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第九章明清建筑民居2
明清时期建筑
顶部为精致的藻井,以蟠龙 作为装饰。位于轴线上的宝座和 后面的屏风金漆雕龙,置于高台 上象征皇帝至高无上。宝座周围 象征太平的“象驮宝瓶”,象征皇 帝贤明。象征延年益寿的“仙鹤” 以及焚香用的香炉等。太和殿前 幅设有前廊,进深一间,是内外 空间的过渡。前廊外有一个平台, 向南突出,丹陛之上陈列着18座 铜鼎和一对铜龟铜鹤。鼎为国家 重器,庄严而神圣。鼎为18座, 与柱数为72根一样,均合崇“九” 的寓意。
谢谢欣赏
小组成员:魏昌森 刘家磊 陈杰 陈红春
清代彩画的特点: (一)色彩反差大,因而具有华美 艳丽的特点。清代彩画往住直接 用原色,故常常结人以大红大绿 的感觉。但总体并无不和谐之感, 主要是因为采取几个有效的办法: 一是退晕,使色阶变化有层次, 不突然;二是使用黑白色,因为 黑白色是中性色,能与任何颜色 协调共处;三是使用金色。金色 属光泽色,能反射周围的颜色。 (二)图案纹饰多样,善于在不同 的部位使用不同的图案,尤其喜 欢使用有寓意的吉样图案。 (三)形制严密,有明确的等级明 确的规定。不同等级彩画在内容、 格式、设色上有不同的要求。
雕饰
雕饰用于外檐者多,用于内檐者较少。 在室内,砖雕、石雕主要用于神坛的须弥座和柱础。明清石雕柱 础式样丰富,远远超出宋《营造法式》的规定。 明清木雕题材多样,技法纯熟,在室内已经成为分隔空间、文化 环境不可缺少的要素。木雕技法与石雕相似,也有线刻、阳活(浮雕)、 大挖(透雕)等多种。 室内木雕主要用于隔扇、罩和梁柱上。隔扇的木雕多在裙板和绦 环板。隔心上的长、圆卡子花也属于木雕件。藻井是木雕与斗拱、木 作的结合,雕刻题材多为龙云等。
广式家具
广式家具指广州为中心的广东家具。其广式家具的基本特征,用料粗大,充裕; 讲究材种一致,即一种广式家具,或用紫檀,或用红木,绝不参杂其他木材;装饰 纹样丰富,除传统祥纹外,还使用一些西方纹样;常使用镶嵌工艺。
明清十大民居
明清十大民居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
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现将我国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较为著名的十大民居建筑介绍大家。
1.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
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
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
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2.康百万庄园——康百万庄园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3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
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
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
2005年被授予国家AAAA旅游景区。
所谓“康百万”是由于当时的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铺遍及山东、陕西、河南三省八县,而被称为“百万富翁”。
后来,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康家出钱监工修造黑石关,县城、官殿行宫和“龙窑”,花费了100多万两银子,又向清延捐赠白银100万两,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康百万富翁。
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广泛地传开了。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
明清建筑构造
二· 斗栱
· 斗拱是装饰件,斗口是官式建筑的基本模度, 常以斗口作为下料标准衡量单位.称为斗口模 数制。
【问题1 】 斗口是什么单位?
