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月经病归纳

合集下载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1、暴崩下血,四肢厥逆,脉微欲绝,选用A、固本止崩汤B、参附汤C、胶艾汤D、举元煎E、独参汤【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温阳止崩:若出现阴损及阳,血无气护时,症见血崩如注,动则大下,卧不减势,神志昏沉,头仰则晕,胸闷泛恶,四肢湿冷,脉芤或脉微欲绝,血压下降。

病情已陷入阴竭阳亡危象,急需中西医结合抢救。

中药宜回阳救逆,温阳止崩,急投参附汤,煎服。

亦可选六味回阳汤,原方治中寒或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2、崩漏的主要病机是A、肾虚封藏失职B、脾虚气不统血C、血热迫血妄行D、血瘀瘀阻冲任E、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崩漏的发病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严重失调。

其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

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

3、肾阴虚崩漏出血期的最佳治法是A、滋益肾阴B、滋肾益阴,固冲止血C、滋养肝肾D、滋肾养肝,固冲止血E、滋肾益阴,佐以助阳【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崩漏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4、治疗血瘀崩漏的首选方是A、逐瘀止血汤B、桃红四物汤C、失笑散D、血府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崩漏血瘀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或停闭数月又突然崩中,继之漏下,经色暗有血块;小腹疼痛或胀痛;舌质紫黯或尖边有瘀点,脉弦细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5、肾气虚崩漏的首选方是A、右归丸B、金匮肾气丸C、加减苁蓉菟丝子丸D、寿胎丸E、归肾丸【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崩漏肾气虚证主要证候:多见青春期少女或经断前后妇女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或由崩而漏,由漏而崩反复发作,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证型:脾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肾气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盐水炒)、大熟地、白芍(酒炒)、茯苓2、月经后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以上者证型: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当归、熟地、人参、山药、杜仲、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虚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寒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腹痛明显,舌淡,苔白,脉沉《温经汤》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气滞证:月经延后,量少或正常,色暗有血块,脉弦《乌药汤》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3、月经过多:月经量超过80ml,但周期正常。

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保阴煎》生地、熟地、白芍、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4、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或者经行少于2天,周期正常。

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虚证:经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黄芪、党参,山药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5、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周期正常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第八章月经病【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病总的治疗原则与宜忌;2.熟悉本病机理;3.了解月经病的定义、范围。

【教学内容】1.月经病的定义;2.范围:常见月经病;3.主要病机;4.治则与宜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一节月经先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先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含证、治、方、药,下同);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先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脾气虚、肾气虚、阴虚血热、阳盛血热、肝郁化热;3.诊断,与经间期出血、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脾气虚型、肾气虚型、阴虚血热型、阳盛血热型、肝郁血热型等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月经后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后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后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血虚、虚寒、实寒、气滞、痰湿;3.诊断,与月经先后无定期、早妊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型、血虚型、虚寒型、实寒型、气滞型、痰湿型等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节月经先后无定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脾虚、肝郁;3.诊断,与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脾虚、肝郁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四节月经过多【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过多的分型及代表方剂(不含药物组成,下同);2.熟悉月经过多的定义、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过多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气虚、血热、血瘀;3.诊断,与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气虚、血热、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五节月经过少【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过少的分型及代表方剂;2.熟悉月经过少的定义、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

月经病的中医诊疗

月经病的中医诊疗

月经先期一、月经先期的定义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又称“经期超前”“经期先行”“经早”“经水不及期”。

二、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气虚和血热;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约制。

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伏冲任,伤及子宫,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先期而至。

三、月经先期与经间期出血的鉴别月经先期多不在经间期,经量正常或量多;经间期出血,血量偏少,在基础体温高温相之前出血。

四、辨证论治1.气虚型(1)脾气虚证辨证要点:月经周期提前,或经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2)肾气虚证辨证要点: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面色晦黯或有黯斑,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代表方剂:固阴煎或归肾丸。

2.血热型(1)阳盛血热证辨证要点: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或伴心烦,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代表方剂:清经散。

(2)阴虚血热证辨证要点: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代表方剂: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辨证要点: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或少腹胀痛,或胸闷胁胀,或乳房胀痛,或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

月经后期一、月经后期的定义月经周期延长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月经延后”“月经落后”“经迟”二、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病机理有虚实之别。

虚者因肾虚、血虚、虚寒导致精血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为经迟;实者多因血寒、气滞、痰湿等导致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盈,致使月经后期而来。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月经病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月经病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
月经病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
发挥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关于中医证病基本概念
“月经病”
以供大家了解和掌握。

