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案例不幸的皮尔先生

合集下载

教育经典故事及案例全解(共5篇)

教育经典故事及案例全解(共5篇)

教育经典故事及案例全解(共5篇)第一篇:教育经典故事及案例全解教育经典故事及案例1、给过失的学生搭个“梯子”山西通宝育杰学校詹文龄校长讲述过她当教师时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次收学费时,发现一个学生悄悄拿走了她放在一旁的三元钱。

她看到了是谁,但没有声张。

上课时,她说是他粗心多找了一位学生三元钱,希望这位学生把多找的钱还给她。

一天过去了,没有动静。

晚上,他翻来覆去不能能入睡,三元钱不能算多,但是性质非同小可,如不及时教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第二天,她悄悄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钱是多找给你了,你说是不是?”这位学生看看老师温和而又带着几分严峻的面容,低着头红着脸说:“是的。

”并且把三元钱交给了老师。

詹校长说,当时她并没有强调钱是学生悄悄拿走的,更没有说钱是学生“偷走的”。

学生也没有声明钱不是老师多找的,而是自己悄悄拿走的。

这个学生小学毕业生了中学,又读了中专,一直到参加工作后,每逢过年过节,总是要看望他的詹老师。

这是非常高明的教育艺术。

老师没有因为三元钱这件小事而姑息迁就学生,也没有因为教育学生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既没有“顶牛”,也没有因为交回了三元钱而怨恨老师。

学生低下的头、涨红的脸说明他对过失的悔悟。

师生之间就是这样心照不宣,谁也没有捅破中间像片薄纸似的“矛盾”。

老师达到了目的——教育学生;学生受到了教育——悔悟过失。

学生也是人,他们有他们的人格尊严,尤其在伙伴面前,他们的人格尊严表现得尤为强烈。

所以教师在批评、帮助那些有过失行为的学生时,更应该头脑冷静,讲究艺术。

其中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批评要个别进行,要给学生留有面子,搭个“梯子”,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自己教育自己。

2、尊重学生的人格有位老师在学生时代曾经犯过一次“不可饶恕”的错误。

参加工作后写了一篇名为《老师,我铭记您的宽容》的感人肺腑的文章:念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是一个很不显眼的小女孩,老师和同学们很少有人注意我。

《一个人的遭遇》优秀教案一等奖5篇

《一个人的遭遇》优秀教案一等奖5篇

4、《一个人的遭遇》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不同,自己设计吧)一,导入:(在进行这一板块之前,我们利用学校的闭路电视网络播放若干部关于战争题材的影片,所以在导入的时候简单了很多。

并且对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上有很大的帮助。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教师招部好片子让学生看看)在我们看过的几部影片中,我们知道战争留下了太多的创伤,在战争中,我们应把目光放在谁的身上呢?谁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学生各抒己见,但基本上都是士兵啊,烈士啊,敌人啊等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它会让我们知道在战争年代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谁。

――――――板书《一个人的遭遇》二,学生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本文的线索。

(5――8分钟)问题设计: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学生基本上会回答索科洛夫)他又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在面对这些遭遇的时候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遭遇从引文开始:苏德战争被俘――冒险逃跑被抓回――俘虏少校,逃回队伍〈心情是兴奋的,急切的〉――家破人亡〈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

回家后的感觉,感到穿心的痛〉――找到大尉连长儿子〈激动,并想像战后的幸福的平民生活,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儿子牺牲〈生前死后的对比描写,既体现了父亲的无限的伤痛,更用一种以美衬丑的手法表现了对战争的憎恶〉――找到小儿子〈重点描写,让学生重点读〉――因车祸外出谋生〈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让读者对主人公的命运展开联想〉正因为情节的曲折,才突出了主人公的不幸。

三,问题设计:1,从上面的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忠厚朴实,勇敢坚强,坚忍不拔,心地善良等。

教师补充前面的情节,让学生在事例中总结)2,他这样子的人(好人)怎样把凡尼亚带回家的?(骗)为什么骗?这对他的好人形象是不是个破坏?(a,主人公本身的善良,同情和爱。

〈学生会说善意的谎言〉b,主人公对家庭和爱的期望)3,收养儿子这段为什么写的这么详细?(他们都找到了爱的所在,家的所在。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怎么做才正确》1-18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怎么做才正确》1-18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怎么做才正确》1-18这是关于道德与政治哲学的一个入门系列课程,主要是围绕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法学系列课程《公正:该如何是好?》展开评议。

