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4 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 认识物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XXX《认识图形》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旨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认识这几种图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区分长方体和长方形,区别正方体和正方形。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
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研究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研究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研究方法为一体,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一系列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4.1认识立体图形课件(23张PPT)

长方体 圆柱
正方体 球
它们分别是什么立体图形?分别拿出相 应的实物。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立体图形的样子。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球?
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
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
生活中常见的圆柱
生活中常见的球
连一连。
简单练习
中等练习 1.摸一摸,猜一猜。
圆柱。
蒙上眼睛,从桌上拿出物体,摸一摸,猜一猜 是什么立体图形。
4 1 2
4
圈一圈。
拓展练习
视察下组图形,下一个接着放(
)。
长方体 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面有大有小。
正方体 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面的大小一样。
圆 柱 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面。
球 圆圆的,很光滑,能滚动。
图中有( 5)个圆柱,( 4 )个球,( 5 )个长方体, (3 )个正方体。
思考:为什么要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
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在桌上 可以任意地滚动。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有 圆圆的、平平的面。横放在桌上,它会滚动; 竖立在桌上,不会滚动。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 6 个平平的面,每个面大小一样。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和 正方体一样,也有 6 个平平的面,但这些面大小 不是一样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
数学一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4 认识图形(一) 第 1 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你认识这些图形吗?生活当中你看到的物品 能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Biblioteka 把形状相同的 物体放在一起!
要求: (1)四人一组,每人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摸
一摸,滚一滚,玩一玩,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感受。 (2)每个小组派 1 名代表进行汇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人教版

4个 拼成的形状:
要想拼成大正方体,至少需要几个 ?试一试。 ……
拼一拼
你是怎样数的?
7
8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球
哪组能堆起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哪组能滚动?
正方体 √
长方体 √
圆柱 √
球√
填表。能的画“√”,不能的画“×”。
图形
能放稳 √
√
√
X
能滚动 X
√
X
√
想一想,哪一组图形能站稳?
第1组
√
第2组
第3组
√
第4组
接着摆什么?圈出正确答案。
______
(
)
______(
)
用4个 可以拼成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你们能合作拼成几种不同图形呢?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3 4
( 7 )个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2 4
( 6 )个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3 5
( 8 )个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图形课件PPT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教学策略
2018
C
点击输入详细文本内容,
点击输入详细的文本内容, 点击输入详细的文本内容。
2017
B
点击输入详细文本内容,
点击输入详细的文本内容,
单击添加文本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 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添加文本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 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添加文本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 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添加文本
教学分析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典题精讲
2.图中有几个小正方体?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数正方体的个数时,一般采用分层数的方 法。图中有两层,上面一层有2个小正方体, 下面一层看到的有2个,看不见的有1个(上面 正方体的下面一定还有1个,不然上面的小正 方体会掉下来),所以下面一层有3个小正方 体。把两层的个数加起来,就是小正方体的 个数。答案是5个。
教学分析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 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 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一年级数学上册4 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 认识物体

爽爽文库汇编之本单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图。
教材通过对实际生活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在拼搭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受它们的特征。
2.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使学生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1)认识物体………………………………………………………………………………1课时(2)拼搭……………………………………………………………………………………1课时(3)练习课…………………………………………………………………………………1课时(4)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按三个层次进行: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可以使用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等方法。
学生手脑结合,探索学习。
第1课时认识物体(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学图形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认识物体六、教学反思《标准》中十分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
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能使学生感受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看、摸、搭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图形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正确识别。
2.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1.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立体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和拼一拼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1课时2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第34、第35页“做一做”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1~3题。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投影片等。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
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所讲授内容为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一)》,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几何”知识的开始,并为后续“空间与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简单的立体图形。
学情分析: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已经有所了解和接触。
但对于立体图形,孩子们相对而言比较陌生。
从平面图形的认识到立体图形的理解需要一个过渡过程,本节课正是学生思维转换的重要一环。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需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图形的特征对立体图形进行辨识,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几何图形;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图形的特征进行辨识;会练习摆方块类题目,数方块个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朋友,来看看他是谁?(播放课件)小叮当来了,大家和他打声招呼吧!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来看一看他有什么问题?——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分一分,揭示概念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一些,动手吧!(师巡视指导)汇报展示: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组是怎么分的?预测:方方的为一组;直直的,像柱子为一组;圆圆的球为一组。
你们分的真好!其他小组和他们分的一样吗?我们来看看小叮当是怎么分的?(出示课件)大家和他分的一样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播放动画导入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类,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四种立体图形的认识程度,方便对接下来的教学。
)3.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图形》(板书:认识图形)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现在,我们把这些物体的外衣脱掉,再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它们该叫什么名字呢?谁愿意来帮忙?预测:长方体(板书:长方体)这就是几何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

