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

合集下载

渡江战役社会实践报告

渡江战役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它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对最终推翻国民党政府、实现全国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渡江战役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21日至5月3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江南岸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在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为后续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此次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英勇斗争。

三、实践活动内容1. 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我们首先参观了渡江战役纪念馆,了解了战役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

通过馆内丰富的图片、实物和文字资料,我们深入了解了渡江战役的历史细节,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

2. 采访当地居民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渡江战役,我们采访了当地居民。

他们亲身经历了这场战役,为我们讲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和亲身感受。

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渡江战役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

3. 参观渡江战役遗址我们参观了渡江战役遗址,实地感受到了战役的残酷和英勇。

在长江南岸,我们看到了当年解放军渡江的登陆点,了解了战役的战术布局和战斗过程。

在南京,我们参观了总统府,见证了国民党政府覆灭的历史时刻。

4. 召开座谈会为了总结本次实践活动,我们组织了一次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我们分享了各自的所见所闻,交流了学习心得。

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了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

2. 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

3.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4. 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五、实践体会1.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新馆:渡江战役总前委群雕
3月4日,在渡江战役中被誉为“渡江第一船”的“京电 号”拖轮,在气囊和挖土机的协助下,“驶”进即将竣 工的南京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新馆。据记载,在渡江战 役中,该轮总共运送了6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渡江。
新兴建的纪念广场及49根巨型钢构帆船雕塑,其 中最长的一根长度为49.423米,寓意1949年4月23 日渡江战役顺利解放南京的日子。
当我们这些幸福的孩子在和平的土地上茁壮 成长时,我们不会忘记是那些无畏的革命前 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 们要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不负 厚望。 我们的心震撼着,我们要感谢党,感谢带给 我们改革开放的烈士们。 这次的学习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要为的口中得知,当年选定渡江地点是指战 员们经行了周密的部署,以确保渡江的胜利。 大部分的船只其实都是老百姓捐赠的,很多的 战略补给工作也是老百姓自发承担下来的。我 们从这些老人的口中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军民 鱼水情,军民一家人。
抢修铁路、公路、桥梁。皖北各地动员数以万计民工,组成抢修 大队,配合解放军工兵部队抢修津浦铁路蚌埠至宿县段和蚌埠淮 河铁桥。为了“修好铁路过长江,大军过江捉老蒋”,抢修大队 民工们积极性空前高涨,日夜奋战,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就修 复了210公里的铁路线。淮河铁桥一时无法修复,民工们就用蚌 埠群众支援的600余艘木帆船和部分驳船,在淮河上架起7座浮桥。 寿县正阳关集中了2500只民船,在淮河上架起了10余座浮桥,3 个月时间内,在浮桥上通过的汽车就有3300多辆、炮车2000多 辆、马车2.4万余辆。淮南地区组成两个常备担架团,常备民工 1.5万人、干部813人,配合解放军行动,恢复地区内交通。江淮 四分区的民工修筑了蚌(埠)滁(县)和合(肥)浦(口)两条 简易公路,抢修好池河和古河两座大桥,保证渡江部队及时到达 作战地段。无为县(含当时的无南、湖东、临江3县)在三野第 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军渡江的集结地,修建了无为至巢县公 路,开辟了襄安至开城、襄安至庐江、襄安至无南的公路,所有 路段的路面都拓宽到4米,以保证重型卡车、炮车通过;霍邱县 在支前期间修路225公里,建汽车站10多个,修桥25座,架桥4 座,组织民船400多只。

解放战争-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渡江战役

渡 江 胜 利
位 于 南 京 市 下 关 热 河 路 广 场 中 心
1979 , 建
纪 念 碑
--------
The End
小组组长:刘坤元 小组组长 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陈睿峰 尹相涛 张申 冯跃
参加渡江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于3月初~4月初先后进抵长江北 岸,开展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形势任务和新区城市政策纪律教育; 侦察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工事和长江水情、两岸地形;在地方党和政府 的帮助下筹集、修理船只,到渡江前夕,共筹集各型木船9400余只,培训 了数千名部队选调的水手;开展以强渡江河和水网稻田地作战为主要内容 的战术、技术训练等。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原局的统一部署下,地方各 级党政机关竭尽全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支前工作,仅随军参战 的船工即达1万余名,临时民工达300万人,山东、苏北解放区还组建了16 个民工团随军服务。与此同时,各兵团还以一部兵力拔除了枞阳、土桥、 仪征、三江营等长江北岸国民党军据点10余处,从北岸控制了长江航道, 为主力渡江开辟了道路。

过程: 过程: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 1949年2~3月,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人民 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统归由第二 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 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 挥,准备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由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 战,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省 广大地区,并随时准备对付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渡江战役,也称宁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

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之后,在和平谈判的烟幕掩护下,国民党军队积极布置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

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

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解放了杭州、南昌等城市。

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

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汉阳。

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指导粟裕晚年谈到渡江战役时说:渡江不紧张,国民党的江防算不了什么,那时我们的火力已经超过并压倒敌人了。

当然,我们在战术上和具体部署上是很重视很周密的。

粟裕对渡江作战的必胜信念,是建立在对敌我战略态势的科学分析和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

