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南京二模语文(教师版)教学文稿
2018届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有删改)
17.分析第三段中关于黄狗的叙写对小说的作用。
18.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小扣子”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19.简要分析画线句中人物的心理状态。
20.探究标题“遍地白花”的丰富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在下面各句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本文既有女性的温婉,更有磅礴的气势,可以看到大自然给人的________,看出人生磨砺的影响。
②找不到路时,如有师长点拨一二,________,让你豁然开朗,何等快意。
③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在谈平等问题,________,正是我的用意。
探索的动机
爱因斯坦
人们总想以最适合于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副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各按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事。各人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中枢,以便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内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说到这里,女画家轻轻地笑了。她说时间太久了,记不清了。反正那样的荞麦花如今是很难看到了。
院子里的人一时都没有说话,只有如霜的月光静静地洒落。
来年,在小扣子的一再要求下,母亲种了一块荞麦。小扣子看见,荞麦出芽了,荞麦长叶了,荞麦抽茎了,荞麦结花骨朵了……荞麦终于开花了!荞麦花开得跟女画家的回忆一样恍如仙境,把小扣子感动得都快要哭了。
君诗词暨杂著载在兹编者,大端机自己出,思从底抽,摭景眼前,运精象外。取而读之,言言字字,无不欲飞,真令人手舞足蹈而不觉者。嗟嗟!后霸业而尽者,此水乎?与此水而俱无尽者,兹集乎?夫君齿最少,异日名山之业,未可涯涘。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倘亦吴王有知,乞灵中郎之笔,不靳西施为君捧砚,而令挟藻见奇有如是耶?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风雨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
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了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
汉宣帝时,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
他说: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五谷丰登。
所谓“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
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
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
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
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
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
《孟子·告子上》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但因为位于都市的近郊,人们随意砍伐,还能够茂美吗?当得到雨露的润泽,又会生长新芽嫩枝,然而在这里放牧牛羊,就又变得光秃秃的了。
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
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包含着生态平衡的思想。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二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
样安排有何用意?
题干中有“在文 结尾。
(2016年浙江卷)
局部段
中”“这样安排” 3.奠定基调
(3)简析第②段在文中
落类
“第X段”“片段”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那么即为全文
的作用。(2015年山东
等字样。
奠定了感情基调。
卷)
4.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
②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③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 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 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④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 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 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 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 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 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的经历,在文中有什
(二)中间句段作用“2思考”“1模式”
么作用?(2016年天津
1.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
卷)
或照应开头的作用;或呼应结尾的作
(2)母亲和行人的对话
用;或转换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
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的转折点;或引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
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2.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
⑨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 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 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 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 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 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 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 (2)诗歌或正面或侧
