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38张ppt)
溃(kuì)退 匮(kuì)乏 馈(kuì)赠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 有利形势。“瓴”,古代一种盛 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 ——阻止
溃退 ——败退。“溃”,溃败。
悍然 ——蛮横的样子。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
战线:长
战况: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中路军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 21日夜
西路军 35万
九江(不含) 21日17时-
-安庆
-22日22时
战况 全部渡过
渡过2/3
东路军 35万 芜湖-江阴 21日17时- -22日22时
大部分 已渡过
议论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 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 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 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 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
课文拓展积累
课文拓展积累
“金陵”名称的来历还有另外一说,即“埋金之说”。相 传金陵的名称是因秦始皇在今城北龙湾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 得。《景定建康志》记载:“父老言秦( 始皇) 厌东南王气, 铸金人埋于此。”并说在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岗曾立一碑,上刻 :“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获得, 富了一国。”又传说秦始皇并没有真的埋金,而是诡称在山中 埋金,这样,让寻金的人在山的前后南北“遍山而凿之,金未 有获,而山之气泄矣”。这是秦始皇驱人凿断山脉破坏王气的 计谋。不过,“埋金之说”有明显的传说和迷信色彩,并不可 信。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2张PPT)
战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 路 30万 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 21日夜
全部渡过
西 路 35万 九江(不含)-安庆 军
21日17时 --
22日22时
渡过2/3
东 路 35万 军
芜湖-江阴
21日17时-- 大部分已渡
22日22时
过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 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 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 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 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的特点: 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 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八上1-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的特点: 时效性
简洁性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不 可 少 的 三 部 分
——标题 ——导语
引标、主标、副标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 下文。
——主体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 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六.分析课文结构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 作战兵力 江 渡江区域 导语—— 战 况 况 战
总领全文
①中路军—— 首战告捷(略)
主体——
②西路军—— 所向无敌(详) ③东路军—— 战绩辉煌 (较详)
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 军的渡江情况。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九江
(一)分析中路军渡江战况
分析红色字的作用: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说明了战斗的艰巨性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说明我军进军之神速
“此种情况”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3.我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文意简 要回答。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 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国民党广大官 兵都很泄气。
(三)分析东路军渡江战况
分析红色字的作用: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 我军突破了。 “不料”表明什么?
归纳总结: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的特点: 时效性
简洁性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不 可 少 的 三 部 分
——标题 ——导语
引标、主标、副标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 下文。
——主体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 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六.分析课文结构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 作战兵力 江 渡江区域 导语—— 战 况 况 战
总领全文
①中路军—— 首战告捷(略)
主体——
②西路军—— 所向无敌(详) ③东路军—— 战绩辉煌 (较详)
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 军的渡江情况。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九江
(一)分析中路军渡江战况
分析红色字的作用: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说明了战斗的艰巨性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说明我军进军之神速
“此种情况”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3.我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文意简 要回答。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 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国民党广大官 兵都很泄气。
(三)分析东路军渡江战况
分析红色字的作用: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 我军突破了。 “不料”表明什么?
归纳总结: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PPT课件
随堂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 完。
得全面胜利的事实。 ➢ 不同之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重在详细地描写了我军渡江的情
景,特别加入了语言和场面描写。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 江》只用了不到200字简洁、明了、生动地展现了渡江战役的概貌。
感 悟 情感
本文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试举例分析。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 “不料”指意想不到,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
“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2.“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锐不可当”指锋利无比,无法阻挡。文中形容解放军勇往直前的 气势不可阻挡。
归纳主题
本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 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各路军指挥 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 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 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课堂测试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 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 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 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6张PPT)
1949年4月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 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 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作用意义: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 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评论这一点,更 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在新 闻中作者将自己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入了其中。
各路军渡江情况:
起止地点 渡江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渡过地区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 到21日夜 30万
30万
繁昌等地
九江-安庆
21日17时 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贵池等地
南京-江阴
21日17时 到22日22时
35万
大部分
扬中等地
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 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 排材料的?
