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和改进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传染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1. 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2.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卫生设施和设备的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3. 建立全民参与的卫生监督机制,保障公共卫生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
三、主要制度1. 传染病防控制度(1)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2)加强传染病病原体的研究和监测,提高对新发传染病的应对能力;(3)加强对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控意识,减少传染病的发生风险。
2. 卫生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1)建立卫生设施和设备的台账管理制度,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2)加强对卫生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提高卫生条件和环境的质量;(3)加强对卫生设施和设备的使用管理,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预防疾病传播。
3. 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考核评估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2)建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计划和目标管理制度,确保服务项目的有效开展;(3)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推广,提高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4. 卫生监督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评估制度,提高监督效果和公信力;(2)加强对卫生监督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3)加强对监督对象的宣传教育,引导其自觉遵守卫生法规,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四、工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2. 加强卫生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改善卫生条件和环境;3.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4. 加强卫生监督工作,保障公共卫生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
医院_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院公共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 医院公共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3. 各科室设立公共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科室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三、公共卫生管理内容1. 传染病防治(1)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
(2)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3)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治意识。
2. 食品安全(1)加强食堂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2)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防止食品污染。
(3)加强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卫生监管。
3. 环境卫生(1)保持医院环境卫生整洁,定期进行消毒杀虫。
(2)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确保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
(3)加强医院废弃物管理,防止环境污染。
4. 公共卫生教育(1)定期开展公共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公共卫生意识。
(2)开展公共卫生宣传活动,普及公共卫生知识。
四、实施与监督1. 医院公共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问题。
2. 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3. 各科室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定期向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报告工作情况。
五、奖惩1. 对在公共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罚款、降职、辞退等处理。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公共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应及时修订本制度。
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旨在加强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管理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管理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卫生服务管理机构建立制度:建立卫生事业管理体制,明确卫生主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并建立配套的管理和监督机构。
2. 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卫生服务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评奖等制度,以保证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3. 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对卫生服务设施、设备、医疗资源等的统一规划、配置、维护和更新的制度,以确保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4. 经费管理制度:包括卫生服务经费的编制、管理、使用和监督制度,以确保卫生服务的经济可行性和资金的有效使用。
5.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和执行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和实施医疗质量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6. 卫生信息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健全卫生信息系统,推广电子医疗记录,加强卫生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共享,提高卫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和实施应急预案,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处置和评估,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8. 社会参与和反馈机制:包括建立社区和群众参与卫生服务管理的机制,收集和反馈用户需求和意见,提高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和效果。
以上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方式和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权益,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高效、安全和质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对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行管理,包括卫生机构的设立、执业许可、人员资质等。
2. 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督:对卫生机构提供的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质量监督,包括卫生设施设备的安全与卫生、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医疗纪录的完整和准确等。
3. 公共卫生服务评价:对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来监督和改进服务质量。
4. 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公开:要求卫生机构公开提供与公共卫生服务有关的信息,包括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价格等,以提供给公众选择。
5. 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公众投诉卫生服务的渠道和机制,对投诉进行调查处理,妥善解决投诉问题。
6. 卫生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对卫生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和监管,包括处罚和行政监管等。
7. 卫生机构人员行为规范:对卫生机构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包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
通过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制度,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权益,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卫生服务体系的公平和有效运行。
医院公共卫生及管理制度
一、引言医院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职责。
为加强医院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院公共卫生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2. 设立医院公共卫生科,负责日常公共卫生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3. 各科室设立公共卫生联络员,负责本科室公共卫生工作的协调和落实。
三、公共卫生管理制度1. 传染病防控(1)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识别和防控能力。
