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仇和的争议之路
铁腕书记仇和造城背后的寻租缝隙
铁腕书记仇和造城背后的寻租缝隙仇和是何许人也?仇和,1957年1月生,江苏滨海人,曾因推行激烈改革而被称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被视为中国个性改革官员的代表。
1996年起,仇和在江苏宿迁先后任副市长、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2006年担任江苏省副省长,2007年底,调任昆明市委书记,2011年底,担任云南省委副书记。
今年3月15日,中纪委宣布仇和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昨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罢免仇和全国人大代表职务。
今年两会刚刚结束,个性官员仇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结束了政坛演出。
从沭阳县起步,仇和的名字与“改革”密不可分。
吏治整顿、城建拆迁和环境治理等措施,让他迅速赢得政声人望,但举报和批判亦一路同行。
一名昆明官员这样形容仇和的风格,“像驾驶着一辆巨大的城市坦克,一路碾过。
”他说,“仇式”风格疾风骤雨式的改革,曾为城市带来过新鲜面貌。
但“碾压”式的执政方法,也留下了寻租空间,仇和的“人治”色彩愈发浓烈。
争议起时,仇和曾言,自己的目标是“以人治推动法治”。
学者石鹏飞对此曾有期待,提出“仇和新政”的完美结果应是“培养出成熟的反对派”,然而,未及“推动法治”,仇和已因“人治”落马。
仇和的“左膀右臂”2007年12月,仇和从江苏省副省长任上调往云南,出任昆明市委书记。
“我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工作一定能无私无畏”。
这是甫到昆明,仇和发表的“八无感言”。
事实上,他并非“只身一人”。
3月18日,仇和落马3天后,昆明市委常委、副市长谢新松同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仇和到任昆明3个月后,时任宿迁市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的谢新松就追随至昆明,任昆明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1998年,从沭阳县县委研究室副主任起步,谢新松跟随仇和13年,并担任过其秘书。
据媒体报道,谢新松对仇和的执政思路非常熟悉,悟性很强,是仇和在宿迁大力推行改革的得力助手。
仇和落马-和谁有仇
仇和落马,和谁有仇他是改革强人,是政坛能吏,是官场明星,也是落马的省委副书记。
他就是仇和。
一个标签繁多的争议官员。
我所在报馆,先后三次报道他,有人甚至说其中一篇文章,把他推向了更高的政治舞台;我还去过沭阳县,这是仇和仕途的一个重要起点。
高官频频落马时,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是距离你极近的,近得让人一时半会接受不了。
仇和的落马,就是如此。
因为近,不免有更多的感触。
回头看仇和仕途的起落,正是中国特色政治的一个样本。
正职就折腾,副职就消停观察仇和的仕途,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任沭阳县委书记,折腾;任宿迁市委书记,折腾;任江苏副省长,安静;昆明市委书记,折腾,云南副书记,又安静了。
仇和名满天下的几次改革,都是在当一把手,担任副职时则相对消停。
媒体曾这么报道仇和担任县委书记时的反腐:仇和从外县调入一名纪委书记,一位检察长;媒体还这么报道他的改革:任宿迁市委书记期间,他卖学校、卖医院,“一卖到底”。
这就是中国现实中的一把手,虽然级别不高,但人权财权全部集中在一人手中,可以随意调配干部,还可以随意给经济发展定方向,几乎是全才。
当县委书记时,改革遇到争议,他说,“我也不强求你们统一思想,但我看准了的事,就要干”。
当副省长时,太湖爆发蓝藻危机,水利厅一名副厅长的意见与他不一样,总结发言时仇和的态度却变了,采用了副厅长的说法,“你们才是这方面的专家,言必称‘请教’。
”当了昆明市委书记后,仇和又变强了,“只要50%同意,我就干了;如果有80%觉得可以干,我觉得势头已过,没有干的必要了。
”当一把手,不管是对老百姓还是对手下官员,仇和都很“仇”,变成副职后,他就变“和”了。
可见,仇和的“仇与和”不是随着阅历改变而变的,而是与权力大小直接相关。
当一把手,权力大,想干就干,想怎么干怎么干,既不管支持的人是多是少,也不管是违法还是不违法。
打着“为公改革”旗号的铁腕强人仇和作为一个地方官,被广为人知与改革有关。
无论是任沭阳县委书记、宿迁市委书记还是昆明市委书记,他都不断在“改革”。
“仇和新政”败落的教训
昆 明 居 民将 自搭 的 防 护 窗 统 统 拆 除 。以 求 市 容 美 观 ,但 在 市 民 抵 制 下 ,这 一 典 型 的 形 象 工 程 最 后 不 了 了 之 。2 0 1 1 年 底 仇 和 升 任 云 南 省 委 副
风 、家 长 制作 风 。仇 和 曾说 :“ 建 设 民主不 是
的 反思 ,“ 仇 和 新 政 ” 今 安 在 ? 其 落 败 的 教 训 应 及 时 得 到 总 结 , 当 今 中 国 改 革 需 要 怎 样 的
“ 新 政 ”?