月经病
病名。

见清·沈金鳌《妇科玉尺·月经》“治月经病方。


宋·齐仲甫《女科百问·第六问经候或前或后多寡不定》“夫妇人病,多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发疼痛,医者一例,呼为经病。


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病。

泛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月经的异常往往是机体受病的的反映,主要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先天肾气不足,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房劳多产,跌仆损伤所致。

月经病中以月经周期改变为主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以经期改变为主的有经期延长。

以经量改变为主的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乍多乍少。

以经色改变为主的有经来色淡、经来色紫、经来如黄泥水等。

以经质改变为主的有经来成块,经来如牛膜片等。

以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有崩漏、痛经、闭经、逆经、经行便血、经行眩晕、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发热、经行风疹块、经行乳房胀痛、经行狂言谵语,年未老经水断、天癸过期、年老经水复行等。

详见各条。

月经病总论+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月经病总论+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月经病
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 现明显不适症状,或在经断前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中医学统称为月经病。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 发病。
妇科学中常见的月经病包括异常子宫出血、闭经、多囊 卵巢综合征、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经 前期综合征及绝经综合征等。导致月经病的主要因素是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或异常, 及靶器官子宫或下生殖道等生殖系统异常或其他内分泌 系统腺体功能的紊乱。治疗的重点则是找出根本病因从 而调节性腺轴的整体功能。
中医妇科学中常见的月经病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 间期出血、崩漏、痛经、闭经、经行前后诸证、经断前 后诸证等。
中医学认为,月经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外六淫、内伤 七情、饮食劳倦或房劳所伤,或禀赋不足,可使脏腑功 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二脉损伤,从而发生月经 病。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调经。 治本,即消除病因;调经,即通过治疗使月经恢复正常。 具体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
冲任等。 肾为先天之本,“经水出诸肾”,月经的产生和调节以
肾为主导。
补肾以填补精血,补益肾气为主,使阴生阳长,阴平阳 秘,精血俱旺。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统摄之功。扶脾在于 健运脾胃以化生气血,升阳止血以调经。
国际上针对与异常子宫出血相关的医学术语和定义长期混淆,缺乏 一致的命名方法、统一的标准和病因分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于2005年建立了月经异常工作组(FMDG),2007年发表了关于“正 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的共识,2011年又发表了“育龄期非 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
前者是指近6个月内至少出现3次AUB,不需要紧急临床 处理,但需进行规范诊疗的AUB。急性AUB指需要立即 处理的严重的大出血,可见于有或无慢性AUB病史的患 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 第八章月经病第一节月经病小论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

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身体素质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

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

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崩暴下,当以止血为先,缓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到彻底治疗。

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

经期血室正开,大寒大热之剂用时宜慎;经前血海充盛,勿滥补,宜予疏导;经后血海空虚,勿强攻,宜于调补,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

这是月经病论治的一般规律。

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

补肾在于益先天之真阴,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白调。

即使在淫邪致病的情况下,祛邪之后,也以补肾为宜。

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

然而用药不宜过用甘润或辛温之品,以免滞碍脾阳或耗伤胃阴。

疏肝39: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

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气血来源于脏腑,其补肾、扶脾、疏肝也寓调理气血之法。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辨证论治】月经不调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病证。

凡外感六淫、伤七情,以及房室不节,饮食劳倦,或受其他疾病的影响,均可引起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而出现病态者。

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等。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来两次,并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如仅提前三、五天,并无其他不适的,或偶尔提前一次者,都不属月经先期围。

【病因病机】引起月经先期的主要原因是血热妄行或气虚不固两种。

1.血热妄行嗜食辛辣或外感邪热致阳盛血热;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热迫冲任,致经血先期而下。

2.气虚不固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或忧思伤脾,使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以致月经先期而下;也可因产育过多或房室过劳,肾气不固,冲任失约而为月经先期。

【辨证论治】1.血分实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红,兼有面红唇赤,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如生地、丹皮、白芍、玄参、地骨皮、青蒿、旱莲草、黄柏。

经行有块加泽兰、丹参活血化瘀;乳房、小腹胀痛加川楝子、橘叶行气止痛;经量较多者酌加地榆、槐花、仙鹤草收敛止血。

2.肝郁化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鲜红或紫,常夹瘀块,经前乳房、胸胁或小腹胀痛,烦躁易怒,苔微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丹皮、栀子、香附、炙甘草。

