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零碳技术的创新模式与商业机会分析

零碳技术的创新模式与商业机会分析

零碳技术的创新模式与商业机会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零碳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正在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探讨零碳技术的创新模式以及衍生的商业机会,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首先,创新模式是零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零碳技术领域,不同的创新模式被应用于不同的技术。

第一种模式是技术创新和研发,这种模式通过不断改进现有技术或开发新技术来解决碳排放问题。

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降低了其成本并提高了效率。

第二种模式是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以实现利润和社会价值的平衡。

例如,共享经济模式将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消费者连接起来,促进了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第三种模式是政策创新,在政府推动下,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和法规来推动零碳技术的发展。

例如,制定碳定价机制、推动低碳交通和建筑等政策,为零碳技术的商业应用提供了支持。

零碳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环境保护,也孕育了丰富的商业机会。

首先,零碳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盈利的机会。

随着碳排放成本的不断上升,投资于零碳技术的企业将获得长期可持续的收益。

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投资者。

其次,零碳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享经济和社区参与等方式,创业者可以将零碳技术转化为商业机会。

例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桩等创新模式在城市交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最后,零碳技术也为传统企业带来转型升级的机会。

通过引入零碳技术,传统行业可以实现碳排放的减少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例如,汽车制造商通过推出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等产品,实现了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

然而,零碳技术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资金和技术的不足是零碳技术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零碳技术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

中国低碳技术创新面临的新问题与政策调整

中国低碳技术创新面临的新问题与政策调整

以来 , 我 国 三 大 行 业 的单 位 产 品 能 耗 快 速 下 降 , 并逐 步 向 日本 同行 业看 齐 ,但 是 “ 十 一五 ” 以来 , 这 些 行 业 的单 位 能耗 水 平 下 降 的速 度 明 显减 弱 , 不 仅 没 有 出现 日本 、 韩 国等 后 发 国 家 在 低 碳 技 术 领域的 “ 赶 超 ” 现 象 ,反 而 与 日本 等发 达 国家 能 耗 水 平 的差 距 逐 渐 稳 定 , 即一 定 程 度 上 出现 在 中 端 技 术 水 平 相 对 停 滞 不 前 的状 况 ( 见图 1 )。再 以 新 能 源 中 的风 电技 术 为 例 , 虽然 我 国 的风 力 发 电
有 效 的 低 碳 技 术 政 策 体 系 要 能够 针 对 本 国低 碳 技 术 进 步 的现 实 要 求 ,不 断对 既有 的政 策 思 路 和 政 策 工 具 进 行 纠正 , 即低 碳 技 术 政 策体 系 应 当 能够 根 据 全 球 低 碳 技 术发 展 的趋 势 、本 国低 碳 产 业 的产 业 组 织 结构 特 点 以及 既有 政 策 在 实施 中遇 到 的各 种 问题 进 行 动 态 的调 整 ,从 而 保 证 政 策 的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m. 1 0 0 3 — 2 3 5 5 . 2 0 1 4 . 0 3 . 0 0 4
Abs t r a c t :I n r e c e nt ye a r s ,t h e a d va n c e me n t of Ch i na ’ S l o w- c a r b on t e c h no l o g y i s i n c r e a s i ng l y c h a l l e n g e d b y mi d d l e — e n d t e c hn o l o g y l oc k — i n ,a bs e n c e o f ge ne r i c t e c h no l o g y ,l o w e ic f i e n c y i n c ol l a b o r a t i o n a n d a l s o o t h e r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a nd e c o n o mi c o b s t a c l e s . Ac c o r d i n g l y , t he l o w— c a r bo n t e c h no l o g y po l i c y s h o u l d b e a d a p t e d a n d r e f o r me d . Co mp a r e d wi t h t r a d i t i o n a l po l i c y ,t h e n e w l o w- c a r b o n p o l i c y s h o u l d b e o r i e n t e d mo r e t o wa r ds pr e c i s e ma n uf a c t ur i n g , c o o r d i na t i o n a n d 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Ke y wo r ds :Lo w- ・ c a r bo n Te c h n ol o g y; Te c h n o l o g y Lo c k - - i n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x p e r i e n c e s ; I nd us t r y Po l i c y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在当前国际社会积极关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背景下,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开创低碳经济时代,是人类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把握与抉择。

