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一味

合集下载

“茶禅一味”到底是什么意思?

“茶禅一味”到底是什么意思?

“茶禅一味”到底是什么意思?
喝茶的朋友难免会听到“禅茶一味”这句话。

那么茶禅一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茶史上有一个“和尚家风“ 的说法,就是把佛家清规、饮茶谈经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都融为一体。

正是在这种背量下,“茶禅一味”之说应运而生。

其意即禅味与茶味是同一种兴味,品茶成了参禅的前奏,参禅又成了品茶的目的,
二位一体,水乳交融。

这一禅林法语,又与“吃茶去”的佛家“机锋语”有着内在的联系。

赵州三称“吃茶去”,意在消除学人的妄想分别。

禅宗常讲的“平常心”,即“遇茶吃茶,遇饭吃饭”(《祖堂集》卷十一)平常自然,这是参禅的第一步。

禅宗讲的“自悟”,即不假外力,不落理路,全凭自家,若是忽地心花开发,便打通一片新天地。

后来,禅林中多沿用赵州的方法打念头,除妄想。

总之,饮茶不仅可以止渴解困,还可以引导人进入空灵虚境。

“茶禅一味”的省悟方法,还传到了日本,并使日本人谙熟其中真味。

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日僧荣西来华,返日本后便将中国禅寺的饮茶方法传给日本僧人,并著《吃茶养生记》。

他将饮茶与修禅结合起来,在饮茶过程中体味清虚淡远的禅意。

日僧珠光(公元1502年谢世)来华,就学于著名的克勤禅师。

珠光学成回国,不断弘扬禅茶文化,被后世尊为日本茶道“开山之祖”。

总之,“茶禅-味” 源于悠长独特的中国茶文化,其真髓是茶与禅的相通,都重在清远、中和、幽静的意境,饮茶有助于参禅时的冥思、省悟,并让人体味出澄心静虑和超凡脱俗的意蕴。

茶禅一味经典句子

茶禅一味经典句子

茶禅一味经典句子
1、茶禅破壁,孔子叩棰,茶余香满堂,千古不变。

2、伴着茗香,慢慢品读茶禅之乐;脱下世俗的褶皱,放松身心以健康的方式尽情忘恩。

3、茶香贯通间,万物她顾盼;曼陀罗将情,陂若一庵寂。

4、对境淡薄出纯真,从事其余怀抱;淡泊明志,按茶襟萧史拥绿瓯。

5、茶禅涵宏江,脉检吟诗歌,万岁古朴,千古感同身受。

6、形静安心,在茗茶间法林,宁静兴怀,在禅心道师桑。

7、品茶行禅,白云间茶禅一味,诗词满袖,莫言乏意循环。

8、茶是生活,也是智慧;禅是虚幻,也是真谛。

9、茶禅营意,长夏把息闲;细味无穷,心书一路研读。

10、茶香春兴宴,禅心皆冥想;彰饰古训规,共享特殊的时光。

茶禅的寓意和境界

茶禅的寓意和境界

茶禅的寓意和境界“茶禅一味”、“茶禅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也是茶文化和禅文化合二为一的集中体现。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禅的寓意和境界,一起来看看。

茶禅的寓意茶禅一味,“茶即禅”,品茶如参禅。

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向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

故中华历来以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号称“三香”),是高雅、安详、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

“茶禅一味”“茶即禅”--品茶如参禅。

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向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

故中华历来以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号称“三香”),是高雅、安详、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

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天空。

平易近人,宁静淡泊,雅俗共赏,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

中国人与以茶为能事,清晨人坊吃早茶,班前泡一杯花茶,待客要奉上清茶,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行之事。

茶,最早是一味药有治病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以后茶渐为中国人的主要饮料,那么,普通的一种茶,能升至茶文化,这里是因为士大夫们参与茶事,赋予其一种文化理念,故而有种茶、制茶、烹茶、品茶等茶的成品工作。

逐渐产生了一系列规则、制度、习惯、风俗与书法、绘画、美文、诗词、琴棋,互为表里,融和成为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内伸层面,又谓-- 茶道。

《周易.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茶道的内涵,不仅指茶法茶器,更是指具象中的道德、美学、哲学的理念,所谓茶道即人道。

茶事极重「德行」,陆羽的《茶经》说:「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在茶事中体现为:「对己,简朴自律;对客,待之以礼」。

“茶禅一味”的境界第一重境界:“茶禅一味”与日常生活的相融日常生活是“茶禅一味”,的基石:“茶禅一味”,是日常生活的升华这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⒈茶叶与农禅佛门的茶事活动,与新式的禅林经济为特定的“农禅并重”密切相关正是农禅,为茶、禅的结合提供了物质基础。

茶室最经典的八个字

茶室最经典的八个字

茶室最经典的八个字是"茶禅一味,清净自在"。

这八个字表达了茶室的核心价值观,即通过品茶和静心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茶禅一味,是指茶和禅宗有着密切的关系,茶可以让人放松身心,感受禅的智慧和境界。

清净自在,则是指茶室的环境应该保持清净和舒适,让人感到自在和放松。

在茶室中,人们可以品味茶的香气和滋味,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联系。

此外,茶室还可以提供一种安静的环境,让人们远离喧嚣和忙碌,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在茶室中,人们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关于茶的知识和技能,如如何泡茶、如何品尝茶等。

这些技能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品味茶的美味,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茶的文化和历史。

总之,茶室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场所,它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感受禅的智慧、思考自己的生活、学习茶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因此,"茶禅一味,清净自在"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茶室最经典的描述,它表达了茶室的核心价值观和意义。

在选择茶室时,除了关注环境和氛围外,还应考虑服务质量、茶叶品质、价格等因素。

选择一家可靠的茶室可以更好地体验品茶的乐趣。

此外,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茶室文化,可以尝试去当地人推荐的热门店铺,体验当地独特的茶室文化氛围。

总之,"茶禅一味,清净自在"这八个字代表了茶室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

无论您是在繁忙的城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一杯好茶和一间温馨的茶室都值得您去寻找和体验。

