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在于实践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6篇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6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篇1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精神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通过修身养性,确立和完善自身的价值人格。
以儒家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对修身的种种论述形成了中华民族价值人格的主流观念。
传统儒家道德中对于“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非常重视,认为这是调节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
孔子认为,在一切道德规范中,“仁”乃是最高、最基本的道德。
孟子重“义”,将“仁义”并称,进而提出并列的四德:“仁”、“义”、“礼”、“智”。
经过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发展,儒家之所以能够保持其持久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有着自己的道德优势。
党的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
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关系到改革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能通过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情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2021国家公务员申论高分范文:实处着力,知行合一

2021国家公务员申论高分范文:实处着力,知行合一托之空言,不如见之实行。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落实。
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社会、公民三个不同层面的价值目标,昭之不易,践之尤难。
就此来说,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在于实践,伟力也藏之于实践。
惟孜孜体认、不懈躬行,核心价值观才能于深厚的社会基础中植根,于人人践行的良好风气中勃发。
大到传承传统文化、发扬时代精神,小到扶起“摔倒的道德”、纾解广场舞困境,行动是的落实。
人人认同,付诸行动,整个社会才能畅享核心价值观带来的风气之变。
当今中国,价值观点日益多元,行为选择日益多样,核心价值观担负的祛恶扬善、激浊扬清任务更显艰巨。
方此之际,更需以实干实行论英雄,坚决避免坐而论道、凌空蹈虚的误区。
试想,如果干部一边畅言法治,一边却在具体工作中罔顾民意,在市场改革中滥用红头文件,法治中国岂不是空中楼阁?如果有人一边高谈诚信,一边却依然售卖伪劣、抄袭论文、注水慈善,诚信中国如何建立?如果热衷于夸夸其谈、沉迷于作秀表演,说一套做一套,核心价值观就会在花架子、摆样子中散落迷失。
“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
”愈是抽象理念,愈加需要具体落实,愈是知易行难,愈加需要踏实践行。
在这个意义上,有知行合一,才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光大。
也要看到,臧否善恶是非,奖惩荣辱美丑,仅靠教育引导、德义感召还不够,没有一定的评价、奖惩和保障机制,核心价值观建设很难获得持久的感召力和约束力。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制度作为社会良性运行、文化规范有序的保证,对人的行为有着强烈的形塑匡正效应。
向实处着力,做到知行合一,就要建立和完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系,形成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支持、政策保证和机制保障,用刚性制度树立道德天平、引导价值判断、规范行为取舍。
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思想汇报

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思想汇报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是统一全党的有力武器。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每当处于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思想汇报,欢迎大家阅读。
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思想汇报一1、作为一名不断向党靠近的入党积极分子,我始终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党章为指导,牢记党的教育,坚定不移的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端正自己的态度和思想,保持自己始终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使自己得到不断的成长。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句话在我第一次看它的时候,便早已深深的引入了我的脑海之中。
事实上,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还是个人,都在不断的经历一个成立、发展、消亡的过程。
历史上的很多国家、政党,甚至是盛极一时的大帝国,都在最后的时候,因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失去民心或者是自身存的过多问题影响下,渐渐衰落下去,消际在我们的实现之中。
我们的党成立在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际,发展于革命烈火熊熊燃烧的时代,兴盛于如今中国社会主义全面大建设的这个时代,是我们每一位党员那颗始终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心。
我们光荣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许多生死攸关的时刻,渐渐成熟起来,担负起国家建设的大任。
我们党的成长,使我党的先进性与国家实际国情的紧密结合所决定的,更是由我党那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所支持的,正是这种思想,使我党长成一个肩负了再现中国辉煌的大党,我党取得着一些成绩,靠的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标准,这体现在“实事求是”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
但是在如今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我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使人民群众过上日益幸福美满的生活的同时,党内也出现了一些与党性所不相符的问题,它们的存在渐渐影响到我们在于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所以是我们所不容忽视的,也是我们党所必须面对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失去谏臣魏征之后的言有心发只谈,也是我对党保持自身先进性与凝聚力的重要法宝,我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反思历史,正视现状,才能得以更好的把握未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始终肩负起中流砥柱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计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计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计划1党的十八大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是实现强国富民的“钙”。
也是实现“农科梦”的理论基础,是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钙”。
作为每一个农科人,只有认真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提倡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习惯,才能实现“中国梦”和“农科梦”。
一、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上三个倡导中的第一个倡导主要是从国家层面讲的,也就是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或者说国家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面貌;第二个倡导主要是从社会层面讲的,也就是指通过社会的管理与教化要呈现的面貌;第三个倡导主要是从公民层面讲的,也就是作为公民个体所要呈现的面貌,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三个层面,但根本是人,即人民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对我们农科院来讲广大党员和职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因此,要发动广大党员和职工认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学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就是思想上要有自觉性,即“内化于心”,只有学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化于心”的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外践于容”,也就是行动上要有自觉性。
2023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选择题题库

2023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题题库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对应的是()。