句具体分析。
面有对事物具体刻
3.诗人塑造的事物形象 画的语句。
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 (3)题干中有“事物”
析。
字样。
①概括特征:外在特 点+内在品质。 ②对接情感: 将事物形象特点与作 者的情感(情操、品 行)进行对接。 ③概述效果: 概括其在写人、抒情 方面的效果。
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核, 对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分重 要的。
当然,在考场上读懂诗家语的直接办法是翻译全诗。如 果不能笔译,起码在脑海中把它翻译一遍。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 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 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③生:语助词,无义。
两步教你读懂诗歌
1.看标题(结合注释) (1)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此外, 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 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总之,抓 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注释。有些诗歌后面有对作者、写作背景或是诗词中偏 僻语的解释,有的是一些典故的出处及其解释等等。要注意, 任何一个注解对解读诗歌都是有用的,特别是在高考的试卷中。
(3)有人评价这首词中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 意作具体分析。 答案 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 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 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 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岁暮天寒,素月清辉 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 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
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知识交流
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2018.0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很多人看来,纪检干部,“老纪检”的脸上却总挂着笑容。
经他查办的大案要案很多,有些至今还被业内同行。
“老纪检”说,诱惑时常有,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可,,既然选择了纪检事业,就不能有发财的念头,与民争利的事更不能干A.不苟言笑啧啧称奇出水才看两腿泥B.谨言慎行啧啧称奇锥子没有两头尖C. 谨言慎行律津乐道出水才看两腿泥D. 不苟言笑津津乐道锥子没有两头尖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就社会效果而言,《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不仅带动了《诗经》等传统文化类图书阅读升温,还引发了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
B.工商资本下乡,应该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把“老板”与“老乡”的优势结合起来,让农民通过土地等资源获得应有利益C.2017十大媒体流行语近期发布,这十个词条概括了一年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事、世情、民心,描述了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D.长期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受到地震、海啸、洪水、风暴等诸多自然灾害,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来提高自身的减灾应对能力3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七月》是一份集体的、或曰“大我”的回忆。
因为是回忆,所以思绪是流动的,叙述是跳荡的。
一粮或起或伏、若明若暗的线,牵绾起活泼的思绪、跳荡的旋律。
,《七月》追述春夏秋冬的故事,却不是记录春夏秋冬的《月令》;铺叙一岁耕桑的苦乐,却不是安排耕种与收获的农书,,因为是“大我”,所以它可以也包容无数的“小我”。
是阳刚的,却不妨阳刚中有阴柔。
它尽可以在一个大结构中,细心经带一个一个的小结构《七月》为平平常常的工作注入了生命,①它是鲜活的诗,也是水久的史②它可以散漫开,又可以归拢来③它是写实的,却不为“实”所缚④它是粗放的,却不妨粗放中有细腻A ①②③④ C.②①①③ B.①③④② D.②③④①4.下列楹联与场所不匹配的一组是(3分)A,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3月21日
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次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横线上。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很多人看来,纪检干部,“老纪检”的脸上却总挂着笑容。
经他查办的大案要案很多,有些至今还被业内同行。
“老纪检”说,诱惑时常有,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可,既然选择了纪检事业,就不能有发财的念头,与民争利的事更不能干。
A.不苟言笑啧啧称奇出水才看两腿泥B.谨言慎行啧啧称奇锥子没有两头尖C.谨言慎行津津乐道出水才看两腿泥D.不苟言笑津津乐道锥子没有两头尖2.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就社会效果而言,《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不仅带动了《诗经》等传统文化类图书阅读升温,还引发了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
B. 工商资本下乡,应该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把“老板”与“老乡”的优势结合起来,让农民通过土地等资源获得应有利益。
C. 2017十大媒体流行语近期发布,这十个词条概括了一年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事、世情、民心,描述了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D. 长期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受到地震、海啸、洪水、风暴潮等诸多自然灾害,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来提高自身的减灾应对能力。
