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文《登幽州台歌》赏析与练习

合集下载

登幽州台歌赏析练习精选题型(解析版)

登幽州台歌赏析练习精选题型(解析版)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壮。

2.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或者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指生不逢时的句子或者写作者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描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画面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着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4.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悠悠”是什么意思?“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悠悠”是指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登幽州台歌》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来打动人。

8.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生命的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登幽州台歌》赏析

《登幽州台歌》赏析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少任侠。

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有《陈子昂集》。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

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

涕:眼泪。

【赏析】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

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赏析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一首特别有味道的古诗——《登幽州台歌》。

先看看这首诗的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怎么样,读起来是不是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苍茫和孤独?咱们来细细品一品。

诗人陈子昂站在幽州台上,往前看,看不到古代那些贤明君主;往后看,也看不到未来的英才。

这是一种怎样的失落和迷茫呀!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高高的地方,四周空旷辽阔,只有自己一个人,那种孤独感是不是一下子就涌上来了?我记得有一次我自己去爬山,爬到山顶的时候,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山风呼呼地吹着,那一刻我突然就有点理解了陈子昂的心情。

“念天地之悠悠”,天地是多么的广阔,时间是多么的漫长,而自己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显得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

这种对时空的感慨,真的是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独怆然而涕下”,最后诗人忍不住悲伤地流下了眼泪。

这眼泪里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有怀才不遇的悲愤,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有对孤独处境的无奈。

咱们再来说说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它语言质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却能直抵人心。

就像一个人,不化妆,不打扮,素颜站在你面前,却能让你感受到他最真实、最深刻的情感。

而且这首诗的节奏也很独特,前两句五个字,后两句六个字,读起来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就像诗人内心的波澜。

还有啊,这首诗的意境特别宏大。

诗人把自己的孤独和悲愤放在了广阔的天地之间,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

就好像你在一个大大的舞台上,灯光都聚焦在你身上,可台下却没有一个观众,那种孤独和无助,真的是无法言说。

说到这,我想起有一回我在海边看日落。

太阳慢慢落下,海面上金光闪闪,周围的人都在欢笑、拍照,可我却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孤独。

那种美丽的景色,反而让我觉得自己更加渺小和孤独,就像陈子昂在幽州台上一样。

总的来说,《登幽州台歌》是一首让人回味无穷的诗。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也让我们对人生、对历史有了更多的思考。

每次读这首诗,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呀!希望大家也能从这首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登幽州台歌赏析

登幽州台歌赏析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中的“古人”和“来者”指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答:“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来者”指后代的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茫然和无奈。

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2、说说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答:诗人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

3、这首诗的气氛(调子):苍凉悲壮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两句俯仰古今,写出了时间的绵长。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写登楼远望,写出空间的辽阔。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

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有作品《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两句包含着怎样的哲理?答: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不怕阻挠,勇往直前,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挫折所吓倒。

3、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4、《登飞来峰》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不怕阻挠,勇往直前,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挫折所吓倒。

5、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答:寓意: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放翁词》。

2、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运用对偶,准确而生动地描写了山环水绕的自然风光,也蕴含了哲理: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后用来比喻绝处逢生。

也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及向往之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意思及赏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意思及赏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意思及赏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意思及赏析登幽州台1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2而涕下!1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

相传燕国时期,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台上,招纳贤才,所以又叫做黄金台,郭隗(wěi)就是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的第一位贤才。

2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

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既看不到当年为了招纳贤人而修建此台的燕昭王,又看不到效仿燕昭王的后世明君。

在高远的天与广袤的地之间,不禁悲从中来,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叹息之美】这首诗蓦地而来,戛然而止,它明白如话,像一声长长的浩叹、一声宣泄愤懑的长啸。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前不见”与“后不见”两句,俯仰古今,写出了时间的绵长;登楼眺望,“天地之悠悠”,写出空间辽阔。

在悠长的历史时间和广阔无垠的背景下,诗人“独怆然”,他的孤单寂寞、悲哀苦闷,分外凄美动人。

【赏析】虽然诗人没有写登台的时间和背景,但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苍茫广阔的背景,而在这背景之上,兀立着一位因报国无门而感到伤悲的陈子昂,两相对比,诗人的感情跃然纸上。