本课程旨在引导观众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以拓展他们对于政治与道德哲学的认知理解,探究固有观念是与非。

学生们同时还将接触过去一些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康德、密尔、洛克。

然后,应用课程去分析复杂多变的现代问题:赞助性措施、同性婚姻、爱国主义、忠诚度与人权等。

桑德尔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假设或真实案例的描述,置学生于伦理两难困境中,然后要他们做出决定:“该如何做是好?”他鼓励学生站出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这通常激发生动而幽默的课堂辩论。

桑德尔然后围绕伦理问题展开,更深层次地触及不同道德选择背后的假设。

这种教学法通常会揭示道德推论的矛盾本质。

第1讲:《杀人的道德侧面》、第2讲:《食人惨案》如果必须选择杀死1人或者杀死5人,你会怎么选?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教授Michael Sandel在他的讲座里提出这个假设的情景,有多数的学生投票来赞成杀死1人,来保全其余五个人的性命。

但是Sandel提出了三宗类似的道德难题-每一个都设计巧妙,以至于抉择的难度增加。

当学生站起来为自己的艰难抉择辩护时,Sandel提出了他的观点。

我们的道德推理背后的假设往往是矛盾的,而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的问题,并不总是黑白分明的。

Sandel介绍了功利主义哲学家Jeremy Bentham(杰瑞米·边沁)与19世纪的一个著名案例,此案涉及到的人是4个失事轮船的船员。

他们在海上迷失了19天之后,船长决定杀死机舱男孩,他是4个人中最弱小的,这样他们就可以靠他的血液和躯体维持生命。

案件引发了学生们对提倡幸福最大化的功利论的辩论,功利论的口号是“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第3讲:《给生命一个价格标签》、第4讲:《如何衡量快乐》Jeremy Bentham(杰瑞米·边沁)在18世纪后期提出的的功利主义理论-最大幸福理论-今天常被称为“成本效益分析”。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公开课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公开课

猪八戒的“闪光点”
容易满足,随遇而安; 大是大非上,立场比较坚定; 旅途的开心果,团队的“润滑剂”; 对唐僧非常的尊敬,从某种程度上增加 了唐僧作为领导的权威。
续接故事“微笑的力量”
• 玛丽小姐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 正恶狠狠地盯着自己。 • 假如你是玛丽小姐,你会怎么办?
续接故事“微笑的力量”
继承 与 发展
邓小平 理论 毛泽东 思想
“三个 代表”
科学发展观
(2)联系是普遍的
(1)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外部联系)
(2)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内部联系) 社 客观世界
(3)整个世界 是万事万 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会:人与物
自然界:物与物
主观世界:人与人
想一想
既然联系是普遍的,那我与西班牙的
39
2、人生发展不能没有人际和谐 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差异,我们有三种做法:
你可以认为别人错了,并感到气愤;
你可以认为自己错了,并感到沮丧;
你可以认为你们只是各不相同,并感到兴奋和有趣!
东西方的观点
“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 ·子路》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罗素
• 联系:多样性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进行了一项实验来回答这 个问题。他设计了一个封闭的房间,里面有一桌、一椅、一 床、一马桶、一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物品。一日三餐有 人送,但不和里面的人接触。实验报酬非常优厚,而且呆的 时间越长报酬越多。有5名大学生自愿加入该实验,其中,最 短的一个人呆了20分钟就受不了了,要求放弃实验,而最长 的一个仅呆了8天。 在衣食无忧,还有可观报酬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放弃实 验呢?一个人单独呆着就这么让人难以忍受吗?不与人交往 难道就不可以吗? 24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案例分析案例1:“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

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路和商业中心的大转移,原来贸易发达的地中海区域逐渐冷落,欧洲大西洋沿岸熙熙攘攘,成为新兴的国际贸易中心,从而刺激了这一地区的工业发展和资本繁殖。

在多佛尔海峡两岸,英国和佛兰得尔的毛纺织业与呢绒业空前兴旺。

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

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内的需要外,还要满足国外的羊毛需要。

因此,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

这时,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

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

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甚至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