时打瞌睡 ,当场被撤职 ,一时传为佳谈 。“ 1
新 政 ” 曾 在 官 场 刮 起 一 阵 旋 风 ,直 到 数 年
被薄熙 来的 “ 重 庆模式 ”盖 过风头 。薄、{ 事 风 格 颇 为 相 像 ,办 事 大 刀 阔 斧 ,雷 厉 风 i
P O L I T I C S议 政 论
“ 仇和新政 ” 败落 的教训
文 { 袁 刚
2 O 1 5 -
,
’
受 西 式 管 理 的 培 训 .是 有 学 识 、 有 才 干 、
力强 、前途 无量的政治明星 。
任性的、一意孤行的、另类的官员仇和
1 任性的、一意孤行的、另类的官员仇和发布时间:2015-03-1606:40:28|来源:新京报|作者:胡涵卢美慧|责任编辑:李云鹏仇和全程参加了今年的全国两会。
3月15日,总理记者会结束后不到20分钟,一条爆炸性消息吸引了公众视线。
1.1 仇和落马了中纪委网站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这与他在公众场合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形成鲜明对比。
3天前,两会云南团的小组讨论会上,仇和说:“我们这种体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应该是世界上最廉政。
”曾高调亮相在公众视野中的仇和,以同样“高调”的方式落幕。
从江苏宿迁市起步,到云南高原执政,仇和被称为“最富争议市委书记”,也成为“另类官员”的代表。
他的改革措施、做事风格和言谈,始终伴随争议。
舆论两极分化,有百姓感激他“铁腕治城”所带来的收效,有学者赞同其“以人治推动法治”的理念。
但质疑者认为,仇和“任性”的背后,隐藏着不受监督的权力和腐败。
一名宿迁官员昨日表示,“我们早预感到他要出事,但没想到会在这一天”。
1.2 最后的沉默就在仇和被宣布接受调查的当天,他的名字还出现在云南日报的头版。
另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发言,是在2014年底云南省委常委的年度民主生活会上。
仇和对个人工作公开反思:“总觉得自己是副手、是配角,在攻坚克难上主动性不够高,存在要我干与我要干的矛盾。
”这种反思与仇和惯有的形象不符。
他在公众面前的标签最常见的就是“要拼了命的干”,铁腕和实干。
之前,仇和已经在公众视野中消失很久。
这四年间,云南官场屡次传出仇和被举报甚至是被调查,或者是被外迁的消息,最终都不了了之。
这似乎也是仇和的一种风格。
他在江苏省副省长的任上,回答媒体对他低调的质疑时,他说过,当一方主官是一种风格,当执行者是另外一种风格。
尽管没有以前高调,但仇和在云南所留下的深刻影响却并未消退。
2007年12月,仇和从江苏省副省长调任昆明市市委书记。
“改革官员”在昆明的履新措施,占据了各大报纸版面。
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
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2015年03月15日来源:南方周末(资料:南周2004年刊发《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谈仇和)中共宿迁市委书记仇和,8年来一直以激进的手段推进改革。
他的施政历程,交织着他的个性特点、现实的政治体制和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两种极端评价集于此人一身:有人说他是酷吏,有人认他如青天;有人说他大搞政绩工程,有人认为他颠覆了传统经济发展的思路;有人怒斥他“简直是胡闹”,有人鼓励他“大胆地试”……本报记者为此专赴宿迁,作了将近一个月的调查采访,努力真实还原仇和“惊心动魄”的改革历程,探索其行动之后的思考和观念。
仇和的做法让人容易想起吕日周,想起“陈卖光”……这些都是在大变革时代的中国,走出自己独特轨迹的基层官员,但他们的身后也多少都带了些“人治”的影子。
而仇和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他以“人治”的方式,最早在全国完成了干部“任前公示制”、干部“公推竞选”等建设民主制度的试验。
即使跳出与之利益相关的圈子,这依然是一个在现有评价体系内让人左右矛盾的人物。
我们因而努力呈现出一个信息全面的样本,我们知道,对这样一个“压缩饼干”式的激烈改革及其发动者,决不是选择一个“好”或者“坏”的标签贴上那么简单。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宿迁市是个寂寂无名的地方。
这个8年前新建的地级市,历史太短,知名度太低,而且太穷,在江苏这个富裕省份,宿迁排名倒数第一。
但这几年,宿迁市又是一个太出名的地方。
这里“盛产”新闻,尤其出产“负面新闻”,宿迁频频成为外界媒体曝光的对象,并连续出现了几起标志性事件:1998年,宿迁市下属的沭阳县,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结果引起集体罢课,此事被央视《焦点访谈》披露;1999年,又是沭阳县,将犯有小偷小摸等行为的人,在电视上予以亮相、念检讨书,取名“沉重的忏悔”,此事被本报曝光;2002年,宿迁推行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政府催生了上千“官商”,这同样引起媒体集中轰炸。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03年,宿迁市强行推进教改医改,变卖幼儿园和医院,引起激烈争议。
仇和 一路走来 充满争议
仇和一路走来充满争议——“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而闻名。
2009年12月14日16:47 进入复兴论坛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内容速览]仇和,1957年出生。
历任宿迁市委书记、江苏省副省长等职。
他在主政江苏宿迁时的一系列超常规的激进改革,使他被称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
2007年12月,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仇和,现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在担任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时曾以“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而闻名。
在中国政界,一位地方官员职位的变迁引发媒体和网民的关注,极为少见。