茶禅一味茶诗词赏析

茶禅一味茶诗词赏析

茶禅一味茶诗词赏析几粒绿芽,惹来云间诗思。

一方佳砚,赢得笔底风流。

中国的茶文化与中国书法文化一样源远流长。

关于茶,《诗经》之《七月》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谷风》又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荼者,茶也。

三代以前无“茶”字)这是劳动者眼中的茶。

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佳木也。

”这是茶圣眼中的茶。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神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是茶中亚圣眼中的茶。

苏东坡《次韵曹辅寄试焙新芽》中则云:“从来佳茗似佳人。

”都说女人如花,坡翁偏说佳人如茶,这是一代文豪眼中的茶。

据统计,我国历代的文人墨客为茶写下了两万多首的茶诗、茶词和茶曲,真是咏之不尽,赋之不绝,唱之不断啊!借用劳斯莱斯创始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诗茶之道,至善至美,不臻者,思之思之!”下面这百首七绝是我眼中的茶,我的这百碗小茶好不好,就只能留给大家品鉴了。

——是为序。

(一)翠团云拱嫩芽新,百碾千搓一水淳。

[注]我看座中名利客,能知真味是何人。

注:一水,斗茶术语。

古人斗茶之胜负常在一水间也。

(二)——题朱丹《逸竹壶》霞染云裁逸竹壶,新篁一撇醉相扶。

[注]紫烟撩破知三昧,山径迷僧问有无。

注:逸竹壶为宜兴龙溪女朱丹所制。

(三)闻言有木似佳人,隐在蓬莱待玉轮。

一赋风流思鲍女,暮吟朝醉惹芳唇。

[注]注:鲍女,南朝著名女诗人鲍令晖(即鲍照之妹),作《香茗赋》而有时名。

(四)细浪百壶鱼眼生,春风在手茗如婴。

赵州茶客来相见,恨断红尘念佛名。

[注]注:赵州茶客,即是唐代赵州临济禅院的从谂禅师,以“吃茶去”口头禅而名于世,时称之为“赵州茶”。

(五)社寒梦醒在天涯,只道少陵诗少些。

[注]便与清风同一住,梅花带雨探春芽。

注:少陵淡茶之诗仅四首而已,可谓少之又少矣。

(六)——兼答天涯游子吟、雨岚、听雨轩主、轩辕令主四诗友推窗听雨和琵琶,最笑陈抟不识茶。

形容茶的高雅的词语

形容茶的高雅的词语

形容茶的高雅的词语
以下是一些形容茶的高雅的词语:
1. 茶禅一味:形容茶与禅宗的深远关系,以及品茶时所带来的宁静与深度。

2. 精茗蕴香:形容茶的高贵品质,以及品茶时所带来的香气与味道。

3. 甘醇清香:形容茶的味道甘醇,香气清新,令人愉悦。

4. 碧水潺潺:形容茶艺过程中水流的清脆声音,以及茶具的精美细致。

5. 舌端灵韵:形容品茶时所带来的味觉感受,包括茶香、汤色和味道的细腻感受。

6. 茶香四溢:形容茶艺过程中茶叶散发出来的香气,以及品茶时所带来的浓郁香气。

7. 清雅宜人:形容茶的味道清新、爽口,令人感觉舒适、自在。

8. 茶香满口:形容品茶时所带来的茶香感受,包括茶香的浓郁度和口感。

9. 茶艺精湛:形容茶艺师的精湛技艺和品茶时所带来的高雅氛围。

10. 心旷神怡:形容品茶时所带来的愉悦感受,令人感觉心情舒畅、开阔。

从“茶禅一味”看中国文化

从“茶禅一味”看中国文化

历史 •文化2732021 年 第 03 期我国茶文化诞生于两汉之际,兴盛于唐宋之间,与汉传佛教禅宗之发展有相似脉络。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以吃茶为契机,内蕴艺术、道德、哲学、宗教及文化,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

而禅在中国佛家心法为最高境,禅宗思想是以佛所说教义为理论依据,强调人在生活中体味禅悦、又将禅悦落实于生活的实践。

由于茶文化于北宋时期兴盛,佛门亦以茶饮传道,饮茶为佛门僧徒生活的一部分,“茶禅一味”由此产生。

“茶禅一味”,又称“禅茶一味”,主要说明以茶悟禅,因禅悟心,茶心与禅心相印,而达于一种寂静的悟道之境。

想要解读“茶禅一味”或“禅茶一味”,首先要理清“茶”与“禅”各是什么,其次应当探究“茶”与“禅”有何种关系,最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来解读这一禅林佛语的深意。

1 茶与茶文化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人们普遍认为茶树发源于中国四川、贵州和云南一带。

公元前三世纪,西汉王褒的《僮约》中提到了“武都买荼”、“烹荼尽具”,其中的“荼”就是“茶”,这是史料中关于茶最早的记载。

而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中华茶文化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中国第一部有关茶文化的重要经典,他认为从种茶到饮茶皆须精细行之,才能品味出好茶;有如人之修行,须经历精细的琢磨,才能成器;认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陆羽将传统儒道思想融入茶理,从理论到实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茶学、茶艺、茶思的茶道精神意涵,并以精行俭德为茶道精神之所在,将深刻茶理融入现实生活中,此可视为茶道文化之滥觞。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因此,从广义的视角对茶文化进行定义,可以发现茶文化是茶叶发展过程中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集合;从狭义的角度定义茶文化,则仅代表精神财富。

茶禅一味的三重境界

茶禅一味的三重境界

茶禅一味的三重境界“茶禅一味”是法语,是机锋,是禅意,是高深无垠的智慧,是难以穷极的真谛,是探索不完的秘籍。

2001年10月19日,参加由中国河北省佛教协会、赵州柏林禅寺和韩国佛教春秋社、韩国名一园文化团共同举办的“中韩‘禅茶一味,学术研讨会”,我作了《禅林法语的智慧境界-——“茶禅一味”,与禅茶表演阐释》的发言,论文后在中韩两国杂志分别刊载文章中,我对“茶禅一味”的来由及相关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这次应邀到韩国参加关于“茶禅一味”,的学术研讨会,使我有机会再次深入思考这一智慧概括。