四、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一)”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认识图形(一)”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分一分”“玩一玩”“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物体特征的理解。
但是,由于生活背景、知识及经验的不同,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认识物体的特征,有的学生却还不知道。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是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并能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画、摆等操作,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难点: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探究新知→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感知它们的特征↓↓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数学王国里的小宝贝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什么不同的。
(组内学生轮流说学具)【探究新知】1.分一分。
《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认识图形(一)》说课稿《认识图形(一)》说课稿1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一、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3、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 认识物体

巩固练习
将图形一样的连起来
巩固练习
√
√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些物体,那么 这些物体能不能拼搭成新的立体图形?
谢 谢 宝贵意见。将修改过的课 件上传至3471512573@邮箱, 同时写清你的姓名、邮寄地址和 电话号码,我们会送给你惊喜小 礼品一份!
第4单元 认识图形(一)
第1课时 认识物体
新课导入
探究新知
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
探究新知
你能发现什么?
探究新知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 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 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
《名师面对面》编写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图形一1

◎教学笔记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4 认识图形(一)“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首先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4种立体图形;其次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对4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直观地辨认、区别,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这些形状相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科书安排了拼、搭的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
拼、搭活动分为两个层次编写:一是若干个相同几何体的拼搭。
通过把2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把4个同样的小长方体拼成另一个长方体或者其他几何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巩固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意识。
二是通过“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这部分内容是新增内容,而且是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解决问题的内容。
教科书以“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看谁搭得高”突出了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从而梳理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获得相应解决问题活动的基本经验。
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是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多数是立体的,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教学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童趣的语言,如:从玩积木开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玩积木。
2022一年级数学上册4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2208182112

《分与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34页的内容、第35页上部分“做一做”及第37页“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和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通知学生自带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实物学具。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老师:放学后,明明将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小食品等都拿了出来。
这些物品的形状和外包装看起来多漂亮啊!老师:今天呢,老师也请我们每个同学都带来了一些物体,请你拿出来与你这个组的同学的东西放在一起。
老师:你能把你们组的东西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二、认识立体图形1.自主学习,直观感知老师:现在请大家分小组合作、交流,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并且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老师:这些东西啊,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立体图形。
2.认识长方体老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一分小明的物品吧!课件展示小明的物品里面长方体类物品的分类。
老师:(举起长方体模型)请大家在小组的学具盒里拿出与它形状相同的物体。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拿的物体形状是长方体,有的学生会出错,将正方体物体拿出来。
(课件出示长方体)老师:请大家摸一摸这些物体,说一说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只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长方体物体的形状特征即可,比如:它们都是长长的、方方的,它们的面都是平平的,都有尖尖的角……老师:长方体看起来长长方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编号:782345167624791823987
学校:哇代古丰市然眉山镇村庄小学*
教师:周喻王*
班级:王者伍班*
本单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图。
教材通过对实际生活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在拼搭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受它们的特征。
2.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使学生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1)认识物体………………………………………………………………………………1课时
(2)拼搭……………………………………………………………………………………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4)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按三个层次进行: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可以使用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等方法。
学生手脑结合,探索学习。
第1课时认识物体
习。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参照第35页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通过动手摸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
四、
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
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
教学
板书
认识物体
六、教学反思
《标准》中十分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
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能使学生感受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看、摸、搭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图形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正是《标准》中十分强调的数学教学观念。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