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汇编

合集下载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规章制度汇编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规章制度汇编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查房制度三、会诊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八、术前讨论制度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查对制度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二、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治理制度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十四、危险值报告制度十五、病历治理制度十六、抗菌药物分级治理制度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八、信息安全治理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是强化医务人员职责、防止推诿病人,贯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具体体现,首次接诊的医院为首诊医院;首次接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首先接诊的大夫为首诊大夫。

首诊负责制要求:(一)各级大夫应对接诊病人认真询问病史,详尽体格检查,规范书写门诊病历,作出初步诊断及诊治处理意见。

(二)病人不管转科、转诊和住院都必须书写病历。

(三)危重病人转诊或收住院须有医护人员护送,严密监测途中病情变化。

(四)病房值班医护人员如发觉收治病人病情可能属于其它专科时,不能推诿病人,应先接收,先处理,及时请相关专科人员会诊,在他科同意转科后转入相关科室。

有争议者,提请医务处协调或裁决。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是住院诊疗最差不多、最重要的医疗活动。

通过查房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进一步明确诊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观看诊疗效果;通过查房能够检查医疗护理工作完成的情况和质量,发觉问题及时纠正。

各科室应认真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要求自上而下逐级严格执行,参加查房人员必须穿戴整洁、严肃认真,查房时不得接私事电话,不得谈论与查房无关的话题。

(一)住院医师查房制度1、对所管的病人每日至少查房二次,上、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晚查房一次,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觉新的病情及时处理。

2、对危险、疑难的新入院病例和特不病例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3、及时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病历和各种医疗记录,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化验报告单分析检验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

最新最新18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

最新最新18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

最新最新18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医疗核心制度是指在医疗领域采取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旨在促进医疗服务的公平、公正和高质量。

以下是最新最新18项医疗核心制度(2024版)的汇编:1.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2.医疗资源分配制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

3.医疗服务价格制度: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防止价格虚高和不合理涨价。

4.医疗服务规范制度:制定医疗服务规范,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管理,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5.医闹应对机制:建立医闹应对机制,保护医生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护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6.药品审批制度:加强药品审批管理,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

7.医学人才培养制度: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的专业水平和质量。

8.科研创新激励制度:建立科研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医生和科研人员进行医疗科研和创新。

9.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完善医疗事故处理制度,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10.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11.病案管理制度:加强病案管理,提高病历质量和信息安全。

12.医疗信息化建设制度: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性。

13.优化药物使用制度:推动合理用药,减少药物滥用和浪费。

14.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有效解决医患纠纷,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15.健康教育制度: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健康的认知和健康素养。

16.护士人员配备制度:优化护士人员配备,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

17.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18.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建立医疗机构评审制度,监督医疗机构的运行和管理。

这18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促进医生和患者的良好合作关系。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一、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目标、职责和流程,规范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二、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建立不良事件的报告、记录、分析与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制度:规范医患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建立完善的预防与处理机制,有效化解医疗纠纷。

四、感染控制制度: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感染控制方案,严格执行手卫生、器械消毒等相关程序,防止交叉感染。

五、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保障机制,制定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提高护理质量。

六、药品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合理使用、采购、配送、储存和处方。

七、手术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手术流程,确保手术安全,包括术前患者评估、手术室准备、手术操作、手术室消毒等环节。

八、信息管理与保护制度:建立医疗信息管理与保护制度,包括电子病历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信息安全等方面。

九、医学伦理与人文关怀制度:加强医疗人员的伦理教育和培训,推进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满意度。

十、安全准入与退出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安全准入标准招聘医疗人员,做好员工的培训与考核,确保医疗机构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十一、医疗技术标准制度:建立医疗技术标准制度,确保医疗技术的规范和安全应用。

十二、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十三、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医疗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十四、医疗质量评价与监测制度:建立绩效评价和监测机制,深入分析医疗质量与安全问题,制定改进方案。

十五、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提高医疗机构的应急能力。

十六、医患沟通与信息共享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患之间的信任,促进信息共享与交流。

十七、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医疗人员积极推动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改进。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最新版)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最新版)

18项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查房制度;三、会诊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八、术前讨论制度;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查对制度;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十五、病历管理制度;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 标题: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一、医师执业制度1. 医师注册、执业注册与考核制度2. 医师定期继续教育制度3. 医师处方管理制度4. 医师责任追溯制度5. 医师联合执业制度二、医疗机构管理制度1.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2. 医疗机构设置和审批制度3. 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制度4. 医疗机构护理管理制度5. 医疗机构电子健康档案制度三、医疗服务管理制度1. 医疗服务标准制度2. 医疗服务规范化管理制度3. 医疗服务费用管理制度4. 疫苗接种管理制度5. 出院随访制度附件如下:1. 医师注册、执业注册与考核制度细则2. 医师定期继续教育制度实施细则3. 医师处方管理制度实施细则4. 医疗机构审批标准和程序规定5. 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实施办法6. 医疗机构质量管理标准和评价指南7. 医疗服务标准化管理手册8. 疫苗接种管理实施指南9. 出院随访工作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医师法:指医师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等。

