展可能导致社会和经济不稳定,阻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全球第二地位的巩固。
此外,中国面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对“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的客观分析
20 年 以 5 万亿美元 的 G P总量 , 为全 球第二大经 济体” 09 . 2 D 成 这一经 济发展成 果有一个 客观的认识 , 我们应该 清楚地认识到
我们经 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 、 对能源的消耗 。我们 当前的经 济 发展 , 更应该 注重经济 发展的质量 , 而不 应该过 分看重 经济 总
20 年 , 07 第三产业吸纳 的就业人 员从 2.  ̄Jf . 也 只 7 % J 0 2 %, 5 t 34 l 增加了 4 % 可见 , 当前三产业 结构 布局是不合理的 , . 。 9 中国 第一 产业所 占比重过大 , 动力绝大 部分集中于 第一产业 , 劳 农村剩 余劳动 力得不到 充分利用 , 力资本没有 充分发挥效 用 , 第 人 而 三产业却 由于没有充足的劳动 力的投 入 ,长期得不 到发展 , 虽 然第三产业容纳的就业人 员在逐年 增加 ,但其增长幅 度缓 陧, 不能很好地适应我 国当前经济 的快 速发展趋势 , 国第 三产业 中
加到 7 多千瓦 , 亿 煤炭的消耗从 1 亿吨上升到了 2 5 7至 2 亿 吨 8
了, 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经济增长 质量过低 ,社会保 障制度不完善 ,城 乡差距过大 , 等 等。这些 , 制约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 的改善 , 也制约着我 国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就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 中 存在 的问题进行分析 。
际的意义 。
五 、 束 语 结
一
个很大 的总量 , 以 1 除 3亿 , 会变成一 个小数 目; 就 一个
农 民长期 得不到相应的制度保 障 , 困难 , 养老 因病致贫 、 因病返
正确看待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正确看待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摘要:在一份2010年8月份的的财务报表中显示,中国的GDP已经超越日本,升到世界第二位,并由此引发了大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喜与忧。
关键词:世界第二、经济体、GDP日本内阁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
据称,去年四季度,日本GDP减少了0.3%,这是自2009年7~9月以来首次出现的萎缩。
早在2010年8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二季度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当时就以1.33万亿美元超过了日本的1.29万亿美元。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这组数据意味着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中国的优势并不明显据学者研究,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33%,居世界第一。
不过,这个光彩的数字背后隐藏的危机很快就爆发了。
1840年鸦片战争以及其后一系列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经济迅速下滑。
张燕生认为,1950年新中国的人均GDP只相当于1890年的水平。
从这个角度看,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用了60年的时间去追赶,达到“世界第二”,说明中国确实抓住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不过,从人均GDP来讲,中国仅仅只有日本的1/10,这并不值得骄傲。
自从1967年日本超过当时的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此位置保持了40多年不曾动摇。
不过,1990年代经历“广场协议”和汇率升值后,泡沫经济对日本实体经济伤害严重。
在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里,其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多次出现负增长。
而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时间里,虽然有波折,但保持了平均增幅超过9%的高增长态势。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凸显了后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现实:决定一国经济实力的不仅有生产力,还有人口数量。
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工人的生产力不仅造就了国家的财富,还让这些国家现在或曾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尽管这些国家的人口数量比中国或印度小得多。
中国经济的看法感悟
中国经济的看法感悟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切得益于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市场改革的成功。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中国政府通过引进外资、降低贸易壁垒、扩大市场开放等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和技术转移。
同时,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国内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福利也得到了改善。
同时,中国的农村地区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经济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配不均等问题仍然存在。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令人钦佩,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中国政府的决策和政策也值得肯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平衡发展,以促进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稳定。
我国第二大经济体总结汇报
我国第二大经济体总结汇报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成就不仅令人瞩目,也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繁荣和发展的机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并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首先,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令人瞩目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每年都能够实现快速增长。
这种增长速度不仅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可观的增长的参照。
