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田-茶禅一味 清心涤尘
茶禅一味经典句子
茶禅一味经典句子
1、茶禅破壁,孔子叩棰,茶余香满堂,千古不变。
2、伴着茗香,慢慢品读茶禅之乐;脱下世俗的褶皱,放松身心以健康的方式尽情忘恩。
3、茶香贯通间,万物她顾盼;曼陀罗将情,陂若一庵寂。
4、对境淡薄出纯真,从事其余怀抱;淡泊明志,按茶襟萧史拥绿瓯。
5、茶禅涵宏江,脉检吟诗歌,万岁古朴,千古感同身受。
6、形静安心,在茗茶间法林,宁静兴怀,在禅心道师桑。
7、品茶行禅,白云间茶禅一味,诗词满袖,莫言乏意循环。
8、茶是生活,也是智慧;禅是虚幻,也是真谛。
9、茶禅营意,长夏把息闲;细味无穷,心书一路研读。
10、茶香春兴宴,禅心皆冥想;彰饰古训规,共享特殊的时光。
茶禅一味禅茶与八正道
茶禅一味禅茶与八正道泡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八正道”一致。
因为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
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
泡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八正道”一致。
因为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
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
有句话说:“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
八正道的解释有两种含义:一是世间的八正道,即是正确生活的一种标准。
二是出世间的八正道,是修习智慧解脱道之修行者所应遵行的生活标准。
因此可以这么说,八正道是任何修学佛法之佛弟子皆应完成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态度,唯有依八正道才能真正净化修行者的身心。
它是一条通过德行(戒)、理性(慧)与精神净化(禅定)而走向体证世间及实相的路径。
所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为八正道。
1,正见:正确的知识和见解就是正见,反之为邪见。
世俗生活中的正见是指一些正确经验所积累的知识、善良的心肠,理性恪守的情操,通过名称、标志及事物的相貌与形状而产生的一种分辨体系,有一定的相对性。
出世间的正见指依教义保持慧照分明,见理正确。
但根本上讲,出世间正见则只有在明心见性后的人才会真正拥有,只有通过修习正确的禅定及放下一切杂念与染著后才能生起。
2,正思维:没有贪、嗔、痴等烦恼的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的过程和状态,所以正思维又称为正欲或正志,也只有由正思维才能做出正确之身口意三业的行为。
比如脑海里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等,都是正思维的表现。
出世间的正思维则指依佛学义理作想作观,利于我们断惑证真。
在品茶时,应该暂时放下世间名利、是非人我,以一颗谦虚的心、无染的心来品茶。
3,正语:不撒谎,不花言巧语,不搬弄是非,不发表引起两者间的憎恨、敌意及不和之言论,不粗恶口骂人,不苛刻、酷毒之讽刺,不作无意义之空谈。
茶室最经典的八个字
茶室最经典的八个字是"茶禅一味,清净自在"。
这八个字表达了茶室的核心价值观,即通过品茶和静心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茶禅一味,是指茶和禅宗有着密切的关系,茶可以让人放松身心,感受禅的智慧和境界。
清净自在,则是指茶室的环境应该保持清净和舒适,让人感到自在和放松。
在茶室中,人们可以品味茶的香气和滋味,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联系。
此外,茶室还可以提供一种安静的环境,让人们远离喧嚣和忙碌,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在茶室中,人们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关于茶的知识和技能,如如何泡茶、如何品尝茶等。
这些技能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品味茶的美味,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茶的文化和历史。
总之,茶室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场所,它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感受禅的智慧、思考自己的生活、学习茶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因此,"茶禅一味,清净自在"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茶室最经典的描述,它表达了茶室的核心价值观和意义。
在选择茶室时,除了关注环境和氛围外,还应考虑服务质量、茶叶品质、价格等因素。
选择一家可靠的茶室可以更好地体验品茶的乐趣。
此外,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茶室文化,可以尝试去当地人推荐的热门店铺,体验当地独特的茶室文化氛围。