A. 社会层面B. 个人层面C. 国家层面这道题的答案是“C”。
因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属于国家层面的价值观。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对应的是()?A. 社会层面B. 个人层面C. 国家层面这道题的答案是“A”。
因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观。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对应的是()?A. 社会层面B. 国家层面C. 个人层面这道题的答案是“C”。
因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属于个人层面的价值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A. 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B. 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C. 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这道题的答案是“C”。
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
5.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A. 引领作用B. 推动作用C. 教育功能这道题的答案是“C”。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所在?()A.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B. 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要求的创新实践成果C.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道题的答案是“D”。
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够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创新实践成果和相对稳定性。
因此,ABC 均正确。
7.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A. 富强B. 和谐C. 发展这道题的答案是“AB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因此ABC均正确。
高考【作文素材】人民日报“核心价值观”(系列时评+权威定义)

【高分素材】人民日报“核心价值观”(系列时评+权威定义)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
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
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人民日报评论员: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二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
穿越历史的三峡,靠什么蓄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又该如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神州百年,沧海横流。
如果说有什么理想能够始终将亿万中国人凝聚在一起,那就是建设现代国家、实现民族复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它包括了富有浓厚人文情怀的民主、法治、公正、诚信、友善、团结、勤俭、爱国、敬业、创新十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是国家在不断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中,通过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催生了一种新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取向。
它代表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时代内涵,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道德指南。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大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
在国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推进“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民主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基本内容,体现了人民的主权地位和广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
近年来,我国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基层民主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和权力制约的监督,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2. 法治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意义。
目前,中国正在全面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权威性,优化法律制度,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正。
3. 公正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性和民主性。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公正司法、公正文化建设,并加强公正法治、公正政府的建设,保障人民的公正权益。
4. 诚信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济性和文化性;它带有社会生命力和经济效益。
通过构建信仰体系和建立相关制度,我们在加强市场信用、推动行业自律、建设诚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5. 友善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文化品质,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种和谐关系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等多个层面,是社会特别是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6篇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6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篇1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精神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通过修身养性,确立和完善自身的价值人格。
以儒家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对修身的种种论述形成了中华民族价值人格的主流观念。
传统儒家道德中对于“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非常重视,认为这是调节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
孔子认为,在一切道德规范中,“仁”乃是最高、最基本的道德。
孟子重“义”,将“仁义”并称,进而提出并列的四德:“仁”、“义”、“礼”、“智”。
经过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发展,儒家之所以能够保持其持久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有着自己的道德优势。
党的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
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关系到改革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能通过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情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它涵盖了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公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这决定了规范公民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础地位。
只有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内化到每个人的心中,外化于每个人的行为规范,才可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可能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现代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体会。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
中国从来不缺少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精神的人,有着“善学者能、多能者成”敬业作风的人,有着“以信立身、以诚处世”诚信品格的人,有着“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友善态度的人。
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品格,需要今天的我们继续发扬光大。
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开放不断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
