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减值准备舞弊的案例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一、引言财务报告舞弊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对投资者、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本文将分析国内外两个典型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并探讨舞弊的成因、手段以及如何防范。
二、国内财务报告舞弊案例:万福生科万福生科是一家以农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因财务报告舞弊而引起了广泛。
经调查,该公司通过虚增收入、隐瞒负债和夸大盈利能力等手段,达到了骗取上市资格和增发的目的。
这一舞弊行为导致了企业信誉的严重受损,投资者利益也受到了侵害。
三、国外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安然公司安然公司是一家曾经的大型能源公司,因财务报告舞弊而破产。
该公司利用复杂的交易结构和隐藏的关联方交易来虚增利润,同时隐瞒了大量的债务。
这一行为欺骗了投资者,也使公司的声誉扫地。
四、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1)为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而追求高利润;2)管理层道德风险和诚信问题;3)内部控制失效;4)外部审计师的失职。
五、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主要包括:1)虚增收入和利润;2)隐瞒负债和成本;3)利用复杂的交易结构和关联方交易进行造假;4)利用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进行操纵。
六、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为了预防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2)提高管理层和员工的道德意识;3)加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监管力度;4)提高投资者的识别能力和风险意识。
七、结论财务报告舞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对投资者、企业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舞弊的成因和手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只有加强监管力度、提高道德意识、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等措施的综合施策下,才能有效地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典型案例研究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日益凸显。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压力的增大,一些上市公司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导致了财务舞弊的出现。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操作、篡改财务数据,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并列举了10个潜在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防范此类行为。
一、虚增收入和利润虚增收入和利润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公司可以通过与客户或合作伙伴进行交易,但实际上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交易或价值。
这样一来,公司可以虚构销售收入和利润,提高财务表现,从而吸引投资者和提升股价。
潜在案例1:某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签订合同,虚构大额销售收入,增加当期利润,欺骗投资者。
潜在案例2:某公司在报表中虚构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虚增采购成本,以此来虚增利润。
二、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的滥用上市公司为了掩饰损失或提高利润,有时会滥用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
虽然根据会计准则,公司有权对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但滥用这一措施就成了财务舞弊。
公司可能故意夸大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以减少利润或做成其他所谓的财务状况。
潜在案例3:某上市公司无视实际市场情况,故意夸大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以此来掩盖真实的损失。
潜在案例4:某公司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假冒专业机构,通过虚构贬值前提,减少当期利润。
三、滥用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交易,并在交易中充分利用其地位和关系,获取不当的利益。
这些交易可能存在违规操作、价格虚高或虚低等情况,以此来操纵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潜在案例5:某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进行关联交易,但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以此来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
潜在案例6:某公司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价格虚低的采购交易,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误导投资者。
四、虚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公司可能通过虚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掩盖真实的资金状况。
虚构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可以使公司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方面呈现出正常或良好的财务表现。
科龙会计舞弊
科龙财务舞弊手法科龙事件的会计审计问题剖析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
这是新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自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的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
本文拟通过分析科龙电器违法违规行为中的会计审计问题,讨论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一、科龙财务舞弊手法分析事实证明,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
