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GB4943—2001标准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合集下载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是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

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

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

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

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

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

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为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均有相关法规以约束电器产品对人身造成的各种伤害。

因此,安全性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实际测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差异、本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一下概括总结,谈谈以下几点理解。

1 名词解释1、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2、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GB4943-2001_基本要求

GB4943-2001_基本要求

GB4943-2001 2. GB4943-2001要求 2.2.4 绝缘的方式,有下述两种型式
Safety
- 固态或是硬式绝缘物,且沿其表面需具有足够之厚度 及沿面距离 - 足够之空间距离 2.2.5 在选用绝缘材质时,需考虑下列诸因素
- 电气强度 - 耐热强度 - 机械强度 - 工作电压之频率 - 工作环境(如温度、压力、溼度及污染程度)
GB4943-2001 2. GB4943-2001要求
Safety
e. 额定电流,单位为 mA 或 A 。 f. 制造商名称,或商标符号或辨识符号。 g. 设备的型号。 h. 如设备为Class Ⅱ,则需加入 " " 的符号
註:1.可以有额外的标示,但是先决条件是不可以造成误 导或混淆。 2.如设备不直接到mains,则可不标示出V,A或Hz。
GB4943-2001 2. GB4943-2001要求
Safety
2.1.2 标示 (1)种类 A. 电源介面标示:设备外表应有额定电力标示(如铭板),清楚 告知设备的正确使用电压,频率,电流。标示内须包含 a. 额定电压或是额定电压范围,单位为V。 b. 输入电压为直流,则需加上“ ”的符号 c. 额定频率或额定频率范围,单位为 Hz。 d. 如这设备须连接至多相电力系统,则需另外标 示相 数,例如:2?,3?等
GB4943-2001 2. GB4943-2001要求 2.2.7 各式绝缘之适用情形如下:
Safety
A.操作型: a. 介于两不同电压之零件间; b. 介于ELV电路(或SELV电路)及接地的导电零件之
间。
B.基本型: a. 介于具危险电压零件及接地的导电零件之间; b. 介于具危险电压零件及依赖接地的SELV电路之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一、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1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

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

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

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

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2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

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

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可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实际是两个相关参数,都是针对电气绝缘性而来。

特别是在继电器、开关等工控产品的选用中,需要遵守相关标准的同时,还要按实际的使用环境要求(气压、污染等),设定合适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电气性能的稳二、设定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一般选型是按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电气间隙步骤确定工作电压峰值和有效值;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类别;根据过电压类别来确定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大小;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2);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1、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_图文解释详解

1、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_图文解释详解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电气间隙Clearance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

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

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爬电距离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

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

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

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

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为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均有相关法规以约束电器产品对人身造成的各种伤害。

因此,安全性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实际测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差异、本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一下概括总结,谈谈以下几点理解。

一.名词解释:1、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开关电源安规要求

开关电源安规要求

开关电源安规要求安规知识解读以下如未特别说明,安规要求均指GB4943-20011、基本绝缘:对防电击提供基本保护的绝缘。

2、加强绝缘:除基本绝缘外施加的独⽴的绝缘,⽤于确保基本绝缘⼀旦失效时仍能防⽌电击。

3、电⽓间隙(clearance):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的最短空间距离。

4、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沿绝缘表⾯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的最短路径。

5、Y1电容可以认为具有加强绝缘的功能。

初—次级跨接的电容⽤Y1初—地之间可⽤Y2电容(1.5.7.1)⼯程师设计时常见错误:没有Y1和Y2电容的使⽤概念,以致初---次级之间也“不知不觉”地⽤了Y2电容。

6、设备的防电击保护类别:Ⅰ类设备:采⽤基本绝缘,⽽且有保护接地导体;Ⅱ类设备:采⽤双重绝缘,这类设备既不依靠保护接地,也不依靠安装条件的保护措施;Ⅲ类设备:SELV供电,且不会产⽣危险电压;7、电源上的铭牌标⽰i.电源额定值标志1)额定电压及电流对具有额定电压范围的设备:100V—240V; 2.8A100V—240V; 2.8—1.1A200V—240V; 1.4A对多个额定电压:120/ 220V ; 2.4/1.2A2)电源的性质符号:直流——交流~(GB8898-2001) ii.制造⼚商名称或商标识别标记iii.型号iv.符号“回”,仅对Ⅱ类设备适⽤。