发展低碳经济也将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原有传统积极增长模式,大力发展我国低碳节能技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同时制定严格的低碳法律法规,树立全民低碳意识,最终使我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之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对策1 低碳经济的产生低碳经济最早源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当时英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对本国的威胁,因此英国开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转变成为依靠进口能源来发展国家经济,预计到2020年,英国约80%的能源需要从国外进口。

英国能源白皮书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对进口能源依赖程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战略规划,着眼于降低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006年《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呼吁各国应当采取有效行动,使经济向低碳方向转型。

2007年,联合国讨论了后京都行动方案,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2008年正式宣布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体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09年,G20峰会在伦敦举行,此次峰会对全球经济复苏与低碳化转型作出承诺,这促进了低碳经济概念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

2010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利用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和低碳能源的战略性新产业。

这表明以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已经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作为国家战略性规划来开展和实施。

有关低碳经济定义,现在尚无统一的定论,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获取高效益、高效率、高效能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当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热门议题。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产能国家之一,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并推进低碳经济转型至关重要。

然而,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对策。

首先,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

由于低碳技术创新周期长、风险高、投入大,许多企业倾向于在短期内追求效益,而忽视了长期发展的投资。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上做出更多的投入。

其次,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缺乏科技人才。

目前,我国的研究型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低碳技术创新的发展亟待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团队。

为此,政府应该优化科研资源的配置,扶持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低碳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吸引更多的高素质科技人才投身于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

第三,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缺乏实践经验。

尽管我国在低碳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实践经验的不充分,许多企业在推广低碳技术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此,政府应该加强低碳技术的实践推广,鼓励企业建立低碳技术创新实验室,提高实践经验,减少低碳技术应用的难度。

最后,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缺乏行业联合协作机制。

低碳技术创新需要行业间的协作与合作,打破了企业之间的信息障碍和技术壁垒,但目前我国行业联合协作机制还不够健全。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行业之间的协调,促进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行业联合协作的机制。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无解的。

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积累实践经验、加强行业合作,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向低碳方向转型。

低碳经济现状及问题分析

低碳经济现状及问题分析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 案》,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同时科技部等 13 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落 实国家方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 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贡献。 ”同年 11 月,中国启 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合作计划” 。2008 年 10 月 29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 动白皮书》,阐明了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气候变化对中国 的影响、应对气候战略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 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原则立场和各种积 极措施。2009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国家已着手制定《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后,全国各地都在探索 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模式,纷纷制 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并以低碳经济理念来指导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而技术瓶颈的存在也使得清洁能源替代火电还有很长 的路要走。交通部门通过制定尾气排放标准来限制汽 车CO2排放,各大汽车企业加紧研制新能源如混合动 力汽车还普遍存在成本较高和推广困难,其中最大的 制约因素是技术成本问题,虽然在许多情况下,中国 通过国际技术市场购买、引进,但大量的引进费用是 一个沉重的负担,也是制约中国由“高碳经济”向“ 低碳经济”转移的关键。
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艰巨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 和降低废气排放 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 少10%。但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 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 不仅浪费大,污染严重,而且资源利用率低。2006年 全年万元GDP能耗实现自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 污染物排放增幅减缓,全年全国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 节能减排目标。虽然 2007 年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 碳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同比下降,但在经济增长情 况下,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紧迫。2009 年初,面对 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保经济增长、促就业的政 策,很多地方重工业建设的势头仍然强劲,

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研究

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研究

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

低碳经济强调以低碳、节能、环保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一个目标: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

低碳经济的实现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以实现能源的可再生与高效利用、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和资源的绿色化与循环利用。

同时,低碳经济发展还需要产学研各方加强合作,实现知识和技术的迅速转化和推广应用。

本文将对低碳经济技术创新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现状和前景,以及技术创新推动低碳经济的关键。