(一)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科龙舞弊手法之一: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经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 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
仔细分析,科龙2001中报实现收入27.9亿元,净利1 975万元,可是到了年报,则实现收入47.2亿元,净亏 1 5.56亿元。
科龙2001年下半年出现近 1 6亿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计提减值准备6.35亿元。
2001年的科龙年报被审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
到了2002年,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对当年利润的影响是3.5亿元。
可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其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都是“公允”的7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和广告费用,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
按照现有的退市规则,如果科龙电器业绩没有经过上述财务处理,早就被“披星戴帽”甚至退市处理了。
可见,科龙电器2002年和2003年根本没有盈利, ST科龙扭亏只是一种会计数字游戏的结果。
(二)虚增收入和收益科龙舞弊手法之二:使用不正当的收入确认方法,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
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以东芝公司为例
目录1 绪论 (1)1.1论文研究的案例背景 (1)1.2论文研究意义 (2)1.3东芝公司财务舞弊案情回顾 (3)2 东芝公司会计主要舞弊手法 (3)2.1利用会计方法中的完工百分比法,推迟计提利润损失 (3)2.2虚报该公司存货价值,实现资产的虚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对其个人电脑(PC)业务填塞分销不当处理,实现盈利的提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控制费用业务的确认时间,实现利润的增加 (4)3导致东芝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本原因 (5)3.1管理高层参与会计报表造假 (5)3.2对薪酬的分配不合理,激励作用不具有长期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公司内部监事没有发挥到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日本企业之间法人交叉持股 (9)3.5 外部民间审计的形式化 (10)4东芝会计舞弊事件对我国审计制度的启示 (11)4.1健全外部审计制度 (11)4.2优化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模式 (9)4.3加强高管的会计合规意识 (11)4.4外部民间审计的形式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充分发挥员工举报作用 (12)5东芝公司会计舞弊案件对我国企业员工管理的借鉴 (13)5.1优化现代企业治理机制 (13)5.2 建立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企业员工管理体系 (14)5.3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监督问责体制 (14)5.4建立一套民主有效的员工参与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谢辞 (16)参考文献 (17)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以东芝公司为例摘要: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为了保持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提高市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可持续性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准确性在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有效的消除信息不对称等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达尔曼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由于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规模,公司的财务运作备受关注。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内部审计中,发现了一系列涉及财务舞弊的问题,这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调查。
二、案例概述1. 舞弊手段达尔曼公司的财务舞弊主要涉及虚增销售收入、隐瞒负债和资产减值等方面。
公司高层人员通过虚构销售定单和合同,将本应计入下一会计期间的销售收入提前确认,以提高公司的业绩表现。
同时,他们还隐瞒了一些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
2. 舞弊动机达尔曼公司的高层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和公司的业绩表现,采取了这些财务舞弊手段。
他们希翼通过虚增销售收入来提高公司的市值和股价,从而获取更高的薪酬和奖金。
此外,他们还希翼通过掩盖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维持公司的声誉和信誉。
3. 舞弊过程在达尔曼公司的内部审计中,发现了一些异常的财务数据。
进一步调查后发现,高层人员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勾结,虚构了大量的销售定单和合同。
他们通过伪造销售凭证和收款凭证,将这些虚构的销售收入计入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同时,他们还将一些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隐瞒起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
三、案例影响1. 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由于虚增销售收入和隐瞒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达尔曼公司的财务状况实际上比财务报表中显示的要差。
这导致公司的财务指标失真,给投资者和股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 公司声誉受损达尔曼公司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其声誉向来是其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然而,财务舞弊案件的暴光使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投资者和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可能导致公司在市场上的地位受到挑战。
