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科学《热空气》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热空气_首师大版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热空气学科科学学段中年级年级三年级相关地球与宇宙领域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的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学生将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更多体验科学究活动,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验证,得出结论。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观察是一种经验活动的方法,是人们认识问题的窗口,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
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
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验时学生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掌握知识打下基础。
描述是指用适当的语言或文字传递观察到的信息。
也就是说,描述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的,描述能力的培养要与观察活动紧密结合。
当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陈述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后,就会以知识的形态贮存起来,作为新的观察的背景知识。
2.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热空气》一课属于地球与宇宙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一: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
教学内容选自《科学》第二册“变化的空气”单元中的第1课。
本课是按照问题、经历、感受、交流、发现的教学过程编写的。
课文先从多个实验入手让学生经历、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发现热空气会上升。
在学生有所发现的基础上,再有意识地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使学生加深认识的过程,验证学生自己的初步发现。
学生有了深刻的感受,再描述发现过程就会更加准确。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设计】热空气_科学_小学
《热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了解人类对热空气上升的广泛利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做“热空气上升”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3.启发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生活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热空气会上升。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实验,进行试验得出结论。
教学资源
(一).分组材料
蜡烛、固体酒精块、湿布、火柴、塑料袋、瓷盘、卫生香、风形成实验材料(小风扇)、镊子、记录单。
(二).教师用材料
蜡烛、湿布、火柴、固体酒精块、PPT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热空气
热空气会上升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热空气》说课稿
《热空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热空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热空气》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课题主要涉及热空气的性质、热空气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热空气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热传递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热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如热气球升空、孔明灯等,引发学生对热空气的兴趣和思考。
接着,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理。
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_____年级的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操作和探索未知。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热空气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对于热空气的性质和原理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实验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是,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热空气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热空气性质的实验探究。
2、教学难点理解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并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深入理解热空气的性质和原理。
热空气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热空气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页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醉清风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热空气》篇一日期活动名称热空气和冷空气执教者徐丹晴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感知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2、乐意尝试有趣的小实验,能大胆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环境创设玻璃牛奶瓶吸管气球水盆玻璃碗一元硬币胶泥重点与难点重点:感知热胀冷缩的现象活动过程:一、会跳舞的硬币1、教师出示硬币这是一枚神奇的硬币,它会在玻璃牛奶瓶上跳舞。
你们猜猜看它会怎么跳舞呢?教师讲解玩法:将硬币放入水中浸湿,然后盖在瓶子口上,搓搓自己的手,发热了再用手握住瓶身,观察有什么现象。
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想不想也试试呀?(分组操作)你看到了什么?硬币在干什么?把手拿开硬币还会跳舞吗?硬币为什么会跳舞?是什么让它跳起舞来的?小结:我们的手握住了瓶子,因为我们的手是热的让瓶子里的空气也变热了。
空气热了它就会膨胀(变大),空气在瓶子里住不下了它就往外面跑,把硬币顶起来了。
瓶子里的空气遇到了外面冷的空气所以又掉了下来。
二、观察实验:哪个气球鼓起来了1、教师出示两个没有吹气的气球,把它们分别套在牛奶瓶口上。
将瓶子放在两个玻璃碗中,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
2、哪个气球鼓起来了?为什么它会鼓起来?如果这个瓶子放入冷水中,气球会怎么样?3、你们想不想试试?发现了什么啊?4、小结:倒入热水后,瓶子里面的空气就变热了,气球里面的空气就变大了所以气球鼓起来了。
再放入冷水,空气就变冷了,空气就又变小了所以气球就瘪下去了。
价值分析:通过有趣的现象引起幼儿的兴趣,并通过自己的操作进一步感知这个现象。
引起以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从而初步了解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前一个环节幼儿对热胀冷缩的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观察试验进一步感知这个现象。
《热空气》篇二一、课文说明:本课的教学思路是:“联系实际、体出问题——分组实验、自行探索——汇报研讨、得出结论——巩固应用、解释现象”这一教学思路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下册科学学案-5 热空气- 首师大版
热空气【课堂达标】1.填空题:(1)______是人类最早的航空工具。
(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_______,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_______,热空气会______。
