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爬电距离地规定与设计
爬电距离的标准
爬电距离的标准
电距离是指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下,电子能传输的最大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在这个距离内,物体表面不能有附着物或积尘,否则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爬电距离的标准主要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和电压等级,一般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来确定,常见的标准有如下几种:
1. 低压环境下:在空气中,300V以下的电压,爬电距离一般为
2.5mm。
2. 中压环境下:在空气中,1000V以下的电压,爬电距离一般为12mm。
3. 高压环境下:在空气中,1000V以上的电压,爬电距离一般为25mm。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适用于干燥、洁净的空气环境,如果是潮湿或工业现场等复杂环境,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ul2231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标准
一、概述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和运行过程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它们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制定相关的标准对于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二、爬电距离的标准1.1 爬电距离的定义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电体之间在一定电压下不发生放电或击穿的最小距离。
它是衡量电气设备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
1.2 爬电距离的国际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IEC xxx 高电压试验技术空气和气体绝缘的爬电和液体的电气击穿试验》标准,其中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的爬电距离要求。
1.3 爬电距离的国家标准我国《电气设备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标准GB 2423.5-1995对爬电距离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不同电压等级下的爬电距禿要求、测量方法等内容。
三、电气间隙的标准2.1 电气间隙的定义电气间隙是指两个导电体之间安装设备时所预留的间距。
合理的电气间隙能够有效防止因接触而引起的放电和击穿现象,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2.2 电气间隙的国际标准《IEC xxx-3 绝缘配合标准第3部分:耐电压》以及《IEC xxx-4 绝缘的协调-第4部分:在电气设备中所选取的绝缘标准》对于电气间隙的要求做出了规范。
2.3 电气间隙的国家标准我国《含硅树脂零件通用技术条件》GB/T1695-2005中对于电气间隙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材料、尺寸等要求。
四、标准的重要性3.1 保障设备的安全性符合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标准的设备能够有效地防止因接触而导致的放电和击穿现象,从而保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3.2 保障设备的可靠性合理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的绝缘性能,降低因绝缘失效而引起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3 促进电气设备的发展制定合理的爬电距禿和电气间隙标准能够推动电气设备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爬电距禿和电气间隙作为电气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其标准制定对于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促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爬电距离标准
爬电距离标准电气爬电距离是断路器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是指电气装置上的不同电气部件之间电压形式部分爬电距离最小距离。
该参数是电气安全防护设备和绝缘设备设计性能指标之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指标。
电气爬电距离是指电气部件或高压接触点之间的最小机械距离,它保证这两个电气部件间不发生意外接触电压搭跨或火花,从而使电气安全得到确保。
要保证电气安全,其技术要求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极和其他部件的物理距离应大于或等于其中某一部分的最小爬电距离,该距离取决于装置的极性及其他因素,但是其最小值为3毫米。
电气爬电距离标准主要由电气零部件设计中涉及的分类等级决定,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标准取决于其类别及相应环境条件,传动设备对爬电距离的要求也较高。
根据不同类别的电气设备的特点,通常要分为中压、高压、变压器、断路器,每种类别均有其专有的爬电距离标准。
中压设备的Overexcitation Unit(OU)爬电距离至少为6毫米;接地体的OU的爬电距离至少为3毫米;线圈绕组的OU的爬电距离至少为4毫米;仪表和调节器的OU爬电距离至少为3毫米;无源故障模块的OU的爬电距离至少为2毫米;火花塞的OU爬电距离至少为4毫米;低压电机的OU的爬电距离至少为3毫米。
高压设备的OU的爬电距离至少为20毫米,对于复杂设备,应考虑其复杂结构,提高爬电距离;变压器OU爬电距离至少为20毫米;断路器OU爬电距离至少为5毫米,并要根据断路器的结构,合理分层控制,确保安全。
所以,根据不同电气设备,电气爬电距离标准大致有上述要求,要根据技术参数,合理设计电气设备结构,保证其爬电距离;同时,还要定期检查测量,保证其爬电距离的有效性,以提高其工作状态,保证安全。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摘要:一、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定义及区别二、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三、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及举例四、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重要性五、总结正文:众所周知,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在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那么,究竟什么是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它们有哪些区别?在电力设备中如何应用?我国又有哪些相关规定呢?一、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定义及区别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它是为了防止电极化导致的绝缘材料带电现象而提出的。
电气间隙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它是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简单来说,爬电距离关注的是绝缘材料,而电气间隙关注的是空间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它们有着不同的侧重,但都是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在电力设备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设计带灭弧的隔离开关时,固定螺丝之间的距离、触头之间的距离,以及灭弧罩之间的距离都需要根据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来合理设置。