对比烘托是写作常用的一种手法,陈子昂在这首诗中,就通过天地和时间的广大来烘托个人的渺小孤独。

我们在突出个人感情或者一个事物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对比烘托来体现。

假如你想表达自己某一刻的心境,想一想用什么来做背景最能起到烘托的效果呢?【启示】陈子昂是初唐诗人,通天元年(6一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

当时陈子昂在武攸宜的幕府中担任参谋,于是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也没有什么谋略,打仗的第二年就兵败了。

危机之中,陈子昂献上一计,但武攸宜没有采纳。

陈子昂再向武攸宜进言的时候,竟被降了职。

他登上幽州台,怀着重重心事,写下了这一首表达孤独和无奈的诗。

孤独的陈子昂把心中的愁绪化成一行行诗文,也有人将孤独化成前进的动力。

登幽州台歌全文注释赏析

登幽州台歌全文注释赏析

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鉴赏《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登幽州台歌》赏析及习题

《登幽州台歌》赏析及习题

《登幽州台歌》赏析及习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完成下列各题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惆怅和孤寂之情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思绪进一步拓展,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暂,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赢得后人广泛的共鸣。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翻译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赏析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其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处的时代的范围,带有一定的广泛性。

表现在这首诗里的感伤情绪,和世俗的忧生叹逝有明显的’不同。

这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2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显示全部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登幽州台歌、望海理解赏析题集锦

登幽州台歌、望海理解赏析题集锦

登幽州台歌、望海理解赏析题集锦一、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幽州台的景色和感慨之情。

1. 内容概述诗中,作者以幽州台作为背景,描绘了幽州台的壮丽景色。

诗的开头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了幽州的幽远和孤独,接着描写了山川秀丽、云霞缭绕的美景。

诗的结尾则表达了作者对幽州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2. 语言特点《登幽州台歌》的语言简练明快,行文流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例如,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幽州台的美景。

3. 主题意义《登幽州台歌》以幽州台为背景,通过描绘幽州台的景色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寄托了作者对幽州的热爱之情。

同时,诗歌也传达出一种对于山水景色的赞美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通过描绘幽州台的景色,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崇拜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自然美和生命的思考。

二、望海理解赏析题集锦1. 内容概述《望海》是唐代文学家杜郎甫所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海洋的无限向往和思考。

2. 语言特点《望海》的语言简练、含蓄,行文流畅。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增强诗歌的表达力。

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海洋的浩瀚和壮丽。

3. 主题意义《望海》以对海洋的向往和思考为主题,通过描绘海洋的壮丽景色和表达对海洋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海洋被赋予了神秘、无限的象征意义,同时也代表了作者对未知和远方的探索和向往。

此外,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人类命运的思考,探寻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以上是《登幽州台歌、望海》的理解赏析题集锦,这两首诗都以美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作者引发了读者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思考,使诗歌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登幽州台歌》考点归纳与练习(赏析选择题)

《登幽州台歌》考点归纳与练习(赏析选择题)

《登幽州台歌》考点归纳与练习(赏析选择题)1.题目解说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

歌,古代的一种诗第歌体裁。

题目不仅点明了写诗的地点,还暗含了诗歌的主旨。

2.文体常识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等形式。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古体诗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

3.作者简介陈子昂,唐代文学家。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

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有《陈伯玉集》。

4.背景资料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官。

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5.诗句理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①译句:(追忆历史)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往未来)往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②重点词语:前:过去。

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③句子理解:第一、二句,诗人俯仰古今,写自己没能遇见贤君明主,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①译句:(登楼远眺)想到宇宙邈远、广阔无边(我深感人生的短暂和人的渺小),独自凭吊,(我)悲伤难过,潸然泪下!②重点词语: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③句子理解:这两句把个人置于广阔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让人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表现了诗人孤独悲苦的情绪。

“悠悠”的表达效果:“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把个人置于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独”字是诗眼,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感。

6. 疑难探究《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虽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为人所传诵。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空间的广阔无边,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与渺小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富有感染力。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②,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③,独怆然而涕下④!
注释:
①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是战国时燕国建都之地。