⼯程师设计时常见错误:Ⅱ类设备⼤标贴没有“回”字符没有LOGO或LOGO与认证证书不是同⼀公司交流输⼊性质⽤“AC”表⽰,不⽤“~”表⽰具有额定电压范围或多个额定电压的设备,电流标⽰本应是“100V—240V;2.8—1.1A”或“120/ 220V ; 2.4/1.2A”,错写成“100V—240V; 1.1—2.8A”或“120/ 220V ; 1.2/2.4A”8、保护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端⼦标⽰预定要与保护接地导线相连的接线端⼦应标⽰符号,该符号不能⽤于其它接地端⼦。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是指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通常用于描述电气设备中的绝缘
距离。

而爬电距离则是指在绝缘表面上的两个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
这个距离通常用于描述高压设备中的绝缘距离。

在电气设备中,电气间隙的大小对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如果电
气间隙太小,就会导致电弧放电,从而引起火灾或爆炸等严重事故。

而如果电气间隙太大,就会导致电气设备的效率降低,从而浪费能源。

因此,在设计电气设备时,需要根据设备的工作电压、电流和环境温
度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电气间隙。

通常情况下,电气间隙的大小应该
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在高压设备中,爬电距离的大小同样对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如果爬电距离太小,就会导致电弧放电,从而引起火灾或爆炸等严重
事故。

而如果爬电距离太大,就会导致设备的绝缘性能下降,从而影
响设备的可靠性。

因此,在设计高压设备时,需要根据设备的工作电压、电流和环境温
度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爬电距离。

通常情况下,爬电距离的大小应该
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都是电气设备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的大小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电气设备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电器产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

电器产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
沟槽。 b)所考虑的V形沟槽路径在 GB4943,GB8898,GB19212.1 包
整理课件
10
二)确定爬电距离步骤
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确定材料组别(根据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其划分为:Ⅰ组材料, Ⅱ组材料,Ⅲa 组材料, Ⅲb组材料。注:如不知道材料组别, 假定材料为Ⅲb 组) 确定污染等级; 确定绝缘类型(功能绝 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的要求值: 电气间隙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
电产品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测量
依据标准IEC60335-1(GB/4706.1)、IEC60664-1E GB/T16935.1-2008第6.2条,GB8898、GB4943、GB2099.1、 GB16915.1、GB14536.1、GB15092.1、GB19212.1、GB7000.1、
GB12350、
整理课件
7
一.名词解释: 1、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 电距离(沿面
距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绝缘穿透距离。 2、 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
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3、 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
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4、 一次电路:一次电路是直接与交流电网电源连接的电路。 5、 二次电路:二次电路是不与一次电路直接连接,而是由位
从对一次电路二次电路的名词定义可以看出,二次电路可能是安全可触及的, 也可能是危险带电的;一个设备内可能同时存在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例如预 定与电网电源直接相连使用的电源适配器;一个设备也可能本身就是二次电路 ,例如采用一台发电机或电池供电的设备。在理解和区分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 的基础上,也就理解标准中为什么二次电路中也有对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 强绝缘等的电气间隙的要求。

电器产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

电器产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 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 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 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
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若这些泄 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 穿现象。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 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 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爬电距离的测量:主要考虑因素为正常使用中预期会出现的电 压,、污染等级、材料组别
一)X值的选取
1)GB4943,GB19212.1,GB15092.1 中从污染等级的角 度规定了的 X宽度是相同的
污染等级
X宽度
1
0.25mm
2
1.0mm
3
1.5mm
注:如果涉及到的电气间隙小于 3mmm,则沟槽宽度 X最 小可减小到该距离的1/3。
二)确定爬电距离步骤
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确定材料组别(根据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其划分为:Ⅰ组材料, Ⅱ组材料,Ⅲa 组材料, Ⅲb组材料。注:如不知道材料组别, 假定材料为Ⅲb 组) 确定污染等级; 确定绝缘类型(功能绝 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的要求值: 电气间隙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
二)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测量路径。 a)所考虑的路径包括一个具有任一深度而宽度≧Xmm的平行边
沟槽。 b)所考虑的V形沟槽路径在 GB4943,GB8898,GB19212.1 包
括内角角度,而宽度大于 Xmm。 在 GB15092.1 开关中路径包括宽度大于 Xmm,对角度没有作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

