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小螃蟹吐泡泡(学习2的加法)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螃蟹吹泡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螃蟹吹泡泡》含反思教案概述:教学目标:1. 通过察看、探究和精准描述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及性质,发觉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浮力的特点。
2. 培育幼儿探究的习惯和本领,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喜好,提高幼儿的察看本领和表达本领。
3. 磨练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本领。
教学重点:1.了解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性质。
2.谙习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浮力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发觉其具有浮力的特点。
教学准备:小螃蟹可爱图案,干净的透亮水杯、小漏斗、醋酸、小碗、小匙子、纸巾。
教学过程:一、打开启发–引出小课题1. 老师问:“小伙伴,你们知道小螃蟹爱好玩什么吗?”(针对性的启发性问题引出“小螃蟹吹泡泡”这个活动主题)2. 老师引导小伙伴说:“螃蟹住在哪里?水里!水里有什么?泡泡!我们今日活动就是和小螃蟹一起吹泡泡玩。
”3. 老师张贴呈现图画,让小伙伴看看小螃蟹玩水的图片,让他们了解小螃蟹的生活习性和玩水习惯。
二、察看–准掌单纯颠覆1. 老师拿出碳酸氢钠、醋酸,让小伙伴通过察看了解两者的物理性质。
2. 老师拿出透亮的杯子,加入一些碳酸氢钠粉后加入醋酸,由于物体化学反应形成气体,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孩子看看杯子里面的变化。
3. 在孩子兴奋的目光中,老师从水里拿出一个带着小螃蟹的玩具。
4. 老师拿起一个小漏斗和一些醋酸,和孩子说:“我们来本身动手制造气泡。
”5. 等待玻璃杯中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催赶孩子:“现在我们开始制造大泡泡!”让孩子亲自来操作,把制好的泡泡吹进小螃蟹的水池中,看泡泡飘起来了!三、探讨–发掘二氧化碳气体的浮力1. 老师激励孩子:对泡泡现象提出问题,想想为什么泡泡能够飘起来呢?2. 给孩子讲解:泡泡是由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大家知道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3. 通过让孩子举手回答和共享探讨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浮力。
四、制造–启发孩子的制造力1. 老师请小伙伴:请你们本身想想怎样让小螃蟹吹泡泡更有趣味味呢?2.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提出了很多好点子,让小螃蟹吹泡泡、让小螃蟹跳舞、挂在墙上了泡泡……3. 大家一起拍照查看照片设计,并共享创意。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教案:小班数学《小螃蟹吐泡泡》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加深对数量与数码的认知。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准备:1.游戏道具:小螃蟹、气泡水、气泡棒。
2.黑板、白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螃蟹的视频,向幼儿们介绍螃蟹,为后面的游戏做铺垫。
Step 2:游戏规则介绍教师向幼儿们介绍游戏规则:每个小朋友都拿到一个气泡棒,用它借助螃蟹模型上的泡泡洞,吐泡泡。
可以看出,每个泡泡洞上都有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就是涂在螃蟹模型上的。
现在,请大家先各自找到自己的泡泡洞,观察上面的数字。
Step 3:数码识别教师依次请每个幼儿说出自己泡泡洞上的数字,然后把数字写在黑板上。
可以通过游戏,让每位幼儿依次报数,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Step 4:数量比较教师可以将泡泡洞的数字以大、中、小三个分组,要求幼儿们根据数字信息对自己的数码进行分类。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们比较数字大小,培养他们的数量概念。
Step 5:游戏互动教师可以请幼儿自由交流,观察其它同学的数码,并进行数码的交换,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Step 6:游戏总结教师可以针对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对幼儿们进行个别评价和鼓励。
同时,可以向幼儿们总结游戏中学到的知识,强化幼儿们对数量和数码的理解。
教学反思:这堂数学课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充分调动了幼儿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观察泡泡洞上的数字,幼儿们能够培养观察力,并通过比较数字大小,培养了数量概念。
整个游戏活动中,幼儿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都有所提升,互帮互助成为了课堂主题。
同时,在游戏总结环节,教师对幼儿们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和鼓励,让幼儿们有成就感和获得感,增强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螃蟹吹泡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螃蟹吹泡泡》含反思教学内容:《小螃蟹吹泡泡》绘本故事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学会将故事分段理解;
2. 让幼儿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4. 培养幼儿的自我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老师出示《小螃蟹吹泡泡》绘本,并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它讲的是什么?”