3.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七月》是一份集体的、或曰“大我”的回忆。
因为是回忆,所以思绪是流动的,叙述是跳荡的。
一根或起或伏、若明若暗的线,牵绾起活泼的思绪、跳荡的旋律。
《七月》追述春夏秋冬的故事,却不是记录春夏秋冬的《月令》;铺叙一岁耕桑的苦乐,却不是安排耕种与收获的农书。
因为是“大我”,所以它可以包容无数对“小我”。
它是阳刚的,却不妨阳刚中有阴柔。
它尽可以在一个大结构中,细心经营一个一个的小结构,《七月》为平平常常的劳作注入了生命,。
2018年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之前,确实有画家画风,鲜少画派,即使马远马麟这样的绘画世家,似乎也未曾创宗立派。
明初浙派之后,画家们莫不以习气为宗,利益为派,或曰创新性灵,或曰与古人一个鼻孔出气,实则都关严利益纠葛,真正洁身自好者少之又少。
根木原因就在于整个社会的风气发生了变化,文化的世俗化在市场经济中逐渐成为一种大势。
画家的专注度不再集中在精神世界的完善,而在于迎合现实世界的种种需要,比如作为浙派祖师戴进笔力深厚,墨色偏黑偏重,气势作强劲、雄健、豪放想,虽然视觉效果不错,但其文化底蕴低、绘画的精神内涵不足,甚至其创作的目的也非传统意义的自娱然后娱人,而是专注于取悦他人。
先是取悦皇室,后是取悦金陵权贵,至于最终没能如愿,那是个人际遇的问题。
同样,吴小仙放荡不羁,绘画中颇多轻佻气息,与其沉溺于金陵豪富的奢靡淫逸之风颇有关联,是以其画格调不高。
实则算不上一流画家。
至于“画状元”的称呼,只能说他的画比较符合明代皇室的口味而已。
后人倍加推崇,也是因为后人过于看重世俗权力。
非常遗憾,明代之后,诸如权势地域、派系等诸多外因开始从根本上腐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画家对于绘画的关注度逐渐从内而外出现了世俗化转变。
画家不再以卖画为耻,反表现出一种“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潇洒”。
这是画家的自觉工匠化、产业化,是一种文化品位上的自甘堕落。
同时,由是出现了利益纠葛,然而出现了门派观念,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自古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明代文化人开始放弃“但有仁义而已矣”的理想,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这是令人伤感的趋势。
于市场规律来说,垄断才会使利益最大化。
所从,画家们开始抱团,开始地域化,开始以取悦市场为目的“创新”艺术形式,自此,中国绘画发展的轨迹出现了偏差。
不能否认,明代文人群体确实对这种文化上的自我堕落进行过抗争,浙派很快被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取代。
2018年江苏高三-高考模拟二语文
2018年高考真题模拟卷(含答案)语文 2018年高三江苏省二模试卷语文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________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________;尽管文化市场上艺术品________,但泡沫也不少,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
A. 浅尝辄止所剩无几琳琅满目B. 走马观花寥寥无几琳琅满目C. 走马观花所剩无几鳞次栉比D. 浅尝辄止寥寥无几鳞次栉比2.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伏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也让敌人有了防备;打迟了,敌人已集中驻止,伏击变为啃硬骨头。
B. 马云说,让阿里巴巴坚持18年的是阿里的理想主义,一个公司如果失去了理想,天天思考的就是赚钱,那就变成了一部赚钱的机器。
C. 每到寒暑假,学生们都离开校园,这条街上的很多商铺就像冬眠了;等学生返校时,这条街又渐渐热闹起来。
D. 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暴涨致使美国基金经理马克·哈特亏损约2.5亿美元,现在他茶饭不思,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
3. 下列对联中,属于纪念屈原的一组是(3分)( )①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②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③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④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侥幸心理实际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法制的日益健全,靠侥幸取胜或避害的可能将越来越小,社会终将是老实人的天下。
2018年高中高考全国二卷语文教学试卷习题以及答案
2018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语文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正确粘贴在条形码地域内。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依照题号序次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地域内作答,高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 : 在稿本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定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干净,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严禁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所谓“被忘掉权” ,即数据主体有官僚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相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忘掉,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原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
康价的储藏器。
易于提取。
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但易如反掌,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忘掉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相同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 忘掉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忘掉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忘掉”的格局,默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益,而且有着更深的调治、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第一,“被遭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守自己的隐私不受入侵,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界线。
