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开天辟地大事变(二)近代史资料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近代史课件 优质课件
本章重点: 1、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意义。 3、中国共产党与国民革命。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特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民 愈不聊生矣!” ——孙中山
经济: 材料:1912-1919年,北洋军阀统治期间,田赋就增加了7倍,盐、烟、酒 税增加3倍,印花税增加6倍。 材料2:从1916-1919年,北洋军阀共借外债199次,债权包括日、美、法、 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期货等为担保。 文化: 北洋军阀统治下,封建思想残余严重,文化复古逆流、封建复辟闹剧接连 不断。 (袁世凯复辟:筹安会、全国请愿联合会、妓女乞丐请愿团)、张勋复辟
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是一件好 事,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出路。
——毛泽东
旧路走不通,寻找新出路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目光由西方 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指导思想:十月革命表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 己走向解放之路。 苏俄外交政策: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平等 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革命方法: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赢得胜利的事实, 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名称
性 任 领导 指导
目
质 务 阶级 思想
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旧民主主 资 反 资产 三民 资产阶
义革命 产 帝 阶级 主义 级共和
阶反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新华社北京2001年5月31日电
地点:今上海兴业路76号 (最后一天转至嘉兴南湖的一画舫上)
主要人物: 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 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 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 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 惠僧
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1921年7月23 日 陈上海独秀为书记
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 为实践、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 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 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知识分子转向的呢?
•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 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 人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是在装满 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 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1879-1942) 安徽怀宁人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真理的路径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 吴玉章回忆说:辛 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 际的中国带来了一线 光明,当时人们是多 么欢欣鼓舞啊!但是, 转瞬之间,袁世凯窃 取国柄,把中国重新 投入黑暗的深渊,人 们的痛苦和失望,真 是达到了极点,因此, 有的便走上了自杀的 道路.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2.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 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 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 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暴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 ;俄国十月革命的 推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以唯物史观为人生哲学、 我以为先要组织 社会哲学的出发点。 党——共产党。因为他 严格的物色确实党员。 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 宣传者,先锋队,作战 蔡林彬给毛泽东(1920年9月) 部。注重“无产阶级专 唯物史观是吾党哲 政”与“国际色彩”两 学的根据。 点。 你这一封信见地极 蔡林彬给毛泽东(1920年8月) 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 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陈独秀(1880-1942) 安徽怀宁人
胡适(1891-1952) 安徽绩溪人
李大钊(1889-1927) 直隶乐亭人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风 云 人 物
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 中国历史因此而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规。 南京临时政府存在仅三个月,即转入北洋军阀 的统治时期。 旧的王朝政治解体,新的统一尚未形成,军阀 混战、政治动荡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典型特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7
一、新文化运动
(一)、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3、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 放。 B、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 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C、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
(二)、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李大钊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 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9
一、新文化运动
“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 主义上之革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0
一、新文化运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条件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李大钊
胡适
20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条件的背景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 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的政党 成为历史的要求。
导 火 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4
二、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发展的两个阶段
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中心是 在北京,主力是青年学生。 第四章
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中心转 到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
15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阶段
时
口
间 5月4号-----6月初 运动中心 北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改良文学须从八事入手……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 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 无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 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 不避俗字俗语。‛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蔡 元 培 (
) 浙 江 绍 兴 人
1868—1940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其次,启蒙的形式不一样。西方启蒙运动是源自世 俗生活基础的自下而上的个体自我确证之渴望,是一种 大众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有着 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参与意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世俗化 运动,因而是一种正向的自身觉悟式的启蒙和现代性的 诞生路径。但是,中国的情况与此殊异,社会基础的缺乏 使得启蒙运动不可能生发自强烈的个体意识,也不可能 自下而上地进行启蒙,而是自上而下地由知识精英们对 大众进行灌输式的逆向式启发的文化启蒙,结果启蒙成 为‚化大众,而不是大众化‛。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 文小说,也是他开始鲁迅笔名射向封 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 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 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 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鲁迅
视频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 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 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念的分梳:文化运动还是政治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重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3、五四运动及其意义。
4、中国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5、第一次国合作的形成、成果及其失败的原因本章提示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2、战争引发一系列革命。
3、亚非拉人民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4、帝国主义开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新秩序。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内容:1、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1、是资产阶级了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3、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1、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新的时代条件;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这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近代史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资料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重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3、五四运动及其意义。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5、第一次国合作的形成、成果及其失败的原因本章提示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2、战争引发一系列革命。