但同时,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诚信缺失、人情冷漠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信仰出现了动摇。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信念缺失、精神颓废。
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顺应了时代需要,紧跟了实践步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良好道德风尚,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必将有力地助推我区的富民强桂新跨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21.02.0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内涵㊁特征及实现路径马建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党建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摘 要:生活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这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㊁功能及其影响社会的路径所决定的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内涵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们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在生活中理解㊁体验㊁践行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在主体㊁过程㊁内容㊁方式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征㊂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现要强化认同,落实行动,注重示范,完善保障制度㊂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生活化;核心价值观O S I D :中图分类号:D 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21)02-0072-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㊁领悟它㊂ [1]165生活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内涵㊁特征及实现路径,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一㊁生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生活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㊂这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及其影响社会的路径决定的,也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的迫切现实要求㊂(一)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生活是意识形态的思想发源地,只有回到现实生活过程中,才能真正地透彻理解意识和意识形态㊂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2]72㊂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㊂社会系统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以生成与发展,意识形态的生成与发展也是在此过程中得以完成㊂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是在一定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㊁形成和发展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需要的反映㊂主体的现实需要是价值的内在尺度㊂人们对某种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在相当程度上是从自身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来确认是否可信㊁可行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的理论创新,作为理论化㊁系统化的观念体系,正是来源于人民群众丰富的日常生活实践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当前国家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社会和生态建设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的实施,本质上就是一种把各个阶层㊁群体的愿望有机地统合在一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性实践活动㊂这一伟大实践必然会进一步形成新的价值共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得到提炼和升华㊂(二)生活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社会的基本路径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㊂任何一种价值观要发挥作用㊁对个体行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就必须化为个体的日常生活实践㊂否则,个体的价值观就没有一以贯之的特性,就容易消失和变化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只有将其与生产实践㊁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内化到社会成员心中,实现社会的价值要求和个人的价值认同的统一,成为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尺度,才能使其成为坚实而鲜活的价值事实,满足人们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才能确立其在社会中的核心地位,发挥其主导功能㊂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们需求的最重要场域㊂在这一场域中,大众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收稿日期:2020-11-16;收修日期:2021-01-2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Z D 021)作者简介:马建新(1970 ),男,回族,河南南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党建研究㊂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第41卷 第2期 2021年3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41N o .2M a r .2021本质去评价这些关系 [3]521,并逐渐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将其转化为大众的认识㊁情感㊁意志㊁信念及行动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日常生活的系统化㊁理论化而形成的,它必须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生命的活力㊂日常生活从形式上看似乎平凡而琐碎,但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恰恰就在于此㊂正是在具体的生活中,人们才能够探寻和感悟到价值的存在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需要通过实际体验才能更加稳定和牢固㊂(三)生活化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调节功能的迫切现实需求维系㊁巩固㊁促进一定经济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功能㊂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有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㊂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空前的活跃,但同时也受到了社会思潮的极大冲击㊂在社会日益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拜金主义㊁享乐主义㊁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现象㊂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真切反映而不刻意回避㊁扎根现实而不虚无缥缈的价值观,来解释民众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满足人们的精神渴求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脱胎于固有的套路和陈旧的思想范式,也不是来源于抽象的思辨,它能够解释当代中国基本社会结构㊁经济关系㊁权利关系的现实,能够表征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劳动关系与利益关系,能够纠正不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权利关系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有利于通过共同的价值尺度,引导和帮助人们约束自我㊁提升境界,进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㊂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们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使人们在生活中理解㊁体验㊁践行其所要求的价值和美德㊂具体而言,就是要在价值上回归生活,在准则上引领生活,在行动上融于生活㊂(一)在价值上回归生活生活是人的生活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㊁基础㊂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投入高㊁实效低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 