总之,"茶禅一味,清净自在"这八个字代表了茶室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
无论您是在繁忙的城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一杯好茶和一间温馨的茶室都值得您去寻找和体验。
茶禅一味茶诗词赏析
茶禅一味茶诗词赏析几粒绿芽,惹来云间诗思。
一方佳砚,赢得笔底风流。
中国的茶文化与中国书法文化一样源远流长。
关于茶,《诗经》之《七月》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谷风》又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荼者,茶也。
三代以前无“茶”字)这是劳动者眼中的茶。
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佳木也。
”这是茶圣眼中的茶。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神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是茶中亚圣眼中的茶。
苏东坡《次韵曹辅寄试焙新芽》中则云:“从来佳茗似佳人。
”都说女人如花,坡翁偏说佳人如茶,这是一代文豪眼中的茶。
据统计,我国历代的文人墨客为茶写下了两万多首的茶诗、茶词和茶曲,真是咏之不尽,赋之不绝,唱之不断啊!借用劳斯莱斯创始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诗茶之道,至善至美,不臻者,思之思之!”下面这百首七绝是我眼中的茶,我的这百碗小茶好不好,就只能留给大家品鉴了。
——是为序。
(一)翠团云拱嫩芽新,百碾千搓一水淳。
[注]我看座中名利客,能知真味是何人。
注:一水,斗茶术语。
古人斗茶之胜负常在一水间也。
(二)——题朱丹《逸竹壶》霞染云裁逸竹壶,新篁一撇醉相扶。
[注]紫烟撩破知三昧,山径迷僧问有无。
注:逸竹壶为宜兴龙溪女朱丹所制。
(三)闻言有木似佳人,隐在蓬莱待玉轮。
一赋风流思鲍女,暮吟朝醉惹芳唇。
[注]注:鲍女,南朝著名女诗人鲍令晖(即鲍照之妹),作《香茗赋》而有时名。
(四)细浪百壶鱼眼生,春风在手茗如婴。
赵州茶客来相见,恨断红尘念佛名。
[注]注:赵州茶客,即是唐代赵州临济禅院的从谂禅师,以“吃茶去”口头禅而名于世,时称之为“赵州茶”。
(五)社寒梦醒在天涯,只道少陵诗少些。
[注]便与清风同一住,梅花带雨探春芽。
注:少陵淡茶之诗仅四首而已,可谓少之又少矣。
(六)——兼答天涯游子吟、雨岚、听雨轩主、轩辕令主四诗友推窗听雨和琵琶,最笑陈抟不识茶。
禅茶最精辟的十句话
禅茶最精辟的十句话
1. 禅茶一味,不就是在那一杯茶里品味出生活的百般滋味吗?就像你经历过的那些酸甜苦辣,都能在茶香中找到共鸣啊!比如当你遇到挫折时,喝一口茶,是不是感觉能平静许多呢?
2. 禅茶,那可是能让你浮躁的心瞬间安定下来的神奇存在呀!这难道不是比任何安慰的话语都有效吗?就如同在你焦虑不安时,一杯禅茶就能让你重归宁静。
3. 禅茶,是生活中的小确幸,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想想看,忙碌一天后,坐下来静静品一杯禅茶,多惬意呀!
4. 喝禅茶不只是喝茶,那是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啊!这和你夜深人静时思考人生有啥区别呢?
5. 禅茶,能让你在平淡日子里找到惊喜,真的太神奇了!就好像平淡的生活中突然出现的一抹亮色,让你精神一振。
比如偶然发现一款特别好喝的禅茶。
6. 禅茶的魅力,谁能抗拒得了呢?就像春天的花朵让人忍不住去欣赏一样。
7. 一杯禅茶,蕴含着多少智慧呀!不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都有新发现吗?
8. 禅茶,是让你忘却烦恼的法宝呀!这不比出去疯狂玩乐更能放松身心吗?
9. 禅茶,是心灵的滋养品,你还没感受到吗?就如同阳光对花朵的滋养一样重要。
10. 禅茶最妙的地方,就是能让你在喧嚣中找到宁静的角落。
这不就像是在闹市中突然发现了一个安静的小花园吗?
我的观点结论:禅茶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意义,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美好和感悟,真的值得我们去用心品味和体会。
茶禅一味
茶禅一味壶瓶山使劲耸高肩膀,迟迟不让月亮爬上来。
而轩处莽壑深岙的茶禅祖庭,依然光线曚昽。
空中,淡淡板栗气息弥漫;窗外,茫茫草木姿影迷离;耳畔,断续厨房声息震响……(这里应改为“厨具”合适吧?)于是便想,寺中僧徒们用罢晚餐,还要晚课。
他们持恒课茶,磨心砺志,以求逐步开启天目,进而看清自己要走的路。
电灯亮处,老住持飘然而至。
随行小僧虔诚放下玻璃茶壶茶杯,旋即悄然离去旋即有点多余吧。
在这寂然大山之夜,在这肃穆方丈斗室,显然众生皆佛!于是乎我等便含笑相迎,以蒙教化。
老住持慈祥妙善,他边用热得快烧水,边娓娓道来——敝寺课茶而入禅境,算是对佛界的一大贡献吧。
由此,深得唐、宋、元三朝皇帝嘉许,多次专资修葺,方具今日规模。
唐时,东瀛日(东瀛和日重复吧)僧居然前来取经,静修数十载,识得真味而回。
别时,住持亲书“茶禅一味”四字相赠。
谁料,时越千年,此四字仍被日人视若国室,奉于神龛,众生朝夕膜拜。
更重要的是,本寺茶课之法,又还慢慢有序传承,又逐步光大,继而广泛推崇,发展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茶文化产业,岂不善哉!而历诉未完,水已咕噜作响。