抗日战争期间,他曾经在南京至江阴段三次成功地率军渡江。

1940年,他率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部队渡江北上,执行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1944年,他率领苏中主力部队和地方干部近万人分两路渡江南下,执行向苏浙皖边发展的战略任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率领苏浙军区部队和地方干部6万余人分批渡江北进,贯彻执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那三次渡江,都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采取出其不意、避实就虚的战法,选择敌人的薄弱部位偷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 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 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 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 确简短的报道。
一、从新闻要素出发学习课文
六要 素
when(何时) where(何地) who(何人) why(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一、从新闻要素出发学习课文
2.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 十四小时); 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何事: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 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诞生 dàn 签订 qiān
横渡 héng 要塞 sài
荻港 dí
授予 shòu yǔ
锐不可当 dāng
魁首 kuí 诸城 zhū
鳌头áo 歼灭jiān
芜湖 wú
督战dū
摧枯拉朽 cuī
荻(dí)港 获(huò)得
要塞(sài) 阻塞(sè) 瓶塞(sāī)
溃(kuì)退 匮(kuì)乏 馈(kuì)赠
二、从新闻结构出发学习课文
1.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 是辅助部分。
标题:引题、主题、副题。
消息有三个特点:
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
主体:消息的主干部分。
一、历史上“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的背景
2 渡江战役的经过
渡江战役的经过
(一)国民党军方面 1、三大战役后,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 一方 面让李宗任与中国共产党谈判,另 一方面让汤恩伯和白崇禧组织长江防御
蒋介石
李宗任
白崇禧
汤恩伯
渡江战役的经过
(一)国民党军方面 2.海军、空军支援陆军作战 3、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 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在敌人的炮火下渡江
毛主席赋诗一首: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 渡江战役的意义
渡江战役的意义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正式成立 (二)渡江战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 人,解放南京、武汉、上海等大城市 和苏、浙、赣、皖、鄂广大地区 (三)为后来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 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渡江战役的经过
(二)人民解放军方面 1、抗日战争期间,粟裕曾经在南 京至江阴段三次成功地率军渡江
粟 裕
渡江战役的经过
(二)人民解放军方面
2、组建了渡江先遣纵队。侦察
沿江敌情,勘察沿江地形,并绘
制成图。





渡江战役的经过
(1)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 《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 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蒋介石
李宗任
白崇禧
汤恩伯
二、渡江战役的经过
(一)国民党军方面
3、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 面
二、渡江战役的经过
(二)人民解放军方面
1、抗日战争期间,粟裕曾经在南京至江阴段三次成 功地率军渡江。
粟 裕
二、渡纵队。侦察沿江敌情,勘察沿江 地形,并绘制成图。
渡 江 先 遣 队
二、渡江战役的经过
(1)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 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 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 军先后发起渡江,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 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一、渡江战役的背景 二、渡江战役的经过 三、渡江战役的意义
一、渡江战役的背景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军主力已被歼灭。但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一面与我军假谈判,一面 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挡我军南进。
二、渡江战役的经过
(一)国民党军方面
1、三大战役后,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一方 面让李宗任与中国共产党谈判,另一方面 让汤恩伯和白崇禧组织长江防御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
主讲人:唐雷 组员:何旋 赵恒 孙蕾 祝锐
渡江战役简介
• • • • • 名称 地点 时间 参战方 结果 渡江战役 (京沪杭战役) 长江中下游 1949年4月21日至1949年6月2日 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 解放江南大部分地区,于4月23日, 统治中国22 年的南京政府垮台
(3)1949年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 政府垮台。
(4)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 渡江战役结束。

渡江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渡江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渡江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那么你了解渡江战役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渡江战役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渡江战役的简介渡江战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以邓小平等人为主要指挥官的一次重大战役,这一次战争为中国的解放战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有关于渡江战役简介中大部分是由关于渡江战役的时间,起至地点和胜利原因来讲的。

渡江战役简介中有明确记载,渡江战役是中国的解放军们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追击战争,这一场战争的胜利使当时的中国解放的步伐加快,加速了中国的解放,在三大战役之后毛泽东带领的军队已经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们,但是由于蒋介石还是不愿意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且打着和平谈判的幌子在长江一地实施大规模的战略部署,希望借助长江地区地势险峻的地理优势向解放军发起反攻。

但是毛泽东等人和蒋介石已经周旋了几十年,已经深知蒋介石的套路,于是毛泽东向全国发起了进军调令,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争之后,中国解放军最终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这一场战役的胜利使得武汉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得到了解放,渡江战役中还出现了一批又一批英勇的抗战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安宁,例如车胜科,马毛姐等人,他们的事迹到现在为止都还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里流传着,渡江战役的胜利又被人们称呼为京沪杭战役,是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领导解放军进行的一次在长江中下游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一次战略追击战。

渡江战役的伤亡情况渡江战役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以横渡长江为主要路线的战役,这一场战役是中国的战争史上第四次比较大规模的横渡长江的战争,既然渡江战役的规模如此之大,那么渡江战役伤亡情况是怎样的呢?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渡江战役一共持续了四十二天,参加这一场战争的人数相当多,根据战后伤亡人员统计,在渡江战役中解放军伤亡人数达到了六万人,期间一共歼灭了国民党的军队十一个军部,四十六个师总人数达到四十三万八千八百四十人,其中作为战俘的存在有三十四万多人,被击毙或者杀伤的有两万多人,联名起义的有三万多人,这是国民党军队在渡江战役中的伤亡,由此可见国民党的军队在这次战役之后损失是非常大的。

