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
旅游概论
•
•
• •
东道国政府及东道国各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 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4) 联 合 国 的 “ 官 方 旅 行 机 构 国 际 联 合 会”(AI GTO)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指到一个国家访问,停留超过 24 小 时的短期旅客,其旅游目的或是悠逸 ( 包括 娱乐、度假、保健、研究、宗教或体育运 动)或是业务、出使、会议等。 (5)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消遣、商业和其他目的 离开通常环境去往他处,并在那里逗留连 续不超过1 (1)概念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 • 概念性定义是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旨在提 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 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或相关的,但是 又不同的活动区别开来。 • ①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 ②旅游活动的暂时性。 • ③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 • ④旅游活动的综合性。
• • • • • • •
2)旅游活动是一种经济支出活动 旅游是消费活动,而不是生产活动。 1.2.2 社会文化属性 1)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的文明性 2)旅游客体具有社会文化发展的变化性 1.2.3 高级属性 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 是人们满 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 , 拿出部分收入和时间 进行这种特殊的活动 ,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 向并随社会发展和时代影响而演变。 • 1.3 现代旅游活动的类型
• 旅游的异地性,决定了旅游的流动性。 • 4)旅游是一种季节性的活动 • 旅游的季节性,是指旅游活动因受到自然 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呈现出旅游 淡季、旺季的差异性。 • 1.2 旅游的本质属性 • 1.2.1 经济属性 • 1) 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是一种经济交换 关系 • 因此,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形成了旅游 需求者和供给者的关系。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汇总一、旅游概念与特点1. 旅游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文化交流或其他目的,离开居住地到其他地方游览、观光、度假或进行商务活动的行为。
2. 旅游的特点:包括时空性、流动性、多样性和综合性。
3. 旅游的分类:按游客类型可分为主题旅游、商务旅游、观光旅游等;按旅游目的地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二、旅游发展史1. 旅游的起源:旅游活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起源于人们对于探索未知地区、追求冒险刺激和寻求新鲜体验的需求。
2. 古代旅游:古代旅游主要以朝圣、探险和交流为主,如古希腊的奥运会、古罗马的浴场和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等。
3. 现代旅游:现代旅游的兴起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如铁路、航空、互联网等技术的进步使得旅游更加便捷和普及化。
三、旅游产业与经济效益1. 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链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交通运输、购物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
2. 旅游经济效益:旅游业对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3. 旅游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建设和改善居民生活。
四、旅游规划与管理1. 旅游规划的意义:旅游规划是指对于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的规划,能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2. 旅游规划的步骤:旅游规划包括规划目标的确定、旅游资源的评估、旅游产品的开发、市场推广策略的制定等步骤。
3. 旅游管理的内容:旅游管理包括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交通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旨在保证旅游业的正常运行和游客的满意度。
五、旅游市场与消费者行为1. 旅游市场的特点:旅游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
2. 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消费者在做出旅游决策时会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包括旅游动机、旅游选择、旅游满意度等方面。
《旅游概论》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旅游产品类型
观光旅游:以 自然风光、历 史遗迹等为主 要吸引物强调
视觉享受。
休闲度假:以 休闲、放松、 享受为主要目 的注重舒适和
放松。
商务旅游:以 商务活动为主 要目的包括会 议、展览、谈
判等。
文化旅游:以 了解当地文化、 风俗、历史等 为主要目的注 重文化体验。
旅游服务类型
交通服务:提供旅游交通工具和 运输服务
导游服务: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 和解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住宿服务:提供旅游住宿设施和 服务
旅游保险:提供旅游保险产品和 保障服务
旅游设施类型
交通设施:提供旅游交通服 务如飞机、火车、汽车、轮 船等。
住宿设施:提供各种类型的 住宿服务如酒店、旅馆、民 宿等。
游览设施:提供各种游览服 务如景点、博物馆、动物园
狭义的旅游定义
旅游是一种休 闲活动通常是 指离开常住地 前往异地进行 短暂停留的旅