P282表述对不对? 【问题2】 斗口与材的关系? ·斗拱尺度变得纤细小巧,瓒数增多
宋式
柱头铺作 转角铺作 补间铺作 华拱 泥道拱 令拱 慢拱 瓜子拱 昂 栌斗 耍头 交互斗 出跳 角昂 由昂 宝瓶 散斗 铺作数 = 跳数+3
3· 柱顶石
· 长宽为柱径的2倍,
厚度等于柱径
· 鼓镜高1/5柱径
柱顶石与鼓镜
五· 彩画 1· 清式彩画种类:
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2· 和玺彩画
· 为彩画的最高等级,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
· 特征: ①纹饰以龙为主,箍(谷)头处有坐龙盒子; ②色彩:蓝绿底色相间,衬金色纹饰
3· 旋子彩画 · 仅次于和玺彩画,数量最多 · 特征: ①纹饰:有旋子,即带卷涡的花瓣; ②色彩:依用金比例,分为7等
4· 苏式彩画
· 等级最低,一般用于园林、住宅;
· 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① 纹饰:枋心常绘山水风景、戏文、博古器物;
②色彩:基本上不用金
此外,徽州明代建筑中,还保留着元代彩画
六· 山墙 · 马头墙 类型: ①依形象分类: 五山屏风、三山屏风、七山屏风等 ②依构造分类: 坐吻式、 印斗式(挑斗、坐斗)、 鹊尾式
清式
柱头科 角科 平身科 翘 正心瓜拱 厢拱 万拱 瓜拱 昂 坐斗 蚂蚱头 十八斗 出踩 角昂 由昂 宝瓶 三才升 蹓金斗拱 踩数:出1跳为3踩;2跳为5踩;出3跳为7 踩 ……
拱头昂嘴作法
① 麻叶头作法: “三弯九转” ——中心以外的3层 弧线称3弯
明清建筑
明清建筑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夕阳明清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总体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
官式建筑由于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
其特点一言概之: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今天所见到的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这两个朝代的,那时的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标准化,由于制砖技术的提高,清朝砖建房屋猛然增多,且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
在园林艺术方面,清代的园林有较高的成就。
明清两代的建筑较之于唐宋时代的建筑缺少创造力,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
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经验,仍体现在城市规划、宫室建筑和园林建筑之中。
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
明代官式建筑用料精良,结构严密,造型庄重,标准化水平甚高。
这一时期的建筑样式,大都继承于宋代而无显著变化,突出的是其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
举例来说,明十三陵中长陵祾恩殿采用高贵木料香楠,硕大挺拔,纹理美现,香气氤氲,世罕其匹。
地方建筑如现存明代祠堂、住宅,均能表现明代建筑特点,典雅稳重,做工讲究,装修精美,雕刻和彩画细腻而雅净。
就清代建筑群实例中,群体布置与装修设计水平已达成熟,尤其是园林建筑,在结合地形或空间进行处理、变化造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建筑技艺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玻璃的引进使用及砖石建筑的进步等方面。
建筑总体特点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藏传佛教在这一时期兴盛,这些佛寺造型多样,打破了原有传统单一的程式化处理,以北京雍和宫和承德寺庙为代表。
最近,听到对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一些解释:大屋脊寓意着老祖宗在上,梁柱寓意着子孙后代托着老祖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则无梁柱,老祖宗就要爬到地上了),天圆地方,建筑基础当然是方的,寓意着脚踏实地。
并且,建筑都是拾级而上的,寓意着人往高处走。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室内装饰与装修
明清室内装饰装修规制区分严格。 有官式建筑和民间建筑的区分。
官式建筑
以北京为中心,流行于华北地区的建筑。包括宫殿、坛 庙、园林和王府,甚至包括受其影响民居和店铺。
特点:承袭唐宋传统,形成相对稳定、水平极高的体系。 民间建筑
民间工匠建造、受传统做法影响少的建筑。包括民间的 祠堂、寺观、民居。
北京的规划布局,以一条贯穿南北长达7.5km的中轴线为基 准,构思的核心是使宫殿、御花园居全城核心。
充分体现皇权至上,符合封建礼制的规范。
都城
紫禁城前期部分由南向北,形成7个庭院, 主要建筑全部位于轴线,次要建筑则配置于 两侧。
体系重点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 三大殿东西约236m,南北长426m,周围 以廊庑、殿门及体仁、弘义两阁等围成殿庭 三大殿依次配置,其中的太和殿尺度最大用 材最精。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
明清时期
0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02 建筑装饰 03 家具与陈设
一 都城与宫殿
明清的都城与宫殿,均极力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由于集中 财力、物力和优秀的工匠,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了北京城。明清北京城,以宫城 (紫禁城)为中心,向外为皇城,再向外为内城,为三重城 垣的结构。
红色调剂。明代彩画以纯净偏绿的调子为主,故有 宁静、淡雅的风格,
清代彩画的特点:
色彩反差大,因而具有华美艳丽的特点。清代彩画往住直接 用原色,主要是因为采取几个有效的办法:一是退晕,使色 阶变化有层次,不突然;二是使用黑白色,因为黑白色是中 性色,能与任何颜色协调共处;三是使用金色。金色属光泽 色,能反射周围的颜色。
第九章 明清建筑概况
二· 斗栱
· 斗拱是装饰件,斗口是官式建筑的基本模度, 常以斗口作为下料标准衡量单位.称为斗口模 数制。
【问题1 】 斗口是什么单位?