二、学习阅读绘本(10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认真观察绘本图片,并根据图片让学生描述故事的情节。
同时,老师将绘本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阅读完后停下来问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三、语言游戏(10分钟):
老师从故事中选择几个片段,让孩子们边看绘本,边演示故事情节,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巨蟹吹泡泡的方法。
四、前期思考(10分钟):
老师询问孩子们关于一些海洋动物的生活习惯和事实。
通过质询和讨论,学生们得知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并且每种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惯。
五、小组合作练习(20分钟):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他们一起合作解决一些问题,如如何让小螃蟹吹出越来越大的泡泡?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发言并提供自己的想法。
六、反思(5分钟):
老师总结教学内容,并询问孩子们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或困难。
同时,老师可以询问孩子们这些活动最有趣的部分是哪些。
七、作业:请孩子回家后读一遍这个故事,想写一些感悟和想法,下次带来和全班分享。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确实缺乏互动和多样化,部分孩子们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也不同,还有待于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以利用和提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加法》及教学反思(最终五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加法》及教学反思(最终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加法》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加法》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加法》含反思!设计意图:计算活动是一门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学科,为了能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好,我们必须抓住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在一次偶然动画片活动时间,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之类的动画片兴趣浓厚,尤其是它们住的城堡、宫殿,幻想自己也能住在其中,于是我设计了《学习2的加法》这节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边拿边说,实现其满足感,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同时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能让幼儿感受和体验计算的乐趣,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保护了幼儿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列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号、等于号的含义。
2、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活动过程:一、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国王要请我们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我们快快乘上2次列车出发吧,呜呜呜,火车来喽!”师:“嘿嘿,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幼:“嘿嘿,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也是1点开。
”二、登城堡,看图学习2的加法(1)“小朋友,看城堡王国到了,(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一共有几层?[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三层)国王听说我们大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要考考我们,问题就在城堡里,我们快来登城堡吧。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一、引言《小螃蟹吐泡泡》是一篇适合大班学生学习数学的教材。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份优秀的教案,并进行了教学反思。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份教案及反思。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 帮助学生认识螃蟹的特点,并了解螃蟹的生活环境; - 引导学生观察螃蟹吐泡泡的现象,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会数数、比较大小等数学技能。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幅插图展示螃蟹的形象,介绍螃蟹的特点和生活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3.2 发现问题教师展示一段小视频,视频中螃蟹向外吐出泡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螃蟹为什么会吐泡泡? - 螃蟹吐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 螃蟹吐泡泡的数量有规律吗?3.3 实践探究教师准备一些螃蟹形状的泡泡模型,并把模型分发给学生。
学生可以自己操作模型尝试吐出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是否与螃蟹的形状相似。
3.4 数学技能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数练习,并介绍数字0-9的基本形状和读法。
