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分离制高纯水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反渗透法制备超纯水的工艺流程;

(2)掌握反渗透膜分离原理及操作技能;

(3)了解测定反渗透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

(4)掌握利用电导法确定盐浓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工业化应用的膜分离包括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 UF)、纳滤(Nanofiltration, NF)、反渗透(RO)、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 PV)和气体分离(Gas Separation, GS)等。根据分离对象和要求,选用不同的膜过程。

图1 膜截留示意图

反渗透膜通常认为是表面致密的无孔膜,可截留1-10Å小分子物质,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体中绝大多数的溶质。反渗透净水就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选择透过性,从含有多种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水体中,提取纯净水的物质分离过程。其原理如图1。

图2 反渗透与渗透现象

如图(a)所示,用半透膜将纯水与咸水分开,则水分子将从纯水一侧通过膜向咸

水一侧透过,结果使咸水一侧的液位上升,直到某一高度,此所谓渗透过程。如图(b)所示,当渗透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时,半透膜两侧存在一定的水位差或压力差,此为指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N。如图(c)所示,当咸水一侧施加的压力P大于该溶液的渗透压N,可迫使渗透反向,实现反渗透过程。此时,在高于渗透压的压力作用下,咸水中水的化学位升高,超过纯水的化学位,水分子从咸水一侧反向地通过膜透过到纯水一侧,使咸水得到淡化,这就是反渗透脱盐的基本原理。

通常,膜的性能是指膜的物化稳定性和膜的分离透过性。膜的物化稳定性的主要指标是:膜材料、膜允许使用的最高压力、温度范围、适用的PH范围,以及对有机溶剂等化学药品的抵抗性等。膜的分离透过性指在特定的溶液系统和操作条件下,脱盐率、产水流量和流量衰减指数。根据膜分离原理,温度、操作压力、给水水质、给水流量等因素将影响膜的分离性能。

三、实验内容

反渗透膜是实现反渗透的过程的关键,要求具有较好的分离透过性和物化稳定性。反渗透膜的分离透过性可用以下几个参数来描述:

1.溶质分离率(脱盐率)R

式中,

2.溶剂透过速率(水通量)J w

式中,

3.水的回收率Y

式中,/h

/h

/h

4.浓缩倍数C F

本实验主要实验内容是:

a)测定不同进料流速对膜分离效率的影响,即在同一操作压力下,改变总进料速

度,记录不同的浓缩液流速、透过液流速及出口纯水电阻值;

b)计算水通量,作出J–θ曲线;

c)计算出脱盐率和回收率;

d)分析操作条件变化对反渗透效果的影响。

四、实验装置与设备

4.1 实验流程

本装置采用反渗透膜过滤与离子交换技术相结合,以城市自来水为原料,制备超纯水供实验室特殊分析使用,出水水质可自动检测,装置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理想的反渗透膜应耐化学和微生物侵蚀,使之在运行过程中膜的分离性能和机械性能保持稳定。因此,反渗透净水工艺不是单一的反渗透脱盐过程,还应包括预处理过程,就是通过一些物化手段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等杂质,使其满足反渗透膜处理的进水要求,保护反渗透膜的正常使用。同时,经过反渗透膜脱盐,水的脱盐率可超过95%,但透过液中还存在一定浓度的离子,其电导率、TOC 指标一般还达不到高纯水要求,工业上通常采用混床树脂处理,对水中剩余的阴阳离子进行交换,使水进一步得到净化。最后,采用紫外杀菌,可降低水中的TOC 。本实验以自来水为原水,设计了预处理(活性炭、精滤)、反渗透脱盐、混床树脂处理及紫外线杀菌等净化单元,研究了自来水深度处理的反渗透净水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装置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 反渗透膜分离制高纯水装置流程图

4.2

主要设备

精过滤;

1)自来水预过滤器:10英寸活性炭预过滤和5m

2)原料储槽:容积50升,材质ABS工程塑料;

3)Y预过滤器:材质工程塑料,进口;

4)增压泵:型号FLUID-O-TECH 1533,进口;

5)压力控制器:型号Fannio FNC-K20;

6)反渗透膜组件:2521型低压反渗透膜,纯水通量40-45L/H,脱盐率≥98%

7)膜壳:2521型不锈钢膜壳;

8)电导仪:型号RM-220,在线检测纯水电阻仪;

9)流量计:规格10-100L/H和1-7L/M,面板式有机玻璃转子流量计;

10)紫外杀菌器:在线流过式杀菌器;

11)核级混合树脂床,约3公斤;

12)管道及阀门:UPVC管阀;

13)不锈钢电控柜及不锈钢支架。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关闭系统排空阀,打开净水出口阀⑥、超纯水出口阀⑦;

2.接通自来水与预过滤系统,过滤水进入储槽;

3.接通电源,打开总电源开关;

4.打开泵回路阀①、浓水旁路阀②,将浓水流量阀③调至最大;

5.储槽中有一定水位高度后开启输液泵,取储槽中水样,测定其电导率

6.水正常循环后(注意排气),逐步关闭泵回路阀①和浓水旁路阀②,调节压力

阀③,使系统压力(膜进口压力)控制在1.0-1.5Mpa内某一值;

7.若制备超纯水,切换阀④到混合树脂床,纯水可单独收集,打开浓水出口阀⑤,

浓水直接排放,调节一定的自来水进水流速,保持储槽内水位基本不变;

8.稳定20~30分钟后出口水质基本稳定,记录出口纯水电阻值,同时记录浓缩液、

透过液流量,计算回收率;

9.适当打开泵回路阀①,改变总进料速度,重复第6~8操作步骤,比较3个不同

流量下超纯水的水质变化;

10.停车时,先打开压力调节阀③、旁路阀②及泵回路阀①,使系统压力小于0.2

Mpa,再关闭输液泵及总电源,随后关闭自来水进水。

六、实验数据处理

a)数据记录

温度:25℃;膜面积: 1 m²;操作压力;

温度:25℃;操作压力0.25MPa ;浓缩液流量:4.9L/min;透过液流量:78L/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