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祭无忘告乃翁。
(1) 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死去元知万事空, ________ O _____ ,家祭无忘告乃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同“原S 是 _____________ 的意思;“翁”在字典中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诗中“翁”指(3)《示儿》是南宋诗人 __________ 临终时的作品,他逝世前最牵挂的事是 ____ O 我还知道“ _______ , _______ ”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把诗句补充完整。
(1) _____ ,春风花草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黄鹏鸣翠柳, o(3) 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流直下三千尺, O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句诗是描写哪种花的?()4.我会背诵我会填。
(1) _______ 蚂蚁搬家蛇过道, 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_(3) _______ 日出江花红胜火, o(4) _______ 春江潮水连海平, o(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人者,人恒爱之; ,—5•补写句子。
(1) _______________ 书读百遍, O(2) _________________ 路遥知马力, o(3) _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 。
(4) _________________ 但愿人长久, o(5) 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云水送无穷树, o花花花花梅梨荷桃• ••• ABCD6.课文加油站。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1. 根据句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诗句。
(1)在寂静的月夜,忽闻桂花飘香,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______”。
(2)当你寄情大自然,看到挺拔苍劲的竹子时,你会高歌“______”。
(3)当看到花蝶相戏时,你的脑海中定会浮现“______”。
2.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李白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月”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借以抒情达意。
结合这两首诗赏析这一特色。
(2)请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表现的画面。
3. 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诗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
(2)这首诗属于诗。
(3)中“莫”的意思是:______。
(4)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_____的情怀。
4.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旬名言,最适合用来送给下列四个人中的()A .说话不算数的小明。
B .正在学习击鼓却梦想一学就会的小强。
C .捧起书就想睡觉的小燕。
D .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经常犯小错误的夏林。
5. 照样子,把诗题、作者和对应的诗句用线连起来。
《望天门山》______ 刘禹锡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乌衣巷》______ 龚自珍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己亥杂诗》______ 李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6.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2)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3)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7.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春风花草香。
(2)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与理解。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给加点的字注音,抖擞( ) 恃风雷( ) 万马齐喑( )[2]解释下列同语。
九州:生气:喑:抖擞:[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了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禁让人想起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想起了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写出了当时社会(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局面,表现出了诗人对此的强烈不满。
( )(2)“天公”在诗中的意思是天帝、老天爷。
(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计315首。
广为传诵的这首诗联想丰富、奇特,比喻形象,含意深刻,言辞恳切。
( )2. 古诗文阅读。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_ 。
[2]找出本诗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中的“楼兰”指的是()A.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
B.唐朝时的一个楼台。
C.一个人名。
D.一个地名。
[2]请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翻译成白话文: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古代出征敲击钲、鼓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1. 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常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来歌颂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2)李白在《秋夜洛城闻笛》中用诗句“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3)《老子》中的名言“______”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守信的道理。
2. 课外阅读。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指梨花(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下列含蓄表露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A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B .绿遍山原自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C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 古诗(名句)填空。
(1)千里之行,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3)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4)勿以恶小而为之,______。
(5)知己知彼,______。
(6)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
(7)请写出两句诗句中含“风”字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8)请写出两句诗句中含“月”字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望洞庭》这首诗中,诗人用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______,也比作______。
(2)自居易在______诗中,描写江南美景的“______,______”一句中,抓住了“江花”的“______”,“江水”的“______”,写出江南春天绚丽的美景,借景抒发诗人______。
(3)这样的山______这样的水,这样的水______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______,山间______,江上______,让你感到______,真是“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古诗赏析。
钱塘湖①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②云脚低③。
几处早莺④争暖树⑤,谁家新燕⑥啄春泥。
乱花⑦渐欲迷人眼⑧,浅草⑨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⑩,绿杨阴里白沙堤⑾。
[注释]①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②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③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④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⑤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⑥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⑦乱花:纷繁的花。
⑧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⑨浅草:浅浅的青草。
