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储集岩的分类与评价
储集层类型
储集层类型砂岩砂岩储层是最重要的岩石类型,砂岩储集层的岩类包括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以及未胶结或胶结松散的砂层。
其中,中砂岩、细砂岩储集物性好、分布广;粗砂岩、粉砂岩也有广泛分布。
砂岩又称中碎屑岩,指砂级陆源碎屑岩体积分数超过50%的沉积岩类,在沉积岩中的分布仅次于泥质岩,约占沉积岩的25%,我国80%以上的油气储集层为砂岩。
砂岩中的沉积组分主要是砂级陆源碎屑以单晶碎屑最常见,有些砂岩中也含相当多的岩屑。
单晶碎屑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另有少量云母和重矿物。
岩屑的母岩通常是结构致密和成分稳定的岩石。
砂岩中的基质以粘土为主,也有一些为细粉砂级碎屑,分别称为泥基和杂基。
砂岩按粒度可以分为巨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按杂基含量可以分为净砂岩和杂砂岩;按碎屑成分可以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
碎屑岩中孔隙类型分为5种类型:1)粒间孔隙:指局限于粒间的孔隙2)特大孔隙:按照Schmidt的标准,超过相邻颗粒直径1.2倍的孔隙属于特大孔隙。
3)铸模孔隙:是指砂岩中具有一定特征几何形状的介壳碎屑、碳酸盐粒屑、结晶矿物(如盐、石膏、菱铁矿等)被溶蚀后,仍保持原组构外形的那些孔隙。
4)组分内孔隙:一切组分,如颗粒、杂基、胶结物内出现的孔隙,都属于这一类。
组分内孔隙可以是原生的(沉积的和沉积前的),也可以是成岩过程及其后新生的。
5)裂缝:与碳酸盐岩相比,碎屑岩储集层中的裂缝较为次要,但也不可忽视,当沿裂缝发生较强烈溶蚀作用时,它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影响砂岩储集性的因素:1)沉积作用对储集性的影响沉积作用对砂岩的颗粒矿物成分、结构、粒度、分选、磨圆、杂基含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这些因素对储集性都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1)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一般认为,石英颗粒比长石颗粒更有利于储集性的改善,因为长石亲水性比石英强,石英表面束缚液体薄膜的厚度比长石颗粒薄些,且石英抗风化能力比长石强。
2)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沉积物沉积时所形成的粒间孔隙和杂基内的微粒间孔隙的大小、形态和发育程度受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影响。
储层评价技术(一)
常用的碎屑颗粒粒度分级表
十进制
颗粒直径(mm)
>1000 1000~100 100~10
10—1
巨砾 粗砾 中砾 细砾
1—0.5 0.5~0.25 0.25~0.1
粗砂 中砂 细砂
0.1—0.05 0.05~0.01
粗粉砂 细粉砂
三、油气储层地质学的近代进展
80年代以来:
1、 储、产层一体化组合研究 四性资料—测试—试井—生产动态—生产测井综合研究 重点: 产层参数、产层特征、产能判断
2 、储盖层综合研究 强化盖层研究,确定盖层封闭能力,计算盖层封闭油气 柱高度。 ——准确确定储层有效性
3 、构造、储层综合研究 1)构造和断裂的演化与储层形成机制——孔隙发育 2)不同构造类型的储层与油气富集关系——有利构造 圈闭
薄片鉴定
2、填隙组分 杂基(粘土和灰泥)和胶结物。 胶结物指成岩期在颗粒缝隙中形成的化学沉淀物。 主要为: 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铁矿) 硅质—石英、玉髓和蛋白石 其它铁质矿物(赤铁矿、褐铁矿和黄铁矿) 硫酸盐矿物(石膏、硬石膏、重晶石(少见))
三 、结构
1 、粒度 一般采用十进制粒度分级,编制粒度概率图和求粒 度参数多采用2的几何级数制。 砾和砂的分界也可定在2mm、粉砂和粘土的分界也 可定在0.0039或0.005mm
建立岩、电关系综合剖面。 主要测井曲线: 自然电位、微电极、感应、自然伽马、密度、声波、 地层倾角等 五 、分类进行分析化验 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粒度分析、重矿 物分析、阴极发光薄片、电子探针分析、扫描电镜、 X-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图 像分析、压汞分析、油层物性分析。
砂岩与碳酸盐岩储集性质比较
碳酸盐岩储集层与砂岩储集层相比,前者储集空间类型多,影响因素多,次生变化大,致使碳酸盐岩储集层比砂岩储集层具有更大的差异性、复杂性和非均质性等特点。现将这两类储集层的主要特征对比如下表:
岩石类型特征
砂岩
碳酸盐岩
沉积物中的原始孔隙度
一般为25-40%
一般为40%-70%
成岩后的孔隙度
一般为原始孔隙度的一半或一半以上,储层普遍为15-30%
一般只有原始孔隙度很小一部分或接近于零,储层中通常为5-15%
原始孔隙类型
几乎全为粒间孔隙
粒间孔隙较多,但其他孔隙类型也很重要
最终孔隙类型
虽受成岩后生变化影响,但几乎仍为粒间孔隙
由于经受沉积后的各种改造,溶洞、裂缝发育,变化极大
孔隙大小
与颗粒直径、分选好坏等有密切关系
与颗粒直径和分选好坏关系较少,受次生作用影响大
孔隙形状
主要取决于颗粒形态、胶结情况和溶蚀程度的大小
变化极大
孔隙大小、形状和分布的一致性
在均匀的砂岩体内,一般有好的一致性
即使在单一类型的岩体内,变化也很大
成岩作用的影响
