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遗产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

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

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导言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聚落。

传统聚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人居环境的进步历程,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空间层次结构的角度对中国传统聚落进行解析,探讨其特点和演变过程,以期加深对中国传统聚落的理解。

一、聚落的定义和分类传统聚落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和社交需求,相对集中地聚居在一起的地区。

依据聚落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传统聚落分为农业聚落、工业聚落、商业聚落等。

本文主要关注农业聚落,因为农业聚落在中国传统聚落中占据了重要塞位。

二、中国传统聚落的空间层次结构中国传统聚落的空间层次结构包括三个层次:整体布局、建筑群落和单元空间。

这三个层次互相关联,共同构成了传统聚落空间的特点。

1. 整体布局传统聚落的整体布局是指聚落的总体规划和空间组织方式。

中国传统聚落的整体布局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紧凑布局:传统聚落基本上是呈现出“三合一”布局,即乡村、田地和水系的紧密结合。

这种紧凑的布局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沟通,也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

(2)中轴线布局:浩繁中国传统聚落都接受了中轴线布局,即乡村的中心轴线上有主要的建筑和道路。

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的思想。

(3)环境适应性:传统聚落通常会思量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来规划布局,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地形和丰水状况。

依据不同地域的特点,聚落的布局也有所不同。

2. 建筑群落建筑群落是指传统聚落中由许多建筑物组成的聚居区域。

中国传统聚落的建筑群落具有以下特点:(1)建筑形式多样性:中国传统聚落的建筑形式多样,既有木结构的传统民居,也有砖石结构的府邸和寺庙。

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反映了中国传统聚落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

(2)分层建筑布局:传统聚落的建筑群落通常接受分层建筑布局,即将建筑物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

(3)公共空间的重视:中国传统聚落分外重视公共空间的设置和利用。

3.4 世界的聚落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3.4 世界的聚落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2.1世界的聚落一、聚落的形态1.聚落概念: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聚落主要形式:城市、乡村(村庄、集镇)3.城市与乡村的本质区别:劳动生产方式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城市非农业/乡村农业)4.城市特点:①人口密集②社会经济活动频繁③对周围发展起促进作用④城市居民的居住相对拥挤⑤多高层建筑⑥空间利用率高⑦交通线密集,交通发达5.城市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破坏、污染加剧(大气、水体、噪声、生活垃圾、光污染)、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

解决措施:加强管理和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6.乡村特点:①居住地相对分散②房屋一般不高,经济实用③外围分布大片农田④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⑤乡村民居体现当地的习俗和环境特点。

7.聚落的演变过程:村庄→集镇→城镇→城市→大城市(乡村)→(城市)8.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①主要因素:受到地形、气候、水源、交通、资源等条件的影响。

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易形成聚落②分布状况: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密集,高山荒漠少有或者没有聚落,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经济发展落后。

9.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①寒冷地区:墙体厚实---抵御寒风,保暖;屋顶高耸---不易积雪。

②湿热地区:墙体单薄,门窗开得大---通风散热;完备的排水系统---多雨水。

10.名词解释: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

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卫星城: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因这些小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太空中的卫星围绕某个中心点的分布相类似,故名卫星城。

二、世界文化遗产(人文地理)1.定义:指人类文明史和地球发展史上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共有的具有特殊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文化产品。

聚落与文化遗产

聚落与文化遗产
西却是偶然的。 那对全人类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财富,如果我们能把 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灵光一闪都积累起来,我们人类的 文明将远远超过现在的程度。如果我们不注意文化遗
产的保护,也许在将来我们未必不会回到蛮荒时代!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
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
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
音乐
世界文化遗产:
• 不同地区、不同时
期的聚落建筑风格
各异,所以前人留
下了很多独具特色 的文化遗产。
小组讨论:
• “世界文化遗产”给人类带来的财富?