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忘掉的权益。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相同,“被忘掉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益,其权益主体可自主决定可否执行该项权益时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相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消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益。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遭忘的大数据时代,“被忘掉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遭忘的平衡拥有重要的意义。
若是在大数据时代不能够“被忘掉”,那意味着人们简单被因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缺之中,无论是个人的忘掉还是社会的遗息,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体系,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将来,而不不过被过去的记忆所拘束。
2018届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在下面各句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本文既有女性的温婉,更有磅礴的气势,可以看到大自然给人的________,看出人生磨砺的影响。
②找不到路时,如有师长点拨一二,________,让你豁然开朗,何等快意。
③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在谈平等问题,________,正是我的用意。
A. 濡染 金针度人 挂羊头卖狗肉B. 浸润 醍醐灌顶 驴唇不对马嘴C. 浸润 金针度人 挂羊头卖狗肉D. 濡染 醍醐灌顶 驴唇不对马嘴2.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画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踏的图案。
物体形象宛然在目,然而飞动摇曳,似真似幻,完全溶解浑化在笔墨点线的互流交错之中!①形体气势的开合②点线的交错③明暗虚实的互映④笔墨的浓淡A. ①③④②B. ③①④②C. ④②③①D. ②④①③ 3.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 ) ①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②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③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
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下列修辞使用恰当且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项是 A. 周围群峰壁列,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
2018年南京二模试题附答案和答题纸
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2018.3.22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很多人看来,纪检干部,“老纪检”的脸上却总挂着笑容。
经他查办的大案要案很多,有些至今还被业内同行。
“老纪检”说,诱惑时常有,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可,既然选择了纪检事业,就不能有发财的念头,与民争利的事更不能干。
A.不苟言笑啧啧称奇出水才看两腿泥B.谨言慎行啧啧称奇锥子没有两头尖C.谨言慎行津津乐道出水才看两腿泥D.不苟言笑津津乐道锥子没有两头尖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就社会效果而言,《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不仅带动了《诗经》等传统文化类图书阅读升温,还引发了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
B.工商资本下乡,应该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把“老板”与“老乡”的优势结合起来,让农民通过土地等资源获得应有利益。
C.2017十大媒体流行语近期发布,这十个词条概括了一年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事、世情、民心,描述了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D.长期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受到地震、海啸、洪水、风暴潮等诸多自然灾害,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来提高自身的减灾应对能力。
3.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七月》是一份集体的、或曰“大我”的回忆。
因为是回忆,所以思绪是流动的,叙述是跳荡的。
一根或起或伏、若明若暗的线,牵绾起活泼的思绪、跳荡的旋律。
《七月》追述春夏秋冬的故事,却不是记录春夏秋冬的《月令》;铺叙一岁耕桑的苦乐,却不是安排耕种与收获的农书。
因为是“大我”,所以它可以包容无数的“小我”。
它是阳刚的,却不妨阳刚中有阴柔。
它尽可以在一个大结构中,细心经营一个一个的小结构。
《七月》为平平常常的劳作注入了生命,。
①它是鲜活的诗,也是永久的史②它可以散漫开,又可以归拢来③它是写实的,却不为“实”所缚④它是粗放的,却不妨粗放中有细腻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②③④①4.下列楹联与场所不匹配的一组是(3分)A.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
2018南京二模
9.文中周世宗的哪些举措体现出他是一位明君?请加 以概括。(4分) 答案:选练精兵以御敌卫国; 派兵保边安民; 下诏求问得失; 知人善任; 毁铜器、佛像,铸钱以济民。 (4分,每点1分,答出任4点即可) 评分细则:第一点,必须突出“选”、“选练”。 第二点,“浚河”、“筑城”、“留兵”有其一即可。 第三点,侧重于“征求意见”,“察纳雅言”可得1分。 第五点,突出“毁佛像铸钱”。
10. 上阕写出了苏轼怎样的人生境况?(3分)
参考答案: 多年漂泊,年华老去,仕途失 意。 (3分,每点1分) 补充细则:第一点,侧重“漂泊”。 第二点,“年老”、“憔悴”均可。 第三点,“仕途失意”、“人生困窘”均 可。
一、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难度不大的概括题,考生 得分较高。本题只要扣住核心词“人生境 况”,回到上阙即可逐层筛选出“漂流江 海”“憔悴老”“穷途、冻”等词,稍加 工即可理出答案“多年漂泊;年华老去; 仕途失意(人生困窘)”。
