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设计

高二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设计

⾼⼆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设计,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设计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学⽬标】: 1、知识⽬标 ◇识记: (1)⾃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 (3)⼈类社会的物质性 (4)运动的含义 (5)静⽌的含义 (6)规律的含义 (7)运动是有规律的 (8)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 (1)世界的物质性 (2)⾃然界是物质的,不⾜上帝和神创造的 (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4)劳动创造了⼈和⼈类社会 (5)⼈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运动和静⽌的关系 (8)规律的客观性 ◇分析 (1)联系当前⾃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然界的物质性 (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类社会的物质性 (3)⽤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法,提⾼分析问题的能⼒ (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 (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 3、情感、态度、值观⽬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唯物主义的⾃然界、世界观 (2)树⽴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重点、难点】: 1、世界的物质统⼀性证明 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理解,⽆论是⾃然界还是⼈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章的,⽽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高二政治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高二政治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一、明确考点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4、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5、规律的概念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考情分析
本课主要涉及了唯物论(每年高考的重点)的部分知识点如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

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如08、XX 年海南卷20题考了世界物质统一性;江苏卷XX年28题、XX年31题考了物质运动的规律;XX年广东卷23题、江苏卷26题考了运动的概念。

三、基础知识梳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含义:不依赖于,并能为所反映的。

(2)唯一特性:
2、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世界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本质上是客观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2)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3)运动的特性:的、的和的。

高中政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必修4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想让我们明白应当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内容是任何哲学都不得回避的问题。

对此,本课从世界的物质性入手,说明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两个方面,因此本框分两目: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从而得出世界是个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思维能力有一定提高,思想活跃,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对一些社会现象能主动思考,但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物质与事物的区别,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别,可以说是一头雾水。

所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尤其重要,这将直接决定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教学目标分析】一、基本知识: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如何证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难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什么关系。

【教学方式】创设情景,问题导入,师生对话,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应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搜索材料,主要是关于地球起源与演变的探索。

【教学结构】一、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教学】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探索世界的本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探索世界的本质》教案

4.1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框题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1、师生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

使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2.课堂具有民主性、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

3教学中提倡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

4教师要用激情感染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材分析】知识结构分析:本框题内容从世界的物质性入手,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物质性三个方面。

因此本框题在学习物质含义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人的意识的物质性。

从而得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以学生已经具备的一定的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已有的具体知识中得出较为抽象的哲学原理。

从知识学习的意义看,本框题是哲学知识重要的基础理论部分,对学生唯物主义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4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和重点知识教师精讲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调动已有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

【学情分析】1原有知识发展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如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也对人体的大脑结构有了一定的认知,本框题的任务就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感性的、不系统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把相关知识理论化、系统化,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与严密。

3非知识因素分析:通过对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对较为抽象的哲学知识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

但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物质与事物的区别,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可以说是一头雾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所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尤其重要,这将直接决定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全面理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必修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案教案

必修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案教案
情感、态
度与价值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反对否认运动的不变论,也 要反对否认静止的诡辩论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 律办事
教学重点和难

八、、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4、规律与规律的表现形式
预习完成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6、 所谓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的
联系。
7、 规律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规律是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
有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而不能。
9、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和
利用规律,
5、“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6、“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
3、静止的含义
4、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二、运动是有 规律的
多媒体展示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
认识什么是规
律?
材料说明了什
么?
规律:
材料说明了:
知识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着名 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 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概念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观点。

3. 培养学生思考世界本质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物质概念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念。

2. 难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观点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案例和相关概念的解释。

2. 准备相关视频和音频材料,用于课堂讨论和讲解。

3. 准备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准备课后作业,包括思考题和实践活动,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都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引出本课主题。

(二)探究世界本质1. 运用教材图片和材料,分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探讨物质世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客观条件。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概念和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 展示一些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它又是怎样发展的?探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 引入主观世界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主观世界指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和物质世界有什么区别?(三)总结探究成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成果,教师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以及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的物质性。

(四)布置作业1.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思考物质世界是怎样发展的?2. 搜集一些关于物质世界的名言警句或诗词,谈谈你对物质世界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高中政治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1)

高中政治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1)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足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所以,社会的发展不是由某个人的意识决定的,是客观的,是有客观规律的。人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板书设计
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一)世界的本质
1、物质含义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三)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社会的存在来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物质的。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由某个人的意识决定的。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今天,是有客观规律的。我们不能随意改变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
从现实状况看,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人想怎样就怎样的。实践证明,建国初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就不符合当时的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使我国经济停滞不前,人民贫穷落后。这就证明,从资本主义一下子跨入共产主义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因为中间还有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二)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共同点,比如苹果和菠萝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水果。苹果和狗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生物。苹果和石头的共同点是什么?原子。
读课本29页第一段。
老师:马克思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什么是物质?(列宁下的定义)
学生: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规律,如何利用规律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规律的客观性难点:物质的含义【教学方式】学案导学法、讨论法、自学阅读法与教师启发法【教学过程】【导入课程】:罗斯福总统打狼的故事【讲授课程】:一、知识梳理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世界是物质的(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考点二物质的运动及其规律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观点辨析:(1)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2) 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在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