由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孔隙有所减小,但溶蚀作用也会扩大孔隙
影响很大,能够形成、消失甚至完全改变原有孔隙
从表中不难看出,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以下特点:
1.孔隙大小、形状变化极大,从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组构要素直至完全无关。组构要素是指岩石中原生和次生的实体组分(如原生沉积颗粒和次生矿物晶体),也包括结构和较小的构造。
2.孔隙成因复杂,次生孔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沉积物的收缩和膨胀作用,岩石的破裂作用,沉积颗粒的选择性溶解和非选择性溶解、生物钻孔或有机质的分解等作用,皆可在碳酸盐岩中形成各种孔隙。
石油地质学第2章3
二 储集岩的渗透率
储集岩的渗透性是指在一定压差作用下,储 集岩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同孔隙性一样, 渗透性也是储层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不但控制 着储能,而且控制着产能。岩石渗透性的好坏用 渗透率表示,渗透率可分为绝对渗透率、有效渗
透率和相对渗透率。
1. 绝对渗透率
当单相流体充满岩石孔隙,流体不发生任何 物理、化学反应,流体的流动符合达西直线渗滤定 律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能力称为该岩石 的绝对渗透率。
2 各种饱和度的名词解释
1)原始含油、气、水饱和度
原始含油、气、水饱和度分别记为Soi、 Sgi、Swi。原始含油、气、水饱和度是指在油
藏投入开发之前,油藏内流体处于一种相对 的平衡状态,由于重力分异,气位于油上, 水位于油之下,在油藏第一口井所取得的油 层岩心,测试所得的油、气、水饱和度就称 为原始含油、气、水饱和度。
储集岩物性及其 分类评价
§3 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
本节以沉积成因的油气储集岩为例,介 绍储层的主要岩石物理性质,包括孔隙度、 渗透率、饱和度、岩石的比面等。 一 、储集岩的孔隙度
储层岩石的孔隙度定义为岩石的孔隙体 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或单位体积岩石中孔 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数。
1 绝对孔隙度 绝对孔隙度是指岩石总孔隙(包括连通
c
Vc Vr
(2—3)
式中 Φc—裂隙率; Vc—裂缝总体积,cm3; Vr—岩石总体积,cm3。
4. 平均孔隙度 (1)单井平均孔隙度
一般用厚度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单井平均
孔隙度,其计算公式为:
n
i hi
i1 n hi i 1
(2—4)
式中 —单井平均孔隙度; i —每块岩样分析的孔隙度;
砂岩及粉砂岩
石灰岩岩屑, 官检1井, 1855.98m, 铸体薄片, ×40, 单偏光
燧石岩屑, 官检1井, 1855.98m, 铸体薄 片, ×40, 正交光
石英岩岩屑, 官检1井, 1855.98m, 铸体 薄片, ×40, 正交光
一般特征:
1、成分:较复杂,石英、长石、岩屑、云母等 2、结构:多样,由碎屑颗粒、杂基和胶结物 三部分组成 3、构造:丰富,各种层理、波痕等 4、产状:席状、带状、透镜状 5、成因:多样,有海湖、河流、重力流等
15%(快速堆积) 杂砂岩: 15% (缓慢堆积) 砂屑岩:
④进一步以石英、长石、岩屑为三端元(Q,F,R)分类, 命名。
裴蒂庄的陆源砂岩分类(1975)
二、建议的分类 1.分类原则和依据
原则:应当反映岩石生成的三个主要问题:
(1)来源区的毋岩性质;
(2)搬运和磨蚀历史(岩石成熟度);
(3)水体能量。
依据:石英(Q)、长石(F)、岩屑(R)、 杂基(M) 来源指数(F/R):长石和岩屑的比值,可以 反映来源区母岩组合的基本特征。 矿物成熟度(Q/F+R):稳定组分(石英)和 不稳定组分(长石+岩屑)的比值 流动指数(C/M):碎屑与基质比值
2.分类(四组分体系) ①按杂基含量(15%)划分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砂岩及粉砂岩
砂岩的一般特征 砂岩的分类(重点) 石英砂岩类 长石砂岩类 岩屑砂岩类 杂砂岩类 粉砂岩类 砂岩油气储层及其研究方法 砂岩的研究方法及其意义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一、主要类型 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 二、特征 1、成分:岩屑>25%,长石<25%,石英<75% ①岩屑:成分复杂 ②长石:一般含量较少,但主要的长石为酸性斜长石。 ③云母:黑云母和白云母 2、结构:分选、磨圆差, 结构成熟度低。填隙物 为杂基或胶结物 3、构造:多种层理 4、颜色:多呈浅灰色、灰绿 色、灰黑色
低渗砂岩储层的精细描述与评价
用 来 区分 有机和 无机 氮 ( 例 如地下 水 )的注入 。通过 这些 数据集 成 能更好 的理解 澳大利 亚 天然气 来源和 保存 演化史 ,更有 利于提 高勘 探 的成 功率 。
[ 翻 [ 校 译] 雷振 宇 对] 赵 静 邱 燕
低渗砂岩储层 的精细描述与评价
王力军
油藏地 质建模 是油 藏描述 最为重 要 的段之 一 。然 而 ,地质 建模 的准 确性 和有 效性 还不 能满足现 今 油 田生 产与发 展 的迫 切 需求 ,尤 其是 不能满 足低 渗砂岩储 层 的非均 质性
