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鉴定
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2013)
四、方法与步骤
(三)拔节期以后幼穗观察
用手摸清各节部位并估计幼穗位置,然后剪去基部及 幼穗上方2cm以上的叶片将叶鞘由外向内一层层剥去,每 一层可由叶鞘基部用针挑开,然后轻轻拉掉。剥幼叶时尽 可能连叶鞘一起剥落。剥出幼穗可直接用放大镜观察,为 了清晰观察其小花各部分构造,可用解剖针挑取一个小穗, 置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
原
后发育成颖片。护
基
颖原基分化期经历
分
时间较短促。
化
期
.
二、内容说明
Ⅴ.
Ⅴ.小花原基分化期
小花原基分化先从
幼穗中部,然后向上向 下相继分化。在一个小 穗内分化顺序是:第一
期 小
花
朵小花,第二朵小花,
原
第三朵小花……每一朵
基
小花分化顺序是:外稃、
分
内稃、浆片、雄蕊和雌
化
蕊。此时植株基部第二
节开始伸长,南疆地区
同侧相邻原基重叠(下位小穗顶部遮住上位小穗基部)。 苞叶原基明显退化,二棱期转而不明显,至二棱末期,幼穗 二列性十分明显,此时基部第一节间明显伸长。
.
Ⅳ
二、内容说明
Ⅳ.护颖原基分化期
幼穗中部两侧
小穗原基已分化结
束,顶端小穗原基
逐渐分化,此时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穗小穗数基本定型。
护
中部小穗基部形成
颖
两个碗状突起,最
Ⅰ.伸长期 茎生长锥伸长,长度大于宽度, 呈透明光滑的圆锥形。生殖器官 分化开始,但节间仍未伸长。北 疆强冬性小麦返春不久幼穗进入 伸长期,春小麦一般提前在三叶 前后。
.
Ⅰ伸长期
二、内容说明
Ⅱ.单棱期(穗轴原基分化期) 生长锥迅速伸长,生长锥的基
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1
目录实验一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 (1)实验二小麦分蘖特性的观察 (5)实验三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 (9)实验四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成熟期植株性状考察 (15)实验五玉米穗分化过程的观察 (18)实验六玉米成熟期估产和室内考种 (21)实验七水稻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24)实验八高粱和粟类作物类型的识别 (28)实验九甘薯、马铃薯的形态及块根、块茎内部构造的观察 (34)实验十食用豆类作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39)实验十一大豆品种类型的识别 (41)实验十二棉花主要形态特征的观察 (43)实验十三花生形态的观察及类型的识别 (48)实验十四油菜形态的观察和类型的识别 (52)实验十五芝麻形态的观察及亚种类型的识别 (55)实验十六6种麻类作物形态特征的识别 (58)附录Ⅰ选修实验目录 (65)Ⅱ插图来源说明 (66)实验一 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一、目的要求(一)认识禾谷类作物的一般形态特征;(二)掌握禾谷类作物的种子(籽实)、幼苗、花序的主要特征。
二、材料及用具(一)材料: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玉米、高粱、谷子(粟)和水稻的种子、新鲜幼苗、花序(成熟或液浸的穗子)。
(二)用具:解剖器、手持扩大镜以及籽实、幼苗和花序的挂图。
三、内容和方法禾谷类作物即禾本科的谷类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种类很多,但在我国北方,一般指禾本科(Gramineae )中8个主要的属,即小麦属(Triticum )、大麦属(Hordeum )、黑麦属(Secale )、燕麦属(Avena )、玉米属(Zea )、高粱属(Sorghum )、狗尾草属(Setaria )和稻属(Oryza )。
每个属中又分为若干种,种内又分为若干亚种、变种及品种。
因此,它们种类繁多,但在形态特征和发育上有许多共同特点,为便于研究起见,把它们分为2大类。
这2类禾谷类作物在形态学、生理学和经济性状上又都彼此不同。
第一类禾谷类作物(麦类作物):小麦、大麦、黑麦和燕麦。
小麦幼穗分化进程观察
在禾谷类作物生长发育中,习惯将未伸 出叶鞘的穗称为幼穗。幼穗是由生长锥 在完成茎叶分化之后分化而成,是穗的 初始状态。了解穗的结构、穗形成规律 及其与外界条件的关系,是研究品种特 征特性、正确运用栽培措施、挖掘穗部 增产潜力的重要依据。
一、实践操作