第二章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现状2.1 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在全球的发展现状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各国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推动技术创新,逐渐实现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欧盟是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欧洲2020战略》,提出到2020年将欧盟总碳排放量降低20%。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也正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019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碳排放总量将达到峰值,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碳中和步入全面推进阶段。

2.2 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在我国的现状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在风电、太阳能、水电等方面的发展迅速。

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推动,新能源装机容量已逐步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

除了新能源领域,我国在汽车工业、化工行业等传统领域也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第三章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发展前景3.1 技术创新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未来的低碳经济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这将是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将更加深入,符合环保需求的新产品将被推出。

此外,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全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效益。

基于技术转移的我国低碳技术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基于技术转移的我国低碳技术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基于技术转移的我国低碳技术自主创新模式研究□刘亚姜虹伶【内容摘要】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为低碳技术的转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我国低碳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提供了机会。

将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两个层面结合,分析不同的技术转移对我国低碳技术自主创新的影响,把低碳技术自主创新模式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实现路径,结合我国的技术创新发展规律,进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技术自主创新的运作模式。

【关键词】低碳技术;技术转移;自主创新【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编号:14ZLZLZF0002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亚,女,天津天狮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产品设计与人机工程姜虹伶,女,天津天狮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服务设计与民俗文化创意设计技术转移是获取技术的重要途径,并为低碳技术的二次创新提供可能性。

我国的低碳技术和欧美国家相比,不仅是数量上还是技术含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发达国家考虑自身利益,垄断国际技术市场设立低碳贸易壁垒,拒绝技术的转让或者转让费用非常昂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发展中国家获得技术转让的难度。

由于我国工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低碳技术产业链不成熟、对一些基础研究成果的利用率较低、传统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使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仍处于基础水平。

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出发,寻求此视角下我国低碳技术自主创新模式的发展思路,是对低碳技术科技性、创新性建设的重要研究。

一、我国低碳自主创新模式及技术转移方式(一)我国低碳自主创新模式的分类。

低碳自主创新模式将内部和外部的人力资源利用起来,建立一个动态的、信息双向流通的技术创新联合体系,来获取最大的利益。

其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获得别人在短时期内,难以掌握的新产品的开发技术,从而使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

先进性和自主权是其方向。

由于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低碳技术的发展也是良莠不齐,所遇到的低碳技术障碍因素也是各有不同,根据以上因素主要分为三类。