经量少而有块者,加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有寒热往来者,去白术、白芍、加半夏、黄芩和解少阳;有潮热者,去柴胡,加青蒿、鳖甲清虚热。

3.阴虚血热【临床表现】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经期偏长,兼见颧红面赤,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两地汤加减:药如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

虚热甚者,可加银柴胡、胡黄连;午后潮热者,加青蒿、鳖甲养阴清热。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与方法中医药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于月经病的治疗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主要是通过调整女性身体的阴阳平衡,调理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常见的几种月经病,介绍中医药治疗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1.前期经期延长或过多(月经过多):这是指月经周期过长,每次经血量多,经期延长,可能伴有腰腹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是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思路是活血化瘀,通经止血。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

例如,将当归、川芎、红花等配伍煎汤,可以调理气血,缓解血瘀,达到止血的效果。

2.经期量少(月经不调):这是指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期量少,有的甚至没有经血排出,常常伴有气虚的症状,例如面色苍白、疲倦乏力等。

治疗思路是益气补血,调补肝肾。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熟地、当归等具有益气补血作用的药物。

例如,将熟地、党参、当归等配伍煎汤,可以补益气血,调整内分泌,缓解经期量少的症状。

3.经期痛经:这是指月经来潮时,出现腹部剧烈疼痛的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呕吐、腹泻等。

中医认为这是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思路是舒肝理气,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香附、柴胡、川芎、丹参等具有舒肝理气、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

例如,将香附、柴胡、川芎等配伍煎汤,可以舒肝理气,缓解经期痛经的症状。

4.经期不孕:这是指经期周期规律,经血正常,但女性长期无法怀孕的情况。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足所致。

治疗思路是调补气血,调整肝肾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熟地、当归、枸杞子等具有补气血、调理肝肾的药物。

例如,将黄芪、熟地、当归等配伍煎汤,可以调节内分泌,促进卵巢功能,改善经期不孕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疗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患者坚持长期治疗才能见到明显的效果。

另外,中医药治疗月经病不仅仅是通过草药煎汤的方式,还包括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的应用,具体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应该由中医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妇科疾病是指妇女因生理、病理变化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中,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艾灸治疗、推拿按摩治疗等。

中医妇科治疗以中药为主,有“药补为主,医食同源”之说。

下面对中医妇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介绍。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女性生理期的周期、周期次数和量的异常变化,包括月经提前、延后、脱期、腹痛、出血量过多或过少、闭经等症状。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气血失调、肝经郁滞、脏腑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用调经中药如当归、川芎、益母草等药物进行调理,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十宣、四神等方针灸穴位,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二、痛经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经前腹部阵发性剧痛,也称月经痛。

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寒凝血瘀等引起的经络不畅所致。

治疗时,可以选择行气活血的中药如川芎、丹参、桃仁等药物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疏肝行气、月经调暖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三、月经过少月经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量明显减少。

中医认为,月经过少是由于气血两虚、肝肾不足、气血阴虚等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择益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熟地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补肾养血、调经和血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四、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子宫肌层。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是由于气血郁滞、肝肾不和、气滞血瘀等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赤芍、桃仁、三七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破气活血、祛瘀止痛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五、不孕症不孕症是指夫妻一年内规律性同房而未避孕而未成功受孕。

中医认为,不孕症是由于气血不足、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用滋补肾气的中药如人参、熟地、枸杞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补肾培元、调经养血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月经病 归纳

中医月经病 归纳

中医月经病归纳【正文】一、引言中医学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于月经病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归纳月经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月经病的分类根据中医理论,月经病可分为血瘀型、气滞型、气虚型、血虚型、寒凝型、湿热型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月经病有不同的病因和病机,需要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三、血瘀型月经病血瘀型月经病是指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导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不畅、经量过多、经色暗紫、经血质稠、经期延长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桃仁等。

四、气滞型月经病气滞型月经病是指气机郁滞、经脉不畅所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疼痛、经期提前或延后、经量不稳等。

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可选用柴胡、香附等药物。

五、气虚型月经病气虚型月经病是指气血不足、经脉失养所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不调、经量偏少、经期延长等。

治疗原则是补气养血,可选用黄芪、党参等药物。

六、血虚型月经病血虚型月经病是指血液不足、经脉失养所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不调、经量偏少、经色淡等。

治疗原则是滋补血液,可选用当归、熟地等药物。

七、寒凝型月经病寒凝型月经病是指寒气聚集、经脉受阻所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疼痛、经血凝滞、经量不畅等。