②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明君主。

又指前贤。

③悠悠:遥远,长久的样子。

④怆(chuang)然:悲伤的样子。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赏析:
这首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抒发了一种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是骏马必思奔驰千里,是栋梁必将顶天立地,是豪杰,又有谁不想建功立业? 诗人壮志难酬,又怎能不悲凉感慨? 幽州台上放眼四望,满目空旷、寂寥,感受着那种难以言说的孤寂,怀才不遇的悲怆再也难以压抑,不免脱口而出。

诗文仅仅二十二个字,简洁铿锵,却震撼人的灵魂。

无穷无尽的时空、短促有限的人生,构成了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让人感慨不已,遐想不尽。

读这首诗,让我们感受的不是消沉,也不是退避,而是一种悲怆、苍凉。

透过悲凉,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种伟大开拓者对事业和人生追求的责任感和时光催
人的紧迫感。

它是奋发的,也是激越的。

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登幽州台歌赏析

登幽州台歌赏析

登幽州台歌赏析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反映了作者对幽州险峻山川和辽阔平原的景色以及自己作为官员的思考与感慨。

首先,该诗第一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便将陈子昂对幽州地区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语言上,这一句即包含了空旷荒凉之感;又从意境上,暗示了陈子昂身处的孤独之感。

接着,第二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则展现出陈子昂内心的感叹和情感。

作者在这句话中借用天地广大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在官场的孤独和遭遇珍重之情。

其次,该诗描写的幽州之美更是配合深刻的情感,展现出动人的意象和情景。

如“黯霭秋风扫落叶”“连山若波涛,层峦迭嶂”。

这些比喻都能使读者感受到幽州奇峰异石、雄浑奇险的山川之美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最后,陈子昂借着这座台阁为引子,寓意深远地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

他用“胜地不常在,人事故咨嗟”来概括颠沛流离,一切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逝,又用“岁岁年年亲望尽,此时此际非凡哉”借出现的时机、好的机遇来表达对生命的珍视。

总的来说,《登幽州台歌》用豪迈奔放的语言,描绘出幽州独特的壮美景象,抒发出诗人的孤独、感叹和对生命的思考。

作品中深入阐发诗人的思想与感情,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震撼和激荡。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评析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评析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评析原文:《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评析:万岁通天元年(696)九月,武攸宜出讨契丹,“右拾遗陈子昂为攸宜府参谋”。

此时的陈子昂,一方面有“束身塞上,奋命贼庭,效一卒之力”(《谢免罪表》)的雄心,另一方面,又有“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送著作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反对穷兵黩武,贪功邀赏的识力。

但是,此次出征,不仅壮志未酬,反而受武攸宜的贬斥。

因而在此期间,子昂还写了《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并序》等诗篇,缅怀前贤,发抒郁结。

据卢藏用《别传》,陈子昂在赋《蓟丘览古》之后,“乃泫然流涕而歌”本诗。

因而,《登幽州台歌》当作于神功元年(697)。

幽州台,即蓟北楼,在今北京大兴县。

古已去,后未来,正是眼前严酷的现实。

这里的“念”与“独”字,一字千钧:“念天地之悠悠”,正显出人生的短暂;念前贤之可追,则显出今世之可厌。

象陈子昂那样的有识之士,往往怀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也特别容易产生人生易逝、壮志难酬的心情。

此种心情,难为他人所理解,因而必然感到孤独与寂寞。

这就是“独”字的含义。

黄周星《唐诗快》卷二,谓子昂此诗:“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

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这里的“眼底更无一人”,不是孤傲,而是孤独。

此诗以质朴苍劲的语言,沉郁雄浑的格调,发抒出天地无穷,人生有限,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慨叹,令人感撼!这种风骨,已尽洗六朝脂粉,奏出盛唐序音。

在诗风格调上,此诗上承《楚辞·远游》遗意:“唯天下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前两句五言三顿,后两句六言四顿,长短参差,错落有致,亦正为《楚辞》句法。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其辞简直,有汉魏之风。

(杨慎《升庵诗话》卷六) 余于登高时,每有今古茫茫之感,古人先已言之。

(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一)先朝之盛时,既不及见,将来之太平,又恐难期,不自我先,不自我后,此千古遭乱之君子,所共伤也。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赏析登幽州台,山原寂寥。