这是因为距离太大了会浪费材料,使产品尺寸变大;距离太小了则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三、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及举例我国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标准规定如下:1.0.4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20mm;2.1-3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75mm;3.6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100mm;4.10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125mm;5.15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150mm;6.20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180mm;7.35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300mm。
此外,爬电距离的计算则需根据污秽等级来确定。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原创实用版】目录1.介绍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2.阐述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概念3.详述我国对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标准规定4.分析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的重要性5.结论: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在保障电气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文一、介绍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电气设备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的两个重要参数。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国家标准。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参数,详细阐述相关国标要求及其重要性。
二、阐述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概念1.爬电距离: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设备表面允许的电场强度与空气介质击穿电场强度之比。
简而言之,爬电距离就是设备在不发生击穿现象的前提下,可以承受的最高电压。
2.电气间隙:指在设备正常运行时,设备内部各带电部件之间的最小距离。
电气间隙的作用是防止设备内部产生放电现象,从而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详述我国对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标准规定我国对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标准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定了不同电压等级、不同使用环境的设备应满足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要求。
2.提出了设备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3.明确了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检测、评估和监督程序,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四、分析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的重要性1.保障电气设备安全:严格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标准可以降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击穿、短路等事故的风险,从而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2.提高产品质量:遵守国标要求可以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促进产业发展:统一的国标可以降低产品在设计、生产、检测等环节的成本,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4.维护国家利益:严格的国标有助于确保我国电气设备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维护国家利益。
五、结论总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在保障电气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爬电距离的说明
1.GB11022:用GB/T 5582给出的一般规则选择绝缘子,它们在污秽条件下应当具有良好的性能。
位于相和地间、相间、断路器或负荷开关一个极的两个端子间的户外瓷或玻璃绝缘子,其外部的最小标称爬电距离用以下关系式确定:lt=a×lf×Ur×kD式中:lt——最小标称爬电距离,(mm)(见注1);a——按表7选择的与绝缘类型有关的应用系数;lf——最小标称爬电比距,按GB/T 5582的表1(mm/kV)(见注2);Ur——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额定电压;kD——直径的校正系数(见JB/T 5895)对于中低压简单理解就是:相地a=1,相间a=√3;按照2类设计lf为:瓷质材料18,有机材料20。
kD=1。
2.DL404:5.1.2 高压开关柜中各组件及其支持绝缘件的外绝缘爬电比距(高压电器组件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最高电压之比)的规定如下:a.凝露型的爬电比距:纯瓷绝缘不小于1.4cm/kV,环氧树脂绝缘不小于1.6cm/kV。
b.不凝露型的爬电比距:纯瓷绝缘不小于1.2cm/kV,环氧树脂绝缘不小于1.4cm/kV。
3.DL/T593:表 1 户内开关设备外绝缘最小公称爬电比距要求污秽等级污秽导电率μs 等值盐密mg/cm 最小公称爬电比距mm/kV范围参考值范围参考值瓷质材料有机材料Ⅰ5~10 7 0.01~0.02 0.015 14 16Ⅱ12~16 14 0.02~0.04 0.03 18 20注:根据实验室试验的经验,表列最小公称爬电比距值允许减小(例如,对特殊型式的耐污绝缘子)。
——Ⅰ级污秽地区的对地爬电比距不得小于16mm/kV;——Ⅱ级污秽地区的对地爬电比距不得小于20mm/kV;——Ⅲ级污秽地区的对地爬电比距不得小于25mm/kV;——Ⅳ级污秽地区的对地爬电比距不得小于31mm/kV。
GB 7251.1—19972.9.1 电气间隙clearance不同电位的两导电部件间的空间直线距离。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摘要:
1.介绍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2.阐述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定义及重要性
3.详述我国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的规定
4.分析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对电气安全的保障作用
5.总结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提纲】详述我国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的规定
在我国,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国标主要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标准中进行了详细规定。
其中,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带电部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它是防止电气设备发生短路、击穿等故障的重要参数。
电气间隙则是指设备中带电部件与地(或设备外壳)之间的距离,它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防止电弧闪络和击穿的关键指标。