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 来安排结构顺序的。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 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 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第二部分:主体,具体交代三路大军的渡江时间、 人数、区域及战果。
• 消息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 的战线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 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作用意义: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 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评论这一点,更 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在新 闻中作者将自己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入了其中。
各路军渡江情况:
起止地点 渡江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渡过地区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 到21日夜 30万
30万
繁昌等地
九江-安庆
21日17时 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贵池等地
南京-江阴
21日17时 到22日22时
35万
大部分
扬中等地
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 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 排材料的?
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 来安排结构顺序的。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 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 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第二部分:主体,具体交代三路大军的渡江时间、 人数、区域及战果。
• 消息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 的战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5张PPT)
1.根据上节所学内容,找出本则消息的新闻要素。
何人: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
长江战线
何事: 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国军民为党打反倒动蒋派介拒石绝,签解订放和全平中协国定而,发人起民的解渡放江
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彰显了我国不畏强敌、维护世界和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以中国智 慧贡献抗疫力量。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 开幕式上提出关于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科学 评议全球抗疫需要,凝聚世界抗疫共识,反映人类发展的切实 需求,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全球战“疫”刻不容缓,构 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当其时。 (1)一句话概括新闻报道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评价事件,发 表见解),看看它属于新闻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效果?
1.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 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时间上,中路军最早渡江。
中、西两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即抵抗都很微弱;
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将东路军的激战放
在最后写,可使
。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东路军,也体现了
纪念章使用紫铜胎镀金、银材质,通径为50毫米。纪念章核心部分为 志愿军战士形象和70束光芒,以和平鸽、水纹和中朝两国国旗元素编制的 绶带环绕四周,外围采用五星、桂叶和象征五次战役的箭头等元素,组成 金达莱花的五瓣造型,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寓 意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伟大的抗美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字词训练
要塞(sài) 阻塞( sè) 堵塞(sè) 塞子 ( sāi) 荻港( dí) 获得(huò) 溃退( kuì) 歼灭( jiān) 阡陌(qiān) 纤维( xiān) 锐不可当( dāng):
复习新闻结构 找一找本文结构
此照片,作者: 未知作者,许可证: CC BY-NC-ND
• 标题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对提问思考学生激励性语言(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23页
3、新闻的结构
标题 高度概括事件(迅速了解新闻主要内容,要看 标题) 导语 简洁明了的叙述事件。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 句话或第一段。(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要看导语) 主体 导语后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 中心部分。(详细地的了解新闻内容,要看主体) 结语 是新闻的结尾,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 (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 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从 属部分,一般插在主体中,也插在“导语”或 “结语”中。
拓展延伸
1、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标题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 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 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 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导语: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主体:“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
标题之二:飓风“卡特里娜” 重创美 国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1949年4月
注释:
到了革命暴风雨的袭击。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钟山风雨起苍黄:南京突然遭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慨而慷:感慨而激昂。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
2、请根据下列新闻内容 补上新闻标题
标题:
(新浪9月1日讯) 飓风“卡特里娜”连日来横 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为密西西比河注入了大 量雨水并造成新奥尔良洪水泛滥,飓风可能已经造 成美国数百人死亡。
据估计,飓风“卡特里娜”给美国经济造成的 损失将是美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渡江三路大军
中路军(安庆—芜湖)
西路军(九江—安庆)
时间
兵力
渡江人数
东路军(南京—江阴)
二、从新闻结构出发学习课文 2.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中路军(安庆—芜湖) 二十日夜—二十一日夜
兵力
三十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 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五万
东路军(南京—江阴)
一、从新闻要素出发学习课文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 线。 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 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分析新闻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充满嘲讽鄙弃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 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 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2.“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 ;“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 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纭溃退, 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照鲜明。
背景知识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 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已成定居。但国民党反动派继 续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后, 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 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 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 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并取得胜利, 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我三十万 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20页)
课前回顾
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哪些?