3、亚非拉人民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4、帝国主义开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新秩序。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内容:1、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1、是资产阶级了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3、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1、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新的时代条件;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这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5、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 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 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 向农村去)。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三、简答题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特点:中国共产党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具 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原汁原味”)是直接承继列宁主义而来,没有收到修正主 义影响。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她所接受 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 革命论,是科学社会主义。 ●(“根正苗红”)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 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 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1、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 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 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 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 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 作用。
27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国情相似的俄国,所以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使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中国“须有同类的精神,即使用革命的社会主义”。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在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巡警、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界、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厦换文等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同时,会议不顾中国代表的抗议,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而北洋政府竟准备在这个丧权辱国的和豹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的个别人物。
4.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在1914年至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脱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激烈姿态,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它在社会上掀起的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从而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激励着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正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涌现了一批青年革命民主主义者。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的和文化的条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_第四章_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 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 的领导者、组织者。 毛泽东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 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 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无数革命的先烈, 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 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 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确立党的名称
制定党的纲领
明确中心任务 选举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上演了中国 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幕,成为红色旅 程的伟大起点。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俄国十 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 民主主义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遭到破产之后,没有受到欧 洲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影响。
“一个革命的政党在革 命高潮中完全不能领导, 可见他快要死亡了,故此 次运动中的一般新领袖对 于国民党均不满意,而有 利于新的政党产生,中国 革命需要组织各派力量以 反对帝国主义而引导革命 的党了。‛
正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 党不行,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社会 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资产阶 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必须依靠新的 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中国工人 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 中国革命的这种要求而成立的。
‚在这样一个国家里,10到 12岁的童工,在晚上时常被关起 来,睡在他白天操作的机器之下 的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有锐利 的观察力,便可以明白:为什么 《共产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的 人民奉为圣经。此外,中国人所 遇到的西方民主,只是在其担任 了外国警察的角色,及保护以暴 力夺取中国的权利与利益这几方 面。因此,人们也无需仔细研究, 便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立即 可以完全接受马克思对西方民主 的伪善所作的藐视性抨 击。‛ —— 斯 诺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小结
•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
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 志。1917,《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 •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 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 (2)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 学,主张文学革命 。《狂人日记》:新文化 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鲁迅) 此外还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 动 时代背景 直接导火线 发展阶段
评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劈的大事变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新的时代条件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 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 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 干力量。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二)战后世界的变化。
● 欧洲衰落,美、日崛起。 ● 亚、非、拉美人民逐步觉醒,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 解放运动开始。 ● 帝国主义形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的所谓新秩序(即“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 ● 战后最大的变化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 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五四爱国运动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劈的大事变
(2)工人阶级参战
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在这关键时 刻,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上 海 工 人 罢 工
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接着 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了20多 个省区、100 多个城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月间
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1927年7月 7月14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 7月15日,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在其辖区内开始了对共产 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大屠杀。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大革命最终失败。
真题训练
B
A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 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青 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 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 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 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提倡民主和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白话文、 提倡新文学、
反对封建迷信 反对旧道德 反对文言文 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925年7月 1925年8月
,广州革命政府改组,国民政府成立 国民政府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1926年5月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以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
先遣队先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1926年7月9日 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926年3月 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1926年5月 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成为国民党内 新右派的代表
谢谢观看!