渡江战役观后感

渡江战役观后感

渡江战役观后感引言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剿匪游击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役,渡江战役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勇气和智慧,对于我国的独立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从战役背景、战役过程和战役意义三个方面对渡江战役进行观后感。

一、战役背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中国正处于国共内战的最关键时期。

当时国共两党的关系紧张,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领导的中央军进行激烈的战斗。

渡江战役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大部分解放区的基础上,为扩大解放区提供更多资源和发展空间而进行的一次进攻。

战役的成功对于解放区的巩固和扩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战役过程渡江战役的战役过程十分曲折,充满了艰辛和困难。

首先,中国人民解放军面临着江面宽阔、对岸高地敌军严密封锁等种种难题。

为了突破这些困难,中国人民解放军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利用夜间和雾气等因素,选择了合适的突击时机。

在渡江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了精确的炮火掩护和火力突击,成功地占领了敌人的制高点,为后续行动取得了重要的优势。

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阵地战,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交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们英勇善战,充分发挥了游击战的优势,采取灵活的战术,准确地制定战略目标,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三、战役意义渡江战役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战役的胜利对于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解放区的巩固不仅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也对于解放区内的人民来说,意味着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其次,渡江战役的胜利意味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的封锁和屠杀,取得了全面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这对于解放区内的人民来说,具有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同时,战役的胜利也向国内外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力量,提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和尊重。

最后,渡江战役的胜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国共内战经过
在经过了数年的战争后, 共产党军队逐渐掌握了战 争的主动权,开始进行战 略反攻。
渡江战役的必要性
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轻 人民的痛苦,共产党军队 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渡 江战役。
国民党军队的部署
国民党军队的部署特点
国民党军队在长江南岸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企图阻止共产党军队 过江。
国民党军队的战术
使国民党政府失去民心
渡江战役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国民党政府失去民心,为其最 终垮台埋下了伏笔。
对共产党军队的影响
增强了共产党军队的士气
渡江战役的胜利为共产党军队带来了巨大的胜利和荣誉,进一步增强了士气。
为共产党军队进一步推进提供了保障
渡江战役的成功为共产党军队进一步解放全中国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04
情报收集
解放军通过侦察和情报工 作,了解南岸敌军布防情 况,为制定作战计划提供 依据。
渡江开始与行动
炮火支援
解放军炮兵向南岸敌军阵地发 起猛烈炮击,为渡江部队提供
火力支援。
渡江行动
在炮火支援下,解放军战士争先 恐后地划船渡江,向南岸发起冲 锋。
激烈战斗
在南岸,解放军与敌军展开激烈的 战斗,争夺滩头阵地,扩大登陆场 。
民众的支援
共产党军队在民众中的威望很高,得到了 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这些支持为军队提 供了物资、情报等方面的帮助,对战争胜 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05
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与价 值
国共内战的转折点
渡江战役是国共内战中的一次 关键战役,标志着国共双方力 量对比的转折点。
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取得了决 定性胜利,使得国民党政府在 军事上的失败成为定局。
士兵们的英勇表现与牺牲精神
无畏的冲锋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4月23日,解放军先后攻占丹阳、常州、无锡等城,切断了宁沪铁路。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员林遵率25艘舰艇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另一部23艘舰艇在镇江江面向解放军投降。解放军东突击集团第八兵团第三十四军乘胜渡江,以猛烈攻势突入南京、镇江。
中突击集团一部占领芜湖,主力渡过青弋江,并在湾址地区歼国民党军第二十军大部和第九十九军一部。西突击集团乘胜攻占贵池、青阳等地,歼国民党第八兵团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冲上南京总统府大厦,摘下了国民党党旗,换上了红色的解放军军旗,宣告蒋介石国民党22年的统治结束了。
5月12日,解放军发动以消灭汤恩伯主力、解放大上海为目的的“上海战役”。为了解放上海,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分别从浦东、浦西迫近吴淞口,阻敌退路。解放军在作了充分准备之后,发动上海战役。至22日,解放军已扫清上海外围之敌,逼近市区,并完成对汤部的合围。解放军于23日晚发起总攻,部队迅速跃进,很快占领了市区及高桥、吴淞口。亲临督战的蒋介石见大势已去,遂命汤恩伯逐次掩护,从海上撤出。上船逃走的仅残兵败将5万余人。其余15万人全部被歼。5月27日,苏州河以北最后一股蒋军被消灭。上海战役宣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人民解放军中、东、西三集团从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千里的长江北岸,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排山倒海地强渡长江。江阴要塞7000余官兵在炮台总台长唐秉林、游击炮团团长王德熔、守备总队长李云蔡等率领下战场起义,控制了江阴炮台,封锁了江面,致使国民党海军无法进入这段江域。

渡江战役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渡江战役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渡江战役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末期发起的一场重要军事行动。

这场战役发生在1949年12月,经过艰苦的战斗,最终保卫住了辽宁东北地区,为解放中国全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场战役是解放军在全局形势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展开的。