人的缺位 ,教育严重脱离了主体的实际需求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必须以人为核心,并最终围绕着人的活动与人的社会关系展开㊂一方面,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㊂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是要把人塑造成社会所需要的工具或机器,而是要使人对其生命成长与价值不懈追求,因而要以关注人的内心与精神世界为立足点,赋予人的活动以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着眼于人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使人能够创造理想的生活㊁享受幸福的生活,最终实现 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㊂另一方面,要关注人的利益诉求㊂事物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它能否满足人的某种需要㊂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㊂只有关注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捕捉到普通百姓的心理动向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应关注民生,体现民意,回答及解决群众关心的各种民生问题㊂注重调和党群㊁干群利益冲突,协调国家整体利益㊁群体利益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关注和维护民众的个人利益,从而在民众权利的切实落实及利益的满足中赢得人民大众㊂(二)在思想上引领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㊂确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㊁弘扬什么样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政党㊁一个民族㊁一个国家精神旗帜的直接展现㊁发展道路的重要标识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㊂价值和理想具有天然的联系㊂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价值预期和追求,为人提供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是人们生活延续的根据㊂人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下的需要,更为注重的是对未来可能的价值目标的不懈追求㊂价值观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它从现实的社会出发,又指向更高的生活理想,因而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具有导向作用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改革开放的沃土之上,具有创新的张力与驱动力,能够在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的结合中形成创新性,能够发挥持续的思想引领和理念塑造作用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人的理想追马建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内涵㊁特征及实现路径求,具有激励人心和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作用,犹如一面旗帜,规范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将人们的行为不断引导到一个更加符合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水平㊂(三)在行动上融入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动上融入生活就是要立足自身,联系实际,着眼养成,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到日常工作㊁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贯穿到各行各业的生产㊁经营和管理中㊂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动上融入生活,其根本就在于实现核心价值观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对接,从民众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寻找到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土壤,让民众在日常言行举止中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体认,在自己的一举手㊁一投足中,体现出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思想品质㊂要倡导人人参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中,通过百姓故事㊁道德讲堂以及群众讲坛等途径,融入大众日常的休闲㊁娱乐㊁学习等多样化生活方式中,融入大众文化中,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场景和社会氛围㊂要注意在落细㊁落小㊁落实上下功夫㊂倡导人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知行合一,言行一致㊂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在主体㊁内容㊁过程㊁方式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征㊂具体而言,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㊂(一)主体的广泛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自生活,又反过来为生活提供指导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践主体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主体的广泛性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共同接受,它反映的不是部分地区㊁部分阶层㊁部分领域㊁部分行业的价值诉求,因而全中国14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言一行去诠释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一定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㊂要充分发挥工人㊁农民㊁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和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重视发挥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㊁主动性,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㊂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才能获得持久不竭的动力㊂(二)过程的自主性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㊂从价值观形成的角度来说,外部的影响必须在得到主体的认同之后,才有可能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并纳入自己的观念体系之中,因此价值观形成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㊂价值观对社会调节的主要力量来自于人们的心灵㊂在人们对事物有了正确的认识后,这种正确观念就会支配人们相应的行为,成为人们主动参与各种相关活动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通过长期的习得训练逐渐上升为人们生活的习惯和常规,最终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然需要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人们不受任何强制的自发需求和自觉行为的必然过程㊂这一过程呈现出显著的自主性特征,并要求尊重个体的价值选择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被人们主动接受㊁内化成自己的世界观㊁价值观和人生观,关键在于人们对价值问题的选择与判断,并能够依据各种客观条件自主选择相应的内容和形式㊂因此,要注重引导人们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分析社会现实问题㊁观察和了解现实社会,提高人们自主地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各种矛盾进行事实分析和价值选择的能力㊂(三)内容的通俗性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邓小平讲过 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素的道理 [4]382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就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实践中,让人们在亲身实践中感知㊁领悟和认同它的存在和意义㊂对于社会大多数成员来说,理论化的核心价值观往往是抽象的,难以直观地认识和把握㊂同时,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索理论化㊁学术化㊁复杂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更愿意在一种愉快的㊁轻松的㊁大众的氛围中去感受和学习社会的规范与要求,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有通俗性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内容用通俗的㊁易于理解的㊁便于记忆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其贴近生活㊁贴近民心,更第41卷第2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3月容易被老百姓所认同㊁所掌握㊁所践行㊂ 