和夹 层 的研 究 。
本文遵 循 具有沉积 地层构 造 ( a m级 )的定性 和 定量 的描述 的常规 3 D地质 建模 过程 , 利用 近井 岩心尺 度建模 的方法 来提 高描述 钻井物 理性 质 的准 确性 ( N T G , 渗透 率 、 孔 隙度 ) , 从 而实现 对整个 油 田低 渗储 层 的精 细描 述与评 价 。 对 比常规 建模 的结果 ,岩心 尺度建 模 的方 法更 佳 。而 且这种 新方 法在 中 国鄂 尔 多斯
盆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翻 [ 校 译] 万晓 明 对] 简晓玲 邱 燕
火成岩储层特征及其勘探技术 的研 究
王伟峰,高 斌 ,魏平胜 ,潘建 国,易译军 ,李 飞
火成 岩储 层勘探 已经有 1 2 0年 的历 史 。在 经历 偶然发 现 、初 步勘 探及 深入研 究三个
晚 古生代源 岩 中干 酪根 6” C 的估算 变化 范 围在一 3 3 ‰ ~一 2 2 ‰之 间 ,而海 相源岩 中干 酪根 6“ C 却严 重亏损 。 8” C - C O : 提供 了深入 观察 有机一 无机C O z 的方法 ,8 — N 2 ( - 6 . 0 % o ~2 . 3 % 0 , N 2 高 达4 7 % )
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
4.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4.1孔隙类型本次孔隙分类采用以孔隙产状为主,并考虑溶蚀作用,结合本区实际,将孔隙分类如下:1. 粒间孔隙粒间孔隙是指位于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
它可以是原生粒间孔隙或残余原生粒间孔隙,即原生粒间孔隙在遭受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破坏后而保留下来的那一部分孔隙。
多呈三角形,无溶蚀标志。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粒间溶蚀孔隙,即原生粒间孔隙经溶蚀作用强烈改造而成,或者是颗粒间由于强烈溶蚀作用的结果。
粒间空隙一般个体较大,连通性较好。
粒间孔隙是本区主要的孔隙类型。
2. 粒内(晶内)孔隙这类孔隙主要是砂岩中的长石、岩屑等非稳定组分的深部溶蚀形成的,在研究区深层砂岩中普遍存在。
长石等非稳定组分的溶蚀空隙可以进一步分为粒内溶孔和晶溶孔。
晶内溶孔是指长石颗粒内的溶孔,而粒内溶孔是指岩屑等碎屑内部的易溶组分在深部酸性流体作用下形成。
常常沿长石的解理缝、双晶纹和岩屑内矿物之间的接触部位等薄弱带进行溶蚀并逐渐扩展,因而常见沿解理缝和双晶结合面溶蚀形成的栅状溶孔。
长石、岩屑等非稳定组分的溶蚀孔的发育常常使彼此孤立的、或很少有喉管项链的次生加大晶间孔的连通性大为改进,而且,这类孔隙的孔径相对较大,从而优化了深部储层的储集性能。
3. 填隙物孔隙填隙物孔隙包括杂基内孔隙、自生矿物晶间孔和晶内溶孔。
杂基内孔隙多发育与杂基含量较高的(>10%)砂岩中,孔隙数量多,个体细小,连通性差。
自生矿物晶间孔隙发育在深埋条件下自生矿物,如石英、方解石、沸石、碳酸岩小晶体以及石盐晶体之间,个体小,数量多随埋深有增加之趋势。
但由于常生长于粒间孔隙中,连通性较好,又由于其晶体小,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复杂,影响流体渗流。
因此在埋深3500米以下,孔隙度降低较慢,而渗透率降低很快。
这类晶间孔隙在徐东-唐庄地区相对发育。
另外,杜桥白地区深层还可见到丰富的碳酸盐晶内溶孔和石盐晶内溶孔。
4. 裂隙裂缝在黄河南地区较不发育,在桥24井沙三段3547.5米砂岩中见一构造裂缝,此外多见泥质粉砂岩或细砂岩中泥质细条带收缩缝。
3.1储集岩层定义与分类
《油气地质与勘探》(Petroleum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3.1 储集层定义与分类
储集层的定义
储集岩:具有一定储集空间,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
储集层: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简称储层。
油(气)层:储集层(岩)中含有工业价值油(气)流。
储集层的分类
根据研究目的及油田生产实践的需要,储集层有多种分类方案:
◆按岩石类型: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和特殊岩类储
层(岩浆岩、变质岩、泥质岩)。
碎屑岩储层
石英砂岩
含油砂岩长石砂岩
碳酸盐岩储层
碳酸盐岩溶蚀孔(华北油田)裂缝发育的白云岩(雁33井)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特殊岩类储层
溶蚀气孔含油的玄武岩(江苏油田)泥岩顺层裂缝
◆按储集空间:孔隙型、裂缝型、孔缝型、缝洞型、孔洞型、孔缝洞型。
◆按渗透率大小:高渗储层、中渗储层和低渗储层。
◆按油气藏特征:常规储层和非常规储层。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3.1 储集岩层的定义与分类 (完)。
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
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摘要:矿物含量高;成岩成熟度高,毛管压力高,孔半径小;沉积物成熟度低等是我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地质特点,如果进行开采、钻井以及完井的工程,就会引起巨大的危害,通常来说,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反映的都是低电阻率,所以,对这个类型油藏的开采与认知难度系数较大。