当时,国共两党正在和平谈判中,但国共双方的矛盾也越发尖锐。

国民党蒋介石为了保住政权,企图摧毁共产党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决定发动攻势,以夺取东北的先机。

渡江战役的关键是跨越大渡河。

冬季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气温极低,敌情严密,对解放军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为了确保成功,解放军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在不影响部队行军速度的情况下建造了临时浮桥,尤其是解放军的工程兵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建造浮桥和警戒防御设施。

在渡江战役中,解放军采取了灵活的战术,绕过国民党军主力,选择了辽宁的安东作为突破口。

这样一来,解放军成功地避开了国民党的铁壁铜墙,迅速占领了安东,并继续向辽宁、吉林推进。

解放军在突破后,迅速展开了战略思想的觉悟,创造性地利用地理环境,有效地瓦解了国民党的防线。

渡江战役的胜利不仅带来了东北地区的解放,也为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改变了整个战局,明确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无往不胜的形象,为后续战役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但是,渡江战役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解放军在战斗中不仅面临着敌人的火力压制,还要应对严寒和党内的自卫反击。

军队的伤亡虽然不可避免,但解放军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坚持战斗到底,最终战胜了一切困难。

渡江战役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胜利。

这场胜利确立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时,渡江战役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能力,揭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艰苦环境中的顽强意志和出色的战斗力。

回顾渡江战役,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它的历史重要性。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世界的走向。

渡江战役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路线和战略思想,也激发了更多中国人民的斗志和自信。

渡江纪念馆

渡江纪念馆

西梁山战役
西梁山虽然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但我军势在必得。当时,渡江战 役总前委书记邓小平主持制定, 并报中央军委批准了《京沪杭战 役实施纲要》,其中特别指出, “为迷惑敌人,扰乱敌江防部署, 宋时轮、郭化若的第九兵团以积 极的动作攻击裕溪口、西梁山两 地。西梁山可于2日或3日内夺取; 裕溪口不拟迅速夺取,仅给予包 围。以上均对芜湖和当涂之敌66 军、20军起吸引主力作用。 西梁山战斗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 幕,承担作战任务的9兵团30军 90师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包括 270团团长朱慕萍在内的1500多名 人民解放军官兵在此献出了宝贵 的生命。”
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 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 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 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 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 分五色,浓、淡、破、泼、渍、 焦、宿。 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 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 的光色变化的影响 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 势”。
水墨画
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 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 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 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 称国画,中国画。基本的水墨画, 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 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 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 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 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 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 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 (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 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 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战役胜利
4月20日晚至21日晚,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 大军,发起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渡江作战。 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人民解 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陆、 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22日,国民党军 实施总退却,分别向浙赣路、杭州和上海撤 逃。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 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突破江防之后, 由第三野战军组成的中、东两集团东西对进, 29日将由南京、镇江撤逃的国民党军5个军8 万余人围歼于皖南的郎溪、广德地区。5月3 日第7兵团解放杭州。与此同时,由第二野战 军组成的西集团渡江后向南疾进,先后解放 九江、南昌,斩断了浙赣路,割断了汤恩伯 与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 随后,第9、第10兵团指挥8个军(后增加2个 军)及特种兵纵队近30万人,于5月12日向上 海发起攻击,从浦东、浦西两翼迂回,以吴 淞口为目标向心突击。为求完整地接收中国 最大城市上海,避免市区遭受战火破坏,作 战中尽量不使用重武器。至27日,完全攻占 上海。汤恩伯集团除约5万人经吴淞口登舰逃 跑外,15万余人被歼灭。6月2日,解放崇明 岛。至此,渡江战役宣告胜利结束。

渡江战役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渡江战役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渡江战役是什么时候爆发的渡江战役是在著名的三大战役之后发生的一场战役,这一场战役的胜利使得被国民党统治了很久的南京人民终于得到了解放,那么渡江战役的总指挥是谁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渡江战役的总指挥是谁,希望大家喜欢!渡江战役是什么时候爆发的通过记载得知,渡江战役时间是1949年4月21日至1949年6月2日,期间共持续42天。

渡江战役之所以能取得重大胜利,这与指挥渡江战役的领导是密切相关。

他们在商讨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渡江战役时间问题。

华东野战军早已在1948年初开始了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

当时因为时机、兵力等条件不充分,所以指挥者粟裕建议华东野战军暂不渡江南进。

为了保证渡江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粟裕等指挥者一直在准备着。

粟裕首先组建了一支渡江先遣队,并派遣了几百名干部沿途视察情况。

在粟裕的指挥下,东北解放区帮忙购置了一批将木船改为汽船的装备。

等到济南战役结束后,粟裕就让先遣部队到长江沿岸发动人民群众。

除此之外,先遣部队还侦探了长江沿岸的敌情,同时也对各渡口做好了调查研究工作。

根据先遣部队收集的资料,粟裕和陈毅等人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案,以及确定了渡江战役时间。

淮海战役一结束,粟裕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渡江战役上。

通过分析敌军的情况,而后斟酌制定了作战方案。

等到方案确定好了后,粟裕便指挥解放军开始筹备渡江准备工作。

1949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决议,决定以华东野战军为首的几大野战军修整2个月,就要完成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

