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聚落
3.4 世界的聚落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2.1世界的聚落一、聚落的形态1.聚落概念: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聚落主要形式:城市、乡村(村庄、集镇)3.城市与乡村的本质区别:劳动生产方式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城市非农业/乡村农业)4.城市特点:①人口密集②社会经济活动频繁③对周围发展起促进作用④城市居民的居住相对拥挤⑤多高层建筑⑥空间利用率高⑦交通线密集,交通发达5.城市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破坏、污染加剧(大气、水体、噪声、生活垃圾、光污染)、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
解决措施:加强管理和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6.乡村特点:①居住地相对分散②房屋一般不高,经济实用③外围分布大片农田④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⑤乡村民居体现当地的习俗和环境特点。
7.聚落的演变过程:村庄→集镇→城镇→城市→大城市(乡村)→(城市)8.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①主要因素:受到地形、气候、水源、交通、资源等条件的影响。
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易形成聚落②分布状况: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密集,高山荒漠少有或者没有聚落,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经济发展落后。
9.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①寒冷地区:墙体厚实---抵御寒风,保暖;屋顶高耸---不易积雪。
②湿热地区:墙体单薄,门窗开得大---通风散热;完备的排水系统---多雨水。
10.名词解释: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
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卫星城: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因这些小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太空中的卫星围绕某个中心点的分布相类似,故名卫星城。
二、世界文化遗产(人文地理)1.定义:指人类文明史和地球发展史上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共有的具有特殊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文化产品。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影响聚落的形成因素: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水源充足④气候适宜⑤交通便利⑥自然资源丰富3、落的发展演变;农村—集镇-城镇-城市4.聚落的形态:团块状(平原地区),条带状(山谷或者山麓)。
5、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6.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问题:(1)社会方面: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犯罪率上升、人均教育经费减少(2)资源方面: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减少、人均耕地减少等。
(3)环境方面:环境污染、、噪声干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7、乡村--村庄:规模较小的集聚点,主要从事农业活动;8、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点。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与气候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注意:风和日丽、狂风暴雨等是描述天气,四季如春、冬暖夏凉是描述气候)常用的天气符号: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区,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3、空气污染指数反映了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被污染的越严重。
4、天气符号的识别5.风力:风的强弱;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测量仪器:温度计)。
测量时间:一天进行四次: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日平均气温:四次气温的数值相加除以4月平均气温:一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本月的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1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3、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南半球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晚一个月。
4.等温线:同一水平面内气温相等的点的连线。
等温线越密集,代表温差越大;越稀疏,代表温差越小。
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通用7篇)
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通用7篇)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主要运用了分组合作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一、教学成功之处:新课标对于《世界的聚落》一节的要求是:第一,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第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这种要求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就是要鼓励学生睁大双眼,就是要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从而使之在观察中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在体验中感悟地理知识的学科魅力,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部分内容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从本节的授课内容来看,没有太难理解的东西,关键是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念,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伸缩空间。
就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我通过几个老师的共同研讨,认真研读课标,结合我们教学经验,大家反复研究人教和湘教两个版本的教材,认为仅仅靠教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需求的,我们应不拘泥于再有的教材,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的目的。
据此,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一课时,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与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地景观图片,来丰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第三部分内容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这部分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或是上网,查找资料等多种途敬完成。