自从研究茶文化以来,这是我第三次踏上美丽的韩国,犹如思想的火花迸发,我想,如果对“茶禅一味”进行深入的剖析,何尝不是存在三个层面呢?这三个层面环环相扣,步步提升呈现出婀娜多姿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茶禅一味”与日常生活的相融日常生活是“茶禅一味”,的基石:“茶禅一味”,是日常生活的升华这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1.茶叶与农禅佛门的茶事活动,与新式的禅林经济为特定的“农禅并重”密切相关正是农禅,为茶、禅的结合提供了物质基础。

约八世纪中叶,马祖道一率先在江西倡行“农禅结合”的习禅生活方式,鼓励门徒自给自足。

其弟子百丈怀海在江西泰新百丈山创《百丈清规》,并把世俗的生产方式移入佛门。

约九世纪中叶,由于新型的禅林经济普遍得到发展,寺院栽茶、制茶就在这种自立求生、经济独立的背景下大规模兴起。

加之如火如荼的寺院饮茶之风无疑也刺激了这种生产活动的持续展开。

其时,著名的佛教寺院普陀寺,即拥有了普陀山的茶地僧侣从事茶树种植并积累了丰富的种茶、采茶制茶经验。

据传,直至康熙、雍正年间普陀佛茶才开始少量供应朝山香客。

而九华山佛茶大约也是唐时开始培育出来的。

其僧人培植的“金地源茶”在当时就被誉为色味俱佳的名茶。

四川蒙山生产的“蒙山茶”,相传最初是汉代甘露寺普慧禅师所培育。

由于它的极为优异的质地,长期被奉为贡品,又被人们称为“仙茶”。

著名的“乌龙茶”,亦即“武火岩茶”的前身,也是福建武火山当地的僧人所培育种植。

一花一世界,一壶一人生【茶禅一味】

一花一世界,一壶一人生【茶禅一味】

一花一世界,一壶一人生【茶禅一味】
茶香
夜慢慢唱着歌停滞在茶的香味里
那是怎样的灵体在空气中飘浮琢磨不透
或相遇后的浪漫或平淡前的动感模糊不定
茶味
茶的味道是苦的象征苦的味道是茶的化身
茶不应该是苦的吧只是觉得就是苦的吗
苦到最后也就是甜了结尾才是真实的啊
茶色
茶的颜色如历史的意境那深沉又诱人的绿
像饱含沧桑的老者述说的故事像经历悲欢离合的第一丝容颜月光下的茶总也揭不开神秘的面纱
茶思
夜里的茶茶里的叶
带着善良感受这份神圣带着希望等待这份奇迹
只是因为这是人生的驿站那种了不却的牵挂
茶恋
孤独的旅人疲惫的灵魂
停下来喝杯茶吧人生不过如此。

中国茶道四字文化名称

中国茶道四字文化名称

中国茶道四字文化名称茶,自古以来,是中国人的饮品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茶道传统中,有许多与茶相关的词语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些词语往往都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和茶道文化密切相关。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茶道四字文化名称,带你领略茶文化的深远底蕴。

1. 茶禅一味(chá chán yī wèi)茶禅一味指的是喝茶、修禅,以及品味茶中的一切滋味。

其中,“禅”代表佛教中的禅修,而“味”代表品味。

这个词语强调了品茗与修身养性的和谐统一,茶和禅相互交融,使人在品茶时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沉思。

2. 茶文化博大精深(chá wén huà bó dà jīng shēn)茶文化博大精深形容的是中国茶文化的深远影响和丰富内涵。

茶的种类繁多,制作工艺精湛,品尝方式多样,同时与文人墨客、书画艺术、传统礼仪等多个领域相互渗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茶文化。

3. 茶艺独特韵味(chá yì dú tè yùn wèi)茶艺独特韵味强调的是中国茶道中独特的表演方式和仪式感。

在传统的茶艺表演中,泡茶、品茗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讲究器具的选择、仪态的优雅以及动作的流畅,使茶道成为了一种令人愉悦的视听享受。

4. 茶道文化代代传承(chá dào wén huà dài dài chuán chéng)茶道文化代代传承强调的是茶文化在中国长期以来的传承与发展。

茶道作为一门传统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通过茶道文化的传承,人们不仅能够品味茶的美味,更能够领略到茶与人文、历史相互交织的深厚底蕴。

5. 茶道工艺精细(chá dào gōng yì jīng xì)茶道工艺精细形容的是泡茶的工艺与过程。

“禅茶一味”还是“茶禅一味”?

“禅茶一味”还是“茶禅一味”?

“禅茶一味”还是“茶禅一味”?人贵在自身的修行,如品茶一样,苦中有甘,甜中藏涩,一切用平常心去看待,让心沉静,认真面对所遇的杂事,细品人生的五味,便获得释然、超脱,累会不倦,烦会不恼,不温不火,心欣然也。

点击上方名片添加关注佛教如是说:有学者提出“禅茶一味”与“茶禅一味”是有区别的,甚至还解读出两种意思来。

其实,“禅茶一味”之说与“茶禅一味”之解均是一回事,两者没有差异,没有分别,无需执着于究是“茶”在前,还是“禅”在前。

正所谓茶心与佛心,何异又何殊?如果有分别,只是两者意同而叫法不同。

对它的注解应该都是“具有同一兴味”。

这样的“兴味”,不可把“茶”和“禅”分为和确定究竟谁是从属关系。

如果从佛教(尤其是禅宗一脉)背景讲,佛教对推动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特殊的贡献,讲成“禅茶一味”,这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从中国茶文化五千年的大背景来论之,“禅”只是在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中佛教文化的其中一支——禅文化,讲成“茶禅一味”,也是无可非议的。