3. 法律风险增加财务舞弊属于违法行为,涉及到伪造财务报表、虚增收入等罪名。
一旦这些行为被发现,公司高层人员将面临法律追责。
此外,公司还可能面临监管机构的处罚和诉讼风险。
四、案例启示1. 强化内部控制达尔曼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表明,强化内部控制是防范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指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虚增收入、减少成本、隐藏负债
或者其他财务数据,以达到误导投资者、股东和监管机构的目的。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整个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造成了严重伤害。
下面将介绍一些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2001年,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因为涉嫌虚报收入、隐藏负债等财务舞弊行为而破产。
这一案例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也是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之一。
安然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虚报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掩盖了巨额的负债,从而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和数千亿美元的损失。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中国的康得新。
2011年,康得新因为涉嫌财务造假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康得新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虚报利润数亿元,同时隐瞒了大量的负债和坏账准备,从而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最终,康得新被证监会处以重罚,并在2014年被终止在深交所上市。
除了上述两例,还有很多其他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这些案例给投资者和
监管机构敲响了警钟。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秩序。
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财务报表,增强信息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加强尽职调查,提高风险意识,选择合规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
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秩序。
因此,各方都应该加强监管,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意识,共同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是企业会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资产减值的计提和处理。
资产减值是指企业资产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所进行的调整。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来管理和应对资产减值,以保障企业的盈余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列举10个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1. 案例一:某公司的生产线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了故障,导致生产效率大幅下降。
为了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公司决定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计提了一定的资产减值准备。
2. 案例二:某商业银行对其贷款资产进行了定期的风险评估,发现一部分贷款存在违约风险。
为了应对潜在的损失,银行计提了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3. 案例三: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市场调研后发现,某个地区的楼盘销售前景不佳,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销售收入。
为了防范潜在的风险,公司决定对该项目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以保护企业的盈余。
4. 案例四:某制造公司的存货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存在过期和陈旧的情况,为了保持存货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决定对存货进行减值计提。
5. 案例五:某汽车制造公司的车辆库存长时间无法销售,为了避免库存积压导致的资金压力,公司决定对车辆库存进行减值计提。
6. 案例六:某电信公司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技术陈旧和设备老化的情况,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公司决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处理。
7. 案例七:某保险公司对其投资组合进行定期评估,发现某些投资项目存在亏损的风险。
为了保障公司的盈余稳定,公司决定进行相应的资产减值计提。
8. 案例八:某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库存长时间无法消耗,为了避免库存积压导致的损失,公司决定对原材料进行减值处理。
9. 案例九:某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售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盈余稳定,公司决定对产品进行减值计提。
10. 案例十:某航空公司的飞机在运营过程中遭遇天气、机械故障等因素导致的延误和取消,为了应对潜在的损失,公司决定对飞机资产进行减值计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雅百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然而,最近该公司卷入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
本文将对该案件进行详细分析,以揭示财务舞弊的原因和影响。