所以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把重点放在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上,并在课前布置给学生任务,查阅有关四合院的资料,在课上大家进行交流。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探究小组,运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同学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4.2《世界的聚落》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引导方向:总结:我们在总结一个地区的民居建筑特点的时候,一般会从建筑结构(停顿1秒),包括屋顶的坡度、墙体的厚薄和门窗的大小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进行归纳。
不难看出当地的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反映了当地环境的什么特点呢?树木多【擦拭,显示森林丰富】当地的屋顶坡度呈人字,屋顶的坡度为什么较大呢?学生降水多【同时擦拭显示降水充足】从图上发现民居的门窗又大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有难度,引导学生思考——便于通风透气这里既然要考虑通风透气,那么当地气候有可能有怎样的特点呢?——引导思考高温多雨,闷热潮湿的状态高温多雨容易讲到,闷热不易教室中,为什么夏天的门窗往往比冬天开得要大一些呢?夏天热是的,很热的时候,尤其是又热又闷的时候格外需要开窗降温透气。
对于湖南闷热的夏季我们非常需要开窗通风透气。
为什么要有木棍作吊脚支撑房子的一侧?不能够不用木棍建房麽?该地平地少,地形崎岖【边总结边用“橡皮”的功能进行擦拭】那牧笛溪村的环境是否真如我们推测的一般呢?我们通过一则短片来确认一下。
换页打开视频 23秒放完视频后询问:你们从视频中看出当地有哪些环境特点?地形:山地天气状况如何?:阴雨天气,当地雨量大植被:山上的树木多麽?多,【动画跳出总结当地树木茂盛,地形崎岖,夏季多雨。
】所以我们刚才对于建筑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的推测都是正确的。
所以大家可以发现,每个一地方的传统民居往往都是和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高度适应的。
通过对牧笛溪村的环境特征的探究,我们看看剩下两图的自然环境各自有怎样的特点?先给30秒的时间观察一下,等下随机抽答。
【抢答功能】降水丰富的地方大多屋顶高耸,尤其是降雪地区,屋顶坡度更为陡峭。
【换页】接下来让我们为传统民居找家【希沃平板课堂活动】活动,学生用平板截屏连连看,个体操作,1分钟,教师巡视找代表上台拖动,和下面学生对比,人数对的多的组加分,一人加一分红笔画正字。
——作业减免标准三、归纳总结。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聚落【教学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城镇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4.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5.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城镇的发展过程、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结论【情境导入】模式一视频导入播放不同的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视频材料,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景观的差异,判断自己的居住地与哪一类景观类似,分析造成景观差异的原因,导入新课。
模式二图片导入特色民居图片导入,直入主题。
你知道图片中展示的民居的名称吗?你知道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吗?你知道不同地区民居不同的主要原因吗?通过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导入新课。
观察与发现一、聚落的景观特征1.聚落的分类:(提问)什么叫聚落?聚落的两种形态是哪两种?能举出例子来吗?展示几幅有代表性的聚落图片,让学生将这些聚落分类,引出聚落的类型。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乡村和城镇)通过分析聚落的图片及文字部分,了解聚落的含义及分类。
续表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结论探究与讨论2.乡村与城镇的景观差异:引导学生分别观察乡村、城镇景观图,说出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项目城镇乡村人口密集稀疏分散通过学生讨论,明确城镇聚落与乡村的主要差异。
【分组讨论】探究城镇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简单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城镇和乡村景观图,从人口、建筑特点、生产方式和交通状况等几个方面对比,比较城镇景观与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异,最后让学生填表比较聚落形式。
项目城镇乡村人口建筑特点生产活动交通状况【说一说】阅读材料并结合生活经验,安排两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代表城镇和乡村,介绍自己的“家乡美”,分别说明城镇、乡村的优点,及时总结。
世界的聚落课件
世界的聚落课件世界的聚落在这个广袤的地球上,人类聚居的地方被称为聚落。
聚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无论是村庄、城市还是大都市,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和活动。
在世界各地,不同的聚落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面貌和生活方式。
一、村庄: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村庄是人类最早的聚落形态之一,它以农业为主导,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
村庄通常位于乡村或农田周围,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村庄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乡土建筑风貌。
村庄的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更加宁静和慢节奏。
人们依靠农业生产为生,传统的农耕文化在村庄中得到保留和传承。
村庄里的人们彼此之间的联系紧密,邻里关系更加友好和亲密。
村庄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许多习俗和传统节日在村庄中得以保留,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体验和交流机会。
二、城市:繁华与多元的交汇城市是现代社会的象征,它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
城市的建筑高耸入云,道路交错,人们的生活节奏快而繁忙。
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都远远超过村庄,人们的生活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各种行业和服务业在城市中聚集。
人们通过工作来维持生计,城市的经济活力也得到了不断的增长。
城市里的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但同时也享受着更多的便利和机会。
城市的文化多元,人们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丰富了思想和视野。
城市的社会结构更加复杂,人们之间的联系相对疏离。
城市中的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追求,邻里关系相对较弱。
然而,城市也是人们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场所,各种社交活动和文化活动丰富了城市的生活。
三、大都市: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典范大都市是城市的高级形态,它集聚了更多的资源和人才,成为国家甚至全球的中心。
大都市的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实力强大。
