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学与热工基础讲义(ppt 46页)
合集下载
热工基础PPT课件

第四节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一、静力学基本方程
1.方程式的推导 • 建模:一盛有静止液体的容器
• 受力分析 液柱所受的质量力只有重力
G= -mg=-hAg
表面力: 液柱上表面:-p0A 液柱下表面:pA
热工基础 高职高专 ppt 高等职业教育 课件
根据受力平衡有:
p Ap0AghA 0
化简得:
•计示压强会随大气压的变化而改变
• 绝对压强和计示压强的关系
热工基础 高职高专 ppt 高等职业教育 课件
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的应用
属于流体的物性和状态的有关公式、计 算、资料数据等多采用绝对压强,例如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饱和蒸汽压,汽轮 机主汽门前的蒸汽参数,凝汽器或除氧 器参数等的压强值。
属于流体工程的强度、测试等有关压强 值多采用计示压强。例如计算受压容器 强度,管道附件公称压力,高压加热器 水侧压力,汽轮机调节和润滑油压,泵 与风机进出口压强等。
一部分是自由液面上的压强p0;另一部分是该点到
自由液面的单位面积上的液柱重量ρgh。当p0有变
化时,液体内部各点的压强也发生同样大小的变化, 这就是著名的帕斯卡原理,该原理在水压机、液压 传动等水利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
➢ 在重力作用下的静止液体中,静压强随深度按线性 规律变化,即随深度的增加,压强值成正比增大。
• 互不掺混的两种液体的分界面,如水和水
银等。
气 水
液
水银
热工基础 高职高专 ppt 高等职业教育 课件
例2-1 判断连通器中的等压面
油 水
Ⅲ
Ⅲ
9 10 11
Ⅱ5
Ⅱ
6
7
8
Ⅰ 1
Ⅰ
2
3
一、静力学基本方程
1.方程式的推导 • 建模:一盛有静止液体的容器
• 受力分析 液柱所受的质量力只有重力
G= -mg=-hAg
表面力: 液柱上表面:-p0A 液柱下表面:pA
热工基础 高职高专 ppt 高等职业教育 课件
根据受力平衡有:
p Ap0AghA 0
化简得:
•计示压强会随大气压的变化而改变
• 绝对压强和计示压强的关系
热工基础 高职高专 ppt 高等职业教育 课件
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的应用
属于流体的物性和状态的有关公式、计 算、资料数据等多采用绝对压强,例如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饱和蒸汽压,汽轮 机主汽门前的蒸汽参数,凝汽器或除氧 器参数等的压强值。
属于流体工程的强度、测试等有关压强 值多采用计示压强。例如计算受压容器 强度,管道附件公称压力,高压加热器 水侧压力,汽轮机调节和润滑油压,泵 与风机进出口压强等。
一部分是自由液面上的压强p0;另一部分是该点到
自由液面的单位面积上的液柱重量ρgh。当p0有变
化时,液体内部各点的压强也发生同样大小的变化, 这就是著名的帕斯卡原理,该原理在水压机、液压 传动等水利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
➢ 在重力作用下的静止液体中,静压强随深度按线性 规律变化,即随深度的增加,压强值成正比增大。
• 互不掺混的两种液体的分界面,如水和水
银等。
气 水
液
水银
热工基础 高职高专 ppt 高等职业教育 课件
例2-1 判断连通器中的等压面
油 水
Ⅲ
Ⅲ
9 10 11
Ⅱ5
Ⅱ
6
7
8
Ⅰ 1
Ⅰ
2
3
热工基础课件及答案讲解(PPT文档)

问题: 能量是否还有其它的传递方式?
33
观察下面的过程,看热能是如何转换为功的
气缸
活塞
飞轮
热 源
工质、机器和热源组成的系统
假设过程是可逆的。 问题:过程可逆的条件是什么?
34
气缸
可逆过程模拟
活塞
飞轮
热 源
左止点
p
1
v
35
气缸
活塞
续4飞1 轮
热 源
左止点
p
1
2
v
36
气缸
热 源
左止点
p
1
续4飞1 轮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的内容和实质,能将工程实际问题建立热力学模型。 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达式——基 本能量方程;理解和掌握闭口系、开口系和稳定流动能 量方程及其常用的简化形式;掌握能量方程的内在联系 与共性,热变功的实质。 能力点:培养学生正确、灵活运用基本能量方程,对工 程实际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简化和建立模型的能力。培养 学生结合系统的特点推导出闭口系、开口系及稳定流动 过程能量方程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 1
?进入系统的能量qdvpde???2??111cvdeiwdvpde?22?离开系统的能量?控制容积系统储存能量的增加量57cvidewdvpdeqdvpde??????222111??icvwdvpdedvpdedeq????????111222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储存能量的增加量pvuhgzcuemvvmeef???????212?58iffcvwmgzchmgzchdeq????????????????????????????112112222222此式为开口系能量方程的一般表达式????????????????2f2f?进出系统的工质有若干股则方程为
33
观察下面的过程,看热能是如何转换为功的
气缸
活塞
飞轮
热 源
工质、机器和热源组成的系统
假设过程是可逆的。 问题:过程可逆的条件是什么?