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指医疗机构设置、执业、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

3. 疫苗管理条例:指疫苗生产、流通、接种等方面的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条例》等。

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1. 医师处方管理中可能浮现虚假处方的情况,可以加强处方审核和监管力度,建立处方追溯机制;2. 医疗机构设置和审批中可能存在滥设医疗机构的问题,可以加强审批管理,严格控制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3. 医疗机构质量管理中可能会遇到医疗技术更新换代、人员流动等问题,可以定期开展培训和考评,激励医护人员的积极性;4. 疫苗接种管理中可能浮现疫苗效果不佳的情况,可以加强疫苗检验和质量监管,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安全性。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1.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控制。

2.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部和环境的安全。

3.护理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4.医疗设备管理制度:采购、使用和维护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5.药事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药事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配送、储存、使用和废弃等环节的管理。

6.感染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内部的感染传播。

7.手术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手术管理制度,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8.输血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输血管理制度,确保输血安全和指征的合理性。

9.用药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用药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和用药质量。

10.医疗记录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记录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11.医患沟通制度: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质量和满意度。

12.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加强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13.病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病案管理制度,确保病案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14.诊疗流程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诊疗流程管理制度,提高诊疗流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15.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数据安全。

16.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的医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17.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制度,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全面评价和考核。

18.制度落地与监督:确保上述制度真正落地和执行,建立监督机制,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以上18项核心制度涵盖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方方面面,是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权益的基本保障措施。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这些制度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最新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

最新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

最新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医疗核心制度是确保医院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准则。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环境的变化,这些制度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下是最新的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首诊负责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是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首诊医师要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这一制度能够确保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得到连续、有效的诊疗服务,避免出现推诿、延误病情的情况。

二、三级查房制度三级查房制度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通常包括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主治医师查房和住院医师查房。

通过三级查房,能够充分发挥各级医师的专长,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会诊制度会诊制度是指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因病情需要或医疗技术条件限制,需要邀请其他科室或医疗机构的医师协助诊疗的制度。

会诊分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外会诊等多种形式。

会诊制度能够整合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诊疗方案。

四、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分级,并按照不同的护理级别为患者提供相应护理服务的制度。

护理级别通常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合理的分级护理能够满足患者不同程度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值班和交接班机制保障患者诊疗过程连续性的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性医疗值班体系,包括临床、医技、护理等部门。

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交接班时,要详细交接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等重要信息,确保医疗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是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治疗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

医院2024最新修订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医院2024最新修订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医院2024最新修订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一、患者安全管理制度:1.加强患者安全意识培养,要求全体医务人员参加患者安全培训。

2.完善医疗巡视制度,定期对医疗环境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危险因素。

3.建立医疗质量安全报告制度,对医疗质量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及时向上级报告。

二、药品管理制度:1.强化药物采购管理,建立完善的药品采购程序,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2.加强药品库存管理,定期清理药品过期和失效药品,并建立合理的库存控制机制。

3.提高药品使用安全性,推行临床用药规范化,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药培训。

三、手术管理制度:1.建立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强化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手术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手段的准确性。

3.完善手术室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加强手术器械和手术室的消毒和清洁管理。

四、护理管理制度:1.完善护理操作规范,要求护士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护理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

3.建立护理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差异较大的护士进行培训和辅导。

五、感染防控管理制度:1.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对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强化手卫生和消毒控制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和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3.完善隔离管理制度,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程度进行隔离措施。

六、医疗设备管理制度:1.建立设备购置和更新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2.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管理,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并建立设备故障报修制度。

3.加强医疗设备使用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对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操作。

七、病历管理制度:1.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化,要求医务人员在病历上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

2.完善病例质量检查制度,定期对病历质量进行检查,并对不合格病历进行整改。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医疗核心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和完善的关于医疗卫生事务的基本规章制度。

下面是18项医疗核心制度的汇编。

一、全民医保制度全民医保制度是保障人民基本医疗需求的核心制度之一、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旨在提供经济保障及医疗服务。

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主要是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功能、服务水平等,将其分为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服务的分级分流。

三、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是指对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确保药品安全和有效使用,包括药品注册、药品生产许可、药品流通监管等。