(3)______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
2.判断题。
(1)气球中充满热空气时,气球就会上升。
如果气球内外的空气温度一样,气球是不会上升的。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的重量轻。
()(3)孔明灯最早是用来传递军事信号的。
()3.选择题。
(1)热空气之所以会上升,是因为()。
A.热空气温度较低B.热空气体积较大C.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的重量轻(2)热空气上升,是因为空气受热后体积(),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A.收缩B.膨胀C.重D.轻(3)热气球能够上升是因为()。
A.气体受热,重量变轻B.由于风力作用C.空气的流动4.科学与生活。
为什么抽油烟机要安装在厨房的上部?5.我的科学实验。
回忆实验,根据课本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塑料袋会,纸蛇会,纸屑会。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空气受热后,体积会_______,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_______,热空气会______。
【拓展活动】制作一个孔明灯,试试它能不能飞起来?答案:1.(1)热气球(2)膨胀,变轻,上升(3)中国2.(1)√(2)√(3)√3.(1)C(2)B,D(3)A4.答:因为在火炉周围的空气是热的,热空气会上升,所以搭在炉火上方的手帕会不停地摆动。
5.飞上天空,转动,飞舞,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热空气会上升。
首师大版科学《热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所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科学,让学生通过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热空气》是北京市小学科学首师大版第二册教学内容,属于“变化的空气”单元。
本课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几个观察实验,让学生经历、感受多个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最后发现热空气会上升。
第二部分是引导学生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热空气的性质的,使学生对人类广泛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所了解,加深对热空气上升的认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施教年级是三年级,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空气的性质已有了较多的了解,他们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证明空气的存在必须借助一些材料来观察。
对于热空气学生也不会是一无所知,有些学生见过悬挂在火焰上方的一些较轻的物体飘动的现象,还有些学生知道热气球要靠火加热才能飞上天空。
但他们对热空气的认知只停留在单个的表象上,要上升到理性的科学概念,需要教师通过课上的指导,帮助学生从现象认识到本质。
三年级学生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具有初步的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独立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较弱,课上需要教师指导提示,帮助学生把探究的方向。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的抛锚式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一一确定问题一一自主学习一一协作学习一一学习效果评价。
(一)、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对空气受热后的变化进行思考。
教师点燃酒精灯,提出问题:老师正在用酒精灯给什么加热?火焰周围的空气会有什么变化?(二)、借助感官的观察,感受热空气的存在和流动,基于自己的感受对空气受热后的变化进行推测,也为学生设计实验作铺垫。
三年级下册科学学案5 热空气 首师大版
热空气【课堂达标】1.填空题:(1)______是人类最早的航空工具。
(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_______,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_______,热空气会______。
(3)______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
2.判断题。
(1)气球中充满热空气时,气球就会上升。
如果气球内外的空气温度一样,气球是不会上升的。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的重量轻。
()(3)孔明灯最早是用来传递军事信号的。
()3.选择题。
(1)热空气之所以会上升,是因为()。
A.热空气温度较低B.热空气体积较大C.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的重量轻(2)热空气上升,是因为空气受热后体积(),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A.收缩B.膨胀C.重D.轻(3)热气球能够上升是因为()。
A.气体受热,重量变轻B.由于风力作用C.空气的流动4.科学与生活。
为什么抽油烟机要安装在厨房的上部?5.我的科学实验。
回忆实验,根据课本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塑料袋会,纸蛇会,纸屑会。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空气受热后,体积会_______,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_______,热空气会______。
【拓展活动】制作一个孔明灯,试试它能不能飞起来?答案:1.(1)热气球(2)膨胀,变轻,上升(3)中国2.(1)√(2)√(3)√3.(1)C(2)B,D(3)A4.答:因为在火炉周围的空气是热的,热空气会上升,所以搭在炉火上方的手帕会不停地摆动。
5.飞上天空,转动,飞舞,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热空气会上升。
《热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学会制作一个热气球.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火柴、纸杯、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微课视频、PPT 课件.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充满空气的气球或塑料袋,提问:老师手拿的这个是什么?面装的是什么呢?3、如果对着你的脸放掉气球中的空气,你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4、学生讨论、交流。
5、谈话:这是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学习过空气的性质,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是会流动的。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谈话:其实啊,空气还可以分为热空气和冷空气(同时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同时板书)是怎样流动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吗?实验1:感觉热空气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1.学生猜测。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
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6。
学生回答。
7。
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1、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3、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学生猜测、交流。
实验3: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1。
热空气案例
《热空气》教学案例《热空气》是首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变化的空气》的第一课。
