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祭无忘告乃翁。

(1) 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死去元知万事空, ________ O _____ ,家祭无忘告乃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同“原S 是 _____________ 的意思;“翁”在字典中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诗中“翁”指(3)《示儿》是南宋诗人 __________ 临终时的作品,他逝世前最牵挂的事是 ____ O 我还知道“ _______ , _______ ”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把诗句补充完整。

(1) _____ ,春风花草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黄鹏鸣翠柳, o(3) 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流直下三千尺, O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句诗是描写哪种花的?()4.我会背诵我会填。

(1) _______ 蚂蚁搬家蛇过道, 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_(3) _______ 日出江花红胜火, o(4) _______ 春江潮水连海平, o(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人者,人恒爱之; ,—5•补写句子。

(1) _______________ 书读百遍, O(2) _________________ 路遥知马力, o(3) _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 。

(4) _________________ 但愿人长久, o(5) 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云水送无穷树, o花花花花梅梨荷桃• ••• ABCD6.课文加油站。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1. 根据句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诗句。

(1)在寂静的月夜,忽闻桂花飘香,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______”。

(2)当你寄情大自然,看到挺拔苍劲的竹子时,你会高歌“______”。

(3)当看到花蝶相戏时,你的脑海中定会浮现“______”。

2.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李白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月”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借以抒情达意。

结合这两首诗赏析这一特色。

(2)请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表现的画面。

3. 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诗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

(2)这首诗属于诗。

(3)中“莫”的意思是:______。

(4)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_____的情怀。

4.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旬名言,最适合用来送给下列四个人中的()A .说话不算数的小明。

B .正在学习击鼓却梦想一学就会的小强。

C .捧起书就想睡觉的小燕。

D .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经常犯小错误的夏林。

5. 照样子,把诗题、作者和对应的诗句用线连起来。

《望天门山》______ 刘禹锡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乌衣巷》______ 龚自珍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己亥杂诗》______ 李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6.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2)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3)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7.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春风花草香。

(2)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与理解。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给加点的字注音,抖擞( ) 恃风雷( ) 万马齐喑( )[2]解释下列同语。

九州:生气:喑:抖擞:[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了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禁让人想起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想起了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写出了当时社会(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局面,表现出了诗人对此的强烈不满。

( )(2)“天公”在诗中的意思是天帝、老天爷。

(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计315首。

广为传诵的这首诗联想丰富、奇特,比喻形象,含意深刻,言辞恳切。

( )2. 古诗文阅读。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_ 。

[2]找出本诗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中的“楼兰”指的是()A.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

B.唐朝时的一个楼台。

C.一个人名。

D.一个地名。

[2]请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翻译成白话文: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古代出征敲击钲、鼓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1. 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常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来歌颂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2)李白在《秋夜洛城闻笛》中用诗句“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3)《老子》中的名言“______”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守信的道理。

2. 课外阅读。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指梨花(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下列含蓄表露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A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B .绿遍山原自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C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 古诗(名句)填空。

(1)千里之行,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3)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4)勿以恶小而为之,______。

(5)知己知彼,______。

(6)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

(7)请写出两句诗句中含“风”字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8)请写出两句诗句中含“月”字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望洞庭》这首诗中,诗人用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______,也比作______。

(2)自居易在______诗中,描写江南美景的“______,______”一句中,抓住了“江花”的“______”,“江水”的“______”,写出江南春天绚丽的美景,借景抒发诗人______。

(3)这样的山______这样的水,这样的水______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______,山间______,江上______,让你感到______,真是“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古诗赏析。

钱塘湖①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②云脚低③。

几处早莺④争暖树⑤,谁家新燕⑥啄春泥。

乱花⑦渐欲迷人眼⑧,浅草⑨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⑩,绿杨阴里白沙堤⑾。

[注释]①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②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③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④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⑤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⑥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⑦乱花:纷繁的花。

⑧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⑨浅草:浅浅的青草。

⑩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⑾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1)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的诗句是。

(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是、。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多选)A.比喻 B.拟人 C.对偶 D.夸张 E.反问(5)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吟”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第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决心。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1. 隽永的道理发人深省。

福楼拜告诉莫泊桑才气就是______;孔子教育学生水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_,______,希望学生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2. 课内阅读。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原:______子规:______了:______(2)把后两句诗的意思写下来。

______。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时间就像______ ,只要______,总______。

(2)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 。

(3)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4)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______。

它们大声鸣叫着,______,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身来……4.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

______,______。

(2)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______,______。

5. 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常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来歌颂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2)李白在《秋夜洛城闻笛》中用诗句“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3)《老子》中的名言“______”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守信的道理。