行和观光。
旅游的主要目 的是放松身心、 享受生活通常 包括观光、休常是由 个人或家庭自 发组织也可以 是通过旅行社 等机构进行安
排。
旅游过程中游 客会选择住宿、 餐饮、交通等 方面的服务并 购买纪念品、 参与当地文化
活动等。
旅游定义的演变
早期定义:以休 闲为主要目的离 开常住地的暂时 性迁移
现代定义:以休 闲、娱乐、观光 为主要目的离开 常住地的暂时性 迁移
广义定义:包括 旅游、休闲、度 假等所有离开常 住地的暂时性迁 移
狭义定义:仅指 旅游不包括休闲 、度假等其他暂 时性迁移
03
旅游的内容
旅游活动类型
观光旅游: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休闲度假:放松身心享受休闲时光 文化体验:了解当地文化参与民俗活动 探险旅游:挑战自我探索未知领域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旅游的主体、媒介和客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识,提高其对旅游市场的敏感度。
4. 引导学生了解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其关联产业。
5. 使学生熟悉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旅游政策。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旅游的主体、媒介和客体3. 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关联产业4.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5. 我国旅游政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基本概念、特点、主体、媒介、客体、旅游业组成部分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业的关联产业,培养学生对旅游市场的敏感度。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加深对旅游业的认识。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第二课时:旅游的主体、媒介和客体3. 第三课时: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关联产业4. 第四课时:旅游业的发展趋势5. 第五课时:我国旅游政策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基本概念、特点、主体、媒介、客体等知识点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旅游业关联产业的认识。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旅游业发展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我国旅游政策的理解和应用。
5.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旅游概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六、教学内容6. 旅游者的需求与行为7. 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8.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9. 旅游服务与管理10.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者的需求与行为、旅游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策略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或失败的旅游市场营销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技巧。
3. 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服务与管理场景,培养学生对旅游服务的认识。
4. 小组讨论法:讨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旅游概论课件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中职教材
7
2.2 中国近代旅游的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1949年以前)
(1)鸦片战争后,外国旅游公司在中国建立旅游经营机构,开 展旅游业务。 (2)1923年8月,陈光甫决定在商业储蓄银行下设旅行部,专门 经营旅游业务 (3)1927年7月,旅游部独立出来,正式成立了中国旅行社,该 社是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出境旅游者:在内地旅游设施过夜
出境一日游游客:在内地旅游设施不过夜
2021/3/6
国内游客 :
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 、购物、参加会议、从事经济活动、文化、体育、宗 教活动等原因,离开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的地方去 访问,连续停留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访问的主 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经济报酬。其在中 国旅游目的地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 6个月的游客称之为国内旅游者;出行时间少于24小 时,长于6小时,且离开常住地10千米以上,不在旅 游目的地旅游设施过夜的游客称之为国内一日游客。
恩格尔系数: 一个家庭或个人的收入中用于食物支
出占其消费支出的比例。
60%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小康; 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2021/3/6
? 闲暇时间===工作以外的时间
时间
法定的工作时间:8小时每天,每周最多40小时
必要的附加工作时间:加班,第二职业 必要的社交活动的时间: 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吃饭、睡觉 做家务的时间 闲暇时间:
重点: 1.旅游活动的本质; 2.旅游活动的特点; 难点: 旅游活动的本质
2021/3/6
重点与 难点
10
1 旅游的概念 (1)概念定义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
旅游概论-第二章-1世界旅游简史
Pellentesque habitant morbi
tristique senectus et netus et
tristique senectus et netus et
malesuada fames ac turpis
malesuada fames ac turpis
egestas.
egestas.