探究学习的起始阶段从火眼金睛辨真假的小游戏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急于想了解为什么热空气都会上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进行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探究,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一、火眼金睛辨真假一上课,我就开心地问学生:“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孙悟空火眼金睛能辨真假,你可以吗?”同学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接着我打开多媒体课件,课件具体内容:(第一幅图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直冲云霄;第二幅图点燃的香烟飘出的烟指向地面;第三幅图馒头蒸熟了;第四幅水壶里的水烧开了。
)说:“同学们看看哪些与生活不相符?说说理由。
”学生很自然的投入到了学习中。
观察后,我问:“在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生1说:“我发现了有的冒出的气向上走,有的冒出的气往下走。
”生2:“我觉得的第二幅图好像不对,我爸爸常抽烟,点燃的香烟飘出的烟是向上走的。
”生3:“我发现第一幅、第三幅、第四幅图冒出的烟和气都是往上走的。
”我微笑着宣布:“这样看来,你们三个都是个火眼金睛的孙悟空。
”(接着教师及时地播放课件:五彩缤纷的热气球飞上了天空的情景。
)当看到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在空中翱翔的时候,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及时引入:“那么热气球能升入天空,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呢?”目的在于在认识了空气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空气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从火眼金睛辨真假的游戏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及提出想探究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二、创设情境共探究“刚才,大家看到热气球可以自由上升,那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与热气球一样会上升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升的事例。
“那你能根据刚才列举的事例,猜测一下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吗?”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
我说:“桌面上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实验材料,你们能根据刚才的猜想设计实验,使纸蛇飞舞起来吗?希望同学们在做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用眼睛去发现,用大脑去思考,比比看谁能发现的更多。
《热空气作业设计方案》
《热空气》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热空气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热空气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难点:热空气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关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1. 热空气的定义和特点。
2. 热空气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3. 热空气对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热空气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进修任务:让学生小组讨论热空气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热空气对环境的影响,如热空气的上升和下沉,形成气旋等。
4.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热空气对环境的影响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5.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五、作业安置1. 完成教室练习: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热空气的理解。
2. 实地调研:让学生去周围的环境中观察热空气的影响,并写下调研报告。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热空气对环境的影响,提出解决方法,并进行展示。
六、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考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度、合作认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深度。
3. 实地调研报告:评判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整理能力。
七、参考资料1. 《地理课程标准》2. 《环境科学教育教学指南》以上为《热空气》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热空气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环境珍爱认识和实践能力。
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成为未来的环保行动者。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和学案 - 5 热空气 - 首师大版
《热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什么是热空气,初步建立热空气形成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实验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热空气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热空气是如何形成的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热空气形成的概念。
难点:掌握用实验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热空气的形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什么是热空气?热空气是怎样形成的?二、活动推进,观察探究1.探究新知(活动一)点燃一支卫生香。
当卫生香直立、斜放和横放时,可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2.探究新知(活动二)把剪好的纸蛇吊起来,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会观察到什么现象?3.探究新知(活动三)用点燃的蜡烛给小风车下面的空气加热。
过一会儿,会发生什么现象?4.探究新知(活动四)用蜡烛给开口朝下的大塑料袋里的空气加热(注意不要烧着塑料袋)。
过一会儿,松开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三、汇报展示,建构新知相传在17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军事家诸葛亮(字孔明),曾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道理,制成一种能升上天空的灯。
人们用这种灯传递作战的信号,这就是孔明灯。
200多年前,法国人制成了热气球。
人们乘热气球能升上天空,热气球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
现在,热气球仍用于体育、旅游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因为空气分子是单个颗粒,使空气分子平衡时周围产生的各种力都是非常小,这样温度变化产生的力,就会得到最大的发挥,使空气分子的直径发生明显变化。
即受热空气分子直径变大,这样热空气分子变轻,所以热空气上升。
四、延伸课堂,拓展观察今天我们学习了热空气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热空气。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们还学到了哪些知识?《热空气》学案【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什么是热空气,初步建立热空气形成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试验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热空气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热空气是如何形成的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的信息。