(3)定期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2. 医院感染控制(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操作等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2)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宣传教育,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3)定期开展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和处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3. 疫苗接种管理(1)严格执行国家免疫规划,确保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
(2)加强疫苗冷链管理,确保疫苗在储存、运输和接种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3)开展疫苗接种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疫苗接种率。
4. 环境卫生管理(1)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监测,确保环境清洁、整洁、无异味。
(2)定期开展灭鼠、灭蚊、灭蝇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3)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5. 食品安全(1)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饮食安全。
(2)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3)提高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四、监督与考核1. 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各科室公共卫生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
3. 对违反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五、结语医院公共卫生及管理制度是保障医院公共卫生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及管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及管理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围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及管理的重要性和现状进行叙述。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涵盖了预防疾病、健康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
这是因为公共卫生服务的良好运行对于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及管理作为实现公共卫生目标的重要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均衡性和覆盖面不够理想。
其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亟需提升。
再次,人们对公共卫生知识的认识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需要及时跟进和更新。
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定和实施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制度需要明确责任分工、监督机制以及资源保障,以确保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落实和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管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应注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同时进行,宏观层面需要注重政策规划和资源配置,微观层面则需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和质量。
总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及管理是关乎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制度和健全高效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展开: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及其管理的主要内容,并明确了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重点阐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的相关概念、内容和实施情况。
其中,2.1节将详细介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的要求和标准,包括基本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范围等方面的内容。
2.2节将探讨如何有效管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包括政府部门的职责、工作机制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背景为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
三、主要内容1. 组织机构:设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
委员会由公共卫生主管部门、卫生服务机构代表以及相关专家组成。
2. 服务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
各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标准。
3. 服务标准: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标准,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可行性。
主要包括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周期等内容。
具体标准由公共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向各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推广。
4. 资源配置:按照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各卫生服务机构要按照规定的资源配置方案进行实施,并及时报告使用情况。
5. 人员管理:招聘、培训和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人员。
要建立健全人员考核、奖惩和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6. 监督和评估: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进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评估。
委员会和公共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 管理费用: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收费标准和管理费用。
要合理确定收费范围和金额,确保服务的可负担性和公平性。
四、执行和监督各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按照本管理制度进行执行,并定期向公共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执行情况。
公共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附则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由公共卫生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如有修改,须经公共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并公布。
以上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管理制度的范文,供参考。
具体制度的制定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定,并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贯彻落实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的法
律法规、政策,保障和改善卫生事业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维护人民
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本
条例)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管理制度所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妇幼保健类(包括
妇幼保健基本服务项目、妇幼保健技术支持服务项目;医疗卫生类(包括
全科医疗服务项目、临床护理服务项目、中医药服务项目;预防保健类
(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服务项目、传染病预防控制服务项目、职业病防治服
务项目、营养改善服务项目)。
二、管理原则
1、突出政策导向,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导向,以法治性、科学性、透明度原则为指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落实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
2、公平公正原则,在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实行国家一类
人同等待遇,遵守“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原则,保障公民宪法规
定的权利,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服务标准。
3、科学性原则,科学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有效改善群众
健康状况为宗旨,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公共卫生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公共卫生相关工作,包括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等。
第三条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成立医院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公共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第五条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公共卫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协调。
第六条各部门、科室应明确公共卫生工作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科室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三章传染病防治第七条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疫情。