四、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过程管理、医疗事故处理等,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五、医疗费用监管制度医疗费用监管制度主要是对医疗服务费用进行监管,包括价格监管、费用审核、医保支付等,以实现医疗费用的合理化和透明化。

六、医疗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医疗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包括医学教育的规范管理、临床人才评价和职称晋升制度等,以确保医疗队伍的素质和数量符合需求。

七、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建立医疗信息系统,实现患者信息、医疗过程和医疗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促进医疗信息的流动和利用。

八、医事纠纷处理制度医事纠纷处理制度主要包括医疗事故鉴定、医疗纠纷调解和仲裁等,以保护患者合法权益,解决医患矛盾。

九、医疗器械监管制度医疗器械监管制度是指对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十、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包括疫情监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等,以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十一、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制度是指对医疗保障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监管等进行管理,确保医疗保障基金的稳定和安全。

十二、医疗资源配置制度医疗资源配置制度主要涉及医疗人员配备、设备设施配置和医疗物资供应等,以保障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医疗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汇编

医疗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汇编

医疗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目录(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查对制度。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

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十八项核心制度汇编

十八项核心制度汇编

十八项核心制度(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院内会诊制度。

(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审批制度。

(7)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查对制度。

(10)病历书写制度。

(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准入制度。

(14)转院转科制度。

(15)特诊特治告知制度。

(16)手术平安核查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医患沟通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

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1、三级医师查房规定〔1〕每周查房1-2次,应由二级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

十八个医疗核心系统(1)主任医师负责制。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咨询制度。

(5)危重病人急救系统。

(6)手术分级管理系统。

(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检查系统。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11)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抗菌药物分类管理制度。

(16)运行安全核查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第一,第一个医生或科室是第一个医生和第一个科室。

首诊医师负责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专业。

二、首诊医生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治疗,认真记录病历。

对确诊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治疗意见;对诊断尚不明确的患者,应对症治疗,并及时请上级医生或相关科室医生会诊;三、首诊医生下班前,应将病人移交给接班医生,将病人的病情和注意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于急、危、重病人,首诊医师应积极采取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非专业疾病或多专业疾病,需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病人需要检查、住院或转院的,首诊医生应陪同或安排医护人员陪同;如果接收医院条件有限,需要转院,首诊医生应与转院医院联系,做好安排后再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治疗患者,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时,组织有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治科室及其他医疗行为的决定,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系统开展主任(副)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

入院当天,危重病人应有上级医生查房;晚上病重的病人入院后,第二天,要有上级医生的查房记录。

二级医师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

查房前,各级医师应事先查阅相关文献,做好充分准备,提高查房质量。

1、三级医师查房规定(1)每周查房1-2次,应有二级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护士长及相关人员参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XXX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1二、.....................................................................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 (1)三、.............................................................. 会诊制度2四、.......................................................... 分级护理制度8五、........................................................ 医生交接班制度8六、......................................................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0七、......................................................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11八、.......................................................... 术前讨论制度11九、......................................................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2十、查对制度 (12)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26)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7)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31)十四、急危值报告制度 (31)十五、病历管理制度 (34)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34)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37)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38)核心制度“ 123 ”速记法1 一首一会一病一首〜(首诊负责制度)一会〜(会诊制度)一病〜(病历管理制度)2二查二安二危二查〜(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对制度)二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二危〜(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3三讨三分用新交接三讨〜(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三分〜(分级护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用新交接〜(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交接班和值班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护送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诊治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两查房。

三、对危重症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五、查房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具等。

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合理的病情分析,提出诊治意见,并作出明确指示。

六、查房内容:1、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病人;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核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询问、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饮食等方面的意见。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

尤其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核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3、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会诊、转科、出院、转院等。

三、会诊制度一、门诊会诊(1)首诊医师应在以下情形请其他科医师对病人进行会诊:①首诊为经治医师,综合病史、查体、辅助检查,考虑排除本科疾病,或合并患有他科疾病,先请本科出诊的主治医师以上医师会诊,考虑非本专科疾病,请其他科会诊。

②首诊为主治医师以上医师,经问诊、查体或辅助检查后,考虑病人非本专科疾病,或合并他科疾病,可直接请他科医师会诊。

(2)会诊前,首诊医师应做好以下工作:①规范书写门诊病历手册,标明会诊的科室及会诊目的。

②必要的辅助检查。

③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清楚,告知到他科会诊的程序,取得理解与配合。

④患者为平诊,一般状态较好,可自行前往他科会诊。

⑤患者为平诊,一般状态差,可由导诊员护送到他科会诊。

⑥患者为急诊,且可以转送,应陪送到急诊科,与接诊医师交待清楚再返回⑦患者为急危重病人,不宜立即转运,应请相关专科医师到场会诊,并实施救治,待病情稳定后交由相关专科医师。