6. 我会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拇指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都是出自俄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之手。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这段古文中,“之”字的意思相同。

(3)书信、请假条和通知书的称呼都应该写在第一行的顶格。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1. 日积月累。

(1)生当作人杰,______。

(2)______,两岸排闼送青来。

(3)树木丛生,______。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 课内阅读_______________,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______,大渡桥横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哪句诗是对全诗内容的总括?(3)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______;用“泥丸”来比喻______。

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______的英雄气概。

______(4)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

“暖”字表达了红军______,“寒”字表现了红军______。

______(5)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3.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春风花草香。

(2)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

(3)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

4. 将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

别董大(唐)高适______白日曛,北风______雪______。

______无知己,天下______不______。

5. 按要求作答(1)默写《泊船瓜洲》(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还有______。

(3)选择解释无误的一项()6. 读文段,完成练习。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1)诗中划线的“摘”和“掏”各是什么意思?选一选。

(填序号)①用手或工具伸进去取。

②采。

摘:______掏:______(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在大树上______,______。

在草地上______,______。

(3)仿照文段写一写。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综合训练。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①,千朵万朵压枝低②。

留连③戏蝶时时舞,自在④娇莺⑤恰恰⑥啼。

[注释] 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

蹊,小路。

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很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

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⑤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

⑥恰恰:黄莺的鸣叫声。

[1]本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A.五言绝句B.五言律诗C.七言绝句D.七言律诗。

[2]本首诗在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押韵,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二二三”式的朗读节奏在第三、四句诗上做出停顿标记。

[4]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读几遍,我们会找到诗中表现花开得繁盛的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句诗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想象诗中的景物,补充下面的文段。

黄四娘家的花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千万朵的花连枝条都压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蝴蝶飞来了,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久久不肯离去。

花枝间传来“恰恰”的啼叫声,仿佛是可爱的黄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日积月累。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2)《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都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故事。

(3)“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死去的人”。

(4)说话要注意语调、语音。

如在回答“谁喜欢长跑?”这句话时,你说话的重音应该落在“我喜欢长跑。

”这两个加点的字上。

(5)“你太聪明了”在不同的语境中会表达不同的意思,既可以赞扬一个人聪明,也可以讽刺一个人傻。

2. 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

①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无处寻。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④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 .杏花桃花菜花梨花B .杏花菜花梨花桃花C .桃花梨花杏花菜花D .菜花桃花梨花杏花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天涯若比邻①王勃在京城有一个好朋友,姓杜。

两人闲暇时经常在一起,有时出游,有时写诗,很投机,因此交情也越来越深。

②有一天,王勃去找他的这位朋友下棋。

一进门,就觉得不对劲。

朋友坐在椅子上,默默不,见王勃进来,请他坐下,还是不说话。

王勃心想,他这个人性格开朗,今天准是有什么不痛快的事情。

他一问,朋友才笑容满面地道出原因:原来他被任命为县尉,不几日就要到蜀州上任。

蜀州很遥远,但又不能违命,所以心中郁闷。

王勃听了,心中很难过,再也无心下棋了,怏怏不地返回家中。

③几天很快就过去了。

再过一天,王勃的朋友就要赴任了。

夜已很深,王勃仍不能入睡,朋友那愁容不的面孔老在眼前浮动。

他珍惜朋友的情谊,但如果必须分离,(只能只要只有)心心相印,还会感到像在一起一样。

想到这儿,他下床提笔给朋友写下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投机”的意思有:①见解相同;②利用时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

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2)“元”同“原”,是______的意思;“翁”在字典中查______部,诗中“翁”指______。

(3)《示儿》是南宋诗人______临终时的作品,他逝世前最牵挂的事是______。

我还知道“______,______”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春风花草香。

(2)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

(3)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

3.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句诗是描写哪种花的? ()A .梅花B .梨花C .荷花D .桃花4. 我会背诵我会填。

(1)蚂蚁搬家蛇过道,______。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

(3)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

(4)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

(5)爱人者,人恒爱之;______,______。

5. 补写句子。

(1)书读百遍,______。

(2)路遥知马力,______。

(3)大漠孤烟直,______。

(4)但愿人长久,______。

(5)浮云水送无穷树,______。

6. 课文加油站。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

(2)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

(3)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______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______,______。

有的还有花骨朵儿,______。

(4)______,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5)《检阅》一文中,“这个小伙子真棒”是指______ 。

“这些小伙子真棒”是指______。

学习了这一课,我懂得了同学之间应该______。

7. 古诗积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1.古诗阅读:补充诗句,并填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万物______。