命令下达之后,人民解放军最终于4月21日开始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的结果1949年6月2日,渡江战役的结果传到北京,毛泽东得知后异常兴奋,当即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表达了自己对渡江战役的结果肯定。

渡江战役历时42天,最终以胜利的结果宣告了渡江战役的结束。

渡江战役是继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之后的又一大规模战役。

和民众预想的一样,渡江战役不负众望的取得了胜利,它不但瓦解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国的愿望,同时还解放了长江南岸。

渡江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

渡江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

渡江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渡江战役是在三大战役之后我国的解放军领导人向国民党残留军队进行的又一次追击战,在这次战争中双方的伤亡都非常惨重,那么渡江战役过程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渡江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希望大家喜欢!渡江战役过程渡江战役发生在三大战役之后,在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国民党的军队主流已经基本被解放部队打击得所剩无几,但是国民党头目蒋介石仍然不死心,因此在渡江战役过程的前期阶段,蒋介石命令国民党的第二领导人表面上和共产党进行和谈,但是实际上蒋介石却背地里在长江上建立强大防线,试图利用长江的天然优势阻挡解放军的进攻。

但是他的计划很快被识破,毛泽东等人将计就计,表面上仍然与蒋介石谈判但是实际上已经开始向全国进军,这是渡江战役过程的前期阶段,21号晚上的时候毛泽东和朱德两人经过商议之后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此后个大野战军先后发起渡江运动,这个命令的发布标志着渡江战役正式进入战争状态,百万解放军战士仅仅只用木帆船当作渡江用的工具,在各个兵种的帮助下成功渡江并且发起战争,这是渡江战役过程中的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解放军们英勇奋战,拿下了一个又一个高地,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型城市。

在渡江战役过程的后期阶段主要是战俘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覆灭阶段。

这个阶段国民党反动派已经呈现败绩,革命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渡江战役部队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参加渡江战役的部队最出名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这两个野战军部队在渡江战役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渡江战役中这两个野战军部队的战士们出了非常多的英勇人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国家的安宁,其中有一个部队最先横渡长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绝对有利的位置,向国民党军队发起了第一波强有力的进攻,这场战役中的幸存者中有一个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战士,在他的回忆录中曾经有过这样的叙述,中国共产党第二野战军作为渡江战役中的主要作战部队在渡江战役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生理上和环境上的困难。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什么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什么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什么战役推荐文章郑板桥属什么_郑板桥是什么生肖热度:历史上吕布和项羽谁比较厉害热度:网红是什么意思概念热度:刘裕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热度:历史上阮籍是什么人热度:解放战争末期,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自然是人民解放军的百万大军,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什么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开始。

它是由江河进攻战、陆地追歼战、城市攻坚战三种作战类型融为一体的战略性战役,其战场范围之广,参战兵力之多,阶段转换之快,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本书作者抓取这一作战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引人入胜的事例,运用通俗、简明、生动、写实的手法,带你重温了这场激动人心的战役。

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期间,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苦。

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彻底粉碎了所谓“长江天险不可愈越",的神话,歼灭了国民党军约43万人的重兵集团,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长江南岸大部分地区。

上演了一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历史话剧,谱写了一曲埋葬蒋家王朝的凯歌。

作者通过抓取这一作战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引人入胜的事例,运用通俗、简明、生动、写实的手法,向广大青少年读者介绍发生在50多年前伟大的渡江作战中的一些真实故事。

王朝固守江南一隅的天然屏障,但它终究无法阻止统一中国的步伐。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历史的巨轮驶进了1949年初,在中国的大地上,共产党成功地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的实力受到严重的削弱,蒋家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中。

国民党为了赢得时间进行垂死挣扎,故而在和平谈判的烟幕掩护下,一面要求与中共进行“和谈”,一面加紧组织长江防御,妄图利用长江天险与人民解放军对峙,取得喘息的机会,等待时机,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在美国佬的帮助下卷土重来。

其次,也要阻止解放军过江,保住江南半壁河山,使中国重走南北朝的老路。

渡江战役的意义

渡江战役的意义

渡江战役的意义
渡江战役,是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解放南京战役中,于1949年4月20日至25日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不仅标志着解放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历史背景
在此之前,国共内战已经进行了多年,而解放军则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
解放战争,逐步收复失地。

南京作为当时国民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国共双方争夺的重要目标。

渡江战役的过程
渡江战役是解放军为了解放江苏省和上海市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役。

解放军
根据毛泽东主席亲自拟定的作战计划,采取渡江包围南京等多路进攻的战略,最终成功地攻克了强大的国民党军防线,完成了长江渡江作战。

渡江战役的意义
1. 改变了国内战局
南京是当时国民党政权的重要据点,解放南京标志着解放战争向全面胜利迈进。

这场战役打破了国民党防线,彻底改变了国内战局,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2. 彰显了解放军的战斗力
渡江战役的胜利彻底验证了解放军的战斗力和指挥水平,极大提振了解放军和
全国人民的士气。

3. 加速了国共和谈进程
渡江战役的胜利迫使国民党政权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败,加速了国共和谈的进程,为中国的和平解决提供了契机。