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定义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根据污秽程度不同,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带电体的必须经过最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是一个带翅膀的蚂蚁,飞的最短距离。

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同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

(所以根据定义,爬电距离【爬距】任何时候不可以小于电气间隙【飞距】.当然对于两个带电体,是无法设计出爬电距离小于电气间隙来的。

)在GB/T 2900.18-1992 电工术语低压电器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爬电距离具有电位差的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1、【电气间隙】(小)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大)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原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对GB4943-2001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的几点理解

对GB4943-2001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的几点理解

对GB4943-2001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的几点理解来源:赛宝信息中心作者:佚名时间:2007-09-03 09:45:57 字体:[大中小] 收藏我要投稿GB4943-2001(IEC60950:1999)中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相对于其他标准较有特色。

下面是对GB4943-2001第2.10条的一些理解。

1.从保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尺寸的目的来理解明确保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尺寸的目的是理解和实施执行以及对其进行检测的基础。

根据标准表述“电气间隙的尺寸应使得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和设备内部产生的峰值电压不能使其击穿。

爬电距离的的尺寸应使得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不会产生闪络或击穿(起痕)。

”,可以看出,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防范对象和考核目的不同。

电气间隙防范的是瞬态过电压或峰值电压;而爬电距离是考核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的耐受能力。

就如何确定电气间隙的要求,标准第43页的注4表述为,“在表2H中按额定电源电压和污染等级来选择合适的列,再按等于工作电压的电源来选择适当的行,注意最小电气间隙值”,令人费解。

该段的英文原文为“Select the appropriate column in table 2H for the nominal AC MAINS SUP PLY voltage and Pollution Degree. Select the row appropriate to a WORKING VOLTAGE equal to the AC MAINS SUPPLY voltage. Note the minimum CLE ARANCE requirement.”可见,应将“再按等于工作电压的电源来选择适当的行”翻译为“再按等于电源电压的工作电压来选择适当的行”,理解起来也就非常轻松了。

另外,表2K中第1行第4列中“额定电源电压>300V~≤600V(瞬态额定值4000V)”应为“额定电源电压>300V~≤600V(瞬态额定值2500V)”2001版IEC60950已经将表2H和表2K中第1行内容的作了改变,由原来的“额定电压xxxV(瞬态电压值xxxxV)”变更为“瞬态电压值xxxxV(额定电压xxxV)”,这一变化表面上看只是顺序的简单重排,但新版本显然更强调和体现了“电气间隙的尺寸应使得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和设备内部产生的峰值电压不能使其击穿”这一原则要求,版本的变更无疑更加有助我们理解标准的深刻含义。

浅析GB 标准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浅析GB 标准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1、电气间隙就是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 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必须维持一个不会产生空气介质被 击穿的安全距离。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和导电零部件与 设备界面之间,当其中的空气间隙小到一定程度时,在 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介质将被击穿,绝缘会永久失效或者 暂时失效。
2、在确定两种不同额定电气强度材料之间的最短 距离时,由于空气的额定电气强度通常是最弱的,因此两 个导电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由空气的绝缘性能来决定的。
实际表现
防止短路,达到试验中电气强度的要 1 功能性要求
求,偶然性的浪涌,瞬时过电压;
导电性微粒或灰尘,潮湿和冷凝水的 2 工作环境要求
堆积,海拔高度的变化;
3 电路工作要求 开关负载,内部提升电压;
绝缘属性的 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绝缘漏电起痕的

要求
特性。
表 4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决定因素解释
图 4 爬电距离要求的查询步骤
尺寸应使得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和设备内部产生的峰 值电压不能使其击穿,详细要求见 2.10.3。”电气间隙的 要求涉及 GB4943-2001 标准表 2H、2J 和 2K 三个表。 表 2H 和 2J 适用于一次电路的电气间隙要求;表 2K 适 用于二次电路的电气间隙要求。
GB4943-2001 标准第 2.10.3.2 条注 4:“确定电气 间隙使用表 2H 和表 2J:在表 2J 中按额定电源电压和 污染等级来选择合适的列,再按等于工作电压的电源电 压来选择适当的行。注意最小电气间隙值。
3.3 确定最小电气间隙的替换方法
GB4943-2001 标准第 2.10.3 条相关的确定最小电气间隙的替 换方法见 GB4943-2001 标准附录 G,现将有关方法用方框图型式 标示出来。以便于更好的理解和确定最小电气间隙的替代方法。