学生可以通过模型中的泡泡数量来进行数数练习。
3.5 比较大小教师给出几个螃蟹形状的泡泡模型,让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并进行比较。
3.6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并总结归纳螃蟹吐泡泡的特点、形状、数量规律以及数数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螃蟹吐泡泡的现象非常感兴趣,很快就投入了观察和实践的环节。
通过观察和模型实践,学生对螃蟹吐泡泡的形状和数量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成功运用数学技能进行数数和比较大小。
然而,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由于学生对螃蟹吐泡泡现象很感兴趣,我们花了较长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实践,导致后面的数学技能训练时间不足。
其次,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加互动环节。
虽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一、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情境,让幼儿感知数概念,理解数的顺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幼儿用数学语言描述事物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故事《小螃蟹吐泡泡》2.数学活动:数数、排序、比较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小螃蟹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螃蟹的特点。
2.教师讲述故事《小螃蟹吐泡泡》,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兴趣。
(二)基本环节1.数数(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数小螃蟹吐出的泡泡,引导幼儿感知数的顺序。
(2)教师提问:小螃蟹吐出了多少个泡泡?幼儿回答后,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学语言表达,如“小螃蟹吐出了5个泡泡”。
2.排序(1)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螃蟹玩具,引导幼儿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2)教师提问:哪只螃蟹最大?哪只螃蟹最小?幼儿回答后,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学语言表达,如“这是最大的螃蟹,这是最小的螃蟹”。
3.比较(1)教师出示两组螃蟹玩具,一组为相同大小,另一组为不同大小。
(2)教师提问:这两组螃蟹有什么不同?幼儿回答后,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学语言表达,如“这组螃蟹都是一样大的,那组螃蟹大小不一样”。
4.游戏环节:小螃蟹找朋友(1)教师将大小不同的螃蟹玩具放在地上,让幼儿找到相同大小的螃蟹并配对。
(2)教师提问:谁找到了相同大小的螃蟹朋友?幼儿回答后,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学语言表达,如“我找到了两个一样大的螃蟹”。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
四、教学反思1.优点(1)通过故事情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结合实物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知数的顺序,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学语言表达,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表达能力。
2.不足(1)在课堂组织方面,教师对幼儿的引导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幼儿在游戏中出现混乱。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教案: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小螃蟹吐泡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数目数量的概念。
2. 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数量的大小来进行数目数量的排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提升他们对数量的敏感度。
教学准备:1. 教具:小螃蟹吐泡泡的图片卡片、计数器。
2. 资源:数目数量排序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小螃蟹吐泡泡的图片卡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观察卡片上的螃蟹以及吐出的泡泡。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螃蟹和泡泡,并提问一些相关问题,例如:- 这只螃蟹有多少只脚?- 螃蟹吐出了几个泡泡?- 哪个泡泡比较大?哪个泡泡比较小?- 你觉得螃蟹吐出的泡泡多还是少?3. 数量排序练习:将卡片上的螃蟹和泡泡拿掉,教师给学生出示一组具有不同数量的泡泡图片卡片,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泡泡的数量进行排序,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共同讨论并完成排序任务。
4. 练习巩固:教师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要求他们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数目数量的排序,验证他们对于数量排序的掌握程度。
5. 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学习到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题是《小螃蟹吐泡泡》,旨在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数量的泡泡帮助学生理解数目数量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进行数量的排序。