富强㊁民主㊁文明㊁和谐㊁自由㊁平等㊁公正㊁法治㊁爱国㊁敬业㊁诚信㊁友善 24字核心价值观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㊂无论从哪个层面说,其概括的内容都是与群众生活实践紧紧相连的,无一不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㊂(四)活动的经常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要求立足现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注重渗透性教育,把有形的说教化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做到润物无声,保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具有经常性㊂一方面,要树立多层次㊁多渠道㊁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使教育活动日常化㊁实时化㊂有针对性地引导人们处理好学习㊁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让人们在解决现实困难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㊂另一方面,积极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土壤,通过一些重要仪式,如升国旗仪式㊁成人仪式㊁入党入团入队仪式㊁开学典礼㊁毕业典礼等传统活动传播核心价值观念㊂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㊁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党史国史上的重大事件㊁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㊁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㊂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现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现是认同㊁实践㊁示范㊁保障等诸多要素和环节相互联系㊁相互影响的过程㊂相应地,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现就要强化认同,落实行动,注重示范,完善保障制度㊂(一)强化认同认同是实践的前提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越深透,认同感越强烈,践行就会越自觉㊂习近平提出 记住要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让它们融化在心灵里㊁铭刻在脑子中 [1]182㊂当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一要以科学性说服群众㊂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2]9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㊁社会主义建设规律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能够使群众信服㊂二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近群众㊂抓好宣传教育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㊂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离不开持续的灌输㊂要使其家喻户晓㊁深入人心,就需要找准宣传教育同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最美人物㊁弘扬最美精神;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㊁情理交融㊂(二)落实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㊂参与面越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就越深厚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㊁尊道德㊁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㊁向善的力量㊂坚持知行合一,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㊁职业道德㊁家庭美德㊁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㊁崇德向善㊁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到基层㊂农村㊁企业㊁社区㊁机关㊁学校等基层单位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依托,基层单位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努力实现全覆盖㊂要重视载体建设,搭建便于群众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㊂在继承传统教育载体的基础上,更要创造出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载体[5]㊂推进文明城市㊁文明村镇㊁文明单位㊁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网上传播阵地,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㊁引领文明风尚㊂(三)注重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㊂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发挥榜样的价值示范作用,形成正面引导的示范效应㊂一要大力褒扬身边的 模范人物 ㊂身边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关键㊂要用一个个鲜活的身边故事,阐释孝老爱亲㊁诚实守信㊁敬业奉献㊁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㊂倡导学习 身边的榜样 ,学做 身边的好人 ,倡导 凡人善举 和 平民英雄 ㊂二要积极发挥党员干部践行的表率作用㊂民德如草,官德如风㊂社会风气的好坏,与党风㊁政风关系密切㊂党员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做出表率㊁见诸行动,就是重要的导向和最有说服力的教育㊂党员㊁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㊁率先垂范,讲党性㊁重品马建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内涵㊁特征及实现路径行㊁作表率,为民㊁务实㊁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㊁引领风尚㊂(四)完善保障制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制度的保障,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和制度对社会进行合理规制㊂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使各方面政策都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㊂经济㊁政治㊁文化㊁社会等各方面政策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㊂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㊁利益协调机制㊁矛盾调处机制㊁权益保障机制㊂另一方面,注重道德制约和调控㊂在市场经济已经充分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交往范围无限扩大,个人只有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前提下,才能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选择㊂这就要求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道德观念,建立起完善的道德回报机制和道德评价机制,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不断反省和调整不符合自身利益和社会要求的行为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运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㊂参考文献:[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5]张朝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运行机制探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11-14.S o c i a l i s tC o r eV a l u e s i nL i f e:C o n n o t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R e a l i z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MAJ i a n x i n(T h eP o l i t i c s a n dP a r t y B u i l d i n g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H e n a nA c a d e m y o f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Z h e n g z h o u45000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L i f e o r i e n t e d i s t h e i n h e r e n t r e q u i r e m e n t o f t h e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a l u e s,w h i c h i s d e t e r m i n e d b y t h e s o u r c e o f t h e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a l u e s,t h e p a t ho f s o c i a l i n f l u e n c e a n d t h e f u n c t i o n s.