⑩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⑾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1)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的诗句是。
(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是、。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多选)A.比喻 B.拟人 C.对偶 D.夸张 E.反问(5)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吟”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第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决心。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1. 隽永的道理发人深省。
福楼拜告诉莫泊桑才气就是______;孔子教育学生水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_,______,希望学生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2. 课内阅读。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原:______子规:______了:______(2)把后两句诗的意思写下来。
______。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时间就像______ ,只要______,总______。
(2)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 。
(3)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4)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______。
它们大声鸣叫着,______,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身来……4.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
______,______。
(2)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______,______。
5. 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常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来歌颂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2)李白在《秋夜洛城闻笛》中用诗句“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3)《老子》中的名言“______”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守信的道理。
6. 我会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拇指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都是出自俄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之手。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这段古文中,“之”字的意思相同。
(3)书信、请假条和通知书的称呼都应该写在第一行的顶格。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1. 日积月累。
(1)生当作人杰,______。
(2)______,两岸排闼送青来。
(3)树木丛生,______。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 课内阅读_______________,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______,大渡桥横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哪句诗是对全诗内容的总括?(3)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______;用“泥丸”来比喻______。
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______的英雄气概。
______(4)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
“暖”字表达了红军______,“寒”字表现了红军______。
______(5)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3.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春风花草香。
(2)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
(3)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
4. 将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
别董大(唐)高适______白日曛,北风______雪______。
______无知己,天下______不______。
5. 按要求作答(1)默写《泊船瓜洲》(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还有______。
(3)选择解释无误的一项()6. 读文段,完成练习。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1)诗中划线的“摘”和“掏”各是什么意思?选一选。
(填序号)①用手或工具伸进去取。
②采。
摘:______掏:______(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在大树上______,______。
在草地上______,______。
(3)仿照文段写一写。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综合训练。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①,千朵万朵压枝低②。
留连③戏蝶时时舞,自在④娇莺⑤恰恰⑥啼。
[注释] 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
蹊,小路。
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很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
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⑤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
⑥恰恰:黄莺的鸣叫声。
[1]本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A.五言绝句B.五言律诗C.七言绝句D.七言律诗。
[2]本首诗在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押韵,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二二三”式的朗读节奏在第三、四句诗上做出停顿标记。
[4]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读几遍,我们会找到诗中表现花开得繁盛的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句诗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想象诗中的景物,补充下面的文段。
黄四娘家的花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千万朵的花连枝条都压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蝴蝶飞来了,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久久不肯离去。
花枝间传来“恰恰”的啼叫声,仿佛是可爱的黄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日积月累。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1. 阅读课文《黄鹤楼送别》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名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1)在李白眼里,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并说说你读出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怎样的感情?2. 先把诗歌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歌。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描绘________的诗歌。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是怎样的景象?()(4)请根据诗歌的大意,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蓝蓝的,______一眼望不到边,______吹过原,牧草______,露出了成群的______。
3. 写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完成填空练习。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第一句中______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______ ______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______ ______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语言积累。
(1)诗词中,诗人为我们呈现了多彩的夏天。
范成大勾勒出了“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的美丽乡村图;苏轼描绘了“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的西湖雨景;司马光眼里“更无柳絮因风起,______”;王昌龄看见了“______,芙蓉向脸两边开”的美景。