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 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
• 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世界文化遗
产全称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972年,
• 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XX到此一 游”,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 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 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 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 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 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 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世界文化遗产书藉巴黎
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
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 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 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 人类文明中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从不断的积累中 出现的灵光一闪。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必然的,而可以称为文化遗产的东
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
环境的关系等。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聚落景观遗产。

传统聚落景观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承载着他们的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传统聚落景观面临着消失和破坏的威胁。

因此,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并进行应用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传统聚落景观的特点中国传统聚落景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利用的合理性:传统聚落景观往往在选址时会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提高农田和居民用地的效率。

2. 文化传承的丰富性:传统聚落景观中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建筑风格、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这些元素广泛传承于民间,并且成为社会共识和认同的标志。

3. 社会互动的紧密性:传统聚落景观往往以人为核心,它们的布局和设计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空间形式的多样性: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具有多样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空间形式,包括方形、弯曲形、圆形等。

5. 生态环境的保护性:中国传统聚落景观通常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又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方法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结合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来进行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1. 确定研究范围: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地理范围和时间范围,以便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资料。

2. 收集相关资料:通过研究历史文献、考古遗址等资料,收集传统聚落景观的有关信息,包括布局形式、建筑风格、与社会活动相关的元素等。

3. 建立数据库: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建立起数据库,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

关于聚落考古的方法问题

关于聚落考古的方法问题

关于聚落考古的方法问题聚落考古是一项揭示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进行聚落考古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方法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考古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聚落考古的基本概念和历史,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同时针对方法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聚落考古主要研究人类聚居的遗址,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发现古代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文化和社会组织等方面。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是研究人类历史和进化的重要途径。

聚落考古的主要方法包括地层学、遗址学和人类遗物的研究。

地层学是通过分析地层堆积和土质土色等,推测古代人类的生活环境和活动;遗址学是通过研究遗址的布局、规模、年代和功能等,揭示古代人类的社会组织和文化发展;人类遗物则是通过研究古代人类留下的各种实物,如工具、器皿、装饰品等,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

然而,在聚落考古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方法问题。

首先,数据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考古发掘中获得的数据量较大,需要采用各种数字技术和软件进行整理、分析和展示。

此外,信息解读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对于出土的遗物和遗址,如何正确解读其中的信息和含义,避免主观偏见和误读,是考古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另外,结构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遗址和地层中的各种结构,如何进行正确的识别、分析和解释,也是聚落考古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方法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改进研究方法和提高技术水平。

首先,对于数据处理,可以借助各种数字化技术和软件,实现数据的高效整理、准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例如,可以采用GIS技术对遗址进行三维建模,实现遗址的数字化保存和可视化研究。

其次,对于信息解读,我们需要加强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借助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出土遗物和遗址进行综合分析。

我们也需要尽量避免主观偏见和误读,保持客观公正的研究态度。

对于结构分析,我们需要结合地层学、遗址学和人类遗物等多方面的研究,对遗址和地层中的各种结构进行准确的识别、分析和解释。

聚落完整版教学PPT课件

聚落完整版教学PPT课件
合理规划各类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场、文化活 动中心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公共绿地
设置公园、广场等公共绿地,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 场所,同时美化聚落的环境。
交通组织
合理组织道路交通,提高聚落的交通效率,同时保障居 民的安全出行。
聚落建筑风格与特色
地域性风格
借鉴当地传统建筑风格,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形成具有地域 特色的建筑风格。
03
聚落规划与设计
聚落选址原则
01
安全性原则
聚落的选址应考虑安全性,远离自然灾害易发区域,如地震带、洪水
泛滥区等。
02
适宜性原则
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地点进行聚落建设
,有利于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03
可持续性原则
聚落的选址应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对环境
造成破坏。
文化性风格
通过建筑造型、色彩等元素,体现聚落的文化特色,提升居民的 文化认同感。
功能性与审美性结合
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注重建筑造型的美观性,营造宜人的 居住环境。
04
聚落建设与保护
聚落建设过程
选址
布局
考虑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因素,选择 合适的地点建设聚落。
根据聚落的规模和功能,进行合理的布局设 计,如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等。
中世纪伊斯兰城市
以清真寺和广场为中心,街道垂直相交,市集是 主要商业中心。
中世纪亚洲城市
如中国明朝时期的北京、南京等城市,以皇宫和 城墙为中心,街道呈网格状分布。
现代聚落
现代城市
始于工业革命时期,以工厂、商业和金融业为主要产业,高层建筑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为主要特点。