结语
渡江战役作为解放战争的重要篇章,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
革命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这场战役的胜利,反映了解放军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也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前途。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Page 5
Page 6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已和蒋介石打了多年交道,对 蒋介石的缓兵之计已洞烛其奸,他们决心将革命进行代表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 后修正案)》,并商定于4月20日签字。但国民党政府却拒绝 签字。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于4月20日晚发起渡 江作战,首由中集团在100余公里的正面上登船起渡,于次日 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21日,东西两突击集团,在解放 区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成千上万只木船,以排山倒海之势,浩 浩荡荡,横渡长江。他们在强大炮兵掩护下,击破了国民党军 水上障碍,粉碎了南岸守军抵抗、突破江防。东集团在突破江 防时,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守军7000余人,在中共地下党员唐秉 琳等人率领下,宣布起义,于是江阴炮台立即掉转炮口向国民 党军开炮。至22日,渡江部队均占领并扩大了滩头阵地。至此, 国民党军苦心经营达三个月之久的长江防线完全崩溃,人民解 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所残存的204万人中能用于作战者仅146万人对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已形不成有组织的抵抗
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Page 2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 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 歼灭,所残存的204万人中,能用于作战者仅146万人,对人民 解放军的进攻已形不成有组织的抵抗。国民党蒋介石为了赢得 时间,重整军力,一方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由副 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与中共和谈。
Page 3
另一方面,则积极组织长江防御,企图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 解放军渡江南进。国民党集中了115师约70万人的兵力,分布 在宜昌至上海段1800公里的长江防线上。其中九江以西由华中 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统率40个师25万人防守;湖口以东由 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统率75个师45万人防守。此外,尚有 海军舰艇130余艘、飞机300余架配合陆军作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亡情况: 国民党军伤亡及投降共43万余人
主要指挥官:刘伯承、陈毅;汤恩伯、白崇禧
战役自49年4月21日开始,至49年6月2日结束.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解放战争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战役。 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00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 研究成果有:李新冲周一平《渡江战役研究述评》(《中共党史论丛》第五辑,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版)编辑本段背景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正规军还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约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为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为146万人。这些部队,多是新建或被歼后重建的,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防御。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一方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隐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将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总司令,统一指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江西省东部的军事,会同华中“剿匪”总司令部(4月改称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总司令白崇禧指挥的部队组织长江防御。到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其中,汤恩伯集团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地段上;白崇禧集团40个师约2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1000公里地段上。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驻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江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汉口、九江等地江面,沿江巡弋;空军4个大队计飞机300余架分置于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陆军作战。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编辑本段过程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江,自西向东横贯大陆中部,历来被兵家视为天堑。 渡江战役下游江面宽达2至10余公里,水位在每年4~5月间开始上涨,特别是5月汛期,不仅水位猛涨,而且风大浪高,影响航渡。沿江广阔地域为水网稻田地,河流湖泊较多,不利大兵团行动。防守该地段的汤恩伯集团,除以一部兵力控制若干江心洲及江北据点作为警戒阵地外,以主力18个军54个师沿南岸布防,重点置于南京以东地区,并在纵深控制一定的机动兵力,企图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凭借长江天险,依托既设工事,在海空军支援下,大量杀伤其于半渡之时或滩头阵地;如江防被突破,则分别撤往上海及浙赣铁路(杭州—株洲)沿线,组织新的防御。