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计算机网络》的第四章——网络层。

本章主要介绍了网络层的基本概念、网络层的寻址机制以及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IP地址、子网划分、路由选择、数据报传输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网络层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IP地址的分类、子网划分和路由选择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层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网络层的基本概念、IP地址的分类、子网划分、路由选择。

难点:子网划分规则、路由选择的算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机网络》、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网络通信为例,让学生了解网络层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作用。

2. 知识点讲解:(1)讲解网络层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地位。

(2)介绍IP地址的分类及其作用。

(3)讲解子网划分的方法和规则。

(4)介绍路由选择的基本算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案例,运用网络层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网络层1. 概念:网络层的作用2. IP地址分类:A、B、C、D、E类地址3. 子网划分:划分子网的方法和规则4. 路由选择:路由选择的算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网络层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

2. 请列举IP地址的分类及其作用。

3. 请解释子网划分的方法和规则。

4. 请介绍路由选择的基本算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网络层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作用。

在讲解知识点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环节,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网络层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网络层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2)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及其特点。

(3)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常见的网络协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观念,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2)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2、教学难点(1)网络协议的理解和应用。

(2)网络故障的排查和解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对网络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网络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的搭建和配置,加深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互联网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网络。

2、知识讲解(30 分钟)(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①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②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包括计算机、通信线路、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和网络软件(如操作系统、通信协议等)。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①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共享(如打印机、存储设备等)、软件资源共享(如应用软件、数据库等)和数据资源共享(如文件、数据库等)。

3.2《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3.2《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3.2《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2019)必修二《信息系统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一)信息意识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二)计算思维知道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作用、资源(硬件、软件、数据、信道)共享作用、分布式处理作用。

能提取问题的基本特征,抽象处理,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述问题。

(三)信息社会责任在信息活动中,具有信息安全意识,尊重和保护个人及他人的隐私;采用简单技术手段,保护数据、信息及信息设备安全。

【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2)理解数据传输、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分析信息系统的要素组成,了解协同工作,实现系统功能。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当今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谓无处不在。

利用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在线学习、办公、购物、订票,可以足不出户进行电子商务,还可以欣赏音乐、电影、体育比赛等。

教师提问:下面是一个校园消费信息系统结构图,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系统有哪些要素组成呢?它们是怎么协同工作的呢?(2)引入本堂课要点: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一、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校园消费信息系一、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它将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连接起来,快速传送各种类型的信息。

1、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按传输介质不同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数据传输需要介质,常用的传输介质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无线传输介质主要指电磁波: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等。

任务1:调查了解不同网络传输介质的区别,将调查结果填写下表:2、传输协议:数据在网络中传输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约定,即网络传输协议。

常见的有:TCP/IP、HTTP、FTP 等。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七是网络安全。先介绍网络安全的内容,然后介绍网络安全服务的各种机制,最后简要介绍典型的网络安全协议和系统。
实践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提高操作技能和面向实用技术为设计原则,以组网技术和构建网络应用服务为核心设计实验内容。具体包括简单局域网组网、网络协议分析、路由器配置、典型应用服务器的配置和简单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实用性较强的实践内容。部分实验内容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做。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预习思考题:
1. 你关心的网络性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网络运行情况的好坏)?
2.如果上网很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两个人如何通过手电筒传递消息?要考虑哪些问题?请设计一种可行的方案。
内容回顾与本次课内容介绍
一、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二)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布置学生自学。
比较可能没有时间讲完,可让学生课后思考,下次课再讲
第2讲
内容
备注
讲课题目:计算机网络的类别、性能、体系结构
目的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性能指标、通过研讨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的意义和作用,理解5层原理体系结构中各层的基本功能。
重点难点:分层体系结构
方法步骤:课堂讲解与实例介绍
器材保障:电脑、投影
时间地点:
6、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比较。
1)分组交换存在的问题:时延、丢包等
通过提问和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将这些问题找出来
2)在资源分配和资源共享方面的比较;
3)在时延方面的比较;
回顾与小结:
1、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因特网)的作用;
2、因特网的组成;
3、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
4、列出本次课要掌握的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3.能够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的配置和故障排除;4.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局域网。