本文先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几个主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然后讨论了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怎样形成的,最后介绍了裂缝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地质特征引言:低渗透砂岩的优质储层中会进行发育,并留存着次生孔隙、原生孔隙以及裂缝。
若想简单的就可以留存原生空隙,满足的条件是压实作用低、埋深浅。
在孔隙流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矿物质,其中绿泥石能够起到结膜的作用,大多数情况下都在碎屑颗粒中,这种现象将抗压实性大大增加了,能够较好的保留原生孔隙;成岩中会出现溶蚀的情况,主要是将岩屑与长石等进行溶蚀,其中有很多稳定性低的颗粒,从而使得次生孔隙带状态稳定;次生孔隙带再次出现的因素为方解石等胶结物溶蚀后以酸性孔隙流体为基础;影响裂缝的有断层、岩性以及褶皱,断层周边之所以时常出现裂缝带,是由于砂岩致密硬脆时才可以。
对此类储层的认识时间我国是比较早的,在十八世纪初,就探寻到了典型的特低渗油藏,即延长油矿。
在我国的油气储量中,低渗透油气藏的占比为三成。
1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征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差;压力敏感性强;结构与成分成熟度低;裂缝发育以及储层物性差等都归属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性当中。
1.1岩石学特征在低渗透砂岩中,岩石特性各不相同,类型也多种多样,长石砂岩与岩屑砂岩在低渗透砂岩中分布的最为广泛,并且有较低成熟度的结构与矿物,碳酸盐胶结物与黏土矿物在其中的含量多。
安塞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探究中优势大,开发便捷,成本低,效率高,南部油田的砂岩较为细腻,直径大约零点二毫米,称之为中粒长石砂岩,呈次棱状;颗粒多、薄膜等是孔隙式胶结的特性;颗粒的成分大多数是长石,含量大约在百分之五十;浊沸石与绿泥石占填隙物的比例大。
储集层类型
储集层类型砂岩砂岩储层是最重要的岩石类型,砂岩储集层的岩类包括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以及未胶结或胶结松散的砂层。
其中,中砂岩、细砂岩储集物性好、分布广;粗砂岩、粉砂岩也有广泛分布。
砂岩又称中碎屑岩,指砂级陆源碎屑岩体积分数超过50%的沉积岩类,在沉积岩中的分布仅次于泥质岩,约占沉积岩的25%,我国80%以上的油气储集层为砂岩。
砂岩中的沉积组分主要是砂级陆源碎屑以单晶碎屑最常见,有些砂岩中也含相当多的岩屑。
单晶碎屑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另有少量云母和重矿物。
岩屑的母岩通常是结构致密和成分稳定的岩石。
砂岩中的基质以粘土为主,也有一些为细粉砂级碎屑,分别称为泥基和杂基。
砂岩按粒度可以分为巨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按杂基含量可以分为净砂岩和杂砂岩;按碎屑成分可以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
碎屑岩中孔隙类型分为5种类型:1)粒间孔隙:指局限于粒间的孔隙2)特大孔隙:按照Schmidt的标准,超过相邻颗粒直径1.2倍的孔隙属于特大孔隙。
3)铸模孔隙:是指砂岩中具有一定特征几何形状的介壳碎屑、碳酸盐粒屑、结晶矿物(如盐、石膏、菱铁矿等)被溶蚀后,仍保持原组构外形的那些孔隙。
4)组分内孔隙:一切组分,如颗粒、杂基、胶结物内出现的孔隙,都属于这一类。
组分内孔隙可以是原生的(沉积的和沉积前的),也可以是成岩过程及其后新生的。
5)裂缝:与碳酸盐岩相比,碎屑岩储集层中的裂缝较为次要,但也不可忽视,当沿裂缝发生较强烈溶蚀作用时,它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影响砂岩储集性的因素:1)沉积作用对储集性的影响沉积作用对砂岩的颗粒矿物成分、结构、粒度、分选、磨圆、杂基含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这些因素对储集性都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1)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一般认为,石英颗粒比长石颗粒更有利于储集性的改善,因为长石亲水性比石英强,石英表面束缚液体薄膜的厚度比长石颗粒薄些,且石英抗风化能力比长石强。
2)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沉积物沉积时所形成的粒间孔隙和杂基内的微粒间孔隙的大小、形态和发育程度受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影响。
第六章 储层
第六章油气储层储层是油气赋存的场所,也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直接目的层。
储层研究是制定油田勘探、开发方案的基础,是油藏评价及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依据。