若非要分出两者的前后关系,也只能说这是禅者和茶者对两个层面上的不同叫法和区别,所谓“名虽有二,体本同一”。

但也有学者在对待“禅茶文化”和“茶禅文化”的说法上,主张采用统一“茶禅文化” 叫法,本文以为实在没有这个必要(如同大陆叫“熊猫”,台湾叫“猫熊”,所指东西是一致性的)。

目前在中国佛教界,对“禅茶一味”之说,说成“禅茶一味”者有之,说成“茶禅一味”者更有之。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就喜欢叫“茶禅一味”,并以此题字,常见于各寺院间。

实际上,“禅茶一味”论,犹如禅门“定慧一体”论。

禅宗以为,“以定慧为本,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

“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

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

名虽有二,体本同一。

此定慧法,亦复如走。

”(《坛经》)以此也就能说明禅和茶为一体(一味),即茶之时禅在茶,即禅之时茶在禅,会得此意,即是禅茶等学也。

茶香与禅思“茶禅一味,佛俗同天”

茶香与禅思“茶禅一味,佛俗同天”

茶香与禅思“茶禅一味,佛俗同天”茶禅一味佛俗同天“茶禅一味,佛俗同天”。

这是内江市诗词楹联学会杨方德老师的诗庙观庵联,读来清风满袖,清香满怀。

茶香与禅思就如庄周之于蝴蝶、蝴蝶之于庄周,悠悠晃晃地扑扇而来,如影随形,令人交缠莫辩。

入座半瓯轻泛绿,闲缄数片浅含香。

茶有许多种,禅也有许多种,但都是慢歌款曲的清性、雅性之物。

再浓烈的茶,也不像咖啡和烈酒那样使人焕发冲动的激情。

在落霞的黄昏、喜雨敲窗的春季或伴着篱笆瘦菊的朗日,洁净的杯中蒸蒸弥漫,茶香涤心荡肺,沁心润脾。

茶叶入杯后在沸水中犹如仙子甩着水袖,舒展着翩翩的舞姿,沉沉浮浮的青叶荡漾在青碧透亮的茶汤中,鲜醇高爽,使人心旷神怡。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禅定入静的神来之物,清雅美境牵动了无限的幽思心境。

诗情奇韵便从飘浮无迹的茶香泌入心脾,挥之不去,回味无穷。

一个人面对一杯茶,在时光中独坐,看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那些嫩叶舒展着,打着转儿慢慢地沉进杯底,仿佛活过来一般。

汤花在转瞬即灭的霎那间,显示出瑰丽多变的景象。

每一片叶子都在高山深谷里浴过风雨云雾,每一瓣茶朵都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如同每个人丰富的人生历程。

那些纷繁而至的人与事,一如杯中那些叶子载浮载沉。

红尘滚滚中有遮天嘉荫,更有离愁飘挂。

《法句经》上说,蛇饮水化毒,牛饮水化乳。

是毒是乳,关键在于是否有一颗观照的心。

彼时彼刻,茶香与禅韵汇成一股款款的清芬,萦绕于心脑之间,天上云舒云卷、窗外黄叶飞花,直启性灵妙处。

这就是茶之品,禅之性。

茶能够积淀馥郁的心事,禅则涵盖了所有的春夏秋冬。

一缕清风,一片清兴,暖暖的禅意万万全全泡开了它。

在深棕色浓香中举起杯子,高冲低斟、细啜慢品,茶汤又涩又苦,同时微甜的味道在舌上的每个胃蕾上跳跃起来,满嘴清香,含有南北风雨的浮尘,有四季风霜的味道,有风雨过后的平静与淡泊。

我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有句诗偈说: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紫砂壶:茶禅一味

紫砂壶:茶禅一味

之交,因此中国的茶文化与佛教具有密切的联系,佛文化中凝炼着深沉的茶
文化,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无不蕴含着深邃的禅宗思想和丰富的人生哲理。众 所周知,紫砂工艺,以其制作精湛,严谨朴实,朴雅凝重,落落大方等风格 特点,名播远洋,深受国内外大众喜爱。这是紫砂工艺优秀传统的精髓,是 先辈们呕心沥血和毕智穷工造就而成的,故在创作中,“万变不离其宗”不 能丢失这一主轴,不能抛弃优秀传统的精髓。茶中有乾坤,佛法妙理尽在杯 茶之中,通过品茶参禅体悟人生,从而达到自我修行身心共修,与大自然融 为一体,在冥冥中引得灵性和仙气,寻找到自然的人性归宿。
2009年6月创作的《“盛世福牛”紫砂套具》在国际精品茶业博览会中紫砂壶评比中获得金奖。 2009年9月设计制作的“祖国万岁”、“吉祥如意”、“王者雄风”、 “盛世福牛”紫砂套具作品被选送参加“第 二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大型展览,感谢对中华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作出的贡献。 2009年设计制作的紫砂壶作品“天下第一福”获得庆祝建国六十周年2009苏州工艺美术大展评比优秀奖
2009年10月紫砂作品“竹段壶”被山东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2年创作的“国宝—十二兽首”获紫砂创新专利。
创意简介
“茶禅一味” 以佛教“茶禅一味、身心共修“的哲学思想为创作主题。壶体的上沿 为形似佛教圣物的莲花,芬芳美丽,清净纯洁。形体柔润丰满,线条弹性鲜活,口 沿上翘,壶盖卧于口沿内,隐现在相互交汇的花瓣之中,盖钮为佛珠状,犹如僧帽 之顶,观之新鲜,品之古朴。壶体背面雕刻着意境深邃的古代高士品茶悟禅图,体 现了茶文化与佛教有着密切联系,佛文化凝练着深沉的茶文化。挺拔的壶嘴,昂首 傲视、充满自信,弯曲的壶把,曲折有度、舒展自如。嘴、把、钮协调匀称,过渡 自然、摇相呼应。四只园形杯体上镌刻着赵扑初居士脍炙人口的禅茶诗,诠释着禅 茶的相通之道,以及蕴含着深邃的禅宗思想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创意新颖、构思严谨、主题鲜明、内蕴深厚,融进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并真情 虔心祈祝,平安如意、事业兴旺、辟邪护身、功德圆满。