一、试题分析: 虽然在形式上,属于“炼字”的考查形式,但因为 其特殊的位置(词的过片),本身有着过渡作用,所 以在“表达效果”中要考虑到这一点;此外,由于 “巉巉”字形上的复杂,而使众多考生忘记了《蜀道 难》中“巉”的出现和意义,故在理解上产生偏差, 直接影响了做题。所以此题难度较大,均分 1.8分。 二、典型错误: “巉巉”是拟音词,形容水流的声音。 “巉巉”形容南山的重岩叠嶂的特点,表达诗人豁达 乐观的情感。 “巉巉”使用了借景抒情、叠词、双关、象征、对比 等手法
尤 ①<名>罪过;过错。如:以儆效尤 ②<动>埋怨;怨。 如: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祭十二郎文》 ③<形>优异;突出。 ④<副>特别;更。 如: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陈情表》: 2、寇:侵犯 藩篱:屏障 3、审:明白 如: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 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报仁安书》
最新-(人教版)南京市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第二模块测试卷 精品
南京市2018—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第二模块测试卷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阅读,写作,神游世界。
从今天起,关心语言和文字,给每一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
你有一段旅程,要经过精神支点,倾听历史画外音,直面后人之鉴,漫游文学这片激情的森林……好,下面请微笑着开始这两个小时的旅程吧!一、(15分)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1—5题。
(15分)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
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听听那冷雨。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惊天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
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1.“料料峭峭”、“淋淋漓漓”和“淅淅沥沥”三个叠词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雨的?(3分)2.“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3.第二段中作者化用蒋捷词的意图是什么?(3分)4.请分别从自然和情感两个角度概括“听听那冷雨”中“冷”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南京、盐城、连云港高三二模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D【解析】不苟言笑:苟:苟且,随便。
不随便说笑。
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谨言慎行:说话做事都谨慎小心。
第一空可以根据下文的“脸上却总挂着笑容”可以排除“谨言慎行”。
啧啧称奇:咂着嘴称赞它的奇妙。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第二空根据“有些至今还被同行……”可看出此空的含义是常常被同行提起。
因此可选“津津乐道”。
出水才看两腿泥:喻指事情要发展到最后才能见分晓。
锥子没有两头尖:喻指人或事物不能两全其美。
第三空根据下文可得知事情不能两全,应填“锥子没有两头尖”。
在很多人看来,纪检干部▲,“老纪检”的脸上却总挂着笑容。
经他查办的大案要案很多,有些至今还被业内同行▲。
“老纪检”说,诱惑时常有,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可▲,既然选择了纪检事业,就不能有发财的念头,与民争利的事更不能干。
A. 不苟言笑啧啧称奇出水才看两腿泥B. 谨言慎行啧啧称奇锥子没有两头尖C. 谨言慎行津津乐道出水才看两腿泥D. 不苟言笑津津乐道锥子没有两头尖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B【解析】A 项递进的语序不当,“不仅……还”的意思是进一层的,这里应该是先带动“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再带动“《诗经》等传统文化类图书阅读升温。
”; B项选自中央一号文件;C 项“概括”“民心”动宾搭配不当,“十大媒体流行语”歧义;D项“受到”缺少宾语中心词,可以加上“的威胁”。
A. 就社会效果而言,《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不仅带动了《诗经》等传统文化类图书阅读升温,还引发了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
B. 工商资本下乡,应该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把“老板”与“老乡”的优势结合起来,让农民通过土地等资源获得应有利益。
C. 2017十大媒体流行语近期发布,这十个词条概括了一年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事、世情、民心,描述了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D. 长期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受到地震、海啸、洪水、风暴潮等诸多自然灾害,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来提高自身的减灾应对能力。
3. 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D【解析】本题可以先从所给小句入手,①句和其它三句不同,明显是总结性的句子。
再看每个空的逻辑关系,第一空前文“一根或起或伏的线、若明若暗的线,牵绾起活泼的思绪、跳荡的旋律。
”从所给句子中,②中它可以散漫开,归拢来是符合的。
第二空前文是故事,是农书,③中它是写实的是符合的。
《七月》是一份集体的、或曰“大我”的回忆。
因为是回忆,所以思绪是流动的,叙述是跳荡的。
一根或起或伏、若明若暗的线,牵绾起活泼的思绪、跳荡的旋律。
▲。
《七月》追述春夏秋冬的故事,却不是记录春夏秋冬的《月令》;铺叙一岁耕桑的苦乐,却不是安排耕种与收获的农书。
▲。
因为是“大我”,所以它可以包容无数的“小我”。
▲。
它是阳刚的,却不妨阳刚中有阴柔。
它尽可以在一个大结构中,细心经营一个一个的小结构。
《七月》为平平常常的劳作注入了生命,▲。
①它是鲜活的诗,也是永久的史②它可以散漫开,又可以归拢来③它是写实的,却不为“实”所缚④它是粗放的,却不妨粗放中有细腻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②③④①4. 下列楹联与场所不匹配...的一组是(3分)C【解析】A项中“杏坛”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因此匹配文庙是符合的;B项中“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意思是说,胸中藏有万千个词汇凭你调用,即使笔下有千钧重,写作起来也能挥洒自如。
可以与书房匹配;C项诗句讲的是对文学意趣的追求,用于宗祠不当;D项诗句“法云广荫”是与佛教有关,寺院楹联是符合的。
A.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
(文庙)B.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书房)C.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心裁在一家。