本章从储集岩类型入手,系统介绍储层非均质性、裂缝性储层、储层建模及综合分类评价等内容。
第一节储集岩类型在自然界中,把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可流动的岩石称为储集岩。
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简称储层。
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可进行不同的储层分类。
一、按岩石类型的储层分类根据岩石类型,可将储层分为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和其它岩类储层。
其中,前二者亦可称为常规储层,后者可称为特殊储层,意为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储层。
《石油地质学》[56]已系统阐述了各种岩类储层的基本特征和控制因素,在此仅简要介绍。
1.碎屑岩储层主要包括砂岩、粉砂岩、砾岩、砂砾岩等碎屑沉积岩。
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在部分较细的碎屑岩中可发育裂缝。
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储集空间的发育则受控于岩石结构和成岩作用,部分受构造作用的影响。
2.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储集空间包括孔隙、裂缝和溶洞。
与碎屑岩储层相比,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储层的形成和发育受到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控制。
3.其它岩类储层包括泥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等。
泥岩的孔隙很小,属微毛细管孔隙,流体在地层压力下不能流动,因此,一般不能成为储集层。
但是,在泥岩中发育裂缝,或者泥岩中含有的膏盐发生溶解而形成晶洞时,泥岩中具有连通的储集空间,可成为储集岩。
火山碎屑岩包括各种成分的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其特征与碎屑岩相似,但胶结物主要为火山灰和熔岩。
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其次为裂缝。
火山岩储集岩主要指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喷出岩,包括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等。
储集空间主要为气孔、收缩缝及构造裂缝。
岩浆侵入岩和变质岩都有不同程度的结晶,故亦称结晶岩。
砂岩
三端元
长石+高岭石—代表母岩性质
云母+绿泥石—表示构造变动强度
缺点:云母和绿泥石常常是在 成岩和后生阶段由粘土矿物转 变而成的,并非原生陆源物质。
10
福克(Folk, 1954)的分类强调来源区的 母岩类型 三 端 元 石英+硅质岩(Q)—表示沉积来源 长石+火成岩屑(F)—表示火成来源 云母+变质岩屑(M)—表示变质来源
30
(三)砂岩的主要类型
1. 石英砂岩类
碎屑石英的含量占砂级碎屑总量的50%以上, 长石和岩屑的含量均小于25%。该类砂岩包括:
石英砂岩; 长石质石英砂岩; 岩屑质石英砂岩;
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
31
(1)石英砂岩
典型的石英砂岩石英碎屑占95%以上,化学成分: SiO2含量高,可达99%,甚至更高。
蚀的历史。
39
2.长石砂岩类
长石砂岩类包括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 长石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石英含量小 于75%,长石含量大于25%,岩屑含量小于25%。 长石/岩屑>3,重矿物含量有时可达1%。
化学成分:与花岗岩质母岩极其相似
40
成分 石英颗粒一般不规则,并且磨圆度差。因 为颗粒较粗,所以有较多的多晶石英存在,
18
砂岩的分类应当反映岩石生成的三个主要 问题,即: ①来源区母岩性质 ②搬运和磨蚀的历史,即岩石的成熟度 ③沉积时介质的物理条件,即流动因素
从具体标志来说,可选择砂岩中的石英、长 石、岩屑和粘土基质四种组分作为分类依据。
19
来源区的母岩性质-可以用不稳定碎屑组分反映 来源区母岩的性质。 长石是花岗质母岩的标志; 岩屑是火山岩、沉积岩和浅变质岩母岩的标志。 长石和岩屑的比值(即F/R称为来源指数)以反 映出来源区母岩组合的基本特征。
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物性影响因素、形成环境及分布
第二节碎屑岩储集层99%以上的储集层为沉积岩,其中又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1%为其它岩类储集层。
所以按岩类可分以下三种类型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类包括: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其中物性最好的是中-细砂岩和粗粉砂岩。
一、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传统的观念认为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以原生的粒间孔隙为主,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次生的,并且都把次生孔隙(除了裂缝以外)解释为是地层出露地表时大气水淋滤的结果。