陆一飞:茶禅一味

陆一飞:茶禅一味

中国书院式茶道的代表——上海广富林禅茶馆一、茶禅一味泉水淙淙,松风煮茗。

以茶洗心,以茶载道,以茶入禅。

茶禅文化是中国茶道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文化之根松江区具有深厚的江南雅文化底蕴,是明代大画家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的故里,历史上江南文人名士参禅饮茶成为风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同道堂传承中华人文正脉思想,以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发扬为己任,“古为今用,与古为新”为归处。

在广富林禅茶馆的设计、运行中处处追求和体现这一文化精神。

“茶为国饮”,饮茶既是一种品味生活的良好方式,也是调柔内心的方法。

参禅的目的是为了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染污,洞见真如本心。

清静茶,平等心,茶道中的清净与平等恰可作为体会禅的一个契机。

二、广富林禅茶馆——中国书院式茶道的代表位于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的禅茶馆,以广富林古宅为载体表达一个禅意的空间、诗意的栖居之所。

在书香、茶香、禅香、翰墨香中体会宁静致远。

以弘扬人文正脉为主线,以江南雅文化为基调,在古建筑中创作一个展现传统文化一合相的“精神空间”,以茶禅文化为落脚处,茶道、瓷道、花道、书道、香道、琴道······演绎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悠悠雅韵中品味茶的真意。

为呼应这个述求,整个禅茶馆院落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提出“古宅新姿”的再创作理念,以正、清、和、雅的中国书院式茶院为追求,使二进院落在各个空间、墙面、有形的和精神的部分都得到完美的结合,对原有构件遗存的取舍、木柱的保护和处理、四水归堂的强化、匾额文化的体现、高雅书画作品的布置,禅意简净空间的保留······广富林禅茶馆渐成一件动静相参、不可分割的视觉文化作品,是通过茶禅一味来净化人心的所在。

从视觉(古典文化的景观布置、花道)、听觉(流水声、琴声)、味觉(品茶)、嗅觉(品香、香道),触觉(古朴茶器具,实木打磨家具的手感),用色、声、香、味、触法来感受体验茶禅文化,使亲历者得到美好的身心体验和眼、耳、鼻、舌、身、意的综合感受,进而通过茶道修行,通过色法直入心法而实现超越突破。

茶禅一味

茶禅一味

面对的日常之物,以及其与 重要的是培养觉心,使生活 叶 / 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 /
界。后师徒二人曾被代宗皇 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 帝聘为宫中茶师,专事皇上 轻尘;三饮便得道,何必苦心
02 与茶禅有着渊源的
茶事。陆羽不羡富贵,喜游名 破烦恼。”由此可见,皎然的 还有一个地方— — —湖南常德
山大川,在云游中结识了有 茶已入禅趣,但还未入“茶禅 石门的夹山寺。这里出现过两
“诗僧”和“茶僧”之称的皎然 一味”境界,而陆羽和禅门只 个禅宗大师,一个是唐代善
塞。有人认为,这一碗是什 水在釜中鼎沸,如万壑松涛, 身心合一,心物合一,如此才
么,为“茶禅一味”之源。
犹悬泉飞瀑;眼只观茶在碗 能见性。正如日本茶道宗师
善会禅师 200 年后的宋 中上下沉浮,似春芽飘浮,如 千利休在《南方录》中说:“茶
代 , 夹 山 来 了 另 一 位 大 秋叶曼舞。犹置身大自然中, 道之 秘事在 于打碎 了山 水、
休闲广场
金秋茶话
俗话说,开门七件
僧人,僧曰: “不曾到。”
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
师曰: “吃茶去。”后来,
虽为生活末事,但已成重
这一公案成为禅宗的
要的文化媒介,它关
经典,影响深远。赵
乎生活,更关乎心
州旨在提醒人们,
灵。自茶与禅邂逅
禅就存在于日常俗
后,“茶禅一味”成了
事之中,一事一物
参禅悟道的重要法
无不是禅,当下即

门,一杯香淡的茶
是禅。
汤,让禅门学子如饮


醍醐,契入禅境。然

而岁月流逝,时事变
茶禅自赵州 始,茶变成为参禅 的重要媒介,茶汤
迁 ,“ 茶 禅 一 味 ”只 留 下

【“茶禅一味”】的由来!

【“茶禅一味”】的由来!

【“茶禅一味”】的由来!“茶禅一味”是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的四字真言。

然而,这一被茶人们津津乐道的“茶典”究竟出自何处,千百年来,却被披上了一层缥渺神秘的面纱,其实“茶禅一味”出夹山。

距石门县城12公里的夹山寺因“两山对峙,一道中通”而得名。

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均曾敕令修缮,故有“三朝御修”之说。

船子德诚遇“金鳞” 善会和尚开夹山夹山的开山祖师是唐代的高僧善会。

善会是药山惟俨禅师经船子德诚禅师的再传弟子,属于禅宗的青原系。

药山、船子、善会三位高僧可以说是祖孙三代,药山惟俨(715~834年)俗姓韩,山西新绛人。

他17岁出家,住湖南津市药山,法席很盛。

当时,朗州(今湖南常德)刺史、文学家、哲学家李翱向慕药山惟俨,入山拜谒请教,后作《复性书》,把禅教义理融入儒家学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

船子德诚是四川遂宁人,得法于药山惟俨后,隐居于秀州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吴江畔,以小船渡人,因号船子和尚。

据《五灯会元》载,船子和尚晚年欲以衣钵传人,有一天,他把船停在岸边闲坐,有一位和尚问他:“什么是和尚的日常事务”?船子竖起船浆,问道:“领会吗”?和尚说:“不领会”。

船子语带玄机地说:“棹拨清波,金鳞罕遇”。

后来,住湖北荆州天皇寺的道悟禅师云游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正遇善会和尚上堂,有一位僧人问善会:“什么是法身”?善会回答:“法身没有形状”。

