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报
数学小报二年级1到4单元
数学小报二年级1到4单元
以下是一份数学小报二年级1到4单元的示例,供您参考:
标题:二年级数学小报
一、二年级数学1-4单元知识点总结
1.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了解它们的单位换算。
2. 10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计算。
3. 表内乘法: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4. 图形与几何:认识基本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
5. 认识钟表: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和时间表示方法,能够读出整点和半点的时间。
二、数学趣味知识
1. 数字谜语: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得陇望蜀”等,通过谜语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2. 数学故事:分享有趣的数学故事或数学家的小故事,如华罗庚、高斯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 数学游戏:如数独、拼图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购物中的数学:如打折、满减、积分等促销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和规划个人财务。
2. 时间管理:通过制定时间表、安排日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时间的珍贵和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
3. 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窗户的形状、地砖的排列等,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美妙之处。
四、数学小报作品展示区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数学作品或创意作品展示在此区域,如手抄报、数学画、手工制作等,让同学们互相欣赏和学习,激发更多的创意和灵感。
数学小报
全名是莱昂哈德· 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1783),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 城。18世纪最优秀的数学家,也是历史上最 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被称为“分析的化身”。 还有一位叫“欧拉”化学家,全名是乔治· 安 德鲁· 欧拉(George Andrew Olah)。 1927年5月22日生于匈牙利。
数学小报
制作人:李浩宇
数学家
高斯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1855) -----"数学之
王" 欧拉 (Leonhard Euler 1707-1783) -----------"数学英 雄" 阿基米德 (Archimedes 前287-前212) -------- "数学 之神" 牛顿 (Isaac Newton 1642-1727) -------------"谦虚天 才"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阿基米德到过亚 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 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后来阿基米 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 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 为希腊文手稿。
再见
卡尔· 弗里德里希· 高斯
中文名:卡尔· 弗里德里希· 高斯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1777年04月30日 职业: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主要成就: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 外文名:C.F.Gauss 出生地:不伦瑞克 逝世日期:1855年02月23日 毕业院校:布伦瑞克学院,哥廷根大学
欧拉,
牛顿于1643年1月4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
小学生手抄报模板数学小报(16)-A3
数学知识小报 九九歌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6、7、8、9这些数字。
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现在,阿拉伯数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 哥德巴赫(Goldbach C.,1690.3.18~1764.11.20)是德国数学家; 在1742年6月7日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命题: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
但这怎样证明呢?虽然做过的每一次试验都得到了上述结果,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奇数都拿来检验,需要的是一般的证明,而不是个别的检验。
" 欧拉回信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
但是这个命题他也没能给予证明。
现在通常把这两个命题统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二百多年来,尽管许许多多的数学家为解决这个猜想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一个既没有得到正面证明也没有被推翻的命题。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
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
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
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阿拉伯数字 哥德巴赫猜想。
数学小报 二年级上册
以下是一份数学小报二年级上册的参考内容:
标题:数学乐园
一、数学小知识
1. 认识数字:1-100
2. 学习加减法:学会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认识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图
形及其特点。
二、数学小游戏
1. 数数游戏:从1数到100,看谁数得又快又准。
2. 加减法接力赛: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老师给出第
一个数字,然后各小组依次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看哪个小
组最先得出正确答案。
3. 图形拼图游戏:利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有趣的图案,比比谁的创意最好。
三、数学故事
1. 数学小故事:讲述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如“阿凡提
智斗地主”等,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
2.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购物时计算找零、制作日历等。
四、数学题目
1. 选择题:给出一组相似的题目,让同学们从中选择正
确答案。
2. 填空题:给出一些空白,让同学们填写正确的数字或
答案。
3. 应用题: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同学们运用
所学数学知识解决。
五、数学小贴士
1. 学习数学的方法: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的小技巧和注意
事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数学的奥秘: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和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生活中的数学小报
.'.发现数学元素:一辆汽车的载重是多少吨?一个电梯的载重是多少千克?车辆限速是每小时多少千米?列车时刻表中的数字显示。
看到钟表可以想到与5有关的乘法:1×5=5,2×5=10,3×5=15,4×5=20,5×5=25,5×6=30,5×7=35,5×8=40,5×9=45,5×10=50,5×11=55,5×12=60数学谜语:一、猜一猜数学名词: 1.五四三二一(倒数) 2.每份一样多(平均数) 3.手算(指数) 二、打一成语:1.¾的倒数(颠三倒四)2.1的任意次方(始终如一)3.2,4,6,8,10(无独有偶)4.一斗米(猜一字)5.0000(猜一成语)6.五个手指(猜一成语)7.七除以2(猜一成语)8.1×1=1(猜一成语)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相关的计算得出你要付出多少钱或要找回多少钱;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搞设计、计算需要多少材料、多少投资;做件衣服需要多少布料?......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问题就是从生活中产生的,最后又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数学名言:百分百:天才,那就是一分灵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