1、观察穗的解剖结构:小麦的穗可分为穗轴和小 穗两个部分。穗轴由节片组成,每节着生一枚小 穗。小穗由两枚颖片(护颖)、小穗轴和若干小花 组成。小麦的花见本章第1节。 2、穗的分化与形成:穗的分化形成经历9个时期。 O.茎叶原基分化期(未伸长期):茎生长锥未伸长, 基部宽大于高,呈半圆形,在基部陆续分化出新 的叶原基,未开始穗的分化,属营养生长时期。 Ⅰ.伸长期:生长锥伸长,高大于宽,标志着由茎 叶原基分化开始向穗分化过渡。
二、注意事项
1、准备好分期播种的小麦植株材料,小麦穗 分化挂图或幻灯片,解剖镜、显微镜、解剖针、 剪刀、镊子、醋酸洋红等。 2、幼穗分化是一个连续的渐变过程,北京地 区从开始(返青期)到结束(抽穗期)约经历2个 月。幼穗分化的各个时期对应着不同的叶龄。 3、材料观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提供的材料,按叶龄大小顺序排好,并 逐一记载各苗的主茎叶龄,以备观察生长锥用。
Ⅵ.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此期特点为外稃内侧 组织几乎同时分化出内稃和雌雄蕊原基。从侧 面看,初形成的内稃原基为一顶端略尖的突起, 与外稃原基相对,3枚球形突起的雄蕊原基鼎 立于内外稃原基之间,3枚雄蕊原基之间为雌 蕊原基(初期不易分辨)。
Ⅶ.药隔分化期:雄蕊原基体积进一步增大, 在每个雄蕊原基的中部自顶向下出现微凹纵沟。 之后,进一步分为四个花粉囊。雌蕊原基顶部 也凹陷,逐渐分化出两枚柱头原基,以后继续 生长形成羽状柱头。有芒品种此期也沿外稃中 脉伸长形成芒原基。
小麦幼穗分化图
小麦幼穗分化图
————————————————————————————————作者:————————————————————————————————日期:
2
3 / 3
小麦幼穗分化图(挑旗前)
因本次实习安排时间偏晚了一点,小麦已到了拔节后期,但还不到挑旗(孕穗)期,旗叶虽已展开,但旗叶与顶2叶的叶耳距多在1cm
左右, 每个小穗已分化出2-3个小花,小花亦可看到明显的3枚雄蕊和雌蕊,雌蕊花柱顶端凹陷,单还没形成羽状柱头。
幼穗分化处于药隔分化期与四分体形成期之间,生育时期可记为接近挑旗。
因多数同学未看到分化图片,幼穗分化图可参照下图画出小穗、小花分化图,植株形态图可参照下图或教案中与四分体形成对应的植株形态图,但旗叶要适当小一点,顶端节间要短一些。
起身期穗分化图可用单棱期或二棱期图。
【精品】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16
目录实验一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 (1)实验二小麦分蘖特性的观察 (5)实验三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 (9)实验四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成熟期植株性状考察 (15)实验五玉米穗分化过程的观察 (18)实验六玉米成熟期估产和室内考种 (21)实验七水稻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24)实验八高粱和粟类作物类型的识别 (28)实验九甘薯、马铃薯的形态及块根、块茎内部构造的观察 (34)实验十食用豆类作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39)实验十一大豆品种类型的识别 (41)实验十二棉花主要形态特征的观察 (43)实验十三花生形态的观察及类型的识别 (48)实验十四油菜形态的观察和类型的识别 (52)实验十五芝麻形态的观察及亚种类型的识别 (55)实验十六6种麻类作物形态特征的识别 (58)附录Ⅰ选修实验目录 (65)Ⅱ插图来源说明 (66)实验一 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一、目的要求(一)认识禾谷类作物的一般形态特征;(二)掌握禾谷类作物的种子(籽实)、幼苗、花序的主要特征。
二、材料及用具(一)材料: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玉米、高粱、谷子(粟)和水稻的种子、新鲜幼苗、花序(成熟或液浸的穗子)。
(二)用具:解剖器、手持扩大镜以及籽实、幼苗和花序的挂图。
三、内容和方法禾谷类作物即禾本科的谷类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种类很多,但在我国北方,一般指禾本科(Gramineae )中8个主要的属,即小麦属(Triticum )、大麦属(Hordeum )、黑麦属(Secale )、燕麦属(Avena )、玉米属(Zea )、高粱属(Sorghum )、狗尾草属(Setaria )和稻属(Oryza )。
每个属中又分为若干种,种内又分为若干亚种、变种及品种。
因此,它们种类繁多,但在形态特征和发育上有许多共同特点,为便于研究起见,把它们分为2大类。
这2类禾谷类作物在形态学、生理学和经济性状上又都彼此不同。
第一类禾谷类作物(麦类作物):小麦、大麦、黑麦和燕麦。
实验二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鉴定
