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坚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天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作者介绍: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

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

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

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

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

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

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

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

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

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

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

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都中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

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著语言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点。

《登幽州台歌》赏析

《登幽州台歌》赏析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丘、蓟门。

故址在今北京市北部,因唐代属幽州,故名。

古人:这里指古代圣人贤士。

来者:指后世贤能有为的人。

怆然:悲伤失意的样子。

【赏析】
据卢藏用《陈氏别传》载: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讨伐契丹,陈子昂怀着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愿望,随军参谋。

武攸宜轻率无将略,次年出征失利,举军震恐。

陈子昂慨然进言,且请求分兵万人以为前驱,不允。

他基于忠义,“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结果触怒了武攸宜,被降职为军曹。

于是登幽州台,怀古伤今,挥泪而作此诗。

诗人登台远眺,独立苍茫,仰天长啸,慷慨悲歌,抒发了理想破灭、负剑空叹的郁闷和痛苦,表达了封建社会中正直而有抱负的士人怀才不遇、遭受压抑的悲愤和孤寂情怀,具有深刻意义。

这是一首登临抒怀之作。

诗人没有对收入视野的景色进行具体描绘,也无意于主观感情的曲折倾诉,而是着力于传达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岁月已逝而功业难就的深沉、强烈的情绪,与一般登临之作不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俯仰古今写时间悠长。

“念天地之悠悠”写空间辽阔。

“独怆然而涕下”写诗人孤独寂寞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这首诗用词造句上受楚辞影响,但意境更加苍凉刚劲。

句式上打破了五、七言的规律,长短交错,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这篇《登幽州台歌·陈⼦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作品简介】 《登幽州台歌》由陈⼦昂创作,被选⼊《唐诗三百⾸》。

作者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河依旧,⼈物不同”来抒发⾃⼰“⽣不逢⾠”的哀叹。

语⾔奔放,富有感染⼒。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限;第四句写诗⼈孤单悲苦的⼼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

句式长短参错,⾳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的唐诗三百⾸栏⽬。

【原⽂】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昂 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泪下。

【注解】:(1)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兴。

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建。

(2)前:向前看。

(3)古⼈、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的贤明君主。

指:燕昭王(4)念:想到。

(5)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

(6)怆然:悲伤的样⼦。

怆(chuàng 创)然:凄伤的样⼦。

(7)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

涕下:流眼泪。

【韵译】: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限渺远,我深感⼈⽣短暂,独⾃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讲解】: 这就是陈⼦昂登《幽洲台歌》的原⽂。

这⾸诗曾被誉为初唐诗歌之绝唱,是陈⼦昂的重要代表作之⼀。

它的这四句诗从语⾔、⽂字上没什么障碍。

⼤意是,往前看看不到古⼈,往后瞧瞧不见后来的⼈。

天地宇宙茫茫⽆垠,遼阔⽆边,⾃⼰孑然⼀⾝、⽆限孤独,禁不住伤感地流下了眼泪。

不过这只是字⾯上的意思。

但这⾸诗能成为初唐诗坛之绝唱,为历代所传诵,决不是这样简单的意思,⽽是有着更为深刻、丰富的含义,更为复杂的⼼情和丰富的余蕴的。

那么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这得结合陈⼦昂的经历、诗歌主张及创作实践加以探究。

《登幽州台歌》全诗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全诗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全诗及赏析《登幽州台歌》全诗及赏析《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注释:1、选自《陈子昂集》。

2、幽州台:即蓟北楼,故指在今北京市西南。

3、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4、怆然:伤感的样子。

5、涕:古时指眼泪。

6、前:向前看。

7、念:想到。

8、蓟北楼:黄金台、幽州台【韵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白话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作者: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慷慨任侠。

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

24岁时举进士,直言敢谏,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有较深的认识。

后因父老解官回乡,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冤死狱中。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有《陈伯玉集》传世。

赏析: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幼儿唐诗《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鉴赏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一诗。

下面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诗,感受下诗人的心情吧!幼儿唐诗《登幽州台歌》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登幽州台歌的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的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的翻译及赏析登幽州台歌的翻译及赏析《登幽州台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登幽州台歌的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如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翻译: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登幽州台歌字词解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赏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作。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原文登幽州台歌朝代:唐代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2)前:过去。