聚落遗产地保护的革命性理念与方法——生态博物馆

聚落遗产地保护的革命性理念与方法——生态博物馆

二. 态博物馆 的生态特征和生态保护 生
生态博物馆是在现代社会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 觉醒 的背景 下产生的 , 它要担 负起遗产保护 、 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的使命。
曹兵 武 认 为 ,生 态 包含 了一 种 文化 与 自然 的 适应 性 与 合 理
乔 治 ・ 利 ・ 维 埃 将 斯 堪 的 那维 亚 半 岛 户 外 民俗 博 物 馆 的 亨 理
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关 键 性 作 用 。社 区 原 驻 居 民 的 知识 是 他 们 的文 化 和 智
() 1控制和管理工作主要或完全 由社区负责; () 2社区承诺通过 多种方式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成果 。 在这种背景下 ,生态博物馆成 了自然和改 良的生态系统 , 是 有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效益和文化价值。这些生态系统 由社 区居 民和 当地社会 通过 约定俗成 的有效方式进 行保护 。
另 一 方 面 , 际 自 然保 护 联 盟 世 界 保 护 地 委 员会 ( 国 WCP A)
州六枝的梭戛 , 是一个活生 生的史前原始村 落 , 文化 的距 离 从
上 和我 们 仿 佛 是 跨 越 了 5 0 0 0年 。 的建 筑 为 土 阶 茅顶 的房 屋 , 它
它的经济是从事一些包谷 、 甘薯一类的早地 农业。近 年来 文化 遗产保 护和 生态博物馆理念的 引入 , 使梭戛有了 自己独特 的价 值 。因为这种 时空的反差 , 因为这种和自然环境的亲近 , 因为 还 它的稀缺 , 从而也使梭戛有 了被保护和展示的需要。 因为生态 博物馆是以整个的村寨及 其生活方式 为内容 的, 博物馆项 目也 在环境 的保 护、 房屋 的维修 、 居民生活条件 的改善方面下 了不
聚落遗产地保 护的革命性理念 与方法

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一、引言徽州传统聚落及其古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精髓。

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技术,以及创新应用的关键点。

二、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的特点1. 建筑特点徽州古建筑以“四边三间一天井”为基本格局,采用木石结构,建筑均为青砖黑瓦,古朴典雅,雕梁画栋,独具特色。

2. 文化特点徽州传统聚落承载了丰富的徽商文化和徽州文化,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生活方式。

三、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关键技术1. 数字化保护技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古建筑进行全面立体扫描和建模,能够准确记录古建筑的细节和结构,为后续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2. 传统材料保护技术保护徽州古建筑应当尽量采用传统的材料和工艺,以保持其原汁原味和历史风貌。

3. 环境保护技术徽州传统聚落所处的环境是其维护和保护的关键,需要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自然环境对古建筑的侵蚀。

4. 利用技术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光伏发电、智能化管理系统等,为徽州传统聚落注入新的能量,提升其活力和吸引力。

四、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实际应用案例1. 徽州古城的保护与利用通过数字化保护技术,对徽州古城进行了全面的立体扫描和建模,为后续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入了环保材料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了古城的管理水平和游客体验。

2. 宏村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宏村古村落在保护传统建筑的也积极引入了现代设计和科技元素,打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项目,促进了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五、对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对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充分尊重传统文化,同时结合科技和创新,实现文化传承与当代生活的有机结合。

在保护古建筑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让古建筑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当地和社会的共同财富。

涉县宋家村传统聚落与民居

涉县宋家村传统聚落与民居
宝贵的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与推广
将宋家村的传统聚落与民居作为 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推广当地旅 游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和了解涉县的历史文化。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涉县宋家村传统聚 落与民居的历史演变及文化价 值研究[J]. 建筑学报, 2022(1): 1-10.
王五, 张三. 基于GIS的涉县宋 家村传统聚落空间结构分析[J]. 地理学报, 2021(6): 901-912.
选址
涉县宋家村传统聚落在选址时,注重利用自然地理优势,依 山傍水,既便于生活,又利于防御。同时,聚落所在地的地 质条件和土壤质量也较为优越,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 境。
布局
涉县宋家村传统聚落的布局注重功能性和风水理念。整体呈 现出一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形态。房屋错落有致,道路蜿 蜒曲折,既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又体现了传统风水理念 中的“藏风聚气”思想。
意义
通过对涉县宋家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地的建筑风格、 空间布局和历史文化价值,为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与方法
内容
本研究主要对涉县宋家村传统聚 落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材料 与构造以及历史文化价值进行深 入研究。
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收集、现场调研、 建筑测绘、口述史访谈等方法, 对涉县宋家村传统聚落与民居进 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教育宣传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传统聚落与民居保护的 意识,形成全民共同参与 的良好氛围。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建筑风格独特
宋家村的传统民居具有独特的建 筑风格,外观古朴典雅,内部布 局合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智慧和审美情趣。