根据我国相关标准,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法、折算法和查表法。
直接法是根据设备的实际尺寸和电气参数进行计算;折算法则是根据设备的额定电压、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折算;查表法则是根据标准图表进行查询。
电气间隙的计算方法则主要依据设备的工作电压、频率、湿度等因素进行。
此外,我国标准还对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检验和验收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
行操作,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总之,我国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国标是保障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依据。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摘要:
1.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定义
2.国标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规定
3.影响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因素
4.如何在设计和使用中遵守国标要求
5.国标对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重要性
正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电气安全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我国的相关国家标准,以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电部件之间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表面电场强度引起空气击穿的最小距离。
电气间隙则是指两个导电部件之间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介质击穿或电弧放电引起短路的最小距离。
这两个参数都是衡量电气设备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
影响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设备材料、电压等级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
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我国的相关国家标准。
例如,根据GB 50254-2014《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不同电压等级的设备应满足相应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要求。
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定期对
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能始终符合国标要求。
国标对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方面,这些要求可以有效防止由于电气击穿、电弧放电等引起的火灾、触电等事故;另一方面,它们也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的重要措施。
总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国标规定对于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摘要:
1.引言:介绍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2.爬电距离的定义和作用
3.电气间隙的定义和作用
4.国标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5.结论:总结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的重要性
正文:
在我国,电气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和电力系统中。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电气标准,其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是两个重要的标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在电气设备中,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着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
这个距离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全性能。
如果爬电距离过小,就可能出现电弧闪络,从而引发设备故障,甚至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爬电距离的合理设定是保证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
其次,电气间隙是指在电气设备中,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空气距离。
这个距离的大小也是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全性能。
如果电气间隙过小,就可能出现电弧闪络,从而引发设备故障,甚至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电气间隙的合理设定也是保证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
我国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对于各类电气设备的设计、生产和使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些国标规定了各类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的合理范围,有效地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能,防止了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是我国电气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0kv爬电距离标准
10kv爬电距离标准10kv爬电距离标准是指在10kv电力线路下,人体与地面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
这个距离标准的确定,对于确保人身安全,避免电击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电力线路施工、维护和日常运行时,必须要严格遵守10kv爬电距离标准,以确保工作人员和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10kv爬电距离标准的制定是基于电场强度和电压的计算和测量。
根据电场强度的分布规律和10kv电压的特性,可以通过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来确定10kv爬电距离标准。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电力线路参数和环境条件进行实地测量和评估,以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10kv爬电距禿标准数值。
其次,10kv爬电距离标准的确定还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约束。
国家对于电力线路的安全管理和人身安全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包括了对于10kv爬电距离标准的要求。
各个地区的电力行业标准和规范也会对10kv爬电距禿标准进行具体的规定,以保障当地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