1927年1月 蒋介石会见日本驻九江领事时,明确表示保护外国在中国的 权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第四十五运页,动共55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 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 ,是李大钊。
1919年9月、11月, 他发表的《我的马克 思主义观》一文 表明, 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 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 者。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第党四十诞页,生共55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思考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 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第产四十党一页诞,共生55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共二大会址
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人手,进 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
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 ,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
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 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第党三十诞页,生共55页
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 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 众相结合的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第二党十九诞页,生共55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封建 的思想启蒙工作。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启蒙者的弱点 ,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向了前进。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 期的活动家。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 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 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 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 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 中国的国民性。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 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 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 称为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南陈北李”
五四时期小诗
南陈北李
北大红楼两巨人,
纷传北李和南陈。
孤松独秀和椽笔,
日月双悬照古今。 陈独秀 李大钊 (安徽怀宁人) (河北乐亭人)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 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 二卷第1号改名为《新青 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 的开始。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黎元洪总统
冯国璋副总统
段祺瑞内阁总理
1920.4---1924.10
1916.6---1920.4
1924.10--- 1928.12
黎 元 洪
段 祺 瑞
张 作 霖
阎 锡 山
冯 国 璋 陆 荣 廷
唐继尧
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形成原因:
1.帝国主义扶植和支持的结果。中国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不统一,势必造成政治发 展的不统一、不平衡,军阀可以轻易割据一 方;同时,帝国主义的分裂和剥削政策加深 了、助长了军阀的割据和混战。
1.帝国主义不会 容忍中国成为独 立、富强的资本 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共 和国方案
4. 广大工农群众 不允许。
继续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 旧中国统治 创建新民主 主义的新中 国
浙师大《近代史课件 鲍江权》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文档资料
第四,与非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
社会主义思潮 新思潮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
泛劳动主义 工读互助主义 新村主义 基尔特社会主义 无政府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 唯心主义哲学流派 社会主义思潮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
工读互助团
科学社会主义
新村主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具有完整性 科学性可操作性: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前途 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 革命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 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采取了群众路线的方法 ,领导推动了工 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的高潮,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早期新文化运动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思想革命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文学革命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民主 两大口号 科学 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 民主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科学
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
《新青年》杂志
基本阵地
北京大学
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1、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2、是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是一次真正的广泛的群众革命运动 4、是一场大规模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 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 国工人运动的相结合
(五)各种新思潮的比较 和竞争的结果
第一,新思潮风起云涌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
工人运动水平的发展提高
(二)对资本主义道路怀疑 与日俱增
第四章 开天辟地大事变(二)近代史资料
4、北伐战争
北伐的对象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广州市民在中山大学 举行欢送大会。
参加北伐战争出征前的黄埔军官学校学生
北伐军接管汉口英租界
参加北伐的共产党部分政治工作人员
5、上海工人三次起义
上海总工会的工人纠察队
(三)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1、北伐战争的基本口号是反帝反封建。提出这个口 号的是中国共产党。 2、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基础 上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 一战线的组织者。 3、北伐战争是在工农群众的支持下取得胜利的,而 中国共产党是工农群众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4、共产党人不仅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 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提高了军队的 战斗力。 5、共产党员在战斗中起着先锋和表率作用。
马林(1883-1942)原 名亨克〃斯尼佛力, 荷兰人,早年参加荷 兰的工会活动。后赴 印尼从事工人运动和 建党工作, 1921年4月 被派来华, 7月参加一 大,1923年10月调回共 产国际。
董必武 是另一位和毛泽东一起同时参加了党的一大,又同时登 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共领导人。 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血洒疆场志未酬 王尽美——英年病逝 感撼后人 李汉俊、李达——脱党而不放弃信仰 刘仁静、包惠僧——历经曲折迷途知返 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信弃义叛党投敌