34
气缸
可逆过程模拟
活塞
飞轮
热 源
左止点
p
1
v
35
气缸
活塞
续4飞1 轮
热 源
左止点
p
1
2
v
36
气缸
热 源
左止点
p
1
续4飞1 轮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的内容和实质,能将工程实际问题建立热力学模型。 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达式——基 本能量方程;理解和掌握闭口系、开口系和稳定流动能 量方程及其常用的简化形式;掌握能量方程的内在联系 与共性,热变功的实质。 能力点:培养学生正确、灵活运用基本能量方程,对工 程实际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简化和建立模型的能力。培养 学生结合系统的特点推导出闭口系、开口系及稳定流动 过程能量方程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 1
?进入系统的能量qdvpde???2??111cvdeiwdvpde?22?离开系统的能量?控制容积系统储存能量的增加量57cvidewdvpdeqdvpde??????222111??icvwdvpdedvpdedeq????????111222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储存能量的增加量pvuhgzcuemvvmeef???????212?58iffcvwmgzchmgzchdeq????????????????????????????112112222222此式为开口系能量方程的一般表达式????????????????2f2f?进出系统的工质有若干股则方程为
《空气动力学原理》PPT课件

34
ppt课件
35
ppt课件
36
ppt课件
37
• 对于同一种翼型(截面形状),其升力系数和
阻力系数的比值,被称为升阻比(k):
k CL CD
ppt课件
38
ppt课件
39
• 压力中心
• 正常工作的翼片受到下方的气流压力与上
方气流的吸力,这些力可用一个合力来表 示,该力与弦线(翼片前缘与后缘的连线) 的交点即为翼片的压力中心。对于普通薄 翼型,在攻角在5至15度时,压力中心约在 翼片前缘开始的1/4的位置。
过原点的射线与埃菲尔极线相切的点所 对应的攻角是最佳攻角。
ppt课件
55
由图可知: 切点处升阻比最大
co tCL/CD
ppt课件
56
ppt课件
57
叶素弦长、安装角 在叶尖(r>0.8R)选用最佳安 装角,靠近叶跟处增大攻角来 减小弦长,且功率下降不多。
ppt课件
58
ppt课件
59
ppt课件
• 当平板与气流方向平行时,平板受到的作
用力为零(阻力与升力都为零)
ppt课件
26
• 当平板与气流方向有夹角时,在平板的向
风面会受到气流的压力,在平板的下风面 会形成低压区,平板两面的压差就产生了 侧向作用力F,该力可分解为阻力D与升力L。
ppt课件
27
• 当夹角较小时,平板受到的阻力D较小;此
ppt课件
68
• 变桨距控制主要是通过改变翼型
迎角变化,使翼型升力变化来进行 调的。变桨距控制多用于大型风力 发电机组。
• 变桨距控制是通过叶片和轮毂之间
的轴承机构转动叶片来减小迎角, 由此来减小翼型的升力,以达到减 小作用在风轮叶片上的扭矩和功率 的目的。
《空气动力学》课件

未来挑战与机遇
环境保护需求
新能源利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空气污 染和气候变化的研究需求增加,这为 空气动力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能源的利用涉及到流动、传热和燃 烧等多个方面,需要空气动力学与其 他学科合作,共同解决相关问题。
航空航天发展
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对空气动力学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改进和完 善现有技术,以满足更高性能和安全 性的需求。
04
翼型与机翼空气动力学
翼型空气动力学
翼型概述
翼型分类
翼型是机翼的基本截面形状,具有特定的 弯度和厚度。
根据弯度和厚度的不同,翼型可分为超临 界、亚音速和超音速翼型等。
翼型设计
翼型与升力
翼型设计需考虑气动性能、结构强度和稳 定性等多个因素。
翼型通过产生升力使飞机得以升空。
机翼空气动力学
01
机翼结构
课程目标
掌握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了解空气动力学在各领域 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对空气动力学的 兴趣和热爱。
02
空气动力学基础
流体特性
01
02
03
04
连续性
流体被视为连续介质,由无数 微小粒子组成,彼此之间存在
相对运动。
可压缩性
流体的密度会随着压力和温度 的变化而变化。
《空气动力学》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空气动力学基础 • 流体动力学 • 翼型与机翼空气动力学 • 空气动力学应用 • 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引言
主题介绍
空气动力学:一门研 究空气运动规律和空 气与物体相互作用的 科学。
课件内容涵盖了基础 理论、应用实例和实 验演示等方面。
空气动力学基础 ppt课件

① 理想流体,不考虑流体粘性的影响。 ② 不可压流体,不考虑流体密度的变化,Ma<0.4。 ③ 绝热流体,不考虑流体温度的变化,Ma<0.4。
第二章 第 5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相对气流方向
自然风方向
运动方向
第二章 第 6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只要相对气流速度相同,飞机产生的空气动力就相同。
第二章 第 7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直流式风洞