第八条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员工的传染病防治意识。
第九条加强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治疗和护理,确保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
第十条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消毒,防止传染病传播。
第四章食品安全第十一条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食堂食品安全。
第十二条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从业人员健康。
第十三条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管理,防止食品污染。
第十四条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
第五章环境卫生第十五条严格执行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卫生。
第十六条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除“四害”工作,防止疾病传播。
第十七条加强医院废弃物处理,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第六章健康教育第十八条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
第十九条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义诊等活动,普及健康知识。
第二十条加强医院员工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健康意识。
第七章疾病预防控制第二十一条严格执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做好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第二十二条定期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员工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医共体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医共体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医共体,是指由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医学教育机构、医学研究机构和其他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机构组成的医疗卫生共同体。
第三条医共体公共卫生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医共体应当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医共体应当设立公共卫生管理组织,负责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公共卫生管理组织应当由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医学教育机构、医学研究机构和其他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机构组成。
第六条公共卫生管理组织应当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义务,制定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统一协调和监督公共卫生工作。
第七条公共卫生管理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公共卫生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第八条公共卫生管理组织应当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第三章公共卫生服务第九条医共体应当根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提供下列公共卫生服务:(一)传染病防治服务;(二)慢性病防治服务;(三)妇女儿童保健服务;(四)职业病防治服务;(五)环境卫生监测服务;(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服务;(七)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第十条医共体应当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和可及性。
第十一条医共体应当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价。
第四章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第十二条医共体应当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职责。
第十三条医共体在发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置,并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管理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管理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效能和质量,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
下面将逐一介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管理制度。
一、目标管理制度目标管理是指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对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估。
具体来说,需要制定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并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
在实施过程中,要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掌握服务进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资源管理制度公共卫生服务需要保障充足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资源,可以建立资源调配机制和预算管理制度。
在资源调配方面,可以根据需求和优先级确定资源分配计划,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财务管理方面,应建立严格的预算计划和审批程序,确保资源的有效使用。
三、人员管理制度人员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人员能力和素质。
为此,可以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
另外,可以建立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促使人员发挥其最大潜力。
同时,要加强对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行为符合职业道德和服务规范。
四、服务管理制度服务管理是公共卫生服务的核心内容,需要建立明确的服务流程和质量标准。
可以制定服务规范和操作指南,明确服务的具体要求和流程,以规范服务行为。
此外,还可以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和客户满意度评估制度,及时处理投诉和反馈,改进服务质量。
五、信息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可以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和流转。
具体来说,可以建立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系统,记录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建立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建立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风险管理制度公共卫生服务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
可以进行风险评估和规划,识别可能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制度(3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制度1.监督检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考核细则制订情况。
2.监督检查社区诊断、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免疫规划、健康教育等工作落实情况。
3.监督检查预防接种用疫苗、冷链设备等设施条件落实情况。
4.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监督检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指导计划、预防保健人员培训工作落实情况。
5.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县级每季度、乡镇级每月进行一次业务检查指导。
6.按照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各自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数量、质量、群众满意度等,每年考核评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拨付使用情况。
7.负责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督促检查其落实情况。
8.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配合其他部门____、协调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应急预案。
行政工作管理制度1.每年第四季度监督检查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年度工作总结、绩效考核的落实情况及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2.监督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室工作会议制度的执行情况。
卫生院与辖区乡镇政府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协调会议;3.监督检查卫生室重大事项、____请示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
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____请示,应在三个工作日之内予以答复,做好回复记录。
4.监督指导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档案的归档与管理使用情况。
信息统计管理制度1.监督检查信息统计工作质量,并提供业务指导。
2.监督辖区医疗机构统计信息原始记录,信息资料的收集、保管情况。
3.监督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执行情况,统计信息发布需有相关部门批准。
4.监督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构建、升级、维护工作,保证软件、硬件安全。
5.监督检查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各种法定统计报表及信息统计资料上报的及时、准确、完整性。