僧人又问:“什么是法眼”?善会又回答说:“法眼没有瑕疵”。

道悟听了,不禁失笑。

善会就离开座席,请教道悟:“我刚才回答这僧人的话一定有错误,使得上座失笑。

希望上座慈悲为怀,不吝赐教”!道悟说:“我也是出世教化众生,但还没有经过老师的指点哩”。

善会说:“我错在哪里,请给我点明”。

道悟回答说:“我始终是不说的,请你到华亭船子和尚那儿去”。

善会问:“此人怎样”?道悟说:“此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于是,善会就解散众僧,收拾行装,直奔离京口不远的华亭。

船子和尚一看见他就问:“大德住哪座寺”?善会说:“是寺就不住,住了就不似”。

茶禅一味是什么意思

茶禅一味是什么意思

茶禅一味是什么意思“禅茶一味”,恐怕是张贴最广的有关茶的书法字幅了,几乎每一个茶馆、茶楼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茶是什么?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饮茶不过两个动作:拿起、放下。

人遇不快,喜欢借酒消愁,岂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

”而在一盏茶的拿起与放下之间,却能看清几多人世间的分寸。

它让人静心定思,心境纯澈,这便是茶。

禅是什么?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通过凝神静坐,消除一切杂念妄想,获得一种智慧。

当心胸变得宽广,就能从容不迫,安静下来,就像一个空茶杯,空空如也。

喝茶与“禅”的组合,总会让人感觉有点玄玄妙妙,高深莫测,似乎自己眼前的这杯茶好像也更“高端”了。

然而,什么才是“禅茶一味”呢?《1》中国是世界茶的发源地,也是最大的产茶国。

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茶因其清淡恬静的性质而受到宗教系统的青睐。

而与宗教的相结合,反过来促进了茶叶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无形当中提高了茶的地位。

茶与宗教这两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最终行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

禅茶文化离不开禅的关照感悟,也离不开茶的人生日用。

文化中国禅茶文化精神可以概括为“正,清,和,雅”,包括“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些朴素的情感。

《2》茶与宗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修行之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

在道家看来,喝茶有助于清体降浊,是最自然的养生之道。

在佛教徒看来,茶是禅修的必备之物。

后来,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宗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的共通之处。

禅其实就是通过品茶来体味人生,追求更高的精神修养。

一曰“苦”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参禅就是要看破生死、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

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




茶——人在草木间 禅——静思以悟道 茶禅——借茶以使心静(茶艺的前七项) 禅茶——心静以品百茶之韵 禅茶一味——吃茶去
放下了吗?
• 功夫茶? • 和颜悦色 • 放下了吗?
中国茶道创时期——唐朝
唐朝疆域辽阔、国富民丰、军事强 盛、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史家称为“开 元、天宝盛世”。自古以来,国运兴则 茶道兴,中国茶道在大唐盛世应运而生 ,唐代儒、释、道三家的许多人物都对 茶道的创立作出了贡献,其中陆羽被认 为是中国茶道的创始人。
中国茶道转折期——明清
• A、茶馆业更加兴盛,遍及全国大小城镇 B、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对茶情有独钟 C、康熙、乾隆把“伊公羹,邹忌琴,陆氏茶”的思 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历史上周朝宰相伊尹在辅佐商汤打天下时,“以羹论道 ”、“以味说汤”,向商汤讲述治国的道理,故陆羽在《茶 经》中提出“伊公羹,陆氏茶”认为茶道即人道,是“格物 所致”的修身养性之道,最终应当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到了清代,康熙和乾隆把“伊公羹,陆氏茶”的茶道人文追 求发挥到极致,以茶道精神治国的方略,开创了康乾盛世。
• 斗茶之风兴起
•“茶禅一味”丰富了茶道的思想内涵
中国茶道传承期——元朝
• 从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宋算起,蒙古族 问鼎神州百余年。蒙古人以牛羊肉为主食,茶 可解腥祛腻助消化,因此深得统治者的珍爱, 中国茶道因此经历了缓慢发展及传承的新时期 • 一方面蒙古人以茶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他 们以简约粗犷的饮茶习俗,对追求奢华,过于 琐细的宋代茶风进行了扬弃,开创了茶事活动 返璞归真,简约实用的新路子。 • 另一方面汉族士子怀着亡国的悲痛,与茶相伴 归隐林泉,形成了取法自然,以茶解忧的茶艺 新流派。
茶圣——陆羽
上羽和兴“展《茶桑唐 第隐加趣茶作茶,苎朝 一居工长圣出经精翁复陆 部江技期”了》于、州羽 茶南术实,卓闻茶东竟( 叶各,施祀越名道冈陵 专地并调为贡于,子人 著,擅查“献世以,,年 。撰长研茶,,著又一 《品究神被对世号名 茶茗,”誉中界“疾年 经。熟。为国第茶,) 》唐悉他“茶一山字, 三朝茶对茶业部御季字 卷上树茶仙和茶史疵鸿 ,元栽叶”世叶”,渐 成初培有,界专。号; 为年、浓尊茶著一竟汉 世,育厚为业 生陵族 界陆种的 发 嗜子, 、 ——

禅茶一味下一句是什么

禅茶一味下一句是什么

禅茶一味下一句是什么
如下:
1、茶禅一味,人生如茶皆淡然。

2、茶禅一味,茶中有禅,禅在茶中。

3、茶禅一味,杯盏人生,人生如茶。

4、茶禅一味,浮浮沉沉阅尽千山万水!
茶禅一味:
“茶”泛指茶文化,而“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

“一味”之说则是指茶文化与禅文化有共通之处。

这个共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所谓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

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盘境界。

出处:
“茶禅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

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禅一味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的《禅茶一味》一书,是国内首部“禅茶一味”研究集大成的著作,收录了释净慧、楼宇烈、寇丹、范增平、余悦、陈云君、丁文、陈文华、释明海、侯军等著名学者、高僧的禅茶研究文章30余篇。

由舒曼、李瑞科任主编,胡智学、张英、王爱敏、王玲任副主编;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题写书名。