而且,通过反思环节,学生们表示他们对于数量排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意识到观察和细心的重要性。
然而,本节课的改进之处是没有涉及到实际操作,还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环节,例如给学生准备一些实物,让他们通过实践来进行数量的排序。
此外,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数目数量的概念。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都达到了,学生们也对课堂内容有了较好的掌握和理解,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结合实际操作和更多拓展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教案概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知识点:1.能够正确说出小于10的数字;2.能够模仿老师的读数;3.能够根据故事情节画出简单的图形;4.能够使用不同颜色粘贴纸对图形进行涂色。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小于10的数字;2.学生能够模仿老师的读数。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把图形画出来;2.学生能够使用不同颜色粘贴纸对图形进行涂色。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故事内容为《小螃蟹吐泡泡》。
在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潮汐日历,引导学生学习潮汐的概念。
在课中,通过故事中小螃蟹吐泡泡的情节,引导学生学习数字1-10以及图形的绘制和涂色。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引导学生认识潮汐的概念;2.通过故事《小螃蟹吐泡泡》引导学生学习数字1-10;3.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数;4.通过故事里的情节,引导学生画出一只小螃蟹,以及小螃蟹吐泡泡的图形;5.让学生使用不同颜色粘贴纸来涂色。
教学反思本节课使用的是以故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老师在课前培养学生对潮汐的认知,也可以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故事中小螃蟹的行为。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在绘制和涂色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在示范时给出具体步骤,并配以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制和涂色的方法。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辅助督促的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都能够较好地达成,教学效果也得到了较好的反馈。
但是,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准备教案,需要进行充分的讲解和实物演示,所以需要老师在教学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培训,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大班数学教案小螃蟹吐泡泡(学习2的加法)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小螃蟹吐泡泡(学习2的加法)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大班幼儿园学前班的孩子们,教学内容是学习2的加法。
在幼儿园阶段,数学是孩子们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培养孩子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此基础上,以游戏和乐趣为主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数字2。
2.通过“小螃蟹吐泡泡”的游戏,培养幼儿们对2加1和2加2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们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相帮助的意识。
2.培养幼儿们的自信心和勇气,克服学习数学的恐惧和压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自我介绍教师在将进行教学前,首先要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姓名,职业和爱好,使幼儿们对教师有更好的认知和了解。
第二步:活动引导教师通过问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引出今天即将进行的“小螃蟹吐泡泡”的游戏,如:“大家知道什么是2吗?”,“2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等等,从而引导幼儿对学习主题的了解和认知。
第三步:游戏规则介绍针对本次教学的主题,教师设计了一款有趣的游戏——“小螃蟹吐泡泡”。
教师首先向幼儿们介绍游戏的规则: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形,一人手拿螃蟹模型,大家轮流handing-over棒,每将棒递给螃蟹一个,螃蟹就吐出一个气泡,数完气泡数量的幼儿已经获得了2个点,可以在园内自由玩翻板。
然后,引导幼儿们知道只有将2个气泡输送到口中来,才能开始下一轮的比赛。
第四步:游戏开展教师将游戏放在幼儿们的中间让他们自己玩,教师在一旁观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幼儿们理解“2加1”和“2加2”的概念和符号。
第五步:反思总结在游戏结束后,教师拉着孩子一起坐下来,在学生中间围成圈子,听取幼儿们对游戏的看法和体会,让幼儿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
评估方法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把幼儿按照参与度、操作能力、逻辑思维等方面逐个考察,并记录在评价表上。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能够:1.能够观察、描述、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差别。
2.能够使用简单的数学符号描述大小之间的关系。