P282表述对不对? 【问题2】 斗口与材的关系? ·斗拱尺度变得纤细小巧,瓒数增多
宋式
柱头铺作 转角铺作 补间铺作 华拱 泥道拱 令拱 慢拱 瓜子拱 昂 栌斗 耍头 交互斗 出跳 角昂 由昂 宝瓶 散斗 铺作数 = 跳数+3
3· 旋子彩画 · 仅次于和玺彩画,数量最多 · 特征: ①纹饰:有旋子,即带卷涡的花瓣; ②色彩:依用金比例,分为7等
4· 苏式彩画
· 等级最低,一般用于园林、住宅;
· 特征:
① 纹饰:枋心常绘山水风景、戏文、博古器物;
②色彩:基本上不用金
此外,徽州明代建筑中,还保留着元代彩画
六· 山墙 · 马头墙 类型: ①依形象分类: 五山屏风、三山屏风、七山屏风等 ②依构造分类: 坐吻式、 印斗式(挑斗、坐斗)、 鹊尾式
御花园地面用各色卵石镶拼成福、禄、寿象征性图案, 丰富多彩。 著名的堆秀山是宫中重阳节登高的地方,叠石独特,磴 道盘曲,下有石雕蟠龙喷水,上筑御景亭,可眺望四周景 色。
位育斋
澄瑞亭 延辉阁 御景亭
擒藻堂
浮碧亭
钦安殿 千秋亭 天一门 万春亭 养性斋
绛雪轩
坤宁门
千秋亭
延辉阁
御景亭
§9· 4 坛庙、陵墓
2· 型制
·重檐庑殿,但等级、尺度较太和殿降低。 ② 交泰殿 ·建于明嘉靖年间,附会3朝制度 ③坤宁宫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嘉庆时重建。 凡遇 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重大节日,皇后在这里接受 朝贺。
乾隆十三年(1748), 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 二十五玺收存于此,成 为储印场所。
明清北京传统民居宅门样式详解
明清北京传统民居宅门样式详解北京明清传统民居中的四合院(含三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布局构成的基本形式。
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远在商周时期其雏形已经产生,元代时为主要居住场所和形式,明清两代得到发展和完善。
四合院之所以得以发展是因为它既有宽绰疏朗、起居方便的中心院落,又有高度私密性和亲和性的内院,其以四合为基本单位,具有向纵深和两侧任意发展的拓展性。
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决定,四合院房屋的位置以坐北朝南为主,坐西向东次之。
除方位不同外,北京四合院因等级差别,规模的大小也有差别,形成了一进、二进、三进、四进及四进以上不同类型的四合院。
住宅建筑中等级制度的体现是十分明显的。
明初建立的“官民宅邸之制”,是有关建筑住宅的制度,它对官邸甚至平民住宅的间架、门窗装饰都有明确细致的规定,民宅间数不能超过三间。
明正统十二年(1447 年)曾对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的规定稍有变更,“庶民房屋架多而间少都不在禁限”,这样不论官民建宅,只是房屋的间架受到限制,而不限制房屋的“进数”,房屋规模在进深方向有了扩展的余地。
增加进深架数扩大了房屋的深度,增加了使用面积,只要遵守不超过三间的规矩,建筑数量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民居中出现院中院,多院落的格局自此开始,故而也形成了院落最前端的宅门,背面进出的后门,侧面进出口的侧门,由两组院落(或以上)组成的建筑群的二门、三门,在客房、居室出入口所设的房门等等不同的“门”。
一正是由于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院落的形成,住宅的门制也随之发展与完善起来。
造门的历史悠久,双扇为门,单扇为户,甲骨文中即有这两个象形符号。
从“衡门栖迟”(《诗经·陈风》)、“抗志柴门”(《晋书》)到“朝天阙”(《满江红》),直至明清故宫的午门,中国的建筑文化因为不同的“门”而益发独特。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来重视宅门的作用,统治阶级把“门堂制度”视为封建制度中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门的规模、形式、装饰及材料质地都作了明确规定,从而使宅门被视为宅主人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重要标志。
中国传统明清民居室内发展历史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深远的文化哲理,例如重情知礼、以人为本,创作思维上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注意环境与建筑交融,崇尚自然美和人性文化所演绎的悟性共鸣的美学原则和建筑形态的构成原则等,而中国人深层的世界观、自然观等民族意识也常通过传统建筑空间特性的塑造反映出来。
另外,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由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文化所组成的。
正因如此,中国传统建筑就像一颗明珠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耀眼的一席之地,而且影响广泛深远。
所谓“传统民居”是指那些非官方的﹑民间的﹑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实践思考和感悟来设计自己的住宅,其营建都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地区间的各种差异,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居,在艺术、技术、环境谐调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因此它又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佼佼者之一。