二、案件描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雅百特公司的财务部门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通过操纵财务数据和账目,进行了一系列的财务舞弊行为。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销售收入虚增: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通过虚构销售订单和客户,将实际未实现的销售收入计入财务报表,从而虚增公司的业绩。
2. 资产减值准备不足:为了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高层管理人员故意低估资产减值准备,使得公司的财务报表呈现出良好的财务状况。
3. 虚假报销:高层管理人员通过虚构报销单据,将个人开支伪装成公司费用,从而非法获取公司的资金。
4. 虚构成本支出:为了掩盖公司实际的利润状况,高层管理人员虚构了一系列的成本支出,使得公司的利润看起来更低,以逃避税收的监管。
三、案件原因分析1. 贪婪与权力欲望:高层管理人员由于贪婪和权力欲望,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来获取非法利益。
2. 缺乏内部控制: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监督和审计机制不完善,导致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较为轻易地操纵财务数据。
3. 绩效考核压力: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绩效考核压力,为了达到预定的业绩目标,他们不惜采取财务舞弊手段来虚增公司的业绩。
四、案件影响分析1. 经济影响:财务舞弊导致公司的财务报表失真,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公司的市值大幅下滑,信誉受损,进而影响公司的融资和发展。
2. 法律风险:财务舞弊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高层管理人员将面临法律责任,可能受到刑事诉讼的追究。
3. 员工士气下降:财务舞弊案件的曝光将对公司员工的士气和信任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员工流失和团队合作的破裂。
五、应对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审计、风险管理和内部监督等方面的制度,以防止类似的财务舞弊行为再次发生。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亚太实业为例
01 02
亚太实业为己破产终结的控股子公司 天津绿源生态能源提供了两笔连带担保责 任贷款,一笔是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的银 行借款19,800,000. 00元,另一笔是中 国农业银行天津分行金信支行的银行借款 44,800,000.00元,两笔借款均己己逾期 且涉及司法律诉讼。最终由母公司兰州亚 太代为归还的负债金额为2844万元。此笔 债务被亚太实业计入其他应收款并计入资 本公积,属于重大会计差错。
01
虚增资产
虚增利润
02
某些公司为了诱导投资者或决策者做出
决策。还会采取虚增利润的方法来调整经营 业绩。通常通过虚构业务合同、提前或延迟 确认收入、转移或推迟确认费用、多提或少提 资产减值准备等方式。
如键桥通讯公告的深圳证监局对其的行 政处罚结果显示,其通过虚增收入、成本以 及虚构应收账款收回少计提坏账准备的方式, 2009年-2012年分别虚增利润总额1391万 元、447万元、551万元、926万元,占当 期利润总额的29.35%、9.01%、12.34% 和14.36%。
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2、虚假计提资产减值
2013年12月31口,亚太实业第七届董事会2013年第五次会议决议通过的《关 于转让济南固碍电子器件有限公司21%股权的议案》,披露的股权转让价格为875万 元,其定价依据为截至2012年12月31口亚太实业持有的济南固碍股权的账面价值2 001.7万元。
2014年1月20日,亚太实业201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关于转让济 南固碍电子器件有限公司21%股权的议案》。
2014 -2094.55 -2094.55 -4307.10
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除了按照处罚决定书调整,亚太实业公同时增加了其他调整项目,包 括:(1)对投资的共同控制企业北京蓝景丽家明光家具建材有限公司所持有的 其余2 989万元长期股权投资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并作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追溯调整2011年资产减值损失2 989.96万元;(2)公司为已破产终结的控股 子公司天津市绿源生态能源有限公司提供连带担保责任已逾期且涉及诉讼 计提的预计负债与未清偿金额的差额补提预计负债,调整增加2014年度营 业外支出2844.11万元.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及启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调研报告自从会计信息作为公司经济讯号的媒介以来,财务舞弊就如影随形,会计史上从来不缺乏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这也是促使了会计界对财务舞弊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成为催生和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动力。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到飞速发展,虽然在信息披露、会计规范体系、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证券监管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公司尚会利用各种舞弊手段粉饰会计信息,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甚至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一、案例:黄山旅游2005年4月20日发布公告称:2002年,本公司为避免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利润的影响,委托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从银行贷款3,700万元并汇入黄山市万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黄山市远卓投资管理公司账户,由两公司购买本公司拥有的黄山市体育馆及股份大道广告经营权,本公司又将收到的转让款归还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从而构成不当资产交易;2002年本公司投入4,400万元用于证券投资,截至2004年3月全部股票处置后,实际亏损18,522,716.76元。
本公司2002年、2003年未如实核算和反映该证券投资及损益情况。
黄山旅游2004年报显示,2002年净利润调整前是5,649万元,调整后是2,793万元;2003年净利润调整前是-6,121万元,调整后是-4, 147万元。
很明显,该公司2002年有故意隐瞒亏损之嫌,包括故意少计广告权损失3,700万元和少计股票投资损失2,073万元,这个差错不管是从金额或性质看都是非常严重的。
实际上,黄山旅游可能还存在其他资产安全问题。
