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田-茶禅一味 清心涤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禅一味清心涤尘
--“十八罗汉金钟(永乐)壶”创作心得
宜兴秦韵陶艺工作室唐田
宜兴紫砂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经过历代艺人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其制作工艺也不断被提高、完善。紫砂陶器也由最初的日常生活用品逐步演绎成各种工艺品被喜爱者作为收藏。
随着紫砂陶工艺的不断精进化,其装饰技法也慢慢出现并呈现出多样化,如陶刻、泥绘、印纹、贴花、透雕、描金、镶嵌等等,同时并借鉴融入了中国传统工艺中诸如瓷雕、木雕、牙雕、青铜、碑刻等等装饰技法。一件紫砂作品如果配上完美的装饰,其观赏性,艺术性会大大提高。而紫砂壶的装饰,主要以“刻”为主,起初是制陶艺人为了签名作记,用竹签随手刻画名字或纪年,而不善落墨的陶工只能请善书者代为刻之,后逐步演变成一种装饰技艺,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因为有了文人、书画家的介入参与创作,又有“壶随字贵,字依壶传”之说,其盛起阶段应该在清乾嘉年间,时任溧阳县令的金石、书画家陈鸿寿将“诗、书、画”三位一体完美地与紫砂壶结合,从而把紫砂壶铭推向了一个历史高峰,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作品,为后人所推崇和效仿。可见紫砂装饰在紫砂工艺品的制作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不可或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一件好的紫砂壶,如何以刀代笔,在坯体上作书作画、如何选择题材、是受到坯体的可供装饰空间大小,坯体本身的寓意以及作者本身的文化底蕴和工艺水平所制约的。所以说要在方寸之间以各种刀法表现点、线、面的力与美,从而提高作品的品味和工艺、观赏价值,是需要每个从艺人员不断地习文练画、陶冶心灵、学而不倦地领悟陶刻艺术真谛,通过自身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底以及人格气质才能达到的。而素材的选择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是山水、人物、花鸟、博古图案、各种书体乃至传记等等都可以作为装饰的内容。而表现不同的内容也要采用各种不同的刀法,如“双入正刀法”可深可浅,可粗可细,“单入侧刀法”可刮可画,乱刀多变。其他如湿刀、迟刀、轻刀、冲刀等等刀法的运用,可以表现出提、按、顿。捺、轻重、转折的点线之美。
我创作的“十八罗汉金钟壶”在形体上借鉴了古钟的造型,“钟”在古代初始为乐器,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统治阶级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佛教信众装点佛国净土和道教仙界的神圣法器以及为民报时的工具。也有警世醒世之寓意,因此许多重要记事以及警世名言也常常铭刻于钟体之上,以作世代相传。而在佛教中则有“人生无常,祸福相依”一说,所以又有“钟声响,烦恼尽”的美誉。
“十八罗汉”的传说由来已久,他们是佛的得道弟子,是小乘佛教修行所获的最高果位。本身有“杀贼(即杀一切烦恼)、应供(谓之到了阿罗汉果位,身心清净,受人天供养)、不生(进入永恒不变的涅槃境界,不再进行生死轮回)”的意思。亦即教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陆羽“茶经”卢仝“七碗歌”都是对饮茶最好的诠释,以及历代诸多文人雅士的咏茶颂茶的诗作更是不胜枚举,而唐代诗僧皎然的“三饮诗有云: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孰知茶道全而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则道出了吃茶是最高深的禅道。
紫砂壶作为饮茶的工具,在这“茶与禅”之间起了一个连接的纽带作用。所以基于该作品形体的深刻寓意,以及紫砂壶作为茶饮的工具等因素,我结合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茶事与禅事的完美故事与演绎,以“十八罗汉”的威严与庄重作为装饰素材,从而把紫砂材质的特性,器形的含义、装饰题材三者丝丝入扣地结合起来。
在处理技法上我以常用的单刀线刻手法,或轻或重、或虚或实、流畅之中体现刚劲,转折之处蕴含柔美,充分体现了“十八罗汉”各自栩栩如生,或喜或怒,或憎或爱的神威之态。同时又在上部以细刻隶书饰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260余字,更加体现了整件作品的完整性和深刻的含义,充分表达了“茶禅一味’的哲理。
纵观整件作品,既给人以稳重的感觉,又给人以富含思维的空间,使人在赏玩品茗之时既有“唯是清净心境,方可自悟禅机”的境界。又有“俗人大都争于名利,从品茶中我们又为何不顿悟人生’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