自古以来,建筑的营建,不仅要满足人类对挡风遮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而“天人合一”是中国“周易美学”的理论核心,在各类建筑中,传统民居最为完全、深刻地体现了这一思想,体现在与自然协调共生的营建思想、中庸适度的发展目标、经验为本的承传模式,体现在追求“天——地——人”和谐共生上。
它的设计精神为今天与未来讲究与自然谐调的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民居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同地域环境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而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孕育出风格迥异的民居特色。
专家们认为:中国现代建筑风格的探索应体现“以文化为底蕴,以生态为表现,以可持续发展为契机”的思想。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与民居答案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与民居答案
中国建筑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先民时代,但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元明清时期的建筑发展和民居特点。
元代建筑:
元代建筑继承了宋代建筑的传统,但也受到了蒙古族文化的影响。
元代的宫殿建筑以大型木结构建筑为主,如北京的元大都城和内蒙古的哈拉和林宫。
元代还兴起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即寺庙建筑,如著名的北京大观园。
明代建筑:
明代建筑在元代建筑的基础上发展,注重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创新。
明代的宫殿建筑以北京的紫禁城为代表,它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明代还兴起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即园林建筑,如苏州的拙政园和北京的颐和园。
清代建筑:
清代建筑继承了明代建筑的传统,但也受到了满族文化的影响。
清代的宫殿建筑以北京的圆明园和颐和园为代表,它们融合了汉族和满族建筑风格。
清代还兴起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即民居建筑,如北京的四合院和南方的土楼。
民居建筑特点:
元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一般来说,这些民居建筑都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和砖石结构,以适应中国的气候条件和地震环境。
它们通常是以四合院的形式建造,即由四个建筑物围合而
成的庭院。
四合院的布局注重空间的利用和通风的设计。
此外,这些民居建筑还注重装饰和细节,如雕花、彩绘和
瓦片等,以展示主人的财富和地位。
总的来说,元明清时期的中国建筑史是一个丰富多样的时期,它不仅继承了古代建筑的传统,还创造了许多新的建
筑风格和形式。
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中国传统明清民居类型
中国六类传统民居简介中国在先秦(公元前221年)时代,“帝居”或“民舍”都称为“宫室”;从秦汉(公元前后200年)起,“宫室”才专指帝王居所,而“第宅”专指贵族的住宅。
汉代规定列侯公卿食禄万户以上、门当大道的住宅称“第”,食禄不满万户、出入里门的称“舍”。
近代则将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统称为民居。
中国木构架体系的房屋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萌芽。
公元前5000~前3300年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反映出当时木构技术水平。
公元前第5千纪的中国中西部的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显示了当时村落布局和建筑情况,说明依南北向轴线、用房屋围成院落的中国建筑布局方式已经萌芽。
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现存的民间住宅类型,可归纳为下列六类:一、木构架庭院式住宅这是中国传统住宅的最主要形式,其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族、满族、白族等族大部分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使用。
这种住宅以木构架房屋为主,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
由这种一正两厢组成院子,即通常所说的“四合院”、“三合院”。
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这种分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家庭生活中要区别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