实验二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鉴定实验二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观察小麦幼穗分化的方法,了解小麦穗的分化形成过程;2、掌握幼穗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特征;3、明确幼穗各分化时期和植株外部形态间的对应关系。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1、材料:不同叶龄的麦苗。
2、用具:剪刀、解剖针、放大镜、双目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三、实验内容(一)小麦幼穗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特征Ⅰ.伸长期生长锥伸长,高大于宽,透明光滑,略呈锥状,这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Ⅱ.单棱期[穗轴(节片)分化期] 生长锥伸长到一定程度,基部由下而上出现环状苞叶原基(呈单棱状)。
苞叶原基出现后不久受到抑制,呈半环状,并逐渐消失。
两苞叶原基之间即为穗轴原始节片。
Ⅲ.二棱期(小穗原基形成期) 当分化出8~9个苞叶原基时,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期。
由于小穗原基出现后,在解剖镜下可以观察到苞叶原基和小穗原基两种棱形突起,故称为二棱期。
此期持续时间较长,根据两种棱的形态变化,二棱期又可分为二棱前期、二棱中期、二棱末期3个时期。
Ⅳ.护颖原基分化期二棱末期后不久,在穗中部最先形成的3~4个小穗原基基部两侧各分化出一浅裂片突起,即护颖原基突起(线状裂片)。
该突起将来发育成护颖,两线状裂片之间的组织发育成小穗轴和各小花。
Ⅴ.小花分化期在中部最先分化形成的小穗的下位护颖内侧,分化出第1朵花的外稃原基(棱状突起);继而很快在上位护颖内侧分化出第2朵花的外稃原基。
在同一小穗内,小花原基的分化呈向顶式,在整个幼穗上,则先从中部小穗开始,然后渐及上、下各小穗。
Ⅵ.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当中部小穗的第4朵小花出现时,其基部第1朵小花的外稃内侧(上方)几乎同时分化出内稃和雌雄蕊原基(先分化出3个半圆球形的雄蕊原基,稍后分化出1个顶端稍平的圆形雌蕊原基)。
雌蕊原基居中,3个雄蕊原基鼎立于其周围(内、外稃之间)。
鳞片突起与内稃原基同时出现。
Ⅶ.药隔形成期当中部小穗第3朵小花进入雌雄蕊原基分化时,其第1朵小花的雄蕊原基沿体积进一步增大,中部自顶向下出现微凹纵沟,而后逐渐形成药隔及4个花粉囊。
小麦生长的实验报告
小麦生长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并记录其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小麦种子- 盆栽- 肥料- 水- 录像设备2.2 实验方法1. 将小麦种子均匀地撒在盆栽中。
2. 在撒种后,适量施肥。
3. 每天定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使用录像设备每天记录小麦的生长情况。
3. 实验过程与观察结果3.1 第一天观察(播种)![第一天观察](day1.jpg)在第一天播种后,土壤表面可见散落的小麦种子。
整个盆栽看起来干燥,没有明显发芽的迹象。
3.2 第三天观察(发芽)![第三天观察](day3.jpg)第三天,小麦种子开始发芽。
一些种子已经从土壤中冒出。
发芽的小麦幼苗看起来纤细,叶片尚未展开。
3.3 第五天观察(生长)![第五天观察](day5.jpg)第五天,小麦幼苗逐渐长高。
叶片开始展开,颜色呈现出淡绿色。
整个盆栽中的小麦幼苗数量也有所增加。
3.4 第七天观察(叶片完全展开)![第七天观察](day7.jpg)第七天,小麦幼苗生长势头迅猛,叶片完全展开,色泽鲜绿。
盆栽中的小麦幼苗茂密生长,整体给人一种旺盛生命力的感觉。
3.5 第十天观察(抽穗)![第十天观察](day10.jpg)第十天,小麦幼苗开始抽穗。
盆栽中的小麦植株变得更加高大,顶部形成了穗状的花序。
小麦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3.6 第十五天观察(结实)![第十五天观察](day15.jpg)第十五天,小麦已经结实。
小麦穗上的颗粒变得饱满,呈现出金黄色。
整个小麦植株开始逐渐显露出成熟的样子。
4.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小麦的生长过程。