电路板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间距

电路板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间距

电路板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间距爬电距离:沿绝缘外表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的带电区.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平安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外表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适宜,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元件及PCB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I 类设备的开关电源,在元件及PCB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以下数值未包括裕量〕.a、对于AC—DC电源〔以不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b 、对于AC—DC电源〔以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 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 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4.4mm 6.4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5.5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0mm 2.5mm1、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 〔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如果变压器没有挡墙,那么变压器的隔离距离就等于所用胶纸的厚度.另外,对于AC-DC电源,变压器初、次间绕组应用三层胶纸隔离,D C-D C电源,可只用二层胶纸隔离.以下数值未包括裕量:注:变压器的引脚如果没有套上绝缘套管,那么在引脚处的隔离距离可能也仅为胶纸加挡墙的厚度,所以变压器的引脚需要套上绝缘套管且套管要穿过挡墙.空间距离〔Creepage distance〕:在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经由空气别离测得最短直线距离;沿面距离〔clearance〕:沿绝缘外表测得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沿面距离〔clearance〕不满足标准要求距离时:PCB板上可采取两个导电组件之间开槽的方法,导电组件与外壳、可触及局部之间距离不够,那么可将导电组件用绝缘材料包住.将导电组件用绝缘材料包住既解决了空间距离〔Creepage distance〕也解决了沿面距离〔clearance〕问题,此方法一般用在电源板上变压器和周边组件之间距离不够时,将变压器包住. 另外可在不影响产品功能的情况下适当降低两导体之间的电压差.2、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1〕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2及表3;2〕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通常:一次侧交流局部,保险丝前L—NN2.5mm, L.N PE 〔大地〕三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发生短路损坏电源;3)一次侧交流对直流局部三2.0mm;4)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三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5)一次侧局部对二次侧局部三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6〕二次侧局部之电隙间隙三0.5mm即可;7〕二次侧地对大地三1.0m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 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3、爬电距离的决定通常:1)一次侧交流局部:保险丝前L—NN2.5mm, L.N大地三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 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短路损坏电源;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局部三2.0mm;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三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三6.4mm,如光耦、丫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W6.4mm要开槽;5〕二次侧局部之间三0.5mm即可;6〕二次侧地对大地三2.0mm以上;7〕变压器两级间三8.0mm以上.4、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以下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 〔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当增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那么该增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如果所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而且在操作人员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并且属于如下任一种情况,那么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管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对附加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对增强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增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由三层绝缘材料构成的增强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增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5、有关于布线工艺注意点1〕如电容等平贴元件,必须平贴,不用点胶;2〕如两导体在施以10N力可使距离缩短,小于安规距离要求时,可点胶固定此零件,保证其电气间隙;3〕有的外壳设备内铺PVC胶片时,应注意保证安规距离〔注意加工工艺〕零件点胶固定注意不可使PCB板上有胶丝等异物;4〕在加工零件时,应不引起绝缘破坏.6、有关于防燃材料要求1〕热缩套管V—1或VTM—2以上;2)P VC套管V—1或VTM—2以上3〕铁氟龙套管V—1或VTM—2以上;4〕塑胶材质如硅胶片,绝缘胶带V—1或VTM—2以上;5)P CB 板94V—1 以上.7、有关于绝缘等级1〕工作绝缘: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绝缘;2〕根本绝缘:对防电击提供根本保护的绝缘;3〕附加绝缘:除根本绝缘以外另施加的独立绝缘,用以保护在根本绝缘一旦失效时仍能防止电击;4〕双重绝缘:由根本绝缘加上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5〕增强绝缘:一种单一的绝缘结构,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其所提供的防电击的保护等级相当于双重绝缘.8、爬电距离确实定首先需要确定绝缘的种类:1〕根本绝缘:一次电路与保护地;2〕工作绝缘①:一次电路内部;二次电路内部;3〕工作绝缘②:输入局部〔输入继电器之前〕内部,二次电路与保护地;4〕增强绝缘: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输入局部与一次电路;充电板输出与内部线路再查看线路,确定线路之间的电压差.表1:爬电距离〔适用于根本绝缘、工作绝缘②、增强绝缘〕9、电气间隙确实定首先需要确定绝缘的种类:1〕根本绝缘:一次电路与保护地;2〕工作绝缘①:一次电路内部,二次电路内部;3〕工作绝缘②:输入局部〔输入继电器之前〕内部,二次电路与保护地;4〕增强绝缘: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输入局部对一次电路;充电板输出与内部电路再查看线路,确定线路之间的电压差.最后,从下表中查出对应的电气间隙.表2:电气间隙〔适用于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间、一次电路内、输入电路、输入电路与其他电路〕表3:电气间隙〔适用于二次电路内〕10设定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的根本步骤1〕确定电气间隙步骤:确定工作电压峰值和有效值;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类别;根据过电压类别来确定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大小;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2〕;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功能绝缘、根本绝缘、附加绝缘、增强绝缘〕.2〕确定爬电距离步骤: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确定材料组别〔根据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其划分为:i组材料,n组材料,用组材料,mb 组材料.注:如不知道材料组别,假定材料为mb组〕;确定污染等级;确定绝缘类型〔功能绝缘、根本绝缘、附加绝缘、增强绝缘〕.3〕确定电气间隙要求值: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4943:2H和2J和2K, 60065-2001表:表8和表9和表10〕检索所需的电气间隙即可决定距离;作为电气间隙替代的方法,4943使用附录G替换,60065-2001使用附录J替换.GB 8898-2001:电器间隙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电压,查图9来确定.〔对和电压有效值在220-250V范围内的电网电源导电连接的零部件,这些数值等于354V峰值电压所对应的那些数值:根本绝缘3.0mm,增强绝缘6.0mm〕4〕确定爬电距离要求值:根据工作电压、绝缘等级及材料组别,查表〔GB 4943为表2L, 65-2001中为表11〕确定爬电距离数值,如工作电压数值在表两个电压范围之间时,需要使用内差法计算其爬电距离. GB 8898-2001其判定数值等于电气间隙,如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增强绝缘可减少2mm,根本绝缘可减少1mm:A.这些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会受外力而减小,但它们不处在外壳的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之间;B.它们靠刚性结构保持不变;C.它们的绝缘特性不会因设备内部产生的灰尘而受到严重影响.注意:但直接与电网电源连接的不同极性的零部件间的绝缘,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允许减小.根本绝缘和附加绝缘即使不满足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只要短路该绝缘,设备仍满足标准要求,那么是可以接受的〔8898中4.3.1条〕.GB4943中只有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以减小,但必须满足标准5.3.4规定的高压或短路试验.5〕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注意:可动零部件应使其处在最不利的位置;爬电距离值不能小于电气间隙值;承受了机械应力试验.。