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

托马斯·莫尔身处英国“圈地运动”高潮时期,曾经亲眼目睹了“圈地运动”带给农民的灾难。

他在自己的名著《乌托邦》的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啦。

”圈地运动首先是从剥夺农民的公共用地开始的。

在英国,虽然土地早已有主,但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这些公共用地则没有固定的主人。

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首先在这里扩大羊群,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

当这些土地无法满足贵族们日益扩大的羊群需要时,他们又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出家园,甚至把整个村庄和附近的土地都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

曾经有一群农民在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的领主的上诉书中写道:“首先,这个约翰·波米尔是个极有势力的人,自从他领有这个庄园,就用勒索强暴的方式占夺了上述您的苦难臣民的牧场,近来还用篱笆围了牧场连同其他土地,将之归人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二、三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二、三节

童工
9岁到10岁的孩子,在大清早2、3、4点钟就从肮脏的床上被拉起来,为了勉强 糊口,不得不一直干到夜里10、1l、12点钟。他们四肢瘦弱,身躯萎缩,神态呆痴,
陶业、火柴制造业工人的生活
在特伦特河畔的斯托克和在沃尔斯坦登这两个陶业区,人的寿命特别短。20岁以 上的男子从事陶业生产的,在斯托克区虽然只占36.6%,在沃尔斯坦登只占30.4%, 但是在这类年龄的男子死亡人数中,死于胸腔病的陶工在斯托克区占一半以上,在沃 尔斯坦登区约占2/5。陶工作为一个阶级,不分男女……代表着身体上和道德上退化 的人口。他们一般都是身材矮小,发育不良,而且胸部往往是畸形的。他们未老先衰, 寿命短促,迟钝而又贫血。他们常患消化不良症、肝脏病、肾脏病和风湿症,表明体 质极为虚弱。但他们最常患的是胸腔病: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和哮喘病。有一种 哮喘病是陶工特有的,通称陶工哮喘病或陶工肺结核。还有侵及腺、骨骼和身体其他 部分的瘰疬病,患这种病的陶工占2/3以上。 火柴制造业是从1833年发明用木梗涂磷的办法之后出现的。自1845年起,它在英 国迅速地发展起来,它同时也使牙关锁闭症蔓延到各地。工人中有一半是13岁以下 的儿童和不满18岁的少年。谁都知道,这种制造业有害健康,令人生厌,所以只有 工人阶级中那些最不幸的人,饿得半死的寡妇等等,才肯把“衣衫褴褛、饿得半死、 无人照管、未受教育的孩子”送去干这种活。工作日从12到14或15小时不等,此外 还有夜间劳动,吃饭没有固定时间,而且多半是在充满磷毒的工作室里吃饭。如果但 丁还在,他一定会发现,他所想象的最残酷的地狱也赶不上这种制造业中的情景。在 壁纸工厂中,粗糙的壁纸用机器印刷,精致的壁纸用手工印刷。生产的旺季是从10 月初到第二年4月底。在这段时期内。劳动往往从早晨6时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甚 至到深夜,中间几乎没有休息.

皮尔发财梦的破灭

皮尔发财梦的破灭

皮尔发财梦的破灭什么是资本?资本常以物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而这些生产资料一定是资本吗?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5章《现代殖民地理论》中,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转述了一个叫威克菲尔德的英国经济学家描述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这就是不幸的皮尔的故事。

皮尔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英国资本家。

他经过认真细致的考察,发现新荷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物产富饶,所以他预测着到那里投资,一定为他带来丰厚的利润。

于是他把价值5万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斯旺河去。

并同时带去了工人阶级的3 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企图在那里赚取剩余价值。

可是,英国工人一到物产富饶、极易谋生的澳大利亚,就纷纷离开,结果皮尔先生竟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也没有了。

看来,即使拥有货币、生活资料、机器以及其他生产资料,但没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丢失了雇佣工人这个补充物,货币、机器以及其他生产资料也就仅仅是一般的生产资料而已,它们不能成为资本。

马克思于是幽默而讽刺地说,“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原来,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形态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

“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

“黑人就是黑人。

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

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

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

脱离了这种关系,它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

案例点评资本常以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和辅助资料等生产资料的形式及劳动力的形式表现出来,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一定是资本吗?本案例通过分析一个英国资本家携带生产资料和工人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投资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即不能简单地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同于资本。

