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25 好的故事 —【精选】.docx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好的故事》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好的故事》精品导学案本文介绍了XXX的一篇散文诗《好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XXX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作者在梦中回到故乡的情景,第二部分则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最后一部分则是对故事的总结和展望。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可以感受到XXX的思想深邃、文字优美,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他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一部分为“我”在昏沉的夜里闭目养神的情状;第二部分为“我”在梦中看到一个好的故事,其中又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二是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三是故事的结局。
3)小组交流,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看似琐碎的影像合成一个整体的故事的。
作者将梦中所见的景物、人物、事情等进行了有机的组合,通过细致的描写、生动的形象,将这些看似琐碎的影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同时,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象征手法,让读者更加深入地领悟到故事中所蕴含的美好与意义。
事,表现出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热爱。
这句话中的“清楚起来了”也是作者情感的升华,展现出他对眼前之景的向往和憧憬。
3.问题引领:文中出现了一些比喻和象征,你发现了吗?它们有什么意义?4.研究提示:1)“我不在小船里了。
”这句话中的小船是一个比喻,代表着作者回忆中的故事,也代表着作者的想象世界。
作者从小船中走出,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2)文中多次出现的“昏沉的夜”是一个象征,代表着作者的迷茫和不安,也代表着作者的内心世界。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从而完成了一个美好故事的回环。
5.问题引领: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想?6.研究提示: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热爱。
他通过回忆和想象,创造出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故事世界,让读者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和情感。
但是,当他从美好的梦境中回到现实生活中,淡淡的怅惘就会油然而生,表现出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迷茫。
统编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好的故事
1.会写“搁、综”等13个字。
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一组山阴道的图片,学生观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
2.引入课题:山阴道风景优美,在浙江绍兴西南。
大文豪鲁迅先生曾梦到过这里,并且写下一篇文章《好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边读边思考鲁迅先生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用笔做上记号。
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领读、跟读,全班齐读。
(2)课件出示课后方格里的13个字,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教师强调“澄、削”是多音字,指导学生发音与组词。
(3)教师指导写字。
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字的书写。
例如:“漾”右部上边“”的竖不出头,下边是“永”,不是“水”;“焰”的右下部是“臼”,不是“白”;“瞬”指一眨眼,所以部首是“目”,不是“日”;“骤”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忆。
书写要美观。
“瞬”“骤”“陡”等左右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边窄、右边宽,而“削”是左边宽、右边窄。
3.学生找出课文中难懂的词语,大家一起讨论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教师总结明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标上段序,思考: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他写了哪些美好的景象?用笔勾画出鲁迅先生笔下的美好景象。
(明确:集中在第3~8自然段,“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他把自己坐小船经过山阴道时见到的景物都一一地描绘出来,不像是故事,倒像是一幅幅图画。
)2.小组交流探讨。
这些景象让你们在头脑里形成了什么样的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出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 好的故事(教案)》(实用)
25 好的故事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会写“搁、综、澄”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预告、烟草、烟雾”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4.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难点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1.字词教学本课共有13个生字。
生字的学习,要结合汉字结构进行。
比如“搁”“综”“瞬”等字在教学时,可利用左形右声的特点帮助记忆;“萍”“藻”等字也是形声字,但要强调上形下声的特点。
多音字“削”在教学中,可借助句子理解记忆。
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
2.阅读理解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体会作者从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
从文章的圆形结构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3.表达运用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梦境中的景物的意蕴。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从而使学生将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学生真正从学过走向学会。
1.预习提纲(1)搜集《野草》的相关文章以及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综、漾”等13个生字,理解运用“预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明确“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
一、别样风景引文章,故事内容触于心1.出示课件。
(一组照片;播放优美的音乐)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带大家去看看别样的风景。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从整个作品来看,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和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