第二,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从以前的农业主导,到现在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制造业的发展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则为经济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增长点,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第三,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和技术。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会。
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有竞争力,成为了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角色。
第四,我国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人口众多,消费能力逐渐提升,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这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并推动了国内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
中国的消费市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五,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从高铁到5G通信技术,中国在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也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平衡,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经济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我们能够克服这些挑战,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总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如何看待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如何看待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尽管美元贬值有利于日本GDP换算美元时数值提高,但抵不过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头,2010年日本近日公布了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日本已正式交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
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中国超过了日本,成为紧随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虽然此前曾多次预期,但这一里程碑最有力的证明了中国真正的实力,世界其他国家必须正视这一新的超级经济大国。
但是,相对于GDP总量,人均GDP能更好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尽管中国经济规模超过了日本,但如果按人均计算,中国人均GDP仍落后。
中国有13多亿的人口,总量比较大,人均的数量又比较低,按照各个国际经济组织人均GDP的排序,中国排在100位以后(依据世界银行2009年数据)日本人均GDP为42431美元,中国人均GDP仅4412美元,前者是后者的9.62倍,后者比前者少8.62倍。
世界银行2009年有一个数据,在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24位,日本排在19位。
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收入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
人均GDP仅达日本1/10,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为中国经济总量迈上一个新台阶,超越日本成为GDP总量世界第二大国而高兴的同时,我们也要冷静看待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其实,无论是国际社会的讨论,还是我们国内自己的讨论,我觉得大家所有的聚焦点,都是在怎么能够正确地认识中国现在的基本国情;在往里面深入分析一下,中国的人均GDP还存在的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存在严重的“被人均”的现象;经济发展之间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突出。
1,经济增长资源环境约束。
随着经济系统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越来越明显。
我国经济发展中日益突出的资源瓶颈主要表现是:第一,资源价格迅速上涨,引发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物价普遍提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学者认为十五年之内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一个大国崛起的路径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
然而同时又能发觉中国是个矛盾重重的国家,人们觉得自己身处在一个盛世,但这个盛世却跟自己没多大关系。
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制度变革在三十多年里、在一个市场化的取向里不断往前走,但这些年我们又看到了像国进民退这样的景象,看到了权贵资本主义苗头的出现。
然而这些弊病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全部都有,我们如何来看待中国经济的成就和困顿,中国自己的逻辑在哪,这是本次研究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重要观察点。
两个分析工具(从经济角度分析两千多年来中国治理的内在逻辑)——“四个利益集团”与“四个基本制度”一、利益集团的象限分析法中国两千多年来经济的兴衰波动全部是四个利益集团的互相竞争、互相博弈、互相妥协的结果。
第一,中国是全球三十大经济体中唯一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其他国家是联邦制、邦联制、共和政体等,而且这个中央集权制是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开始的,保持了两千多年。
这是中国在政体上的一个重大不同。
第二,要管理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必须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经济制度上形成了国有企业体系,即国家以盈利的方式控制能源型、资源型行业。
这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除了国家与公民的单纯的赋税关系外,国家又要自己来经营一块“自留地”。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保持中央集权制?这与中国和西方的文明演变有很大关系。
如果将中西方的历史放到两三千年来看,会发现两者的历史演变非常相近:在早期这两个地方都是部落制国家,通过不断的战争、兼并而变大。