直到1979年,自从施密特麦克唐纳(Schmidt)发表了“砂岩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储集孔隙”之后。
人们对次生孔隙的概念、类型、识别标志、形成机制及意义才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Schmidt将碎屑岩孔隙类型分为5种类型:①粒间孔隙:一般为原生孔隙。
其孔隙度随埋深的增加有所降低,但降低的速度比粘土岩慢得多。
②特大孔隙:按Schmidt标准,超过相邻颗粒直径1.2倍的孔隙属特大孔隙。
多数为次生孔隙。
③铸模孔隙:是指砂岩中具有一定特征几何形状的介壳碎屑、碳酸盐粒屑、结晶矿物(盐、石膏、菱铁矿)被溶蚀后,保持原组构外形的那些孔隙。
属于一种溶蚀的次生孔隙。
④组分内孔隙:一切组分,如颗粒、杂基、胶结物内出现的孔隙。
可以是原生的(沉积的和沉积前),也可以是后生的(成岩过程及其后新生的)。
⑤裂缝:砂岩中裂缝较为次要,但如果沿裂缝发生较强烈的溶蚀作用时,它的作用就十分重要。
二、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1、沉积作用对砂岩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影响(1)矿物成分对原生孔隙的影响矿物成份主要以石英、长石、云母。
矿物成份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主要视以下两个方面:矿物的润湿性:润湿性强,亲水的矿物,表面束缚薄膜较厚,缩小孔隙空间,渗透性变差。
矿物的抗风化能力:抗风化能力弱,易风化成粘土矿物充填孔隙或表面形成风化层减小孔隙空间。
因此,长石砂岩较石英砂岩物性差。
除长石外,其它颗粒矿物成份对物性影响不大。
(2)岩石结构对原生孔隙的影响包括大小、分选、磨圆、排列方式。
致密砂岩分类评价标准研究—以苏里格气田为例
致密砂岩分类评价标准研究—以苏里格气田为例储层特征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
储层特征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分类参数的优选及评价指标的制定也会不同。
本文储层分类评价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储层的物性级别、储集能力、储量可动用性等三个方面,主要是从开发地质的角度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
一、储层评价参数的选择前述已从沉积及成岩、岩石学及物性、孔喉结构、流体特征、渗流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苏里格气田储层特征的分析。
参考前人对特低渗砂岩储层评价参数的优选结果,紧密结合本文储层评价研究的重点,优选出了适合研究区储层评价的六个关键参数:常压渗透率、常压孔隙度、含气饱和度、主流喉道半径、排驱压力和拟启动平方压力梯度,以此六个参数作为研究区储层评价的衡量指标。
除上述关键衡量参数外,还选择了其他几个参数作为研究区储层评价的辅助衡量指标,分别为地层渗透率、密度、孔隙类型、岩石类型、最大进汞饱和度、主要喉道半径等。
二、储层分类评价标准1.六元参数单因素分类法在前人对苏里格气田储层的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前述开展的储层特征研究,对研究区储层开展了单因素储层评价分类。
首先以常压渗透率作为原始分类评价指标,根据实验数据建立其与其他五个评价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其他指标的分类评价界限值,分类结果如表3-10所示。
表2-1苏里格气田单因素储层评价分类标准上述分类法主要是基于单因素的单项评价,按照不同的评价参数,储层可能会分属不同的类别,综合考虑各单参数的分类结果,给出最终的储层分类评价结果。
此方法的优点是方便快捷,易于操作,缺点是评价结果带有人的主观因素,致使储层的优劣排序较为模糊。
2.“六元综合分类系数”分类法研究结果表明,常压渗透率、常压孔隙度、含气饱和度、主流喉道半径等与储层的优劣呈正相关关系,即上述参数值越大,储层质量越好;排驱压力和拟启动压力梯度与储层才优劣呈负相关关系,上述参数值越大,储层质量越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构建了一个能够综合反映分类参数特点并可以定量对储层进行分类的指标,即“六元综合分类系数”。
砂岩储层评价方法
1、 储 层 基 本 特 征
储层定义: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 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可流动的岩石称为储集岩 。由储集 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 1.1 储层基本属性 (1)孔隙性: ①储集空间(广义的孔隙)。储集岩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 的空间部分称为储集空间。 ②孔隙的大小:孔隙是被岩石颗粒包围的较大储集空间它是 流体的基本储集空间 。 ③孔隙的连通性:连接二个孔隙的通道称为喉道。孔隙按其 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可分为两类:有效孔隙和无效孔隙。 ④孔隙度:它是反映岩石中孔隙的发育程度。可划分为总孔 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312 渗透率计算方法 渗透率是最能反映储层物性特征的参数 ,可利用岩心 渗透率与孔隙度拟合方法计算得出 ,但由于与孔隙度 的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为 0156) ,导致用该法计算结 果误差较大。进一步研究表明 ,渗透率不但与有效孔 隙度Φ有一定相关性,还与泥质含量(V sh ) 、 粒度中 值( Md ) 、 束缚水饱和度( Swirr )等参数密切相关。 因此可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研究区渗透率 K与Φ,V sh , Md , Swirr各参数值的数学模型 ,即