浅谈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浅谈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浅谈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传统聚落、乡土遗产作为人类建造活动的记载.从抽象的文化传统意识的表达到具体的材料技术的应用无不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交往发展以及审美价值取向的各个方面。

它包含了民族、地域特征以及由这些特征所形成的文脉、信仰、心理等精神因素,通过自然而漫长的过程,形成了鲜明的、凝结在建筑和聚落环境中的地域特色文化。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旧县村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传统聚落、乡土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1.旧县村传统聚落的现状旧县村位于广西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桂林阳朔分置归义县于此。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裁归义县,并入阳朔县。

旧县村因此得名,唐代县治土墙仍保留至今。

该村村域32.38ha,253户居民,共计1285人(2007年止)。

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农、粮、果及外出打工。

村内目前建有156栋住宅建筑,含2栋危房。

1.1 旧县村传统聚落与建筑旧县村当地传统建筑,受北方历朝历代移民及湖南建筑的影响,秉承了中原民居院落布局严谨、强调对称的传统。

而建筑在逐渐适应广西温暖湿润自然条件后,亦受到当地木构干阑建筑影响。

建筑布局自由、灵活,注重完善通风采光和排水系统。

传统典型建筑为三开间,中轴对称。

位于中轴线上的厅堂主要进行礼仪活动和日常起居,厅堂两侧对称分布,一层为卧室,二层则供储藏之用。

厅堂的槅扇后设有楼梯,有的宅居兼做厨房。

该类建筑当地称作“三大空”。

其它较为复杂的建筑形式,也多在其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

1.2 旧县村传统聚落保护和发展的困境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旧村逐渐衰败。

新建筑的溶入及环境建设使得舊县村整体风貌格局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其中,主要问题包括着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府及规划部门在资金、人力、技术支持上有限,虽然政府及规划部门对于旧县村有着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并未采取实际的保护行动。

②建筑产权关系复杂,保护责任难于落实,传统房产的继承模式被打破,建筑由多户村民共用。

世界的聚落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的聚落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的聚落(世界文化遗产)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

比如古代的城堡、庙宇和纪念性建筑物,皇家的宫殿、园林和陵墓,历代著名的雕塑、壁画和碑刻等,是人类的无价之宝。

如何把它们保护好,传给子孙后代,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

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等已被列入该名录之中。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43
44 45
云南澄江帽天山化石地
新疆天山 云南哈尼梯田
2012.7 自然遗产
2013.6 自然遗产 2013.6 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
客家人原是居住在中原的汉人,后几经战乱,展转南迁,在闽粤 交界一带定居.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木衫等建造了奇特的 土楼。其好处是便于共同抵御外敌。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 传统聚落是长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 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29
云南三江并流
明清皇家陵寝;北京明十三陵、 2003.7 南京明孝陵 30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 本溪桓仁、通化集安 明清皇家陵寝:盛京三陵 2004.7
明清皇宫:沈阳故宫 31
32 33
2004.7 2005.7
2006.7 2006.7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
世界文化遗产——柬埔寨的吴哥窟
法国塞纳河畔
世界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
水城威尼斯
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45处)
序 号
1 2 3 地域名称 长城:甘肃-河北段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批准时间 遗产种类 1987.12 1987.12 1987.12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2000.11
2000.11 2000.11 2000.11 2000.11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2000.11
28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西藏拉萨历史建筑群:罗布林 卡 长城:辽宁九门口段
2001.12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PPT演示课件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PPT演示课件
11
四、传统村落的保护体系
(一)传统村落的概念 (二)传统村落的构成要素 (三)传统村落的指标体系 (四)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划
12
四、传统村落的保护体系
(一)传统村落的概念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 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 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2012年4月16日,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中 央文史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关于“古村落的 保护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 非物质遗产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的讲话精神和 加强保护工作的指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 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开展传统村落调查。 2012年8月22日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印发《传统村 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从村落传统建 筑评价、村落选址和格局评价、村落承载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评价三个指标体系对传统村落进行评 价和认定。 2012年8月27日,四部局联合印发了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成立传统村落保护 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及工作组的通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
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
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国有博物馆、纪
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专门
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挪用。国家鼓励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文物保
护社会基金,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
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10
三、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四)文化传承、领导重视、群众呼声
2014年04月2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中 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 [2014]61号 )。指出“以党的十八大、十 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 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 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遵循科 学规划、整体保护、传承发展、注重民生、 稳步推进、重在管理的方针,加强传统村落 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 续发展”。