2002年末,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26,135万元,其中定期存款21,089万元;2003年末货币资金余额18,906万元,其中定期存款2,283万元;200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是30,104万元,其中定期存款是13,333万元;2005年半年报期末货币资金余额是32,940万元,其中定期存款是11,293万元,历年来定期存款都没有作质押之用;而与此同时,2005年半年报还挂着“其它应付款”10,673万元,这些欠款多为欠关联方,为何关联方不向黄山旅游索取欠款,还是黄山旅游有意隐瞒利润?黄山旅游为何2 002、2003年都多计生活服务费540万元,是不是为了冲抵大股东3, 700万元的损失,还是基于其他原因?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分析1、道德品质财务舞弊行为不仅仅是经济现象,其背后是深层的道德伦理的扭曲。
ST科龙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ST科龙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件背景ST科龙是一家知名的电器制造商,总部位于中国。
该公司涉及电视机、空调、电冰箱等各类电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
然而,在2011年,ST科龙因涉嫌财务舞弊而成为舆论焦点。
本文将对ST科龙财务舞弊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导致财务舞弊的原因和其对公司及股东的影响。
二、案件描述ST科龙财务舞弊案是一起涉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严重违法行为。
据调查,该公司高层为了虚增公司利润,采取了一系列非法手段。
首先,他们通过虚假交易和虚构销售数据,夸大了公司的收入。
其次,他们隐瞒了公司的负债信息和商誉减值,虚增了公司的资产。
最后,他们利用特殊的会计处理方式,将一部分费用转变为资本支出,以降低公司的费用率,增加利润。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会计准则和法律规定,也误导了投资者和股东,导致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
最终,该案件被揭发,并对ST科龙形象和股价造成了巨大影响。
三、案件原因分析ST科龙财务舞弊案的发生和多个因素紧密相关。
以下是导致该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1. 经济压力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ST科龙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保证公司的业绩达到市场预期,不惜采取了违法手段来虚增收入和利润。
2. 计划经济思维ST科龙的管理层多年来一直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
计划经济体系下,过度强调目标指标的完成,导致管理层更加注重虚增收入和利润,而忽视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3. 隐瞒信息高层管理人员在财务报表中故意隐瞒了公司的负债信息和商誉减值,以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这种隐瞒行为违反了会计准则和道德规范。
4. 缺乏内部控制ST科龙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随意操纵财务数据,没有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导致了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四、案件影响分析ST科龙财务舞弊案对公司和股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品牌形象受损财务舞弊案的曝光直接影响了ST科龙的品牌形象。
公司在公众和投资者心目中的信誉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很难再恢复到曝光之前的水平。
资产减值准备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资产减值准备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情ST幸福是一个连续亏损三年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2002年4月30日起被暂停上市,2002年半年报公司宣布扭亏为盈,实现162.62万元的净利润,从而恢复上市。
然而之后在10月份其公布的第三季度报告却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369.85万元,ST幸福的业绩在短短时期内产生如此大的变化不能不让人对它的半年报盈利质量产生怀疑。
其实,只要看看2000余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情况就可以初见端倪。
2001半年报显示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数冲销95万元,2001年报计提了1812万元,2002半年报冲销了106万元。
二、舞弊手法一般情况下,对于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为避免退市、被清盘的危机,往往采取“巨额计提、大额转回”的方式,实现扭亏为盈,粉饰经营业绩,进行盈余管理,调整年度利润和均衡股利分配,即正向操作。
对于绩优的上市公司,常通过负向操作,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增加当期费用,做小当期利润,以趁当前生产经营态势较佳、利润大幅增长的经营背景,巨额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这些既能集中清理、释放一些历史问题遗留下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又能以“谨慎性原则”为借口而低估资产,从而形成秘密准备金,为未来的会计期间留下足够的“业绩储备”。
本案从长期角度看,公司企图通过重回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的计划就落空了。
但从短期的角度看,既然该准则是在2007年才开始施行,那么公司可赶在新准则实施之前重回计划计提的减值准备,从而大幅度提升利润。
总结来说,对于想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的上市公司而言,短期利好,长期利空。
三、建议1.当期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增加利润对于价值得以恢复的资产,允许企业在当其转回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但是会计分录的贷方不再计入收入项目,而是记入“资本公积资产减值准备减回”,待资产售出时再由“资本更加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转入收入项目。
这样既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又能有效避免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
资产减值准备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资产减值准备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天气很炎热,但是夏天也有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发生:会计舞弊案例的发生。
2015年
8月,有关安吉拉·吉萨(Anjela Gisas)的财务舞弊案件被指控,是一起重要的法律案件。
安吉拉· 吉萨以前担任世界名牌品牌时髦公司Bluestar公司总会计师。
在那里,
