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说课稿
季泽云灌南中学外国语学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圆》是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的第一节内容,属于几何基础知识教学,是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等中心对称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学习的,它为以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几何知识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因此,教“圆”一节时,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教学上,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逐步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圆的相关概念
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理解如何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运动集合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做”数学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积极思维中形成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确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集合定义的学习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在经历观察思考与动手
操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圆的两种定义以及如何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理念.
本节课除了常用的教学手段外,还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学法指导
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运用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和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感悟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去探究。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感受圆形
1.以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引出课题
(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有关圆的图片并举例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学生易于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引导学生将生活图形抽象为数学图形.)
3.回忆小学学过的有关圆的知识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4.用绳子画圆,在操作中得出圆的描述定义(学生的表述可能并不严密、完
整,但在完善自己的表述的过程中,对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有益的,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为了丰富学生的数学史料知识,给学生介绍墨子对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
(二)动手操作,获得新知
活动一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
1.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一个圆,并在纸上任意取多个点,并思考:点和圆之间可能
有几种位置关系?(通过实际画图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点和圆有不同的位置关系”这一事实,同时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2.深化理解
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
圆不动,点在动;点不动,圆动以及圆的大小在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只有三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引导学生总结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4.学生画一画,比一比,得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d与r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两者之间的互推关系.(通过实际画图操作,让学生发现“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决定着d 与r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事实,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5. 完成三道抢答题.(一是为了巩固所学新知,并为后续的集合定义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二
圆的集合定义的学习.
由“点在圆上 则d=r,”推倒出: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反之,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圆上,进而得出集合定义: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接着类比得到: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这部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需要教师的精讲点拨,并引导学生类比得到圆的内部以及圆的外部的集合定义.
(三)尝试与交流
已知点P、Q,且PQ=4cm,画出下列图形:
(1)到点P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集合;
(2)到点Q的距离等于3cm的点的集合.
(3)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等于2cm且到点Q的距离等于3cm的点有几个?请
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
(4)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cm且到点Q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cm
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请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
P Q
第一小题的变式是为了分散第四个问题的难点,这个问题以学生独立思考
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必要时,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并加以拓
展,最终圆满的解决问题,这样安排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
探究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这组练习的目的是立足于巩固,着眼于发展,让学生学以致用,深化对基本概念
的理解,体会成功的喜悦.
(五)总结回顾,提升认识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知道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课堂小结不仅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所学的内容,得到相应的体验,还可以培养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反思的学习习惯.)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巩固性作业:课本第109页,习题5.1 ,第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