从播种到结实,小麦经历了发芽、生长、抽穗等多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小麦的状态和外观都有明显的变化。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小麦的生长规律,并为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资料1. [《小麦生长与发育的分类及描述》](2. [《小麦栽培学》](。
小麦幼穗分化图
小麦幼穗分化图(挑旗前)
因本次实习安排时间偏晚了一点,小麦已到了拔节后期,但还不到挑旗(孕穗)期,旗叶虽已展开,但旗叶与顶2叶的叶耳距多在1cm左右,每个小穗已分化出2-3个小花,小花亦可看到明显的3枚雄蕊和雌蕊,雌蕊花柱顶端凹陷,单还没形成羽状柱头。
幼穗分化处于药隔分化期与四分体形成期之间,生育时期可记为接近挑旗。
因多数同学未看到分化图片,幼穗分化图可参照下图画出小穗、小花分化图,植株形态图可参照下图或教案中与四分体形成对应的植株形态图,但旗叶要适当小一点,顶端节间要短一些。
起身期穗分化图可用单棱期或二棱期图。
麦幼穗分化的观
麦幼穗分化是小麦从营养生长向 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决定
了小麦的最终产量和品质。
通过观察和研究麦幼穗分化,可 以了解小麦生长发育的规律,为 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
导。
麦幼穗分化期的管理措施对提高 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如合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
等。
02
麦幼穗分化的观察方法
观察工具和设备
制作临时装片
将麦穗切下部分,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制成临时装片。
显微镜观察
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焦距和光源,仔细 观察细胞分裂和分化情况。
记录观察结果
在记录本上详细记录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分裂和 分化情况,并绘制简图。
比较分析
对不同时期、不同品种的麦幼穗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规 律。
观察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践指导。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麦幼穗分化的阶段
01
小麦幼穗分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单棱期、二棱期和护颖形期 。
02
单棱期:茎尖开始分化出穗原基 ,呈环状突起,形似鱼钩。
二棱期:穗原基开始纵向伸长, 形成二棱形的幼穗,此时可观察 到小穗原基的分化。
03
护颖形成期:幼穗继续发育,护 颖开始出现,随后逐渐形成完整
的麦穗。
04
麦幼穗分化的重要性
基因型与表型
基因型是决定麦幼穗分化的内在因素, 而表型则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影响。
环境因素
温度
适宜的温度对麦幼穗分化 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 温度都会影响其正常发育。
光照
光照强度和时长对麦幼穗 分化有重要影响,光照不 足可能导致穗粒数减少。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状况对麦幼穗分 化有直接影响,水分不足 或过多都会影响其正常发 育。
小麦穂分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了解小麦穂分化过程,掌握小麦穂分化各时期的特点,探究不同生态环境、品种、春化特性和播种季节对小麦穂分化时间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土壤、水、温度计、光照计、生长箱、显微镜等。
2. 实验方法:(1)选取不同品种的小麦种子,进行播种,确保播种均匀。
(2)根据实验设计,分别设置不同生态环境、春化特性和播种季节,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3)定期观察小麦穂分化过程,记录不同时期的变化。
(4)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麦穂分化各时期的特点。
(5)统计不同条件下小麦穂分化所需时间。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麦穂分化各时期特点(1)生长锥伸长期:生长锥开始伸长,长度大于宽度,是穂分化开始期。
(2)单棱期:由生长锥基部向上分化出穂轴节片,每节片上生出1个环状突起的苞原基。
(3)二棱期:在幼穂中部相邻两苞原基间长出小穗突起,逐渐向上部和下部发展,使幼穂呈现二棱状。