第二章 第 8 页
回流式风洞
●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 第 9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 第 10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迎角就是相对气流方向与翼弦之间的夹角。
第二章 第 11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 第 12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平飞中,可以通过机头高低判断迎角大小。而其他飞 行状态中,则不可以采用这种判断方式。
第二章 第 21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流体流过流管时,在同一时间流过流管任意截面的 流体质量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是连续性定理的基础。
第二章 第 22 页
●空气动力学基 础
1
A1,v1
2 A2,v2
单位时间内流过截面1的流体体积为 v 1 A 1
单位时间内流过截面1的流体质量为1 v1 A1
同理,单位时间内流过截面2的流体质量为 2 v2 A2
P0
—总压(全压),它是动压和静压之和。总压可以理解为, 气流速度减小到零之点的静压。
第二章 第 27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同一流线: 总压保持不变。 动压越大,静压越小。 流速为零的静压即为总压。
第二章 第 28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同一流管: 截面积大,流速小,压力大。 截面积小,流速大,压力小。
第二章 第 5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相对气流方向
自然风方向
运动方向
第二章 第 6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只要相对气流速度相同,飞机产生的空气动力就相同。
第二章 第 7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直流式风洞
第二章 第 8 页
回流式风洞
●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 第 9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 第 10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迎角就是相对气流方向与翼弦之间的夹角。
第二章 第 11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 第 12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平飞中,可以通过机头高低判断迎角大小。而其他飞 行状态中,则不可以采用这种判断方式。
第二章 第 21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流体流过流管时,在同一时间流过流管任意截面的 流体质量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是连续性定理的基础。
第二章 第 22 页
●空气动力学基 础
1
A1,v1
2 A2,v2
单位时间内流过截面1的流体体积为 v 1 A 1
单位时间内流过截面1的流体质量为1 v1 A1
同理,单位时间内流过截面2的流体质量为 2 v2 A2
P0
—总压(全压),它是动压和静压之和。总压可以理解为, 气流速度减小到零之点的静压。
第二章 第 27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同一流线: 总压保持不变。 动压越大,静压越小。 流速为零的静压即为总压。
第二章 第 28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同一流管: 截面积大,流速小,压力大。 截面积小,流速大,压力小。
空气动力学与热工基础

使机翼有效迎角增大,机翼升力增大;同时,在正迎角下,机翼 上表面流速加快,也会使机身升力增大。
• 翼身组合体,由于翼、身相互于扰,产生了额外的阻力。
•
3.翼身组合体对水平尾翼的干扰
•
组合体对平尾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阻滞作用,
二是下洗作用。
• 空气流过组合体,由于粘性的影响,要损失一部分
能量,使气流受到阻滞。这样,流向平尾的气流速
一定范围内是随飞行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的。这样的襟翼即所谓
“游动”式襟翼,其游动规律如图3—1—36所示。
•
采用游动式襟翼后,当飞机起飞离地后,随速度
增大,襟翼就开始逐渐回收。着陆前放襟翼,随着速度
的减小,襟翼逐渐缓慢地放到最大角度。这就有效地缓
和了下洗气流对平尾的影响。
•
二、前缘缝翼
•
前缘缝翼位于机翼前缘,能在大迎角下自动张开,
• 由上式知 •
Cx Cx0 ACy2
• 于是
1 K
Cx Cy
Cx0 Cy
ACy
• 上式两边对 C y 求导并令其为零,即
•
• 可得 K max 时
d dC y
1 K
Cx0
C
2 y
A0
Cx0 ACy2 Cxi
• 可见在有利迎角下,零升阻力系数与诱导阻力系数相等,此时阻
力系数 •
Cx0 ACy2 Cxi
C x2
)和升阻比及性质角θ,可以确定有利迎角和最
• 大升阻比等。
•
下面介绍找出三个有特殊意义的迎角的方法(见图3—1-28)
•
1.临界迎角
•
作飞机极线的水平切线,切点所对应的迎角就是临界迎角,
对应的升力系数即为飞机的最大升力系数。