这种形式的住宅遍布全国城镇乡村,但因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具特点。
其中四合院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二、“四水归堂”式住宅中国南部江南地区的住宅名称很多,平面布局同北方的“四合院”大体一致,只是院子较小,称为天井,仅作排水和采光之用(“四水归堂”为当地俗称,意为各屋面内侧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
这种住宅第一进院正房常为大厅,院子略开阔,厅多敞口,与天井内外连通。
后面几进院的房子多为楼房,天井更深、更小些。
屋顶铺小青瓦,室内多以石板铺地,以适合江南温湿的气候。
江南水乡住宅往往临水而建,前门通巷,后门临水,每家自有码头,供洗濯、汲水和上下船之用。
中国建筑解读:明清民居的权力布局
中国建筑解读:明清民居的权力布局明清民居的权力布局1、猪的信念家(家庭、家居和家园)是人世间最细小的王国。
它是子宫的粗陋的代用品。
在被母体粗暴地体推出之后,人毕生都在构筑新的家园。
那些用物理建材(土、石、木)围筑起的子宫式容器,可以收纳包括人在内的基本生活欲望。
而跟自然子宫截然不同,家是人唯一实现其主体性的自创空间。
在残缺不全的创造中,人书写着回归母体的梦想。
人是家的拥有者,却不是它的第一居住主体。
根据汉字“家”所描述的场景,在“家”字被创造出来的年代,猪就是这细小王国的君主。
汉字向我们明确描绘了那个迷人场景:在带有烟囱的屋顶(宀)下,猪(豕)在安详地沉睡。
它是财富(家畜、锅盆衣物和被褥等)的象征,指代了人所拥有的全部物资——土地、房舍、器物、牲畜和钱帛。
在农耕文明的早晨,温顺的家猪就是幸福的最高标记,界定着富有的“中产阶级”农民。
家的语义就这样从历史迷雾中浮现了出来。
它首先是一座陈放财物的仓库,其次才是人所安栖的居所。
这种汉字的内在叙事,溢出了后世对家的基本定义。
但另一种更戏剧性的阐释却声称,猪正是人关于其自身的隐喻。
猪就是那种跟猪的幸福指数非常近似的人,他据此在食物和睡眠中打滚。
这是最原初的农夫的梦想,它要在劳动者面前赞美摆脱农耕的愿望。
像猪一样生活,意味着猪的伦理战胜了农夫的伦理。
而这种慵懒人格,却意外地推进了文字和书写的诞生。
黄帝之臣仓颉所从事的书写,就是对农耕运动的背叛,由此触发鬼神的忧戚和哭泣。
在慵懒性与辛勤性的剧烈对抗中,文明开始向精神的空间飞跃。
正是那些历史谣传使我们获得了这样的印象:早在黄帝的岁月,亚细亚的家居哲学就已经露出暧昧的表情。
它试图向我们推销二元论的价值体系:一方面要求农夫们开展辛勤的种植(养殖),以此积蓄财物(食品),一方面又竭力推广猪的经验,探求逃避农耕劳作的契机。
这是养殖者和被养殖者的双重人格,它破裂在仓颉造字的时代。
这是最初始的自我裂变,却像基督教原罪那样,坚硬地支配着家居的历史营造。
中国文化研究之明清建筑
五、住 宅
明清住宅多种多样,有西北窑洞、北京四合院、南方干栏民居、福建客家 土楼、等多种形式。
1窑洞 窑洞式民居是一种很 古老的居住方式,它 具有施工简便,造价 低廉,冬暖夏凉,不 破坏生态,不占用良 田等优点,虽然存在 采光及通风方面的缺 陷,但在北方少雨的 黄土地区,仍为人们 习用的民居形式·
这种堡垒式民居, 夯土筑墙,高度 可达5层,直径 可达70m以上, 3层楼的圆楼, 底层供炊事、贮 藏和圈养家畜用, 不开窗。上面两 层住人,向外开 窗,内侧为贯穿 全楼的走廊。圆 楼中央有平房祠 堂,是族人祀祖 的地方,也是族 人活动的公共场 所。
(三)、明清建筑的成就与特点
1、经济的发展,使建筑业综合实力有很大提高,表现在: 建筑的数量、
质量;砖已普遍应用于民居,有能力砌筑万里长城和遍及全国的州府县 砖城。琉璃瓦的质量提高 。
2、建筑结构:木构架经元代简化,出 现了全部用砖拱砌筑的建筑。
太和殿大木结构
3、建筑设计:建筑群的布臵更为 成熟,官式建筑定型化,佛寺 造型多样,建筑形式丰富多彩。
4、建筑风格:明清封建统治体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 代都要完备,对礼制、宗法制度的推行,也比任何一 个朝代都要严格、繁缛。
天坛建筑布局呈“回” 字形,由两道坛墙分成 内坛、外坛两大部分。 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 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半 圆型,象征天,表示 “天圆地方”。天坛的 主要建筑物集中在内坛 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其 间由一条宽阔的丹陛桥 相连结,由南至北分别 为圜丘坛、皇穹宇、祈 年殿和皇乾殿等;另有 神厨、宰牲亭和斋宫等 建筑和古迹。设计巧妙, 色彩调和,建筑高超。
(二)、明清建筑概况
明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高峰。 明清的都城与宫殿,均极力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 由于集中财力、物力和优秀的工匠,在中国建筑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明清时也注重坛庙的建设, 坛庙是指祭祀祖宗的家庙,《礼记·祭法》称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筑台而祭是显示隆重 和神圣。清代重修的曲阜孔庙、四川成都的武侯 祠、安徽合肥的包公祠等,建筑规模和艺术水平 也很可观。同时在明清时,汉、藏、回宗教建筑 均有发展。在园林艺术方面,清代的园林有较高 的成就。明清住宅多种多样,有西北窑洞、北京 四合院、南方干栏民居、福建客家土楼、云南 “一颗印”等多种形式。