小分布;
2、铸体:铸体薄片、铸体骨架,在二维平面上得到孔喉的形
态、分布;
3、电镜扫描:微观上,得到较可靠的结果;
4、矿场研究:测井、渗流力学,借助此方法研究大范围孔
喉分布。
百色盆地东部拗陷中央凹陷带那读组为陆相 碎屑岩沉积地层 ,储集层的特点是岩性致密 ,孔隙 结构复杂 ,非均质性较强 ,横向可对比性较差 ,用传 统解释方法对其储层进行正确评价比较困难。综 合岩心分析、 储层电性特征对该区储层进行系统 研究 ,初步形成了一套用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评价致 密碎屑岩储层评价技术 ,包括流体性质判别、 孔隙 结构评价、 储层非均质性评价、 储层分类、 产量 预测等方法 ,并通过实例进行了效果评价 ,证实该 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地促进中央凹陷带的勘探开发。
非常规储层评价技术
储集层:具有储存油气空间的岩层。
储层分类:①按岩类: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特殊岩类储层;②按储集空间类型:孔隙型、裂缝型、孔隙裂缝型、缝洞型、孔洞型、孔洞缝复合型;③按渗透性:高渗储层、中渗储层、低渗储层、特低渗储层。
特殊储层:不同于常规均质孔隙型砂岩储层的储层,包括岩浆岩、变质岩、砾岩、泥质岩等。
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的核心是空隙空间结构,即它的孔隙、溶洞、裂缝的发育特征及组合状况。
非常规储层测井评价基本任务:①储层在哪里、什么类型、是否有效——找储层;②是储层含什么性质的流体——找油气层;③是储层的储集物性条件如何——评价油气层的好坏;④是什么地方还有好的储层——储层多井对比与横向预测。
碳酸盐岩岩石成份:①主要成分——方解石、白云石、硬石膏、岩盐(是骨架,比重最大);②粘土成分(性质最活跃);③其它成分——有机质、黄铁矿、铝土矿、碳酸磷灰石(量少,影响大)。
各自的主要物理性质:①方解石:白色、灰色,分布广,易溶蚀。
②白云石:灰白色,分布于咸度高的海、湖,次生方式形成,为石灰岩受含镁溶液交代而成的白云岩中的主要矿物。
③硬石膏、盐岩:都不是碳酸盐岩,而是蒸发岩,但经常出现在碳酸盐岩地层剖面中。
④粘土矿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分布形式多变、含量不稳定、性能特殊,对储层物性测井响应影响极大。
有较强的可压缩性。
⑤有机质:含量少,但对油气的生成、岩石的某些物理性质影响很大。
⑥黄铁矿:呈团块、结核状分布。
岩石结构:描述岩石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形态特征的一个概念;是指岩石颗粒、晶粒的大小、形状、分选、表面性质及其组成形式。
非均质岩石构造类型:薄层状构造、眼球眼皮构造、豹斑构造、燧石结核构造。
空隙空间的基本类型:孔隙、吼道、裂缝、洞穴。
裂缝:指岩石受外力作用、失去内聚力而发生各种破裂或断裂所形成的片状空间,它切割岩石组构。
裂缝的分类:①按裂缝成因分:成岩缝、风化溶蚀缝、构造缝;②按裂缝宽度分:微裂缝、中等裂缝、粗大裂缝;③按裂缝产状分:高角度缝、斜交缝、低角度缝;④按填充状况分:全充填缝、半充填缝、未充填缝;⑤其它分类方法:单组系裂缝、网状裂缝。
砂岩孔隙度划分标准
砂岩孔隙度划分标准
砂岩孔隙度是指砂岩岩石中孔隙的总体积与砂岩岩石总体积的
比值,是评价砂岩储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砂岩孔隙度的大小直
接影响着砂岩的储层特性和储层的有效性。
砂岩孔隙度的划分标准
对于砂岩储层的评价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砂岩孔隙度的划分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非常低孔隙度,指砂岩岩石中的孔隙度非常低,通常小于5%。
这类砂岩储层通透性差,储层容积小,储层储集能力较弱,一
般不适合作为油气储层。
2. 低孔隙度,指砂岩岩石中的孔隙度较低,通常在5%到10%之间。
这类砂岩储层通透性一般,储层容积适中,储层储集能力一般,可作为一般的油气储层。
3. 中等孔隙度,指砂岩岩石中的孔隙度适中,通常在10%到15%之间。
这类砂岩储层通透性较好,储层容积较大,储层储集能力较强,适合作为较好的油气储层。
4. 高孔隙度,指砂岩岩石中的孔隙度较高,通常大于15%。
这类砂岩储层通透性很好,储层容积很大,储集能力很强,是理想的油气储层。
总的来说,砂岩孔隙度的划分标准是根据砂岩岩石中的孔隙度大小来进行评价和划分,不同的孔隙度等级对应着不同的储层质量和开发潜力。
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来说,合理划分砂岩孔隙度等级,可以有效指导油气勘探工作的开展,提高勘探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砂岩、致密砂岩和页岩中的孔喉大小