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对于作者一再声明自己的彷徨苦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才是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渴望,对生命本质的体悟。
整个作品将梦幻与现实相交织,既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对抗,也揭示出作者内心世界的向善追求。
同时,敏锐的感受、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描写相映成趣。
作者对于河边的景物的感受和对于河中倒影的观察非常敏锐和细腻,读者在欣赏一幅幅变化多姿的美妙图画之余,不得不为作者的感受力、观察力和语言的表现力感到赞叹。
作品立体式的图景展示,既给读者一种立体的美的感受,同时又引导读者在他的文字中构想自己的图景,大大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欲望,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和可塑性。
【作者介绍】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在20世纪初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提出“立人”主张。
他登上五四文坛后,写出《阿Q正传》等不朽著作,从反面批判人性的残缺,后期则以杂文为武器全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品教案
《好的故事》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
会写“海藻”“荡漾”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
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阅读“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1.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
会写“海藻”“荡漾”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
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能阅读“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走近鲁迅:鲁迅《野草》中的作品有23篇创作于1924——1926年,这期间先生经历了一场持久、广泛、深刻、严峻的考验……2.交流一下你了解的鲁迅。
3.上节课我们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认识了健康、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好的故事》。
4.出示课题《好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一)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二)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认识了健康、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好的故事》。
(三)认读词语。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2.出示字词,同桌指读。
(出示文本信息)预告烟雾昏沉错综澄碧荡漾解散退缩瘦削浮动瞬间凝视骤然凌乱陡然3.要求:字正腔圆、一板一眼,试着组词识记生字。
4.教师指导个别读音。
(四)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预习任务:任务一:小组学习本课的生词,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任务二: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后小组评议,纠正字音。
任务三:默读课文,梦境中哪些地方令人难忘。
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感知理解(一)朗读感知。
选择学习伙伴,合作交流,简析文章的结构,划分课文的层次。
朗读提示:(1)朗读课文。
(2)划分层次。
(3)概括文意。
预设:《好的故事》写了一个梦境。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5《好的故事》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5《好的故事》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25《好的故事》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13个生字。
2.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梦境中“好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结构,感悟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以及对理想的强烈憧憬。
【教学重点】感悟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教学难点】理解昏沉的夜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好的故事是光明的追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脉络。
2.理解文章的特殊时代背景和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5课《好的故事》。
2.出示课件1:写作背景。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艰苦。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文,并及时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文章。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2:自读提示。
学生根据自读提示自读。
2.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较难懂,还有一些平常没接触过的概念。
学生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出示课件3:词语解析。
(1)石油:旧时指煤油。
(2)《初学记》:中国古代综合性类书,唐朝徐坚等撰,共30卷。
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保存了很多古代典籍的零篇单句。
(3)膝髁(kē):膝盖。
(4)云锦:锦是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云锦是像锦缎一样美丽的云。
(5)乌桕(jiù):落叶乔木,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观赏价值极高;子可制油,用于制作香皂、蜡烛、油漆等。
(6)伽(qié)蓝:梵语,指寺庙。
(7)参差(cēncī):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8)一丈红:蜀葵的别称,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子心脏形,有长柄,表面有皱纹,花冠有红、紫、黄、白等颜色。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 好的故事
总第课时25好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备教师:修改教师: . 教学目标:1.会写“综、锦、萍”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内容结构,初步品味梦境的美丽景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难点:理清课文脉络,结合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大家都听过许多故事,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故事呢?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鲁迅先生,看他笔下好的故事究竟是什么故事。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好的故事。
(PPT出示)3.介绍写作背景。