4.3.2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4.3.2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被中外 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融合 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
-53-
-54-
-55-
-56-
家家临河
-57-
三眼井
-58-
-16-
-17-
在这些自然环境下的房屋应该设计成什么样? 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的房屋何不同,主要考虑何种因素?
湿热的雨林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
内蒙古草原地区
沙漠地区
寒带地区
江南水乡
-18-
气候、生活习俗、宗教信 仰、历史文化••••••
-20-
东南亚地区的高架屋
楼上住居民,
楼下养牲畜
在全年湿热的热带, 双层竹楼或木楼,下 层放杂物养牲畜上层 住人,因为上层风大 凉爽,还可以避免潮
-45-
走过富丽的宅院、精巧的花园、宏伟的牌坊, 在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中品味着淡淡的 徽派文化。
-46-
-47-
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48-
-49-
-50-
宏村始建于北宋,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
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 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
-70-
3.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落就是人们休息的地方 B、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演变而来的 C、一般说来,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D、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聚落 4.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的纳西族传统聚落是 A、塞纳河岸 B、水城威尼斯 C、平遥古城 D、 丽江古城
-71-

西藏林芝地区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

西藏林芝地区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

本研究对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针 对性的开发利用建议和措施。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林芝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了参考。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例如未能全面考虑到生态旅游资源的动态变 化和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等,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研究结果表明,西藏林芝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 生态环境三大类。其中,自然景观资源包括森林、湖泊、河流、雪山等;人文景 观资源包括寺庙、民居、古迹等;生态环境资源包括大气、土壤、水资源等。通 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发现林芝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整体价值 较高,但在开发过程中需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当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养老观念逐渐转变
1、加强政策引导,提高社会化养老的程度。政府应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推动社会化养老的发展。
2、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水平。
3、加强家庭和社区的养老功能。鼓励家庭成员加强对老年人的照顾和关爱, 同时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互助意识。
二、西藏林芝地区农文旅融合发 展的现状
1、资源丰富:林芝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农耕文化。农业 资源包括青稞、牦牛等特色农产品,文化资源包括藏族民俗文化、古村落等。
2、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例如,提供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企业投资农文旅项目。
3、产业融合:林芝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农业、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一些企业将农业资源与文化资源相结合,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乡土聚落遗产整体保护的探索:生态博物馆之路

乡土聚落遗产整体保护的探索:生态博物馆之路
证 某 种 文 明 、 某 种 有 意 义 的 发 展 或 某 种 历 史 事件 的城 市 或 乡 村 环境 ,这 不 仅 适 用 于 伟 大 的 艺 术 品 ,也 适用 于 由于 时 光 流 逝 而 获 得 文 化 意 义 的 在 过 去 比较 不 重要
博物馆 学”运动 兴起的 背景 下产 生的一种全新理 念 ,该理 念是 文化 遗产视野 下博物馆 化的理论和 实践 的深化。 生态 博 物 馆在 全 球许 多 国家得 到发 展 ,从 欧 洲 、北 美及 南美
洲 ,然后 逐 渐 向 亚洲 、非 洲 等 国家发展 。结 合 国 内外 乡
土聚 落生态博物馆 的 实践 ,以浙 江诸 葛村聚 落遗 产保护 为
例 ,思考我 国 乡土聚 落整体保 护的生态博物馆之路。
的作品。 此后 ,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通过 了 《 关于历史
地 区 的保 护 及 其 当代 作 用 的建 议 》 ( 7 1 6),国 际 古 9
村 落 一西递 、宏 村 (图2)、 福 建 土楼 (图3)等 。保 护 乡土 聚落 遗 产 已成 为 国际 遗 产保 护 的共 识 。
a o a g t e d fe e t t o sa o td b t d o ti e t mp dn h if r n G me h d d p e oh i a u s nn d
ci cnCy I孤s h a n e t C nA i ti a d
眦n ∞
乡土聚落遗产整体保护的探索 :生态博物馆之路
杨 新 平