其具体兵力部署是:以第8兵团指挥第55、第68、第96军防守湖口至铜陵段;以第7“绥靖”区指挥第20、第66、第88军防守铜陵至马鞍山段,第17兵团所属第106军位于泾县、宁国、太平地区为预备队;以第6兵团及首都卫戍总司令部指挥第28、第45、第99军防守南京及其东西地区;以第1“绥靖”区所属第4、第21、第51、第123军防守镇江至江阴段,第34军位于丹阳、武进地区为预备队;以淞沪警备司令部指挥第37、第52、第75军防守苏州至上海间。另以第9编练司令部指挥第73、第74、第85军和第18、第67、第87军共20余个师位于浙赣铁路沿线及浙东地区,担任第二线防御。防守湖口至宜昌段的白崇禧集团,以27个师担任江防,其中以主力第3兵团位于武汉及其以东至九江地区;以13个师位于长沙、南昌之间地区。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1949年2~3月,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统归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准备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由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战,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省广大地区,并随时准备对付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同时决定,第四野战军以第12兵团部率第40、第43军约12万人组成先遣兵团,由平(今北京)津地区南下,归第二野战军指挥,攻取信阳,威胁武汉,会同中原军区部队牵制白崇禧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 总前委依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意图和国民党军的部署以及长江中下游地理特点,于1949年3月31日制 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组成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战法,于4月15日在江苏省靖江至安徽省望江段实施渡江作战,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尔后向南发展,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占领江苏、安徽省南部及浙江全省。其兵力部署是:以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指挥第20、第26、第34、第35军,第10兵团指挥第23、第28、第29、第31军和苏北军区3个独立旅,共35万人组成东突击集团,由粟裕、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张震指挥。其中第34、第35军位于江北全椒、仪征、扬州等地并攻占瓜洲、浦口、浦镇,吸引和牵制南京、镇江地区国民党军;主力6个军由三江营(扬中以北)至张黄港(靖江以东)段实施渡江,成功后向宁沪铁路(南京—上海)挺进,控制该路一段,阻击南京、镇江的国民党军东逃和上海方向的国民党军西援,并向长兴、吴兴方向发展,会同中突击集团切断宁杭公路,封闭南京、镇江地区守军南逃的通路,完成战役合围,尔后协力歼灭被围之敌。 《横渡长江天险》 陈玉先以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指挥第21、第22、第24军,第9兵团指挥第25、第27、第30、第33军,共30万人组成中突击集团,由谭震林指挥,在裕溪口(芜湖以北)至枞阳段渡江,成功后以一部兵力歼灭沿江守军,并监视芜湖守军;主力迅速东进,会同东突击集团完成对南京、上海、杭州地区国民党军的包围,尔后各个歼灭被围之敌。第7兵团并准备夺取杭州。为求得中、东两集团行动上的协调,迅速合围南京、镇江地区守军,中突击集团过江后统归粟裕、张震指挥。以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指挥第10、第11、第12军,第4兵团指挥第13、第14、第15军,第5兵团指挥第16、第17、第18军及中原军区部队一部,共35万人组成西突击集团,由刘伯承和第二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参谋长李达指挥,由枞阳至望江段实施渡江,成功后以1个兵团挺进浙赣铁路衢州及其以西、以北地区,控制该路一段,切断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主力沿江东进,接替第9兵团歼灭芜湖守军的任务,并准备参加夺取南京的作战。4月3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了上述计划。为了便于部队就粮和避免过分拥挤,4月17日总前委又决定西突击集团过江后,第3、第5兵团直出浙赣铁路沿线,第4兵团执行东进任务。邓小平、陈毅位于合肥以南的瑶岗,代表总前委统一指挥渡江作战。 参加渡江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于3月初~4月初先后进抵长江北岸,开展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形势任务和新区城市政策纪律教育;侦察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工事和长江水情、两岸地形;在地方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筹集、修理船只,到渡江前夕,共筹集各型木船9400余只,培训了数千名部队选调的水手;开展以强渡江河和水网稻田地作战为主要内容的战术、技术训练等。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原局的统一部署下,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竭尽全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支前工作,仅随军参战的船工即达1万余名,临时民工达300万人,山东、苏北解放区还组建了16个民工团随军服务。与此同时,各兵团还以一部兵力拔除了枞阳、土桥、仪征、三江营等长江北岸国民党军据点10余处,从北岸控制了长江航道,为主力渡江开辟了道路。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突破江防,占领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1949年4月1日,国共双方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为争取达成有利于人民的协定,人民解放军数度推迟渡江时间。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4月20日签字。但南京国民党政府却拒绝签字,人民解放军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20日夜发起渡江作战。中突击集团第一梯队第24、第25、第27、第21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冒着国民党军军舰和江防炮火的拦截,在100余公里的正面上,首先登船起渡,迅速攻占了鲫鱼洲等江心洲。接着,突破鲁港(芜湖西南)至铜陵段国民党军江防阵地,连续打退守军的多次反击,巩固了滩头阵地,尔后向纵深发展攻势,至21日,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 国民党军芜湖以西地段的长江防御被人民解放军突破后,汤恩伯于21日到芜湖亲自布置堵击,但已无济于事。当晚,人民解放军东、西两突击集团发起强大的渡江作战。东突击集团第一梯队第23、第28、第29军展开于龙稍港(泰兴西南)至张黄港段,在天生港(泰兴以南)等地突破守军防御后,击退其第45、第21、第123军的多次反击,于22日进抵南闸(江阴以南)、百丈镇(申港以西)之线,建立了东西50余公里、南北10余公里的滩头阵地。