老住持连忙取出棉布包裹,展开则是锡皮小盒。
那宝贝茶叶,便深储其中。
他边揭开盒盖,边有些自豪地说:“此茶,乃壶瓶山独有,称‘牛牴茶‘也。
”接过看时,色润索丽,芽条状如莲心。
老住持捻出一撮,放入玻璃壶,然后将沸水倒入另一玻璃壶。
且边倒边说,此茶只宜八十度水温冲泡,过高或过低,均无“牛牴”景象。
他两壶倾口相对,屏息掌控流量,待水潺潺下淌。
那水,不是对茶叶进行漫头淋泡,而是顺壶壁均匀下滑,及入壶底,推动茶叶,纷纷慢慢团团翻滚起来,宛若鱼苗成圈浮游。
有道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事物,伴随水旋茶转景象相继蔓延,就有爆米花清香满室弥漫,直让人神清气爽,倦意全无而又思绪高远。
那汁液分解的气息,源自生命本质,更源自天地大观,不具相应缘分,当然难识其味。
便见老住持放平茶壶,茶叶果然自行分为上下两个阵营。
而最见神奇的是:其间茶叶,无论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统统挺然直立,成对峙状。
茶禅一味_论中国的禅茶文化
・文化研究ConsumeGuide・CultureResearch■史修竹江南大学食品贸易与文化专业茶禅一味——论中国的禅茶文化[摘要][关键词]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它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文化,其中又与佛教文化的渊源及深。
佛教弟子从魏晋时期就开始种茶、饮茶,对饮茶之风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将茶文化与禅文化融合形成禅茶文化,即“茶禅一味”的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饮功、修行、顿悟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分析“茶禅一味”的深刻内涵。
茶禅一味佛教茶文化作者简介:史修竹,1986年4月生,女,汉族,江南大学食品贸易与文化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食茶、饮茶的历史有几千年之久,唐代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也有神农尝百草的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
可见,中国人在上古的神农时代就已经认识到了茶的药用功效,并开始食用或饮用茶。
在中国人饮茶的过程中,不断的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融入茶中,使茶成为中国人心中不可取代的文化饮品。
从这个角度来说,茶文化可以看做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从茶文化中可以看到儒家文化所追求的的礼仪规范,儒雅风度,可以看到道家文化中养生悦志、道法自然的理念,当然也可以看到佛家文化中的超越现世、主客皆空的思想。
中国茶文化是儒、道、释文化的有机统一,尤其是与佛家文化的渊源颇深,西汉末年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弟子逐渐开始饮茶、种茶,至此茶便与禅相伴,“茶禅一味”的理念也因此而诞生并延续至今。
茶文化与禅文化的融合,一方面极大的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茶文化的精神意义和文化内涵。
茶、禅二者相生相成,共同形成了形态多元的“茶禅一味”思想体系。
关于佛家饮茶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达摩祖师面壁打坐期间,有一次竟然睡着了,达摩醒后非常恼怒,于是将自己的眼皮割下,丢在地上,眼皮落地生根长成了茶树。
茶道三字经全文解释
茶道三字经全文解释
茶道三字经是一首简短而经典的诗歌,用三个字来概括了茶道
的精髓。
下面是对茶道三字经的全文解释:
一、茶禅一味。
茶,指的是茶叶,是茶道的核心。
禅,表示禅宗,是一种修行
方式,茶道与禅宗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味,指的是专注一心,全身
心地投入到茶道中。
茶禅一味强调了在品茶过程中,要达到心无杂念、专注于当下的境界。
通过品茶,人们可以体验到内心的平静与
宁静。
二、和敬清寂。
和,表示和谐、融洽,是茶道中重要的价值观。
敬,表示尊敬、礼仪,是对茶道的态度和行为要求。
清寂,指的是心灵的宁静和环
境的安静。
和敬清寂强调了在茶道中要保持和谐的态度,尊重茶叶
和他人,同时在静谧的环境中享受品茶的乐趣。
三、雅望人生。
雅,表示高雅、优雅,是对品茶环境、器具和仪式的要求。
望,表示远望、追求,是对人生追求的指引。
人生,指的是人的一生。
雅望人生意味着在品茶的过程中,要追求高尚、优雅的生活态度,
并将品茶的境界与人生的追求相结合。
茶道三字经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茶道的核心价值观和修行方式,强调了专注、和谐、尊敬、清静、高雅等重要原则。
通过茶道的修行,人们可以体验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同时提升生活品质和追求
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茶禅一味”是啥滋味?