仇和从宿迁市委书记,到江苏省副省长,再到昆明市委书记,一路走来,不但媒体广泛报道,而且网友也热议纷纷。
改革者、酷吏、官员秀……在一个地方大员身上如此多的标签让人们目不暇接,争议的仇和留给了人们无尽的仇和式的争议。
他是体制内官员,但他的做法又与现行官场规则背道而驰,这种个人化的施政做法显然不是既有制度所能催生出的。
他的明星之路起步于宿迁――最发达的江苏省里最不发达的地区。
9年里,他从沭阳县委书记升任为宿迁市市长、市委书记。
在他的任内,各种激进甚至带有一定程度挑战意味的做法,很快就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1998年,宿迁市下属的沭阳县,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结果引起集体罢课,此事被央视《焦点访谈》披露;1999年,又是沭阳县,将犯有小偷小摸等行为的人,在电视上予以亮相、念检讨书,取名“沉重的忏悔”,被《南方周末》曝光;2002年,宿迁推行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政府催生了上千“官商”,这同样引起媒体集中轰炸;2003年,宿迁强行推进教改医改,变卖幼儿园和医院,引起激烈争议。
从7月12日至10月2日,短短两个半月时间,被很多官员视为“政治杀伤力极大”的《焦点访谈》,三次聚焦宿迁。
江苏一位官员评价,如此高频率关注一个地区,实属罕见。
而所有这些引起争议的事件,背后都站着同一个人――仇和。
宿迁市委副秘书长申思春这样评价仇和――“破局者”。
霸道书记”仇和的10件往事
霸道书记”仇和的10件往事引言:3月15日,两会刚刚结束,中纪委就发布了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被查的消息,这个伴随着诸多争议的个性官员,昨天还参加了全国人大云南代表团的全体会议,今天便黯然谢幕,不得不说颇具戏剧性。
凤凰资讯综合过往报道,搜集了10件关于仇和的往事,让网友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人。
1.仇和强令全县干部上街打扫卫生仇和在沭阳县委书记任上做的第一件事,就带来了争议。
上任当晚,他夜巡城区,结果在路边4次踩到大便。
一位老干部拉着仇和的手,指着院子旁堆积如山的垃圾甚至哭起来:“这还像人住的地方吗?”全县5000多名机关干部被仇和勒令充当“清洁工”,两周之后,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但议论随之而来,说他“不抓工,不抓商,只抓四面光”。
2.仇和大会上公开与公安局长对吵在连续几次部署严打后,仇和却发现上午开会,下午就有人通风报信,“治安的问题是警匪一家。
”在全县政法系统大会上,仇和这句话遭到公安局长姜正成的当场顶撞:“这是对我们公安局的侮辱,你要收回这句话,挽回影响。
”“当着千多人的面吵啊,”沭阳县一位干部后来告诉记者,“场面乱作一团,仇和脸色铁青,说…那让事实来证明,我说的对不对‟。
”1997年2月20日,姜正成被免去公安局长职务,调县委政法委工作。
新任局长王守明查出沭阳5年来非正常保外就医、非法取保候审人员达1884人。
其后,沭阳一夜之间调动41个派出所长异地轮岗,对嫌犯展开追捕。
仅1997年一年,全县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656起。
3.仇和打手机查岗乡镇干部曾极为头痛仇和神出鬼没的巡查,一位镇长家在县城,仇和打手机查岗:“你在哪里?”镇长说,“我在办公室啊。
”“那你马上用办公室电话打到我手机上。
”这位镇长一下呆了,仇和说,“我就在你办公室。
”这种事情多了,干部们后来养成一个习惯,即使在上厕所时也如实汇报:我在撒尿。
4.儿子游泳不给钱仇和贬其父守岗亭县公安局一位股长的儿子,到一位外地投资者开的“健康游泳馆”游泳,之后不给钱,还将老板揍了一顿。
仇和现象总结
曝光小偷
1999年宿迁沭阳县让有小偷小摸等行为 的人,在电视上念检讨书,取名“沉重的 忏悔”,被《南方周末》报道。 该报曾记录过这样的画面:一个男青年 耷拉着脑袋念手中的纸条:“我是扎下乡 胡道口村的胡道江,22岁。今年夏天,我 伙同他人调戏女青年,做了对不起全县人 民的事。我现在向全县人民低头认罪,保 证改邪归正,再也不给沭阳人民丢脸了。”
任职简历
1996年9月任宿迁市副市长 1996年12月任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 2000年12月任宿迁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2001年1月任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1年2月任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1年8月任宿迁市委书记
2002年1月任宿迁市委书记、宿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6年1月20日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 2007年12月24日调任云南省省委常委、昆明市市委书记。
这场改革发端于仇和写作的1997年《元旦献 辞》,文中提到:“要把个体、私营、民营企业壮 大为市场主体;把国有、集体企业改造为市场主 体。”第二天,报纸被贴到县政府大门口,鲜红的 墨水圈出几段,旁边写着:“仇和想走资本主义道 路”。 几个月后,沭阳全县工业企业除化肥厂外,331 家企业全部被勒令改制,仇和在会议上宣布:从今 之后,不准县乡政府再新办纯国有企业,现有企业 的改制原则是能卖不股、能股不租,以卖为主。甚 至全县所有机关单位的门面房,也全被仇和勒令拍 卖,“一个不准留,拿在手里出租,就有腐败的可 能。” 江苏的一位学者就曾这样评价,“各地搞改革, 也在出售国企,但像仇和这样,敢把医院和学校都 卖掉的书记,只怕不多见。
“一卖到底”
仇和几年的执政过程中,若论涉及利益群体最广的, 当属经济改革。仇和的改革方向,从一开始的出售国有单 位的门面房,到所有国企改制“能卖不股、能股不租,以 卖为主”,再到拍卖乡镇卫生院、医院,再到出售学校, 可谓“一卖到底”。
仇和一路争议一路升迁
仇和一路争议一路升迁(图)2015-03-16 12:15:19来源: 齐鲁晚报(济南)分享到:仇和担任宿迁市委书记时在基层调研。
资料片两会结束了,仇和却“留”下了。
从“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到荣获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改革之星”桂冠,这位明星官员在那么多大考小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却在3月15日让人不由得去重新审视。