——爱迪生 趣味数学题:《鸡蛋的数量》往一个篮子里数放鸡蛋,假定篮子里的鸡蛋数目每分钟增加1倍,这样下去,12分钟后,篮子装满了,那么你知道在什么时候是半篮子鸡蛋吗?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现象: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
数学小报(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数学小报(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一、表内除法1、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的类型(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3、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4、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5、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二、有余数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a÷b=c……d被除数÷除数=商……余数4、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三、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或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四、混合运算1、混合运算的顺序(1)同级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非同级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带小括号运算的算式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
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小报
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小报一、整数1. 自然数、整数和有理数的关系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3.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4. 整数的混合运算5. 整数的应用问题二、分数1. 分数的概念2.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3.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4. 分数的混合运算5. 分数的应用问题三、小数1. 小数的概念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4. 小数的混合运算5. 小数的应用问题四、代数1. 代数式的概念2. 代数式的加法和减法3. 代数式的乘法和除法4. 代数式的混合运算5. 代数式的应用问题五、方程1. 方程的概念2. 一元一次方程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5. 二元一次方程组6.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7.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问题六、不等式1. 不等式的概念2. 不等式的解法3. 一元一次不等式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问题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6.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7.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问题七、函数1. 函数的概念2.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 函数的运算4. 一次函数5. 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6. 二次函数7. 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八、几何1. 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2. 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3.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4. 相似三角形5. 圆的性质和应用问题6. 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7. 直线与角的关系九、面积与体积1.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3. 圆形的面积4.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5. 立体图形的体积总结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包括整数、分数、小数、代数、方程、不等式、函数、几何、面积与体积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数学的基本运算和解题技巧,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数学小报
• 秦九韶:《数书九章》 秦九韶: 数书九章》 •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 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 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 于任所。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 数学四大家。他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 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 章》。《数书九章》全书共18卷,81题,分九大 类(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 建、军旅、市易)。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 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 (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 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The end
2012-4-22 22
2012-4-22 15
• 【侯氏定理】数学家侯振挺关于马尔可夫过程的 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侯氏定理”。 • 【周氏猜测】数学家周海中关于梅森素数分 布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周氏猜测”。 • 【王氏定理】数学家王戌堂关于点集拓扑学 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誉为“王氏定理”。 • 【袁氏引理】数学家袁亚湘在非线性规划方 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袁氏引理”。 • 【景氏算子】数学家景乃桓在对称函数方面 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景氏算子”。 • 【陈氏文法】数学家陈永川在组合数学方面 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陈氏文法”。
2012-4-22 16
数学经典
2012-4-22
17
圆周率
• 圆周率(π读pai)是一个常 数(约等于3.141592654), 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是一个 无限不循环小数。在日常生 活中,通常都用3.14来代表 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即 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 行较精密的计算,也只取值 至小数点后约20位。
数学小报
数学笑话
王奕东 五、(四)班
报
1.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定义为”数学是量的科学”; 2. 16世纪,培根将数学分为纯粹数学与混合数学; 3. 17世纪,笛卡尔认为:凡是以研究顺序和度量为目的的科学都与数学有关; 4. 17,18世纪,数学家们关注的焦点是运动和变化,牛顿和莱布尼茨之后,数学