一、古代旅行游览的发展
(5)公元7--8世纪,在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兴起。 宗教、经商和考察旅行盛行。 旅行家:苏拉曼
一、古代旅行游览的发展
(6)公元10--11世纪,在西欧城市兴起。如威尼斯、热那亚, 客栈、旅馆也随之兴起。 旅行家:马可-波罗
知识拓展: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意大利)为经商来到中国, 是第一个走完丝绸之路全部行程的人。 由他口述经人记录完成的《马可-波罗游 记》一书,第一次系统地向欧洲人介绍 了亚洲和中国。记录了中亚、西亚、东 南亚等地区。
)年。 B.1855
C.1864
D.1872
12、近代欧洲成立了许多类似旅行社的组织者属于英国成立的有( C D )。
A.运通公司
B.观光俱乐部
C.帐篷俱乐部
D.登山俱乐部
13、产业革命对世界近代旅游构成的刺激因素包括( A B C )。
A.技术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D.价值因素
随堂练习
(1)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地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 目的相联系,因而,古代旅行、旅游往往与通商贸易、宗教旅 行以及奴隶主、封建帝王的巡游活动相结合。 (2)以欧洲人为代表的探险、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物质 占有和殖民文化倾向。
随堂练习 1、世界古代旅行游览的时间是 1841 年 以 前 。
旅游概论1.1
作业
1 简述迁徙、旅行、旅游 的前后发展关系。 2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 “皇宫中的人所想的, 和茅屋中的人所想的 是不同的。”请结合 这句话,谈谈对旅游 产生的基础条件的认 识。
爱是, 爱是,Love is…
L’代表Listen(倾听):爱就是要无条件无偏见地倾 听对方的需求并给予帮助。 O’代表Only(唯一):爱就是百分百的纯正,队唯一 的你所做出的唯一的承诺。 V’代表Valued(尊重):爱就是展现你的尊重,表达 体贴,真诚的鼓励,悦耳的赞美,尊重他的选择。 E’代表Excuse(宽恕):爱就是仁慈的对待,宽恕对 方的缺点与错误,维持优点与长处,并帮助他改 正错误。
三次社会大分工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2.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商人为中介的发达的商品流通形式
具有明确功利目的的经商旅行活动 商人开创旅行先河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因子 经商旅行的目的:获得商业利润 广泛的社交活动 给人愉快感受
都反映出经商旅行已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旅游 气息和内涵。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萌芽
产生
发展
日趋成熟
旅游是在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出来的! 旅游是在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出来的!
一、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一、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迁徙
旅行
共同特征 空间移动
《旅游概论》教案1.3旅游的类型
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三节旅游的类型熟悉旅游的分类方式。
1.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的类型。
2.按旅游费用计价方式划分旅游的类型。
包价旅游。
1.讲授法2.讨论法3.练习法多媒体、教学课件。
理论课。
1课时。
[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旅游了几天?能否简单地讨论一下,将你们的旅游经历进行归类?[讲授新课]一、按地理区域划分(一)国际旅游国际旅游根据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划分为跨国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三种形式。
(二)国内旅游国内旅游根据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划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三种形式。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1.观光旅游2.度假旅游3.休闲旅游4.差旅旅游5.家庭及个人事务旅游6.宗教旅游7.特色旅游(1)红色旅游。
(2)农业旅游。
(3)工业旅游。
三、按组织形式划分1.团体旅游。
2.散客旅游。
四、按旅游费用计价方式划分(一)包价旅游包价旅游分为全包价、半包价、小包价、零包价等形式。
(二)非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包括组合旅游和自助旅游两种主要的形式。
[小结]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所产生的旅游活动的类型也呈现出了多样化。
因此,对旅游进行有效的分类,既有助于旅游业经营工作的开展,又有助于旅游学术研究。
旅游的划分依据众多,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再去发现一些分类方式。
[作业]1.哪些属于特色旅游?请举例说明?2.什么是包价旅游?。
旅游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旅游活动和旅游学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既为旅游吸引物,包括了食住行游四个基本要素和购娱两个非基本旅游要素)、旅游媒介体(是指帮助旅游者完成其旅游经历和体验,为其在旅游过程中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综合性。
3、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差别:是否跨越国界、消费水平不同、逗留时间不同、便利程度不同、经济作用不同、发展时序不同.4、古代旅行:(1)远古时代的人类迁徙(具有求生性的特点)(2)原始社会晚期的旅行活动(是为了进行物品交换性质的易货贸易以及了解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情况,是自发产生的以一种经济活动为目的的旅行活动)(3)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外出易货贸易的需要而展开的一种经济性活动)(4)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商贸旅行、士人漫游(李白杜甫)、宗教旅行(玄奘鉴真)、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李时珍)、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帝王巡游(泰山封禅))。
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消遣性旅行在规模上超过传统的商贸旅行、有组织的旅游活动不断壮大、国际旅游活动持续发展.近代旅游活动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革新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诞生和发展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的原因: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5、旅游学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6、旅游学的学科体系:旅游学形成的学科基础有:经济、管理、地理、心理、社会、生态、美学、统计。