6.监督检查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所辖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及使用情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管理制度范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管理制度范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国家对人民健康的一项基本保障,为了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组织管理、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等方面探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1. 组织机构设置:建立健康委员会或者卫生局,负责统筹协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设立综合科、疾控科、健康教育科等部门,明确职责。
2. 决策机制: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确保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合理、科学。
3. 信息共享和交流: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各级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人员管理1. 人员配备:根据卫生需求和人口规模,合理配置人员,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2. 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定期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3. 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工作任务和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激励和倒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资金管理1. 资金保障:落实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配套支持,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2. 资金使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使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高效。
3. 资金监管:建立相应的资金监管机制,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四、绩效评价1. 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卫生覆盖率、卫生服务质量、卫生效益等方面的指标,综合评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运行情况。
2. 数据收集和分析:加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运行情况,为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3. 风险评估和调整:定期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调整和改进措施,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总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制度对保障人民健康,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基层以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基层以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公共卫生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包括传染病报告制度、慢性病管理规定、健康教育制度等,
确保各项公共卫生工作有章可循。
3.建立公共卫生服务流程,包括服务流程、服务规范、服务标准等,确保服务质量。
4.建立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机制,包括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奖惩措施等,确保服务效
果。
5.建立公共卫生培训机制,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提高服务人员的
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6.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等环节,为服务人员提供
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7.建立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的安全性。
基本公共卫生_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3. 科学、规范、高效原则;4.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由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具体职责如下:1. 制定和组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政策、规划、标准和规范;2. 指导、监督、评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工作;3. 组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培训和督导;4.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5. 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应设立基本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以下职责:1.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基本公共卫生政策、规划、标准和规范;2. 制定本机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4.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5. 定期开展自查,确保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质量。
第三章服务内容与要求第六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2. 基本公共卫生预防接种;3. 基本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4. 基本公共卫生慢性病管理;5. 基本公共卫生儿童保健;6. 基本公共卫生妇女保健;7. 基本公共卫生老年保健;8. 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
第七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应遵循以下要求:1. 服务对象全覆盖,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 服务内容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基本公共卫生政策、规划、标准和规范执行;3. 服务质量优质,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 服务流程便捷,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5. 服务宣传到位,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公共卫生科工作管理制度
公共卫生科工作管理制度公共卫生科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共卫生科的管理,规范工作流程,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共卫生科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公共卫生科应当实行科学、规范、高效、人性化的工作原则,依法履行职责,保护人民的健康权益。
第四条公共卫生科应当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推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五条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的规定,协助公共卫生科开展工作。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六条公共卫生科的管理机构为科室,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指导、指导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工作、搜集和研究卫生统计资料等工作。
第七条公共卫生科的科长应当具有高级职称,有公共卫生领域的丰富经验,并拥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第八条公共卫生科的下设岗位应当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九条公共卫生科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卫生留痕、疾病预防、卫生管理及卫生统计等工作,保证人民的健康权益。
第十条公共卫生科应当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况,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扩散,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处置。
第十一条公共卫生科应当开展健康教育、卫生宣传等工作,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素养。
第十二条公共卫生科应当定期开展卫生检查、环境监测、卫生评估、卫生监察等工作,积极防范卫生意外事件、环境污染等卫生危害因素。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十三条公共卫生科应当按照公共卫生工作的规律和需要,制定科室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会同其他部门开展科学、规范、高效的公共卫生工作。
第十四条公共卫生科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协作,开展公共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积极参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卫生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第十五条公共卫生科应当定期举办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卫生检查、环境监测、卫生评估、卫生监察等工作,积极防范卫生意外事件、环境污染等卫生危害因素。
第十六条公共卫生科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积极推广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卫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制度范本(2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和患者。