另外,10kv爬电距禿标准的执行对于施工作业和日常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力线路的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10kv爬电距离标准进行操作,以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同时,对于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安全防护也需要根据10kv爬电距离标准来进行布置和管理,以确保电力线路周边的安全。
总的来说,10kv爬电距禿标准的确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电力线路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电场强度、电压特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严格执行10kv爬电距禿标准,以确保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对于10kv爬电距禿标准的研究和完善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总结,以适应不同环境和要求,提高电力线路安全管理水平。
希望本文能够对于10kv爬电距离标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有所帮助,提高大家对于电力线路安全的重视和认识,确保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开关电源爬电距离标准
开关电源爬电距离标准1. 引言开关电源是一种常见的电源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由于其中的一些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会导致开关电源在关机状态下仍然存在一定的电流输出,即爬电现象。
为了保证开关电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制定一份关于开关电源爬电距离的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
2. 定义2.1 开关电源爬电距离:开关电源在关机状态下,导体表面与大地或其他导体之间的最大距离,即可允许的电流通过的最大距离。
3. 测量方法3.1 仪器要求:使用绝缘电阻计或绝缘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测量电压应不大于500V,电流应小于1mA。
3.2 测试条件:将开关电源置于关机状态,拔掉所有输入和输出连接线,确保开关电源与外界无直接的物理连接。
3.3 测量步骤:3.3.1 将绝缘电阻计或绝缘电阻测试仪符合标准的测试电极连接到开关电源的导体表面上。
3.3.2 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值,记录下来。
3.3.3 移动测试电极,逐渐增加电极与大地或其他导体之间的距离,保持电压和电流不变,直到电流降到可接受的范围。
3.3.4 记录下电极与大地或其他导体之间的距离,即为开关电源的爬电距离。
4. 标准要求4.1 开关电源爬电距离应符合以下标准:4.1.1 低压开关电源:不大于5mm;4.1.2 中压开关电源:不大于10mm;4.1.3 高压开关电源:不大于20mm。
4.2 在特殊情况下,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开关电源的爬电距离。
5. 结论根据上述测量方法和标准要求,可以对开关电源进行爬电距离的测量及评估。
确保开关电源的爬电距离符合标准要求,有助于提高其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了电气故障和人身意外的风险。
注:此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爬电距离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行业标准进行确定。
任何使用该标准的行为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安全可靠使用开关电源。
爬电距离的定义
爬电距离的定义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爬电距离这个事儿。
你说这爬电距离啊,就好像是电器世界里的一道安全防线。
想象一下,电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子,总喜欢到处乱跑。
要是没有个规矩管着它,那可不得乱套啦!爬电距离呢,就是给这个调皮孩子画的一个活动范围。
它规定了电在不同的导体之间得保持多远的距离,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出啥乱子。
咱平常家里用的那些电器啊,里面可都有爬电距离的讲究呢!要是这距离不够,那电可能就会偷偷摸摸地从这跑到那,说不定就引发啥危险啦,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就好比你走路,两边得有足够的空间让你走得稳当,不然不就容易摔跟头嘛。
你看那些质量好的电器,人家在设计的时候可都把爬电距离考虑得好好的。
这就跟盖房子一样,根基得打牢了,房子才住得安心呀。
如果随随便便对付一下,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哟!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你想想,万一因为爬电距离没弄好,电器出了故障,甚至引发火灾啥的,那多吓人呀!再打个比方,爬电距离就像是两个好朋友之间的安全距离。
太近了可能会有摩擦,太远了又感觉疏远了。
得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点,才能让关系和谐稳定呀。
咱在买电器的时候,可不能光看外表好看不好看,功能多不多呀,也得关注一下这个爬电距离合不合格。
这就像是找对象,不能光看长得帅不帅,还得看人品好不好呢!要是买到一个爬电距离不达标的电器,那不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个麻烦嘛。
而且啊,平时咱们使用电器的时候,也得注意保护好它。
别让它受到什么损伤,不然这爬电距离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哦。
就像你好好的一双鞋,要是被划破了,穿着也不舒服呀。
所以说呀,爬电距离可真是个重要的东西呢!大家可千万别小瞧了它。
它虽然不起眼,但却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大作用呢!咱可得好好对待它,让它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关系到咱们的安全和生活质量呢!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多层板爬电距离的要求_概述及解释说明
多层板爬电距离的要求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探讨多层板爬电距离的要求,解释其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标准和指导要点。
由于电路板上经常存在不同电压等级的信号线,这些信号线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距离,以防止爬电现象的发生。
因此,在多层板设计中,合理安排信号线与地平面或其他信号线的距离是十分必要且关键的。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引言、多层板爬电距离的要求、解释说明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给出对本文研究内容的总体描述以及文章结构的布局,为读者提供明确清晰的指导。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多层板爬电距离的要求,并提供相应解释和说明。
通过了解该要求及相关因素、方法和标准,读者可以更好地进行多层板设计,并提高其爬电距离能力。
同时,我们也会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该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以上便是本文“1. 引言”部分的内容,接下来将会进入“2. 多层板爬电距离的要求”部分的讨论。
2. 多层板爬电距离的要求2.1 爬电距离的概念爬电距离是指在多层印制电路板(PCB)设计中,两个不同电位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
传统的双面和多层PCB设计通常需要考虑信号线和供电线之间的爬电距离。
2.2 多层板爬电距离的重要性多层板爬电距离是保证顺利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良好的爬电距离可以避免各种问题,例如漏电、短路和火灾等安全隐患。
此外,适当的爬电距离还可以提高信号完整性并减少信号串扰。
2.3 标准和指导要点为了确保多层板设计中满足爬电距离要求,以下是一些理想条件和相关标准/指导要点:- 最小安全间隙:在多层板设计中,必须设置足够的空间来避免相邻信号或供电平面之间出现闪络。