空气动力学课件

深入学习空气动力 学的基本原理和理 论
关注空气动力学在 航空航天、汽车、 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结合实际案例,提 高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关注空气动力学的 最新研究成果和发 展趋势,不断更新 知识体系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 量气流温度的仪器
实验步骤:描述如何进 行空气动力学实验的详 细步骤
数据处理:介绍如何分 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 法
数据采集:使 用传感器、数 据采集设备等 获取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对 数据进行清洗、 整理、转换等 操作,确保数
据质量
数据分析:运 用统计学、概 率论等方法对 数据进行分析, 提取有用信息
挑战:航空航天、交 通运输、建筑等领域 对空气动力学技术的 需求不断增长
机遇:计算机技术、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 展为空气动力学研究 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 法
总结与展望
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空气动力学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学习空气动力学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适用人群:大学生、研究生、工程师等对空气动力学感兴趣的人群 用途:帮助学生理解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帮助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空气动力学因素,提高产品性能 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空气动力学的最新发展和趋势,为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引言:介绍空气动力学的 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空气动力学原理:包括流 体力学、气体动力学、空 气动力学等
空气动力学应用:包括航 空、航天、汽车、建筑等 领域的应用
空气动力学实验:介绍一 些经典的空气动力学实验 和结果
结论:总结空气动力学的 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热工基础基本概念ppt课件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 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 则两个系统彼此必然处 于热平衡。
(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
精选ppt
1.3 热力学状态及基本状态参数
(2) 温度T——温标
• 摄氏温标Celsius scale (Swedish, A. Celsius, 1701-1744)
• 热力学温标(绝对温标)Kelvin scale (Britisher, L. Kelvin, 1824-1907)
固定、活动
真实、虚构
fixed 、 movable
real 、 imaginary
边界的特精选p性pt
1.2 热力系统
分类:
(1) 闭口系统:只有能量交换,而无质量交换 (2) 开口系统:有能量交换,也有质量交换。 (3) 绝热系统:无热量交换。 (4) 孤立系统:既无能量交换,又无质量交换。
张小军20150303basisheatenergyengineering水电站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动汽车能源转换利用的关系一次能源天然存在二次能源能energysaving节能是近年来的基本国策开发和节约幵重节能任重道远是我们的责任热机高温热源低温热源动力循环简图热效率thermalefficiency热机种类heatengin发电火力核能40车辆发动机内燃机2535轮船发动机2535航空发动机2030制冷空调非热机同理200能量利用率energyefficiency吨煤吨合成氨总利用率中国日本热工学是重要的丏业基础课热工学是机械工程类丏业开设的必修课程
热工学
Basis of Heat Energy Engineering
张小军
2015-03-03
精选ppt
能源转换利用的关系
风 能
水 能
(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
精选ppt
1.3 热力学状态及基本状态参数
(2) 温度T——温标
• 摄氏温标Celsius scale (Swedish, A. Celsius, 1701-1744)
• 热力学温标(绝对温标)Kelvin scale (Britisher, L. Kelvin, 1824-1907)
固定、活动
真实、虚构
fixed 、 movable
real 、 imaginary
边界的特精选p性pt
1.2 热力系统
分类:
(1) 闭口系统:只有能量交换,而无质量交换 (2) 开口系统:有能量交换,也有质量交换。 (3) 绝热系统:无热量交换。 (4) 孤立系统:既无能量交换,又无质量交换。