为数不多的个性官员仇和落马的消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就在几天前的小组讨论上,仇和还发言称中国体制最廉政。
3月15日下午,本报记者实地探访职工之家,以此为驻地的山东、陕西和天津三个代表团已先行离京,而云南代表团仍未离开。
据知情人士透露,云南代表团将于16日上午返程,而仇和落马的消息,让云南团的很多成员也感觉颇为突然。
与其他落马的副省级官员相比,仇和无疑更具知名度。
他曾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的个性官员之一。
在中国官场,也很少见有一位地方官员,像仇和一样,引发持续关注。
仇和,1957年1月出生于江苏滨海。
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参加工作。
他的仕途起于江苏,直到1996年起任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仇和的仕途之门才在真正意义上被打开。
在沭阳进行为期4年的“铁腕”改革,仇和让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环境较差的沭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自2001年担任宿迁市委书记起,15年来,仇和在争议之中,他的官职从江苏副省长,再到昆明市委书记,直至云南省委副书记。
靠铁腕高效改变城市面貌从主政沭阳开始,仇和就被看做“官场异类”。
刚到沭阳这个苏北贫困县,仇和便用了“非常规手段”:让全县5000多名机关干部充当“清洁工”,严厉推进环境整治。
当然,两周之后,环境确有明显改观。
他的强硬风格让当地官员始料不及,开会迟到,就要被罚款50—100元。
而面对社会治安整治不力,仇和在全县政法工作会议上断言“警匪一家”,顶撞他的公安局长则在几个月后被免职。
次年,新任公安局长就查出沭阳5年来非正常保外就医、非法取保候审人员达1884人。
仇和模式争议未了
仇和模式争议未了作者:周政华来源:《领导文萃》2009年第19期“评价仇和不应该从概念和价值观念入手,而应该正视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的现实。
”赞之者,称他为青天;批评者,指其为酷吏。
自仇和1996年担任江苏沭阳县委书记以来,外界对他的评价就一直呈现严重两极分化。
而关于仇和模式最为精辟的概括,莫过于他本人的自白:“用不民主推进民主,用人治来推进法治。
”人治与不民主,法治与民主——这两组水火不容的理念,被仇和签上手段和目的的标签后,就成为他近20年的施政主轴,同时也构成了外界评论的争辩焦点。
一向对仇和的“铁腕强权”持反对意见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在2008年和2009年两度造访昆明之后,仍然表达了他对仇和模式的担忧。
“他在昆明完全是蛮干。
”姚洋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我送的那两本书,他要么没看,要么看了不赞同。
”这两本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和《国家的视角》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政府违背民意的规划对于城市是一场灾难。
2008年,姚洋获悉仇和调任昆明后,就表示“滇池可能要完蛋了”。
之后,他应仇和之邀,访问昆明。
对于滇池治污,姚洋对仇和推行的源头治理思路表示肯定。
但对于仇和力推的政府招商和城中村重建,这位北大学者仍然坚决反对。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高恒研究员认为,不管仇和的动机和效果如何,他的言行本质上属于专制主义范畴。
对于仇和模式的批评,更为根本的担心则在于,它对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走向的影响。
高恒认为,人治、专制、“民可使由之”的英雄史观,不应该成为执政党的思维,任何改革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依靠建立制度和长效机制解决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这是最优选择,也是我们体制变革的终极目标。
一些着眼“国情特殊”、强调实用的观点,则对于仇和人治手段表示理解。
被“仇和人格魅力打动”的新华社江苏分社副总编辑包永辉,在其作品《仇和:政道十年》一书的序言中就写到,希望读者从“转型中国的宿迁实验”角度解读仇和。
对话仇和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
对话仇和: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作者:包永辉徐寿松来源:《公务员文萃》2010年第08期自从被贴上“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这一标签后,仇和几乎谢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不断地逃避着媒体的追逐。
我们作为新闻界的成员自然也不能例外,好在与仇和交往多年,我们在与仇和的日常接触中,利用我们特有的方式,还是记录下了仇和流露出的许多真实想法。
笔者:昆明是一个旅游城市,您大力发展工业,会不会出现北大教授姚洋所担心的那样,“昆明这块最后的净土,仇和再干5年,滇池也完蛋了”?仇和:区域经济的竞争正在由区位优势、软硬环境优势的竞争,向人居环境优势竞争转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
我们提出,要把生态建设当作经济工作来看待,当作经济发展来重视,当作经济建设来投入,当作生产性项目来安排,当作长效性产业来开发。
努力在不欠新账的同时,加快还清历史旧账,以壮士断腕的气魄给企业下了“企业不消灭污染,就让污染消灭企业”的“军令状”。
笔者:站在昆明,回首宿迁10年走过的路,您觉得哪些经验最值得您珍视,哪些经验对您今后的从政帮助最大?仇和:制度积累。
无论我在沭阳,还是在宿迁,我始终把制度创新当作重中之重来抓,可以说,在同级县、市中,我们的制度创新是最多的。
笔者:中央调您来昆明工作,除了正常的组织调动外,您觉得您过去的哪些工作经验或经历起了重要作用?宿迁如今成了后发快进、超常规发展的典型,而昆明近些年来的竞争力却呈下降趋势,是不是两地的反差,促成了您到昆明工作?仇和:中央为何调我来云南,这个问题不应由我来回答。
但我理解,可能与我来自东部沿海的发达省份有关。