同时,争取了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守军7000余人起义,控制了江阴炮台,封锁了江面。第20军由泰兴西北龙窝口至永安洲段起渡,22日攻占扬中。西突击集团也于21日晚在预定地段突破守军江防阵地,控制了宽100余公里、纵深5至10公里的滩头阵地,于22日占领彭泽、东流等地,并解放安庆。中突击集团则继续发展攻势,占领南陵,歼国民党军第88军大部。 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停泊在镇江附近江面的英国军舰4艘公然炮击长江北岸的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人民解放军当即以炮火猛烈还击,击伤其旗舰“紫石英”号,后4艘军舰相继逃往上海。为此,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声明,严正申斥了帝国主义的这一侵略行径,并要求英、美、法等国在中国的一切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海、领土、领空,表达了中国人民保卫主权的决心。 渡江战役国民党集团鉴于江防已全线被突破,部队有在沿江一线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围歼的危险,于22日下午仓促部署总退却,芜湖以西的部队向浙赣铁路沿线撤退,芜湖以东、常州以西的部队向杭州方向撤退,常州以东的部队向上海方向撤退,企图在浙赣铁路沿线和上海地区组织新的防御。人民解放军除组织第二梯队军继续渡江外,主力向国民党军防御纵深发展攻势。23日,东突击集团主力相继解放丹阳、常州、无锡等城,切断了宁沪铁路,争取了国民党海军海防第2舰队司令林遵率舰艇25艘在南京以东江面和另一部舰艇23艘在镇江江面起义。第34军进占镇江,第35军于23日晚进占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22年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中突击集团一部占领芜湖,主力渡过青弋江,并在湾沚地区歼国民党军第20军大部和第99军一部。西突击集团占领贵池、青阳等地,歼国民党军第8兵团一部。 在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的同时,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占领武汉以东以西的黄梅、浠水、汉川等地,有力地牵制了白崇禧集团,保障了第二野战军渡江作战的翼侧安全。 在郎溪、广德地区围歼南逃的国民党军,占领浙赣铁路人民解放军渡江成功后,4月22~23日,总前委依据沿江国民党军全线南撤的情况,迅速调整进攻部署,令第三野战军除以第8兵团部率第34、第35军担任镇江、南京地区的警备任务,以第10兵团第29军东进占领苏州并向上海方向警戒外,主力在粟裕统一指挥下分别沿丹阳、金坛、溧阳及太湖西侧和南陵、宣城、广德之线向长兴、吴兴(今湖州)地区疾进,完成战役合围,歼灭由南京、镇江、芜湖地区南逃的国民党军,第7兵团并准备夺取杭州。同时解除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沿江东进的任务,改为与第3、第5兵团并肩向浙赣铁路沿线挺进,追歼逃敌,控制浙赣铁路,切断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保障第三野战军作战的翼侧安全,另以第10军担任安庆、芜湖地区的警备任务。 各部队接到命令后,不顾疲劳,不待重火器和辎重到达,克服阴雨连绵、道路泥泞等困难,向指定地区疾进。4月26日,第9兵团主力通过广德;第10兵团进抵天王寺、宜兴一线,并在溧阳以西、以南地区歼国民党军第4、第28、第51军各一部。国民党军在人民解放军的多路追击下,不敢再沿宁杭公路南逃,改由宜兴以西山区直下郎溪、广德,企图由此突出重围,直趋杭州。27日,第10兵团第29军进占苏州。第三野战军主力会师吴兴,将国民党军第4、第28、第45、第51、第66军等5个军包围于郎溪、广德之间地区,经两天激战,将其8万余人全部歼灭。5月3日,第7兵团占领杭州。第二野战军在皖南游击队的策应下,经屯溪、婺源、乐平等地,于5月4~7日相继占领浙赣铁路沿线的贵溪、上饶、衢县、金华等地,并在追击作战中歼国民党军第68、第88、第106、第73军各一部。 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占领孝感、黄陂,逼近武汉。 攻占上海,歼灭汤恩伯集团主力,解放武汉、南昌等地郎广围歼战后,汤恩伯集团一部逃往福建,主力8个军25个师共20余万人退守上海,在蒋介石亲自部署下继续顽抗。位于武汉地区的白崇禧集团,除以一部兵力迟滞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渡江外,主力准备南撤湘鄂边、湘中、湘鄂西地区组织新的防线,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和西进四川。 渡江战役中共中央军委和总前委依据战局的发展,决定以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主力向浙江东部和南部进军,解放浙江省;第8兵团一部兵力继续担任南京、镇江地区警备,并肃清溃散于苏浙皖边界地区国民党军的任务;第9、第10兵团并指挥第8兵团一部攻取上海。以第二野战军位于浙赣铁路金华至东乡段休整,策应第三野战军夺取上海,准备对付美、英等国可能的武装干涉,并以一部兵力向福建北部、江西中部进击,视机进占南昌。第四野战军于从5月14日武汉以东团风至武穴200多里地段南渡长江,如雷霆之势进军江南,16日、17日,相继解放武汉三镇。 为求完整地接收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避免市区遭受战火破坏,第三野战军决定以第9兵团指挥第20、第27、第30、第31军,第10兵团指挥第26、第28、第29、第33军,分别经由浦东、浦西实施钳形突击,直插吴淞,截断敌军海上退路,迫敌投降。如敌继续顽抗,则对市区发起攻击,分割、歼灭全部守敌。5月12日,上海战役开始。至22日,将汤恩伯集团主力压缩到苏州河以北地区。经第三野战军增调第7兵团第23军和第8兵团第25军分别加强第9、第10兵团,该两兵团于23日夜向上海守军发起总攻。各攻击部队采取快速勇猛的动作,多路直插市区和宝山、吴淞。为减轻对市区建筑物的破坏,尽量不使用重武器。至27日,完全攻占上海。汤恩伯集团除约5万人经吴淞口登舰逃跑外,15万余人被歼灭。 渡江战役在此期间,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在浙东、浙南游击队的配合下,解放了宁波、奉化、镇海(今宁波市北部)、温州、临海、黄岩等城市和广大地区。第二野战军一部解放江西省南城和福建省建阳、建瓯、南平等地;另一部为策应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的渡江作战,进至江西省丰城、樟树(今清江)一线,并于22日占领南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于5月14日开始举行汉浔间渡江作战,从武汉至九江间横渡长江。15日,争取了国民党华中军政副长官兼第19兵团司令官张轸率2万余人在贺胜桥起义,17日解放华中经济中心武汉。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编辑本段历史意义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编辑本段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 旧址 位于泰州市高港区白马镇。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进行的又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此为渡江战役东线指挥部。旧址原是一处地主庄园,由大门、仪门、堂屋、厢房、后楼等组成。曾作粟裕、张震、张爱萍的卧室及办公室,华东军区海军在旧址小楼上宣告诞生。史料陈列分战前形势、渡江准备、突破江防、围歼逃敌、辉煌战果等5个部分,系统地介绍了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