根据应用场景以及标准化组织(如IPC)给出的建议或特定行业标准(如汽车、航空航天等),确定适当的最小安全间隙。
- 介质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介质材料非常重要。
某些高绝缘性能的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减少漏电风险,提高爬电距离。
- 厚度控制:爬电距离还与板上部分的厚度有关。
关于爬电距离的规定
爬电距离与爬电间隙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爬电间隙一般被称作电气间隙,因电气间隙决定了爬电情况的发生与否,所以电气间隙也常被称作爬电间隙。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可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实际是两个相关参数,都是针对电气绝缘性而来。
特别是在继电器、开关等工控产品的选用中,需要遵守相关标准的同时,还要按实际的使用环境要求(气压、污染等),设定合适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电气性能的稳定。
● 3.3.5功能绝缘functional insulation:为实现电器正确功能,两导电体之间的绝缘,没有安全的功能。
其实这也不是“新”的概念,在开关标准、电子产品标准早就有这个概念了。
大家不妨打开GB4943-1995(idt IEC 60950-1:1991)《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标准,我们就会发现有类似的概念1.2.9.1“工作绝缘: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绝缘,并不起防电击作用”。
最常见的功能绝缘的例子:PCB板上带电件之间的绝缘,如图1中所示,带电件1和带电件2之间的绝缘即为功能绝缘。
而在IEC60335-1:1991版中,会把它当作基本绝缘来考核。
第13.3条:电气强度试验电压发生了变化。
IEC60335-1:1991(第三版)标准的要求:试验电压值:——对其他基本绝缘为1000V——对附加绝缘为2750V——对加强绝缘为3750V可以认为器具内部的部件工作电压都是小于250V,按额定电压小于250V的水平来考核的。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白色家电采用新的技术,譬如家用空调变频技术,微波炉高压倍压电路等,器具使用的是220V的额定电源电压,但在器具内部可能出现高于电源电压的工作部件,有的部件工作电压高达数千伏。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尺寸要求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尺寸要求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电气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决定了电气设备之间的电气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对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电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爬行的最短距离。
它确保了电位在两个表面之间转移时,不会在绝缘材料中产生电弧,从而避免设备损坏。
对于不同的绝缘材料,爬电距离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爬电距离应该大于绝缘材料内部最薄部分距离的15%~20%。
电气间隙则是指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所保持的距离。
它不仅保证了电气安全,还对电气设备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在电气间隙内,应填充具有良好电气特性的气体,如SF6或N2。
这些气体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电离性能,可以有效地防止电弧和电位转移。
在选择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时,需要考虑设备的电压等级、工作电流、绝缘材料类型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考虑设备的散热情况,以确保设备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对于高压设备,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爬电距离是否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如GB/T 19840.1-2005等。
在实际应用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确保两个导电表面之间的绝缘材料具有足够的爬电距离,以防止电弧的产生。
2. 确保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足够大,以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3. 在电气间隙内填充具有良好电气特性的气体,以提高设备的电气性能和安全性。
4. 根据设备的电压等级、工作电流、绝缘材料类型等因素,合理设计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总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电气设计中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的电气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要求,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开关电源爬电距离标准(一)
开关电源爬电距离标准(一)开关电源爬电距离标准简介开关电源作为现代电子设备中常用的电源模块,其性能和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爬电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用于评估电源的绝缘性能。
本文将介绍开关电源爬电距离标准。
爬电距离概述爬电距离是指电源绝缘材料表面能承受的高电压下两相间、或相对大地之间的距离。
它代表了电源绝缘系统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爬电距离标准的重要性爬电距离标准的制定对于保证电源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通过明确的标准,可以建立一套统一的测试方法,并且规定合格的电源需要满足的爬电距离要求,以保证生产的电源产品质量。
爬电距离标准的分类一般来说,开关电源爬电距离标准可以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两大类。
国际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全球电工领域的权威组织,制定了许多电力电子设备的标准,包括开关电源的爬电距离标准。
比如,IEC 60950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要求,其中包括了开关电源的爬电距离要求。
国家标准各国都有自己的电子产品安全标准,其中包括了开关电源的爬电距离标准。
比如,中国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子电器装置的安全》(GB )中规定了家用电器及其类似用途电子电器装置的爬电距离要求。
爬电距离测试方法为了评估开关电源的爬电距离,常常采用以下测试方法:•曲线法:按一定规定的曲率曲线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爬电距离。
•波形法:将高压脉冲波形施加在绝缘材料上,观察其表面是否放电,根据放电情况判断爬电距离。
•涂布法:在绝缘材料上涂布一层导电涂层,同样施加高压脉冲波形进行试验,通过观察涂层损坏情况确定爬电距离。
结论开关电源爬电距离标准的制定对于保证电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国际和国家标准的遵循可以确保电源产品的质量,而采用合适的测试方法可以准确评估开关电源的爬电距离。
爬电定义及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测量仪[1]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设备及易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也称爬电距离,简称爬距。