正确理解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正确理解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 空气 绝缘 Abstract
Gives an overview of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creepage distance and clearance,It also presents the right measure to fulfill the safety requiremnet. Gives as overvirw of correctly measure fulfill safety
2006.3
PROFESSIONAL RESEARCH
电缆的架空手段就是防止不同极性或者不同电位差的导 体相接触 弯曲的脊状陶瓷绝缘体是提供足够爬电距离 的有效工具
2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在电器产品安全设计 中的应用
同样的手段也被广泛用在电器产品上 空气中的隔 离空间就是 电气间隙 而爬电距离是用来减少 防止 漏电起痕或者电弧放电的 显然 电压越低 导体间的空 间越小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数值可以相应减小
空气是一种最普通 可靠 便宜的电气绝缘介质 通 常情况下 对1mm的空气间隙 低于1200V有效值的电压 下能够维持绝缘性能 但是电压升到2900V有效值以上 后就不再是绝缘材料了 空气的绝缘性能与空气间隙大 小成正比 与空气绝缘不同的是 固体绝缘材料是一种不 可恢复的绝缘介质 电场强度 热 潮湿等的不利因素造 成绝缘性能的不断老化 比如长时间发热会造成绝缘性 能的下降
本文简述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基本概念、GB 4706.1-2005中的新变化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给出了GB 4706.1-2005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一般合格判定步骤.
5.期刊论文 章克强 低压电器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上海电器技术2001,""(3)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第1页共1页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许春华摘要:通过对安全距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测量方法的探究,阐述各类标准的共同性及差异性,进一步说明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在安全设计中的其重要性.关键词: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一次电路,二次电路,开关,污染等级,材料组别,绝缘类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为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均有相关法规以约束电器产品对人身造成的各种伤害.因此,安全性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实际测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差异,本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一下概括总结,谈谈以下几点理解.一.名词解释:1,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2,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3,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4,一次电路:一次电路是直接与交流电网电源连接的电路.5,二次电路:二次电路是不与一次电路直接连接,而是由位于设备内的变压器,变换器或等效的隔离装置或由电池供电的一种电路.二.从GB4943-2001中2.10条款定义理解:在GB4943;2.10条款中指出电气间隙的尺寸应使得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和设备内部产生的峰值电压不能使其击穿.爬电距离的的尺寸应使得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不会产生闪络或击穿(起痕).由此可以看出,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防范对象和考核目的不同.电气间隙防范的是瞬态过电压或峰值电压;而爬电距离是考核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的耐受能力.从对一次电路二次电路的名词定义可以看出,二次电路可能是安全可触及的,也可能是危险带电的;一个设备内可能同时存在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例如预定与电网电源直接相连使用的电源适配器;一个设备也可能本身就是二次电路,例如采用一台发电机或电池供电的设备.在理解和区分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的基础上,也就理解标准中为什么二次电路中也有对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等的电气间隙的要求.具体测量步骤步骤如下:一)电气间隙的测量步骤:确定工作电压峰值和有效值;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类别;根据过电压类别来确定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大小;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2);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二)确定爬电距离步骤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确定材料组别(根据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其划分为:Ⅰ组材料,Ⅱ组材料,Ⅲa组材料,Ⅲb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第2页共2页组材料.