XXX,总把新桃换旧符。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万物______。

千门XXX,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的题目是《元日》,作者是宋代诗人XXX。

“元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根据解释从诗中选出相对应的字词。

①除:一年已尽。

②屠苏:药酒名。

③春色: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3)判断对错。

屠苏”是一种酒名。

古代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元日》诗中的哪句诗概括出了“年复一日”这个词?(除旧迎新万象更新)5)XXX的《元日》诗反映了北宋过新年有哪些俗?不正确的一项是(燃放爆竹庆新年)。

2.我能根据自己的积累正确地填空。

1)春天多姿多彩,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诗句。

有赞美柳树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练。

有儿童快乐地在春天里玩要;东风吹冰雪,忙趁东风放纸。

2)母亲是一个热心的人,只要别人有事请她帮忙,她总会把自家的活放下,先帮别人,并教育我说:“平时肯帮人,到自己有难处时,别人也会来帮助你。

”母亲还教育我们再小的事,也要讲究诚信,因为“诚信者,______则______。

”3)她在柳枝上嬉戏,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XXX嘴里叫,在樱桃、苹果枝头笑。

4)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浓,齐家治国,共繁荣。

5)过中秋,吃月饼,赏月亮。

3.阅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XXX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XXX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等闲:轻松自如。

②逶迤:蜿蜒曲折。

③磅礴:浩大壮阔。

④云崖:高耸的山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XXX只等闲。

4.根据课文或要求填空。

1)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岁月悠悠,衰草连天,泡沫聚散,唯有你常在。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1. 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填空。

(1)孔子说“______,______”,就是教导我们要不断地复习,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甚至可以成为老师了。

(2)古诗词是我们祖国的瑰宝。

陆游《示儿》中的“______,______”一句给儿子留下了遗嘱,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而张志和《渔歌子》中的“______,______”则通过自然界的各种景物,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大自然春天的秀丽图画。

(3)你想祝愿好友今后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取得佳绩,充实自我时,你会说:“______,______。

”(用上成语或诗句)游览了苏州、杭州后,人们会由衷地感叹:______。

(以俗语称赞最佳)(4)______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莫泊桑被称为“______”。

2. 照样子写诗句。

例: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离离原上草)野草每年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天又长出来了。

3. 精彩回放。

(1)说到斟词炼字,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唐朝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

”贾岛说:“______,一吟双泪流。

”(2)古文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你能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吗?①惟弈秋之为听。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

(3)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后,小丽和小雅玩起了“飞花令”,她们抽到的是“春”字,你能帮帮她们吗?每句古诗可以用一个拼音代替你不会写的字。

小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小雅:______,秋收万颗子。

小丽: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

小雅: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

小丽: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小雅: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战国时期的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些行为,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5)______,______。

这个成语比喻目光短浅,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1. 同样是送别,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了不同的离别情。

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而汪伦送李白则边走边唱,李白见此而作:“李白乘舟将欲行,______。

”王维则以酒相送,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有言:“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而高适在《别董大》中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

”我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说:“______,天涯若比邻。

”2. 古诗词及名言警句填空。

(1)诗歌中有丰富的联想,如《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______。

”(2)读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邓小平爷爷说的______,______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班主任老师教育我们要做诚实守信的学生,我不由得想起古人告诫我们的名句:______,______。

(4)鲁迅先生对敌人绝不屈服,对人民鞠躬尽瘁,我想借用一副对联“______,______”颂扬革命斗士——鲁迅先生。

3. 所学内容填空作答。

(1)俗话说:“______”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不过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

(2)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强调习作的心灵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3)小学就要毕业了,你相处六年的同学分离在即,面对伤感不已的好朋友,我想对他说:“ ______。

“(4)鲁迅常用“______ ”来表达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憎恨。

4. 根据句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诗句。

(1)在寂静的月夜,忽闻桂花飘香,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______”。

(2)当你寄情大自然,看到挺拔苍劲的竹子时,你会高歌“______”。

(3)当看到花蝶相戏时,你的脑海中定会浮现“______”。

5. 照样子,把诗题、作者和对应的诗句用线连起来。

《望天门山》______ 刘禹锡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1. 下列对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游山西村》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辛弃疾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

C .《渔家傲?秋思》和《天净沙?秋思》都是宋词。

D .“老夫聊发少年狂”出自《江城子?密州出猎》,句中的“老夫”是苏轼。

2. 填空。

(1)“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这句话包含了观点和具体例子,观点是“______”,具体例子是“______”。