3.了解海洋动物的形态特征,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4.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重点1.掌握简单的数学符号及对大小进行描述的方法。
2.观察和描述大小差别较大的物体。
3. 教学难点1.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能够正确使用简单的数学符号。
4. 教学工具统一课件、小海洋动物模型、涂色笔、纸张等。
二、教学流程1. 课前准备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海洋动物的介绍,准备小海洋动物模型与涂色笔等物品。
2. 教学过程1.开场:老师和学生亲切问候,介绍今天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2.知识点讲解:a.首先,教师从生活中的大事例(如汽车、房子等)引入,让学生看一看桌子,看一看床,询问学生谁知道这两个物品之间的大小差别。
大家发现床比桌子大,教师进一步解释、讲解。
b.来到黑板上,引入简单的数学符号,用不等于号“ ≠ ”来表示两个物品之间的大小关系。
引导学生多举例、多辨析。
c.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与语言,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正、负数和 0之间的大小关系,懂得用简单的数学符号进行描述。
3.实践环节:a.将小海洋动物模型分配给学生,让学生一块一块地重组它们,并将它们按照大小依次排列、标号。
b.学生各自拿出纸笔,密切观察和比较两个相邻的海洋动物。
观察之后,学生需要撰写小文章,描述其中一个海洋动物的大小与前一个海洋动物的差别,并使用“ ≠ ”符号对它们之间的大小进行描述。
c.将所有同学写的小文章贴到黑板上,让大家一起讨论并互相学习。
4.游戏环节:a.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种海洋动物,由组员择一比一参加比赛。
两组的海洋动物进行两两比较,谁的海洋动物大,谁的小组可以得到积分。
b.比赛后,小组内部展开评议,成员之间进行情感沟通,选出最佳合作组。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小螃蟹吐泡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小螃蟹吐泡泡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数字0-5,理解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专注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数字0-5,理解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专注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螃蟹泡泡图卡、数字卡片、海洋贴纸。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小螃蟹泡泡图卡,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螃蟹吐出的泡泡数量。
2. 认识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逐一认识数字0-5,并理解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
3. 游戏活动:游戏一:数字泡泡接力赛。
幼儿分成两队,每队轮流用海洋贴纸贴在数字卡片上,按照数字顺序排列。
最快完成的队伍获胜。
游戏二:小螃蟹找数字。
教师将数字卡片随机放在活动室内,幼儿分组寻找数字卡片,并将其按照数字顺序排列。
4. 总结与奖励: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所学的数字,并对参与游戏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数字0-5的认识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数字的情况。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数字卡片,加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2. 课后活动:教师组织家长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数学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应用情况,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数学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词1-10,能用数量词描述小螃蟹吐出的泡泡。
2.初步认识几何图形——圆形,并了解圆形的具体特征。
3.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知识。
二、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元素:野外调查2.电脑辅助演示:欣赏视频《小螃蟹吐泡泡》3.现场实地解析:观察小螃蟹吐泡泡的数目和形状4.团体讨论:师生互动,讨论各自观察到的问题和感受三、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元素野外调查带领学生们去学校门口的花坛,观察花坛中的植物和小动物,调查有哪些美丽的小动物和它们的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们观察、发现、感知,让学生们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科学道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综合素质。
2.欣赏《小螃蟹吐泡泡》视频教师播放《小螃蟹吐泡泡》视频,画面中出现了多只用嘴巴吐泡泡的螃蟹,还有不同颜色和大小的泡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深入探究。
3.观察小螃蟹吐泡泡的数目和形状教师引导学生们穿过教室里的洞穴,到达一个神秘的水域,在那里,学生和老师一起观察和抓住小螃蟹,记下各自抓到的螃蟹数目,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比较得出最多的小螃蟹一次吐出了多少个泡泡。
4.团体讨论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小螃蟹和吐出的泡泡的图形,帮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理解泡泡的数量。