要 :生 态博物馆是在 上世 纪六七 十年代 国际 “ 新
早在上世纪6 年代 《 0 威尼斯 宪章 》已提出 ,建筑
遗 产 保 护 不 仅 包 含 个 别 的建 筑 作 品 ,而 且 包含 能够 见

川鄂古盐道沿线聚落遗存空间句法研究——_以房县军店镇为例

川鄂古盐道沿线聚落遗存空间句法研究——_以房县军店镇为例

周弋琳ZHOU Yilin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430070 Wuhan Hubei)30摘要:川鄂古盐道是继“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之后又一条重要的跨区域文化线路遗产,其沿线上的聚落遗存更是巴楚文化、巫文化及上庸文化相互交融的物质载体。

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盐道废弃、聚落衰败、建筑倒塌,为应对其问题,本文以盐道沿线最具代表性的房县军店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和空间计量学等相关概念,科学地对军店镇的空间形态、街巷布局及老街民居建筑遗存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为川鄂古盐道沿线聚落遗存的整体保护与转型发展提供指导经验,也为古盐道日后的申遗工作提供科学的引证。

关键词:空间句法;聚落遗存;川鄂古盐道;建筑遗产Abstract: The ancient salt road in Sichuan and Hubei is another important cross-regional cultural route heritage after the "Silk Road" and "Tea Horse Road". The village remains along the route are the material carrier of the mutual integration of Bachu and Wushang culture. However, with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salt roads are abandoned, villages decayed, and remains collapsed,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takes Jundian Tow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introducing relevant concepts such as space syntax theory and spatial metrology, the paper scientifi cally analyzes the spatial form, street and alley layout, and architectural remains of Jundian Town, and proposes targete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experience for the overall prot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remains along the ancient salt road in Sichuan and Hubei, as well as scientifi c evidence for the future application of the ancient salt road to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Key words: space syntax ; village remains ; Sichuan-Hubei ancient salt road ; architectural heritage中图分类号:K87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3.02.030收稿日期:2023-01-06*基金项目:湖北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项目(HCYK2022Y2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25216002) 。

发掘聚落遗址和墓葬应该注意的事项

发掘聚落遗址和墓葬应该注意的事项

发掘聚落遗址和墓葬应该注意的事项【文章标题】:探寻聚落遗址和墓葬的秘密:注意事项与深度探讨【导言】1. 意义和重要性:聚落遗址和墓葬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在发掘和研究聚落遗址和墓葬时,需要特别注意一系列事项,这些事项涉及保护、文化遗产以及专业性。

【发掘聚落遗址和墓葬的注意事项】1. 地点选择在选择发掘地点时,需要考虑地质环境、历史地理情况、附近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遗址和墓葬的保存情况和发掘难度。

2. 保护措施在进行发掘时,需要做好保护工作,保护聚落遗址和墓葬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和破坏。

这包括设置隔离带、加强安全措施和制定发掘计划等。

3. 文物保存在发掘过程中,需要注意文物的保存与保护。

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清理、修复和保存工作,保证文物完整性和原始性。

4. 文化遗产意识在发掘聚落遗址和墓葬时,需要以文化遗产意识为基础,尊重当地历史和文化传统,研究发掘成果需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

【深度探讨】1. 考古学技术与方法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考古学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高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质勘探等,为聚落遗址和墓葬的发掘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大大提高了发掘效率。

2. 社会历史环境发掘聚落遗址和墓葬是为了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进行研究。

聚落遗址的布局和结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墓葬内的陪葬品则展示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信仰。

3. 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聚落遗址和墓葬的保护工作需要得到政府和专业机构的支持。

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聚落遗址和墓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发掘聚落遗址和墓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进行相关研究时,我们必须要严格遵守一系列的注意事项,并结合深度的探讨,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我们也需要时刻牢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为后人留下完整而精彩的古代历史。

131实~1

131实~1

实地访谈挖掘文化·延续重要建筑核心地位——以深圳市松元厦村的文化传承为例张晶晶霍晓卫罗德胤【摘要】本文以深圳市松元厦村为例,对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聚落遗产文化传承方式进行初步探索。