(宗祠)D.法云广荫无遮会,慧日高悬有相天。
(寺院)5.为下面的公益广告图拟个标题,恰当的一项是(3分)A【解析】图中的背景是黑色,中间有一个点亮的灯泡,灯泡中有着两个人物,一个拿着拐杖,一个在身后搀扶。
中间二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美德点亮生活B.携手创造光明C.节能人人有责D.科技驱散黑暗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当初,宫禁警卫士兵,历朝相承,只求息事宁人,不想再检查挑选,恐怕伤害人情,因此瘦弱年老的占据多数。
但又骄横傲慢,不听命令,实际无法使用,每次遇到大敌,不是逃跑就是投降,各朝之所以丧失国家,也大多由于这个原因。
后周世宗通过高平一战,开始知道它的弊端,癸亥(二十二日),对侍从大臣说:“大凡军队只求精而不求多,如今用一百个农夫也未必能供养得起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怎么能榨取百姓的血汗,去养活这批无用的东西呢!况且勇健懦弱不加区分,用什么去激励士众!”于是命令各军普遍检查挑选兵员,精锐的提升到上军,瘦弱的逐出军队。
又因强健勇猛的战士大多被藩镇所收养,下诏征募天下壮士,全部遣送到京城,命令宋太祖皇帝赵匡胤挑选其中最好的组成殿前诸班,其余骑兵、步兵各军,分别命令将帅挑选士兵。
由此士兵精干强壮,近代以来没有比得过的,征伐四方,所到之处频传捷报,这就是挑选兵员的功效啊!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
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
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
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
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
由是士卒精强,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契丹自从后晋、后汉以来,频繁侵犯河北地区,轻骑兵长驱直入,没有任何屏障的阻隔,郊区野外的农民经常陷入烧杀抢掠的困境。
向朝廷陈述政见的人称说深州、冀州之间有胡卢河,绵延横亘几百里,可以疏通河道来阻截契丹骑兵的横冲直撞。
当月,诏令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率领士兵、民夫疏通胡卢河,在李晏口筑城,留驻军队守卫。
从此契丹军队不敢再过胡卢河,胡卢河以南的百姓开始得到休养生息。
契丹自晋、汉以来屡寇河北,轻骑深入,无藩篱之限,郊野之民每困杀掠。
言事者称深、冀之间有胡卢河,横亘数百里,可浚之以.限其奔突。
是月,诏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将兵夫浚胡卢河,筑城于李晏口,留兵戍之。
自是契丹不敢涉胡卢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
壬戌(二十三日),后周世宗诏令群臣畅所欲言陈述政事的得失利弊,诏书大致说:“朕对各位卿大夫,才能没法全部知道,面孔没法全都认识。
倘若不采集他们的言论从而观察他们的行为,明悉他们的意见从而考察他们的忠诚,那凭什么来看出各人才器韬略的高低深浅,了解任用是否得当!倘若卿大夫陈说了而听不进,罪确实在朕身上。
假使我要求了而不说,罪责将归谁呢?”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后周世宗任命枢密院承旨清河人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
当初,世宗在澶州时,张美掌管州中隶属于三司的钱粮,世宗有时私下有所索求,张美千方百计为他提供满足。
后周太祖听说此事很生气,又恐怕伤害世宗的感情,只是调任张美为濮州马步军都虞候。
张美治理财政很精明,当时很少有人及得上,所以世宗将财政收入的大权授给他;然而想到他在澶州的作为,终究不将他当作公正忠诚的人来对待。
以枢密院承旨清河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
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
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
后周世宗因为朝廷长久没有铸造铜钱,而民间许多人销毁钱币做成器皿以及佛像,铜钱越来越少,九月,丙寅朔(初一),敕令开始设立机构采集铜来铸造钱币,除了朝廷的礼器、兵器以及寺庙道观的钟磬、钹镲、铃铎之类准许保留外,其余民间的铜器、佛像,五十天内全部让送交官府,付给等值的钱;超过期限隐藏不交,重量在五斤以上的判死罪,不到五斤的量刑判处不同的罪。
世宗对侍从大臣说:“你们不要为毁佛而疑虑。
佛用善道来教化人,假如立志行善,这就是信佛了。
那些铜像岂是所说的佛呢!况且我听说佛的宗旨是在于利人,即使是脑袋、眼睛也都可以舍弃布施给需要的人,倘若朕的身子可用来普济百姓,也不值得吝惜啊。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磬钹铎之类听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
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
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解析】D选项中,“差”结合上下文应该是“差别”的意思,不是“差错”。
这里是说过期隐匿铜器不报的人家,五斤以上者要处以死刑,五斤以下的要(根据数量的多少)在量刑上有差别。
A.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劝:勉励B.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尤:杰出C.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副:符合D.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差:差错7. 对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析】①“又以骁勇之士多为潘镇所蓄”中,“以”是“因为”的意思;②“可浚之以限其奔突”中,“以”表目的,翻译为“来”;③“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中“以”是“凭借,用”的意思;④“帝以县官久不铸钱”中“以”是“因为”①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藩镇所蓄②可浚之以.限其奔突③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④帝以.县官久不铸钱A.①④相同,②③不同B.①④不同,②③不同C.①④相同,②③相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8.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如今用一百个农夫也不能供养一名士兵,为什么榨取百姓的血汗,去养活这批无用的东西呢!(4分。
定语后置1分;问句句式1分;“没”1分;语句通顺1分,)(2)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假如(诸位)进言而我听不进,确实错在我;假如(我)征求意见而(诸位)不进言,过错将由谁承担呢?(4分,每句1分)9.文中周世宗的哪些举措体现出他是一位明君?请加以概括。
(4分)①选练精兵以御敌卫国;②派兵保边安民;③下诏求问得失;④知人善任;⑤毁铜器、佛像,钱以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