就发展资源而言有两种:一种是发展性资源,如人才、技术等;一种是基础性资源,如矿产、原料。
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性资源丰富,基础性资源缺乏;西部地区基础性资源丰富,发展性资源缺乏。
但是,主导经济发展的要素是什么?主要不是基础性资源,而是发展性资源。
例如,上海不生产一片烟叶,用的烟叶全部是云贵地区的,却生产出了“中华”,南京不产烟叶,却生产出了“南京”,创造了很高的价值。
仇和留下的执政难题
由加以阻碍。体制内 大 多 数干 部 都 选 择 随大流,听听上面怎 么说的,看看周围怎 么做的, 想想自己能 得什么好处,再考虑 一下 反 对 力 量 有 哪 些,做一些不痛不痒 的事,求个平稳、平 衡、平安。只要有了 资历,碰到上面有人
18
国企 CHINASOE
光对象。还是这个错觉,使他能更大 胆地响应时代的召唤,展示、实践自 己的市场迷信, 倡导 “让权力配置的 资源最小化,让市场配置的资源最大 化” ,从而成为改革开放 30 年杰出人 物。 仇和初到沭阳, 给人印象最深的 不是动员5000 多名机关干部当一周 清洁工,清理环境卫生,而是免去公 安局长的职务,整顿治安。沭阳人好 斗,远近闻名。 这是什么原因呢 ? 仇 和一针见血: “治安的问题是警匪一 家。 ” 公安局长姜正成当场反驳: “这 是对我们公安局的侮辱,你要收回这 句话,挽回影响。 ”平心而论, 仇和这 句话是太莽撞了 。俗话说,强龙不压 地头蛇。县委书记初来乍到,公安局 长盘踞多年, 谁怕谁? 仇和对此估计不足,他脸色铁青 地说: “那让事实来证明, 我说的对 不对。 ”
“天下最 真 实 的官 有两个, 一个宰相, 一个县官。 ”
二、 夺权容易, 掌权不易
仇和的问题, 是在掌权过程中慢国企 C NhomakorabeaINASOE
19
探寻腐败迹
工作在乡镇,晚上开车回县城。时间 长了 , 甚至白天都不回乡镇办公。 仇 和打手机查岗: “你在哪里? ” 镇长 说, “我在办公室啊。 ” “那你马上用 办公室电话打到我手机上。 ” 这位镇 长一下呆了 ,仇和说, “我就在你办公 室。 ” 但是,靠这些小伎俩,只能起一 时作用。 靠一个人的力量与数量庞大 的干部队伍斗智斗勇, 仇和死定了 。 哪怕 “我会有累不垮的精神, 耗不尽 的精力,干不厌的激情,百折不挠的 毅力” , 抓不住人心, 也是白搭。 这个困境,仇和一定感受到了 。 但那时候他年富力强, 还可支撑一 时。 据说, 仇和在沐阳 4 年, 亲自处理 群众来信 1.2 万件,交办9300 件, 平 均每天7 件。 这个数字也许夸张。 但 是,说那时的仇和是做秀,不是真不 想为老百姓办好事,也不容易。反过
仇和现象
正是这一点,后来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按照 仇和的思路,从2001年始,宿迁全市337家幼儿 园、122家乡镇卫生院,相继变为民营,11家县 以上医院已有9家完成改制。这一做法在当地掀起 轩然大波。 这是一场注定充满争议的改革:2003年7月12 日,央视《焦点访谈》以“改制还是甩卖”为题, 对泗洪县幼儿园改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9月 12日,还是《焦点访谈》,质问“学校改制苦了 谁”,对宿迁改革再次报道。
• 同样费思量的,还有 他逼农民栽杨树,屋 前屋后,沟边渠边全 部种上,不少农民当 时反对,甚至用开水 去浇,现在杨树却成 了他们最大的财产, 宿迁现在办起了2300 多家木材厂,一个产 业已经形成。
治民之术
“仇和从来不研究官员,他研究的是群众心理。 一位熟悉他的下属如是评价。 曾任沭阳县主簿的清朝官员袁枚,他评价沭阳 人“性懒惰、嗜赌博、好争斗、喜诉讼”。仇和却 说,“民风不正,弊在官风。”他定出了一个“四 风”的行动计划:端正官风、引导民风、净化乡风、 树立县风。 一位官员,曾对仇和的治民之术作过分析, “有几件是他必抓之事,一是抓环境整治,二是抓 治安,三是抓来信来访。”
“一卖到底”
仇和几年的执政过程中,若论涉及利益群体最广的, 当属经济改革。仇和的改革方向,从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始的出售国有单 位的门面房,到所有国企改制“能卖不股、能股不租,以 卖为主”,再到拍卖乡镇卫生院、医院,再到出售学校, 可谓“一卖到底”。
他甚至因此而说过一句极端的话:“宿 迁515万人民所居住的8555平方公里的土地 上,只要可以变现的资源或资产,都可以进 入市场交易。”此话被媒体频频引用,至今 褒贬不一。
任职简历
1996年9月任宿迁市副市长 1996年12月任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 2000年12月任宿迁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2001年1月任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从“仇和模式”到“仇和警示”
从“仇和模式”到“仇和警示”本报记者王帝实习生翟濯《青年商旅报》(2015年03月20日03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刚刚闭幕,中纪委即发布消息:云南省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此前,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云南团举行开放日活动,身为云南省省委副书记的仇和全程参与,但未发言。
这位在中国政坛极富争议的政治明星,最终还是在自己仕途的最后一次过河中,彻底翻了船。
回顾仇和的执政之路,“大胆”、“铁腕”、“效率”、“改革”是其中的关键词。
从其在沭阳的修路种树,到在昆明的毁乡造城,仇和以个人的政治魄力,在各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
而这种发展速度,也曾被媒体赞誉为“仇和速度”。
仇和在各地留下的政绩,始终是毁誉参半。
有百姓感激他“铁腕治城”所带来的收效,也有不少人认为仇和“任性”的背后隐藏的是不受制约的权力和腐败。
本次仇和落马,恰恰印证了后者的质疑。
在一帆风顺的升迁之路上,这位曾发表“八无感言”的明星官员,最终没有抵抗住权力的诱惑。
“魄力”与“任性”也许相差只在一念之间。
这一念指的即是法治观念。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为官要奋发有为,不能不作为。
仇和绝不只是站在河对岸看风景的人,他努力地划桨过河,但却因为没有把好舵,在过河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
仇和没有把好的第一把舵,是为官要廉洁守法,“打铁还需自身硬”。