李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 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 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 的两个‚挨‛字:挨打 和挨饿。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概述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5、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第一,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学,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 障碍,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是认识中国、改造中国的有 效思想武器。
第二,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离开改造产生封 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靠少数人的呐喊,是不可 能完成改造国民性的任务的。
陈独秀与毛泽东
《新青年》创刊后不久,经杨昌济介绍,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毛泽东等人便成为《新青年》 的热心读者,并深受其影响。毛泽东的好友张昆弟在1917年9月的日记中记录下了青年毛泽东与朋友的 的一次谈话,毛泽东说“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颇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 抗日战争时期,已经成为中共领袖的毛泽东,在与斯诺的谈话中依旧毫不吝惜地对陈独秀予以高度的评 价,他说陈独秀“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中国革命的新Βιβλιοθήκη 面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 文化的斗争。
当时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要 救亡图存,就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必须 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廓清蒙味、启发理 智,使国民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919年毛泽东等湖南学生创办《湘江评论》刊物后,以此为阵地宣扬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思想,推动了旨在摆脱湖南军阀统治的“驱张运动”的开展,并在年末轰动 一时的赵女士自杀事件中抨击封建礼教制度。这一切均受到陈独秀的关注,1920 年1月初,陈独秀发表《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一文,对于湖南青年学生予以高度肯 定,他说“我们奋斗不过的精神,已渐渐在一班可爱的青年身上复活了”。1920 年11月,毛泽东应陈独秀函约,创建长沙共产主义组织。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 说:“毛泽东……主编了一个《湘江评论》周刊……他之成为湖南小组的主要发起 人,则是由於陈独秀先生的通信鼓励。”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4章开天辟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 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中国人真正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十月革命 以后,最早的信仰者有三种人: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1、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蔡和森、
周恩来等。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其代表是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
中国的一批优秀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从民 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不是迫于压力,也并 非追逐时髦,而是从中国实际的需要,对各种救国 方案比较得出的结果。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 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 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国共合作的形成 (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3)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4)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国共合作的形成
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帮助下, 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 加入国民党。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标志: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 ▪ 主要内容:
前期: 宣传民主与科学
批判封建的儒家学说。 提倡文学革命。
后期
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阶段
内容
代表作 作者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 制和愚昧、迷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即由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 领导革命。 2、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即马列主义和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3、有了新的革命方法,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政权; 4、有了新的革命前途,即社会主义; 5、有了新的革命时代背景,即成为世界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香港海员罢工
京汉铁路罢工 领导者施洋
毛主席去安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民 协会——浙江萧山县衙前村农 民协会
海丰总农会旧址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
孙中山
马林
陈独秀
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帮助下,中共三大决定同孙 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 身份加入国民党。
对外反帝,对内主张 民族平等 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 所共有,不应为少数 人所得而私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 本
反满
推翻帝制,创立 民国
核定全国地价,其 现有之地价,仍属 原主,革命后的增 价,则归国家。
民生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的三大政策
(二)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1、创办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大门口的 一副对联: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贪生畏死勿入此门
汀泗桥战役中北伐军缴获敌人的武器
(四)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意义 (1)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根 本打垮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国共两党在组织上获得发展,理论上各 自取得新成就,尤其是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得到 了锻炼,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 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 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新的发展。
在‚一大‛通过的决议中, 在《对现有政党的态度》 一节中写道:‚对现有其 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 击的政策。在政治斗争中, 在反对军阀主义和官僚制 度的斗争中,我们应始终 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 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 系。‛
陈潭秋回忆:会议的最后一天,‚在讨论对
孙中山的态度与关系时,曾发生过小的争论,包
权,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4)党还处在幼年时期,没有革命斗争经验,缺乏对中国革命 规律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 命的实践相结合。 国际因素: (5)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中出现了错误。