旅游学的体系结构:旅游活动模块、旅游产业模块、旅游管理模块.7、旅游活动:表现为一种短期性的生活方式,又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8、旅游: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原因,暂时离开自己的惯常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及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动。
旅游概论复习提纲
旅游概论复习提纲一、旅游概念与发展历程1.旅游的定义及特征-旅游的定义-旅游的次级性与细分形式-旅游的时空特征2.旅游发展的历程-古代旅游-中世纪的旅游-现代旅游的兴起与发展3.旅游的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心理功能二、旅游全球组织与国际旅游规模1.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UNWTO)-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酒店与餐饮协会(IHRA)2.国际旅游规模与趋势-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的规模及趋势-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的影响因素三、旅游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内容1.旅游学科的定义与特征-旅游学科的定义-旅游学科的交叉性与综合性2.旅游学科的基本内容-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社会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法律与管理四、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2.旅游市场的基本特征与划分-旅游市场的定义与特征-旅游市场的划分方法五、旅游目的地选择与开发1.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评估-旅游目的地选择的依据与原则-旅游目的地评估的指标与方法2.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策略与模式-旅游目的地开发策略-旅游目的地开发模式与实践六、旅游规划与旅游政策1.旅游规划的概念与内容-旅游规划的定义-旅游规划的内容与要素2.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旅游政策的定义与目标-旅游政策的制定过程与实施方法七、旅行社与旅游策划1.旅行社的概念与分类-旅行社的定义与功能-旅行社的分类与运营模式2.旅游策划的基本环节与方法-旅游策划的基本环节-旅游策划的方法与实施八、旅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旅游环境的概念与评估-旅游环境的定义与特点-旅游环境评估的指标与方法2.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可持续旅游的概念与原则-可持续旅游的管理策略与实践以上提纲是旅游概论的复习大纲,包括旅游的概念与发展历程、旅游全球组织与国际旅游规模、旅游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内容、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旅游目的地选择与开发、旅游规划与旅游政策、旅行社与旅游策划以及旅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旅游概论-旅游的基本概念
纳入旅游者的统计范畴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谢彦君:旅游的定义,把以往“习惯上”被认定为 旅游的大量现象(如探亲访友、商务旅行、会议旅行、 体育比赛旅行,等等,不一而足)都拒之门外了。
人类历史上曾有过的典型的人口流动现象归纳起来 主要就是这三种:迁徙、旅行和旅游;它们分别产 生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并出于不同的目的而发生
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 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
二、旅游的基本属性
旅游的消费属性 旅游的休闲属性 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涉及经济和 政治关系等诸多领域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旅游类型的划分标准
标准
具体类型
地理范围 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
旅行与旅游在出行目的这一核心点上是不同的,由 此决定了旅行与旅游的关系是统属关系
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愉悦体验,这是旅游本质 的规定性,是所有旅游都具备的统一内核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
一、旅游的本质
旅游活动是涉及众多层面的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但 旅游活动毕竟是旅游者的活动,其根本属性应该取决于 旅游者的目的。尽管对这个目的也有不同的表述,但它 显然既不会是政治的,也不会是经济的,而终归属于社 会文化的范畴。因此,旅游活动的本质可以概括为: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冯乃康:“旅游是以去异地寻求审美享受为主要内容 的一种短期生活方式。” 王会昌:“旅游是一种人们以体验异域他乡文化风情、 丰富阅历、满足精神享受为目的而暂时离开定居地的特 殊生活方式。” 以上定义把旅游看作旅游者的活动,注重旅游的目的, 强调旅游的文化内涵和休闲特征。
《旅游学概论》课程介绍
《旅游学概论》课程介绍一、课程概述《旅游学概论》是一门介绍旅游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的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旅游的定义、发展历程、影响因素、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以及旅游市场的特点等内容。
同时,本课程还将介绍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日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内容1.旅游概念与发展:介绍旅游的定义、类型、特点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分析旅游对经济、文化、环境等领域的影响。
2.旅游经济学:介绍旅游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解析旅游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讨论旅游对经济增长、就业和贸易的影响。
3.旅游市场与消费者行为:分析旅游市场的组成、运作机制和特点。
研究旅游者的行为决策过程,包括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产品购买等方面的因素。
4.旅游规划与管理:探讨旅游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介绍旅游资源评价、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目的地营销等内容。