自古以来,茶的礼仪不仅在宫廷官府、平民百姓之间世代相传,就连跳出尘世之外的佛门,也不例外。
千百年来,僧人们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在茶道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的地方。
寺院内演说佛法的戒集会之处称“法堂”,法堂设有二鼓,居东北角的称“法鼓”,居西北角的称“茶鼓”。
茶鼓是召集众僧饮茶所击的鼓。
寺院专设“茶头”掌握烧水煮茶,献茶待客;并在寺门前派“施茶僧”数名,施惠茶水。
佛教寺院中的茶叶,称作“寺院茶”,一般有三种用途:供佛、待客、自奉。
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奉茶汤,称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后饮茶,称作“戒腊茶”;请所有众僧饮茶,称作“普茶”;化缘乞食得来的茶称作“化茶”等茶是坐禅修行的最佳伴侣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根据佛教的规制,在饮食上,僧人要遵守不饮酒、过午不食和戒荤食素等戒律。
禅门修行,最重视的是“坐禅观心”。
坐禅修行的时候,必须跏跌而坐,头正背直,排除所有的杂念,长时间专注于一境,以期达到身心轻安明净,最终导入禅悟之目的。
这时候最大的障碍是嗜睡和杂念。
于是,具有清心凝神、驱除睡魔、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等功效的茶叶便成为僧人修行最理想的饮料。
古人所谓“茶之三德”:即参禅打坐时可以全神贯注,通宵不眠;饱食满腹时可以助消利化,清神静气;心烦意乱时可以去除杂念,心安体和。
饮茶对于僧人,既可提神,又可领悟佛性。
茶叶的俭朴,让人矜守俭德,不去贪图享乐;茶道的专注,让人的精神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茶水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心情澄澈。
饮茶与坐禅,相互促进。
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茶禅一味”。
饮茶是寺院制度的一部分僧人对饮茶的重视,使得饮茶逐渐成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
寺院中设有“茶堂”,是禅僧辩论【古刹茶香】“茶禅一味”是啥滋味?丨文雨 丨摄图网 图虫创意022/ TOURISM WORLD/重磅Special等。
平时坐禅分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焚香一枝,每焚完一枝香,寺院监值都要“打茶”,“行茶四、五匝”,借以清心提神,消除长时间坐禅产生的疲劳。
茶禅一味
茶禅一味茶文化101班徐旦学号201003105107一杯清茶,水涟漪。
片片茶叶似缕缕翠烟荡漾在这水样的天空。
这不正是“冰碗轻涵翠缕烟”吗?一杯清茶,带着淡淡的、独特的清香,引着不断的文化。
茶渗透在生活中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和茶道等。
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定亲,以茶馈礼,以茶贸易,民情风俗皆由茶而生。
轻盈的茶叶似一翩翩扁舟游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却不曾沉沦。
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树多生长在山明水秀之地,纳山川之清气,得日月之精华,受大自然风霜雨露的滋养,含英蕴华。
采其嫩叶加以研制,冲以泉溪之水,一杯茶中必有钟灵毓秀之味。
静下心来,在清清静静的环境包围下,细细慢慢地去品,领略其中悠长的滋味。
大自然的景象也扑面而来,融入你的闲情逸致当中。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晴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也无期。
”杜甫的诗句,正描绘出恬淡之中,人与自然和谐为一的乐趣。
茶能广泛传播,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这也是其魅力所在吧。
然,谈起茶最让人无法遗忘的是禅。
茶味需要靠“品”,而禅机则要用心去“悟”。
品茶与悟禅一样,都要有一片洁净的心灵。
就如苏东坡所云:“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
”茶可以清心,亦可消心中的积郁。
刘琨《与兄子兖州刺史演书》曰:“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汝可致之。
”即便心中有万千烦恼、万千结,只要有一盏清茶,便可轻轻化解。
一盏清茶,一颗净心。
一颗净心,了悟禅机。
茶之十德,实为陆羽茶道精神的发扬光大,其主要精神也是以儒家为中心的:1.以茶散闷气;2.以茶驱腥气;3.以茶养生气;4.以茶除疠气;5.以茶利礼仁;6.以茶表敬意;7.以茶尝滋味;8。
以茶养身体;9.以茶可雅志;10.以茶可行道。
这一切都充分说明茶与禅道之间有着密切深厚的关系。
茶与禅,是两种不需要语言的生命精华。
茶禅乃一味。