大都市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典范,它拥有先进的科技和设施,各种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交通系统和便利的生活设施。
大都市的经济活动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各种行业和企业在这里汇聚,国际贸易和金融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3.4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有一定兴趣。他们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具备一定能力,喜欢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学习。
(2)社会责任感(3分钟)
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聚落可持续发展,如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聚落与环境:人地关系的研究》
-《城市与乡村:聚落类型的比较分析》
-《聚落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案例》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不同聚落类型与地理Hale Waihona Puke 境的关系,分析各自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分钟)
分析聚落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对聚落的影响。
(3)世界主要聚落类型的分布与特点(5分钟)
展示世界主要聚落类型的分布图,讲解各种聚落的特点及成因。
(4)聚落中的人类活动及对环境的影响(5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聚落中的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环境,如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问题。
-按照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合理的评分,激励学生持续努力,提高地理素养。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他们在后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板书设计
1.板书目的:明确呈现3.4世界的聚落章节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
-聚落概念与分类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让学生扮演聚落中的不同角色(如居民、城市规划师等),思考如何解决聚落中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世界的聚落》 说课稿
《世界的聚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的聚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世界的聚落》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聚落的形态、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聚落是人类的居住地,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聚落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世界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对于聚落的概念、类型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
在学习能力方面,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教学中需要引导他们逐步培养这些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理解聚落的形成与环境的关系,能举例说明不同环境下聚落的特点。
(3)知道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聚落的形态。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教学难点(1)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七上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世界各地不同类型聚落的地理环境、发展特点,掌握分析聚落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基本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和地理信息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聚落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同类型聚落的地理环境与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聚落形成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准备准备阶段需收集世界各地典型聚落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地图、图表等教具。
同时,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收集关于聚落的相关资料,如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等。
此外,需确保教室配备有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首先会通过展示一系列世界各地聚落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进入本课的主题。
图片中,既有繁华的城市风光,又有宁静的乡村景色,使学生们初步感知聚落的多样性。
通过这些图片的展示,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期待深入了解关于“世界的聚落”的知识。
二、新课内容展示1. 聚落的概念及分类教师将详细解释聚落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地。
随后,教师将介绍聚落的分类,包括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并简要阐述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世界主要聚落的介绍接下来,教师将详细介绍世界各地的主要聚落,包括各大城市和乡村的特色、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经济文化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地图、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展示这些聚落的特点和魅力,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它们。
3. 聚落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师将引导学生思考聚落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聚落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关系。
三、互动探究学习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学习。
4.2 世界的聚落(课件36张)-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这次考察收获颇丰,知道了 我们新的部落选址要考虑的 因素,而且还参观了很多优 秀的聚落,也许我们也可以 把我们的聚落保护起来,记 录了我们生活的情况,让别 人也了解我们!
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课堂小结 世界的聚落
类型 形成
乡村 城市
区别与联系
条件:水源、土壤、地形、
气候、交通、资源等
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保护聚落的意义
首领发现很多古老的聚落都被当 地的人们保护起来了,为什么?