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 t h e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a l u e s i nd a i l y l i f e i s t o t a k e t h e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a l u e s a s a n o r g a n i c p a r t o f l i f e,a s p e o p l e's t h o u g h t s a n dm e t h o d s t o s o l v e p r o b l e m s,a n du n d e r s t a n d,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p r a c t i c e t h e v a l u e s a n dv i r t u e s r e q u i r e db y t h e mi n l i f e.T h e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a l u e s i n l i f e s h o wd i s t i n c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t h e m a i nb o d y,p r o c e s s,c o n t e n t a n dw a y.T h e r e a l i z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o f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a l u e s i n d a i l y l i f e i n c l u d e s a s e r i e s o fm e c h a-n i s m s s u c ha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a n d g u a r a n t e e.A t p r e s e n t,t o p r o m o t e t h e r e a l i z a t i o n o f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a l-u e s i nd a i l y l i f e,w es h o u l ds t r e n g t h e nt h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e s t a b l i s ht h e p r a c t i c e m e c h a n i s m,p a y 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 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g u a r a n t e em e c h a n i s m.K e y w o r d s:T h e c o r e v a l u e s o f c h i n e s e s o c i a l i s t;l i f e o r i e n t e do f v a l u e s;c o r e v a l u e s(责任编辑:蔡宇宏)第41卷第2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3月。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统编版普通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
该部分的知识要以人的价值为突破点,分析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区别,理解人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对社会的贡献;理解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并通过现实情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学习能力上,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学习过程中对理论问题会产生困惑。
学习态度上,学生对事例有兴趣,但对理论知识感到枯燥。
教学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出发,创造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
三、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人生价值的真谛,明确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形成对人的价值的全面理解。
2.通过小组合作,结合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明确价值观对个人、民族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活动感悟,将生活素材融入课堂教学实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达成情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人的价值,并掌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教学难点:价值观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教师:教师播放视频《“燃灯校长”张桂梅: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并提问张桂梅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吗?通过视频想必大家已经得出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感悟什么是人生价值。
【设计意图】援引模范人物事迹,展现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开宗明义地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环节一:情境分析—正确理解“价值”的哲学内涵教师活动:现在我们要去森林里进行野外生存挑战,每名同学可以带三件物品,说说你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自由表达想法并给出理由。
教师总结:我们在挑选对自己有用的物品,也就是有价值的物品。
这些物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的属性及功能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对主体都具有积极意义,这就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表现。
实践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观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指引人们实践的价值准则。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实践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密切关系。
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强调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
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探索、实践的实际检验,人们才能获得真理和知识。
实践观追溯到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他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唯有实践才是认识的源泉。
这一思想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共同愿望、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时代精神的内核,形成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为核心内容的多维度价值体系。
这一核心价值观是指导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的道德准则,对于实践观的深化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首先,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价值,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其次,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验证和实现的途径。
只有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实际行动中,并通过实践检验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才能进一步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落地和传播。
最后,实践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方法。
实践观告诉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纠正错误,才能逐渐接近事物的真相,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普遍性和真实性。
通过实践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我们才能更好地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
在实践中,我们要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要在与他人交往中践行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在工作中奉献社会、关心他人,树立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观;在个人修养中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锤炼爱国、集体主义精神,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有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有感有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灯塔,它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彼岸。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的共同目标。