5.旅游文化与社会:研究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旅游现象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讨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6.旅游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旅游研究的能力。
包括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
三、教学方法1.授课:采用讲解、示范、举例等方式,讲解旅游学概念和理论框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2.研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较小的团体中共同研究、探讨和解决问题。
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旅游实地考察和实践实习,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旅游行业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同时,学生也将利用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探讨旅游业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综合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实践作业和期末考试等。
其中,平时成绩考核包括课堂作业、小组研讨和实践报告等。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旅游学导论》周恩来中国旅游出版社2024年版2.《旅游经济学》王庆华中国旅游出版社2024年版参考书目:1.《旅游学理论与实践》王宏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2.《旅游规划与管理》罗伟杰中国出版社2024年版3.《旅游市场学》王刚暨南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六、预期成果通过学习《旅游学概论》课程,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1.理解和运用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和重要特征。
3. 掌握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旅游活动的意愿。
教学重点:1. 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和重要特征。
教学难点:1. 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旅游宣传片或者展示一些美丽的旅游景点图片,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和热爱,并引导学生讨论旅游的重要性和意义。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包括旅游的定义、范围和目的。
2. 分类介绍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如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等,并讲解每种旅游活动的特点和需求。
Step 3 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选取一些国内外旅游发展成功的案例,如马尔代夫的度假旅游、巴黎的文化旅游等,让学生了解旅游对当地经济的推动、就业的促进、文化交流的促进,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Step 4 小组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分析该地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和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旅游的见解和学习体会。
Step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旅游的重要性和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和支持旅游活动。
Step 6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撰写一篇关于该地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和旅游发展前景的短文,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和重要特征,以及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旅游概论
旅游导论1.旅游体系雷珀的模型利用旅游者的活动过程巧妙地整合了前面提到的问题,找到了行业和部门的定位,并提出了所有的旅行活动本身都会涉及到的地理因素。
该模型包括:(1)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体系的参与者。
(2)地理因素a.客源产生地代表着旅游客源市场,是刺激和激励旅游发展的“动力”b.旅游目的地代表着旅游的“活动中心”。
可明显地感受到旅游的各种影响,因此应实施旅游规划和管理战略。
是旅游者存在的前提,向旅游者提供众多的独特的不断变化的具有文化历史和自然内涵的旅游资源。
对旅游者的“拉力”可创造旅游需求。
c.旅游交通系统不仅表示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的短暂过程,还包括旅游途中可能访问的中间站点。
(3)旅游业。
是指各类旅游企业和旅游部门构成、提供旅游产品的行业。
以上三个要素相互关联。
雷珀模型通过对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两个主要因素的考察阐明了旅游业还是一个差异性很大的行业。
旅游需求:不稳定性、季节性和无序性;旅游供给:脆弱性和非灵活性。
这是造成旅游目的地经济波动的可能因素。
雷珀模型展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研究原理:所有的旅游要素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旅游的定义从雷珀的模型中可以看出,旅游是由一系列个人、企业、部门和地区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体验的活动。
旅游具有多项性和多面性,它涉及到多种生活方式和各类经济活动。
这反映了旅游的复杂性。
·从需求的角度定义旅游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居环境、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署1994年)旅游的两个基本要素: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目的地的逗留。
最短时间:一夜(未过夜的访问者被称为当日游者或短途游者)最长时间:一年严格按照旅游目的地划分旅游的类型。
建议的距离是:离开常居环境160千米·从供给的角度定义旅游雷珀的概念性定义是: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愿望的所有的企业、组织机构和设施构成的行业。
旅游学概论
饭店的崛起、旅行社的诞生、旅游指南手册的出现、职业导 游队伍的形成以及为旅游活动服务的金融支付凭证-------旅 行支票的产生,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近代旅游业兴起了。
Page
19
什么叫旅行支票?