(PPT出示)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细细品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读准音、认清形。
(PPT出示)◆易读错字:“综”“藻”是平舌音,“瞬”“骤”是翘舌音。
“削”在文中组词“瘦削”,读作xuē,不要误读作xiāo。
◆易写错字:“萍”和“藻”都是草字头,为上下结构,不要写成了左右结构。
“漾”的右上部“”的竖不出头;右下部是“永”,不要写成“水”。
“瞬”指一眨眼的时间,所以部首是“目”不是“日”。
3.学生认读词语,理解难懂的词语。
(1)课件出示要掌握的词语。
(PPT出示)预告烟草烟雾昏沉幽雅错综萍藻荡漾解散融和退缩参差瘦削浮动瞬间骤然陡然凌乱(2)开火车认读词语。
(3)学生交流圈画出难懂的词语,同桌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一起解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交流对文章的初步印象。
2.快速读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1)提出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
①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第3—9自然段。
)②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是他做的一个梦。
)③再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能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吗?(入梦——梦境——梦醒。
)(2)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概括文章在写法结构上的特点。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的关键句,体会“好的故事”的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 好的故事》教案(2课时)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创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学具
准备
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一个充满美好梦想的故事。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进鲁迅先生,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例句:
①星期天,我常到学校花园里去看书,因为那里十分幽雅。
②我一看她那优雅的举止,便知她受过良好的教育。
二、整体把握
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是鲁迅的一 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惑,做了一个梦,作者用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梦境破碎,作者又回到了现实,但作者总记得这个“好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 ,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五、知识拓展
《野草》 鲁迅著。写作于1925年1月24日。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表格式教案
2.探讨“倒影”特点,体味先生情感。
(先生生活的年代很动荡,他害怕失去宁静的生活。这些美好就像水中的倒影一样,可以看出先生当时先生起起伏伏的心境,怕失去这个美丽的梦。)
三、体味“昏沉的夜”
1.我们来看看“昏沉的夜”是什么样的夜?
(好的故事——美好虚幻希望)
3.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这是什么时候?
二、初品课文
1.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品读课文,注意字词。
2.请一组同学逐一朗读词语,纠正错误。
膝髁乌桕伽蓝瘦削
骤然皱蹙泼剌
3.你对《好的故事》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景物很美,乌桕,野花,茅屋,塔,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是美好的事物。)
4.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写?
(这篇貌似很美很悠闲的文章,同学们看不懂是很正常的。它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描述的景物总体上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比较亮、比较美的感性印象。)
这是先生一种积极而乐观的精神,他对美好有着积极的向往,他对美好的东西积极地追求着。
六、总结
1.在矛盾中挣扎,在绝望中追求希望。这是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和挫折而丧失信心。
2.出示: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鲁迅
复习旧知:听写词语,课后订正。
开火车的人生态度。
1.回顾课文结构: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关于“好的故事”的梦,然后又回到了深沉的夜。也就是说,先生从绝望开始,进入虚幻而美好的希望后又回到绝望。先生会就此绝望下去吗?不会!那样就不是鲁迅先生了。
2.出示句子: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感知“倒影”的特点。“动”给你什么感觉?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教案
2.学习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想想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
(2)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昏沉的夜”既是做梦所处的大的环境,也是鲁迅所生存的黑暗现实的象征。
鲁迅先生的现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搁:左窄右宽。“扌”的竖要长,“门”宽大,里面“各”稍小。
澄:“登”上边左右部分写法不一样,两边的横撇和捺要宽展;下边“豆”稍窄,下横要长。
藻:要写紧凑,中间三个“口”要匀称,下边“木”扁宽,中竖横上部分要短,撇捺舒展。
削:“肖”要窄,上边与“小”有差别,“月”的撇变为一竖,“刂”竖钩的竖要长。
1.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儿。(重点)
2.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难点)
二、品读释疑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是鲁迅第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恐,做了一个梦,通过用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碎,但作者总记得在“昏沉的夜”的这个“好的故事”。
2.助读资料:
时代背景: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的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好的故事》是《野草》集中的众多灰暗文章中难得一见的“光明”。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25课好的故事》教案
课题:25、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
3.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日期:年月日午第节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
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一个充满美好梦想的故事。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进鲁迅先生,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课件1:课题】(板书:好的故事)二、写作背景【课件2】《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