(4)小花分化期:当幼穂上中部小穗原基的基部形成颖片不久,出现小花生长点。
分化顺序是在整个小穗上由中部向上、向下发展,在一个小穗上由下而上进行。
(5)雌雄蕊分化期:小穗分化出约4朵小花时,其基部小花原基的生长点分化出3个雄蕊突起,雌蕊相继分化。
(6)药隔形成期:雄蕊原基长大分化出花药的药隔,分成4个花粉囊。
(7)四分体形成期:花药进一步分化发育形成花粉母细胞、二分体,再形成四分体。
2. 不同条件下小麦穂分化时间对比根据实验结果,不同生态环境、品种、春化特性和播种季节对小麦穂分化时间有显著影响。
具体数据如下:(1)生态环境: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水分适中的条件下,小麦穂分化时间较短,约为30-40天。
(2)品种:不同品种的小麦穂分化时间存在差异,一般品种分化时间较长,约为40-50天。
(3)春化特性:春化处理的小麦穂分化时间明显缩短,约为20-30天。
(4)播种季节:秋冬播种的小麦穂分化时间较短,约为30-40天;春播的小麦穂分化时间较长,约为40-50天。
小麦发育观察总结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小麦发育观察总结报告小麦播种播种日期:2012年10月04日小麦品种:中优629(红粒抗穗发芽的强筋品系)播种量:20万株/亩播种深度:5cm操作步骤及观察要求:1.在已种植小麦苗中选出两段一米长的样段作为研究对象。
2.在一行的行头整理出三株相对独立的植株。
3.在行旁边选一段十多公分长的地块,撒下新的麦种。
4.每隔一星期观察一次。
在小麦进入休眠期前,每次记下观察的时间;三株独立植株的高度和主茎的叶数;每个样段的基本苗数和总茎数。
开春后,每次观察样段的死苗数、基本苗数和总茎数。
每次观察时注意留意新麦种的生长状况。
小麦生长发育特性田间观察各生育时期观察播种期:实际播种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观察的小麦播种期是2012年10月4日。
出苗期:全区有10%以上的幼苗第一真叶伸出地面1.5-2cm时为始苗期,全区有50%以上的幼苗真叶伸出地面1.5-2cm时为出苗期。
分蘖期:全区有10%的植株第一分蘖露出叶鞘1cm时为分蘖始期,达到50%是为分蘖期。
越冬期:指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C以下,植株地上部分基本停止生长的时期。
返青期:越冬后,当全田有50%以上的植株心叶开始转绿是,为返青期(北方有的地区过冬时小麦地上部分死亡,以后在长出新叶)。
拔节期:全区有50%植株的主茎第一节伸出地面1-2cm时为拔节期。
孕穗期:全区有10%的植株茎秆开始打苞,追后一叶(旗叶)全部抽出叶鞘时为孕穗期。
抽穗期:全区有10%的植株顶端小穗(不包括芒)从上部旗叶叶鞘伸出时,为抽穗始期;50%的的植株达到上述标准时为抽穗期;80%以上的植株达到标准时的为抽穗盛期。
开花期:全区有50%的植株穗子中部的小穗开花(小花开裂、黄色花药外露)时为开花期。
成熟期:A.乳熟期:全区50%的麦穗籽粒已经形成,接近正常大小,内部充满乳液。
B.蜡熟期:全区50%的植株籽粒颜色逐渐变黄,内部呈蜡状,易被指甲划裂。
C.完熟期:全区籽粒已具有本品种正常的大小和籽粒颜色,内部变坚硬,手搓不碎。
小麦植株分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小麦分蘖的影响。
2. 探究小麦分蘖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 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小麦品种:品种A(早熟)、品种B(中熟)、品种C(晚熟)- 实验地点:农业实验基地- 实验设备:土壤养分测试仪、气象站、分蘖计数器等2. 实验方法(1)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以下处理:- 处理1:品种A,温度15℃,光照时间12小时- 处理2:品种B,温度20℃,光照时间16小时- 处理3:品种C,温度25℃,光照时间20小时- 处理4:品种A,温度15℃,光照时间20小时- 处理5:品种B,温度20℃,光照时间12小时- 处理6:品种C,温度25℃,光照时间16小时(2)实验步骤:1. 在实验基地选定适宜地块,按照不同处理要求进行土壤翻耕、施肥、播种等。
2. 在播种后30天,对每个处理的小麦植株进行分蘖计数,记录数据。
3. 在播种后60天,再次对每个处理的小麦植株进行分蘖计数,记录数据。
4. 在播种后90天,对每个处理的小麦植株进行分蘖计数,记录数据。
5.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各处理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光照、降雨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蘖数量变化通过实验数据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在播种后30天,处理1(品种A,温度15℃,光照时间12小时)的分蘖数量最多,其次是处理2(品种B,温度20℃,光照时间16小时)和处理3(品种C,温度25℃,光照时间20小时)。