旅行支票是一种定额本票,其作用是专供旅客购买 和支付旅途费用,它与一般银行汇票、支票的不同 之处在于旅行支票没有指定的付款地点和银行,一 般也不受日期限制,能在全世界通用,客户可以随 时在国外的各大银行、国际酒店、餐厅及其他消费 场所兑换现金或直接使用,是国际旅行都常用的支 付凭证之一。 旅行支票是一种全球范围内被普遍接 受的票据,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如同现金一般 的流动性,不仅很多商场和酒店都支持旅行支票的 付款,也可以在旅行地兑换为当地的货币使用。
Page
29
中国历史上的商务旅游活动开展得很早。史书所载的 “肇牵车牛远服贾”(《尚玉· 酒浩》)就属于殷末周初 商人的商务旅游活动。在《周易》中有许多围绕商务 旅行的内容:如“复卦”中的第二个爻辞说:“休复, 吉”,意思说是商旅美满地归来。李白的《长干行》所 反映的就是 商人的出门之久和行程之远,以及由此导致的家人对远 行经商之人的切切思念。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 “商 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也是歌女对其行商夫 君的抱怨。此外,古代社会交通不便,山林草泽密布,社 会服务业不发达,所以出门在外风险不少,这造成了中 国古代商务旅游的诸多艰难。
Page
3
二、旅游的本质属性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2、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3、旅游是人类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4、旅游是一项高级消费活动 5、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
旅游概论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1.景点或风景区的规划和建设 2.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3.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4.完善旅游服务 5.加强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 6.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 7.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思考题 1.旅游活动的定义是什么?
2.旅游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3.旅游活动的本质和属性分别有哪些? 4.旅游活动的分类有哪些标准?分类的
意义是什么?
5.旅游学科的内容和性质是什么?
第二章 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早期的旅行活动/ 第二节 近代旅游的开端与发展/ 第三节 现代旅游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一、收入水平 1.社会经济状况
2.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水平
二、余暇时间
1.余暇时间的定义 (1)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如我国实行的8小时工作制。 (2)必要的附加工作时间。如必要的加班加点、必要的
第二种职业工作时间等。 (3)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如吃饭、睡觉、家
二、按地域范围划分的旅游活动类型
1.国内旅游 (1)地方旅游。 (2)区域旅游。 (3)全国旅游。
王朗白马风景区
2.国际旅游 (1)跨国旅游。 (2)洲际旅游。 (3)环球旅游。
三、按旅游活动内容划分的旅游活动类型
按旅游活动的内容划分,主要可以分为观光旅游、文化旅 游、保健旅游、考古旅游、购物旅游、宗教旅游、民俗旅 游等。
冬季旅游者等。 二、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思考题 1.如何表述旅游者的定义? 2.影响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有哪些? 3.什么是旅游动机? 4.现代旅游行为的旅游动机有哪些? 5.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6.旅游者常见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7.简述六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或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活动。
旅游的根本性质:1)旅游是人类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2)旅游是人类一种积极而健康的交往活动。
3)旅游是人类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消闲活动旅游活动的要素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活动的特征:审美性、享受性、异地性、暂时性、综合性。
观光旅游的基本特点是:1)知名度高吸引力大的旅游目的地往往成为旅游的热点。
2)旅游者以观赏游览为主,流动性较大,在旅游地逗留时间不长。
3)旅游者消费水平一般不高,对价格往往比较敏感。
4)受气候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观光游览旅游淡旺季十分明显。
5)旅游的最基本类型,也是世界旅游方式的主体,观光旅游者在旅游市场中所占比例最大。
生态旅游的特点:1)生态旅游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
2)生态旅游是高品味的特殊的旅游形式。
3)生态旅游的活动目的是,了解当地环境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欣赏、认识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以及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
4)生态旅游内容丰富属高层次的专业旅游5)生态旅游强调利益共享和公平性。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业的诞生:英国人,托马斯.库克最先认识到这种社会需要开创旅游业先河:1841年7月5日,库克利用包租火。
车的方式组织了第一次团体旅游:1845年库克正式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1845年8月4日库克首次组织了350人从英国的莱斯特至利物浦进行团体消遣旅游,在活动中在宣传和组织方面库克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这次活动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1855年他组织了从英国莱斯特到法国巴黎的旅游,全程采用第一次性包价,这是世界上组织出国包价旅游的开端。