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根据污秽程度不同,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带电体的必须经过最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是一个带翅膀的蚂蚁,飞的最短距离。
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同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
在GB/T 2900.18-1992 电工术语低压电器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爬电距离具有电位差的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编辑本段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原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3、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如果所示意图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而且在操作人员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并且属于如下任一种情况,则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论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对附加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对加强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绝缘材料构成的加强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
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是指两个电源之间可以传导电流的最大距离。
在电力传输和供电系统中,了解和控制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电力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了解什么是爬电。
爬电是指电流在绝缘体表面或绝缘体之间沿表面移动的现象。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电力设备的工作电压较高,电流往往会在绝缘体表面形成爬电现象。
而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则是指电流能够沿着绝缘体表面传导的最大距离。
在电力系统中,爬电可以导致多种问题。
首先是能量损耗。
爬电会导致电流在绝缘体表面形成导电通道,从而导致电能的损耗。
其次是电弧灼伤。
当电流通过绝缘体表面形成导电通道时,如果通道上存在空气或其它易燃物质,就会引发电弧灼伤,对设备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此外,爬电还会导致电压失真和电磁干扰,进一步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那么,如何控制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呢?首先是要对电力设备进行绝缘处理。
绝缘处理是指在电力设备的绝缘体表面涂覆一层绝缘材料,以阻止电流沿表面传导。
常用的绝缘材料包括橡胶、塑料和绝缘漆等。
其次是要合理设计电力系统的结构和布置。
在设计电力系统时,应考虑电源之间的距离,避免电源之间过近,以减少爬电现象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采取屏蔽措施,使用屏蔽材料将电源之间的空间隔离开来,阻止爬电的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爬电距离的测量和控制。
爬电距离的测量可以通过高压试验仪进行。
高压试验仪可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电力系统的工作环境,通过施加高电压来观察绝缘体表面是否会发生爬电。
如果发生爬电现象,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爬电距离,如增加绝缘材料的厚度或改变电力系统的结构。
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是电力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了解和控制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对于确保电力传输的安全和高效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绝缘处理、设计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爬电现象的发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定期对电力系统进行爬电距离的测量和检查也是必要的,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国标爬电距离
国标爬电距离国标爬电距离是指在使用安全用电时,人体与地面之间的安全距离。
国家标准规定,不同的电压等级下,人体与地面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是不同的,目的是保障人体安全,防止因电击事故而带来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在了解电距离之前,需要先了解以下的几个概念。
一、线路电压等级线路电压等级是指供电系统中的电压等级,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
低压为220V,中压为10kV-35kV,高压为66kV-220kV,超高压为330kV-750kV,特高压为1000kV及以上。
二、触电危害触电危害是指人体接触有电设备或接地体时,电流经过人体而造成的伤害。
通常包括电击、电休克、电烧伤等。
三、电路状态电路状态分为断开和接通,当线路断开时,人体与地面之间不会产生电位差,因此不会导致电击危险。
电路接通时,通过地线和接地体,形成了一个闭合电路,会产生电位差,人体接触到有电设备或接地体时,会引起电流经过人体而产生电击危险。
四、电距离电距离是指人体与地面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也称空气间隙。
为了使人体在不同电压等级下不产生电击危险,国家制定了相应的电距离标准。
五、国标爬电距离国标爬电距离是指人体在某一电压等级下,在一定条件下,能安全通过电场的距离。
当人体在该距离以下时,可能会受到电击危险;当人体在该距离以上时,电击危险较小。
通常,为了保险起见,应该将距离再增加一定的安全系数,这个距离就是国标爬电距离。
对于低压线路,国标爬电距离为0.5m;中压线路的国标爬电距离为1.0m;高压线路的国标爬电距离为2.0m;超高压和特高压线路的国标爬电距离为3.5m。
六、安全措施在现代社会,电力使用已经离不开我们,但是电击事故发生频率也是非常高的,因此,保障人民群众的电安全已经成了社会的共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守一下规则:1、不要在有电器的情况下,赤脚或穿湿鞋进入房间;2、不要将电器放置在水泥、瓷砖等导体上,避免发生漏电;3、在使用家用电器时,要确保插座良好、线路按规定布置;4、尽可能的使用带地线的电器;5、不要随便拆动外壳,避免接触有电部分;6、不要随便修理发热电器;7、不要在湿地操作电器。
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是高压设计的一种要求和规范。
与爬电距离相关的还有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是指高压带电体离另一个导电体之间的沿物体表面“爬行”的最小距离,电气间隙是指它们之间的最小空间距离。
一般10kV的爬电距离为250mm,电气间隙为125mm。
环境潮湿或灰尘较多的地方,要加大距离
做销售不是太在意你的口才,而是你的思想。
给你些建议:1)产品和市场定位。
你的产品销售渠道、市场定位、目标客户一定要定位清楚。
(2)开发新客户,留住老客户。
销售人员的6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都主要用在这方面上了!
(3)建立完整详细的客户档案。
并且经常与客户沟通想法和建议。
对待新老客户要定期电话回访。
(4)明确销售理念。
成功的销售人士都是在成功的将自己推销出去以后,再进行产品销售的!否则客户根本不会对你的产品感兴趣!干销售,其实就是在推销自己!
(5)积极扩大社交范围和朋友圈。
销售业绩不好,往往就是认识的人太少!
(6)积极作好售后服务工作。
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够带来更多的定单!而且仔细耐心的倾听客户的反馈意见,不要与客户争吵、争辩!否则生意肯定砸了!