还有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标尺,它规范着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公民应该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该遵守的根本道德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六篇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六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
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24个的“三个倡导”,在人们心中引发强烈共鸣,兴起了关于价值观的热烈讨论,更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起全社会崇善向德的共识。
无论是赞扬道德楷模、“最美人物”,表达对崇高价值、淳朴风气的向往,还是关注“扶人”问题、批评“挺黄”言论,深化对道德失范、社会丑恶现象的反思,都说明核心价值观寄寓国家理想、凝结社会期待、诉说共同愿望,是思想道德领域的“最大公约数”。
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当其时,需要我们乘势而上、奋发有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
将各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彰显于国家发展、社会运行、个人生活的过程与细节,增厚道德土壤,实现社会风气的净化,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
公务员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道德建设的奉献者,也是道德风尚的受益者。
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追求,让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风尚,我们就能享受到良好价值观带来的福祉,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传递正能量,还需化解负情绪。
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既要倡导奉献,放大榜样力量;也要敢于说不,防范破窗效应。
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
激浊才能扬清,抑恶才能扬善,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对那些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该挺身而出敢于“亮剑”。
让造假者受到惩罚,让讹诈者付出代价,让是非不分者受到教育,才能澄清模糊认识、捍卫道德底线,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问答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问答题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问答200题1、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哪“三个倡导”2、答: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6、什么是核心价值观?答: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它具有不同的层次。
其中,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核心价值观既体现着现实性的价值要求,又包含着理想性的价值诉求;既有大多数人普遍可以接受并实践的广泛性价值体现,又有感召人们不断递升的先进性价值理念。
7、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是什么?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什么重要作用?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已从理论层面、制度层面进一步深化到价值层面,已经从真理性认识深化到真理性认识与价值性认识相统一的高度。
12、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3、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的重要论断是什么?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详解

11/1/2018
呼唤莫若实干 心动不如行动 ——三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 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 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 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道德的力 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 动才能实现价值。实干是最响亮的语 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以实际行 动彰显价值追求,让价值理念转化为 价值风尚,享受价值观带来的福祉, 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11/1/2018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 文明的成长。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践行的根本前 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停留在说的阶段,现在就要做起 来。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 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一个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 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将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 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 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 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 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 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 民族进步铸魂。
11/1/2018
THANK YOU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们党胜利地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第一大历史任务。 之后,我们党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基本 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
11/1/2018
一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培育核心价值观 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经过我们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 思主义”的艰辛探索,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及外化途径研究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及外化途径研究作者:贺佳婕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3期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美好未来的建设者,走上社会,无论哪个行业,大学生都将成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社会主旋律,应该成为高校必备课程,从课堂深入到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基于此,文章从通过分析总结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与外化的影响因素,探寻并完善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与外化途径。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外化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表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表现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个人层面表现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承担着国家建设的重担,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所以高校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机制与外化途径上下功夫,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教育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影响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的因素(一)过于强调专业教育,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就业压力影响,一直以来我国民办高职高专院校较为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向企业输送对口专业实操性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主要衡量手段,过度强调专业知识的教育,并大力投入。