仇和主政昆明期间大力兴建的新螺蛳湾项目,不仅引发了集体抗议,而且建成之后的招商效果并不理想,政府花大力气建设的各种新区几近鬼城。
这期间,更有群众多次举报仇和官商勾结,涉嫌土地城建系统腐败。
仇和曾言,“我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工作一定能无私无畏。
”现今倒在反腐风暴中的仇和,反而因自己对党纪国法的“无畏”,将曾经信誓旦旦的誓言,变成了一纸笑柄。
仇和没有把好的第二把舵,是地方发展要遵循基本的社会工作规律。
铁腕仇和为政霸道 昆明人对其感情复杂
铁腕仇和为政霸道昆明人对其感情复杂“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12月3日,刚刚升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的仇和,发表离任感言时如此表述自己在昆明市委书记任上的心境。
被称为“官场另类”的仇和,一路走来无时无刻不处在争议的漩涡中,但又一路升迁:从中共宿迁市委书记,到江苏省副省长,到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再到云南省委副书记,其经历一直广受关注。
一位网友在“仇和升迁感言”中写道:“一直很关心仇和现象,对他的认识也是一波三折。
最早看到的是其‘霸道’的执政风格,当时认为,如果有太多这样的官员,中国就无从谈民主法制了。
但后来发现,他给执政地带来的变化和发展是惊人的,也是令人信服的。
关键是老百姓对他拥戴的呼声也很高……”那么,一个真实的仇和究竟什么样?他走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铁腕治吏”,整顿昆明官场素有“铁嘴学者”之称的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石鹏飞,2008年首次提出“仇和新政”,这一概念此后被学术界和媒体广泛采用。
“仇和新政”包括了一整套重大改革措施:整顿吏治,打造班底;开展城市综合治理,滇池水系、交通拥堵、城市绿化得到全面整治;强力拆迁,推动城中村改造;招商引资,力促跨越式、压缩化、超常规发展……问一千个昆明人,一千个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在所有“新政”中,仇和做得最好的,是“铁腕治吏”。
对仇和2008年一连串暴风骤雨般的整顿官场行动,昆明人至今津津乐道:1月28日,仇和要求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进行现场直播,让官员们开会再不敢走过场;1月31日,仇和主张面向全国公选后备干部,40名博士来到昆明挂职,“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让昆明本地官员再不敢懈怠;2月4日,仇和在《昆明日报》上公布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联系电话,包括他自己和市长张祖林的电话,一时“昆明纸贵”,全城抢购;2月19日,仇和又公布自己和张祖林下班后的联系电话,要求全市公务员24小时做到“办公电话、家庭电话和手机,三通必须有一通”,“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昆明官场的神经绷到了极点。
仇和云南旧事
1.仇和云南旧事1.1. 升任省委常委后无实权似被架空82岁的莫正才老人坐在他的已有百年历史的古朴雅致的农家小院里,手里拿着一本临时装订而成的18开大小的“书”,书名是“仇和”二字,内容则是连日来媒体关于仇和落马消息的各种报道与评论。
3月15日,全国两会闭幕当日,中纪委发布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3月18日,仇和被免职。
对于有关仇和的这个消息,莫正才老人很关心。
仇和是近20年来中国官员群体中最具争议的“明星式”人物,从江苏到云南,其行政轨迹一直伴随着以大拆大建为典型特征的各种“大手笔”。
而经过一番抗争,莫正才老人的小院以及他所在的村庄最后于仇和强力推进的“城市化”中“幸免于难”。
1.2. 宏仁村故事莫正才所在的村庄叫宏仁村,辖于昆明官渡区矣六街道,距市中心约20公里,仇和主政昆明时期修建的地铁在村东不远处通过,紧邻着地铁的另一侧,是规模庞大的被当地人称为“新螺蛳湾”的“中豪·螺蛳湾国际商贸城”。
“新螺蛳湾”的老板刘卫高,是从江苏一路跟随仇和来到昆明的浙江籍商人,此时,他已辞任中豪商业集团董事长之职。
宏仁村现有700余户人家,2000多人。
大概在2006年之前,这里还是静谧的乡村。
宏仁村所在的滇池东岸一带,一直都是昆明的“菜篮子”,宏仁村则早在1949年之前就已在种植蔬菜了,据莫正才说,在“城市化”浪潮席卷这个村庄之前,单单宏仁村就承担着昆明城约1/4的蔬菜供应量。
这种局面随着2006年前后新亚洲体育城在村北不远处的修建被打破,宏仁村的土地先是被体育城项目征用一部分,仇和主政昆明后,其主导的“新螺蛳湾”项目又征用该村土地,村里的田地至此被征用殆尽。
“新螺蛳湾”体量庞大,目前已建成的一、二、三期项目从南往北绵延数百米,其周围是拔地而起的用以经营银行、酒店的各种高楼,住宅小区亦星罗棋布。
在“新螺蛳湾”的主人刘卫高与背后主导者仇和先后出事前,这个项目仍在扩张,刘卫高曾设想,其最终的占地面积将达到12000亩。
官场另类:仇和的“任性”人生
悔” 等, 都 让 老 百 姓 反感 , 说
阳 县 。一 路 走 来 , 他 的“ 个 性 驳 。几 个 月 后 , 仇 和 把 这 个 会 2 0 0 0年 1 2月 , 仇 和从 沭 化” 施 政方 式 , 以及 对 某 些 体 上 顶 撞 他 的 公 安 局 长 免 了 阳 县 委 书 记 任 上 调 任 宿 迁 市
“
一
卖 到 底 ” 的过 激 行 为 , 不 令 下 , 昆 明市 所 有 的城 中村 开 忆 , 2 0 0 3年 , 刘 卫 高 怀 揣 区 区
仅 使 国有 资 产 大 量 流 失 , 也 拆 , 一 时间 , 仇 和 把 旧 城 改 造 百 多 万 元 钱 来 宿 迁 寻 找 发 财 搞 乱 了人 民群 众 的思 想 。 提上 了 “ 仇 和新 政 ” 的 重 要 工 机 会 。不久 , 他 在 宿 迁 开 办 了 2 0 0 1 年至 2 0 0 6年 , 仇 和 作 日程 。 由于 拆 村 太 多 , 昆 明 家名叫 “ 江 苏 芬 那 丝 有 限
一
北 方 某 些 省 份 的 一 个 地 级 市 仇和在 施政 过程 中独 断专 横 的人 口还 多 。初 到 沭 阳 , 仇 和 的作 风 和 霸 道 行 径 , 同样 也 发 现该 县 不 仅 财 政 困难 , 治 遭 到 沭 阳人 民 的 坚 决 抵 制 和 安 状 况 不 好 ,连 官 场 也 十 分 社 会 舆 论 的 指 责 。 比如 他 给