教学内容:第一讲: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部分(60分钟)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主机、通信介质、网络设备)第二讲: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60分钟)1.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2.网络的通信方式(单播、广播、多播)3.网络的传输介质(有线、无线)第三讲: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60分钟)1.网络协议的定义和作用2.TCP/IP协议族的基本协议3.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第四讲: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120分钟)1.网络配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常见的网络故障排除方法和工具3.常见的网络故障案例分析和解决第五讲:局域网的设计与实现(120分钟)1.局域网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案2.局域网的组网设备和技术选择3.局域网的实施和测试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结合实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2.利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的实践操作;3.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开展局域网设计和实施的项目。

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日常作业、实验报告和课堂互动等;2.期中考试: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考察;3.期末项目:设计和实现简单的局域网,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方案、设备选择和实施等;4.总评成绩:综合考虑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项目的表现。

教学资源:1.计算机实验室:提供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2.课堂教学材料:提供课件和教材,用于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3.实践项目指导书:指导学生进行局域网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具体的步骤和要求。

1.《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2.《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三版),周士勇、邵宏志3.《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第四版),曾琦、张学工、杨炜教学提醒:1.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避免网络攻击和信息泄漏;2.提醒学生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和知识产权的保护;3.鼓励学生参与网络技术比赛和实践项目,提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四《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四《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四《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 研究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安全知识- 培养学生的网络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现代信息社会的意识和适应能力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3. 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安全知识4. 网络应用与网络服务的实际应用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网络通信的过程和应用。

2.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机网络设备和软件,让学生亲自体验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网络通信中遇到的问题,培养网络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个人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编写个人报告,展示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分组设计和实现一个网络应用项目,并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估。

3.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及时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4. 考试评测:安排定期考试,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计算机网络教材:选择一本适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实验设备和软件:提供计算机网络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软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六、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周期:共计20周,每周2课时。

1. 第1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第2-3周: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3. 第4-5周: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安全知识4. 第6-15周:网络应用与网络服务的实际应用5. 第16-18周:学生个人报告和小组项目成果展示6. 第19-20周:复和期末考试七、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网络协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为重点。

同时,通过教材、实验设备和软件等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精选)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精选)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技术,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技术,并能够应用常用的网络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3.掌握不同种类的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并能够进行网络安全相关的操作。

4.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网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技术、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安全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安全相关知识的内容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掌握。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将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计算机网络的概述2.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4.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和技术5.网络拓扑结构与网络设备6.网络安全相关知识7.计算机网络实践活动以下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计算机网络的概述计算机网络的概述包括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历史、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的优点。

教师可采用PPT演示的方式,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概述,并结合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含义。

2.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了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网络传输介质、网络类型等内容。

教师可采用PPT 演示的方式,将相关概念和分类进行系统性地讲解,同时通过案例和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了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和软件、分层模型、数据传输过程等内容。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精选第一篇: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网络协议一、教学目标1.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掌握TCP/IP协议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熟悉常用的网络协议和其功能。

二、教学内容1.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网络协议的分类3.TCP/IP协议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4.常用的网络协议和其功能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结合案例2.实验演示3.小组讨论四、教学过程1.引入部分在讲解网络协议之前,先让学生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

并通过案例,引入网络协议的重要性。

2.主体部分(1)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在进行互联网通信时,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标准。

它可以定义传输数据的格式、传输速率、传输控制过程、错误处理方法、应用程序接口等多方面的内容,使不同厂商生产的计算机系统能够互相通信。

(2)网络协议的分类网络协议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多种,如层次结构、功能分类、应用类型等。

其中,在层次结构上最为常用的是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3)TCP/IP协议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由四层组成,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