她被指控利用名字虚报资产以及把准备金减少,这构成了财务欺诈。
安吉拉· 吉萨涉嫌虚报资产,具体表现为利用商品存货、加工贸易应收帐款和其他,把账面价值比实际价值大得多的资产夸大,以假充真、达到虚报财务报表之目的。
另外,安吉拉·吉萨也涉嫌把大量的资本净损失和可能减少的收入列入准备金中。
准
备金是衡量一家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这意味着它在财务报表中给出了安吉拉·吉萨
所负责会计部门的虚假信息。
此外,安吉拉·吉萨还被指控伪造发票来夸大公司的收入,从而给出高于实际的获利
数字。
在安吉拉·吉萨的财务舞弊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会计舞弊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
的利益,这使投资者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
另外,这一案例也说明,会计稽查机制必须加强,帮助发现舞弊行为,并采取必要的
制裁措施,以确保公平,公正和完整独立的财务信息。
此外,市场监管机构也应及时采取
措施,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利益。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频频发生,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严重影响,其中以索菱股份的案例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索菱股份为例,分析其财务舞弊的原因、影响以及监管措施,以期提醒人们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的关注和警惕。
索菱股份是一家从事婴幼儿护理用品生产的上市公司,曾被誉为行业标杆企业。
然而,在2016年底,该公司突然爆发财务舞弊风波。
事后调查发现,索菱股份的高管团队通过虚增销售额、夸大利润和资产减值等做法,掩盖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首先,财务舞弊的根本原因在于高管团队的利益驱动。
索菱股份上市后,公司高管团队获得的巨额股权激励计划引发了强烈的利益诱惑,他们为了达到激励计划要求的业绩目标,不惜以舞弊手段来虚增公司利润和资产,追求短期的高业绩,以获取高额奖励。
这种以利益为驱动的行为导致了道德风险和道义缺失。
其次,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薄弱也是财务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
索菱股份在财务报告的审计和核算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漏洞和监督不严问题,给高管团队提供了可乘之机。
公司监事会职责不落实、审计委员会疏于职守、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等原因,导致高管团队得以实施财务舞弊行为而长期未被发现。
财务舞弊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财务舞弊破坏了公司的信誉和形象,导致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的利益遭受损失。
其次,财务舞弊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发展和业务运营。
索菱股份在曝光财务舞弊后,遭遇了巨额诉讼和处罚,企业形象和市场地位大幅下滑,一度面临破产风险。
此外,财务舞弊也对整个市场造成了恶劣影响,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可信度的怀疑,严重损害了市场的稳定性和良性发展。
为了防范和遏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财务监管力度,提升审核水平,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和核实。
其次,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的约束和监督,避免利益驱动导致的财务舞弊行为。
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分析
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分析在商业世界中,财务报告是企业向外界展示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重要窗口。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惜采用舞弊手段来粉饰财务报告,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诚信。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例进行分析,揭示其舞弊手段和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如何防范此类问题的发生。
一、案例介绍(一)安然公司舞弊案安然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之一,然而在 2001 年,其财务丑闻被曝光,引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企业破产案。
安然公司通过设立大量的特殊目的实体(SPE),将债务和不良资产转移到表外,同时虚增利润和资产。
此外,安然公司还利用复杂的金融工具和关联交易来操纵财务报表,使其表面上看起来业绩良好。
最终,安然公司因财务舞弊而破产,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世通公司舞弊案世通公司是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在 2002 年被揭露存在大规模的财务舞弊行为。
世通公司通过将大量的经营费用资本化,虚增利润达数十亿美元。
同时,公司管理层还故意隐瞒了巨额的债务和亏损,导致财务报告严重失真。
世通公司的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和数千名员工的失业。
(三)蓝田股份舞弊案蓝田股份曾被誉为“中国农业第一股”,但其财务报告存在严重的舞弊行为。
蓝田股份通过虚构收入、虚增资产和伪造交易等手段,营造出公司业绩优良的假象。
例如,公司声称其养殖的甲鱼和莲藕产量惊人,且销售价格高昂,但这些说法在实地调查中被证明是虚假的。
蓝田股份的舞弊行为最终被揭露,公司股票被停牌,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二、舞弊手段分析(一)虚构交易和收入这是财务报告舞弊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企业通过虚构客户、合同和交易,伪造发票和收款凭证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例如,安然公司通过与SPE进行虚假交易来增加收入,蓝田股份则虚构了大量的销售业务来虚增收入。
(二)隐瞒债务和费用企业将债务和费用转移到表外,或者故意低估债务和费用,以美化财务报表。
资产减值舞弊问题探究
资产减值舞弊问题探究崔艳雨摘要: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制度和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预防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掩盖舞弊等非正常行为,但仍存在不少缺陷。