1861年库克创造了一种带金券。
这种代金券实际上是最早的旅行支票。
1872年库克又首次组织了环球旅游。
1857年和1885年英国先后成立了登山旅游俱乐部和帐篷俱乐部。
1890年法国和德国成立了观光俱乐部,美国运通公司1850年兼营旅行代理业务并于1891年发旅行支票。
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重要促进作用表现在:1)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从而为旅游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奠定了客观条件。
2)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
3)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现代旅游迅速的发展的原因从需求方面:1)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几乎所有国家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都大大超过了战前的增长速度。
2)战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而个人闲暇时间增多。
3)战后新技术革命浪潮蓬勃发展,信息知识和技术日益进步,文化教育事业也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4)战后城市化进程加速。
5)战后交通工具日益现代化。
6)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深入发展。
现代旅游的特点:增长的持续性、旅游活动的普及性、地域的集中性、旅游的季节性和竞争的激烈性。
第四节中国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1927年6月陈光甫成立“中国旅行社”这是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197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1)旅游业从外事接待型转为经济创汇型。
2)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
3)三大市场全面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
5)旅游业经济作用日趋重要,综合功能全面显示。
6)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
7)旅游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非定居国访问的人。
中国的定义:旅游者是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收入水平、闲暇时间、身体健康状况、家庭人口状况和旅游动机。
麦金托什的旅游动机论:1)身体方面的动机2)文化方面的动机3)人际方面的动机4)地位和声望方面得动机。
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自我中心型,近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和多中心型。
消遣型旅游者特点:1)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比例最大。
2)旅游的季节性较强3)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对出发时间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
4)消遣型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较长。
5)由于自费的原因,消遣型旅游者大都对价格较为敏感。
差旅型旅游者特点:1)他们在人数上虽然较少,但在出行次数上较为频繁。
2)在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他们较强调舒适和方便,因而消费较高。
3)由于他们的出行时出于工作业务的需要,因而少受季节的影响,甚至没有季节性4)他们对目的地的选择性较小或者根本没有选择余地。
5)除特殊情况外,他们一般在目的地停留天数较少,因为外出任务的性质决定了他们不可在目的地过久停留。
6)他们在价格方面不太敏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外出并非自费,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没有选择或更改目的地的自由。
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特点:观赏性、综合性、地域性、时间性、永续性。
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或旅游饱和度: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面向市场掌握市场、个性鲜明突出独特性、突出重点,通盘建设、力求经济,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将旅游业定义为: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群体所组成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业的特点:综合性产业、依托性强的产业、服务性的产业和环境密集型产业。
旅行社的经营特点:旅行社是知识密集型企业、旅行社是依附性很强的企业、旅行社是脆弱性很强的企业、旅行社是要求具有良好企业形象的企业、旅行社企业的业务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
饭店业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客栈阶段、大饭店阶段、商业饭店时期、现代新型饭店时期。
饭店业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1)旅游业中的支柱行业,旅游创收的重要渠道2)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3)旅游业关联度高的重要因素4)旅游业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5)有助于强化旅游业的社会文化功能。
现代饭店集团也称饭店联号或饭店连锁经营,是指饭店公司拥有、控制或管理两家以上的饭店,这些饭店分布在本国乃至世界各地,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统一的服务标准进行联合经营,形成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的饭店经营系统。