第三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目标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连续、可及性的健康服务,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第四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原则是依法合规、科学规范、公正公平、满足居民需求。
第五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健康咨询、预防接种、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等。
第六条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机制、质量控制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
第七条卫生机构应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技术设备和人员配备,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第八条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障服务质量。
第二章工作流程第九条卫生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活动,向居民提供相关健康知识和指导。
第十条卫生机构应组织定期预防接种活动,为居民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第十一条卫生机构应组织定期健康体检活动,对居民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
第十二条卫生机构应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定期随访、病情评估和健康指导。
第十三条卫生机构应为孕产妇提供全程保健服务,包括孕前检查、产前检查、分娩和产后检查等。
第十四条卫生机构应为儿童提供全面的保健服务,包括新生儿听力筛查、免疫接种、生长发育评估等。
第十五条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档案管理系统,记录和整理相关资料。
第十六条卫生机构应定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效果。
第三章质量控制第十七条卫生机构应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十八条卫生机构应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医疗公卫管理制度
医疗公卫管理制度医疗公卫管理制度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全民健康、预防为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促进全社会的健康。
医疗公卫管理制度应该立足于公平、可持续和科学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合作体系。
医疗公卫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法规政策,确保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建立完善的卫生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加强卫生事故和医疗风险管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在医疗公卫管理制度中,政府是主导方,承担着制定政策、规划和监督医疗卫生服务的职责。
政府应该发挥好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服务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加强与医疗机构、卫生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均衡发展和全民健康。
除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医疗公卫管理制度还需要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参与。
社会组织包括各级卫生机构、专业协会、慈善机构等,应该发挥好自身优势,加强与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和发展。
个人则应该增强健康意识,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
在医疗公卫管理制度实施中,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建立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同时,应该加强监督和督导,及时纠正医疗卫生服务的不足和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公共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医疗公卫管理制度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基础,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领域。
只有建立健全的医疗公卫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作用,才能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全面覆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促进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机制和制度安排。
其目的是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督机构: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如卫生部门、疾控中心等,负责监督和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活动。
2. 监督职责:监督机构需要明确监督的职责和范围。
包括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规范性、安全性等进行监督。
3. 监督标准:制定相应的监督标准和评估指标,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评价和监督。
例如,对医疗机构的卫生条件、医疗设备、卫生人员的资质等进行监督评估。
4. 监督手段:采取不同的监督手段,包括日常检查、抽查、监测等,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监督。
监督机构可以要求医疗机构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核查。
5. 监督处罚:对违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定的行为和机构,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吊销执照等。
6. 监督公开:监督机构需要及时公开监督结果和处理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监督。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公众健康、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只
有通过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够真正起到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安定区石峡湾乡卫生院石峡湾卫生院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管理制度目录一、疾病控制工作制度二、预防接种工作制度三、妇幼保健工作制度四、卫生监督工作制度五、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六、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七、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八、老年保健工作制度九、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职责与任务十、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责任区域制度1、在区疾控预防保健科的领导下,全面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及重大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地方病、爱国卫生、结核病防治等工作。
2、按照对口业务部门的指导,制定当地各种传染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性精神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以爱国卫生工作为载体,认真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落实改水、改厕任务。
4、每季度开展一次对村级公共卫生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每季度对村级公共卫生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指导,半年和年终分别进行一次全面工作考核。
5、坚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及时修订完善各项应急预案。
6、定期利用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疾病防治、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7、及时收集整理各项疾控工作资料,年终归档成册妥善保管。
1、制定辖区计划免疫工作年度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2、计划免疫工作实行一卡(儿童免疫接种卡)、一证(儿童预防接种证)、两册( 1、2类疫苗接种登记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册)、两簿(生物制品领发登记簿、冷链设备接种器材领发登记簿)、两表(年度生物制品计划报表、0—7岁儿童分村分龄统计表)制度。
3、建、管、用好0—7岁儿童免疫接种卡、证。
年度建卡率、建证率不得低于99%,卡、证填写符合率不得低于95%,坚持每季全乡儿童出生人数与建卡数、建证数核对。
4、接种人员要以高度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生物制品性质,接种方法、接种途径及接种前的询问和告知,禁忌症,以及接种后副反应的观察处理。
为确保工作质量,接种前要仔细检查发现禁忌症。
5、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的有关规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事故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6、做好接种前的调查摸底工作,接种中的组织实施; 填好接种卡证和接种登记册;做好接种后各种报表的统计汇总上报工作。
7、做好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工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暴发疫情处理和应急接种。
三、妇幼保健工作制度(一)孕产妇系统化管理制度1、由村医生做好本村新婚妇女和孕妇的摸底、登记工作,并上报卫生院妇幼科统一管理。
2、确定早孕后,必须在孕12 W前按早孕检查记录要求的项目进行早孕建卡工作,并预约下一次检查时间。
3、必须在早孕检查的同时做第一次高危评分,初筛高危孕妇造册登记,进行专案管理。