治疗原则是温经散寒,可选用艾叶、血竭等药物。

八、湿热型月经病湿热型月经病是指湿热蕴结、经脉阻滞所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不调、经色黄赤、经血有臭味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可选用黄连、茵陈等药物。

九、月经病的诊断与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月经病,中医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问诊、切诊、闻声四诊,并结合病史、医学检查等综合分析。

治疗方面,中医常采用中药治疗、针灸、艾灸等综合疗法,针对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相关的中医文献、临床案例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包括中药、针灸、拔罐等多种治疗手段。

袁士良名老中医调周法治疗月经病经验总结

袁士良名老中医调周法治疗月经病经验总结

袁士良名老中医调周法治疗月经病经验总结袁士良名老中医调周法治疗月经病经验总结月经病是指女性在月经周期中出现的各种症状和不适,包括月经过多、月经不调、痛经等。

袁士良是我国知名的老中医,凭借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调理方法,成功治愈了多位患有月经病的女性。

在治疗过程中,他运用了“调周法”,通过调理身体的气血、脏腑功能以及调整生活习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调理气血袁士良认为,月经病的根本原因是气血不调,所以调理气血是治疗的重点。

他通过运用针灸、推拿等手法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月经周期。

针灸可以刺激经络,疏通经脉,活血化淤,改善气血运行不畅的状况。

推拿则能按摩和刺激关键穴位,调节经络气血流动,使经脉通畅。

二、调理脏腑功能在治疗月经病的过程中,袁士良重视对脏腑功能的调理。

他提倡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合理搭配食材,达到调理脏腑功能的效果。

此外,他还推崇中药调理,选用补血、调经、散寒等具有调理脏腑功能的中药,以达到调理月经的目的。

三、调整生活习惯袁士良认为,月经病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他建议患者尽可能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长时间的连续劳作。

此外,良好的心态和心理调节也对治疗月经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他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保持健康的心态,减轻压力,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袁士良的调周法治疗月经病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在他的治疗下,患者们的月经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痛经、月经不调等诸多症状纷纷消失。

他的成功经验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其他中医师和学者的关注。

然而,在应用袁士良的调周法治疗月经病时仍需谨慎。

首先,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因人施治,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都不同,所以在治疗月经病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调理方案。

其次,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中医理论,合理运用中医药的方法,避免盲目用药或使用不当的方法。

总而言之,袁士良名老中医的调周法治疗月经病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治疗思路。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四)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四)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四)1、属于气滞血瘀型闭经的证候A、月经停闭,形体肥胖,带多色白B、月经停闭,精神抑郁,少腹胀痛C、月经停闭,四肢欠温,小腹冷痛D、月经停闭,头晕眼花,心悸气短E、月经停闭,胸胁满闷,呕恶痰多2、患者月经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脘满闷,呕恶痰多,带下量多,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应是A、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B、燥湿祛痰,行气通经C、健脾祛湿,活血调经D、燥湿祛痰,健脾止带E、燥湿健脾,消食导滞3、痛经的主要证候表现为A、经行腹痛,起于初潮者,称原发性痛经;经行以后出现腹痛,称继发性痛经B、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剧痛或隐痛,伴随月经周期发作C、经前、经期腹痛属实;经后腹痛属虚D、胀甚于痛者为气滞;痛甚于胀者为血瘀E、刺痛属热;绞痛属寒4、患者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伴腰骶胀痛,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

其治疗选方是A、血府逐瘀汤B、清热调血汤C、两地汤合失笑散D、红藤败酱解毒汤E、丹栀逍遥散5、患者经后小腹隐隐作痛,阴部空坠,喜按,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脉细弱。

治疗应首选A、补中益气场B、举元煎C、温经汤D、圣愈汤E、调肝汤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闭经-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月经停闭不行,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少腹胀痛拒按,烦躁易怒;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而涩。

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闭经-痰湿阻滞证:主要证候: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黏腻,渐至月经停闭;伴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神疲倦怠,纳少,痰多,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膜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称“经行腹痛”。

4、【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痛经-湿热瘀阻证: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代表方: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