张小军20150303basisheatenergyengineering水电站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动汽车能源转换利用的关系一次能源天然存在二次能源能energysaving节能是近年来的基本国策开发和节约幵重节能任重道远是我们的责任热机高温热源低温热源动力循环简图热效率thermalefficiency热机种类heatengin发电火力核能40车辆发动机内燃机2535轮船发动机2535航空发动机2030制冷空调非热机同理200能量利用率energyefficiency吨煤吨合成氨总利用率中国日本热工学是重要的丏业基础课热工学是机械工程类丏业开设的必修课程
热工学
Basis of Heat Energy Engineering
张小军
2015-03-03
精选ppt
能源转换利用的关系
风 能
水 能
热工基础PPT 第一章 基本概念

������������������
状态参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值取决于工质所处 状态,与过程无关
设x为任意状态参数,则
������2 ������1
������������ = ������2 − ������1 ,
������������ = 0
若x = f(y, z),则可得 ������������ ������������ ������������ = ������������ + ������������ ������������ ������������ 状态参数的积分与路径,状态参数 的微量是一个全微分
比体积和密度(v,ρ) ������ = ������ =
������ ������ ������ ������
������������/������3 ������3 /������������
密度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比体积指的是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的体积
比体积是一个状态参数,则密度肯定也是工质的一个状态
绝热 pm
pout
分析:(1)该系统满足弛豫时间短的条件; (2)设过程进行时 a. 无摩擦(无耗散效应); b. 没有压差(无势差损失)。
3.可逆条件
(1) 系统内外要随时处于力平衡和热平衡;
(2) 弛豫时间短; (3) 没有耗散效应 。
结论:可逆过程=没有耗散效应的v
1.2 状态参数 1.3 平衡状态 1.4 准静态过程及可逆过程 1.5 功和热量
系统中各处压力、温度均匀一致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系统中所有的状态参数都有
确定的数值,并且是一个定值。只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
它的所有状态参数才会有确定的数值。
空气动力学与热工基础

• 解 由于氧气是双原子气体,因此可知氧
气的
C v 2.8 0 K 7K J m K ol
C P 2.1 9 K 8 K J m K ol
• 氧气的分子量 =32.00,故得氧气的
Cv23.0 827 0.65K2JKg K
CP23.1 92 80.91K2J Kg K
• 三、应用比热窖计算热量
Cp(ddT p)p(T h)p • 即定压比热容还可能表示为压力保持不变时,焓
对温度的变化率。
• 完全气体的焓仅是温度的函数,所以完全气体 的Cp亦只是温度的函数。
•且
dphdpqCpdT
•或
2
( h2h1) p( q1) 2p CpdT 1
• 完全气体焓的变化也只决定于起始和终了温度。
即
T2
• 根据真实比热容的定义式,可知过程的热
量为
•
q12
T2CdT T1
• 当比热容为定值时,那么
q12 T T12CdTCT2T1
• 这在温度不太高或温度范围不太大的情况 下或作一般估算时,还有足够的精确度, 但在温度较高或温度范围比较大的情况下, 用定值比热容计算热量与实际情况就有较 大的误差,这是因为比热容并不是定值, 而是随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而变化的,除实 际气体以外,压力对完全气体的比热并投 有影响,而温度比照热容的影响那么比较 密切。根据比热容理论及许多实验数据, 一般是温度越高,比热数值越大。
( cal/kg℃)
• 二、定容比热容和定压比热容
•
CdpduPdv
dT dT dT
• 1、定容比热容
Cv
( dp)V dT
• 2、定压比热容
C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空气动力学与热工基础讲义

升力 Y,尾 并对飞机重心形成俯仰操纵力矩,迫使机头上仰增大
迎角(图3—4—36)。由于迎角增大,引起飞机产生正的附加升力 Y飞机,此附加升力作用在飞机焦点上,对飞机重心形成俯仰恢复 力矩,其方向同俯仰操纵力矩的方向相反,力图恢复原来的迎角 。随着迎角逐渐增大,飞机的附加升力和它形成的俯仰恢复力矩 也逐渐增大,及致迎角增大到一定程度,相互矛盾的俯仰恢复力 矩与俯仰操纵力矩重新平衡时,飞机就停止俯仰转动,保持以较 大的迎角飞行。
方向舵是靠脚左右蹬来操纵的(图3—4—34).左脚向前蹬左 脚蹬,方向舵向左偏转,飞机便向左方转过去;右脚向前蹬右脚 蹬,方向舵向右偏转,飞机便右转。
三个舵面的操纵,在空气动力作用的原理方面,它们基本上 是一样的,都是改变舵面上的空气动力,产生附加力,对飞机重 心形成操纵力矩,来达到改变飞机飞行状态的目的,下面我们仍 从飞机的纵向、横向和方向三方面来分别说明操纵性的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最后简单介绍随空布局飞机的直接力操纵问题。
如果飞机的迎角稳定性较强,则移动驾驶杆操纵水平尾翼( 或升降舵)偏转时,飞机迎角改变甚少,俯仰恢复力矩就能与俯 仰操纵力矩相平衡,也就是说,水平尾翼(或升降舵)偏转相同角 度的条件下,飞机迎角变化较少,即飞机的纵向操纵性较差。由 此可知,飞机的纵向稳定性和纵向操纵性是互相矛盾的,飞机的 纵向稳定性增强,其纵向操纵性变差。飞机从亚音速飞行向超音 速飞行过渡时,由于飞机焦点位置显著后移,纵向稳定性大大增 加,纵向操纵性要变差。
(二)增强飞机俯仰操纵性的措施——全动水平尾翼
一般亚音速飞机都采用升降舵进行俯仰操纵,飞行员操纵 升降舵,升降舵偏转所引起的压力变化能逆气流传播,使整个水 平尾翼的压力分布发生显著变化,产生较大的附加升力,故升降 舵效能提高,能够保证飞机具有良好俯仰操纵性(图3—4—37a) 。