有些上市公司基于掩饰经营重大失误、转移利润给大股东、维持上市资格等动机利用资产减值进行舞弊,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本文分析了科龙电器资产减值舞弊的典型案例,总结了资产减值舞弊的主要方式,并对我国资产减值的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舞弊;利润操纵一、科龙电器资产减值舞弊案例1.案例背景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龙电器”),主要从事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兼国内外销售及售后服务。
其自2000年开始出现亏损,2001年继续巨亏,当年新增亏损15.57亿元。
由于连续两年亏损,科龙电器被戴上ST 的帽子。
2002年度,科龙电器扭亏为盈。
2003年,处理掉了挂在账上三年之久的累计亏损。
2004年,在扭亏两年后,科龙电器重新“反亏”,年报显示,新增亏损6833万元。
经查,科龙电器在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时间内,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
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科龙电器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是自2006年7月10日新《证券市场禁入规定》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的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
2.科龙电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舞弊的分析2001年,科龙中报实现净利润1975万元,然而,其年报显示,年末净利润为-15.56亿元。
下半年出现近16亿元巨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6.35亿元。
2002年,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对当年利润的影响是3.5亿元。
其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是否都是公允的呢?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和广告费用,科龙电器在2002年不会实现扭亏为盈,可能会面临退市的巨大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减值与会计舞弊问题探究摘要: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预防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方式来掩盖舞弊的非正常经营行为,但仍有许多方面亟待完善。
本文结合相关的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则和制度的缺陷进行会计舞弊的现象,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舞弊;一、案例分析1.ST幸福之“扭亏为盈”ST幸福是一个连续亏损三年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2002年4月30日起被暂停上市,2002年半年报公司宣布扭亏为盈,实现162.62万元的净利润,从而恢复上市。
然而之后在10月份其公布的第三季度报告却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369.85万元,ST幸福的业绩在短短时期内产生如此大的变化不能不让人对它的半年报盈利质量产生怀疑。
其实,通过分析该公司在2001年和2002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情况就可以发现,2001半年报显示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数冲销95万元,2001年报计提了1812万元,2002半年报冲销了106万元。
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内,该公司通过冲销、计提、再冲销资产减值的手段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经营状况,属于非正常经营中的会计舞弊行为。
2.四川长虹之“大洗澡”2005年4月,四川长虹公布的2004年报报出亏损37亿元, 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发生巨额亏损的上市公司。
根据年报披露, 其发生巨亏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一次性计提了37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 包括:对APEX公司按个别认定法计提的坏账准备25.97亿元,对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13亿元,对南方证券公司委托理财项目全额计提的委托理财投资跌价准备1.828亿元。
但长虹公司究竟是“真亏”还是“假亏”?有专家指出长虹之所以在2004年出现巨额亏损,部分原因在于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当。
对此本文搜集了该公司在2004年前后连续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表1 1999-2006年四川长虹相关财务数据单位:元2001 1 181 878.83 272796911.39 89931477.42 2880707599.02 2002 3346473.65 277432024.79 175842552.13 4220208975.03 2003 98378028.42 315846722.42 207074712.87 4985133465.38 2004 2605063426.23 1328635256.29 -3686488066.84 2180287847.44 2005 2548387371.53 292626236.62 292749870.00 3084963835.82 2006 2476664450.70 280674528.33 312486830.69 1948808670.42图1 1999-2006年四川长虹有关利润和减值准备的财务数据变动通过表1数据和图1的趋势图可以得知:总体上,该公司2004年的净利润较其余年份的数值而言,异常波动到谷底,而2004年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却猛然上升,2004年之后,净利润恢复盈利状态,同时存货跌价准备也迅速大幅度下降,初步断定该公司有利用减值进行舞弊的嫌疑。
具体分析发现,1999至2004年,四川长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呈逐步上升趋势,但对净利润影响有限。
2003年坏账准备净计提额增长幅度较大,而2004年坏账准备净计提额更猛增至26.05亿元,较上年增长2548.01%,占净亏损的百分比达到70.67%,所占比重很大,因此很有利用“大洗澡”进行财务舞弊的嫌疑,而且2005年和2006年的数据表明,该公司确实扭亏为盈,而且盈利幅度增长较大,这是得益于2004年形成的铺垫作用。
此外,四川长虹在1999-2002年的三年中,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额只是略有上升,但自2003年开始公司加大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力度,尤其在2004年该公司一次性计提了13多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较上年增长320.66%,占净利润的比重达到36.04%。