(3)会诊医师应做好以下工作:①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做必要的检查,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予以治疗。

②接诊医师为经治医师,患者病情较复杂,应请本专科出诊的主治医师以上医师会诊。

③接到他科医师前往会诊请求时,会诊医师应为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应先向本科其他出诊医师交待工作,然后前往。

④到他科诊室会诊,患者病情均较复杂,以本科疾病为主的,应收入院治疗,若病情危重,则先实施救治,待适于转运时,护送到病房。

(4)门诊多科会诊①首诊科室报告门诊部,门诊部主任到场,或委派专人到场,组织会诊。

②门诊部主任或主任委托人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与配合。

③对重危患者先实施救治,待病情稳定按主病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

二、急诊科会诊(1)急诊病人出现以下情形需要急诊室首诊医师请他科医师会诊:①病人病因难以明确,如发热、昏迷、腹痛等病症。

②危重病人抢救需多学科医师共同完成的情形。

(2)首诊医师请他科医师会诊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工作:①依据患者或家属的主诉书写急诊病历,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

②为明确诊断,做必要急诊化验、影像检查(CT、MR、超声等),为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③视病情做必要的紧急处置:外伤止血包扎,骨折简单固定,建立输血输液通路,心肺复苏等。

④视当时病人的综合情况,可将病人送到被请会诊的医师处,也可将被请医师请来会诊。

⑤向病人或家属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取得理解与配合。

(3)会诊医师接到会诊请求后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到达时限:会诊医师在急诊室值班的,应立即到场;会诊医师在病房值班的,应在10分钟内到场②综合首诊医师的病情介绍、病人或家属的陈述、专科查体、各种检查结果,做出初步诊断,给予正确处置1)病情较轻的可留急诊用药观察。

2)病情较重或诊断不确切的,建议入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3)病情危重,现场实施抢救,如气管切幵、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

③出现以下情形,会诊医师要及时请上级医师到场解决问题1)不能确定诊断。

2)会诊后经过用药及处置,患者病情未见好转。

三、病房科内会诊(1)科内会诊,即全科会诊或全科查房,每周1次,固定时间进行。

有急危重病例可随时进行全科会诊,由科主任主持,做好记录。

(2)会诊提出:①医疗组长或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提出。

②医疗组内疑难病例,经三级医师查房,诊断和治疗仍不明确。

③医疗组内急、危、重病例,诊治不明确或治疗效果不好。

④外科系统的术前会诊也属科内会诊的一种形式,另行制定“术前会诊制度实施细则”。

(3)会诊前准备:①经治医师准备病历资料,熟知患者病情,包括入院情况、诊治经过、目前存在的问题、各种检查结果异常情况,及时完成病程记录,各种化验检查单附于病历中。

②主持会诊的医师提前查阅被会诊患者的病历,结合会诊目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③其他医师也应了解即将会诊的患者的病情。

(4)会诊中①管床经治医师汇报病历,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主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疗效、目前存在的问题。

②管床主治医师、主治医师以上医师补充诊治情况。

③主持会诊者听取汇报,翻阅病历,带领参加会诊的各级医师进病房,与病人或家属沟通,进一步收集信息,详细查体,查体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④会诊讨论由查房者主持,采用先民主后集中形式。

首先是管床各级医师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其他医疗组医师发表意见,最后,主持人总结分析,补充或更正诊断,提出进一步检查项目和治疗处置方案。

⑤全科会诊也兼有教学查房的功能,是实习医师、进修医师等各级医师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应大胆发言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5)会诊后①经治医师认真书写会诊记录,真实完整地表达全科讨论情况。

②本组的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会诊结论,特殊检查及治疗征得知情同意,签字后方可实施。

③及时执行会诊确定的诊疗方案。

④会诊主持者在24小时内检查经治医师记录情况和医嘱执行情况。

⑤科室建立全科会诊记录本,指定专人将每次全科会诊内容记录下来。

四、病房科间会诊(1)会诊的提出:①涉及其他学科的诊治问题,在本学科无法解决的病例,可提出科间会诊。

②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同意,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内容应真实,便于会诊医师充分掌握患者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

③一般情况下普通会诊,普通会诊的含义是:1)其他科情况为次要矛盾,可择期会诊。

2)患者病情较轻,生命体征平稳。

④急会诊的条件:1)患者病情突然变化,疑似合并其他学科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