腐败黑 暗。面对 困难局面 , 仇 教 师 下 达 无 法 完 成 的 招 商 引 2 0 1 5年 3月 1 5日 , 全 国 和坚定信 心 , 采取“ 非 常规 手 资 任务 ,导致 全县教 师集 体 两 会 刚 刚 结 束 , 即李 克 强 总 段 ” 让全 县 5 0 0 0多 名 机 关 干 罢 课 ;他 指 示 公 安 部 门将 一 理 记者会 结束 不到 2 0分 钟 , 部上街 当“ 清 洁工 ” ,整 治 县 些 有 小 偷 小 摸 行 为 的 人 在 县 中 纪 委 网 站 就 发 布 了 一 条 爆 城 环 境 。 面 对 沭 阳 严 峻 的 治 电视 台 曝 光 ,让 他 们 念 悔 过 炸 性 消 息 :云 南 省 委 副 书 记 安 形 势 , 仇 和也没 有退 缩 , 他 书 ,向全 县人 民作 “ 沉痛 忏 仇 和涉 嫌 严 重 违 纪违 法 , 目 在 一 次 召 开 的 全 县 政 法 工 作
仇和的死穴:以人治推动法治
仇和的死穴:以人治推动法治2015-04-06徐霄桐王丽娜国际反贪收藏,稍后阅读核心提示:对于仇和,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认为:“他是用不民主的方式推动民主,人治推动法治。
”2015年3月15日12时53分,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的消息甫一公布,即引爆关注。
这时距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式仅3个小时,仇和刚刚回到云南代表团两会驻地。
这位曾被称作“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的官员,仕途就此谢幕。
与仇和有密切关系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商人刘卫高,则缺席了这次大会。
201 5年年初,刘卫高已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
刘卫高的商业版图扩张轨迹恰与仇和的仕途相合——发家于江苏宿迁,后南下昆明。
2007年12月,仇和出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5个月后,在昆明,刘卫高牵头创立云南中豪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云南中豪”),经营范围涉及房地产开发、房屋拆迁、物业管理、仓储理货等。
云南中豪甫一亮相便享尽风华。
2008年9月,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项目(下称“新螺蛳湾”)启航,由浙商投资集团投资、云南中豪承建,这是2008年昆明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云南省重点工程,对外宣称总投资350亿元。
这是一次义乌模式的“巨无霸”复制。
也正是该项目,为仇和、刘卫高与云南中豪埋下此后受人指责的端由。
仇、刘两人是否有利益输送行为,有待官方进一步调查和披露。
比之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个“巨无霸”项目凸显了仇和主政昆明时,在招商引资背景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行政权力的边界、公权力的扩张与制衡等问题。
这些并不仅仅发生在昆明。
刘卫高漩涡“去年3月,刘卫高参加全国…两会‟后,还给公司部分中高层带了…两会‟纪念邮票作为礼物,今年就听说他没去参会。
”接触刘的人士说。
3月19日,云南中豪公布董事长刘卫高因个人原因辞职。
《财经》记者获悉,2015年1月初,47岁的刘卫高被浙江省纪委带走协助调查。
之后,在其家乡浙江义乌,率先引发政界震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见证宿迁
• 经济——建设软环境、大力推行招商引资(十二道 金牌”抓招商惹来“焦点访谈”) • 制度——任前公示、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勤廉公 示制度+“审计问责”风暴 • 教育——引进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倒 数第一成为苏北第一 • 医疗卫生——“能卖不股、能股不公” “管办、医 卫、医防、医药四分开” • 基础设施——要想富先修路
6
非议过后的仇和新政
2000年4月,江苏省、宿迁市研究室联合 对沭阳1997年以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认为“沭阳3年前似乎没有指望,3年中谱 写了五大篇章,3年后发展大有希望” 2002年以来,宿迁市超常规发展,2001 年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 分别比1999年增长了72.7%、41.6%和 40.4%
2
仇和的简历
• • • • • • 1978.02—1982.01,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学系植物保护专业学习; 1982.01—1984.1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科研人员、院团委书记(1984.5副处级, 其间:1982.7—1983.8下派常熟市碧溪、浒浦公社锻炼); 1984.11—1986.0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工会副主席、党办副主任、院办副主任 (1985.01—1985.08江苏省委整党办派驻淮阴市委整党联络员); 1985.09—1986.01,江苏省委党校首期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学习; 1986.04—1990.09,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副书记兼院团委书记、 院工会副主席(1987.7助理研究员,其间:1988.06—1990.08下派江苏省丰县科技副县长); 1990.09—1992.12,江苏省科委计划处副处长、农村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1992.12—1996.07,江苏省科委农村科技处处长、省农业科技发展基金办公室主任、省星 火计划办公室主任 ; 1995.04—1995.12,参加江苏省首期高级管理人才经济研究班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学习; 