2010年1月25日·1·砂岩、致密砂岩和页岩中的孔喉大小Philip H. Nelson摘要:碎屑岩中孔喉大小形成了一种从亚毫米到纳米尺度的连续谱。
本文利用前人发表的关于常规储集岩、致密含气砂岩和页岩的孔隙和孔喉大小来表述这种连续谱。
对于中心值法(均值、众数、中值)而言,常规储集岩中孔喉大小(直径)通常大于2 μm,致密含气砂岩介于2至0.03μm之间,而页岩则介于0.1至0.005μm之间。
烃类分子、沥青质、环形结构、链烷烃和甲烷形成了另外一种连续谱,从沥青质的100Å(0.01μm)变化到甲烷的3.8Å(0.00038μm)。
这种孔喉大小连续谱提供了一种有用视角来审视:1)在压实碎屑岩中石油的驱替,2)流体在细粒烃源岩(目前作为储层来开发)中的流动。
1 引言在常规油气藏的评价中储层和盖层的区别是很清楚的。
就本文目的而言,常规储层是指那些有充分证据表明浮力存在并能保存油气分布的储层。
储集岩中孔隙和孔喉要足够大以存储和释放具经济价值数量的石油,同时,盖层中的孔喉要足够小以阻止处在浮力作用高度处的石油通过。
随着不断增长的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石油地质家和工程师们越来越关注流体在低渗透(亚毫达西)系统中的储存和流动。
在这种系统中,难以找到证据证明浮力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动力。
不同储集岩中毛细管压力、岩性描述、渗透率和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已经有许多记载。
高品质的储集岩通常孔隙大小超过30μm(宏观孔隙或大孔隙)、孔喉大小超过10μm。
“微观孔隙”这一概念适用于孔隙小于10μm,而“微观孔喉”则是应用于孔喉小于1μm的一个概念;这种岩石渗透率低,并且如果岩石是水湿的则具有高含水饱和度。
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极限之间是中等孔隙的范围(Pittman,1979;Coalson等,1985)。
尽管本文没有使用,这种术语注意到了孔隙和孔喉大小谱的存在,而本文所使用的实例与这些基本概念一致。
砂岩厚度分类
砂岩厚度分类介绍砂岩是一种常见的沉积岩,在地质勘探、工程建设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砂岩厚度是指砂岩层的垂直厚度,对于砂岩地层的描述和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砂岩厚度的分类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砂岩厚度分类方法砂岩厚度的分类方法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和目的来确定。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砂岩厚度分类方法。
1. 基于厚度范围的分类这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根据砂岩层的厚度范围将其分为若干类别。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 - 薄砂岩层:厚度小于1米 - 中砂岩层:厚度在1米到10米之间 - 厚砂岩层:厚度大于10米2. 基于地质特征的分类除了考虑砂岩厚度之外,还可以根据砂岩层的地质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 - 差异化砂岩:具有明显的颗粒组成、颜色、结构等地质特征,易于识别和划分。
- 均质砂岩:具有均一的颗粒组成、颜色和结构,难以区分不同层次。
3. 基于地物特征的分类此分类方法将砂岩厚度与地物特征相关联,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 - 斜坡砂岩:厚度逐渐变化,表现为一个斜坡。
- 平面砂岩:厚度基本保持一致,看起来像一个平面。
砂岩厚度分类的应用砂岩厚度的分类在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将介绍砂岩厚度分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 石油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砂岩是油气藏的主要储集层之一。
通过对砂岩厚度的分类,可以帮助确定油气藏的分布范围、构造特征以及油气资源量的估算等。
因此,砂岩厚度的准确分类对于石油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水资源评价砂岩是地下水的重要含水层之一。
通过对砂岩厚度的分类,可以帮助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储存容量以及水质状况等。
这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地质灾害预测砂岩地层往往具有较强的透水性和渗透性,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通过对砂岩厚度的分类,可以帮助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规模,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 工程建设规划在工程建设中,砂岩地层常常是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