小学科学《热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2.发现并了解生活中热空气的应用,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科学原理,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设计方案、验证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等教学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良好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3.通过热空气的应用启发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生活间的密切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1、在历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之后能够独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发现科学的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热空气原理的应用。
难点:指导学生简单了解为什么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要轻。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出热空气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蜡烛、火柴、易拉罐、碎纸片、课件学生材料:酒精块、火柴、磁盘、湿毛巾、塑料袋、烧杯、水槽、记录单【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给大家上课,老师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喜欢旅游吗?师:你们都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旅游的?生:汽车、火车、飞机师:飞机不仅速度快,还可以看到地面上所有的风景。
那你知道人们最早是乘坐什么飞上天的吗?生:热气球。
师:大家见过热气球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热气球的一个视频,一块来看一下吧!播放热气球视频。
师:看到漂亮的热气球飞上天,你有什么想问的?生:热气球是怎么做成的?生: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师:谁能帮他解答这个疑问。
生:火、热空气。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问题的眼睛,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师:到底是不是热空气的作用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热空气”你就知道了。
热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2.技能目标: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试验并纪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对热空气上升现象进行猜测、实验;设计热空气上升的实验。
三、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
看完后请大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播放PPT导入视频)教师播放PPT导入视频,师生一起观看美丽的热气球上升的景观,导入本课课题。
学生观看热气球上升的短片。
师:请你把蜡烛点燃,把手放在上方,自上而下细心体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实验(提醒手慢慢移动,注意安全。
)吹灭蜡烛,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有热空气向上升、顶手。
教师板书“热空气”---导入新课。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热空气。
(二)探究新课1、师:(老师点燃一支卫生香)请同学观察:当卫生香直立、斜放和横放时,你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2、纸蛇实验。
先指导学生系纸蛇,然后把纸蛇吊起来,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放,观察纸蛇,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实验(纸蛇自上而下放,距离不要太近,否则,纸社会被点燃。
)师:想一想,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3、进一步感受热空气,研究事实资料。
师:谁能用我给你们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再次证明热空气可以上升?(老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
师:同学们观察到这么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你怎么解释呢?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行争论,并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
)师:那么归根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出现这么多现象呢?生:都是因为热空气轻,会上升。
(三)巩固应用师:哪些地方应用到热空气这个性质呢?(引导学生通过看“孔明灯”,引导学生说一说孔明灯的原理。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热空气》说课稿
首师大版科学《热空气》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首师大版科学教材.,是关于热空气性质的一节重要课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热空气的性质和规律,进而理解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性质进行实践活动。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处于关键位置,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然而,对于热空气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通过实验和直观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热空气性质的直观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了解人类如何利用热空气的性质进行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培养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热空气的性质,并理解其应用。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纸蛇、蜡烛、平衡杆、气球、塑料袋等实验器材;有关热空气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热空气的基本概念;准备实验记录本和笔,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空气知识,并引出热空气的概念。
2.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观察讨论:展示热空气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总结提升:归纳热空气的性质和应用,强调其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热空气的性质为人类服务。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5.热空气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热空气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做“热空气上升”实验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热空气会上升”的道理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模拟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使空气流动起来的实验。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观测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2、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生活间的密切关系。
2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到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独立完成实验探究的能力、方法有限,需要教师引导、点播。
同学之间有较好的合作意识,能在教师的引导、提示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不要很着急的放手让学时去尝试,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细致、全面的科学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