现代饭店集团的优势:品牌优势、技术管理优势、市场优势、财务优势。
饭店业的发展趋势:1)饭店经营管理理念现代化2)饭店经营形式集团化、专业化3)饭店服务产品多元化、个性化4)饭店竞争文化化5)绿色饭店成为潮流旅游交通的作用:1)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2)有助于促进旅游区的兴起合发展3)旅游业经济收入稳定而重要的来源4)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旅游产品:从旅游业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旅游活动需要的全部服务的总称。
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旅游者从离家外出开始返回家为止这一期间旅游经历中所需要的全部服务的总称。
旅游产品的构成: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可进入性。
旅游产品的特性:综合性、无形性、不可转移性、生产和消费同步性和不可储存性。
广义的旅游市场可以理解为旅游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一切供求关系的总和。
狭义的旅游市场又称为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他是由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构成。
全球国际旅游客流规律1)国际旅游客流规律是由近及远,以近距离旅游为主,远程旅游相对较少,但远程旅游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旅游者多流向风景名胜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国际旅游流量的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
4)国际旅游客流在具有某种特殊关系的两国或地区之间流动。
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特点1)经济发达国家游客市场是中国较有潜力的海外游客市场。
2)目前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的消费水平不高,居于中等。
3)中老年游客比重达,青少年游客比重小。
4)观光旅游比重达,会议、商务、奖励性旅游比重小。
5)原有主要客源市场进一步增长,新兴客源市场有所发展,周边客源市场发展迅速。
中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状况:1)距世界主要客源市场较远。
2)面临临近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激烈竞争。
3)旅游产品种类与结构缺乏竞争力。
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过程:开创阶段(1984——1988)、波动阶段(1989——1992)、繁荣阶段(1993——1998)和新阶段(1990——)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1)从花费额来看,国内旅游花费总体水平在大幅度攀升,但总体消费水平较低。
2)规模大、覆盖广、多样化。
3)经旅行社中介出游人数增长很快,散客市场仍占相当份额。
4)短程旅游者居多,长途旅游有较大发展。
5)出游时间比较集中。
6)增长迅速,旅游业前景广阔。
旅游对经济的积极影响:1)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①创收的作用②创汇的重要手段2)带动相关经济部门和行业迅速发展3)扩大就业机会4)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旅游对经济的消极影响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2)有可能使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3)可能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4)可能对旅游资源产生破坏旅游对旅游者的影响①旅游即生活②促进智力资源开发进程,使人获得丰富知识。
③高级精神享受。
美感培育手段之一。
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①促进接待的对外交流②促进接待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
③促进接待地社会文化的现代化。
④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旅游文化的消极影响1)使接待地的历史文化遗产遭人为破坏2)是接待地固有文化舞台化、商品化、庸俗化。
3)扭曲接待地的道德标准,为接待地带来社会问题4)影响接待地文化健康发展。
第八章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布伦特兰夫人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其内容主要体现于四个“观”即:公平观、发展观、持续观及和谐观。
1.公平观:是指当代和子孙后代都有享用资源和环境的权利2.发展观:是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所持有的发展观念;3.持续观,是与发展观紧密联系的一种价值观念;4.和谐观:是指在社会实现进步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特别是在那些小岛屿和环境敏感区,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考虑到旅游对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消除这些影响的能力。
旅游发展应当循序渐进。
我国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1)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粗放、盲目,利用不合理。
2)旅游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3)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4)文明建设滞后,名胜古迹受损。
第九章旅游组织与旅游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定义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目标而定制和实施的促进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体系产业政策的基本性质:1)产业政策是客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