- 在播种后60天,处理1、2、3的分蘖数量仍然较多,但处理4、5、6的分蘖数量明显减少。
- 在播种后90天,处理1、2、3的分蘖数量逐渐减少,而处理4、5、6的分蘖数量基本稳定。
2. 分蘖规律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小麦分蘖数量较多。
- 低温和短光照时间有利于小麦分蘖,而高温和长光照时间不利于小麦分蘖。
- 不同品种的小麦分蘖规律存在差异,早熟品种分蘖数量较多,中熟和晚熟品种分蘖数量较少。
小麦穗分化观察
已伸长的生长
锥自下而上出现分节的环状突起,这是苞叶原基,
苞叶原基在小穗原基分化出现后退化。因每节一个 苞叶原基均呈棱形,故称单棱期。苞叶原基着生在 穗轴节上,也称穗轴节片原基分化期。此时对应4-5 叶。
苞叶原基
3. 二棱期(小穗原始体分化期) 幼穗中部两个相邻的苞叶原基间,先 长出一个突起,即小穗原始体,然后 向上向下相继分化出小穗原始体。 苞叶原基
生长点
绿叶原基
根据幼穗分化过程和生产上应用的需要,可将幼穗 分化发育过程分为七个时期: 1.伸长期 生长锥基部的叶原基原始体分化完毕, 幼穗开始分化。生长锥开始伸长,长度显著大于宽度。 此期春性品种一般为3叶1心,半冬性品种4叶1心,3-4 叶生长。
伸长初期
伸长期 生长锥
2.单棱期(穗轴节片原基分化期)
品种 或处 理 观察 日期 株 号 外观主茎 未展开 展开叶龄 叶数 节间长度 1 2 3 4 幼穗 分化 时期 每穗小 穗数 幼穗的幼穗分化有何 区别?壮苗与弱苗、旺苗幼穗分化有何区别? 3.绘出你观察到的幼穗发育时期图,并注明发育时
期及各部位名称。
药隔形成期雄蕊原始体由雄蕊原始体由半球形发育成方柱形即花药原半球形发育成方柱形即花药原始体每个花药原始体沿中部自始体每个花药原始体沿中部自上而下出现纵沟将上而下出现纵沟将11个花药分个花药分成成22室以后每室出现分隔花室以后每室出现分隔花药原始体成为药原始体成为44个小花囊即药个小花囊即药隔形成期
实验一 小麦穗分化过程观察
拔节后幼穗剥取时注意:
1.在剥去所有展开叶的基础上,即可估计幼穗部位, 然后剪去基部过长的茎节,并在幼穗上方3~5厘米处剪 断。对拔节尚不明显的苗,宁可多留一段,以免剪除 或剪伤幼穗,或给幼叶记数带来困难。 2.剥叶鞘时可由基部用解剖针针尖向上刺撕,然 后用右手母食指轻轻向下拉掉。
小麦穗分化观察
掌握观察小麦穗分化的操作技术;鉴别小麦穗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特征;了解小麦穗分化过程与植株外部形态的关系。
二、内容说明(一)小麦穗、花的构造。
小麦穗为复穗状花序,穗的中轴叫穗轴,由一个个的节片组成。
每个穗轴节片的顶端着生一个小穗。
小穗是由两个颖片及颖片之间的若干内小花组成。
小花相对互生在小穗梗上。
小麦的小花叫颖花,是由外稃、内稃及内、外稃之间的雄蕊、雌蕊、浆片组成。
小麦的雌蕊包括柱头和子房,子房基部靠外稃的两侧各有浆片一片,为无色薄膜。
雄蕊由花药、花丝组成,每个小花由花药、花丝组成,每花有花药3枚,每个花药二裂,每裂分为两室,室内在花药成熟时贮藏有花粉。
(二)小麦穗分化的过程小麦穗是由麦苗茎(或分蘖)生长锥分化发育而来。
小麦在通过春化阶段以前,茎的生长锥是一个半圆球形的突起,宽度大于长度,其主要作用是分化叶片、节和节间的原始体。
当春化阶段通过而进入光照阶段发育、茎的生长锥开始伸长时,即为小麦穗分化的开始。
小麦幼穗开始分化的时间,随品种的冬春性、播期的迟早而不同。
一般趋势是早熟品种分化早,春性品种比冬性早,早播的比晚播的早。
另外,增施磷肥、高度密植、高温干旱、土壤瘠薄等都会有促进发育的作用,因而也能使穗分化提早进行。
小麦幼苗个体上的穗分化,是按照主茎到分蘖、由低位分蘖到高位分蘖,由低级(次)位分蘖到高级(次)位分蘖的顺序进行。
所以,同一植株上主茎与各个分蘖间幼穗分化的进行程度是不相同的。
为此,观察或检查幼穗分化时,一般以主茎为对象进行剖析,较能正确反映个体发育的情况。
主茎和分蘖进行幼穗分化时,均是按照由穗轴→小穗→小花的顺序开展的。
其中穗轴由基部向顶端进行,小穗则由中下部→中部→下中部→基部→顶部的顺序进行。
顶部与基部小花发生顺序与小穗发生顺序颠倒。
说明顶部小穗的小花发育较基部早,基部小穗分化虽然早,但进程慢。
因而基部小花有较多退化现象。
同一小穗的小花是从基部向上顺序分化,基部1-4内小花形成的强度大,平均1-2天形成一朵,以后分化速度转慢,约2-3天形成一朵,每朵小花内又由外向内(内外稃、雌雄蕊、浆片、芒伸长)进行。