成为研究数,形以及运动与变化的学问; 5. 19世纪,恩格斯认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 6. 19世纪后期,数学成为研究数与形,运动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 是翻开从头至尾的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 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 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 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 己沦为书的奴隶。
数学小报正式
三角形轴对称现象 对称图形 轴对称应用 平行线与相交线平行线相交线 应用整式 整式的概念整式的运算概率游戏公平原则概率计算设计规则生活中的数据 百万分之一等数象形统计图四舍五入取近似数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量表示方法自变量 因变量 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 主编 C5班 马瑞辰NO.1【知识盘点】NNO.2【预习收获】预习了《实数》这一章之后,我发现数学的世界远远不是我想象的那样限制,窄小,在七年级的时候我们都还沉浸在形的世界中,而如今,我们却又在数的海洋中航游,第二章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数外有数,天外有天”,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的无理数。
原来,在我的思维中只单一的有π这个无理数,而如今,却才发现我所了解的数只是瀚海之尘罢了。
我们在这一章的学习中认识了一个全新的符号根号,根号那奇妙的运算深深的吸引了我。
一组全新的运算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有关它的每一道题都是那么的引人深思,而思考在得出答案便是数学所给我带来的一种快乐的享受,让我被他所吸引。
第二章他带领我们一步一步的去深入那数之中的下方,去体验,去感受,那份属于数学的快乐。
NO.3【方法总结】在几何题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而这些题有需要做辅助线,那么做辅助线变成为了我没做题时的一个难点,在这里,我就把做辅助线的方法总结一下1、 角平分线+平行线 2遇到30,60,45等特殊角要留意,做垂线或旋转 3、见到中垂线时一般要做等腰三角形4、实在不知道怎么做时,做平行线试试5、多个中点时想中位线,下面我们来看个例子: 2、 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D 垂直于BC,垂足为点D,∠B=2∠C 试说明AB+BD=DC解:在DC 上截取DE=DB, 连接AE则⊿ABD ≌⊿AED ﹙SAS ﹚∴AB=AE, ∠B=∠AED∵AB+BD=DC,DE +CE=DC ∴AE=CE ∴∠C =∠CAE ∴ ∠B=∠AED=∠C +∠CAE=2∠CNO.4【佳题推荐】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E ,∠BAC=90°,∠CED=45°,∠DCE=30°,DE= 2,BE= 22HEDCBAAABCDEF.求CD 的长和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法:过点D 作DH ⊥AC , ∵∠CED=45°,DH ⊥EC ,DE= 2,∴EH=DH=1,又∵∠DCE=30°,∴HC= 3, DC=2,∵∠AEB=45°,∠BAC=90°,BE=2 2,∴AB=AE=2,∴AC=2+1+ 3 =3+ 3,∴S 四边形ABCD=1/ 2 ×2×(3+ 3)+1/ 2 ×1×(3+3)=(3 3 +9)/2 推荐理由: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和三角形面积求法,根据已知构造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出直角边的长度是解题关键。
数学小报,可直接打印
答案: 1、三2、相等3、倒数4、王5、七上八下二年级二班 姓名 指导老师:1、一减一不是零。
(打一字)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
(打一数学名词)3、七六五四三二一。
(打一数学名词)4、一加一不是二。
(打一字)5、八分之七。
(打一成语) 【答案在本期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
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 “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 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 他只念过初中。
熊庆来惊奇不已,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 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 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 。
几年 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他提 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有位渔夫,头戴一顶大草帽,坐在划艇上在一条河中钓鱼。
河水的流动速度是每小时3英里,他的划艇以同样的速度顺流而下。
“我得向上游划行几英里,”他自言自语道,“这里的鱼儿不愿上钩!”正当他开始向上游划行的时候,一阵风把他的草帽吹落到船旁的水中。
但是,我们这位渔夫并没有注意到他的草帽丢了,仍然向上游划行。
直到他划行到船与草帽相距5英里的时候,他才发觉这一点。
于是他立即掉转船头,向下游划去,终于追上了他那顶在水中漂流的草帽。
在静水中,渔夫划行的速度总是每小时5英里。
在他向上游或下游划行时,一直保持这个速度不变。
当然,这并不是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
例如,当他以每小时5英里的速度向上游划行时,河水将以每小时3英里的速度把他向下游拖去,因此,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仅是每小时2英里;当他向下游划行时,他的划行速度与河水的流动速度将共同作用,使得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为每小时8英里。
如果渔夫是在下午2时丢失草帽的,那么他找回草帽是在什么时候?儿子战战兢兢地回到家:“爸,我今天考 试只得了60分。
”爸爸很生气:“下次再考低了,就别叫我爸!”。
数学小报小数乘法
数学小报小数乘法摘要:一、引言1.数学小报的背景与意义2.小数乘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二、小数乘法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小数乘法的定义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3.举例说明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三、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购物中的小数乘法运算2.科学实验中小数乘法的应用3.其他生活场景中的小数乘法问题四、小数乘法的学习方法和技巧1.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3.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五、总结1.强调小数乘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2.提倡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正文:一、引言数学小报是学生自主学习、展示数学才能的一个平台。
通过数学小报的制作,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小数乘法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小数乘法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小数乘法的定义小数乘法是指两个小数相乘的运算。
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的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乘法运算。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2) 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 去掉。
3.举例说明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例如:0.3 × 0.4 = 0.12三、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购物中的小数乘法运算在购物时,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商品的价格。
例如,一件衣服的价格是89.5 元,另一件衣服的价格是65.3 元,两件衣服的总价是多少?通过小数乘法计算,我们可以得到:89.5 × 2 + 65.3 × 2 = 258.5 元。
2.科学实验中小数乘法的应用在科学实验中,常常需要测量实验数据。
例如,一种化学物质的浓度为3.5%,另一种化学物质的浓度为2.1%,这两种物质的混合后的浓度是多少?通过小数乘法计算,我们可以得到:(3.5% + 2.1%) × 100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