检点茶事(代序)陈云君〈按〉“茶禅一味”论文结集,舒曼兄倩予为序,盖以茶为载体之文化现象,于大中华圈内,可谓共树而分条,其于中国大陆曰“茶文化”、中国台湾地区曰“茶艺”、日本国曰“茶道”,韩国曰“茶礼”,虽各有指向,而其根则一,要皆不出儒释两途。

晚近以来,言禅者日多,有其修为,有附庸风雅,于是茶事活动几乎无不言“茶禅一味”者,予亦有论述,当在附庸风雅之流。

尝于去岁久客香江与友人听涛品茗之际,偶有品评近年海内外诸多“茶文化活动”。

客寓涉笔成小文《检点茶事》。

返津后正逢舒曼兄索序,俗事猬集,于是以此文应命,幸当于此集文义相符也。

义宁陈云君时在天津。

一以茶事为载体的文化活动,发轫当自秦汉,几经浮沉从唐宋兴盛至明清衰退,岂知至于近十几年竟如注入兴奋之剂,大有如火如荼之势。

这其中况味有雅有俗,我曾戏云:“当今文人耐不住寂寞纷纷归茶”(当然我这里的文人是指修养传统文化。

有一点“旧”的文人。

而新诗人、作家当不在此例)。

从雅上论,茶自从由“试饮品”的原始以后,很快就被文化接纳,至佛教传入又“因缘具足”成了“和尚家事”。

尽管有浮有沉却是二千多年香烟不断,至今天在中国人太多浮躁、太多名利之氛围中,很多人都认准了茶事(茶文化、茶道、茶艺)是清凉剂、是清凉风,所以茶事大兴——此是雅。

也正因着今天的浮躁、名利的驱使,商人们(也包括文化商人)在大千世界中也巧妙的把茶事用来炒作、赚钱——此是俗。

凡事有雅有俗最好——生命力一定会旺盛且能持久,太雅则栽培基必少,能长久么?太俗……!二在大中华文化圈中,无论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也包括大陆本土,其茶事活动在现今,要亦不出本身文化现象的雅俗两途。

俗的是茶艺表演——无论给茶艺表演什么名号“禅茶茶艺”也罢“茶礼表演”也罢,“文人茶艺”“宫廷茶艺”“民族茶艺”等等,一涉表演亦即时髦的洋泾浜“秀”(show),都无不落于俗套之中。

当然这个俗尚不到“恶俗”。

而且其中中国大陆的茶文化、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在其本元——各自文化现象的本身不设表演给人观赏时则为雅事。

现今茶事活动的雅也正在此中——追寻茶事历史轨迹,为形下式的学术活动之外,研究茶事精髓,发扬茶事精神二者则是形上式的修为活动。

如果提高认识,甚至可以升华到摄身、修心、济世的高尚法门!我为什么有如是论?盖茶事活动中的核心是以东方大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为底蕴的,试想以儒家的修齐治平之术,益之以禅宗的自性清净之本,岂止茶事活动是清凉剂、清凉风,谓之为收拾人心之法亦不为过!——行笔至此,我忽然想起日本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在1968年出席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时,无限感慨地说日本现代茶道已经“恶俗”化(或译为“低级趣味”化)。

我深深的敬佩川端先生的高古格调,他以《千纸鹤》一书之清空灵秀,把日本特有的冷艳式的绝美挥洒到极致,他睿智地看到“茶道”是日本文化精华,然而川端的认识是超越今天日本人对日本茶道真谛的认识的,他完全站在心领神会层面,甚至是以一个日本古代文化、宗教精英式的现代人,来认识茶道真谛的人,以他这种立场看今天日本几百万的“茶道人”、数以万计的茶道“教室”每天播放的电视茶道表演时是什么滋味——茶道精神能像战前日本、古代日本那样深入人心、引领精神么?好了,暂时打住,后文再谈。

三现代茶事活动走到今天,俗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以纯经商为目的、遍地开花的茶艺馆。

其实现今所谓茶艺馆的茶馆,不过在装饰上加大了“文化气”,又加上茶艺小姐为茶客表演“茶艺”,于是这些茶艺馆的经营者流差不多都成了“茶文化传播者”,也更是各种茶事活动的中坚力量。

他们无论出于经商盈利也罢,或所谓弘扬茶文化也罢,也的确为繁华而热闹的现今茶事活动出力不少!如果纯以经商论,茶艺馆总胜过酒馆、麻将馆、歌舞馆吧(茶艺馆在此地却成为了“雅”);另一方面即是上文所论的茶事表演:所有表演都是为了观众,无论舞台上表现的悲欢离合、热闹清静、风花雪月、人物山川统统是作戏,是假的。

而舞台下的观众被感动也好、无动于衷也好,他们都是在“看戏”。

所以各种戏剧的表演都是在激动热烈中和台下观众互动,然而,唯茶事活动原则上是个体行为,平常的家人友朋相聚饮茶时,谈话办事是主,茶(茶水)不过是润喉之饮料,此时绝无茶事活动之义(正如西方人坐在咖啡馆中慢品咖啡,享受甘苦清香,以口达心时是咖啡文化,而美国人匆匆行路时,很多人手持一大纸杯咖啡,此时也是解渴而已,不涉咖啡文化。

在我心目中如果以茶为雅首先是“人少”,最好一人至多三人。

再则“无语”,相对无言,以目光为语,以沉思为悟,以寂静为氛围——一家之见或涉陋怪。

此不饶舌矣)。

四好了,说了一些茶事活动中俗的方面(但请注意,我的这个“俗论”绝无贬低各种茶事表演、茶艺馆运作之意,因着要检点一下茶事活动故有些字面议论)。

再谈茶事之雅。

其实,说到茶事的雅,很难!很难!在此只拈出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略申拙见,就教于有道: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其实都是以茶为载体的一种文化现象,不过在中国经二千年的锤炼,儒释两家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给茶注入了精神激素,使茶饮活了起来,使茶成了灵芽(当然,自然界的茶本身也具备接受文化的素质)。