中国唐汉明清建筑史
阶基 柱础 门窗
基本特征
斗拱 构架 屋面
唐
唐代建筑主要特点: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 已
定型化; 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 成熟。
明
明代建筑进步: 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 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明代形成了新的定 型的木构架:斗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 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 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明清时期的建筑
太和殿平面太和殿立面 Nhomakorabea北京故宫太和殿内景
明清时期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北京天坛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汉
两汉时期可谓中国建筑青年时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史籍
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丰,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 并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然而由于年代 久远,至今没有发现一座汉代木构建筑。但这时期建筑形象 的资料却非常丰富,汉代屋墓的外廊或是庙堂、外门、墓内 庞大的石往、斗拱、都是对木构建筑局部的真实模拟,寺庙 和陵墓前的石阙都是忠实于木构建筑外形雕刻的,它们表示 出木结构的一些构造细节。但这些“准实例”唯一的不足之 处是无法显示室内或内部构造。但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 石和明器,对真实建筑的形象、室内布置、以及建筑组群布 局等方面都作出形象具体的补充。根据这些,人们对汉代建 筑的认识才充实丰富起来。(明器,即冥器。活着的人相信 死去的人灵魂不灭,将在另一个世界重生,因而把他生前用 过或喜欢的东西仿制出来埋在墓里。)
中国民居简史2(明清)
山西平陆地坑院
山西平陆地坑院
甘肃庆阳
陕北窑洞
(2)干阑建筑——南方滨水岸的地方,西南 少数民族地区及广东南部近海地区大量使 用。 西南少数民族的干阑建筑的主要类型:
a云南傣族的竹楼
b云南景颇族的干阑——长脊短檐,山面山 尖的屋顶部分挑出较深,可以使墙面少受 雨淋、而檐短又可多接纳阳光。
(3)庭院式建 筑——指“上 为屋顶、中为 柱墙,下为台 基”的中国最 正统的结构形 式的住宅建筑。 分布全国各地 汉族及其他少 数民族如满、 回、白、客家 等均以此为居 住建筑的主要 形制。 北方合院,南 方天井
东北:东北大院——————1:1.5 西北:晋、陕窄院 中:华北、北京四合院——1:2 东南:南方小天井 西南:四川大天井—————1:3 云南一颗印—————1:5.5
大型砖雕鲤鱼跳龙门
晋中民居砖雕
马 头 花“ 麒 麟 送 子”
祁县民居砖雕
砖 雕“ 葡 萄 百 子”
北京东城区某四合院门墙砖雕局部
4。灰塑 南方地区用得多。一般用于屋脊、山花或 墙面。
雕塑——圆雕:如垂鱼、鸡尾、龙、水兽 等。 ——浮雕:
厦门集美
珠江三角洲
广州陈家祠
(2)植物类 常用的有松、竹、梅、桂、桃、石榴、牡丹、芙蓉、兰花、菊花、海 棠、合欢、百合、万年青等等。 松:象征长寿 。由于凌霜不凋、冬夏常青、苍劲挺拔,又象征坚贞 不屈、意志坚强。 竹子:潇洒脱俗、清秀俊逸、亮节虚心,象征君子德行与君子风度。 梅花:象征着气节与坚韧。寒梅报春,具有古样喜庆的意义。 牡丹:“国色天香” ,代表富贵。 芙蓉:代表荣华,芜蓉花与牡丹花的纹图、象征荣华富贵。 兰花:清雅芳香,花质素洁,以兰喻君子高洁的品质。 水仙:“仙”与神仙、仙境之“仙”同音同形。
明清时期的建筑
·布局 山庄可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
区。前宫后苑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端,包括正宫、松鹤 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正宫是清 代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主要所在。按前朝 后寝形制,由九进院落组成,布局严整。
——山庄风景的重点是湖泊区。位于宫殿区之 北,为大小洲屿分隔成形式各异、意趣不同的 湖面,用长堤、小桥、曲径纵横相连,楼阁相 间。建筑采用分散布局手法,园中有园,每组 建筑都形成独立的小天地。山庄72景,有31景 在湖区。
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自成 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
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的 一座园中园。
后湖中段两岸,是乾隆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修建的 买卖街遗址。
④昆明湖 清代皇家园林中最大的湖泊:吸收了杭州西湖“大