作于1925年,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
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三、初步感知1.读课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课件3】膝髁:骨头上的突起,多长在骨头的两端,也指大腿骨或膝盖骨。
伽蓝:佛寺。
皱蹙:蹙:收缩。
皱着眉头,眯眼睛。
形容不满的神态。
瘦削(xuē):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霓色:虹的一种。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课件4】(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
“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
读梦境一部分,看着梦里都有些什么?(板书:梦境乌桕、新禾、野花……农夫、村妇、村女……天、云、竹……)四、研习探究(小组交流,师生合作)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2019秋人教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好的故事》 【精编】.doc
《好的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预告、幽雅、错综、荡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清“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体会这个故事“美丽、幽静、有趣”体现在哪里。
4.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梦境的美好,结合文字想象画面。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顾旧知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搁在 错综 澄碧 萍藻 荡漾 火焰 瘦削 瞬间 凝视 骤然 掷石头陡然 2.说一说文中的“好的故事”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齐读:(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2)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4.过渡:这是一篇富有散文诗性质的短文,作者通过这简短的文字,展现给引导学生了解: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读者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这“好的故事”,体会其中的意境。
设计意图:由复习词语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同时,由鲁迅先生对这个故事的评价过渡到新课,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二、深入探究,品词析句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画出相关词语,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1)PPT出示重点语句: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引导学生抓住“一天云锦”“万颗奔星”体会梦境中的“好的故事”幻化无穷,充满生机。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说一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梦中回忆故乡绍兴山阴道上美的人和美的事。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六年级上册-25 好的故事(教案)
25 好的故事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会写“搁、综、澄”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预告、烟草、烟雾”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4.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难点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一、别样风景引文章,故事内容触于心1.出示课件。
(一组照片;播放优美的音乐)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带大家去看看别样的风景。
这次观赏从一条老街开始,老街上有一家历史悠久的小酒店,有一间名叫“跨湖”的书院,有一座总有游客端着相机去拍照的老房子。
老街的出口是一座桥,站在桥上眺望,可以望见远处的亭子,传说站在这个亭子上可以望见远处的大海。
出了老街向右转,宽阔的河道一直陪伴在马路边,河上有桥,河边有塔,还有广袤的田野上那金色的海洋。
2.这条路线就是鲁迅先生曾经走过的山阴道。
在鲁迅先生的日记里,我找到这样一条记载:课件出示:1913年6月26日,他“同三弟至大路浙东旅馆偕伍仲文乘舟游兰亭,又游禹陵。
归路经东郭门登陆,步归”。
——《鲁迅日记》3.我们刚才领略的就是鲁迅先生当年的行船路线,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先生在这条路线上所见的《好的故事》。
(板书课题:好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识生字,解词方法学于心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难懂的词语可直接跳过。
2.检查学生对生词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课件出示: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澄碧萍藻荡漾解散退缩瘦削浮动瞬间凝视骤然陡然凌乱(2)请一组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师相机纠正读音。
预设:纠正“瞬间”“骤然”“瘦削”的读音。
(3)学生齐读词语。
(4)区别“综”的形近字。
综()踪()棕()(5)学习多音字。
削xuē(瘦削)xiāo(削铅笔)3.请学生默读课文,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的故事
【学习目标】
1.会读写13个生字词,反复读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学习重难点】
1.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学习过程】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鲁迅先生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
2.注意一些生字的书写。
如“漾”的部首为“氵”,右边上半部分“羊”的竖不出头,下边是“永”不是“水”;“焰”的右下边是“臼”不是“白”;“瞬”指一眨眼的时间,所以部首是“目”不是“日”;“骤”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忆。
3.读过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4.现实是否像鲁迅先生的梦境一样美好?
5.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
6.这个梦有什么含义?
【学习小结】
从整个作品来看,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1
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
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
【精练反馈】
1.“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一说。
2.梦境是很难描述的,但是作者将梦的发生、展开、消散写得非常生动,读读下列句子,说说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的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红锦)带织入狗种,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3)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