然后,教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广告中常常使用的泡泡图案是由哪些几何图形组成的,最后还可以请家长带来买回家的包装袋,引导学生们认识包装袋背面的图形,看看可以找到多少个圆。
四、教学反思:春天本应是一个生动而美好的季节,然而,由于疫情影响下,学生们只能在家中度过这个独特难忘的时刻。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生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教学手段,比如课前的野外调查,在自然环境中,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自由存在,并能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到数学问题。
然后,通过播放电影和现场实地解析的方式,让学生们观察和理解各种数学现象,从而达到了有效的教育目标。
最后,通过团体讨论,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大班数学活动小螃蟹吐泡泡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小螃蟹吐泡泡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活动介绍•活动名称:小螃蟹吐泡泡•适用年龄:大班幼儿•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数学概念,培养幼儿精细动作能力和计数能力。
•规则:小朋友们坐在一起,每人手里拿着一支吹泡泡的管子,指定一个小朋友,他要吹一口泡泡并说一个数,下一个小朋友再从这个数往后数一个数字,吹一口泡泡,第三个小朋友以此类推。
如果有小朋友吹不出泡泡,则不能算数,需要重新开始。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掌握以下数学知识和技能: 1. 能将数字口头表述成实际的数量,如“2”表示两个物品等。
2. 能够正确数数,且掌握数字顺序。
3. 培养幼儿精细动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泡泡管一份,确保数量足够,且管子的长度不宜过长,幼儿可以轻松吹出泡泡。
2.圆桌和座椅。
3.数字卡牌及吹泡泡液悉数准备,以防遗失。
4.可以准备一个计时器,以便掌控时间。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游戏介绍及规则讲解1.老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和具体流程。
2.在幼儿数学活动区域开始进行游戏讲解。
3.演示以下规则讲解:–开始时,指定一个小朋友,他吹一口泡泡,说出一个数。
–下一个小朋友要从这个数往后数一个数字,吹一口泡泡。
–如果有小朋友吹不出泡泡,则不能算数,需要重新开始。
4.游戏中老师注重纠正幼儿吹气的方式,不要将口吹湿,要认真吹气。
第二步:实践操作1.让幼儿分成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2.由一个小组的第一位小朋友开始,其余小朋友就依次接下去数数吹泡泡,直至游戏终止。
3.老师就在一旁引导和监督游戏进行。
第三步:游戏总结1.在游戏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和引导幼儿清晰地说出数字。
2.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会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指导和矫正。
3.游戏进程中,老师会通过注重纠正幼儿吹气的方式,助力提升幼儿精细动作能力。
4.游戏结束后可以给予幼儿奖励。
五、教学反思本次小螃蟹吐泡泡是一项非常好的幼儿数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努力使游戏趣味性和教育性同时到达最佳水平。
大班数学学习2的加法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学习2的加法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本次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大班幼儿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兴趣。
具体来说,要求学生能够:1.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数”、“和”、“加法口诀”的概念;2.掌握十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可以进行口算、演算和拓展练习;3.训练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4.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为了使本次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做了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1.准备黑板、彩笔、教学卡片和橡皮擦等必要教具;2.复习上一堂课的知识点,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3.安排幼儿座位和分组,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4.为孩子们准备了课外练习和游戏等拓展资料,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新知在导入环节中,我们采用了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主动提出自己对加法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加法的定义、概念和基本符号。
3. 理论讲授在理论讲授环节中,我们主要介绍了基本的加法计算方法和口诀,包括:零加任何数等于那个数,一个数加一等于两个数的和,以此类推。
另外,我们还讲解了如何通过具体对象和情境来理解加法,例如:如果你有两个苹果,再拿一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4. 训练实战在训练实战环节中,我们通过教学卡片和实际生活场景,让孩子们用加法进行口算、合作讨论和实际操作。
例如:在教学卡片上画出两组图案,让幼儿们分别数出两组图案的数量,然后将两组图案相加,并写出相应的计算式和结果。
5. 总结在总结环节中,我们让孩子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总结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自己的收获和疑惑。