(7)制定可靠的市场开发计划和销售计划!前提是要有严
密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同类产品(竟品)的市场调研!否则销售计划过高或过低均对销售不利!
(8)制定完计划后,严格的落实!否则只能是空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l empires fall, you just have to know where to push. IEC 60335-1: 2001新标准的变化简介广州日用电器检测所陈灿坤罗军波IEC 60335-1: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第四版)标准在2001年5月公布,但由于配合使用的各个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XX特殊要求》很多还没有制订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2001版本的《通用要求》。
与第三版相比,新版标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All empires fall, you just have to know where to push. 隙方面有了很多变化。
可以预见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全世界未来10年家用电器及类似产品的结构设计,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尤其是家电产品设计和测试方面人员的足够重视。
欧洲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对EN60335-1进行了换版,而中国国家标准GB4706.1相信很快更新。
据悉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于2003年9月在烟台召开了GB4706.1-XXXX标准的起草工作会议,有希望在今年内完成征求意见稿。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准制订的一些背景情况,并重点对变化较大的第29章作简单介绍。
背景介绍:在过去40多年里,第一版(1976),第二版(1988),第三版(1991)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内容要求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它们都是以过去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制订出来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要求相对保守,留有余地太多,或者说对制造商的要求高了。
例如:对于230V和小于130V的危险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部件之间都是8mm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和同样的交流耐压测试值的要求。
虽然TC 61(制订IEC 60335标准的委员会)早在编写第三版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要求不尽合理,并打算修改,可是由于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更改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被耽搁了好几年。
最近几年,随着IEC60664绝缘配合系统系列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于直流电压小于1000V和交流电压小于1500V绝缘配合有了更明确和具体的电气间隙和耐压要求,TC 61委员会就有了修订标准的技术基础。
因而参照IEC 60664所制订的新版IEC 60335与旧版相比,有很多变化,并且这些新增内容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
变化介绍:第3章定义:在新的标准中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原来的一些定义稍作了改动。
3.3.5功能绝缘functional insulation:为实现电器正确功能,两导电体之间的绝缘,没有安全的功能。
其实这也不是“新”的概念,在开关标准、电子产品标准早就有这个概念了。
大家不妨打开GB4943-1995(idt IEC 60950-1:1991)《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标准,我们就会发现有类似的概念1.2.9.1“工作绝缘: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绝缘,并不起防电击作用”。
最常见的功能绝缘的例子:PCB板上带电件之间的绝缘,如图1中所示,带电件1和带电件2之间的绝缘即为功能绝缘。
而在IEC60335-1:1991版中,会把它当作基本绝缘来考核。
第13.3条:电气强度试验电压发生了变化。
IEC60335-1:1991(第三版)标准的要求:试验电压值:——对其他基本绝缘为1000V——对附加绝缘为2750V——对加强绝缘为3750V可以认为器具内部的部件工作电压都是小于250V,按额定电压小于250V的水平来考核的。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白色家电采用新的技术,譬如家用空调变频技术,微波炉高压倍压电路等,器具使用的是220V的额定电源电压,但在器具内部可能出现高于电源电压的工作部件,有的部件工作电压高达数千伏。
经过大量的实践,技术专家们觉得应该修改第三版标准不分工作电压考核的情况。
请看标准中的表4:表4-电气强度试验电压我们可以看到,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试验电压从原来的2750V和3750V分别下降到了1750V和3000V,但是增加了对工作电压大于250V的部件/位置的试验。
第14章:瞬时过电压(冲击电压试验),它与29章电气间隙试验密切相关。
通俗地说,瞬时过电压试验模拟闪电瞬时引入的一个高电压,看看器具的电气承受能力。
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它是第13章电气强度试验的延伸。
第22.3条:增加了直接插入插座式器具的插脚保持力的测试,要求经过70C处理1h后,沿插脚纵向施加50N拉力,插片不应有大于1mm 的位移。
第29章: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
由于采用了新的体系,而且与前面14章紧密相连,有必要先给大家理一理29章各条款的联系。
