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阅读(含答案)
09 诗词鉴赏(真题必刷 )【部编版七下语文期中 期末专题复习(期末篇)】(解析版)
专题09 诗词鉴赏(一)(2022春·河南开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跟王维的《竹里馆》和杜牧的《泊秦淮》一样,都属于绝句。
B.这首诗深受建安风骨影响,刚劲质朴,意境宏阔,充溢着慷慨悲壮之气。
C.后两句中的“之”和“而”能延长停顿、舒缓语气,有助于抒发作者的感慨。
D.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登高远眺,思接千载,不禁涌起怀古伤今之情。
2.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A 2.①诗人遥想燕昭王筑幽州台招贤纳士,深感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②诗人置身苍茫宇宙之间,感觉到个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与孤独。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在初唐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并非“绝句”。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陈子昂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在随军征讨以及之后的为官生涯中都多次向上进言,都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联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生不逢时,满腹才华难以展现,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因此诗人“独怆然而涕下”,倍感凄凉的独自落泪。
同时,联系“念天地之悠悠”可知,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作者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二)(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名题精炼7(比较阅读)答案版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 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精炼7(古诗比较阅读)答案古诗词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两首诗,都有“看”这一动作,陈子昂用的是“见”,杜甫用的是“览”。
能否把杜诗中的“览”字改为“见”字?为什么?【示例】不能。
“见”的距离较近,而杜诗中,诗人想象自己站在泰山之巅,向下、向远处看,视野开阔,用“览”字,更有一种一览无余的豪情。
2.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写“不见”,杜甫却写“终当见”。
无论是“不见”,还是“终当见”,总有诗人自己的用意,你能结合诗歌内容及诗人的经历,说说你的理解吗?【示例】陈子昂渴望遇见燕昭王那样的贤君,但生不逢时,内心充满了怀才不遇的孤寂,所以写“不见”。
杜甫登临泰山之巅时才二十多岁,又逢开元盛世,对攀登人生顶峰充满雄心壮志,所以写“终当见”。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回答问题。
【甲】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以夸张的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反衬出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迷惘痛苦之情。
B.“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用短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唱出无穷的忧虑及焦灼不安的心声。
李贺《雁门太守行》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古诗词比较阅读
李贺《雁门太守行》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登幽州台歌①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①注释:幽州台,又名“黄金台”。
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揽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1.《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
颔联用“①______”一词勾画出战争规模之大,用“燕脂”“凝夜紫”表现战争之惨烈;颈联用“霜重鼓寒”写出①________。
2.上面的两首古诗都提到了“黄金台”,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分别借“黄金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满天战争的艰苦/环境的恶劣2.陈子昂登“黄金台”,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李贺借“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
【解析】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思是: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颔联从侧面写战争的惨烈,角声“满天”表现了战争的规模之大;“塞上燕脂凝夜紫”更是展现了战争之惨烈。
颈联中“霜重鼓寒声不起”,意思是:部队一靠近敌军的军营,就击鼓投入战斗,无奈天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亮。
“霜重鼓寒”写出了环境和恶劣,从侧面表现了战争的艰苦。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意思是: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其中“黄金台”是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干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的典故。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玉龙”唐人用以称剑。
这里直接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只为报答君王的恩遇,握着宝剑奋力厮杀,视死如归。
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名题精炼7(比较阅读)答案版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 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精炼7(古诗比较阅读)答案古诗词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两首诗,都有“看”这一动作,陈子昂用的是“见”,杜甫用的是“览”。
能否把杜诗中的“览”字改为“见”字?为什么?【示例】不能。
“见”的距离较近,而杜诗中,诗人想象自己站在泰山之巅,向下、向远处看,视野开阔,用“览”字,更有一种一览无余的豪情。
2.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写“不见”,杜甫却写“终当见”。
无论是“不见”,还是“终当见”,总有诗人自己的用意,你能结合诗歌内容及诗人的经历,说说你的理解吗?【示例】陈子昂渴望遇见燕昭王那样的贤君,但生不逢时,内心充满了怀才不遇的孤寂,所以写“不见”。
杜甫登临泰山之巅时才二十多岁,又逢开元盛世,对攀登人生顶峰充满雄心壮志,所以写“终当见”。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回答问题。
【甲】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以夸张的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反衬出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迷惘痛苦之情。
B.“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用短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唱出无穷的忧虑及焦灼不安的心声。
《登幽州台歌》阅读(含答案)教学教材
《登幽州台歌》阅读(含答案)一、词语解释1、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2、前:过去。
3、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4、后:后来5、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6、念:想到。
7、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8、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9、涕:眼泪。
二、填空1、《登幽州台歌》选自《陈伯玉集》,作者是陈子昂,字伯玉,人称“初唐四杰”之一。
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怆然”表达了作者悲伤、悲怆的心情。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天地之广大,同时衬托出人生之渺小、短促,从而表现诗人修齐治平、光宗耀祖、报效朝廷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2分)6、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7、“古人”“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8、《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壮。
9、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七下古诗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已亥杂诗)(教师版)-十年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
专题2:七下古诗五首一、(2020·广西贵港·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两句诗。
2.两诗画线句都流露出忠贞报国的意愿,诗人抒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上句用“浩荡”写离愁的多,用“白日斜”渲染离别的伤感氛围,下句写出了辞官归家的轻松和喜悦。
2.龚自珍的诗画线句运用移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方法,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坚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感情。
文天祥的诗画线句运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舍生取义的决心。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1)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2)赏析。
上句运用“浩荡”把离愁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写出了离愁的多,“白日斜”是环境描写,点明了时间,渲染了萧瑟的氛围,同时象征着国家日落西山的形式。
“吟鞭”动作描写,“东指”即东方故里,写出了辞官归家的轻松和喜悦。
2.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和主题。
(1)《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这里运用比喻修辞,作者以落红自比,落花飘落了,还要化为春泥滋养下一代。
作者虽然辞官,但是仍然要为国家培育下一代。
这是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的抒情方式。
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回乡但是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二道区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登幽州台歌》古诗词鉴赏及考点素材 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登幽州台歌》古诗词鉴赏及考点素材新人教版班级:科目:《登幽州台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古来圣贤皆寂寞”。