(3)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4)后:未来。

(5)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6)念:想到。

(7)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9)涕:眼泪。

赏析: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万岁通天元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名家点评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其辞简质,有汉魏之风。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两“不见”,好眼。

“念天地之悠悠”,好胸中。

明末清初黄周星《唐诗快》卷二: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赏析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

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

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

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

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

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

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翻译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赏析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其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处的时代的范围,带有一定的广泛性。

表现在这首诗里的'感伤情绪,和世俗的忧生叹逝有明显的不同。

这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2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显示全部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注释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注释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注释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朝代】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2)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3)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4)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5)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6)涕:古时指眼泪。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任侠。

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

后世因称陈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有《陈伯玉集》传世。

【简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作。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与赏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与赏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与赏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与赏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诗歌。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与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与赏析篇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后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译诗】向前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天地的高远广袤,我独自感伤,泪水流下!赏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登幽州台歌》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三、《登幽州台歌》作者介绍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

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

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完整)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完整)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解】1、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涕:古时指眼泪。

【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评析】唐代是中国诗坛上最热闹的一个时代,要说还有孤独的诗人,人们大概都会想到贾岛和孟郊.“郊寒岛瘦",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踽踽独步,苦苦行吟。

然而千秋中华,历代文人雅士们各有其群落,贾岛孟郊亦不例外。

孟郊不过是日子过得寒酸些,文朋诗友间唱和不绝,谈不上孤独。

而若说贾岛孤单,便不会有“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的神奇经历。

他偶得一句“落叶满长安”,正骑在驴背上苦思下一联,不意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队伍.如果说刘栖楚算不得好诗人的话,那么他为了思考“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那个“敲"字是用“推”还是用“敲"更合适,因此冲撞的吏部侍郎韩愈,则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名贯古今的大文人和大诗人.至于唐宣宗微服出游法乾寺,偶然翻看了他的诗稿,被他一把夺过,还加上句“你也懂这个?”气得这个爱写诗的皇帝一辈子都没给他个象样的官做。

贾岛孟郊在那个时代有的是良师益友,绝不会真正孤独。

而孤独的诗人也确曾有过,那就是唐宋盛世的先驱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二十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谏士、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

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嫌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注释译文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注释译文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注释译文
《登幽州1台歌》
作者:唐·陈子昂
前2不见古人3,后4不见来者5。

念6天地之悠悠7,独怆然8而涕9下!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后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
见不到以前招贤的英明的圣君,以后也见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独自悲伤地流下泪。

中心:作者因无人欣赏自己的才气,怀才不遇,感到悲伤凄恻。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创作背景《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这首唐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登幽州台歌》原文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赏析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赏析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赏析1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显示全部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赏析2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译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赏析:这就是陈子昂登《幽洲台歌》的原文。

这首诗曾被誉为初唐诗歌之绝唱,是陈子昂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它的这四句诗从语言、文字上没什么障碍。

唐诗赏析-《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唐诗赏析-《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及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登幽州台歌》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登幽州台歌》译文注释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译文注释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译文注释及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鉴赏《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键入文字]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后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译诗】
向前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天地的高远广袤,我独自感伤,泪水流下!
赏析:
1。

登幽州台歌 原文 译文 欣赏

登幽州台歌 原文 译文 欣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这种深沉的失意、悲愤和孤独感占据了诗人此时的全部心灵,他驻足于幽州台上,以全部的心神去搜索幽州台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现实意蕴:
悠悠的历史长河啊,你孕育了多少明君和贤臣,成就过多少丰功伟业;你又见证过多少昏君和庸碌,洗刷过多少罪恶和耻辱!
悠悠的历史长河啊,在你的面前,个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无论明暗贤愚,都是匆匆过客。而可悲的是:我竟连这短暂的人生都无法利用,知音难遇,怀才不遇。思之怆然,怎不令人涕下!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体式的古朴、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2、悠悠:时间短暂。
3、怆然:悲伤凄凉。
4、涕:古时指眼泪。
【译句】
放眼望去哪有古贤人的踪影,
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今人。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
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赏析】
时间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人,面对辽阔的山河,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练习】
1.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2910人评分) 8.3朝代:唐代
作者:陈子昂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写翻译
写赏析
下载
收藏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
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参考资料:
1、
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10-111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
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参考资料:
1、
王运熙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6-47鉴赏
作者:佚名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
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

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
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句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句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王运熙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6-47作者介绍
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