中医分期论治月经病

中医分期论治月经病


经后末期:时间较短,一般2d~3d,与经间期 相连。表现带下量增多,或有少量锦丝带。治当 滋阴助阳,阴阳并调。经后末期常与经间排卵期 密切相关,接近重阴的较高水平,这时需要阴阳 并调,并却促使其气血活动,方用补天五子种玉 丹加减,常用药:丹参、赤芍、白芍、山茱萸、 山药、熟地黄、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 怀牛膝、杜仲、五灵脂、枸杞子、五味子、覆盆 子、巴戟天等。
• 行经期:重阳转阴,彻底排出应泄之经血,着 重活血调经,“留得一分瘀,影响一分新生”。 常用五味调经汤(丹参、赤芍、益母草、五灵 脂、乌药)。常用药:苍术、香附、牡丹皮、 丹参、赤芍、山楂、泽兰、益母草、五灵脂、 续断、茯苓、川牛膝、艾叶等。

• 经后末期:时间较短,一般2d~3d,与经间 期相连。表现带下量增多,或有少量锦丝带。 治当滋阴助阳,阴阳并调。经后末期常与经 间排卵期密切相关,接近重阴的较高水平, 这时需要阴阳并调,并却促使其气血活动, 方用补天五子种玉丹加减,常用药:丹参、 赤芍、白芍、山茱萸、山药、熟地黄、牡丹 皮、茯苓、续断、菟丝子、怀牛膝、杜仲、 五灵脂、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巴戟天 等。
经后初期:月经干净后3-5天,亦有更长时间者, 表现为无明显带下。治当滋阴养血,阴虚轻者, 方用归芍地黄汤(当归、白芍、熟地黄、山茱萸、 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常用药:当归、白 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 泻、续断、桑寄生、怀牛膝等 。阴虚重者,雌激素偏低,癸水衰少者,可用二 甲地黄汤,常用药:龟板、鳖甲、白芍、山药、 山茱萸、熟地黄、女贞子、牡丹皮、茯苓、紫河 车、山茱萸、怀牛膝等峻补肾阴。
中医分期论治月经病
芮城县பைடு நூலகம்医医院 妇产科 牛爱琴
• 概念:月经病是指一月经的周期、 经期经量异常为主症,或伴随月经 周期,或以绝经前后出现明显症状 为特征的疾病。

中医名家医案妇科

中医名家医案妇科

中医名家医案妇科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中医名家在妇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案和医案,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名家医案中的经典妇科病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案例一:月经不调患者李女士,年龄32岁,主诉月经不调已有半年,周期不规律,量少色暗,经期延长。

经中医名家张医生诊断,李女士的病情属于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

张医生采用调理肝气、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方剂,配合针灸疏通经络,通过连续两个月的治疗,李女士的月经恢复了正常,且没有再出现不适症状。

2. 案例二:子宫肌瘤患者王女士,年龄40岁,曾被确诊患有多个子宫肌瘤。

她咨询了中医名家刘医师,刘医师根据王女士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制定了中药调理方案,包括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中草药组合。

经过三个月的服药治疗,王女士的肌瘤明显缩小,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感。

3. 案例三:绝经综合征患者周女士,年龄49岁,自从进入更年期以来,经常出现潮热、心慌、易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

她前往寻求中医名家张医生的帮助,张医生通过辨证论治得知,周女士的症状是由肝肾阴虚所致。

张医生运用中药补益肝肾,调养阴虚的方剂,并且指导周女士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饮食调理。

三个月后,周女士的症状明显缓解,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4. 案例四:宫颈糜烂患者杨女士,年龄28岁,经常出现白带增多、下腹疼痛等症状,经妇科检查,被诊断为宫颈糜烂。

中医名家王医生根据杨女士的情况,采用了中草药外用治疗,包括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等方剂。

经过半年的治疗,杨女士的宫颈糜烂症状明显减轻,且病情没有恶化的迹象。

5. 案例五:盆腔炎患者陈女士,年龄35岁,多年来一直反复发作盆腔炎,反复用药效果不佳。

她前往中医名家陈医师的诊所,陈医师通过中医四诊合并归纳分析,认为陈女士的盆腔炎主要是湿热蕴结所致。

陈医师为她开具了清热解毒、祛湿化瘀的中药方剂,并且指导她进行适当的饮食调理。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第三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概述(一)月经病的定义周期、经期、经量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

(二)月经病的范围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等。

(三)月经病的治疗原则1.重在治本以调经。

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调养胞宫以及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等治法。

2.“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例如,痛经、崩漏。

(四)月经病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顺应和掌握规律:1.经期血室正开,宜和血调气,或引血归经,过寒过热、大辛大散之剂宜慎,以免滞血或动血;经后血海空虚,宜予调补,即经后勿滥攻;经前血海充盈,宜予疏导,即经前勿滥补。