热气球学生都知道,如何升空的却不是很清楚,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个别学生知道国外热气球爆炸事件,从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做“热空气上升”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导入新课(5分钟)1、我们来看一段短片,观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学生观看热气球上升的短片。
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2、请你把蜡烛点燃,用手去靠近,有什么感觉?学生实验(提醒学生手慢慢移动,注意安全)3、吹灭蜡烛,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生:手热。
教师引导:手感觉到什么东西热了?(空气)空气受热了就形成了热空气。
生:有热空气上升,顶手。
(机动问题)哪位同学还有更细微的感觉?(最接近蜡烛火焰热空气越热。
)你觉得热空气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学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动手体验,感受到热空气的存在,以及热空气会上升。
为后面的实验探究作铺垫。
活动2【活动】热空气上升热空气会上升热空气看不到,摸不着,为了研究热空气,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实验材料的变化,看到热空气。
《热空气》优质课教案
热空气教学目标:1、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利用风向仪观测天气。
教学重点: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制作风向仪。
教学准备:课件,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假设明天要出去旅游,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生:天气情况;师:仔细看天气预报,你能得到哪些天气信息?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师:你能得到哪些天气信息?生交流(温度、阴晴、风向)师:什么样的风是南风?生:从南边刮过来的风。
师:什么样的风是北风?师讲解风向的概念出示气象工作者测风速的图片师:你知道气象员干什么呢?生:测风向这种测量风向的仪器叫风向标。
二、科学探究1、活动一认识风向标出示图片师:仔细观察图片,你认为风向标由几部分组成?生汇报师总结风向标的组成部分2、活动二制作风向标出示材料师:小组讨论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制作简易的风向标?小组讨论汇报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智慧?生交流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简单的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播放课件——制作步骤师:你认为制作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生交流小组活动制作风向标3、活动三展示作品师:哪个同学展示你的作品学生展示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个同学的作品生互相评价三、课外拓展师:课下测量时,拿自己的风向标与其他的同学比一比,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缺点?今后怎么改进?注意了这些问题,今后就能制作出更好更灵活的风向标。
《热空气》教案
热空气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向上升。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做热空气变轻上升的实验)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向上升的科学原理)。
3.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观察、实验、思考的习惯)实验器材:铁架台、纸蛇、酒精灯、火柴、叶轮、透明直立风筒、檀香、酒精、脱脂棉、塑料袋、瓷盘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请同学们猜谜语:无色、无味、看不到也摸不到,就在我们周围走动,打一物质。
(空气)空气热了会怎样?今天我们学习有关热空气的知识。
谈话:师在点燃的蜡烛上方放一块纸巾,有什么现象出现,生观察后回答。
请一名生上台将手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或两侧,问生:手放在哪个位置感到更热?师问:为什么手放在火焰上方会更热?放火焰上方的纸巾为什么会摆动。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出示幻灯片:我们要探究的问题空气热了会怎么样?出示四幅图,师提问:一杯热水,蒸馒头的笼屉,蒸熟的米饭冒出的热气会怎么样?点燃的香烟产生的烟向哪个方向冒。
这些图中产生的热气,热烟向哪个方向冒。
引导生答:向上冒。
空气热了会怎么样?会上升还是会下降呢?师用手势表示。
为了搞清空气热了会怎么样,我们做一个实验。
二、多种实验方式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一)、纸蛇转动实验(教师拿起悬挂好的“纸蛇”。
)这是剪成的弯弯曲曲的纸蛇,我们就用它做实验。
老师用线把纸蛇悬挂起来,观察一下纸蛇是什么样子,生答(螺旋形)。
做实验之前要熟悉实验器材,看桌面上的器材,这是铁架台,将纸蛇用线悬挂在铁架台的铁圈上,这是火柴,用来做什么,(点燃酒精灯)。
这是酒精灯,为什么酒精灯中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使酒精灯燃烧?用上一学期我们学过的什么现象来解释?生答:毛细现象酒精因为毛细现象到达灯芯顶端,使酒精灯燃烧。
怎么熄灭酒精灯?熄灭酒精灯一定要用灯盖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因为如果用嘴吹酒精灯火焰,一是不易吹灭,更重要的是会使火焰吹进酒精灯内引起酒精失火!盖灭几次?盖灭酒精灯要盖灭两次,第一次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目的放走酒精蒸汽,让空气进入。
《热空气作业设计方案》
《热空气》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空气的基本观点和特性;2. 掌握热空气的形成原因和影响;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热空气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空气的定义和特性;2. 热空气的形成原因;3. 热空气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4. 热空气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热空气的基本观点和特性,引导学生了解热空气的形成原因和影响;2. 实验观察: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热空气的形成过程,加深他们对热空气的理解;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热空气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探究能力;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热空气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热空气的兴趣;2. 讲解:介绍热空气的定义、特性和形成原因;3.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热空气的形成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热空气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并分享自己的观点;5. 案例分析:分组让学生分析热空气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展示分析结果;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激励学生对热空气的进修兴趣。
五、教学评判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实验操作等;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热空气影响的案例分析能力,包括分析思路、逻辑性和深度等方面;4. 综合评判:综合思量学生的表现和成绩,给予综合评判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准备相关课件,包括热空气的定义、特性和形成原因等内容;2. 实验器械: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械和材料,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3. 图书资料:提供相关图书和资料供学生参考,拓展他们的知识面;4. 多媒体设备:准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进修效果。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5.热空气》word教案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空气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人类如何利用热空气的性质做事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比较和初步的归纳、分析能力,及初步的搜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实践、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及自行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香、火柴、纸蛇、蜡烛、平衡杆、气球、塑料袋的、记录表等。