(2)人闲______,夜静______。

——《鸟呜涧》3. 根据积累的内容填空。

(1)______,不亦说乎!(2)好曲不厌百回唱,______。

(3)写两句古诗,每句都要有“清”字。

(写好后,把“清”字圈出来)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4)它把影子投到墙上______,______,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夹竹桃》)(5)它歪着______的脸蛋,______,潇潇洒洒地从身上______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______出无数夺目的亮点。

(《三亚落日》)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自然是神奇的:______面对大雪懂得先弯曲再反弹;幽香与纯洁的______有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______虽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美丽的花,却是韧性十足,能引起人们许多的幻想。

(2)在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词:“______,______。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______的思想感情。

这种感情着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表达出来。

(3)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______地说水奔流不息,是______,它好像______。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______,它好像______。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专项同步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专项同步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专项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

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③。

料峭④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⑤萧瑟⑥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⑦。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B.“竹杖芒鞋轻胜马”写出了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的豪迈与喜悦C.“一蓑烟雨”既指自己身处风雨之中,也象征着所经历的人生风雨、政治风雨,“任平生”写出了词人面对各种风雨的无所畏惧,体现了他坚强、乐观的精神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传达出词人对万物失去兴趣、心灰意冷的情绪[2]本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从中你能读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桃夭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

之子于归③,宜④其室家⑤,桃之夭夭,有蕡⑥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⑦。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③之子于归:这位姑娘出嫁。

④宜:和顺、亲善。

⑤室家:这里指夫家。

⑥有蕢(fén):即蕢蕢。

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⑦蓁(zhēn)蓁:草木繁密的样子。

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灼灼其华”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美丽的少女形象。

(______)②从“之子于归”中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在少女出嫁之时表达对其祝福的诗。

(______)③本诗各个章节只变换了几个词,反复咏唱,韵律节奏缺少变化。

202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

202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

202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鹤楼》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黄鹤楼》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滕王阁》首联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滕王李元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

D.《滕王阁》颔联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和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2]两首诗都是诗人登楼有感所作。

试结合诗歌分析诗人传达情感的异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突出写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

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综合练习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综合练习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综合练习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商山①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③叶落山路,枳花明④驿墙⑤。

因思杜陵⑥梦,凫雁⑦满回塘⑧。

(注释)①商山:山名,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

②征铎(duó):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③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④明:使……明亮。

⑤驿墙:驿站的墙壁。

⑥杜陵:这里指长安。

⑦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

⑧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1]下面哪句诗最能表现出古诗描写的是深秋季节? ( )A.鸡声茅店月B.人迹板桥霜C.槲叶落山路D.凫雁满回塘[2]全诗紧扣“__”二字,选取了鸡声、___、__、人迹、___、槲叶、枳花等典型景物,将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3]诗中直接抒发诗人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①凉月如眉挂柳湾。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

②越中山色镜中看。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③兰溪三日桃花雨。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①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的正误。

①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

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1. 阅读课文《黄鹤楼送别》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名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1)在李白眼里,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并说说你读出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怎样的感情?2. 先把诗歌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歌。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描绘________的诗歌。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是怎样的景象?()(4)请根据诗歌的大意,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蓝蓝的,______一眼望不到边,______吹过原,牧草______,露出了成群的______。

3. 写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完成填空练习。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第一句中______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______ ______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______ ______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语言积累。

(1)诗词中,诗人为我们呈现了多彩的夏天。

范成大勾勒出了“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的美丽乡村图;苏轼描绘了“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的西湖雨景;司马光眼里“更无柳絮因风起,______”;王昌龄看见了“______,芙蓉向脸两边开”的美景。

(2)《清平乐·六盘山》让我们感受到词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这首词是这样写的:“天高云淡,______。

______,______。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______,______?”(3)爱国是崇高而神圣的字眼,是文明社会不变的价值追求。

苏轼说“报国之心,______”,陆游说“位卑______”。

(4)来到阅览室,看到同学们正在专心地读书,我不禁想起了关于读书的名言:______,______。

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的作品,他在诗中将______和______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______之情。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______”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盛。

(3)人们常用“______ ,______”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______”和“______”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______”和“______”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

(5)最后两句用______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6. 下面的诗句依次填入的花名是()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________出墙来。

②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________始盛开。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_开。

④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____。

A .桃花红杏菊花梨花B .红杏桃花梨花菊花C .红杏梨花桃花菊花D .桃花菊花梨花红杏7. 课外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那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来回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______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语速要(慢快)______,声音应稍(低缓高昂)______ 。