(整理)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适用专业:农学专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作物系-------------目录实验一作物冠层结构的分析 (1)实验二小麦穗分化过程的观察 (7)实验三小麦植株形态的观测 (8)实验四玉米形态特征观察 (9)实验五玉米类型识别及生产效能分析 (10)实验六大豆播种质量和苗情调查 (11)实验一作物冠层结构的分析一、目的与意义作物冠层结构是作物群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作物群体的物质生产及经济产量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作物冠层诸指标也成为评价作物群体结构优劣及探讨不同群体生产能力大小的重要依据。
通过本项综合试验,使学生掌握与冠层结构有关的诸指标的涵义,并学会这些指标的测定和求算方法,用测定结果对作物群体结构进行评价和比较。
二、测定对象选择生育正常,生长均匀的接近最高叶面积指数期的水稻和大豆群体,分别代表禾谷类作物群体和阔叶作物群体。
三、试验内容3.1作物叶面积指数的测定方法测定叶面积指数是在测定单叶面积、单株叶面积的基础上,再根据单位土地面积内的作物株数,就可以计算叶面积指数。
仪器设备米尺;剪刀;铺有湿纱布的带盖搪瓷盘;天平;叶面积仪;皮尺(50m)。
测定方法首先应调查单位土地面积上(每平方米或若干平方米)的作物实有株数。
根据地块大小和地势等,按对角线五点式定点法或三点式定点法确定3~5处有代表性的观测点。
每一观测点的大小,因作物而不同,如玉米、高梁等高秆作物,可取20-30 m2,稻、麦、大豆等到矮秆作物可取2-5 m2,每观测点可用尺量取正方形或长方形,也可顺垄取段计算。
确定测点后,分别查出每观测点内的实有株数,并计算出每平方米内的植株数。
在查出株数后,在各测点内再选有代表性的若干植株,如玉米、高粱可选3-5株(共9-25株),水稻、小麦等可选5-10株(共15-50株),测定单株叶面积。
为了测定单株叶面积,首先应测定单叶面积。
在测定单叶面积时,可采用长宽系数法或叶面积仪法进行离体或活体的单株叶面积测定。
【实验】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
【关键字】实验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篇一: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实验二小麦种、变种和品种的鉴别一、目的根据小麦种、变种和品种麦穗的特征特性,练习识别小麦种、变种和品种的方法。
二、材料小麦各个种及本地区栽培品种的麦穗;小麦种及变种的标本。
三、用具和药品放大镜、实验针、烧杯、培养皿、滤纸;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苯酚(白碳酸)等。
小麦植物学的分类是按形态学的特征、结实器官的特点与生物学特性,将相似的小麦类型组成一个分类单位,由这些单位再组成一个分类系统。
根据小麦类型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就能了解它们在形态学和生物学上的特征特性,以及它们的亲缘关系,以便有效地加以利用,创造新类型,培育成新品种。
但由于小麦植物学分类主要是根据形态上的差异,没有注意到小麦类型形成发展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产上的经济价值。
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品种资源,还必须认识小麦的品种。
小麦品种是人类创造的栽培植物群体,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生产资料。
因而小麦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而且品种在经济上的价值还具有时间性和地区性。
这在认识、选育和利用小麦品种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麦种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 Juss.),小麦属(Triticum L.)的植物。
这一属包括许多种,过去按形态特征曾被定名为20多个种,以后,根据详细的形态比较和细胞学研究,又将这些种归并为三个系统:一粒小麦系、二粒小麦系和普通小麦系。
三系之间染色体数目不同,成倍数性关系,都是7的倍数。
一粒系体细胞的染色体是14条(2×7=14),二粒系是28条(4×7=28),普通系则为42条(6×7=42)。
故一粒系的各个种称为二倍体,二粒系的各个种称为四倍体,普通系的各个种称为六倍体小麦。
遗传学和细胞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少的种间存在着一系列形态上的过渡类型,而且有些种间染色体组相同,种间相互杂交能得到正常的后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小麦幼穗分化各时期与生育时期、主茎叶龄、节间的关系。
幼穗分化时期
伸长期
单棱期生育5.0