提到茶禅一味,不得不提起佛教与茶的结缘:三祖僧璨提倡打坐念经的同时还需要劳作,以劳动解决吃饭问题,因而植茶树、采茶叶、制茶、饮茶便融入佛事中。
行知禅茶解读“茶禅一味”
行知禅茶解读“茶禅一味”在中国的饮茶史上,茶一直都是“提神醒脑、去病祛邪、除燥解渴”的饮料。
但随着茶进一步的融入“人的生活”,茶与人的关系,逐渐深化出了关于“心性道德”的修持。
后来,人们又发现,茶的精神内质与佛教的奉行的“戒、定、慧”,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伊斯兰教的“尚茶禁酒”有很大的互通之处。
于是,茶自然地就受到了佛家、道家、伊斯兰的青睐,并进而成为他们的日常所需。
宗教对茶的崇尚,为茶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客观的推动作用。
在佛教的修行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许僧人饮酒,非时食(过午不食),戒荤吃素,出家僧人还要“坐禅修行”。
而坐禅讲究:专注一境,静坐思维,以求解脱。
并要做到:“跏趺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
长期坐禅,加上过午不食,极易消耗体力,影响修行的专注。
为此,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戒规,又可消除疲劳,还可一定程度弥补营养的饮品出现。
而茶从“营养”和“药理”角度都具备这样的功能,于是就成为了寺院的首选。
从佛教实践来看,茶理和佛理是互通相融的,自然而然,饮茶演化为“和尚家风”,“茶禅一味”的提法便出现了。
一,茶是寺院僧侣的“养生正心”之物。
佛教自东汉时传人中国以来,很多得道高僧都是饮茶文化的推动者。
佛教“坐禅饮茶”,有文字记载的确切年代,可追溯到晋代。
据《晋书·艺术传》载,东晋著名僧人单道开,修行于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昭德寺,坐禅十分刻苦,不畏寒暑,经常昼夜不眠,诵经四十余万言,为防瞌睡,常以“茶饮”解乏(饮茶苏)。
可见,佛教僧侣饮茶的最初目的,就是为坐禅修行。
《续名僧传》说,南朝僧人释法瑶,精通茶道,洁身修性,以茶养生。
他用膳时总要饮些茶,活到79岁时,齐武帝还传旨,让他作为长兴地方官将茶“致礼上京”。
又据《宋录》载,南朝宋时,宋孝武帝的两个儿子,经常去安徽寿县八公山东山寺,拜访高僧昙济,在饮了昙济和尚亲自调制的茶后,赞不绝口,誉茶为“甘露”。
这是寺院以茶敬客的最早记载。
茶香与禅思“茶禅一味,佛俗同天”
茶香与禅思“茶禅一味,佛俗同天”茶禅一味佛俗同天“茶禅一味,佛俗同天”。
这是内江市诗词楹联学会杨方德老师的诗庙观庵联,读来清风满袖,清香满怀。
茶香与禅思就如庄周之于蝴蝶、蝴蝶之于庄周,悠悠晃晃地扑扇而来,如影随形,令人交缠莫辩。
入座半瓯轻泛绿,闲缄数片浅含香。
茶有许多种,禅也有许多种,但都是慢歌款曲的清性、雅性之物。
再浓烈的茶,也不像咖啡和烈酒那样使人焕发冲动的激情。
在落霞的黄昏、喜雨敲窗的春季或伴着篱笆瘦菊的朗日,洁净的杯中蒸蒸弥漫,茶香涤心荡肺,沁心润脾。
茶叶入杯后在沸水中犹如仙子甩着水袖,舒展着翩翩的舞姿,沉沉浮浮的青叶荡漾在青碧透亮的茶汤中,鲜醇高爽,使人心旷神怡。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禅定入静的神来之物,清雅美境牵动了无限的幽思心境。
诗情奇韵便从飘浮无迹的茶香泌入心脾,挥之不去,回味无穷。
一个人面对一杯茶,在时光中独坐,看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那些嫩叶舒展着,打着转儿慢慢地沉进杯底,仿佛活过来一般。
汤花在转瞬即灭的霎那间,显示出瑰丽多变的景象。
每一片叶子都在高山深谷里浴过风雨云雾,每一瓣茶朵都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如同每个人丰富的人生历程。
那些纷繁而至的人与事,一如杯中那些叶子载浮载沉。
红尘滚滚中有遮天嘉荫,更有离愁飘挂。
《法句经》上说,蛇饮水化毒,牛饮水化乳。
是毒是乳,关键在于是否有一颗观照的心。
彼时彼刻,茶香与禅韵汇成一股款款的清芬,萦绕于心脑之间,天上云舒云卷、窗外黄叶飞花,直启性灵妙处。
这就是茶之品,禅之性。
茶能够积淀馥郁的心事,禅则涵盖了所有的春夏秋冬。
一缕清风,一片清兴,暖暖的禅意万万全全泡开了它。
在深棕色浓香中举起杯子,高冲低斟、细啜慢品,茶汤又涩又苦,同时微甜的味道在舌上的每个胃蕾上跳跃起来,满嘴清香,含有南北风雨的浮尘,有四季风霜的味道,有风雨过后的平静与淡泊。
我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有句诗偈说: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陆羽“茶禅一味”的茶道精神
陆羽“茶禅一味”的茶道精神作者:蔡嘉嘉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6期摘要:陆羽《茶经·四之器》中介绍了唐代茶具二十四器的制作与功能,其中一件茶器具—漉水囊,蕴含着佛门禅心,在《茶经》中并没有对其中的佛学思想展开介绍。
文章结合陆羽的生平经历及与佛家渊源来说明隐含在陆羽成就中的“茶禅一味”思想。