迎角(图3—4—36)。由于迎角增大,引起飞机产生正的附加升力 Y飞机,此附加升力作用在飞机焦点上,对飞机重心形成俯仰恢复 力矩,其方向同俯仰操纵力矩的方向相反,力图恢复原来的迎角 。随着迎角逐渐增大,飞机的附加升力和它形成的俯仰恢复力矩 也逐渐增大,及致迎角增大到一定程度,相互矛盾的俯仰恢复力 矩与俯仰操纵力矩重新平衡时,飞机就停止俯仰转动,保持以较 大的迎角飞行。
方向舵是靠脚左右蹬来操纵的(图3—4—34).左脚向前蹬左 脚蹬,方向舵向左偏转,飞机便向左方转过去;右脚向前蹬右脚 蹬,方向舵向右偏转,飞机便右转。
三个舵面的操纵,在空气动力作用的原理方面,它们基本上 是一样的,都是改变舵面上的空气动力,产生附加力,对飞机重 心形成操纵力矩,来达到改变飞机飞行状态的目的,下面我们仍 从飞机的纵向、横向和方向三方面来分别说明操纵性的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最后简单介绍随空布局飞机的直接力操纵问题。
如果飞机的迎角稳定性较强,则移动驾驶杆操纵水平尾翼( 或升降舵)偏转时,飞机迎角改变甚少,俯仰恢复力矩就能与俯 仰操纵力矩相平衡,也就是说,水平尾翼(或升降舵)偏转相同角 度的条件下,飞机迎角变化较少,即飞机的纵向操纵性较差。由 此可知,飞机的纵向稳定性和纵向操纵性是互相矛盾的,飞机的 纵向稳定性增强,其纵向操纵性变差。飞机从亚音速飞行向超音 速飞行过渡时,由于飞机焦点位置显著后移,纵向稳定性大大增 加,纵向操纵性要变差。
(二)增强飞机俯仰操纵性的措施——全动水平尾翼
一般亚音速飞机都采用升降舵进行俯仰操纵,飞行员操纵 升降舵,升降舵偏转所引起的压力变化能逆气流传播,使整个水 平尾翼的压力分布发生显著变化,产生较大的附加升力,故升降 舵效能提高,能够保证飞机具有良好俯仰操纵性(图3—4—37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机的操纵性
介绍飞机的三种操纵性及 其影响因素
三种操纵性的介绍
影响飞机操纵性的因素 2/70
§4—3 飞机的操纵性
飞机的操纵性,就是飞机“听从”飞行员操纵杆、舵、油 门、襟翼、减速板等而改变飞行状态的特性。飞机的操 纵性,一般仅指飞机在杆、舵的操纵下改变其飞行状态 的特性。
第一、操纵杆、舵的力和行程,不太大也不太小、太 大,操纵费力,飞行员易疲劳;太小,不易准确地感觉 操纵量。
同理,如果飞行员再拉一点杆,增大一点俯仰操纵力矩,使 迎角加大一点,这时俯仰恢复力矩也相应地增大一点,飞机就会 平衡在更大的迎角飞行,若相应地推一点杆,飞机就会平衡在较 小的迎角飞行。
飞行中,驾驶杆每移动一个位置,都对应着—个迎角。驾驶 杆的位置越靠后,即水平尾翼前绦的下偏角越大(或升降舵的上 偏角越大),侧对应的迎角也越大。
升降舵(或平尾)是靠前推后拉驾驶杆来操纵的(图3—4—33) 。前推驾驶杆,升降舵向下偏转(或平尾前缘向上偏转),飞机便 低头;后拉驾驶杆,升降舵向上偏转(或平尾前缘向下偏转),飞 机便抬头。
副翼是靠左右压驾驶杆来操纵的(图3—4—35)。左压杆,左 副翼向上偏转,右副翼向下偏转,飞机向左滚转;右压杆,右副 翼向上偏转,左副翼向下偏转,飞机向右滚转。左右压杆和推拉 杆的动作是独立而不互相干扰的。
使用全动水平尾翼又会出现新的矛盾,飞行员操纵水平尾翼需 要克服很大的空气动力。致使飞行员直接操纵水平尾翼偏转十分 困难,为此,在水平尾翼操纵系统中安装了助力操纵装置,让飞 行员利用液压和电动机构间接操纵水平尾翼偏转。
高速飞行时,飞机俯仰稳定性较强,操纵飞机俯仰需要有 较大的操纵力矩。如果把舵面效能降低,飞机的俯仰操纵性势必 严重恶化,出现舵面偏移甚多,飞机迎角改变不大的严重局面。
为了解决高速飞行时飞机俯仰操纵性较差的矛盾,高速飞 机采用全动水平尾翼来代替升降舵。全动水平尾翼偏转后,可以 改变整个水平尾翼的压力分布,因而其舵面效能要比升降舵面高 得多。
如果飞机的迎角稳定性较强,则移动驾驶杆操纵水平尾翼( 或升降舵)偏转时,飞机迎角改变甚少,俯仰恢复力矩就能与俯 仰操纵力矩相平衡,也就是说,水平尾翼(或升降舵)偏转相同角 度的条件下,飞机迎角变化较少,即飞机的纵向操纵性较差。由 此可知,飞机的纵向稳定性和纵向操纵性是互相矛盾的,飞机的 纵向稳定性增强,其纵向操纵性变差。飞机从亚音速飞行向超音 速飞行过渡时,由于飞机焦点位置显著后移,纵向稳定性大大增 加,纵向操纵性要变差。
(一)偏转水平尾翼(或升降舵)后,飞机的迎角为什么会改变?
飞行员移动驾驶杆偏转水平尾翼(或升降舵)能够改变飞机迎 角,是由于飞机的俯仰操纵力矩和俯仰恢复力矩之间的相互矛盾 ,相互斗争的结果。例如,飞机原来处于俯仰平衡状态,俯仰力 矩平衡,飞行员向后拉了一点杆,水平尾翼前缘即向下偏转一个 角度(或升降舵向上偏转一个角度)。于是水平尾翼产生负的附加
升力 Y,尾并对飞机重心形成俯仰操纵力矩,迫使机头上仰增大
迎角(图3—4—36)。由于迎角增大,引起飞机产生正的附加升力 Y飞机,此附加升力作用在飞机焦点上,对飞机重心形成俯仰恢复 力矩,其方向同俯仰操纵力矩的方向相反,力图恢复原来的迎角 。随着迎角逐渐增大,飞机的附加升力和它形成的俯仰恢复力矩 也逐渐增大,及致迎角增大到一定程度,相互矛盾的俯仰恢复力 矩与俯仰操纵力矩重新平衡时,飞机就停止俯仰转动,保持以较 大的迎角飞行。左脚向前蹬左 脚蹬,方向舵向左偏转,飞机便向左方转过去;右脚向前蹬右脚 蹬,方向舵向右偏转,飞机便右转。
三个舵面的操纵,在空气动力作用的原理方面,它们基本上 是一样的,都是改变舵面上的空气动力,产生附加力,对飞机重 心形成操纵力矩,来达到改变飞机飞行状态的目的,下面我们仍 从飞机的纵向、横向和方向三方面来分别说明操纵性的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最后简单介绍随空布局飞机的直接力操纵问题。
第二、飞行员操纵杆、舵后,飞机反映快慢要适当, 即不可迟钝,也不能过于灵敏。
飞机的操纵是通过三个操纵面,即升降舵(或全动平尾) 方向舵(或全动立尾)和副翼来进行的,转动这三个操纵 面,飞机就会绕其纵轴(ox)横轴(oz)和立轴(oy)转动, 而改变其飞行状态。
一、飞机的纵向操纵性
(一)偏转水平尾翼(或升降舵)后,飞机的迎角为什么会改变?