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______。

8. 自选一首送别诗,书写成一幅美观的硬笔书法作品,并写出你所选古诗的大意。

9. “童孙未解供耕织”诗句中的“耕”要用到的农具是()A .锄头B .木犁C .耙D .耧10. 课内阅读与积累。

(1)你用甘甜的乳汁,______;你用______,挽起高山大海。

你用______,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______。

(2)本学期我们学到了很多富有哲理的文章:《最大的麦穗》告诉我们______;《山谷中的谜底》告诉我们______。

另外我们还接触了一些托物言志的诗文,如:于谦借“石灰”表达自己“______,______。

”(填诗句)的志向。

(3)按要求填名言、诗句或八字成语。

六年的小学生涯即将结束,面对循循善诱的老师,我们会这样感激:______,______;面对即将各奔东西的同学,我们会这样赠言:______,______;面对自己未知的人生道路,我们会这样告诫自己:______,______。

11. 古诗词联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

(2)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

(3)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

(4)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

(5)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6)______,孤帆一片日边来。

(7)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8)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12. 看到这些词语,你会想起哪首古诗?请选择其中的句子写下来。

①慈母情深:______,______。

②节日习俗:______,______。

③高尚情操:______,______。

④依依惜别:______,______。

13.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1)“______,______。

”唐朝魏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片面地看问题。

(2)《村居》中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请再写出两句这样的诗“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作为一条古训,流传至今不知有多少年,纵观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有多少仁人志士,他们为了民族的尊严,宁愿献身而不愿苟全生命。

他们的光辉形象彪炳于史册,为后人所崇仰。

(4)“______,______。

”可用来表现教育者应当了解儿童发展的状况和时机,及时促进儿童当下的发展。

“______,______”。

可用来表现对儿童的教育应当潜移默化,而不是强制灌输。

(填写古诗《春夜喜雨》中的诗句)14. 根据积累完成填空。

(1)[画中有好诗]大自然的画卷总是惹人怜爱。

漫步香山,看到满山如火如荼、胜似春花的枫叶时,我不禁吟出:“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

”驻足天门山,看到两山被隔,江水回旋澎湃,我不禁吟诵:“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

”夜幕之下,滴滴清露,弯月如弓,我不禁赞叹道:“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

”(2)[文中有真情]走近“蓄须明志、自残身体”的梅兰芳,他的______之情让我敬佩;听到爱德华送给达格妮的那份______的礼物时,我感受到人们的真诚;读到胡杨在______中耸立、严寒中挺拔时,我知道了它是最______的树。

(3)[课外有真知]①《新三字经》中有“直谏镜,有魏征”的话,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一个像魏征一样的人。

他叫______。

他的字结构紧凑,______ ,洒脱而有法度,他与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并称“______”,人们用“______”来形容他们的字。

他的书法秘诀是“______,______。

”②对于一个只读书却不爱思考的人,我会用洛克的名言劝他:______。

③四面荷花三面柳,______。

④信用既是______,也是______。

⑤知之者,______;好之者,______。

15. 阅读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赠刘景文苏轼荷________擎雨盖,菊残犹________傲霜枝。

________君须________,________橙________橘________。

(1)把诗补充完整。

荷______擎雨盖,菊残犹______傲霜枝。

______君须______,______橙______橘______。

(2)诗中写了______、______两种花。

(3)诗中写了______、______两种水果。

(4)诗中的“擎雨盖”指的是()(5)诗中的“傲霜枝”指的是()(6)后两句诗写的是()16.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句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小书法迷娜娜很勤奋,只有练起字来,才特别投入,即使手腕酸痛,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毛笔。

B .小乔到西湖游玩,春风和煦,景色宜人,沉醉其中的他由衷赞叹道:“太美了!这真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C .上个星期,体育老师谋划已久的两校足球友谊赛终于在体育馆成功举行。

D .“奶奶,天晴了,请您把花生拿出去晒晒,别让它发霉了。

”婷婷再三吩咐。

17. 读诗《小池》,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18. 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9. 读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相比较,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媪:老妇人。

溪上:溪边。

茅檐:指茅屋。

亡赖:无赖,这里是顽皮,淘气的意思。

(1)这是一首词,其中哪一句描写出了农家充满生机的环境?(2)如何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的意思。

(3)词中的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充满情趣的劳动生活?(4)这首词在内容上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相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0.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2)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3)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21. 日积月累。

(1)生当作人杰,______。

(2)______,两岸排闼送青来。

(3)树木丛生,______。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2. 先把句子补充完整,再连一连。

①有志不在年高,______。

《离骚》②莫等闲,______!《荀子》③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传家宝》④不积跬步,______;不积小流,______。

《满江红》23. 根据学过的古诗文完成练习。

(1)默写《泊船瓜洲》: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