关键词:陆羽《茶经》;漉水囊;佛學思想;护生《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茶学著作,作者是唐代茶学家陆羽,成书于8世纪中期,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在《茶经》中,陆羽系统总结了唐以及唐以前茶的起源利用、栽培技术、采摘手法、加工工艺、烹煮技巧、器具分类、品饮方式等内容,阐述茶的自然与人文历史,让茶成了一门专业的学问。
陆羽因为对中华茶文化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陆羽在《茶经》中对茶文化的论述至今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陆羽是弃婴,被寺院僧人收养,从小得以在佛寺中生活。
在唐代,茶文化的兴起与禅宗对茶文化的重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从小在寺院生活的陆羽受到了佛学思想的熏陶,这些思想也在他的茶文化内涵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提到的漉水囊是取水用具,用漉水囊过滤水,将水中极小的浮游生物滤出、放生,这一用具就是佛家护生、慈悲为怀的体现。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写的《茶经述评》第四章节《煮茶的器皿—煮茶器皿与茶汤品质的关系》中提到陆羽对泡茶水的品质十分讲究,而且擅长辨别水质。
①本文拟对漉水囊在后世茶文化发展中没有再出现这一现象做一定补充,并且通过介绍漉水囊的功能来阐述用漉水囊过滤煮茶之水不仅是出于净化水质的目的,还体现了佛家护生的精神,从而反映出陆羽的佛学思想。
1 漉水囊与其所蕴含的佛教思想漉水囊究竟是何物呢?漉水囊是佛家六物之一,又称为滤水器、滤水袋、滤囊、水罗等。
其是比丘在用水时为了保护水中的生物而必须使用的护生用具。
《四分律》卷五十二说:“不应用杂虫水,听作漉水囊。
”《摩诃僧祇律》卷十八中说:“比丘受具足已,要当蓄漉水囊,应法澡盥。
【“茶禅一味”】的由来!
【“茶禅一味”】的由来!“茶禅一味”是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的四字真言。
然而,这一被茶人们津津乐道的“茶典”究竟出自何处,千百年来,却被披上了一层缥渺神秘的面纱,其实“茶禅一味”出夹山。
距石门县城12公里的夹山寺因“两山对峙,一道中通”而得名。
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均曾敕令修缮,故有“三朝御修”之说。
船子德诚遇“金鳞” 善会和尚开夹山夹山的开山祖师是唐代的高僧善会。
善会是药山惟俨禅师经船子德诚禅师的再传弟子,属于禅宗的青原系。
药山、船子、善会三位高僧可以说是祖孙三代,药山惟俨(715~834年)俗姓韩,山西新绛人。
他17岁出家,住湖南津市药山,法席很盛。
当时,朗州(今湖南常德)刺史、文学家、哲学家李翱向慕药山惟俨,入山拜谒请教,后作《复性书》,把禅教义理融入儒家学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
船子德诚是四川遂宁人,得法于药山惟俨后,隐居于秀州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吴江畔,以小船渡人,因号船子和尚。
据《五灯会元》载,船子和尚晚年欲以衣钵传人,有一天,他把船停在岸边闲坐,有一位和尚问他:“什么是和尚的日常事务”?船子竖起船浆,问道:“领会吗”?和尚说:“不领会”。
船子语带玄机地说:“棹拨清波,金鳞罕遇”。
后来,住湖北荆州天皇寺的道悟禅师云游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正遇善会和尚上堂,有一位僧人问善会:“什么是法身”?善会回答:“法身没有形状”。
僧人又问:“什么是法眼”?善会又回答说:“法眼没有瑕疵”。
道悟听了,不禁失笑。
善会就离开座席,请教道悟:“我刚才回答这僧人的话一定有错误,使得上座失笑。
希望上座慈悲为怀,不吝赐教”!道悟说:“我也是出世教化众生,但还没有经过老师的指点哩”。
善会说:“我错在哪里,请给我点明”。
道悟回答说:“我始终是不说的,请你到华亭船子和尚那儿去”。
善会问:“此人怎样”?道悟说:“此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于是,善会就解散众僧,收拾行装,直奔离京口不远的华亭。
船子和尚一看见他就问:“大德住哪座寺”?善会说:“是寺就不住,住了就不似”。
茶禅一味是什么意思
茶禅一味是什么意思“禅茶一味”,恐怕是张贴最广的有关茶的书法字幅了,几乎每一个茶馆、茶楼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茶是什么?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饮茶不过两个动作:拿起、放下。
人遇不快,喜欢借酒消愁,岂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
”而在一盏茶的拿起与放下之间,却能看清几多人世间的分寸。
它让人静心定思,心境纯澈,这便是茶。
禅是什么?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通过凝神静坐,消除一切杂念妄想,获得一种智慧。
当心胸变得宽广,就能从容不迫,安静下来,就像一个空茶杯,空空如也。
喝茶与“禅”的组合,总会让人感觉有点玄玄妙妙,高深莫测,似乎自己眼前的这杯茶好像也更“高端”了。