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

(3)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4)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5) 飞驰不动。

考点三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教案标题: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本质是由各种自然、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构成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是多元的。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思考的方法,探究世界的本质。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与沟通,共同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学生用品:笔、纸、课堂笔记本等。

3.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实物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世界多样性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世界多元性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探究(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例如:自然界、文化、科技等),并通过观察、讨论和调查等方式,探究这个主题在世界中的表现。

2. 提供一些资源供学生使用,如图片、视频、实物等,帮助他们收集信息。

3. 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和提问的方法,记录他们的发现和疑惑。

总结(10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探究结果,并展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

2. 引导学生总结世界的本质是由各种因素共同构成的,并帮助他们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3. 引导学生思考:你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你觉得探究世界有什么意义?拓展活动(15分钟):1. 邀请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社会、文化等特点,并制作展板或海报进行展示。

2. 鼓励学生通过互动问答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其他小组展示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和讨论。

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世界多样性的短文,包括他们在探究世界的本质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2. 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世界多样性的例子,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与沟通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等。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物质的概念• 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归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2、过程与方法• 联系自然界中的事物并分析其客观性,从而认识自然界的物质性• 联系社会事例,分析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然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这就是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据此,我们应该反对神创论,自觉坚持无神论思想。

二、教学重点• 运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批驳上帝创世说的荒谬性三、教学难点•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探究活动1】课本第28页●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违背客观实际的。

2、什么是物质?比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 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上所讲的物质、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属性,都是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一些具体论断,其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这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囊括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探究活动2】课本第29页●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探究活动3】课本第30页●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四、教后感第二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 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联系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要遵循规律,否则会受到惩罚,可以结合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事例加深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反对否认运动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否认静止的诡辩论•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二、教学重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三、教学难点•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规律与规律的表现形式四、教学过程(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什么是运动?【探究活动1】课本第31页(上)●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新人教版)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新人教版)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一、@§本单兀的地位@§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怎样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本单元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人手,通过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本单元最基本的知识目标。

@§从能力目标来说,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意识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牢固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总之,本单元探讨世界的本质,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这一内容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中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课时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高中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课时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高中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课时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世界的物质性
【课堂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和理解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
2、识记和理解物质的概念
3、识记和理解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能力目标
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教与学】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探究一】采用小组讨论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总结“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组成部分。

【探究二】采用小组讨论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总结①“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水’‘火’‘原子’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关系”。

②“万事万物的共性是什么?”
2、物质是客观存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

【思考】恩格斯所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探究一】采用小组讨论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总结“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1、人类社会是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
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3、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用心爱心专心。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课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一、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3、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

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1)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2)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1)运动和静止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四、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4《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一、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3、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

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1)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2)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1)运动和静止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3、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辩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四、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五、补充理解:1、如何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的固有属性(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2、规律和规则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它、消灭它或者改变它。

规则是主观的,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制定的,可以制定它、废除它或者修改它。

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课内探究学案】【合作探究1】哲学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合作探究2】水利专家说,治理淮河的思路逐步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

也就是试图完全消除洪水灾害,转变为承认洪水的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设施,力争将洪水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结合材料中淮河领域洪水管理的实践,谈谈如何理解治水要按规律办事。

课堂有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D.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⑵新陈代谢⑶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返⑷阶级斗争规律⑸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⑹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⑻苹果落地⑼市场上商品价格时涨时落⑽水往低处流⑾种瓜得瓜,种豆得豆A ⑴⑸⑼B ⑶⑸⑻C ⑺⑽⑾D ⑵⑷⑹⑺4、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表明( )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5、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

这个观点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消灭或创造规律B、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非选择题:6、农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李常水,成绩优异,对于动、植物生长规律等方面有很深的研究。

他对农村经济发展有浓厚的兴趣,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主动要求回乡当农民,立志要为农民干出一番事业。

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他认真研究,自觉地总结经验不断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在尊重动、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指导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利用所学,终于带领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受到人民的广泛赞誉。

根据所学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课后拓展学案】一、单项选择题:1、揠苗助长事与愿违,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C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2、庖丁解牛事半功倍,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A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B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3、揠苗助长,事与愿违; 庖丁解牛,事半功倍。

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的哲理是A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变化的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不变D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5.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

这一事实说明()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③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④物质是世界的本质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6. 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7. 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C. 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8. 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①承认物质,否认运动②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④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⑤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⑥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①③④⑥B.①④⑥C.③④⑥D.①④⑤9、今年,西南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

试分析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1)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表现。

(2)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我们既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合作探究2】(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洪水有其特有的规律,治水要尊重洪水本身的特性。

(2)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治水思路的转变说明人们对洪水规律认识的深化,并逐步纠正不合规律的思路和做法,按规律办事,使洪水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课堂有效训练1 5:ADDBB6、(1)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要战胜自然,取得好成绩,就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农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李常水创业的过程说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决不意味着主观能动性可以随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制约的。

首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其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我们应当自觉地总结经验不断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取得更大的成绩。

(3)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课后拓展学案】1 5:BBCBA 6 8:AAB9.(1)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2)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