注:如不知道材料组别,假定材料为Ⅲb组)确定污染等级;确定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要求值:电气间隙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GB4943:2H和2J和2K,60065-2001表:表8和表9和表10)检索所需的电气间隙即可决定距离;作为电气间隙替代的方法,4943使用附录G替换,60065-2001使用附录J替换.爬电距离根据工作电压,绝缘等级及材料组别,查表(GB4943为表2L,65-2001中为表11)确定爬电距离数值,如工作电压数值在表两个电压范围之间时,需要使用内差法计算其爬电距离.*GB4943中只有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以减小,但必须满足标准5.3.4规定的高压或短路试验.三.从GB8898-2001中13条款定义理解:在GB8898-001中13条款中电气间隙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电压,查图9来确定.(对和电压有效值在220-250V范围内的电网电源导电连接的零部件,这些数值等于354V峰值电压所对应的那些数值:基本绝缘3.0mm,加强绝缘6.0mm).GB8898-2001其判定数值等于电气间隙,如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加强绝缘可减少2mm,基本绝缘可减少1mm.1.这些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会受外力而减小,但它们不处在外壳的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之间;2.它们靠刚性结构保持不变;3.它们的绝缘特性不会因设备内部产生的灰尘而受到严重影响.*注意:但直接与电网电源连接的不同极性的零部件间的绝缘,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允许减小.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即使不满足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只要短路该绝缘,设备仍满足标准要求,则是可以接受的(8898中4.3.1条).四.关于GB19212.1-2003中26条款的理解.自2007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GB19212.5-2006《一般用途隔离变压器的特殊要求》,GB19212.7-2006《一般用途安全隔离变压器的特殊要求》,GB19212.18-2006《开关型电源用变压器的特殊要求》.GB19212.1-2003作为通用要求和试验,在26条款中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主要考虑因素为电压类别,污染等级,绝缘材料组别.对于采用浸渍,灌封或者使用粘结胶带覆盖绕组来进行隔离的变压器,如果能满足GB/T16935.1-2007的4.1.1.2.1的试验,爬电距离可有有相应的减小值,但应当按适用的情况进行附加的试验(见26.2条中a),b),能通过相应的介电强度试验.五.关于GB15092.1-2003中20条款的理解.电气间隙的测量主要考虑因素额定电压,电压类别和污染等级,对基本绝缘,工作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三种断开状态分别加以说明,另外对于基本绝缘及附加绝缘有必要时可进行附录M脉冲电压试验以验证电气间隙经得起规定的瞬时过电压.爬电距离的测量主要考虑因素为正常使用中预期会出现的电压,,污染等级,材料组别.对基本绝缘,工作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三种断开状态也分别加以说明六.四份标准对测量路径的考虑.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第3页共3页一)X值的选取1)GB4943,GB19212.1,GB15092.1中从污染等级的角度规定了的X宽度是相同的污染等级X宽度10.25mm21.0mm31.5mm注:如果涉及到的电气间隙小于3mmm,则沟槽宽度X最小可减小到该距离的1/3.2)GB8898对直接与电网电源连接的,X值规定为1.0mm.对不直接与电网电源连接的,且经过防灰尘和潮气侵入的封闭,包封或气密密封的设备,组件或元器件,X值规定为0.25mm.如果涉及到的电气间隙(伴有相关的爬电距离)的要求小于3mm,则沟槽宽度X最小可减小到该距离的1/3,但不小于0.2mm.二)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测量路径.a)所考虑的路径包括一个具有任一深度而宽度≥Xmm的平行边沟槽.b)所考虑的V形沟槽路径在GB4943,GB8898,GB19212.1包括内角角度,而宽度大于Xmm.在GB15092.1开关中路径包括宽度大于Xmm,对角度没有作出相关要求.c)所考虑的路径包括肋.d)所考虑的路径包括两边沟槽宽度≥Xmm的一个非粘合接缝.e)所考虑的路径包括一个扩展边的沟槽.f)在螺钉头与槽壁之间的空隙太窄七.结束语.在日常测量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不同的人往往结论有差异,首先要注意是否引入了过多的人为误差,包括测试手段,测量时,一般使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更进一步的手段有读数显微镜\投影法,甚至极精细情况下,有电镜等手段.根据以上四份标准的对比,还可以看出不同的标准对测量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考核角度,测量要求是有差异的.针对具体产品选用恰当的标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保证结论的准确性.主要参考文献: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的安全》GB19212.1-2003《电力变压器,电源装置和类似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试验》GB15092.1-2003《器具开关第1部分:通用要求》。