然而,什么才是“禅茶一味”呢?《1》中国是世界茶的发源地,也是最大的产茶国。
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茶因其清淡恬静的性质而受到宗教系统的青睐。
而与宗教的相结合,反过来促进了茶叶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无形当中提高了茶的地位。
茶与宗教这两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最终行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
禅茶文化离不开禅的关照感悟,也离不开茶的人生日用。
文化中国禅茶文化精神可以概括为“正,清,和,雅”,包括“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些朴素的情感。
《2》茶与宗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修行之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
在道家看来,喝茶有助于清体降浊,是最自然的养生之道。
在佛教徒看来,茶是禅修的必备之物。
后来,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宗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的共通之处。
禅其实就是通过品茶来体味人生,追求更高的精神修养。
一曰“苦”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参禅就是要看破生死、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
茶禅一味的诗七言诗
茶禅一味的诗七言诗1、【竹榭幽斋临屏】七律·无题
——步韵梦竹
雨荷绿漪
自然道法易相生,而立之年始起程。
云淡风轻行者舍,地偏心远佛家赢。
人生百味尝咸涩,岁月无常品悚惊。
天籁悠然修本性,茶禅一味世无争。
2、七律·红尘感赋
乐樵山人
潇潇风雨忆平生,水远山遥又一程。
懒共痴人称伯仲,羞同俗士论输赢。
行藏用舍心还定,得失荣枯梦未惊。
世事尤多成与败,红尘每叹苦纷争。
3、七律·无题
——次韵山人老师
梦竹
占来八字未相生,谋约春工剩半程。
平复秋心非掣肘,腾挪黑白比输赢。
荷锄料是生咸涩,花杵焉能破石惊。
惯得逃名成一统,诗钟商略与谁争。
4、七律·无题
——风清扬(福州)
五行具备可相生,华盖当头数运程。
红纸墨香传古意,白衣卿相论输赢。
凡尘冷落犹能识,菡萏凋零未可惊。
浮世无常随愿景,诗心灼粲与谁争。
5、七律·无题
——步韵梦竹老师
小荷
阴阳循律共相生,四季轮回约旧程。
凉热应时铺旖旎,悲欢醒世悟输赢。
殷勤抱柱襟怀著,执着吟笺笔墨惊。
不负韶华圆己梦,从来不与俗人争。
禅茶一味下一句是什么
禅茶一味下一句是什么
如下:
1、茶禅一味,人生如茶皆淡然。
2、茶禅一味,茶中有禅,禅在茶中。
3、茶禅一味,杯盏人生,人生如茶。
4、茶禅一味,浮浮沉沉阅尽千山万水!
茶禅一味:
“茶”泛指茶文化,而“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
“一味”之说则是指茶文化与禅文化有共通之处。
这个共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所谓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
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盘境界。
出处:
“茶禅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
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
茶禅一味
心静茶至,道现其中 平常心是道直心即道场 放下自在心茶即禅茶 心素如简人淡如茶
作者介绍
这是《茶禅一味》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一格
5 名茶辈出各领
风骚
茶艺茶具合则双美
精茗蕴香藉水而发
紫泥砂罂古雅绝伦
名称繁多终归于茶 原产中国源远流长 药养食饮功用兼具
智积拾得龙盖沙弥 戏班优伶贵人相助 博学多能性情中人 拓荒之作尊为茶神 陆羽设计的各种茶具
饼茶碾末诸香合煮 龙团凤饼渐尚清饮 散茶崛起一瀹便啜
一、澄碧青翠——绿茶 二、艳如琥珀——红茶 三、色橙香高——黄茶 四、醇厚鲜爽——乌龙茶(青茶) 五、毫色如银——白茶 六、味浓隽永——黑茶 七、众花和合——花茶
紫泥新品泛春华 宜兴妙手数供春 能事终推时大彬 技进乎道陈鸣远 壶艺双绝陈曼生 “曼生壶”十八式
茶禅一味明心 1
见性
空灵寂静契合 2
大道
3 茶道自然心境
为上
4 茶诗同参品到
深处更知茶
5 茶人茶寿自在
安详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伐鼓考钟并合清规 茶禅一味不一不异 禅茶一盏昏明顿异
自然清淡简素闲寂 天籁之声请君听茶 山林野趣,清韵高逸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黄山毛峰 信阳毛尖 六安瓜片 祁门红茶 普陀山佛茶 太平猴魁 武夷岩茶
无水不可与论茶 宜茶之水层出不穷 五大名泉四海名扬 源洁品活 清寒甘香 质轻为佳 因地制宜贮养并重 如法汤汁茶之司命