飞行员移动驾驶杆偏转水平尾翼(或升降舵)能够改变 飞机迎角,是由于飞机的俯仰操纵力矩和俯仰恢复力矩 之间的相互矛盾,相互斗争的结果。例如,飞机原来处 于俯仰平衡状态,俯仰力矩平衡,飞行员向后拉了一点 杆,水平尾翼前缘即向下偏转一个角度(或升降舵向上 偏转一个角度)。于是水平尾翼产生负的附加升力,并 对飞机重心形成俯仰操纵力矩,迫使机头上仰增大迎角 (图3—4—36)。由于迎角增大,引起飞机产生正的附加 升力,此附加升力作用在飞机焦点上,对飞机重心形成 俯仰恢复力矩,其方向同俯仰操纵力矩的方向相反,力 图恢复原来的迎角。随着迎角逐渐增大,飞机的附加升 力和它形成的俯仰恢复力矩也逐渐增大,及致迎角增大 到一定程度,相互矛盾的俯仰恢复力矩与俯仰操纵力矩 重新平衡时,飞机就停止俯仰转动,保持以较大的迎角 飞行。
(二)增强飞机俯仰操纵性的措施——全动水平尾翼
一般亚音速飞机都采用升降舵进行俯仰操纵,飞行员操纵 升降舵,升降舵偏转所引起的压力变化能逆气流传播,使整个水 平尾翼的压力分布发生显著变化,产生较大的附加升力,故升降 舵效能提高,能够保证飞机具有良好俯仰操纵性(图3—4—37a) 。
升降舵良好的舵面效能,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它的反面转化 。高速飞行中,水平安定面表面产生局部激波。我们知道,局部 激被前面为超音速气流,局部激波后面的压力变化,不能逆超音 速气流传到局部激波前面去,这时,升降舵的偏转,只能改变水 平尾翼位于局部激波后面的压力分布,不能改变整个水平尾翼的 压力分布。因此,舵面效能大大降低,升降舵偏转同一角度所产 生的俯仰操纵力矩显著下降(图3—4—37b)。
介绍飞机的三种操纵性及 其影响因素
三种操纵性的介绍
影响飞机操纵性的因素 2/70
§4—3 飞机的操纵性
飞机的操纵性,就是飞机“听从”飞行员操纵杆、舵、油 门、襟翼、减速板等而改变飞行状态的特性。飞机的操 纵性,一般仅指飞机在杆、舵的操纵下改变其飞行状态 的特性。
第一、操纵杆、舵的力和行程,不太大也不太小、太 大,操纵费力,飞行员易疲劳;太小,不易准确地感觉 操纵量。
同理,如果飞行员再拉一点杆,增大一点俯仰操纵力矩,使 迎角加大一点,这时俯仰恢复力矩也相应地增大一点,飞机就会 平衡在更大的迎角飞行,若相应地推一点杆,飞机就会平衡在较 小的迎角飞行。
飞行中,驾驶杆每移动一个位置,都对应着—个迎角。驾驶 杆的位置越靠后,即水平尾翼前绦的下偏角越大(或升降舵的上 偏角越大),侧对应的迎角也越大。
升降舵(或平尾)是靠前推后拉驾驶杆来操纵的(图3—4—33) 。前推驾驶杆,升降舵向下偏转(或平尾前缘向上偏转),飞机便 低头;后拉驾驶杆,升降舵向上偏转(或平尾前缘向下偏转),飞 机便抬头。
副翼是靠左右压驾驶杆来操纵的(图3—4—35)。左压杆,左 副翼向上偏转,右副翼向下偏转,飞机向左滚转;右压杆,右副 翼向上偏转,左副翼向下偏转,飞机向右滚转。左右压杆和推拉 杆的动作是独立而不互相干扰的。
使用全动水平尾翼又会出现新的矛盾,飞行员操纵水平尾翼需 要克服很大的空气动力。致使飞行员直接操纵水平尾翼偏转十分 困难,为此,在水平尾翼操纵系统中安装了助力操纵装置,让飞 行员利用液压和电动机构间接操纵水平尾翼偏转。
高速飞行时,飞机俯仰稳定性较强,操纵飞机俯仰需要有 较大的操纵力矩。如果把舵面效能降低,飞机的俯仰操纵性势必 严重恶化,出现舵面偏移甚多,飞机迎角改变不大的严重局面。
为了解决高速飞行时飞机俯仰操纵性较差的矛盾,高速飞 机采用全动水平尾翼来代替升降舵。全动水平尾翼偏转后,可以 改变整个水平尾翼的压力分布,因而其舵面效能要比升降舵面高 得多。
如果飞机的迎角稳定性较强,则移动驾驶杆操纵水平尾翼( 或升降舵)偏转时,飞机迎角改变甚少,俯仰恢复力矩就能与俯 仰操纵力矩相平衡,也就是说,水平尾翼(或升降舵)偏转相同角 度的条件下,飞机迎角变化较少,即飞机的纵向操纵性较差。由 此可知,飞机的纵向稳定性和纵向操纵性是互相矛盾的,飞机的 纵向稳定性增强,其纵向操纵性变差。飞机从亚音速飞行向超音 速飞行过渡时,由于飞机焦点位置显著后移,纵向稳定性大大增 加,纵向操纵性要变差。
(一)偏转水平尾翼(或升降舵)后,飞机的迎角为什么会改变?