说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说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说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漏电距离)是在两个导电体之间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要求,而电气间隙是不同带电体之间或带电体与机壳(大地)之间不会发生击穿的安全距离,这两个参数如考虑不周,将会引起电路击穿,绝缘失效。

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先进的设备与产品标准中有此规定值。

如低压电器电控设备有以下规定:额定电压“大于300V小于660V”爬电距离为14MM,电气间隙为8MM——摘录自《电气设计禁忌手册》(P576页)主编李辛(李辛:中国电机工业协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1992。

4。

副主编薜钦琳柴富修机械工业出版社责任编辑:李振标王琳责任校对:丁丽丽1995年9月第一版:1996年9月第二次印刷咱们再看看,有一种低压电器就敢大大地违反这个规定:它是一个“4扁孔三相四线”插座,规格为380V16A上标:CHNT(R)AC30模数化插座A007217浙江囗囗囗囗电器有限公司白色塑料壳绝缘为左右开式(外壳可分为左右两瓣或叫两半儿)不是上下开式或叫上盖下底儿式左右两瓣的连结有的一批用自攻丝螺钉;或有一批使用空心铝管铆钉铆住……外形:上扁孔——竖(长)孔——为零(地)线;下扁孔——横(长)孔——为一个火线(B相);左扁孔——竖孔——为火线(A相);右扁孔——竖孔——为火线(C相)。

打开塑壳,看看内部结构就发现问题了:“左扁孔——A相火线”,与“下扁孔——B相火线”的连结到A、B接线柱的二个铜条之间的距离小得惊人!猜猜它敢小成什么样儿?它才仅仅有4MM!这就是说:它这个“380V16A”的插座的A、B两相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才仅有4MM。