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 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 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 活的“百科全书”。
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保护措施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 然遗产公约》
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干栏式民居底部架空,有利于防止湿气和潮气, 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和舒适;同时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当地湿热的 环境,有较丰富的木材、竹子,房屋采用竹子和木材等,就地取材。
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北非的传统民居窗户较 小,房屋多采用石材和 泥土等材料修建,墙体 较厚实…
热带雨林地区的人住高脚屋、树屋或竹楼,因为这里全 年炎热多雨,上层住人,可以通风防潮,下层潮湿就放 杂物,养牲畜。
2.城镇又是怎样扩展成城市的?在发展过程中,它 的景观有哪些变化?
随着经济活动的集中,城镇成为商业、工 业和服务业的中心,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 人才,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随着就业机会的增加,更多的人口被吸引 到城镇,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交通系统 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等数量增多。绿 地等也进一步增多。
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部落首领还参观了很多特色的传统聚落
世界的聚落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长城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雅典卫城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埃及金字塔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拉美西斯二世神庙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西藏布达拉宫
2、为什么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活动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 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制 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学发展水平。
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 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 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 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练习: 请你在下列不同的环境中, 建造出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房屋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古人在聚落的发展中遗留下的建筑、 城堡、雕塑、壁画、碑刻、宫殿、园林、 陵墓等。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乡村居民的居住地
相对分散。规模比较 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 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 叫做集镇。
乡村民居大多依山傍水, 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山谷中的城镇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安静的小乡村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看上面的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 的交通各有什么特点?
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
世界文化遗产
我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保护它呢?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保护措施例如: ☆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建筑物、雕塑 和壁画的侵蚀。 ☆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 的现代化建筑。 ☆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制定法律法规 ☆修缮与恢复等
4.2世界的聚落(课件22张)-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篇章:开端
1.请你在右图中圈定 一块区域作为你的世界最 初的选址,说明你选择的 理由。
2.结合下图,分析聚落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
建筑特点 北非沙漠地区 东南亚雨林区 我国北方地区
墙体厚度
厚
薄
厚
门窗大小
小
大
小
屋顶坡度 平/坡度小 斜/坡度大 斜/坡度大
干旱少雨,昼 高温多雨,湿 自然环境特点 夜温差大,多 度大
风沙
冬季气温低, 多暴雪
屋顶平,墙厚窗小; 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
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 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 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 环境特点:高温多雨,湿度大
2.随着城市的发展,传统建筑的存在似乎与高楼大厦格格不入, 对于传统建筑,拆or留,你持什么观点?
修旧如旧
课堂检测
如图为《姑苏繁华图》(局部),为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描绘 了当时苏州“商贾(ɡǔ)辐辏(còu),百货骈(pián)阗(tián) (指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的市井风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思维提升3:以上传统建筑分别采取什么材料修建? 它和自然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就地取材
第三篇:分歧
1.上图分别表示聚落的什么类型,你愿意住在哪里?
人口数量 生产活动 建筑风格 交通状况
人口少且稀疏; 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房屋密度小且低矮; 线路狭窄、稀少;
人口数量 人口多且密集;
生产活动 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建筑风格 房屋密度大且高耸; 交通状况 立体化,交通便利;
4.2世界的聚落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
素是( A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聚落
与地理环境
水源充足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平原地区——团块状
形态 山谷地区——条带状
特色民居当堂检测源自1.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聚落指城市 B.聚落指乡村 C.城市和乡村都不属于聚落 D.聚落指人类的聚居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乡村
2.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聚落比高山地区大得多,说明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
聚落与地理环境
窑洞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较干旱,黄土土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好,不易塌陷。因此黄土高 原居民就因地制宜地修建起窑洞和地坑院这种民居建筑。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地形崎岖带来的建设困 难,又可以减少加工建筑材料成本,还可以在冬季利用窑洞保温。
课堂小结
景观 特征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城市
环境优美
就业机会 工资水平 娱乐活动 教育医疗
卫生条件差 交通不便 娱乐活动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环境污染
聚落的景观特征
你能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吗?