其特点包括:端到端通信、面向连接和独立于传输媒介。

(4)常用的网络协议和其功能常用的网络协议有很多,如HTTP、FTP、SMTP、DNS、TELNET等。

它们分别用于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域名解析和远程登录等功能。

3.实验部分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网络协议的具体应用。

4.总结部分在讲解完网络协议的基本知识后,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考试或实验,测评学生对网络协议的掌握程度。

2.教学过程评价:通过教学反馈,检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3.教学质量评价:从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 Networks)一、课程简介网络技术是信息时代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

是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手段,是教育技术领域最基础、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为理论体系,以TCP/IP体系为应用体系的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探讨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在内的TCP/IP体系结构各层次的主要功能、原理、协议和设备。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教育技术系的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主要的网络协议、主要的网络互连设备、主要的网络服务配置以及近年来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他们应用局域网、Internet网络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及相关领域的应用,解决教学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网络》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体系结构;了解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初步掌握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的配置方法;能独立组建较为简单的局域网;掌握常用的网络服务的构建与配置;具备初步的网络管理及维护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引入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拓展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前沿性;(二)规范课程实验、实训,完善课程实验及实训的考核体系,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评价中比重,突出网络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三)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两种主要体系结构OSI和TCP/IP体系结构;(四)掌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等主要层次的功能及协议;(五)掌握常见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及特点,初步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六)掌握VLAN、TRUNK的原理与配置,熟悉IP子网规划;(七)掌握DNS、WEB、FTP、DHCP等常见网络服务的原理、配置与应用;(八)了解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计算机网络第一课: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术语和通信模型;4.初步了解互联网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作用:计算机网络是指由物理链路和分组交换设备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的集合,用于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主机、通信链路和网络设备组成。

根据规模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术语和通信模型:学习计算机网络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术语,如消息、数据包、路由器等。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4.互联网的历史和发展:介绍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以及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和标准。

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述和举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图示法:使用图示和示意图,解释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以及通信模型的层次结构。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与学生互动,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计算机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2.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的意义和重要性。

3.展示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的示意图,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不同类型的网络。

4.解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术语和通信模型的概念,如数据包、路由器、物理层、网络层等。

5.通过举例和图示,向学生介绍互联网的历史和发展,了解互联网的重要性和它所使用的核心协议和标准。

6.进行讨论和互动,由学生提出对计算机网络的疑问和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讨论。

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彼此交流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理解。

2.课堂测验:以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进行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情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1 前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软件系统(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构成的应用系统,一方面,通信网络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渗透到通信技术中,又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

计算机网络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网上信息检索、网上交易以及网上视频等功能。

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能力特点,应当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系统知识、通信技术知识以及网络系统软件的操作技能;具备组建、管理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技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更高技术的必修课程。

为了规范该课程的教学,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该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特制定本课程的标准。

1.1 课程的性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中职高专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以提高学生网络基础理论技能和基础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组建、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和技能。

其前导课程是有关计算机相关专业基础方面的课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其后续课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有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Linux)、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等综合性专业课程,同时,该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H3C网络和思科网络技术等认证工程师的基础课程。

1.2 设计思路根据市场对中职网络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特点,将课程定位为培养学生掌握数据通信技术、OSI/RM和TCP/IP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LAN)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广域网(WAN)技术、Internet技术、网络规划以及管理与安全技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一般局域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网络设备安装以及简单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等技能。

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主要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设计:(1)教授和学习网络最基础理论知识。

计算机网络教案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案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分层结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熟悉计算机网络常见应用及其原理;
-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
-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服务
-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性能指标
2. 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结构
-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簇
- 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功能和协议
3. 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 网络接口卡(NIC)
- 网络交换机(Switch)和路由器(Router)- 网关(Gateway)和防火墙(Firewall)
4. 计算机网络常见应用及其原理
- 电子邮件
- 文件传输协议
- 远程登录和虚拟专用网络
- 万维网和超文本传输协议
5. 计算机网络实际操作能力
- 网络配置和管理
- 常见网络故障排除
- 网络性能监测和优化
三、教学方法
- 理论授课相结合,以案例为主要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 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实践。