当中华文化(包括儒、释、道)捡选了茶之后,以茶为载体,使中华文化多了一枝秀木。

而在日本,初则学习中国,当他们“拿来”之后,很快就和本民族的特性——对中华文化的改造,对释家文化独特的接受方式结合了。

产生了不同于中国“茶文化”的日本“茶道”。

当然,日本茶道的母体我认为仍是中国茶文化,只是“子不甚肖其母”而已。

在中国茶文化只是多了一枝秀木,而在日本茶道则成了日本文化的精英。

然而中、日两国的茶文化现象(中国的“茶文化”、日本的“茶道”)要皆以东方文化为核心——儒、释精神,不过区别在:中国重儒,日本重释。

当然,茶文化和茶道的最高境界都以禅悟为指归,最雅也是最“俗”(熟)的一句“茶禅一味”几乎成了现今茶文化、茶道的一句口头禅。

中国的茶文化是以儒家精神为基础接受了禅理(岂止茶文化,从佛教传入中国到中华佛教的核心禅宗兴起,中国文化就是儒佛(禅)融汇的大东方文化了),就连寺院的佛茶、禅茶无不与儒家文化结合的甚为密切。

而日本的茶道则与中国茶文化大大不同了,除了在茶道活动中用一幅汉字书法(有时也有用假名书法的)作为点缀之外,几乎全是以禅宗思想为指导的日本文化特征(其他道具也可能源自中国唐宋,但也是经过了全面改造)。

好了,上面既说到中、日两国茶事活动(中国茶文化、日本茶道)的最热的核心用语都是“茶禅一味”,下面就想从“茶禅一味”为切入来检点一下中日两国的茶事。

五为了行文方便,在分谈两国茶事的“雅”之前略对“茶禅一味”说几句个人陋见。

关于“茶禅一味”的语源及其流传渊源,自来考证、论述者多矣(本人也有专文论之)在此不多缕,只想略述此四字的一家之见:“茶禅一味”字面甚白:茶和禅同样味道。

然一入禅理,初则甚玄——“禅”哪!禅是多么神秘的东西呀,茶竟和禅一样,茶也神了!再因为从宋朝传入日本,后又返回中国这四字“圣言”:“茶禅一味”。

广泛在茶文化界传布,又有些能写几个字的人常常高深莫测的大笔一挥——“茶禅一味”,于是玄而又玄,神秘难解的四个字就成了好事者聚讼纷纭的“口头禅”了!好,我们静心面对这四个字,慢慢从玄中走出来,以真正禅的智慧来慢慢品味这四个字——猛然抬头——东方之既白!啊,“茶禅一味”原来就是甚白的:茶和禅同样味道!什么?我这几个字解释“茶禅一味”行么?行,可能被一部分人认可;不行,可能是众多人的指责!好,我就再多说几句:请注意,我前面有这样几个字:“我们静心面对这四个字,慢慢从玄中走出来,以真正禅的智慧来慢慢品味这四个字”——我现在就“慢慢”走出玄中:茶禅一味简单的说就是当人们在有心、用心饮茶时静无所思,但在静中,一时个人的人生况味都在空、有之中渐近渐远,渐远渐近……茶是茶,禅是禅,因为有心、用心,茶也是禅,禅也是茶,而这个“一”则是某人之心境,这个“味”则是个人之体悟,此时的“茶禅”与“一”、与“味”打成一片了!从整体说打成一片:茶、禅、饮茶之人皆化为一;就饮茶人个体而言,此时茶禅如一,而人之感悟则各有不同之“味”!这就是“茶禅一味”。

再从禅理进一解:“茶禅一味”四字皆无所指,在茶烟之中造就了一个纯粹参悟的境界,但在“无文字之禅,在面对受众时必以语言文字为初步”这样的意义中,以茶为载体来行禅之道——茶是什么?禅是什么?而一是什么?味又是什么?茶中之意不可说,也说不出(莫把此时禅理解成“参禅”),一之意不可说,也说不出(莫把此处一当“数字”解)味之意不可说,也说不出(莫把此处味作酸、甜、苦、辣或香解)。

至此,我如果再说“茶禅一味”就是“茶和禅同样味道”,有人可能莞尔一笑,有人可能说我佛头着粪,但无论如何我且做一次无佛处称尊也。

六先检点中国茶文化:三年前我在福建的一次海峡两岸茶文化研究会上曾有过一次谬论,说现今风行大陆及台湾的中国茶文化“博大而不精深”,语甚激烈幸未被指责,积习未改,今天我依然有此谬见。

盖茶文化在中国本是被历代文人、僧侣所开发利用,甚至精致其所有,于是以茶为媒,在文人举凡诗文书画无不附着于是,而在僧侣(和尚)自修行安坐时的饮品,到以茶为载体而直指人心的禅悟。

早已有“吃茶去”、“茶禅一味”等著名公案,开悟多少善知识,甚至茶事被称为“和尚家事”——在历史上茶文化可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而且不冠茶文化时,文人诗人们也未曾间断过写茶文茶诗,他们只是因茶之清雅感而为诗文(当然这些诗文都成了今天的茶文化资料),其诗文水平甚高,有的早成名句,卢仝的“七碗茶”无论矣,就连宋代不太著名的诗人杜耒的一首“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都被广泛吟咏(当然有的茶馆和茶包装上只知第一句)。

至于禅门中人更是以茶参悟遍及丛林,赵州从谂一句“吃茶去”渡化多少迷人。

圆悟克勤四字“茶禅一味”几乎成了日本茶道的核心。

但是,俱往矣,今天的茶文化在中国剩的最多的是热闹:表演天天有,铅字时时见,称为茶文化都无不可,唯其水准,每况愈下。

多是多了,但下在重复,诗的水平难言,书法是重复旧句(善书能诗者甚少),论文新意鲜见。

倒是茶艺表演花样翻新,或以唐宋茶艺为名,或以释道茶艺为名,但只可作文艺表演看,其占茶文化中的地位可知。

当然,在文化人近几年也有如陈彬藩、余悦、关博文诸先生那样爬出《中国茶文化经典》大书,但有此水平的著述太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