总结
本章分三节讲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共创建这 一时期中国革命的发展。主要是先进分子从中 国的国情出发,重新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 途径。通过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涤荡,十月革命 送来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在这一 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政 党——中国共产党,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局 面。本章中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五四运动、 中共建党是重点,而且相互之间联系紧密,构 成了这一时期中国革命发展的主流。
2、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客观方面: (1)客观上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帝国主义的干涉),资 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阶级成分复杂,利益取向和政治意向不 同),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 (2)同时,国共两党对新三民主义的理解存在着原则上的分歧。 主观方面: (3)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 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放弃领导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第一、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 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完整的 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 具有坚强的革命性。(消极影响:受到小资和封建思想影响较 重) 第三、建党时的理论准备不足,马克思主义水平不高。 第四、以俄国党为榜样建党,受共产国际领导,党的建设具有 特殊性。(消极影响:强调集中多,强调民主不够,造成党内 的家长制;包办代替、武断作风,妨碍中共的独立发展。)
•
国民党“一大”
• 1924年1月20日—30日,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 行。通过了《大会宣言》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 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实现了国共 两党的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中国国民党一大会场
国民党一大代表
新、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旧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新三民主义
惠僧认为我们与孙中山是代表两个敌对的阶级,
没有妥协的可能,他说我们对孙中山,应当与对 北洋军阀一样,甚至还要更严厉些,因为他在群
众中有欺骗作用。他的意见,被大会打击以后,
当时通过下列原则:对孙中山主义,采取批评态 度,而对于某些进步运动,则采取党外合作的形 式来援助他‛。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北伐时期的蒋介石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了中山 舰事件(又称三二0事件),是 为夺取革命领导权、打击共产党 的政治事件。
蒋介石、汪精卫逮捕屠杀群众和共产党人的报道
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和屠杀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
一度给民族复兴带来希望的国民党在蒋介 石、汪精卫的手中走向了另一种选择。
一位研究国民党历史的美国历史学家易劳逸说:在这个依靠 军事力量支持的政权里,想尽可能扩大自己的权力、威望和 财富,而不是去为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人实在太多了。
横批:革命者来
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建 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黄埔军校的主要领导人
总理——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黄埔军校的主要领导人
党代表——廖仲恺
第二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2、五卅运动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陈炯明 1925年6月,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 1925年7月,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925年10月,第一次东征陈炯明 1926年2月,肃清邓本殷
不能得到胜利的,而还要有各阶级的援助‛ 。
——蔡和森
国共合作的形成的过程
(1)‚一大‛的策略——不合作 (2)‚二大‛的决议——党外联合, 不被孙中山 所接受。 (3)杭州西湖特别会议的决定——党内合作 (4)‚三大‛的方针——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 线 (5)1924年中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革命统 一战线正式建立。
李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 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 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 的两个‚挨‛字:挨打 和挨饿。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主要是: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4、北伐战争
北伐的对象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广州市民在中山大学 举行欢送大会。
参加北伐战争出征前的黄埔军官学校学生
北伐军接管汉口英租界
参加北伐的共产党部分政治工作人员
5、上海工人三次起义
上海总工会的工人纠察队
(三)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1、北伐战争的基本口号是反帝反封建。提出这个口 号的是中国共产党。 2、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基础 上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 一战线的组织者。 3、北伐战争是在工农群众的支持下取得胜利的,而 中国共产党是工农群众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4、共产党人不仅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 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提高了军队的 战斗力。 5、共产党员在战斗中起着先锋和表率作用。
北伐时期的周恩来
叶挺
在北伐战争中,有一支 威震敌胆、名扬天下的北伐 先锋部队——叶挺独立 团。 这是一支由中国共产 党直接领导的、以共产党员 为骨干的武装力量,连以上 干部全是共产党员,士兵中 也有许多党员和团员,是北 伐军中政治素质最好、战斗 力最强的部队。它是周恩来 抽调黄埔军校毕业生中的革 命青年和共产党员为骨干组 建的部队。
思考题
1、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旗帜?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 4、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 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马林(1883-1942)原 名亨克〃斯尼佛力, 荷兰人,早年参加荷 兰的工会活动。后赴 印尼从事工人运动和 建党工作, 1921年4月 被派来华, 7月参加一 大,1923年10月调回共 产国际。
董必国大典的中共领导人。 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血洒疆场志未酬 王尽美——英年病逝 感撼后人 李汉俊、李达——脱党而不放弃信仰 刘仁静、包惠僧——历经曲折迷途知返 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信弃义叛党投敌
党的“一大”主要内容
1.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 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 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2.大会在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集中精力组织工人,鉴于 当时的党‚几乎完全是由知识分子组成‛,大会决定‚要特 别注意组织工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 3.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 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在‘二七’以前的工人运动是在勃兴时期,我 党同志当时都抱乐观态度,以为可以不经过国民革命
而无产阶级的革命可以马上成功。…… 但‘二七’失
败却不同了,马上在工人阶级中引起失望,特别是京 汉路的工人,因此影响到党内的思想发生变化,发生
悲剧,对劳动运动怀疑,这是坏的思想。但还有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