4、按孕产妇管理的要求时间进行定期孕期检查,达到查五访三,凡属高危,酌情增加检查次数0。
5、产前检查要认真,填写正确。
6、推行住院分娩,严禁家庭接生。
7、坚持产后访视不少于三次,从出院后第二日开始,最后一次访视必须测量新生儿体重,按访视产妇及新生儿记录内容项目进行,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预约产后42 天健康检查,收回卡册。
8、认真做好孕期、产褥期、新生儿期的卫生营养、科学育儿等保健指导宣传工作。
9、做好各种表、卡、册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工作。
(二)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1、对高危孕妇进行专册登记、专案管理,并在保健手册上注特殊标记,并定期随访。
2、按高危妊娠的程度实行分类、分级管理,轻度高危妊娠由卫生院负责定期检查、观察处理,重度高危妊娠由县医疗保健单位负责诊治。
病情缓解后返回,由乡卫生院负责定期随访。
3、凡高危孕妇必须转送到市县以上医疗保健单位住院分娩。
4、凡属妊娠禁忌症者,应送市县以上医疗保健单位确诊。
5、提高高危孕妇的监护手段,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对母婴有利的分娩方式、决定计划或适时分娩,确保母婴安全。
6、高危孕妇的产后访视,由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实施。
7、高危孕产妇实行专人管理,责任到人,全程追踪随访。
(三)儿童系统化管理制度1、负责本辖区儿童系统化管理工作,掌握0—6岁儿童基本情况。
2、按照规定的“3、2、1”体检程序,定期检查,即 1岁以内分别在3、 6、12月龄各体检一次,1-3岁每半岁体检一次,3-6岁每年体检一次,必须由内、儿科临床大夫参与体检,认真填写儿童体检卡册。
3、统一按WHO规定年龄体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分析。
4、认真进行体检者的资料统计小结,各种数据必须符合可靠性、科学性、准确性。
5、筛查出的体弱儿,造册登记,实行专案管理,体弱儿应建立专案卡,及时治疗、矫治。
6、结合健康检查,进行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及防治、科学育儿指导等工作,提高群众的家庭自我保健和优生优育能力。
7、在认真做好系统化管理工作指定内容任务的同时,认真完成其他儿童保健指令性工作。
8、儿童体检工作,由村级组织配合,卫生院具体实施完成。
(四)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1、妇幼人员对该辖区的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时上报,并将死亡进行建册登记。
2、卫生院应组织力量对两个死亡情况进行入户调查。
3、妇幼专干认真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并应将死亡病理调查摘要一并按月上报区妇幼保健站。
4、卫生院必须配合区妇幼保健院,对死亡报告卡进行完整性、正确性质量检查和核实。
四、卫生监督工作制度1、卫生监督工作要坚持合法、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2、卫生监督员现场执法要着装整齐,证件齐全,风纪严谨,文书规范,程序得当,适用法律条款准确。
3、认真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不准利用职务之便接受相对人的礼品、礼金、物品和有价证卷,严禁吃、拿、卡、要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4、在卫健局监督所的组织下,根据工作需要在全区境内执行跨辖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5、协助卫健局对大案要案进行查处,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6、卫健局下达或交办监督任务后要迅速行动,第一时间介入现场,不得推诿扯皮和拖延。
7、负责本辖区内卫生监督工作,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不得越权执法,随意执法。
五、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建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专(兼)职人员,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健康教育工作,一年不少于两次以上。
2、乡、村等设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卫生宣传标语,每个季度更换宣传内容,全年不少于4次,向居民公示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3、明确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4、开设健康教育课堂、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健康处方,组织居民积极参加观看健康教育电影、戏曲等,全年不少于4次。
5、定期组织进行街头宣传、咨询、义诊活动,普及健康知识。
6、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登记入户,每户家庭中健康宣传资料不少于2种。
六、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1、根据辖区内慢性病发病情况及死因谱,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和干预。
2、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基本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册,一年一次定期检查,筛选重点人群另册管理。
3、建立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每3个月一次,结核病根据区疾病控制中心要求进行督导、指导)规范化档案,定期诊断、治疗,为健康促进和干预提供良好基础。
4、开展咨询服务,指导如何合理用药,及时排除心理障碍。
5、建立慢性病管理手册,定期进行家庭访视。
6、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七、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1、成立精神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村居监护小组,明确专职人员,加强对精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制定本辖区精神病防治工作计划、方案,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总结、布置精防工作。
3、加强对村居委监护小组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质量。
4、加大对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力度,坚持随访制度,每季度对精神病人家访一次,了解病人康复情况,并作随访记录。
5、监护小组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就诊。
6、熟悉辖区精神病人的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做好建档、建卡工作。
八、老年保健工作制度1、设专(兼)职人员负责老年保健工作,建立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
3、对以社区居家养老形式为主的老年人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及精神慰籍、舒缓治疗服务。
4、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管理,进行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合理就医指导。
5、对于高危老人,进行健康指导、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及规范化管理。
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等指导。
九、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职责与任务1、实时掌握当地和外来人员基础资料:包括人数、居住地点、户籍、免疫规划接种、欲婚青年、育龄妇女、早孕、出生、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等信息,每月收集一次并上报公共卫生管理科室。
2、及时上报本村各类传染病、集体中毒事件、生活饮用水污染、非法行医、无证食品生产经营、职业危害、人群健康伤害事件、家畜不明原因死亡等信息,协助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传染源控制和疫点消杀工作。
3、协助发放儿童免疫接种通知单以及各类预防保健、疾病控制通知书、告知书等,督促本地和外来人员的儿童家长及时领取免疫接种证并按时接种。
4、协助做好本村的妇幼保健服务,及时掌握、报告孕情,动员孕妇接受早孕检查、定期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协助做好产后访视,搞好体弱儿管理。
5、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和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管理、随访等工作。
指导、协调本村的爱卫工作。
6、设置并管理村健康教育宣传栏,刊出或协助刊出和更换宣传栏教育资料,组织动员孕妇和3岁以下儿童家长参加由卫生院举办的孕妇和儿童健康教育,协助做好健康教育资料发放、人口出生、死因调查等工作。
7、如实填写并上报有关公共卫生统计报表,妥善保管有关资料。
8、完成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共卫生管理科室交办的其它公共卫生工作。
十、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责任区域制度1、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行责任区域制度,每人承担一定区域内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2、每名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原则上承担1500名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 1500人以下的村配备1名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超过1500人的村,按每多1500人增配1名的比例配备。
3、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在公共卫生管理科室的领导下开展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工作。
4、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要了解和熟悉责任区域内居民的基本信息,如人口总数、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家庭数量、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联系方式等,并登记造册。
5、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要按照卫健局和公共卫生管理科室的规定与要求,全面承担起责任区域内居民的健康宣教、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慢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处置等公共卫生任务,同时协助本区域的行政组织搞好环境卫生工作。
6、公共卫生工作人每月向公共卫生管理科室汇报一次工作,紧急情况要随时报告。
7、公共卫生协理员实行例会制度,公共卫生管理科室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总结上月工作,安排下月任务,点评工作质量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