由此可见,2004年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对该年度的净利润同样也有显著影响,说明该公司利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状况,为以后的长远发展做出了一次牺牲。
此后两年的财务数据也可以证实四川长虹在2004年度巨额亏损的的真正“居心”,四川长虹2005年扭亏为盈并非源于公司经营绩效的改善,而主要应归功于2004年巨额的减值计提所带来的“洗大澡”效应。
3.东方航空之“利润操纵”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600115)2008年度净亏损为140.46亿元,占到2008年民航亏损总额的55.45%。
东航2009年扣除全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营业外收支后主营亏损约为47.24亿元,担当扭亏主力并非其主营业务,而是航油套期保值冲回和民航建设基金,分别贡献37.7亿元和8.3亿元,尽管东航在2009年两次定向增发净资产转负为正,但其净资产仅为31.04亿元,且资产负债率高达95%,基本每股收益仅为0.0839元。
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部原因是其计提了大额的资产减值准备。
表2 2001-2010年东方航空相关财务数据单位:元年度资产减值准备净利润200140730826.58158099122.57200279282270.16192493811.372003271116884.42-706393527.57200473852281.83690012917.702005-115475835.7196009188.312006834194000.00-3121933000.002007224714000.00610831000.0020082022178000.00-14045903000.002009118224000.00559247000.002010427061000.005702916000.00图2 2001-2010年资产减值准备变动图图3 2001-2010年净利润数值变动图通过表2、图2和图3的数据分析与变动情况可以发现,在2005年之前东航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平均为1.51亿元,而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走势非常平滑,除2003年初外没有大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且计提数额呈现平均及缓和之势。
但是进入2006年后计提数额有明显的增加和跳跃,最为突兀的是2008年的数据,几乎呈直线上升,已经达到了2001年的50倍之多,2009年的计提情况重新回到平均水平,但是2006年至2008年这三年的异动须引起足够的关注。
通过研究净利润的变动趋势,我们可以发现该公司实施的利润操纵是2008年资产减值状况异常的主要动机。
由图3可以明显的发现,东航2008年的净利润出现猛然下降,较2007年降低了14,656,734,000.00元,下降幅度为2,399.4745%,而在2009年上升了14,605,150,000.00元,几乎和2007年的盈利状况相当。
所以该公司在2007-2009年的三年中,资产减值准备和净利润呈现相反的异常变动情况,就是在通过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操纵利润,财务舞弊的意图很明显。
二、结论与建议通过上述数据、资料分析和对案例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大额计提减值准备的深层次动机和原因如下:(1)一次性大额计提减值准备有利于公司在未来的会计年度轻装上阵,用于业绩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持续、稳定和健康的股价提升,公司前景将被外界看好。
(2)一些公司尤其是国有公司,例如东航巨额亏损后,国家给予高度重视,国家注资从30亿扩大到了70亿,此外可以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支持。
由此看出这些公司巨额减资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取国家拨款援助,增加其从各大银行的授信额度用以开展更深层次的经济项目。
(3)基于盈余管理、利润操纵或财务舞弊的动机大幅度增加资产减值的计提比率,有利于非常于高管变更后的新高层管理人员在新的会计年度立下丰功伟绩。
对此,本文认为应该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加强资产减值准则的建设和实施。
第一,要加强资产减值准则的理论建设和创新(1)健全配套法律法规,创造良好法律环境。
税务机关应针对新准则的实施出台详细的税务规定,协调好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监管部门应对企业经常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财务检查,打击会计造假现象。
对违规、违法情况追究相关人员和企业的法律责任。
(2)其次构建信息传递机制,推进资产信息市场发展。
政府要加强和健全资产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建立信息价格网,为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
上市公司是根据外部和内部的信息测试资产是否发生减值,资产的信息和价格市场可以使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得到公正合理的确定和公开,减少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强市场经济的透明度,提高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作性。
第二,拓展资产减值准则的实务操作(1)强化财会人员继续教育,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
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进行强化和指导,使其具备良好的会计道德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加快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自律性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
(2)塑造有效资产减值内控制度,实施企业管理机制创新。
应分离资产减值过程中估算、内部审计、领导审批等互不相容的职务;完善授权机制,以减值准备的提取金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基本依据,并充分考虑各项资产的重要程度;建立健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内部审计和监管制度。
(3)重视外部检查和审计,确保企业机制畅通运行。
应当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检查和监督的力度。
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审查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应该披露而未披露的资产减值信息,对于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不恰当的做法应当予以纠正;证券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选择权的监管力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对利润的影响程度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