资本不是物,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产生的、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第十二讲 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第十二讲  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劳动日8小时 ——————————————— 4小时 4小时 劳动日9小时 ————————————————— 4小时 4小时 + 1小时
限制劳动日延长的因素 生理因素 社会道德因素
0 吃饭、睡觉、 休息时间
24
家庭生活、社 会活动时间
“八小时之歌”
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日工作超过10小时, 每天工作12至15个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 在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工人会连轴 干24小时。
态”的技术与科学》P62.)
Thinking: 哈贝马斯的论述是否合理?
4、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把剩余
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把剩余价值再转化 为资本。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分化现象, 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
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积 累,扩大再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 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积累 的实质。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购买10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元 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2元 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货币表现为3元 ______________ 在生产开始之前资本家共垫支了 15元 假定工人在6个小时内将10棉花纺成棉纱结果是: 棉纱的价值(就由棉花和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转移来的旧 价值) 12元 工人在6个小时内又创造出了一个 3元 ________ 棉纱的价值就是 15元
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依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 用,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c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可变资本v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 价值生产中,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 值,价值量发生了变化,价值增殖了,产生了剩 余价值。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为揭露剩余价值的 来源和资本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论厄运教案精选四篇

论厄运教案精选四篇

论厄运教案论厄运教案「篇一」论厄运教案范例论厄运教案范例《论厄运》教案一、导语设计人生在世与逆境总是相伴而行。

顺境,人之所求,却未必有求必应,逆境,人之所畏,却往往不期而遇。

那么,我们该怎样面对人生的逆境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论厄运》,看看培根会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走近作者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和哲学家。

《培根论人生》是他文学上的代表作,问世400余年,几乎被翻译成成人类所有语言。

见解深刻独到,分析周密严谨,文风老辣锐利,体现了他“高度的阅历,丰富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开创了英国散文的传统,影响极大。

他在《沉思录》中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著名论断。

三、解题:厄运:即中国所说的逆境。

四、《论厄运》1、齐读课文,理清思路第一层:(开头——“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引用名言与神话指出“战胜厄运令人惊叹”,对厄运无所畏惧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

第二层:(“幸福所需要的美德”——“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用《圣经》、圣诗指出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

第三层:(“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结尾),用比喻与对比说明厄运中孕育着希望,更能显示出我们最美好的品格。

2、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培根的观点。

我们要以坚忍的品德战胜厄运。

3、速读,划出《论厄运》中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名言警句。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难能可贵。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示的。

”“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系列微课之“用事例说明道理”陶海波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系列微课之“用事例说明道理”陶海波
相同点一:他们都是从一些细小的、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发现问题的。
相同点二:这三个事例中的真理都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才找到的。
相同点三:谢皮罗教授、波义耳还有奥地利医生,他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而且都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
相同点四:三个事例都是先写偶然发现的现象和问题,再写反复试验,最后写得出结论。
四、迁移拓展,树立意识
文中说“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你都知道谁是这样的人?
你能按照屏幕上的句式来说吗?
(谁)因为(),通过反复研究,最终()。
五、学习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了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再用三个事例——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花的变色,睡觉时眼睛的转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在又黑又冷的晚上人们都躲在温暖的被窝里享受着生活谢皮罗教授却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赤道上热得让人窒息谢皮罗教授仍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管严寒还是酷暑谢皮罗教授都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3困难再多他都不曾放弃这是什么精神呢
最后告诉我们,科学发现中的“偶然机遇”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像作者这样,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具体事实加以证明,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那就是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
我们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这样用具体事例证明你的座右铭是一条真理。
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次再见!
窗体底端
附件1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
陶海波
微课名称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之“用事例说明道理”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鲁教版

直面挫折优质课公开课课件(3)

直面挫折优质课公开课课件(3)