飞行员移动驾驶杆偏转水平尾翼(或升降舵)能够改变飞机迎 角,是由于飞机的俯仰操纵力矩和俯仰恢复力矩之间的相互矛盾 ,相互斗争的结果。例如,飞机原来处于俯仰平衡状态,俯仰力 矩平衡,飞行员向后拉了一点杆,水平尾翼前缘即向下偏转一个 角度(或升降舵向上偏转一个角度)。于是水平尾翼产生负的附加
升力 Y,尾并对飞机重心形成俯仰操纵力矩,迫使机头上仰增大
迎角(图3—4—36)。由于迎角增大,引起飞机产生正的附加升力 Y飞机,此附加升力作用在飞机焦点上,对飞机重心形成俯仰恢复 力矩,其方向同俯仰操纵力矩的方向相反,力图恢复原来的迎角 。随着迎角逐渐增大,飞机的附加升力和它形成的俯仰恢复力矩 也逐渐增大,及致迎角增大到一定程度,相互矛盾的俯仰恢复力 矩与俯仰操纵力矩重新平衡时,飞机就停止俯仰转动,保持以较 大的迎角飞行。左脚向前蹬左 脚蹬,方向舵向左偏转,飞机便向左方转过去;右脚向前蹬右脚 蹬,方向舵向右偏转,飞机便右转。
三个舵面的操纵,在空气动力作用的原理方面,它们基本上 是一样的,都是改变舵面上的空气动力,产生附加力,对飞机重 心形成操纵力矩,来达到改变飞机飞行状态的目的,下面我们仍 从飞机的纵向、横向和方向三方面来分别说明操纵性的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最后简单介绍随空布局飞机的直接力操纵问题。
第二、飞行员操纵杆、舵后,飞机反映快慢要适当, 即不可迟钝,也不能过于灵敏。
飞机的操纵是通过三个操纵面,即升降舵(或全动平尾) 方向舵(或全动立尾)和副翼来进行的,转动这三个操纵 面,飞机就会绕其纵轴(ox)横轴(oz)和立轴(oy)转动, 而改变其飞行状态。
一、飞机的纵向操纵性
(一)偏转水平尾翼(或升降舵)后,飞机的迎角为什么会改变?
飞行员移动驾驶杆偏转水平尾翼(或升降舵)能够改变 飞机迎角,是由于飞机的俯仰操纵力矩和俯仰恢复力矩 之间的相互矛盾,相互斗争的结果。例如,飞机原来处 于俯仰平衡状态,俯仰力矩平衡,飞行员向后拉了一点 杆,水平尾翼前缘即向下偏转一个角度(或升降舵向上 偏转一个角度)。于是水平尾翼产生负的附加升力,并 对飞机重心形成俯仰操纵力矩,迫使机头上仰增大迎角 (图3—4—36)。由于迎角增大,引起飞机产生正的附加 升力,此附加升力作用在飞机焦点上,对飞机重心形成 俯仰恢复力矩,其方向同俯仰操纵力矩的方向相反,力 图恢复原来的迎角。随着迎角逐渐增大,飞机的附加升 力和它形成的俯仰恢复力矩也逐渐增大,及致迎角增大 到一定程度,相互矛盾的俯仰恢复力矩与俯仰操纵力矩 重新平衡时,飞机就停止俯仰转动,保持以较大的迎角 飞行。
(二)增强飞机俯仰操纵性的措施——全动水平尾翼
一般亚音速飞机都采用升降舵进行俯仰操纵,飞行员操纵 升降舵,升降舵偏转所引起的压力变化能逆气流传播,使整个水 平尾翼的压力分布发生显著变化,产生较大的附加升力,故升降 舵效能提高,能够保证飞机具有良好俯仰操纵性(图3—4—37a) 。
升降舵良好的舵面效能,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它的反面转化 。高速飞行中,水平安定面表面产生局部激波。我们知道,局部 激被前面为超音速气流,局部激波后面的压力变化,不能逆超音 速气流传到局部激波前面去,这时,升降舵的偏转,只能改变水 平尾翼位于局部激波后面的压力分布,不能改变整个水平尾翼的 压力分布。因此,舵面效能大大降低,升降舵偏转同一角度所产 生的俯仰操纵力矩显著下降(图3—4—3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