同时,我们指导孩子们如何自主练习、巩固和拓展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认为教学过程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课程背景在大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设计考量。
本文所述的教学活动《小螃蟹吐泡泡》旨在通过引入趣味的游戏元素,帮助幼儿掌握数字概念、加减法运算以及空间思维等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理解数字概念,掌握基本的数数和计数方法。
2.培养幼儿对加法和减法的直观认识,初步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其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大班教室•小螃蟹吐泡泡教具:蓝色海洋背景、数字牌、小螃蟹玩偶、气泡图示卡片•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学生名字卡片教学流程第一阶段:前期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具并展示给幼儿观看。
介绍小螃蟹吐泡泡的故事情节,并激发幼儿的兴趣。
第二阶段:导入1.引导幼儿回忆小螃蟹吐泡泡的故事情节,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发生的事情。
第三阶段:数数和计数1.教师从1开始,用大声读数并用手指指向每一个数字牌,幼儿跟读。
2.教师随机出示一个数字牌,要求幼儿用手指指向相应的数字牌,并说出该数字。
3.教师出示一个具体的物品(如小球),要求幼儿根据数量唤起,并数数,再将小球放入气泡图示卡片对应的泡泡中。
第四阶段:加法和减法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牌,要求幼儿观察并计算两个数字的总数,并将小球放入气泡图示卡片对应的泡泡中。
2.教师再出示一个数字牌,要求幼儿观察并计算之前的总数减去这个数字的差,并将小球从相应的气泡中移除。
第五阶段:空间思维1.通过展示蓝色海洋背景和小螃蟹玩偶,引导幼儿观察海洋背景中的气泡泡泡以及小螃蟹吐泡泡的动作。
2.教师提问:小螃蟹离哪个气泡最近?教师鼓励幼儿用手指指向最近的气泡,并嘴巴模仿小螃蟹吐泡泡的动作。
第六阶段:巩固与拓展1.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每个小组轮流扮演小螃蟹和气泡,通过模仿小螃蟹吐泡泡的动作,加深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2.教师出示不同的数字牌,要求幼儿根据数字的大小顺序排列,并将小球放入相应的气泡中,巩固数字的顺序概念。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一、活动初步准备教材简介《小螃蟹吐泡泡》是一本严谨的数学绘本,图画鲜活生动,适合大班幼儿数学趣味启蒙教育。
活动目标•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思维;•加深幼儿对数学方法的切身感受;•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环境教室中应该有书籍、色彩丰富的图表、幼儿大小相等的清晰图表等,以便给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环境设施。
教具准备•小型车模(6~7个);•橘子(2个);•绳子(1条);•小珠子(适量);•绘本《小螃蟹吐泡泡》(1本)。
二、具体步骤步骤1:情境导入白天,小螃蟹玩得很尽兴,忽然他听到了一声“汪汪”叫,原来是小狗在池塘旁踢了一个球,而球正好飞到了小螃蟹脚边。
小螃蟹捡起这个球,摸索着它是不是个简易的汽车。
小狗解释道:不是,是一个车模。
然后小螃蟹和小狗一起决定组织比赛,看谁的车模跑得最远。
步骤2:师幼互动教师利用连环问的方式,深入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思考,增强互动意识。
•教师:你们觉得车模能够走多远?•幼儿:2米!3米!•教师:2米?那么它有多长呢?•幼儿:10厘米!20厘米!30厘米!•教师:谁来帮我们测一下?步骤3:归纳总结幼儿受到了激发,开始认为车模跑得越远,车模越长;久而久之,幼儿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教师:那么,我们现在可以总结一下,车模跑得越远,车模通常更长。
你们认同吗?步骤4:素材准备把小珠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将其按照大小与形状分类,寻找其中的规律。
其中,一些可以简化成简单模型的珠子可以放到绳子上,用作便器。
步骤5:书本阅读教师出示绘本《小螃蟹吐泡泡》并朗读故事,让所有孩子认真地聆听。
在听过故事后,教师与幼儿讨论故事情节、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用了哪些数学知识。
步骤6:情境模拟教师拿出橘子和一条绳子,做出一辆小车的样子,并将其放到地上。
然后,教师辅助幼儿们模拟一个比赛游戏,看谁的车模跑得最远。
步骤7:素材分析教师引导幼儿寻找这个活动的数字或数量数据,并让孩子们计算参赛者完赛结果。
幼儿园中班优质数学教案《小螃蟹吐泡泡》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优质数学教案《小螃蟹吐泡泡》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
2.帮助幼儿认识和描述二维空间中的物体,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3.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
2.帮助幼儿认识和描述二维空间中的物体,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3.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1.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能够辨别和描述实物的属性特征。
2.将数学运算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小螃蟹模型。
2.颜色糖丸或小苏打。
3.盆子或浴缸。
4.数学练习册。
2. 教案准备1.学习课程知识点,规划教学流程。
2.准备案例和练习题,为幼儿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激发兴趣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我首先向他们展示了一只小螃蟹模型,让幼儿猜测这只小螃蟹的生活习性。
接着,我问幼儿有谁见过螃蟹吐泡泡,这引起了幼儿的浓厚兴趣。
第二步:学习数学概念接下来,我与幼儿一起学习数学概念,教授他们数学基本概念,例如数字、颜色、形状等等。
我让幼儿观察能力得到加强,让幼儿能够辨别和描述形状以及颜色的特征。