演示材料:有关利用热空气的电脑课件资料。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导入新课1.点燃酒精灯,提问:火焰周围的空气会有什么变化?3.谈话:空气受热后会怎样呢?今天我们来研究热空气的问题。
(熄灭酒精灯)2.学生汇报。
通过直观的现象,吸引学生明确本课主题。
学习新课一、了解热空气上升的道理1.把手绢悬挂在酒精灯上方,提问:老师怎样组装的?3.提问:点燃酒精灯使空气变热后,会出现什么现象?5.点燃酒精灯。
谈话:注意观察出现的现象和同学们刚才的想法是否一样2.观察、汇报(教师记录)4.讨论、汇报(教师记录)6.观察、汇报(教师记录)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做一定的铺垫。
7.分别出示课本13页实验1.实验2.实验3的材料。
谈话:用这些材料也可以做热空气的实验,同学们观察过材料后,先来填写表格,为实验做好准备。
11.提问:以上这些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热空气有什么特点?13.小结:实验说明热空气会上升。
8.观察材料、思考、讨论、填写表格9.实验、观察、记录、10.汇报12.分析实验现象,观察、讨论、汇报根据材料提示让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和预想实际现象。
培养实验能力和认真细致的态度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二、了解热空气上升道理的实际应用1.提问:人们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道理可以做什么事情?3.出示图片,补充学生的汇报;演示放飞孔明灯。
2.阅读课本15页资料、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所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科学,让学生通过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热空气》是北京市小学科学首师大版第二册教学内容,属于“变化的空气”单元。
本课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几个观察实验,让学生经历、感受多个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最后发现热空气会上升。
第二部分是引导学生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热空气的性质的,使学生对人类广泛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所了解,加深对热空气上升的认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施教年级是三年级,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空气的性质已有了较多的了解,他们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证明空气的存在必须借助一些材料来观察。
对于热空气学生也不会是一无所知,有些学生见过悬挂在火焰上方的一些较轻的物体飘动的现象,还有些学生知道热气球要靠火加热才能飞上天空。
但他们对热空气的认知只停留在单个的表象上,要上升到理性的科学概念,需要教师通过课上的指导,帮助学生从现象认识到本质。
三年级学生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具有初步的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独立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较弱,课上需要教师指导提示,帮助学生把探究的方向。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的抛锚式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一)、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对空气受热后的变化进行思考。
教师点燃酒精灯,提出问题:老师正在用酒精灯给什么加热?火焰周围的空气会有什么变化?
(二)、借助感官的观察,感受热空气的存在和流动,基于自己的感受对空气受热后的变化进行推测,也为学生设计实验作铺垫。
当学生说出火焰周围的空气会变热时,让学生用手感觉火焰周围的空气是不是变热了,是在什么地方感受到热的。
当学生感受到火焰上方某个位置的空气变热时,可能会提出空气受热后会向上流动的猜想,进行实验时学生会在火焰上方感受到热的那个位置,放置布条和纸蛇。
(三)、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1、创设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所需的物质环境,包括有结构性的实验材料、记录单和PPT中的提示内容。
2、指导学生围绕本课的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
当学生提出猜想后,组织学生按照PPT中的提示进行讨论:“空气是看不到的,你们能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研究这个问题吗?想一想你想用哪种材料?怎样做实验?估计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评价,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科学概念。
四.材料准备
(一).分组材料
酒精灯、湿布、火柴、弃物盒、纸蛇、塑料袋、卫生香、布条、记录单。
(二).教师用材料
1、实验提示用材料:纸蛇、塑料袋、卫生香、布条、记录单、PPT。
2、演示用材料:酒精灯、湿布、火柴、弃物盒、气球、支架、大塑料袋、自制走马灯。
教学目标设计
学习以下科学概念:
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发展以下探究能力:
1.初步学会预测、观察实验、描述、记录实验结果。
2.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和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将能够:
描述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学习成果评价:
层次1.不能了解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层次2.能够描述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但不会应用热空气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层次3.能够描述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能应用热空气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流程图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实验记录单的成果化评价
(1)、目的:督促学生合作开展实验,便于学生集中研讨、相互评议;考察学生是否参与实验、是否又好又快地完成实验;考核学生是否能依据记录事实、较清
楚地进行汇报。
(2)、操作方式:实验前分发给各组,实验中要边做、边观察、边充实记录单;实验后,一方面通过部分小组上台展示记录单、汇报发现来把握他们的学习进程,着重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实验方法,对实验现象是否记录得清楚准确。
另一方面,作为学习的重要反馈资料,课后要收上所有组的记录单,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全班学习整体状况;反思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2、运用热空气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目的: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热空气的性质,以及应用水平。
(2)、操作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操作。
a)、出示支架和气球,提问:现在挂在木条两端的气球基本平衡,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使两端的气球变成不平衡的状态吗?b)、出示走马灯,使学生看清它的结构。
提问:怎样让走马灯转起来?
热空气实验记录表
科学学科第二册《热空气》教学设计
大山子第二小学
阎桦
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