2.青春期重治肾,生育期中年重治肝,绝经后或老年期重治脾,3.三是掌握虚实补泻规律,虚证月经病——补肾扶脾养血为主;实证月经病——疏肝理气活血为主;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

月经病病案组成规律总结组成模式:主症+兼证+舌脉主症:月经色、量、质、周期等异常——辨病+辨证兼证:脏腑症状、全身症状——辅助辨证舌脉:辨证关键主症:色鲜红---热证(虚实)深红---实热多紫红---实热色淡---气虚血虚色紫暗---瘀血血块---瘀血质稠---热证(虚实)质稀---虚证,寒证细目二月经先期(一)定义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二)病因病机气虚和血热。

1.气虚(固摄)可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脾气虚: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

(2)肾气虚:肾气虚弱,冲任不固,不能约制。

2.血热(1)阳盛血热:热扰冲任、胞宫,迫血下行。

(2)阴虚血热:虚热内生,热伏冲任,血海不宁。

(3)肝郁血热: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

(三)辨证论治月经先期的辨证,着重于周期的提前及经量、经色、经质的变化,结合全身证候及舌脉,辨其属实、属虚、属热。

中医妇科月经病口诀记忆法

中医妇科月经病口诀记忆法

中医妇科月经病口诀记忆法月经病,多违期,量色质,变常序。

致病因,主次理:寒热湿,外邪欺;忧思怒,内伤里,房室累,劳倦疲。

经早至;多属热;渐迟至,多寒邪;错杂至,肝郁结。

实量多,虚淡色,热紫红,寒纯黑;瘀为患,血块泻。

1.经期异常经先期,热与虚。

补中汤,气虚与。

阳盛热,清经散;肝郁热,黑;阴虚热,两地汤。

经后期,寒虚滞。

温经汤,实寒休;暖宫丸,虚寒求;补元煎,血虚救;乌药汤,气滞疏。

经愆期,气血伤。

散,肝郁畅,固阴煎,肾虚商。

期延长,瘀虚热。

桃四物,合失笑,祛血瘀,能活血;两地汤,二至丸,养阴液,退虚热。

2.经量异常经量多,虚与热。

气虚者,淡清测;举元煎,升固摄。

血热者,红紫色;保阴煎,清凉折。

若血瘀,紫黑色;失笑散,化活血。

经量少,虚与痰。

滋血汤,血虚予。

桃四物,血瘀逐。

归肾丸,肾虚补;苍导痰,湿痰除。

3.经行异症经行衄,称逆经;气血逆,热为病。

肝郁火,胁胀疼;引经汤,血下行。

肺阴虚,潮热咳;滋肺肾,顺经汤。

经行泻,脾肾虚,治求本,调经辅。

谷不化,参苓术。

五更作,宜温补;四神丸,合健固。

间期血,精元充,阳内动,血妄动;肾阴虚,滋阴血,二至丸,两地合;湿热蕴,清湿热,清肝淋,加减成;瘀血留,化淤血,逐瘀汤,止血良。

4.痛经经行痛,称痛经;腹与身,两处分;经前发,为实证;经后作,虚证明。

气血滞,胸胁胀;宜运行,膈逐汤。

阴虚寒,热痛减,便清长,温经商。

寒湿凝,冷痛凉;经色暗,腹逐汤。

湿热注,腹灼痛,连腰骶,清调尝。

气血虚,疠痛长;调补养,圣愈良。

肝肾亏,腰狻胀,脉沉细,凋肝场。

5.经闭经闭症,分虚实;虚血枯,实邪隔;妊亦闭,细辩之。

肝肾亏,腰腿酸;归肾丸,细调养。

气血虚,面色苍;养荣汤,甚堪尝。

虚血燥,五烦潮;一阴煎,养阴调。

气血瘀,胁腹胀;府逐瘀,气滞商。

痰湿阻,胁满闷;导痰丸,合佛手。

6.崩漏崩漏病,本一症;淋沥漏,注下崩;热虚瘀,冲任损;急治标,缓图本;漏养血,崩固升。

血热者,分虚实;滋虚热,保阴煎;清实热,用固经。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月经过多血热证的治法是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肾虚证,推荐的方剂是定经汤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先期肾气虚证临床表现的是经色红,质铜月经后期的主要病机不包括痰湿治疗经期延长气虚证,推荐的方剂是安冲汤下列各项,不属于闭止性月经不调主要病机的是血热对闭经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患者年逾16周岁尚未行经,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夜尿频多,性欲淡淡,面色晦黯,眼眶黯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其证候是肾气亏损证闭经痰湿阻滞证的治法是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停经的是有龄期停经闭经的治疗原则是虚者朴而通之,实者渴而通之治疗闭经气滞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疼痛类型不包含肌肉酸痛闭经痰湿阻滞证的治法是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停经的是育龄期停经闭经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渴而通之治疗闭经气滞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疼痛类型不包含肌肉酸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病机是血瘀治疗继发性痛经痰瘀互结证,推荐的方剂为消癔丸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的腹痛特点是胀痛拒按下列中医外治法推荐用于治疗内异症,除了坐浴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肾气亏虚证临床表现的是畏寒肢冷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常见证候的是气滞证崩漏的常见病因是脾虚、肾虚、血热、血瘀患者经血非时暴下不止,血色淡黯或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或面浮肢肿,目眼青黑,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我尿多,舌淡脂,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其治法是温肾昼气,固冲止血提出“蒸流、澄源、复旧”治腐三法的是《丹溪心法附余》治疗崩弱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逐瘀止血汤催乳素复测,下面正确的是:在月经周期的第2~4天,早上空暖,静尘1小时,在10~11点抽血选择性激素检查的时间和项目下面错误的是:T、PRL可任一时间测定关于LH测定,下面正确的是:而基础FSH相对低水平,提示PCOSLH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中错误的是:预测排卵:结合B超,排卵前LH≥10IU/L,提示LH 锋出现催乳素相关问题错误的是:额激素可以促使催乳素降低孕酮( P)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P值上升,通常说明排卵前脾虚证型崩漏的舌脉表现是( ) 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节白,脉细弱产后恶露持续( )周以上仍淋沥不断者,称为产后恶露不绝3下列关于赤带说法有误的是( ) 妇检:无宫颈鹿烂,子宫,附件区压病不明显肾阴虚证型崩漏的舌脉表现是( ) 舌红,少苷或有裂纹,脉细软崩漏的辅助检查包括( ) 