第三步:游戏环节为了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我与幼儿们开展了一场寓教于乐的游戏。
首先,我准备了一些颜色糖丸(或小苏打)和一个盆子或浴缸,让幼儿在水中玩耍,并用糖丸和小苏打制造气泡。
然后,我问幼儿:“如果小螃蟹吐了5个泡泡,然后又吐了3个泡泡,一共吐了多少个泡泡呢?”并在数学练习册上让幼儿尝试解答这个问题。
通过这个问题,我使幼儿们加深了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接着,我又让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制造的气泡数量,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让他们对减法运算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四步:课程小结在游戏结束后,我与幼儿们讨论游戏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总结出与小螃蟹吐泡泡的游戏有关的基本数学概念。
五、教学反思1.教具准备:可能会需要更多的教具,例如玩具动物等,以增加更多的元素到游戏中,使教学更加丰富和有趣。
大班教案《小螃蟹吹泡泡》反思
大班教案《小螃蟹吹泡泡》反思大班教案《小螃蟹吹泡泡》反思1、大班教案《小螃蟹吹泡泡》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歌曲《小螃蟹吹泡泡》欢快的旋律,有趣的内容。
2、学唱歌曲,尝试分组歌唱,体验快乐的情绪。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ppt、图片、音乐等重点难点:让幼儿尝试分组歌唱、理解歌词,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流程:活动导入—欣赏理解歌曲—表演歌曲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师:春天到了,老师要带大家去郊游了。
二、欣赏理解歌曲1、感受旋律T:看,我们来到了一个什么地方C:池塘边。
T:噢。
原来呀,我们来到了池塘边,接下来,让我们坐在池塘边,静静地听一首歌。
T:再听一遍,想想看,听了这首歌你感觉怎么样呀T:听了这首歌,你们感觉怎么样啊T:噢,这首歌让你们觉得很开心很快乐是吗老师听了也觉得很快乐。
T:其实这首歌里还有一些有趣的内容,让我们再来听一遍。
T:你们听到歌曲里面有谁啊它们在干什么呀C:小青蛙在呱呱叫,小螃蟹在吹泡泡。
T:噢,原来小青蛙在呱呱叫,小螃蟹在吹泡泡。
老师来把这首歌唱一遍,你们认真听2、理解歌词哦,等等老师有问题要考考大家的哦。
T:好听吗歌曲中青蛙是怎么唱歌的C:青蛙呱呱叫。
T:噢,青蛙呱呱呱呱叫。
我们一起来学学青蛙唱歌,青蛙呱呱呱呱叫。
(让孩子做出青蛙的样子,学青蛙跳)T:下面老师要给大家看几张图,看看这些图片和这首歌有关系吗C:这些图就是我们刚刚唱的歌。
T:原来这些图就是我们刚刚听的那首歌的内容。
3、老师唱一句,翻一句歌词。
T: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看着图片来唱两遍。
(提出唱歌的要求,坐在小椅子的前面,挺胸,嘴巴要圆圆的,很神奇的样子。
)T:这首歌里最有趣的是哪一句C:泡泡一阵啪啪响,吓了我一跳。
T:哦,你觉得泡泡一阵啪啪响,吓了我一跳。
哪位朋友来做做看“吓了我一跳”是怎么样的。
4、跟着音乐看着图片唱歌,并且把“吓一跳”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小螃蟹吐泡泡(学习2的加法)教案反思大班数学小螃蟹吐泡泡(学习2的加法)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认识加号、等号,知道它们表示的意思,初步学习2的加法算式,并进行运算,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三副图的意思,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小螃蟹吐泡泡(学习2的加法)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加号、等号,知道它们表示的意思,初步学习2的加法算式,并进行运算。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三副图的意思。
3、专心的进行自己的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2的组成。
2、物质准备:-教具:小螃蟹图片,2个泡泡,数字1、1、2,符号+、=。
-学具:幼儿用书3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小螃蟹吐泡泡。
教师出示一只小螃蟹图片,边演示边引导幼儿观察: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么吐的?鼓励幼儿讲述小螃蟹先吐了1个泡泡,又吐了1个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个泡泡。
启发幼儿思考:小螃蟹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表示?一共吐了2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表示?
引出+和=,初步了解加号表示把它两边的数合起来,让幼儿知道可以用+表
示又吐出了1个泡泡;等号表示它两边的数一样多。
幼儿认读并空手练习书写加号、等号。
教师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导幼儿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泡泡变变变。
教师请幼儿观察并说说小螃蟹现在吐了2个泡泡。
教师拿走一个泡泡:破掉了几个泡泡?现在还剩下几个泡泡?鼓励幼儿将事情讲述清楚。
启发幼儿用数字和符号表示2个泡泡、破掉的泡泡和剩下的泡泡。
;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引出,初步了解减号表示从它前面的数里面去掉后面的数,让幼儿知道可以用1表示破掉的一个泡泡。
3、小组操作活动。
看图列2的加法算式。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三幅图,看图说说三幅图的含义,并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
看图列2的剑法算式。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三幅图,理解第二幅图的变化。
并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算式,知道剑法的意义。
看分合式,在空格处填上正确的数字。
4、看图说算式。
请幼儿介绍看图列2的加减法算式活动,说一说三幅图的含义,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要用加法,或为什么要用减法。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