(2)《清平乐·六盘山》让我们感受到词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这首词是这样写的:“天高云淡,______。
______,______。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______,______?”(3)爱国是崇高而神圣的字眼,是文明社会不变的价值追求。
苏轼说“报国之心,______”,陆游说“位卑______”。
(4)来到阅览室,看到同学们正在专心地读书,我不禁想起了关于读书的名言:______,______。
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的作品,他在诗中将______和______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______之情。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______”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盛。
(3)人们常用“______ ,______”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______”和“______”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______”和“______”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
(5)最后两句用______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6. 下面的诗句依次填入的花名是()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________出墙来。
②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________始盛开。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_开。
④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____。
A .桃花红杏菊花梨花B .红杏桃花梨花菊花C .红杏梨花桃花菊花D .桃花菊花梨花红杏7. 课外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那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来回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______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语速要(慢快)______,声音应稍(低缓高昂)______ 。
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______。
8. 自选一首送别诗,书写成一幅美观的硬笔书法作品,并写出你所选古诗的大意。
9. “童孙未解供耕织”诗句中的“耕”要用到的农具是()A .锄头B .木犁C .耙D .耧10. 课内阅读与积累。
(1)你用甘甜的乳汁,______;你用______,挽起高山大海。
你用______,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______。
(2)本学期我们学到了很多富有哲理的文章:《最大的麦穗》告诉我们______;《山谷中的谜底》告诉我们______。
另外我们还接触了一些托物言志的诗文,如:于谦借“石灰”表达自己“______,______。
”(填诗句)的志向。
(3)按要求填名言、诗句或八字成语。
六年的小学生涯即将结束,面对循循善诱的老师,我们会这样感激:______,______;面对即将各奔东西的同学,我们会这样赠言:______,______;面对自己未知的人生道路,我们会这样告诫自己:______,______。
11. 古诗词联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
(2)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
(3)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
(4)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
(5)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6)______,孤帆一片日边来。
(7)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8)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12. 看到这些词语,你会想起哪首古诗?请选择其中的句子写下来。
①慈母情深:______,______。
②节日习俗:______,______。
③高尚情操:______,______。
④依依惜别:______,______。
13.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1)“______,______。
”唐朝魏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片面地看问题。
(2)《村居》中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请再写出两句这样的诗“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作为一条古训,流传至今不知有多少年,纵观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有多少仁人志士,他们为了民族的尊严,宁愿献身而不愿苟全生命。
他们的光辉形象彪炳于史册,为后人所崇仰。
(4)“______,______。
”可用来表现教育者应当了解儿童发展的状况和时机,及时促进儿童当下的发展。
“______,______”。
可用来表现对儿童的教育应当潜移默化,而不是强制灌输。
(填写古诗《春夜喜雨》中的诗句)14. 根据积累完成填空。
(1)[画中有好诗]大自然的画卷总是惹人怜爱。
漫步香山,看到满山如火如荼、胜似春花的枫叶时,我不禁吟出:“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
”驻足天门山,看到两山被隔,江水回旋澎湃,我不禁吟诵:“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
”夜幕之下,滴滴清露,弯月如弓,我不禁赞叹道:“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
”(2)[文中有真情]走近“蓄须明志、自残身体”的梅兰芳,他的______之情让我敬佩;听到爱德华送给达格妮的那份______的礼物时,我感受到人们的真诚;读到胡杨在______中耸立、严寒中挺拔时,我知道了它是最______的树。
(3)[课外有真知]①《新三字经》中有“直谏镜,有魏征”的话,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一个像魏征一样的人。
他叫______。
他的字结构紧凑,______ ,洒脱而有法度,他与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并称“______”,人们用“______”来形容他们的字。
他的书法秘诀是“______,______。
”②对于一个只读书却不爱思考的人,我会用洛克的名言劝他:______。
③四面荷花三面柳,______。
④信用既是______,也是______。
⑤知之者,______;好之者,______。
15. 阅读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赠刘景文苏轼荷________擎雨盖,菊残犹________傲霜枝。
________君须________,________橙________橘________。
(1)把诗补充完整。
荷______擎雨盖,菊残犹______傲霜枝。
______君须______,______橙______橘______。
(2)诗中写了______、______两种花。
(3)诗中写了______、______两种水果。
(4)诗中的“擎雨盖”指的是()(5)诗中的“傲霜枝”指的是()(6)后两句诗写的是()16.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句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小书法迷娜娜很勤奋,只有练起字来,才特别投入,即使手腕酸痛,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毛笔。
B .小乔到西湖游玩,春风和煦,景色宜人,沉醉其中的他由衷赞叹道:“太美了!这真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C .上个星期,体育老师谋划已久的两校足球友谊赛终于在体育馆成功举行。
D .“奶奶,天晴了,请您把花生拿出去晒晒,别让它发霉了。
”婷婷再三吩咐。
17. 读诗《小池》,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18. 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9. 读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相比较,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媪:老妇人。
溪上:溪边。
茅檐:指茅屋。
亡赖:无赖,这里是顽皮,淘气的意思。
(1)这是一首词,其中哪一句描写出了农家充满生机的环境?(2)如何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的意思。
(3)词中的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充满情趣的劳动生活?(4)这首词在内容上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相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0.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2)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3)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21. 日积月累。
(1)生当作人杰,______。
(2)______,两岸排闼送青来。
(3)树木丛生,______。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2. 先把句子补充完整,再连一连。
①有志不在年高,______。
《离骚》②莫等闲,______!《荀子》③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传家宝》④不积跬步,______;不积小流,______。
《满江红》23. 根据学过的古诗文完成练习。
(1)默写《泊船瓜洲》: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