则分”的经验,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水 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为“一池三山”的 遗踪。
——拜殿 ——祭殿 ——社稷坛
·五色土 按方位命名: 东方青土,南方红土,
西方白土,北方黑土,
中央黄土。
五种颜色的 土覆于坛面
定陵 ——甬道(羡道) 3重门
§9 ·5 园 林
皇家园林
一·概况 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大力营造宫苑,历经
营建,完成了西苑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 清漪园(今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 (玉泉山),及承德避暑山庄等著名宫苑。
神武门-钦安殿-坤宁门-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乾清门
3·建筑艺术成就与风格 · 布局:规整的宫室与不规则的园林有机结合 · 建筑组群 · 外部空间:秩序、开合 · 尺度:主与次
千秋亭
延辉阁
御景亭
中建史复习资料 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
来自刘景山_Mr丶Shy 童鞋一.我国历代各朝宫殿发展趋势是怎样的?1.规模渐小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空间层次,门、殿增多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二.概述唐宋与明清斗拱的不同特点。
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都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
用料变小,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
三.谈谈《考工记》“营国制度”及对后世的影响。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
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其被认为是当时诸侯国都城规划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
以后无论是隋唐都城长安、元明清都城北京,还是中小城市,都留下了《考工记》王城规划的痕迹。
四. 写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构件名称台基、木头圆柱、开间、横梁、斗拱、彩画、屋顶、山墙、藻井。
五. 中国古建筑庭院布局的特点(答案不唯一。
最好自己去找)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
六.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答: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
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
刘景山_Mr丶Shy来自李灿童鞋1:中国佛教石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3)总体面积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4)由于建筑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5)除石窟本身之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1 类型 • 闽北
• 闽西
• 闽南
• 闽东
§9· 6 民居(2) 三·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 一种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围合的内院式住
宅. 合院式 与天井式,为中国最普遍的两类建筑形
式。
1·起源与沿革
北京四合院可以追溯到元代建都北京,它是在 元大都的街坊、胡同的背景中展开的。 明代王朝迁都北京后,从浙江、山西等处迁入数 以万计的富豪,以及明代砖普遍用于民居,都促 尽了四合院的发展。
2·4四进院落式 特征:在三进院落B式
后加后罩房
2·5其他组合方式 一主一次
多组并列
3· 北京四合院的构造 3·1大门
3·1·1广亮大门 · 仅次于王府大门等级的宅门 · 门扉设在中柱间 · 木构架一般为五檩中柱式
3·1·2 金柱大门 · 等级仅次于广亮大门,也是官宦的宅门 · 门扉设在前檐金柱间 · 木构架一般为五檩前出檐式
3·1·3蛮子门 · 等级低于金柱大门,一般商贾的宅门 · 门扉设在前檐柱间 · 木构架一般为五檩硬山式
3·1·4如意门 等级最低的宅门,用于平民。也是数量最多的宅门 门洞较小,左右上下方有象鼻枭 仅两颗门簪,有如意字样
3·2 二门 ——垂花门
四· 福建民居
• 就现有资料看,福建民居是全国类型最丰富的 一个省份。这与福建多方言是一致的
现存北京四合院多为清末民初遗筑。
2·北京四合院的平面类型 2·1一进院落式 · 最基本类型 ·
耳 房 正房 厢 房
倒房
•
2·2二进院落式
抄手游廊
2·3三进院落式
典型的三进院落式 是在二进院落式后 加后罩房
后罩房
三进院落B式
(宣武区孙公园胡 同35号)
也可以在后进加一 正两耳、两厢,用 抄手游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