1996.07—2000.12,江苏省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宿迁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 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沭阳县委书记; 2000.12—2006.01,历任宿迁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宿迁市委副书 记、代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 宿迁 市委书记; 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6.01— 2007.12 ,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主任,江苏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2007.12— 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7
施政昆明
• 100天里跑遍14个县(市)区和市属所有部门、省级相关部 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摸准昆明发展存在的“瓶 颈” ,整理出昆明急待解决的发展、改革、民生问题。 • 最具分量新政: 1.城乡规划建设及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全封闭式休克疗法 2.滇池治理:再引“河长制" 3.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 4.城中村改造:5年内改造重建336个城中村,拆一次,富 一截。 5.积极建设泛亚金融中心:积极访问东南亚各国,寻求合 作与发展。 6.政府服务:“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
仇和式官员——中国官员的样板
• 仇和——最富有争议的 市委书记
1
仇和的家庭背景
• 仇和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市下辖的滨海县农 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原本有8个孩子, 因为穷,死了两个。在他5岁的时候,亲眼 看着自己的一个弟弟因为没钱治病死掉了, 而自己能上学也是牺牲了三个姐姐的上学 机会才换来的。1993年他的家是全村最后 一个从草房改为瓦房的。他是个不折不扣 的农村娃,他了解农村的一切,也想改变 这一切。
5
当时媒体镜头下的仇和新政
• 各种非议和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于法学界 和经济学界,同时社会 舆论压力频频: 1997年、1998年和2003年,中央电视台 《焦点访谈》曾针对仇和在宿迁的做法进 行了3次“曝光”; • 一些冷眼旁观的公共知识分子将“独断专 行”、“个人英雄主义”、“酷吏”、 “精英政治”、“是人治不是法治”等一 系列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词汇用在仇和身 上,众多参与者人云亦云、莫衷一是
10
仇和及其新政的发展
• “昆明新政”里的仇和,不再是铁血激进 的改革者,而更多的是一个雷厉风行的 “实干主义者”。 • 仇和的改革为他招来了更多的“骂名”。 实际上,这些“骂名”主要来自那些经受 不起他激烈改革的地方官员,而不是老百 姓。在经济改革方面,仇和给我们的印象 是个极为坚定的市场经济和市场主体的实 践者。
以及“一线 工作法”、“工作成果倒逼法”……
8
昆明人眼中的仇和
• 正面印象:雷厉风行;锐意改革;脚踏实 地;一丝不苟;正视舆论监督 ;对事不对 人;为民改革,无惧无畏;雷厉风行,敢 于冲破任何官场潜规则。 • 负面印象:过于强调人治,铁腕强权,不 断地上演政治秀。
9
仇和改革的主要方面
• 增强行政透明度,完善监督机制; • 增加官员责任意识,尊重民众参与,重大 决策听取民意不走过场; • 树立官员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 积极建设软环境,吸引资本要素的流动; • 注重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3
• • •
• •
苏北施政的突破口
1 以身作则整治沭阳环境:清理垃圾城、清淤治河、 重塑市容 2强行入轨 整治治安:“沉重的忏悔” 、直斥警 匪一家、调整全县公安体系、转化民风 3 交通:平祖坟、摊劳役、扣教师工资打通“村梗 阻” 4 反腐:反腐大网拉出数十名副局级蛀虫和原县委 书记 5 计划人口的铁腕书记
14
11
仇和语录
• “谁损害昆明形象,谁破坏昆明软环境,谁就是跟全市人 民过不去,每个人都决不答应!” • “管不住大盖帽,就要摘掉乌纱帽” • “掌不好印,就不要掌权” • “谁砸昆明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 • “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 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 • ” 对基层、企业、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立即办";对老大 难问题"主动办";对带普遍性的问题"上门办";对一时难 以解决的问题"跟踪办";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问题"公 开办" • “民风不正,弊在官风。”
12
思考:
人们常说,“改革者没有好下场”, 为什么10年来一直以激进的方式大刀 阔斧推进改革的仇和能屡踩红线而不 倒…… 75.9%公众首肯“仇和式官员”敢 作敢为 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宿迁,对 宿迁模式表赞同
13
结论
• 以人治实现法治,在理论上正确,在实践 上有实证。法治的行为主体是人,是广义 人治的一种特殊形式,世界上没有离开人 操作的法治,在实践中,孙中山的军政— —训政——宪政推行的办法就是明证。美 国开国时华盛顿、杰弗逊等多位政治家以 政治人格推动和坚守法治,也是明证。只 不过要多几位同志者坚持推动,沉淀法治 这一政治文化,积累人治向法治异化的条 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