这与上述规定中说的“大于300V小于660V”的电压(380V当在这个范围内)爬电距离应为14MM,电气间隙应为8MM,4MM——→14MM4MM——→8MM,差得多么悬殊!它这样违反规定的后果是什么呢?我曾见到过两例这样的插座在插上插头时爆炸起火团的事例。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0IEC 60335-1: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第四版)标准在2001年5月公布,但由于配合使用的各个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XX特殊要求》很多还没有制订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2001版本的《通用要求》。

与第三版相比,新版标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方面有了很多变化。

可以预见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全世界未来10年家用电器及类似产品的结构设计,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尤其是家电产品设计和测试方面人员的足够重视。

欧洲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对EN60335-1进行了换版,而中国国家标准GB4706.1相信很快更新。

据悉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于2003年9月在烟台召开了GB4706.1-XXXX标准的起草工作会议,有希望在今年内完成征求意见稿。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准制订的一些背景情况,并重点对变化较大的第29章作简单介绍。

背景介绍:在过去40多年里,第一版(1976),第二版(1988),第三版(1991)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内容要求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它们都是以过去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制订出来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要求相对保守,留有余地太多,或者说对制造商的要求高了。

例如:对于230V和小于130V的危险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部件之间都是8mm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和同样的交流耐压测试值的要求。

虽然TC 61(制订IEC 60335标准的委员会)早在编写第三版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要求不尽合理,并打算修改,可是由于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更改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被耽搁了好几年。

最近几年,随着IEC60664绝缘配合系统系列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于直流电压小于1000V和交流电压小于1500V绝缘配合有了更明确和具体的电气间隙和耐压要求,TC 61委员会就有了修订标准的技术基础。

因而参照IEC 60664所制订的新版IEC 60335与旧版相比,有很多变化,并且这些新增内容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图文解释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图文解释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电气间隙Clearance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

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

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爬电距离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

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

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

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

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为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均有相关法规以约束电器产品对人身造成的各种伤害。

因此,安全性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实际测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差异、本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一下概括总结,谈谈以下几点理解。

一.名词解释:1、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是由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性能以及绝缘 材料表面形状等因素决定的,它决定了电气设备耐受环境的水平。爬电距 离取决于工作电压的有效值、绝缘材料对其影响较大。
电气间隙是由雷电冲击电压决定的,它决定了电气设备的外绝缘水平。 它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电压的峰值,电网的过电压等级对其影响较大。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规定的距离。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确定爬电距离步骤
1、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2、确定材料组别; 3、确定污染等级; 4、确定绝缘类型(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功能绝缘、加强绝缘)。
确定电气间隙步骤
1、确定工作电压峰值和有效值; 2、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类别 ; 3、根据过电压类别来确定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大小; 4、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2); 5、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功能绝 缘、加强绝缘)。
1、测量时设备一定不可带电; 2、测量爬电距离时,注意两个绝缘材料之间的接合处(如胶合) 亦被视为上述表面; 3、对包含抽出式部件的成套设备,需在试验位置、分离位置分别验证电气间 隙和爬电距离; 4、当成套设备中有相对运动的部件时,需在相对运动部件处于最不利位置时 测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谢谢!
请各位师傅批评指正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两个概念,在进行判断时必须同时满足,不可以 相互替代。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研究目的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对电气产品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如果电气产品中带电部件与外壳之间距离过小,很容易短 路或漏电,使外壳带电,危害人身安全;不同电位的带电部件 之间的距离过小,也容易造成极间短路或极间漏电,引发火灾 或绝缘功能的失效,使电气产品的绝缘性能下降。因此 ,在安 全检验中,需在熟悉电器产品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分辨出各绝缘 结构的组成,分清带电部件和可触及部位,确定它们之间的爬 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路径,用符合标准要求的测量设备量化路径, 判定产品在该项 目上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一、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1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

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

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

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

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2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

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

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可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实际是两个相关参数,都是针对电气绝缘性而来。

特别是在继电器、开关等工控产品的选用中,需要遵守相关标准的同时,还要按实际的使用环境要求(气压、污染等),设定合适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电气性能的稳二、设定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一般选型是按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电气间隙步骤确定工作电压峰值和有效值;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类别;根据过电压类别来确定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大小;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2);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