长此以往,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造成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二)缺乏专业化的师资力量首先,在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缺乏对教师的专业化建设。
教师对于价值观教育缺乏重视,并存在思维误区。
大部分专业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任务只是教好自己的专业课,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思政老师的任务,专业课教师只需要专注于专业技能的培养。
其次,许多专业教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和深刻理解,在教育中无法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2022届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力行近乎仁

2022届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力行近乎仁导语:力行近乎仁。
身体力行,博物致知,砥砺才干,成就君子仁德。
个人如是,社会、国家、民族亦然。
古往今来,仁人志士,擘画社会蓝图,描摹美好愿景,并终生践行,不懈努力。
力行,在苏轼的竹杖芒鞋下,在徐霞客的跋山涉水中;力行,是朱德的扁担,是袁隆平的田间地头,是吴孟超游刃肝胆的柳叶刀;力行,在百年大党为人民谋福祉的民生中,更在中华民族奋发有为的埋头苦干中。
不驰空想,不务虚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在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新征程中,重温“力行近乎仁”,使我们汲取鲜活的力量,为我们赋能,让我们再出发!力行近乎仁(标题即观点,文化内涵厚重。
)①力行,《中庸》记载:“力行近乎仁。
”其大意为努力实行、竭尽全力去做事就接近仁了。
原文是:“子曰:‘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努力行事之仁与好学之智、知耻之勇一并成为儒者必修的三个功夫。
儒家尊奉“中庸”为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主张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但是中庸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不求突破、迂腐保守、不作为。
细读《中庸》,其通篇都在告诫我们要至诚至性,率性而为,行乎当行,止乎当止,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等很多力行、重行思想,将力行作为君子之大德。
(开篇点题。
以《中庸》名句“力行近乎仁”引出话题。
)②那么,力行何以成为君子之仁德?首先,中国传统思想历来重行,并且深知“行之难”。
《尚书·说命中》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懂得道理很容易,难的是付诸行动,所以才有孔子主张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也正是由于做到很难,才更凸显力行者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
其次,德性最终要通过“行”展现出来。
“内圣外王”是传统儒家的基本主张,也是历代儒者的不懈追求。
圣人之道就是要以上率下,真诚地展现自己的治世之德和经世之能,殚精竭虑地谋事成事,化育万物,感动他人。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要求_靳玉军

2014年第11期(总第418期)No.11,2014General ,No.418EDUCATIONAL RESEARCH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要求*靳玉军[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观教育的特点,通过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形式,引导青年学生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让少年儿童在学习、模仿、行动和反思上下功夫,帮助他们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成效的基本实践要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教育;实践[作者简介]靳玉军,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重庆400715)——————————*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WU0909511)的研究成果。
在当今这样一个多元开放的时代,学校如何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要求并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1]显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2]可以说,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的程度,反映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决定着教育的进展和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在于实践
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在于实践
2015年04月17日10:01 来源:光明日报手机看新闻
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在于实践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近日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强调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着眼践行、立足行动,紧密联系群众生产生活实践,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在答记者问中指出,此次印发的《行动方案》,是与《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相配套的文件,是深化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步骤。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安康,是必须抓好的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并提出原则要求。
经过各地各部门长时间的积极贯彻和大力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已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可喜成效。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是基础,付诸行动是关键。
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在于实践,伟力也藏于其中。
动员起来、组织起来、行动起来、坚持下去,应该成为下一阶段的总体思路。
《行动方案》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将广大干部群众发动起来;要统筹协调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全面铺展;要强化实践养成,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生动局面。
核心价值观建设,要防止凌空蹈虚、脱离实际。
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否则就容易出现活动和实际各唱各调、互不相干的脱节现象,也难以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此次印发的《行动方案》,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公正文明执法司法活动等15个实践活动项目进行了详细安排。
这些活动都是各行业长期开展的品牌项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也是经验的提炼。
总体看来,活动安排在深化拓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活动的基础上,着力向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延伸。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法治是保障和支撑。
按照《行动方案》,下一步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
用良法善策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用刚性制度树立道德天平、引导价值判断、规范行为取舍。
历史上任
何一种主流价值观念的确立,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也注定是一场持久战,要行动起来,更要坚持下去久久为功。
唯此,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光明日报评论员)
相关文档: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在于
∙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报告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报告
∙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
∙创新的核心在于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