材料一: 2004年10月20日,呼伦贝尔市一名 13岁的中学生张小亮(化名),仅仅因为自己在 考试中的成绩比以前排名落后了五名,就想到 服毒自杀。张小亮上学期期末考试时成绩排在 全班第四名,当他领回成绩单看到这次期末考 试成绩排在第九名时,一向自尊心很强的他接 受不了这个现实,觉得自己没脸去面对所有人, 于是偷偷拿着家里灭苍蝇用剩下的“万灵”农 药,向家西边的小河走去,边走边将药吃下, 当走到小河边的时候就失去知觉了。
开学了,我来到了一个新的班级, 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同学们说的一些 词语我都不明白,什么“上网”、“MP3” 、“肯德基”,我听都没听过。唉, 我该和他们说点什么呀,他们会不会 瞧不起我,真是没意思。 今天英语考试我才考了D,我对自己 今天班级要组建足球队,可 失望极了,我真笨、真没用,我觉得 是,我的个头矮没有被选上, 我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同学们都用异 我的梦想就此破灭,我再也 样的眼光看我,他们一定都在说我笨, 不踢球了,我再也不参加集 在嘲笑我。我还是放弃吧! 体活动了,我为什么要来到 城里?我真想回到农村去!
1998年7月21日,桑兰在美国 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赛前 桑兰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与医 训练中,不幸受了重伤,中枢 护人员积极配合,使由截瘫可 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部以 能引起的并发症,得到有效的 下失去知觉。然而她苏醒过来 控制。她学习自己穿脱衣服、
以后就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从 袜子和鞋,独立进食、洗脸、 她重新面对公众目光的那一刻 刷牙、洗澡,她还学习英语,
材料二: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 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因在打牌时被 “冤枉作 弊”,继与4名同学发生矛盾,为报复泄愤,先后 将4名同学杀害。
材料三:不久前,一位痛苦的妈妈说,上小学三年 级的儿子因被同学起了个绰号叫“狗熊”而整天闷 闷不乐,最后连学校也不愿意去了,儿子说觉得被 同学叫“狗熊”很丢人,他怎么也不愿在那个学校 上学了。

不幸的皮尔

不幸的皮尔

“不幸的皮尔”——对资本属性的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五章《现代殖民地理论》中,为了说明资本的属性和资本积累的规律,转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故事是一个叫威克菲尔德的英国经济学家在他的《英国和美国》一书中谈到的,故事来源于他在殖民地的新发现。

威克菲尔德在殖民地发现了什么了呢?原来,他发现了拥有货币、生活资料、机器以及其他生产资料,而没有雇佣工人这个补充物,没有被迫资源出卖自己的人,也不能使一个人成为资本家。

他发现,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这个发现来源于一个叫皮尔的资本家的考察。

皮尔先生非常有远见,他把价值5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新荷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去,并同时带去了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企图在那里赚取剩余价值。

可是,英国工人一到物产富饶、极易谋生的澳大利亚,就纷纷离开,结果皮尔先生竟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也没有了。

马克思于是幽默而讽刺地说,“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讨论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属性的描述?2、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公有资本”的概念,如何理解?案例点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产生的,资本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它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比如说,皮尔先生在英国是资本家,生产资料、工人都是他拥有的资本的表现形式。

可当他把价值5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及工人从英国带到新荷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去,企图在那里赚取剩余价值的时候,才发现他失去了“资本”。

究其原因,是因为“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突出分析了资本的增殖属性及社会生产关系的属性。

党的15大报告中首次在党的文件里提出了“公有资本”的概念。

那么,是不是马克思对资本属性的揭示已经过时?资本的特殊性是指,资本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属性。

一个人的遭遇优秀课件

一个人的遭遇优秀课件

“摇摇晃晃,勉强站 住脚跟;没有哭, 眼泪干枯了”
内心极度痛苦, 精神受到严重
摧残
·其次,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索科洛夫收养凡尼亚
1.索科洛夫为什么会收养凡尼亚?
A.凡尼亚是个孤儿,父母都死于战火;而我所有的亲人都被战 争夺去了生命。 由于自己的不幸更能同情别人的不幸。
B.凡尼亚是索科洛夫后半生的精神慰藉,是他重新生活的希望。
一个人的遭遇
【苏联】肖洛霍夫
写了什么? 情节 跌宕起伏 人物 索科洛夫 凡尼亚 战争的受害者
怎么写的? 双层叙事结构 故事中套故事 细节
为什么写? 主题 反战 人性美
写得怎样? 鉴赏评价 “一部史诗性质的小说”
二、怎样归纳文章中心?
方法点拨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旨?
第一,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思考 1、索科洛夫所经历的遭遇是在什么样特定的环境里发生的?
2、本文的题目是《一个人的遭遇》,是否仅仅真的就是索科 洛夫一个人的遭遇呢?从他的经历中可以看出索科洛夫具有 怎样的品质?
结论:勇敢、刚强,有着坚韧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意志,
是千万俄罗斯人的代表
·第四,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气质等方面
揣摩
索科洛夫的身份、地位如何? 索科洛夫的口述就像平日说话般,没有华丽
夸张的词汇,语气近乎平淡。从他的口述中, 你觉得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结论: 退伍军人 普通的俄罗斯人 朴实 忠厚
概括索科洛夫的形象
请大家用3分钟时间对以上分析进行归纳:
索科洛夫的形象:
索科洛夫是一名普通的俄罗斯退伍军 人,他忠厚朴实,受尽摧残却心地善良, 历尽磨难而坚忍不拔,执着地追求生活的 幸福。他是千千万万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 的俄罗斯人的写照。