茶器茶具乃茶之父 雅号赞语寄怀闲情 一器多用茶食不分 煎沃并用理精于唐 法门茶具极尽奢华 行茶大碗独饮乃瓯 点斗分茶事盛于宋 茶法杂糅承上启下 撮泡瀹茶尽茶真味
读书笔记
本书前部茶事之叙,详尽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禅一味清心涤尘
--“十八罗汉金钟(永乐)壶”创作心得
宜兴秦韵陶艺工作室唐田
宜兴紫砂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经过历代艺人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其制作工艺也不断被提高、完善。
紫砂陶器也由最初的日常生活用品逐步演绎成各种工艺品被喜爱者作为收藏。
随着紫砂陶工艺的不断精进化,其装饰技法也慢慢出现并呈现出多样化,如陶刻、泥绘、印纹、贴花、透雕、描金、镶嵌等等,同时并借鉴融入了中国传统工艺中诸如瓷雕、木雕、牙雕、青铜、碑刻等等装饰技法。
一件紫砂作品如果配上完美的装饰,其观赏性,艺术性会大大提高。
而紫砂壶的装饰,主要以“刻”为主,起初是制陶艺人为了签名作记,用竹签随手刻画名字或纪年,而不善落墨的陶工只能请善书者代为刻之,后逐步演变成一种装饰技艺,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因为有了文人、书画家的介入参与创作,又有“壶随字贵,字依壶传”之说,其盛起阶段应该在清乾嘉年间,时任溧阳县令的金石、书画家陈鸿寿将“诗、书、画”三位一体完美地与紫砂壶结合,从而把紫砂壶铭推向了一个历史高峰,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作品,为后人所推崇和效仿。
可见紫砂装饰在紫砂工艺品的制作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不可或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一件好的紫砂壶,如何以刀代笔,在坯体上作书作画、如何选择题材、是受到坯体的可供装饰空间大小,坯体本身的寓意以及作者本身的文化底蕴和工艺水平所制约的。
所以说要在方寸之间以各种刀法表现点、线、面的力与美,从而提高作品的品味和工艺、观赏价值,是需要每个从艺人员不断地习文练画、陶冶心灵、学而不倦地领悟陶刻艺术真谛,通过自身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底以及人格气质才能达到的。
而素材的选择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是山水、人物、花鸟、博古图案、各种书体乃至传记等等都可以作为装饰的内容。
而表现不同的内容也要采用各种不同的刀法,如“双入正刀法”可深可浅,可粗可细,“单入侧刀法”可刮可画,乱刀多变。
其他如湿刀、迟刀、轻刀、冲刀等等刀法的运用,可以表现出提、按、顿。
捺、轻重、转折的点线之美。
我创作的“十八罗汉金钟壶”在形体上借鉴了古钟的造型,“钟”在古代初始为乐器,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统治阶级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佛教信众装点佛国净土和道教仙界的神圣法器以及为民报时的工具。
也有警世醒世之寓意,因此许多重要记事以及警世名言也常常铭刻于钟体之上,以作世代相传。
而在佛教中则有“人生无常,祸福相依”一说,所以又有“钟声响,烦恼尽”的美誉。
“十八罗汉”的传说由来已久,他们是佛的得道弟子,是小乘佛教修行所获的最高果位。
本身有“杀贼(即杀一切烦恼)、应供(谓之到了阿罗汉果位,身心清净,受人天供养)、不生(进入永恒不变的涅槃境界,不再进行生死轮回)”的意思。
亦即教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陆羽“茶经”卢仝“七碗歌”都是对饮茶最好的诠释,以及历代诸多文人雅士的咏茶颂茶的诗作更是不胜枚举,而唐代诗僧皎然的“三饮诗有云: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孰知茶道全而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则道出了吃茶是最高深的禅道。
紫砂壶作为饮茶的工具,在这“茶与禅”之间起了一个连接的纽带作用。
所以基于该作品形体的深刻寓意,以及紫砂壶作为茶饮的工具等因素,我结合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茶事与禅事的完美故事与演绎,以“十八罗汉”的威严与庄重作为装饰素材,从而把紫砂材质的特性,器形的含义、装饰题材三者丝丝入扣地结合起来。
在处理技法上我以常用的单刀线刻手法,或轻或重、或虚或实、流畅之中体现刚劲,转折之处蕴含柔美,充分体现了“十八罗汉”各自栩栩如生,或喜或怒,或憎或爱的神威之态。
同时又在上部以细刻隶书饰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260余字,更加体现了整件作品的完整性和深刻的含义,充分表达了“茶禅一味’的哲理。
纵观整件作品,既给人以稳重的感觉,又给人以富含思维的空间,使人在赏玩品茗之时既有“唯是清净心境,方可自悟禅机”的境界。
又有“俗人大都争于名利,从品茶中我们又为何不顿悟人生’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