四、教学评估
- 作业评分占总成绩40%
- 实验报告评分占总成绩30%
- 期末综合考试占总成绩30%。

教学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谢树新 蒋星军主编)过程考核 (1)[2页]

教学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谢树新 蒋星军主编)过程考核 (1)[2页]
4.课后整理机位,清扫实训室、关闭电源和门窗。
全 程
课后
小结
XXXX学院
教 师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师姓名授课时数4累计课时20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课题
过程考核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组成和分类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模式
(4)了解数据传输方式、数据通信方式、数据传输技术
(5)了解调制与编码方法
态度目标
(1)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模式
(2)了解数据传输方式、数据通信方式、数据据报与虚电路的区别
教学难点
(1)能正确分析数据通信系统的传输技术
(6)掌握数据传输的形式
(7)掌握数据交换技术三种方式
(8)掌握数据报与虚电路的区别
技能目标
(1)能正确判断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2)能正确分析数据通信系统的传输技术
(3)能正确分析数据通信过程中的数据交换过程
(4)能正确分析不同通信环境采用某种信道复用的必要性
(5)能正确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
(6)能正确进行CRC编码
(4)网络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功能
(5)数据通信系统的常用术语、常用指标
(6)数据传输方式、数据通信方式、数据传输技术
(7)信道的工作方式
(8)数据传输的形式
(9)数据交换技术
(10)数据报与虚电路的区别
(11)CRC编码
180
6S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中央电大教务处教学管理科 ( 2004 年04月 09日) 一、课程基本说明: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方向学生限定选修的一 门专业课。

本课程 4学分,课内学时为 72学时,一学期授完。

本课程涉及数据通信、网络理论、各类网络标准协议及众多相关技术,其内容由计算机网络基 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协议、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等部分组成。

课程以基础 性和实用性为重点,力图在讲清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进一步介绍流行的网络产品和最新 的网络技术。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 标准和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如下:
1.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论( 2学时)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演变和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教学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
了解典型的网络实例,了解
2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4学时)
信道容量等主要指标的定义并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多路复用技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方法的工作原理
1) 数据通信技术
2) 数据编码技术和时钟同步 3) 数据交换技术 4) 拓扑结构与传输媒体 5) 差错控制方法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
计算机组成原理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由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实用技术等部分组成。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协议、局域网、计算机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解
ISO 的OSI 的
ISO 及CCITT 等标准制定机
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及应用, 构。

教学要求:理解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 理解各
种通信方式、编码方法、时钟同步法、
和特点;理解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各自的特点;理解星形、总 线形、环形等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征、性能指标和优缺点,并理解树形、混合形和网形等网络拓扑结 构的特征;理解计算机网络中所采用的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无线通信等传输媒体的传输 特性;掌握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和海明码等差错检测编码方法的算法原理和检错能力,并能利 用算法计算冗余码和编码效率。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18学时)
网络体系结构及OSI 基本参考模型
数据链路层
教学要求:了解协议和体系结构的概念,掌握
OSI 基本参考模型及每层的功能;了解物理层提
供的为建立、维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规程的特性,理解 EIA RS-232C 和EIA RS-449接口标准,了解通过 DO 删BIOS 提供的异步串行通信功能
进行串行通信的编程方法; 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功能,理解 网络层两种操作方式的特点,理解路由选择算法和阻塞及死
锁的解决方法,了解 解网际互连的基本要求和用于互连的中继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组成 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的主要功能、特点和协议规范;理解 次。