以上均是下列关于崩漏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上均正确采用针灸处理刷漏急症时,选穴为( ) 而会穴、大敦穴、隐白穴生脉散山( )组成人参(完参)、麦冬、五味子采用艾灸处理刷漏急症时,选穴为( ) 百会穴、大敦穴、隐白穴对于> ( )周岁仍未绝经,崩漏反复发作又无须手术者,可采用促绝经法治疗55虚热证型崩漏的治法是养阴清热,因冲止血,主方是( ) 上下相资汤下列关于气虚崩漏得说法有误的是( ) 可用参制汤治疗国环境等国素改变停经( )者,可不予治疗12月将闭经称为“经水断绝”,概括闭经病因为“固虚、积冷、结气” 的是( ) 张仲豪少女初潮( )年内偶尔出现月经传闭现象,可不予治疗2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又中断( )个月以上者,称闭经6闭经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 以上均是继发性闭经可伴有( )等症状以上均是下列属于阴虚血燥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瓜石汤下列属于气滞血采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血质逐渐涌痰湿阻滞证型闭经的舌脉表现为() 舌淡醉,苔腻,脉滞寒凝血染证型闭经的治法是() 温经教案,活血通经下列属于气血虚弱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人参养营汤闭经的治疗原则包括( ) 以上均正确Ⅱ型闭经是指( ) 有内源性维激素产生、FSH及PRL水今正常原发闭经是指年龄超过( )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超过( )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14.16对于FSH升高≥ ( )U/L的闭经患者,由于其卵巢功能衰竭,不建议采用促排卵药物治疗20对于有生育要求,规范地诱发排卵 ( )个周期后未成功妊娠,或合并绘卵管问题的闭经患者或男方国素不孕者可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6~9下列关于激素替代治疗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上均正确人工流产术后闭经的描述,错误的是( ) 人流水后闭经通常表现为腹痛或不规律出血实验室化验性激素的主要目的是探查( ) 有无恢复排卵人流术后闭经容易牵累的部位和特点,除外( ) 卵巢临床上排除妊娠后,孕激素试验可选用微粒化黄体酮( ), gd,10天200mg临床上如有周期性腹痛无出血,或仅有点滴血色,应考虑( ) 宫颈管黏连原发性闭经是指()后无月经朱潮16岁关于痛经.下列哪一项描述不正确( ) 几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胀痛或其他不适称为痛经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是( ) 子宫组织中PG含量增高原发性痛经的表现错误的是( ) 多在月经相潮即发病痛经的治疗错误的是( ) 可给予前列腺素合成酶激动剂健康促进规划设计原则不包括( ) 经济性原则缓解痛经可拍打的穴位是() 三间交以下关于治疗气血虚弱型痛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按揉法在命门、胃俞、关元会、三焦命治疗,局部湿热为疫,时间约30~50分钟以下关于脊柱整复手法治疗痛经的描述错误的是( ) 化瘀能够疏通腰骶部气血经脉以下关于痛经摩腹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右侧,周厚法在小线部厢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操作,约25分钟,以下关于痛经的鉴别诊断的描述错误的是( ) 痛经患者的HCG阳性,血热下降,WBC正常或稍高患者,女,痛经来医院就诊,患者经后一二日内小腹绵绵作痛,腰部酸胀,经血赔炎、量少、质稀,或有耳鸣、头晕、眼花,或腰骶酸痛,小腹空坠不湿,或潮热颤红,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则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
当归地黄饮或归肾丸
血虚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症状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则
养血益气调经
方药
滋血汤或小营煎
痰湿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少、色淡红、质黏如痰。
症状
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多粘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肾气虚
气虚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黯淡、质稀。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方药
固阴煎或归肾丸
脾气虚
气虚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淡红、质稀。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无力。
治则
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治则
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
举元煎
虚热
月经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量少、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则
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
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或固经丸
血瘀
月经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量或多或少、色紫黑或紫黯、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治则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或桂枝茯苓丸加味
经间期出血
两次月经中间(即絪缊期、排卵期),周期性出血现象。
肾阴虚
月经
两次月经中间有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方药
加减一阴煎或两地汤合二至丸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
保阴煎
血瘀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量多、色紫暗或黑、质稠有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涩。
治则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失笑散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