苏东坡是孤独的,他一再地被贬职,人生抱负难以实现,心里不是不凄凉的,他那“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渗透着怎样深刻的悲哀。
陶渊明是孤独的,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安于田园生活的恬淡的背后,是做不到官场尔虞我诈虚假逢迎、无法实现为官济世的理想的苍凉与无奈。
其实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
今天再认识一位孤独之人-—--陈子昂。
二、目标1、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2、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不惧困难、胸怀天下的优质品质,树立热爱祖国、兴我中华的远大理想。
三、原文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四、注释《登幽州台歌》:选自《韩陈子昂集》。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
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并复兴燕国,拜访郭隗,求计问策。
郭隗(wěi )以古人千金买马骨为例,使昭王广纳社会贤才,建筑“黄金台”,昭王并尊郭隗为师。
此举天下震动,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因此强大起来。
前:向前看。
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贤明君主.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五、诗意往前看不到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想到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六、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时间:俯仰古今,时间绵长。
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
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
21《古代诗歌五首》精选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悠.悠(yōu)怆.然(zhuàng)涕.下(tì)岱.宗(dài)B.未了.(liǎo)曾.云(céng)决眦.(zì)伫.立(zhù)C.箫.鼓(xiāo)衣冠.(guān)叩.门(kòu)吟.鞭(yín)D.萋.萋(qī)涉.足(shè)忧.郁(yōu)鸡豚.(tún)【答案】A【解析】A项,“怆”应读“chuàng”。
2.给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独怆然而涕.下()A.眼泪B.鼻涕(2)齐鲁青未了..()A.结束B.不尽(3)阴阳割昏.晓()A.黑色B.昏迷C.昏暗(4)会当..凌绝顶()A.恰逢B.应该会C.终当,终要【答案】(1)A (2)B (3)C (4)C【解析】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文言现象。
3.下面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C【解析】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答案】B【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为: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5.文学常识填空。
(1)《登幽州台歌》作者,字,(朝代)文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2)《望岳》作者,字,自号,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其诗被称为“”。
(3)《登飞来峰》作者,字,号,江西临川人,(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1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按诗文原句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 !(2) ,阴阳割昏晓。
(3) ,自缘身在最高层。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山间水畔景色、寓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代B.《望岳》—杜甫—唐代C.《己亥杂诗》—龚自珍—明代D.《游山西村》—陆游—南宋3.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回答问题。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态生动,变化自然,使人百看不厌。
B.线条爽直瘦劲,错落有致,自出新意。
C.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D.俊逸纯净,气韵贯通,富于艺术感染力。
(2)这幅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诗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都蕴含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作家作品。
(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______ (朝代)文学家_______,字伯玉。
(2)《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字____。
他的诗被称为“______”。
后世因其官职称之为杜拾遗、______。
(3)《登飞来峰》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号____,(朝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_ (朝代)爱国诗人______,字______,号____。
其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5)《己亥杂诗》的作者_________是______ (朝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
6.按要求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_国诗人____,他的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e)。
C.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怆然..(不尽)..而涕下(悲伤的样子) B.齐鲁青未了C.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 D.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时间)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文学家B.《登飞来峰》——王安石——宋——唐宋八大家C.《望岳》——杜甫——唐——浪漫主义诗人D.《已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思想家、文学家4.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
要求: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②符合诗歌的意境。
③不少于60字。
5.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宝库的明珠。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世界文明中蔚为壮观。
为了让学生亲近古诗词,拓展知识面,与文人雅客倾心对话,感受古典诗歌的无穷魅力,育才中学将举办以“诗风词韵经典共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许多古诗词名句脍炙人口,至今广为流传,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对联的形式为大家推荐几句吧。
示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壮志凌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矢志不渝(2)思乡是古代诗歌中的永恒主题,写出令你印象最深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并简单进行赏析。
(3)下面是一位同学所写的阅读古诗的感受,请你续写一句话,使其变成一个完整的排比句。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灿烂盛开。
登幽州台歌_陈子昂阅读附答案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阅读附答案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慷慨悲凉,明珠暗投的苦闷寄寓此间,引人共识。
前两句寂然凝虑,思接千载;第三句俯仰天地,神骛八级;最后一句的“独”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登上幽州台,茕茕孑立,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明珠暗投、孤单苦闷的思想感情。
(2分)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建了一种极为特殊的意境。
请扼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藐小孤寂,从而发生一种苍莽的孤傲感。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甚么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之后的贤明君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知识点与阅读问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知识点与阅读问答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情感:向前望,望不见古代的贤君;往后看,看不到当今的明主。
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炼字:“念”字表现了诗人容纳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主旨】诗人通过抒发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的文人遭受压制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阅读回答:1.请简要分析“念”和“独”字的表达效果。
(2分)答:“念”字写出在广阔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个人的渺小孤寂;“独”字表现了诗人内心孤独悲凉之感。
2.本诗前两句中使用了两次“不见”,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2分)答: 两次“不见”相互映照,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往后不见求才的明君,既表露出对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的钦佩仰慕,也暗含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愁感伤。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修辞:以设问统领下文。
在自问自答中,生动形象地道出了泰山的绵延、高大。
炼字:“未了”写出了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表现了山势绵延不尽。
这是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上句用虚笔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炼字:“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炼字:以“云”衬托山高,“入”字写出了倦鸟归巢,目光由近及远。
壮美的山景触发了诗人的感受,胸中激起了浩然之气,眼界顿然大开,视野开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炼字:“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
“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以“众山小”反衬泰山的高大雄伟。