4.局域网( 22学时)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CSMA/CI 媒体访问控制
教学要求:了解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标准,理解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和典型实例,理解传输 媒
体以及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理解逻辑链路控制(
LLC )协议层的服务和操作,深刻理解 CSMA/C 总线网、
令牌环和令牌总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了解光纤分布数据接口( FDDI )的工作原理,
了解
Novell NetWare 的主要特点,掌握 Novell 网络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2) 物理层
4) 网络层 5) 高层协议介绍 6) TCP/IP 簇
BSC 勺报文格式和HDLC 勺帧格式;理解
X.25 协议标准,了 OSI 参考模式高层结构的运输
TCP/IP 的定义及其对应 OSI 的层
2)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与协议标准
4) 令牌环媒体访问控制 5) 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 6)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 FIII
7) Novell NetWare 局域网操作系统
5.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6学时)
1)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异步传输模式(ATM
2) 帧中继( Frame Relay )
快速/ 高速局域网
4) 因特网( Internet )
5) 内联网( Intranet )
6) 网络管理基础与网络安全
教学要求:了解ISDN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结构,了解ATM勺基本概念和信元结构,了解帧中继的
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了解快速/高速以太网技术,了解因特网的概念、域名系统(DNS及万维网(WWW, 了解内联网的特点及应用,了解网络管理基础与网络安全知识。

三、课程教学媒体说明:
1.文字教材
本课程的教材为分立型,主教材是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材从叙述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基础知识入手,全面介绍计算机网络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和国际标准协议,同时还重点介绍了局域网和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

根据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成人业余学习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力求简明实用,深入浅出,便于自学和理解。

辅导教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学辅导》,其内容包括各章节的学习重点、综合测试题与答案,以引导学习者在掌握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知识点,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电视录像
录像教材作为文字教材的强化媒体侧重表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录像教材的形象化优势,讲述不宜于文字表述的内容、特别是涉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可强化视听效果,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录像教材拟定18 讲,每讲50 分钟。

3.网上教学指导与服务
在中央电大的电大在线”平台的本课程网页上还包括网上教学指导与服务的内容。

主要有:教学信息、课程进度、重难点辅导、答疑、作业安排与要求等。

网上内容依据实际需求及时更新。

四、学时分配与教学建议:
1 .学时分配
2、教学建议
(1)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主要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密切配合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和音像等多媒体教材,依据教学大纲进行辅导讲解。

面授辅导应逐步摆脱以重复讲解课程内容为主的状况,要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自我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特点,各教学单位应组织一定的面授辅导,面授辅导的课时、次数、内容及形式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但原则上不超过总学时的二分之一。

2)学生自学:
自学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学生必备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
段和能力。

无论是录象课,还是面授辅导课,都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重视自学和
对自学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为保证学习效果,每个教
学班应把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由辅导教师指导、落实学生自学和学习小组活动,及时答疑。

辅导教师
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共性问题可适当安排课堂讨论。

3)录象教材的使用:
录象教材作为本课程重要的辅助媒体,它与文字教材相互补充,密切配合,以帮助同学们学习和掌
握课程的教学内容。

要求各教学单位必须具备收视及上网条件,以便能够及时组织或安排学生收看,充分
了解课程重点、难点,保证学生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建议学生经常上网浏览本课程网页,及时
掌握有关的教学信息,并且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向课程组反馈学习中的需求,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

4)形成性考核与平时作业:
本课程总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末考试
20%,期成绩占80%。

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平时作业、实验和学习情况三部分成绩组成。

平时作业共布置4次记分作业,通过“电大在线”平台本课程的网页上布置。

每次作业满分共8
2分,分。

辅导教师对学生作业应全批全改,并要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供学生正确理解课程和作业的内容和要
求。

对于作业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可集中进行讲解。

在完成记分作业的前提下,辅导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学
习的实际情况,再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作为对记分作业的补充,供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本课程要求完成2 个实验,每个实验满分3分,共6分。

学习情况考核内容包括辅导课到课情况、收看音像课的记录情况、学习笔记等,共6分。

按照开放教育试点有关规定,作业完成少于2次者,则形成性考核成绩无效,并且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法,考试时间2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