第四讲案例不幸的皮尔先生

第四讲案例不幸的皮尔先生

不幸的皮尔先生英国有个叫皮尔的人,打算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创办工厂。

这位皮尔先生从英国购置了 5 万英磅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到澳大利亚去,并且还非常有远见地带去3000 名男工、女工和童工。

可是,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结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

马克思因此有趣地写道:“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5 页。

问题:此案例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什么原理?上面这个有趣的故事,非常形象而又生动的告诉我们,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家手里的资本虽然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品,如机器;厂房、原料等。

但是,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天生就是资本。

个体农民自己使用的农具,只是单纯的劳动工具,不是资本。

奴隶主和封建主占有的生产资料是剥削奴隶和农奴的手段,不是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榨取的是剩余劳动,而不是剩余价值,所以不是资本。

那么,生产资料等物品,到底是不是资本呢?这样提出问题是无法回答的。

因为它可以是资本、也可不是资本。

它们到底是不是资本,并不是由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加在它们身上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拿一台机器来说,如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当这台机器被资本家买走,用作剥削工人的手段,能够为他带来剩余价值时,达台机器就是资本。

或者它虽还没有卖出去,但它是由雇佣工人生产出来的,在这台机器中凝结了雇佣工人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的剩余价值,它也是一种资本。

这好比我们考察一个人是不是奴隶时,不能从人本身的特点去判断。

虽然,在奴隶社会里,奴隶生下的孩子注定就是·奴隶,但这不是因为孩子本身决定的,而是因为存在着奴隶社会的结果。

是因为奴隶制度这种生产关系才使奴隶的孩子成为奴隶的。

如果不存在这种生产关系,孩子就是孩子,是男、是女,他们本身并不就是奴隶。

大五人格理论大学生分析案例

大五人格理论大学生分析案例

大五人格理论大学生分析案例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大五人格理论,这是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人格分析模型,包括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五个维度。

我们将通过分析大学生的案例,来深入了解这一理论。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大五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维度。

2. 培养学生运用大五人格理论分析案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人格特点,提高自我认知。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大五人格理论的五个维度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大五人格理论进行分析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案例资料。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人格对个人选择的影响。

二、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大五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五个维度: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

三、案例分析(10分钟)分发案例资料,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大五人格理论进行分析。

四、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大五人格理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随堂练习(5分钟)给出一个大学生案例,让学生独立运用大五人格理论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5分钟)板书大五人格理论的五个维度,以及它们在案例分析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请根据大五人格理论,分析你身边的一位同学或朋友,写出分析报告。

答案:开放性较高,喜欢尝试新事物;责任心较强,做事有计划;外向性较高,喜欢与人交流;宜人性较高,善解人意;神经质较低,情绪稳定。

2. 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大五人格理论的认识和运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大学生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大五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尝试更多案例分析,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同时,也可以反思自身的人格特点,更好地认识自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通过一个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人格对个人选择的影响。

《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及测试题

《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及测试题

《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及测试题1. 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体内容和主要人物特征,把握故事情节。

2. 细读课文,探讨作品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情感态度。

语言知识梳理语言积累梳理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一、识记字音烟熏()污垢()洗刷()天鹅绒()呜咽()胖墩墩()邋遢()()褴褛()慰藉()孑然一身()契据()货行()木塞()边塞()树行子()行进()堵塞()二、辨识字形(duō )(duō )__________ 怪事笨(zhuō )____罢(chù)____(zhuó)壮____憔(cuì)____荟(cuì)_____精(cuì)_____打(suì)_____三、词语辨析1. 遗弃抛弃辨析遗弃,不顾情感、忠诚或义务的约束而抛弃; 抛弃应赡养或抚养的亲属。