茂陵秋雁,飞度雁门高。

海上沉晴碧,山后芜僮毫。

悬知一角雪,难为征战袍。

昔岁连枝沾,今年欢笑少。

北望神州路,那边还有谁?题解:本文是一篇关于《登幽州台歌》的原文及赏析的文章,将围绕原文内容展开分析和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原文。

《登幽州台歌》开篇写景:“登幽州台,山原寂寥。

”幽州台位于山原之上,景色静谧。

接下来的两句“茂陵秋雁,飞度雁门高。

海上沉晴碧,山后芜僮毫。

”描绘了茂陵秋雁飞越雁门,海天一线沉静晴朗,山峦后芜秽草木。

通过这些描写,给人一种孤独而又壮美的感觉。

接下来一段,诗人写道:“悬知一角雪,难为征战袍。

昔岁连枝沾,今年欢笑少。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向往。

雪是一种纯洁的象征,因为战乱而陷入困境,难以抵御,且年年岁岁寒冷侵袭,欢笑越来越少。

在战乱的年代,人们渴望着和平,渴望重拾往日的美好。

最后一段,“北望神州路,那边还有谁?”通过“北望神州路”描绘了诗人远望他乡,想起曾经离散的亲人和朋友,而“那边还有谁?”则充满了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山水之物切入人情,唤起读者们内心深处对和平与归属的向往。

对于这首诗,诗人通过景物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方式,展现了他对和平与家乡的向往,表达了对战乱和离散的遗憾。

同时,这首诗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总结起来,《登幽州台歌》通过对幽州台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和平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交织,诗人营造了一种孤独而壮美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战乱和离散的忧思。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文及赏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文及赏析登幽州台,马蹄声碎,远山如黛,飞鸟时从碧海惊起。

千里共婵娟。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青云直上,冲霄凭阑处,云径深不可攀越。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巴山楚水世界清,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只愿在,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以其雄奇的气势和美丽的意象,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作。

本诗以豪情英发的笔触,描绘了登临幽州城台的壮美景色,以及对友人在此缺席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友人之间情感的表达,诗人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创造了一幅壮丽而深情的山水画卷。

诗的开篇,“马蹄声碎,远山如黛,飞鸟时从碧海惊起”,以刻画隐约的景色和与之相呼应的声音,将读者带入了登山之旅的情境。

接着,“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与友人的思念之情,并通过寥寥数语,将表达情感与描绘景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这里的“千里共婵娟”,既是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也是对友人寻找成功的祝福,展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

下阕的描绘更是引人入胜。

诗人通过形容“青云直上,冲霄凭阑处”,构建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展示了幽州城台的高耸气势。

接着,“云径深不可攀越”,以深远之境、高无限之象,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与追求卓越的渴望。

而“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则揭示出诗人成功后仍有内心的迷茫与孤独,以及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最后两句“巴山楚水世界清,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只愿在,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则以极其简洁的语言总结了全篇的主题。

诗人将世界清新洁净的山川对比于女子清雅的仪态,展示了对纯洁美好的向往。

尤其是最后一句“只愿在,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则将情感的归宿和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企盼融为一体,使全诗呈现出一种深切而又动人的意境。

总而言之,《登幽州台歌》不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壮丽而美丽的景色,更通过对友人之情的表达,体现了诗人较高的情感情调。

《登幽州台歌》【赏析】注解+译文_唐诗三百首

《登幽州台歌》【赏析】注解+译文_唐诗三百首
【评析】:??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登幽州台歌》【赏析】注解+译文_唐诗三百首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源自。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注解】: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2、悠悠:渺远的样子。3、怆然:悲伤凄凉。4、泪:眼泪。
【韵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赏析《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赏析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赏析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

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

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

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

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

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

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唐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知人论世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二、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三、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四、赏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

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

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

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

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

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

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

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其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处的时代的范围,带有一定的广泛性。

表现在这首诗里的感伤情绪,和世俗的忧生叹逝有明显的不同。

这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

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

B. 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C.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

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D. 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愤世嫉俗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2.说说你对此诗主旨理解。

1.D “愤世嫉俗”改为“孤单悲苦”。

2. 写诗人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