29章提出总的要求: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要能够承受电气应力,是充分的。
29.1条电气间隙的要求,并提出基本绝缘和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可以减小的条件和试验。
29.1.1条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29.1.2条附加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按表16中基本绝缘的限值;29.1.3条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按表16中的限值,但采用额定冲击电压更高一级别的限值。
29.1.4条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按表16的限值,但某些情况可以不考虑(例外情况)。
29.1.5条对工作电压大于额定电压的情况电气间隙的要求;29.2条爬电距离的要求;29.2.1条基本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7;29.2.2条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7中基本绝缘的限值;29.2.3条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7中两倍于基本绝缘的限值;29.2.4条功能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8,但某些情况可以不考虑(例外情况);29.3条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固体绝缘(穿通绝缘)距离要求;为方便理解,试归纳查电气间隙的步骤如下:步骤一:根据过电压类别、额定电压查标准中表15得出额定冲击电压;步骤二:查表16得出基本绝缘电气间隙;步骤三:必要时,按一定的条件减少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步骤四:按不同的绝缘,得出相应的电气间隙。
解释:从防触电的角度分析,内部布线的绝缘层提供基本绝缘防护,风扇外壳提供附加绝缘防护,两者合称双重绝缘。
现在要考核附加绝缘的电气间隙。
步骤一:查表15得知额定电压220V,过电压类别II的情况下额定冲击电压2500V;步骤二:查表16得出基本绝缘在额定冲击电压2500V情况下最小电气间隙为2.0mm;步骤三:按29.1.2条附加绝缘是采用基本绝缘的限值,即2.0mm。
而按IEC60335-1:1991标准,查表得到4.0mm的限值,由此可见,要求的确是降低了。
IEC60335-1:2001 表15-额定冲击电压IEC60335-1:2001 表16-最小电气间隙IEC60335-1:2001 表17-基本绝缘的最小爬电距离IEC60335-1:2001 表18-功能绝缘的最小爬电距离对于基本绝缘和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可以有条件地减少,条件是:a)通过第14章的瞬时过电压(冲击电压)测试;b)结构上能保证不变形:在装配时或发生磨损或有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电气间隙不会受到影响。
因此螺丝,联接线等必须可靠联接,不会发生脱落。
这里刚性联接能被接受。
要强调对于0 类和0I 类器具的基本绝缘在污染等级3的情况还是要按表16执行,电气间隙的要求不能减少。
查爬电距离的要求的步骤可归纳为:步骤一:确定被考核部位的工作电压;步骤二:确定被考核部位的材料组别(CTI指数);步骤三:确定被考核部位的污染等级;步骤四:按不同的绝缘,在相应的表中查在该工作电压、材料组别和污染等级下的爬电距离要求。
在讨论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问题时,值得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零部件与整机的问题:在参照IEC 60664制订标准时,TC 61标准委员会在选用电气间隙要求时, 增加了0.5mm的余量(参照前面表16注3)。
虽然零部件标准委员会也参照IEC 60664标准制订零部件标准,但他们选用最低的电气间隙要求制订他们的标准。
(因为IEC 60664只给出了在不同情况下的绝缘配合系统,没有对每个不同产品有具体电气间隙的要求,因此每个标准委员会会根据产品的特点进行选择。
所以不同类型的产品就会有不同要求。
) 因此出现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对零部件按照标准最低电气间隙要求进行考核,那么,符合零部件标准的零件不一定就能符合整机要求。
因此我们在选用零部件时就需特别注意。
这个问题在新的修改版中有望得到解决。
2、漆包线的问题:在第三版的标准中虽然没有功能绝缘这个概念,但是浸渍过的绕组电气间隙有1,0mm的减少。
但在第四版的标准,只有在额定冲击电压大于1500V的情况下,才允许有0.5mm的减少。
3、根据表16的不同额定冲击电压的值可以查出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和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
但是,对于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在表16中要选高一级别的额定冲击电压对应的限值。
4、对于电热管(防尘)和PTC元件,它们的电气间隙要求被减少到1.0mm。
5、由于新版电气间隙要求比旧版减少很多,因此新版第22.31条的要求与旧版的就有了很大变化。
原来要求是:螺丝或导线等脱落后,要保证50%的要求,而现在严格按100%满足表16 要求。
6、我们需要改变这个观念:由于过去电气间隙有足够多的余量,如果电气间隙满足要求了,交流耐压测试(电气强度试验)要求一般都没有什么问题,因此,我们往往比较注意电气间隙的要求,经常会忽略交流耐压测试。
现在情况有所不同,电气间隙要求减少许多,我们在考虑电气间隙同时,还要考虑交流耐压和冲击电压的测试。
有时,我们最终还以冲击电压测试为准考核电气间隙(如基本绝缘和功能绝缘),当然前提是结构上还要满足一些附加条件,前面已讨论过这个问题,这里不再重复。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个人意见和见解,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笔者很荣幸能够参加GB4706.1-XXXX(对应于新版的IEC60335-1)的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在工作中,标准宣贯研讨会中和大家共同探讨,有意者可留意我们的网站的培训通知,或是直接联系培训部。
本文版权归GTIHEA所有,未经许可不许专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