在研究和规划之初,松元厦村只残留下一座宗祠、五座碉楼和几间民居,且这些民居呈现散点布局状态,不利于建筑保护和文化传承。

作者所在团队深入调研过程中,发现松元厦蕴含着深厚的村落文化,包括村落历史、碉楼、华侨、宗族等多种文化;另外,我们还了解到松元厦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每年固定时间的祖诞、祭祖拜山等宗族活动,宗族文化悠久。

为此,作者所在团队先后三次来到松元厦,采用实地访谈、建筑形式记录与分析等方式进行文化挖掘,对后期的规划起到指导意义。

另外,在为期一年的村落规划中,对代表宗族精神的宗祠和碉楼进行保留和利用,并在总体规划中凸显宗祠和碉楼的核心和统领地位,以达到对松元厦的历史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对于松元厦来说,以上这些都是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对其它同类型聚落遗产也能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深圳;松元厦;访谈;聚落遗产;文化传承松元厦(图1)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北部的观澜镇,是一个客家村落,人口约1380人。

1村民大多姓陈,始迁祖陈振能于清乾隆年间自长乐2迁来此地。

在研究之初,松元厦村经过旧村改造,仅仅残留下1座宗祠、5座碉楼和10栋民居,并且这些建筑呈现散点布局的状态,不利于建筑本身的保护以及文化传承。

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文化传统的保护,那么在若干年之后松元厦村的历史和文化将逐渐消亡、被人遗忘。

作者所在团队深入调研过程中,发现松元厦蕴含着深厚的村落文化,包括历史、碉楼、华侨、宗族等多种文化;另外,我们还了解到松元厦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每年固定时间的祖诞、祭祖拜山等宗族活动,宗族文化悠久。

为此,秉承对松元厦悠久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发掘和延续、防止其文化逐渐消亡的信念,作者所在团队先后三次来到松元厦,采用实地访谈、建筑形式记录与分析等方式进行文化挖掘,对后期的规划起到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洮南市瓦房中学七年级地理导学案
备课人:赵华 审查人:于春秋 审批人:王云峰 学校: 年级: 组别: 姓名: 课题
4.3.2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课型
自学验收课
3、 造成聚落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
A. 居民人口多少
B. 占地面积的大小
C.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
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五.合作探究:组学完成教材85页活动题 六.小结:
聚落的形式:城市与乡村 聚落与环境
聚落的形成条件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的发展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聚落的保护 七. 知识拓展与难点提升:
1. 聚落发展的原因:__________的增长和__________的发展。

2. 传统聚落的作用: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的__________、政治、__________、民俗等信息。

聚落的保护:被列为世界遗产的传统聚落,如意大利的__________。

我国云南的__________等。

3.读一读,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福州古民居众多,但破坏速度却逐日增加。

据调查,福州约有5096栋以上的古民居面临倒塌,张钰哲故居竟靠大木棍顶着,才没塌下来;80%的古民居被违章建筑弄得面目全非,其中约有三成以上的违章建筑是近两年搭建的;还有许多极负盛名的古民居被拆掉。

材料2:敦煌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和旅游名胜,敦煌博物院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的人数”作为保护石窟的一条重要手段。

(1) 材料1反映的问题是 。

(2)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 和 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处理
好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请你结合材料2中敦煌博物院的做法,谈一谈福州古民居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教学反思:
一. 知识巩固:聚落主要分为哪两种形式?
二. 学习目标: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重难点) 三. 课堂要求:
1、 按知识脉络归纳要点,落实在书上。

(独学并对学)
2、 完成书中活动,展示重点。

3、 背诵重点知识点。

4、 知识脉络 (一) 聚落的发展
1、 聚落发展带来的利与弊
(1) 聚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
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2) 聚落的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有特色的民居正在逐渐消失。

2、聚落的保护
(1)原因: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但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2)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3)世界文化遗产: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我国山西省平遥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四. 基础知识:
1、 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它们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 B 、 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C 、 它们美观漂亮、赏心悦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D 、它们是透视古今中外民俗风情的窗口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一定有聚落
B 、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定为居民点
C 、 四合院是我国南方地区民居建筑的代表
D 、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发展的作用,不如人文环境的作用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