在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中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西方是希腊时期,都是各国纷乱的城邦制;然后中国开始搞一个集权制改革的实验,即公元前360年的商鞅变法,在西方,公元前354年,亚历山大开始购并整个希腊城邦,中西方同时出现了帝国思路,进行集权制改革;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二世纪之间,比如汉武帝第一次建立了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西方几乎在同时西方罗马出现了凯撒大帝,罗马由共和政体走向帝国政体,两边都慢慢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看法
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一件近来中国一直在声称的“比较重大”的事件,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很快。
已经超过日本,并远远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
但是我想不通我国的人均收入比人家低好几倍,怎么能称之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呢。
而且我们中国国家面积广大,幅员辽阔,人口有那么多,按理说总量成为第一页没什么大不了的,本来国力富强的话,就必须会有这样的结果,但是目前来说虽然已经跃居第二位了,还会有可能成为第一位,但是一旦人均了算,我们和那些发达国家是无法比及的,所以这很明显,我们需要认识到真正的东西。
“中国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份联合国最新报告表示,中国将在帮助本地区实现从“经济恢复”到促成长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上扮演重要角色。
报告强调,中国应在促进“绿色技术发展”和引导“国内生产和消费朝着可持续性道路发展”上发挥领导作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黄益平表示:“中国出口在2008年初时同比增幅是20%~30%,而2009年年初却同比下降了20%,前后共相差40个百分点。
所以说,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还是有较大冲击的。
”不过,中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且从出口、工业生产、投资和消费等各方面来看,经济回暖势头都相当显著。
从某个层面上来讲,我们国家的实力确实增加的很多了,纵观历史,我国也是历经很多的波折,各种战争,各种事件,都严重的影响了中国的发展,中国的进步,从我们国家正式地开始搞经济建设,和平地发展国内实力也不过就是近30、40年的事,从一个经济很低迷的状态迅速的发展,迅速的建设,直到目前的中国经济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成绩,所以外国都很明显的察觉到了这一威胁的势力,那么这样大量的新闻的涌入,对目前信息爆炸的我们来讲很可能是一种谋划。
但是中国现状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所需承担的责任应低于发达国家。
故意将我国夸大、浮夸是西方国家惯用的手段,目的是将我国提高到发达国家的行列。
并予以施压和约束。
有的人是这么想的,不排除有这样的情况的存在,毕竟我们
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比较可怕的速度,所以有些国家,譬如美国就会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而使用各种手段将他玩弄在鼓掌之中,曾经的日本就是一个很鲜活的例子,而且现在也依然不能摆脱美国的控制。
当前的很多学者,专家众说纷纭,有中国威胁论的提出,有说美国把我们当成了假想敌的……那么成为经济体的第二位这种言论的产出就是有目的的吗?也许有这个可能性,会有大部分的人认为我国的经济强大了,而且片面地简单地认为中国强大了,富有了,这是一种在语言上的游戏,那么我还是认为要清楚滴看到真实的东西,自认为人均后的才能够拿来比较,要以平均每个人的经济实力来衡量富裕的问题,才有绝对的可靠比较方式,要不然你人这么多,他们人这么少,你却要拿总量来比较,怎么都说不过去。
我们的话,在为自己高兴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就是不要让别人把陷阱架在我们的脚边,等待我们跳进去。
其实中国的经济奇迹,不知掩盖了多少真相!
事实上,中国在出口不景气的形式下,内需也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失衡问题,即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
中国过去30年的增长模式,一方面带来了中国经济在20多年时间里的超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种种的问题,如与粗放型增长相伴随的低效益、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片面追求GDP、贫富差距扩大等。
但时至今日,即使人们愿意忍受过去这种增长模式带来的问题和代价,这种增长模式也无法继续走下去了,因为支撑这种增长模式的一些必须条件开始丧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基本走到尽头,内在的动力已经是强弩之末。
如果中国还不从陶醉中醒来,恐怕“中国早已超越日本”,就永远是一种梦呓。
消费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难题,无论是经济结构、增长动力,还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消费都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更不能和日本、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目前,消费水平低主要表现为五个“过低”和一个“过高”:最终消费率过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呈减弱之势;居民消费率过低,居民即期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受到较强的压抑;农村消费水平过低,城乡之间消费能力、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的差距越来越大;中产阶层人群比重过低,尚未形成成熟的大众消费社会和有强劲购
买力的可持续消费能力;信用消费水平过低,中国即期消费需求主体实质上是有购买能力的现金消费能力;居民储蓄率过高,居民支出构成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失调,即期消费需求受到强烈的“挤压”。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也与现行政策密切相关。
除投资与消费失衡、即期消费能力与远期消费能力失衡外,还有六大重要原因。
首先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足,加大了居民未来的消费支出预期;其次,税收制度设计不合理,直接税比重过高,间接税比重过低,不利于促进消费能力的释放;第三,就业不足、收入水平低、中产阶层小,导致有购买力的消费需求不足;第四,城乡二元结构对扩大农村消费的深层抑制;第五,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是信用消费水平低和消费环境差的根本原因;第六是社会各阶层群体间收入水平差距过大,分配体系总体结构失衡。
在经济上,在未来10年内快速调整产业结构,培养劳动力素质,向科技,创新,可持续的经济型以及有附加值的产业转变。
其次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消融外来文化,吸收众家之所长。
中国实现的贸易政策为典型的重金主义,人民币升值与否,不是我们说了算,是由市场看不见的手来决定,美国提出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其为了缓解其国内内部压力,我们应该看清这一点,不能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