七年级下册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一、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1分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2分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6、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二、望岳赏析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的气势和的景色;2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 ;3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2.文学常识填空;选自杜少陵集;杜甫,字,自称、 ,世称 ; 诗人,尊称“”,与并称李杜,现代主义诗人;3.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6.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7.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9.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8.理解性默写;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 , ;5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 ;9.选择题;1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2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三、登飞来峰赏析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1分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4.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5、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6、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指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9、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10、这首诗中,“泘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1、12、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13、14、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15、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16、四、游山西村阅读训练中考题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6.7.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8.9.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11.五、己亥杂诗赏析题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2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 ;3“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 ;4“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的思想感情;5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方法和马致远的有异曲同工之妙;6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 ;7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现在常被用来赞颂牺的精神;2.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怎样的复杂心情3.请你谈谈对三、四句诗的理解;4.这首诗加线是怎样写“离愁”的5.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6.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8.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9.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10.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与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11.11.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12.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花开花落的变化中寄寓了怎样的深意1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15.15.选择题;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2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16.理解性默写;1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作者从花开花落的生死更替中悟出生命的真谛的是: , ;2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 , ;3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 ,”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4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 , ;5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 ,;参考答案一、1、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3、2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4、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5、“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6、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7、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二、1.1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2参天耸立,对祖国山河的热爱;3由远望到近望;2.子美,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杜少陵,唐代,诗圣,李白;3.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对仗工整;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5.这两句诗的意义是:我终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观看那群山的矮小;化用孟子·尽心上中“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语义,既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又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也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6.①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②“钟”是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6.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7.①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②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③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8.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1D,2B三、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2分3.4.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5.,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6、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7、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8、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9、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0、当时的保守势力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11、“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12、千寻见日升,铺垫13、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四、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示例一:“这句诗表现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示例二:诗句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诗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希望;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3.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4.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5.“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6.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7.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8.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五、1.1继续忠心报国的志愿或“志向”2诗人的马鞭3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比喻诗人自己4作者想继续为国效力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浩荡离愁7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私奉献;2.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3.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4.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5.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6.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7.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或: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8.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9.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10.诗人想舍的是当朝的黑暗与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11.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12.答:诗人以“落红”暗喻自己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志士,“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思想感情;13.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或者: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或者: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14.“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15.1B,2C;16.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浩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精练(含答案):1登幽州台歌专项训练