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城市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还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以便创造出美好的城市环境。
聚落与地理环境
聚落的景观特征
城市聚落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的。一般来说,城市的出现 晚于乡村。
聚落的景观特征
人口
交通
建筑
生产方式
聚落的景观特征 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地区
房屋建筑特点 密度 高度
初一地理---世界的聚落
6、读下图,北非的民居的屋顶大多是平顶。 这是为什么?
北非气候干旱,屋顶建成平顶还可晾
晒农产品。
7、民居临湖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支流与干流汇 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你 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临河临湖分布,水运交通便利,有利于 物资和人员的集散,容易形成较大城市。
课下搜集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 人的冰屋、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竹楼的资 料和图片,试比较它们与当地自然 环境的关系。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哪些问题?
城市问题 交通拥挤
大气污染
噪音污染
水污染
生活垃圾污染
城市问题: 交通拥挤
大气污染 噪音污染 水污染 生活垃圾污染 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 …………
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
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谢谢大家
你能解释下面两种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吗?
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
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 上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 屋顶大多高耸。
寒冷地区的气候 风劲、雪大,厚实 的墙体可以抵御寒 风,保持屋内暖和。 高耸的屋顶,不易 积雪,保护建筑物。
湿热地区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 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
湿热地区的气候 雨水多,所以要 有较完备的排水 系统;墙体单薄, 门窗开得较大, 利于通风散热, 可以保持屋内干 爽。
看下面的幅图,想一想,我国江南地区民 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 么关系?
沿河流而建,屋顶坡度大,墙体单薄,门 窗较大。因南方降水量大,气温高。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处): 山东泰山 安徽黄山 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 福建武夷山 文化景观(1处): 江西庐山
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2处):
昆曲
古琴
4、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5、中国有哪些世界遗产?
什么是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聚落的含义
聚落——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聚落的分类
乡村 聚 落 城市
城市与乡村的差别1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交通各有什么特点?
城市与乡村的差别2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分布各有 什么特点?
当地气候特点是: ( C ) A 终年寒冷 B 干燥少雨 C 气候湿热 D 什么也看不出
民居特色: 墙厚、少窗(防日晒、保温) 当地气候: 干旱、昼夜温差大
黄土高原窑洞, 冬暖夏凉
蒙古包
游牧民族,便于移 动
布达拉宫
附: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30处) 世界文化遗产(21处):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故宫 天坛 颐和园 十三陵 长城 承德避暑山庄及寺庙 秦始皇陵兵马俑 苏州园林 布达拉宫 敦煌莫高窟 洛阳龙门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大足石刻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青城山—都江堰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武当山古建筑群 中国高句丽王城、 王陵及贵族墓葬 世界自然遗产(4处): 四川九寨沟 湖南武陵源 四川黄龙 云南三江并流
交通、水源、地形、气候、资 源等
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呢?
住房紧张
交通拥堵 污染加剧
噪声干扰
供水不足
犯罪率上升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墙厚,有壁炉或火炕,窗户小,双层玻璃。 ——防寒、保暖 屋顶大多高耸——排积雪
民居特色: 墙体相对单薄, 门窗开得较大, 下层架空, 屋顶倾斜
世界的聚落
学习目标
• 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 发展 • 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 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
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60至65页,5分钟时间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聚落?聚落的形式包括哪两种?
2、城市与乡村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因素会影响聚落的形成?
城市与乡村的差别3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建筑各有什么 特点?
城市与乡村的差别4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生产方式各有 什么特点?
活动:完成表格
交通 特点
人口 分布
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集
建筑 特点
生产 活动
城市 便 利 乡村 不发达
密集 非农业产 多高层 业为主
分散 农产业 稀 疏 低层建筑 为主
什么因素影响聚落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