5.5节间
2二棱初期
二棱中期
二棱末期
护颖原基分化期
小花原始体分化期越冬期
1、观察小麦幼穗分化均以主茎为分析对象,如提供材料不完备,也
3可以用同株上下不同分蘖进行观察,以弥补缺位现象。
2、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检视时,要从幼穗的正面、侧面、基部、中部、上部等各部位进行观察,才能全面掌握幼穗分化的变化。
3、观察四分体时,要选取稍微带黄绿色的花药作材料。用镊子将花药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捣碎,再用醋酸洋红染色后,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比较。
2、拔节以后幼穗的观察
用手摸清各界部位并估计幼穗位置,然后剪去基部及幼穗上方2cm以上的叶片,将叶鞘由外向内一层层剥去,每一层可由叶鞘基部用针挑开,然后轻轻拉掉。剥幼叶时尽可能连叶鞘一起剥落。剥出幼穗可直接用放大镜观察,为了清晰观察其小花各部分构造,可用解剖针挑取一个小穗,置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
五、注意事项
越冬期
返青期
起身期
拔节期5.8
8.0~9.0
10.0
10.0~13.0第一节间开始伸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第三节间开始伸长第四节间开始伸长第五节间开始露头雌雄蕊原始体分化期拔节期
药隔形成期
四分体形成期拔节~挑旗期13.0
挑旗期叶片全部抽出
四、实验步骤
1、拔节前幼穗的观察
此时幼苗较小,幼穗剥去时应特别细心。麦苗要留住分蘖和根以供把持,将最外面两片叶撕下。剥去幼穗时,要先将解剖针在叶鞘基部刺入,而后向上撕裂叶片,用手将基部叶片剥干净,剥心叶时,解剖针应从基叶两侧刺入,剥至生长锥暴露清晰,然后用放大镜或低倍镜观察。
Ⅳ.护颖原基分化期二棱末期后不久,在穗中部最先形成的3~4个
1小穗原基基部两侧各分化出一浅裂片突起,即护颖原基突起(线状裂片)。该突起将来发育成护颖,两线状裂片之间的组织发育成小穗轴和各小花。
Ⅴ.小花分化期在中部最先分化形成的小穗的下位护颖内侧,分化出第1朵花的外稃原基(棱状突起);继而很快在上位护颖内侧分化出第2朵花的外稃原基。在同一小穗内,小花原基的分化呈向顶式,在整个幼穗上,则先从中部小穗开始,然后渐及上、下各小穗。
实验二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鉴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小麦幼穗分化的方法,了解小麦穗的分化形成过程;2、掌握幼穗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特征;
3、明确幼穗各分化时期和植株外部形态间的对应关系。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材料:不同叶龄的麦苗。
2、用具:剪刀、解剖针、放大镜、双目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三、实验内容
(一)小麦幼穗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特征
Ⅰ.伸长期生长锥伸长,高大于宽,透明光滑,略呈锥状,这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Ⅱ.单棱期[穗轴(节片)分化期]生长锥伸长到一定程度,基部由下而上出现环状苞叶原基(呈单棱状)。苞叶原基出现后不久受到抑制,呈半环状,并逐渐消失。两苞叶原基之间即为穗轴原始节片。
Ⅲ.二棱期(小穗原基形成期)当分化出8~9个苞叶原基时,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期。由于小穗原基出现后,在解剖镜下可以观察到苞叶原基和小穗原基两种棱形突起,故称为二棱期。此期持续时间较长,根据两种棱的形态变化,二棱期又可分为二棱前期、二棱中期、二棱末期3个时期。
Ⅵ.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当中部小穗的第4朵小花出现时,其基部第1朵小花的外稃内侧(上方)几乎同时分化出内稃和雌雄蕊原基(先分化出3个半圆球形的雄蕊原基,稍后分化出1个顶端稍平的圆形雌蕊原基)。雌蕊原基居中,3个雄蕊原基鼎立于其周围(内、外稃之间)。鳞片突起与内稃原基同时出现。
Ⅶ.药隔形成期当中部小穗第3朵小花进入雌雄蕊原基分化时,其第1朵小花的雄蕊原基沿体积进一步增大,中部自顶向下出现微凹纵沟,而后逐渐形成药隔及4个花粉囊。同时,雌蕊原基顶部也凹陷,分化出2个柱头原基突起,继而形成羽状柱头。
六、作业
绘制一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幼穗分化图像,并注明名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