抛弃,扔掉不要;丢弃。

填空 1 .因为贫穷,大卫小时候被他父母()了。

2 .他因为想复他长兄的仇,所以就把所学的医科()了,改入内文科里去。

2. 度过渡过辨析“度过”是经过的意思,用在时间上。

“渡过”也是经过的意思,用于经过江河、海洋等空间概念;也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比喻跨越,如“渡过难关”。

填空( 1 )人们的接济帮他()了难关。

( 2 )在日本东京,单身独居的人,可以租用“临时家庭成员”伴随他()寂寞的星期天。

四、成语辨识和积累1. 屈尊俯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心全意一心一意辨析“一心一意”的意思是: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形容专心专意,毫无他念。

强调的是“专注于某事”、“心意专一”。

其语义范围比“全心全意”广。

“全心全意”的意思是: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

强调的是“尽全力”、“投入全部的精力和感情”,多含“忠诚”的意思。

填空虽然家人()对待她,希望她能留下;但是她还是()想出国留学。

2.简而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幸的皮尔先生
英国有个叫皮尔的人,打算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创办工厂。

这位皮尔先生从英国购置了5万英磅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到澳大利亚去,并且还非常有远见地带去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

可是,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结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

马克思因此有趣地写道:“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5页。

问题:此案例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什么原理?
上面这个有趣的故事,非常形象而又生动的告诉我们,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家手里的资本虽然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品,如机器;厂房、原料等。

但是,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天生就是资本。

个体农民自己使用的农具,只是单纯的劳动工具,不是资本。

奴隶主和封建主占有的生产资料是剥削奴隶和农奴的手段,不是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榨取的是剩余劳动,而不是剩余价值,所以不是资本。

那么,生产资料等物品,到底是不是资本呢? 这样提出问题是无法回答的。

因为它可以是资本、也可不是资本。

它们到底是不是资本,并不是由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加在它们身上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拿一台机器来说,如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当这台机器被资本家买走,用作剥削工人的手段,能够为他带来剩余价值时,达台机器就是资本。

或者它虽还没有卖出去,但它是由雇佣工人生产出来的,在这台机器中凝结了雇佣工人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的剩余价值,它也是一种资本。

这好比我们考察一个人是不是奴隶时,不能从人本身的特点去判断。

虽然,在奴隶社会里,奴隶生下的孩子注定就是·奴隶,但这不是因为孩子本身决定的,而是因为存在着奴隶社会的结果。

是因为奴隶制度这种生产关系才使奴隶的孩子成为奴隶的。

如果不存在这种生产关系,孩子就是孩子,是男、是女,他们本身并不就是奴隶。

判断一个物件,是不是资本,同样不能根据它的自然属性来确定,因为资本不是物的自然属性,而是它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说:“黑人就是黑人。

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

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

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

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4—835页)可见,资本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资本不是物,它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的生产关系。

从本质上说,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简单地在资本与货币、机器、厂房、原料等等之间划等号,把它们等同起来,是不对的。

那么,皮尔先生“不幸”的悲剧在哪里呢?
他的“不幸”就在于他不懂得资本的本质,他更不懂得没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他带到澳大利亚斯旺河一带去的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几千名工人,是不能给他带来剩余价值的。

虽然,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那么,是不是资本家的所有资本,比如厂房、机器、买回的劳动力等等,都能给他带来剩余价值呢?当然不是,因为资本家腰包里的资本又有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分,只有他的可变资本即劳动力才能给他带来剩余价值。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了“公有资本”的概念:
资本的特殊性是指,资本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属性。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购买劳动力的是资本所有者,出卖劳动力的又不可能占有资本,所以,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资本家则是资本的人格化。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结合起来的资本,体现了全体劳动的归属,是由国家或集体所有,表现为集体资本和国家资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本案例的分析可从三方面:
(1)小故事,讲清马克思关于资本本质的概括。

(2)既然资本本质是体现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为什么我们经济生活中也使用这个范畴呢?
总结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3)说明马克思资本概念进行宽泛性理解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