新闻简介:从广义讲包括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 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语言简明扼要。 注意: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 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 入其中。因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 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下列字 词
绥靖( suí jìng) 阻遏 (â) 鄂豫(âyù) 管辖 ( xiá ) 逃窜(cuàn ) 襄阳(xiāng) 绥靖:安抚,平定。 阻遏:阻止,制止。
问题2: 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 六要素。 问题3:再读课文,找出本则新闻结 构的五部分。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六要素:
新闻 的 五个 结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
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
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 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毛泽东
问题:读课文,并回答: (1)本则新闻内容的六要素(记叙的 六要素)是什么? (2) 本则新闻五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 么? (3)新闻具有及时、真实、准确的三 大特点,在本文中如何体现?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记叙六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哪些?
新闻简介:从广义讲包括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 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语言简明扼要。 注意: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 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 入其中。因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 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下列字 词
绥靖( suí jìng) 阻遏 (â) 鄂豫(âyù) 管辖 ( xiá ) 逃窜(cuàn ) 襄阳(xiāng) 绥靖:安抚,平定。 阻遏:阻止,制止。
问题2: 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 六要素。 问题3:再读课文,找出本则新闻结 构的五部分。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六要素:
新闻 的 五个 结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
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
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 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毛泽东
问题:读课文,并回答: (1)本则新闻内容的六要素(记叙的 六要素)是什么? (2) 本则新闻五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 么? (3)新闻具有及时、真实、准确的三 大特点,在本文中如何体现?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记叙六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ppt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6
画渡江示意图:
你能根据新闻的主体 部分绘出三路军渡江 的示意图吗?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看图 7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8
看图描述战争场面: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9
谈谈感受:
学习了这则消息后, 你有哪些感想,请小 组内交流。
2019年10月13
点我听朗诵
3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
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
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2]、
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
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
谢谢你的阅读
10
课后学习:
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 或校园中的发生的事件,并 向报社或校园刊物投稿。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11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4
感知课文,完成表格:
渡江区域 地点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导人,诗人,书法家。他对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 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 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 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 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合作探究
消息主要用概括叙述,有时可在叙事 中插入简要的议论。请找出文中议论 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作用:分析敌败我胜的原因,交 代渡江战役的背景,说明人心向背是 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突出了中心。
合作探究
敌败我胜的原因,哪个略写,哪个详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略写我军情况,详写敌军情况。 因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是不言
读音释义
①业已:已经。 ②锐不可当(dānɡ):形容来势凶猛,不 可阻挡。 ③歼(jiān)灭:消灭(敌人)。
整体把握
找出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和背 景。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 后。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 议。
合作探究
导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 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总领全文。
合作探究
导语从哪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 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 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
本文的语言特点
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讨论,概括
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1)准确:
A、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不 可 少 的 三 部 分
– 标题
引标、主标、副标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 下文。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和阐释。
– 导语 – 主体
辅助
– 背景 – 结语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 然环境。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 有时可省略。
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本文的语言特点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特点: 时效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 • • • • •
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 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 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 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 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注音: 鄂 ( è )豫( yù)绥靖(suí ) 阻遏( zǔ)( è )泄气( xiè ) 溃退(kuì)歼灭(jiān )管辖( xiá) dāng dàng 锐不可当( )上当( ) sài sāi 要塞( )瓶塞( ) sè sāi 阻塞( )堵塞( )
问 题 讨 论
•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 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 括了全文? •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 衔接的呢?
标题
标题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中路军 其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
导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体
2、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 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 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 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 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2)句好。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 闻的内容。
思 考 题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 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 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 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 喜欢新闻,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 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 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 果。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作者简介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 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 人毛泽东之手。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韶山人。政
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伟大的革命导师。
主要作品都收集在
《毛泽东选集》中。
毛泽东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 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 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 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 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 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 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 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 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的新闻稿。
时间
20日夜——21日夜
队伍
地点
渡过兵 力
30万
中路军 安庆——芜湖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下午5时起— —22日22时
21日下午5时 起——22日22时
2/3
大部
东路军 南京——江阴
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 大军的渡江情况。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九江
质疑析疑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