1 登幽州台歌名句默写1.2017·鄂州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2.2015·娄底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3.2018·龙东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的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2018·日照]模拟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2018·日照模拟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基调。
3.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识才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的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4.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8·日照模拟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05 诗词曲阅读与鉴赏
专题05 诗词曲阅读与鉴赏(时间40分钟,共100分)(2022·贵州遵义·中考试题)阅读下列诗歌。
游溪韦应物①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
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
落花飘旅衣,归流澹②清风。
缘源③不可极,远树但青葱。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著名山水田园诗人。
②澹:水波荡漾。
③源:水流始出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清新淡雅,以“游”统摄全篇,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划舟游溪的所见之景。
B.颔联“绿蒲垂钓”,趣味盎然,突出了诗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闲适之情。
C.颈联一“飘”一“澹”用词精妙,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落花与流水的静态美。
D.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意味深远,富有哲理,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境界。
2.“诗中有画”是本诗的特点,请赏析首联描绘的画面。
(2022·宁夏·中考试题)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初秋行圃①〔宋〕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②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①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
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3.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
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
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D.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
4.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
(2022·四川巴中·中考试题)阅读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5.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运用借代手法描写月到中秋,飞镜重磨的景象。
词人不仅感叹时光流逝,也表示对自己满头白发的无奈。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考前预测07《登幽州台歌》(含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考前预测07《登幽州台歌》(含解析)专题07 《登幽州台歌》★基础存盘《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作者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练习题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古代,是那样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瞬间感到天地无穷、人生有限。
试试看,你能否进入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否理解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却无缘相见。
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阅读附答案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阅读附答案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慷慨悲凉,怀才不遇的苦闷寄寓其间,引人共鸣。
前两句寂然凝虑,思接千载;第三句俯仰天地,神骛八级;最后一句的“独”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登上幽州台,茕茕孑立,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思想感情。
(2分)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幺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022年福建省七年级下期末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题【含答案】
2022年福建省七年级下期末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题(2022春·福建南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题目中“洛城”交代地点,“春夜”点出季节以及具体时间。
B.首句描写深夜时分,诗人难于成眠,忽闻笛声,触动诗人的情怀。
C.次句运用比喻手法,极写夜之静、笛之悠,反衬诗人悠闲的心境。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的感受。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3.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论题,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
B.第二句中“赚得”是“骗得”的意思,“错喜欢”是“空欢喜”的意思。
C.诗人清早行走在崇山峻岭之中,心情激动,充分领略着游历山野的乐趣。
D.本诗虚实结合,语言明白如话,灵动活泼,让人感到幽默诙谐,意趣横生。
4.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简要概括。
(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诗中“齐鲁青未了”,作者直接用笔墨勾勒出泰山的广远绵延。
C.诗中“造化钟神秀”里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勃的朝气。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古诗词阅读】《黄鹤楼》《登幽州台歌》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黄鹤楼》《登幽州台歌》阅读答案
阅读
在古诗词中,回答问题8-9(5分)黄鹤楼。
唐朝崔浩登上台湾幽州。
过去的人都是黄鹤。
这里有免费的黄鹤楼。
唐陈子昂的黄鹤不见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白云在天空中已经存在了数千年。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青川历法读古诗和答案
8-9
话题
(
五
分)
黄鹤楼
唐
崔浩
登幽州台歌
过去,人们都是乘黄鹤去的。
这里没有黄鹤楼。
唐
陈子昂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以前没有古人,
后不见来者。
青川有汉阳树、香草和鹦鹉岛。
念天地之悠悠,
独自流泪!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八
.《黄鹤楼》中的“昔人”和《登幽州台歌》中的“古人”分别指什么人?(
二
分)
九
.两首诗词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有何异同?(
三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
阅读答案
净光整
8
“古人”是指传说中的神仙,“古人”是指古代著名的国王和圣人。
9
同样:它们都是思前顾后,或悼念过去,伤及现在,并通过风景表达情感的诗歌。
不同:前者主要抒发思乡之情,后者表达怀才不遇,知音难求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古诗词五首练习题
一、填空
1、《登幽州台歌》选自《陈伯玉集》,作者是陈子昂,字伯玉,人称“初唐四杰”之一。
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怆然”表达了作者悲伤、悲怆的心情。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天地之广大,同时衬托出人生之渺小、短促,从而表现诗人修齐治平、光宗耀祖、报效朝廷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2分)
6、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7、“古人”“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8、《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壮。
9、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C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四、简答题
1、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表现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出人生的孤独感。
2、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1分)
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5、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6、此诗篇幅胆小,但是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
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8、“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
答: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9、“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
答: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10、本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绝唱。
其原因是:
(1)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2)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