肾虚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稀(初潮迟)。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中医月经病归纳
月 经 病
月经先期
涵义:1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者(且连续三个周期以上)。
2过多→月经周期正常,仅是经量明显增多(大于80~100ml)。
西医:1先期→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失调出血的黄体不健全;盆腔炎导致的出血。
2过多→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失调出血的月经过多;肌瘤、内异症、盆腔炎等导致的量多。
症状
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沈迟或沈细弱无力(肾阳虚)。
治则
扶阳祛寒调经
方药
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
实寒
血寒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或紫黑、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肢寒畏冷、面色清白、舌淡紫苔薄白、脉沈紧。
治则
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
气滞
月经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
当归地黄饮
血虚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
症状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则
补血益气调经
方药
大补元煎
虚寒
血寒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逐瘀止血汤
崩漏
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紊乱,忽然大下者为崩,淋漓不断出血者为漏,月经非时而下。
肾虚
肾气虚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淡红或黯淡、质稀。
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质稠夹血块、经行不畅。
症状
小腹胀痛、胸胁乳房胀满、精神抑郁、善太息、烦躁易怒、舌淡苔薄、脉弦。
治则
理气行滞调经
方药
乌药汤
月经先后
无定期
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超过七天以上者,又称经乱;月经量多兼经期延长皆可渐致崩漏。
肾虚
月经
月经周期或先或后、量或多或少、色黯淡、质稀。
症状
治则
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
丹栀逍遥散
阴虚血热
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肾阴虚)。
治则
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
两地汤
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后延七天以上,又称经迟;月经后期兼月经过少可渐渐发展成闭经。
肾虚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淡、质稀。
深红、质稠有臭气。
症状
口苦、头晕、心烦胸闷、口腻纳呆、带下量多色黄、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则
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方药
清肝止淋汤
血瘀
月经
两次月经中间有少量出血、色紫黑或紫黯、质稠夹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治则
化瘀止血
方药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肾调经
方药
固阴煎
肝郁
月经
月经周期或先或后、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
症状
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脘闷不舒,嗳气食少,苔薄黄或薄白,脉弦。
治则
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
逍遥散
月经过多
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明显增多,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盆腔炎、
治则
燥湿化痰调经
方药
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
血瘀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或多或少、色紫黑、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治则
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
通瘀煎或桃红四物汤
经期延长
经期超过七天以上,甚至达到两周。
气虚
月经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量多、色淡红、质稀。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无力。
方药
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阳盛血热
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流出有热感、有臭气)。
症状
头晕面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治则
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
清经散
肝郁血热
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质稠夹血块。
症状
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精神抑郁、烦躁易怒、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善太息、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气虚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淡红、质稀。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则
补气摄血固冲
方药
举元煎或安冲汤
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鲜红、质稠或有血块。
症状
头晕面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