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科学《热空气》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所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科学,让学生通过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热空气》是北京市小学科学首师大版第二册教学内容,属于“变化的空气”单元。

本课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几个观察实验,让学生经历、感受多个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最后发现热空气会上升。第二部分是引导学生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热空气的性质的,使学生对人类广泛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所了解,加深对热空气上升的认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施教年级是三年级,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空气的性质已有了较多的了解,他们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是占据空间的。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证明空气的存在必须借助一些材料来观察。对于热空气学生也不会是一无所知,有些学生见过悬挂在火焰上方的一些较轻的物体飘动的现象,还有些学生知道热气球要靠火加热才能飞上天空。但他们对热空气的认知只停留在单个的表象上,要上升到理性的科学概念,需要教师通过课上的指导,帮助学生从现象认识到本质。

三年级学生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具有初步的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独立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较弱,课上需要教师指导提示,帮助学生把探究的方向。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的抛锚式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一)、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对空气受热后的变化进行思考。

教师点燃酒精灯,提出问题:老师正在用酒精灯给什么加热?火焰周围的空气会有什么变化?

(二)、借助感官的观察,感受热空气的存在和流动,基于自己的感受对空气受热后的变化进行推测,也为学生设计实验作铺垫。

当学生说出火焰周围的空气会变热时,让学生用手感觉火焰周围的空气是不是变热了,是在什么地方感受到热的。当学生感受到火焰上方某个位置的空气变热时,可能会提出空气受热后会向上流动的猜想,进行实验时学生会在火焰上方感受到热的那个位置,放置布条和纸蛇。

(三)、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1、创设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所需的物质环境,包括有结构性的实验材料、记录单和PPT中的提示内容。

2、指导学生围绕本课的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当学生提出猜想后,组织学生按照PPT中的提示进行讨论:“空气是看不到的,你们能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研究这个问题吗?想一想你想用哪种材料?怎样做实验?估计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评价,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科学概念。

四.材料准备

(一).分组材料

酒精灯、湿布、火柴、弃物盒、纸蛇、塑料袋、卫生香、布条、记录单。

(二).教师用材料

1、实验提示用材料:纸蛇、塑料袋、卫生香、布条、记录单、PPT。

2、演示用材料:酒精灯、湿布、火柴、弃物盒、气球、支架、大塑料袋、自制走马灯。

教学目标设计

学习以下科学概念:

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发展以下探究能力:

1.初步学会预测、观察实验、描述、记录实验结果。

2.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和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将能够:

描述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学习成果评价:

层次1.不能了解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层次2.能够描述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但不会应用热空气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层次3.能够描述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能应用热空气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流程图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实验记录单的成果化评价

(1)、目的:督促学生合作开展实验,便于学生集中研讨、相互评议;考察学生是否参与实验、是否又好又快地完成实验;考核学生是否能依据记录事实、较清

楚地进行汇报。

(2)、操作方式:实验前分发给各组,实验中要边做、边观察、边充实记录单;实验后,一方面通过部分小组上台展示记录单、汇报发现来把握他们的学习进程,着重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实验方法,对实验现象是否记录得清楚准确。另一方面,作为学习的重要反馈资料,课后要收上所有组的记录单,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全班学习整体状况;反思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2、运用热空气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目的: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热空气的性质,以及应用水平。

(2)、操作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操作。a)、出示支架和气球,提问:现在挂在木条两端的气球基本平衡,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使两端的气球变成不平衡的状态吗?b)、出示走马灯,使学生看清它的结构。提问:怎样让走马灯转起来?

热空气实验记录表

科学学科第二册《热空气》教学设计

大山子第二小学

阎桦

2009年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