提升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研究

提升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研究
们能源 的未来 : 创建低碳经济》 , 正式使用” 低碳 经济” 这一名词开始 , 被称为 ” 第四次工业革命” 的低 碳经济 引起 全球各个 国家 的关注 , 同时作 为一种 经济发 展方 式越来越 进 发出活 力 。而 作 为低 碳经济 发展 动力 的低 碳 技术越来 越 为 学者 们所重视 。 国 内外众 多学者 对此进 行研 究 。谢 和平 ( 2 0 1 0 ) 认 为, 低碳技 术的 内涵 , 广义地是指所 有能 降低人 类活动 碳排放 的技 术 。这 些技 术 可分为两大领域: 无碳或减少碳排放技术 , 捕存 和利用二氧化 碳的技术 林 宗虎 ( 2 0 1 1 ) 认 为, 低碳技 术是 各种可 以使 人类生 产和 生活过程 中排 出的二氧 化碳 减少 的技术 总称 。刘 中然 ( 2 0 1 2 ) 低碳 技术 , 也称 为清洁能源技 术, 主要 指提高 能源 效率来稳定或者减 少能源需求 , 同 时减少对煤炭 等化石燃料依赖 程度的技术 。 依 据学者 的研 究可以知道 , 低碳技 术包括无碳技 术、 减碳 技术 和去碳技术三类 。因而 , 本文认 为低碳技术 是以环境 、 经济和 社会 协调发展 为 目的 , 以无碳 、 减碳和去碳 为特 征, 存在于人类 活动 各个领域的 , 能够有效控 制温室气体排放 的新 技术。 我国低碳技术创新 的现状 ( 一 )缺乏激励低碳技 术创新的长效动 力 机制 低碳技 术是一种 公共 产品, 因而低碳技 术 具有 非竞 争性和 非排他 性 这 就造成 率先 采 用新 的低碳 技术企业研发成本 增加 , 降低产 品 竞 争力 。尤其是在 我 国当前专 利技术 保护制 度上 不健全的时期 , 低碳技 术主体要面 临较 大 的技 术风险, 同时未来绩效存 在很大 的不确 定 性 。在 这种情 况下 , 低碳技 术创新主体面 临知 识产权 保护得不到保护 的风 险, 而导致低碳 技 术创 新主体 不创新或延迟创新 , 而采用现有的、 已经 成熟 的、 风险小的化石燃 料技术 。 ( 二) 低碳技术创新研 发能力薄弱 就我国低碳技术研发 能力而言 , 首先 , 技 术创 新人才资源匮乏 , 包括核 心的技术研 发人 员, 优 秀的技术操作人 员以及 具有 良好素质和 长远眼光 的企业家 。其次 , 低 碳技术创新起 点 过低 , 整体 科技 水平落后 。低 碳技术创新起 点 过低 , 攻 克高端复杂 的核心技术显得力不从心 。 再 次, 低碳技术 创新的研发 资金短缺 。 2 0 1 1 年 我国研发投入 占 G D P的比重 在 1 . 8 %左右 , 而 发达 国家是 2 %以上 , 其中美 国是 2 . 8 %。 ( 三)低碳 消费观念滞后 不利 于低碳技 术 创 新 政府部 门带偏见性 的政策 , 大众的面子 消 费、 奢 侈消费意 识, 小排量汽 车和 电动汽车受 到一定程度上 的偏见 。主要表 现在: l 、消 费方 式粗放 。现在 的家用 电器几 乎 都有 待机功 能, 也就产 生了” 待机 能耗 ” 。调 查 显 示我 国城 市家庭 平均 待机 能耗相 当于这 些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低碳经济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大国,必须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要加强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和能效标准,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推动能源产品生态化和循环利用,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

为实现低碳经济,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该制定具体的低碳发展目标和规划,建立环保和能源管理制度,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扶持力度,提高污染治理和环保标准,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推广可行性和经济性较好的低碳产品和技术。

2. 提高节能环保意识。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推广节能环保的理念和方式,营造低碳意识和全民参与的氛围,使低碳生活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3. 加强能源结构调整。

实行能源多元化战略,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传统能源消费,同时建立清洁能源基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开展能源技术创新和成果转换,研发和应用新型环保技术和产品,加强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行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提高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素质。

5. 深化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和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支持和推动跨国和全球性的环保和低碳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在低碳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加强合作,推动环保和经济的协同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中国低碳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研究

中国低碳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研究
领域 ;( 4 )建 筑节 能领 域 ;( 5 ) 碳 汇产业 ,如植树 造林 等 。
( 二 )低 碳 技术 与低碳 产 业 自主创 新 的意义
改革开放 3 0多年来 ,中国工业 的技术水平有 了很 大的提 高,技术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① 。
低碳 技术 自主创新 是 中 国发展低 碳 经济 的核 心举 措 ,重点 依靠 能够 提高 能源 利用 效率 、实 现清 洁 生产 的低 碳技 术 的 自主创 新 。低 碳 技术 的 自主创 新包 括 :节能 技术 的创 新 ,主要 是通 过 自主技术
关键 词 :低碳 产 业 ;低 碳技 术 ; 自主 创新 中图分类 号 :F 2 0 6 ;F 1 2 4 .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0 2 5 7 - 5 8 3 3( 2 0 1 3 )0 4 ,
( ) o 4 2— 1 0
作者 简介 :伍 华 佳 ,复旦 大学 管理 学院 副教授 、博士 ( 上海
业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 的新兴产业。国家核心竞争力就是产业 国际竞争力 ,在 国际市场上 , 国家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各个 国家的产业之间在国际市场上 的实力较量 ,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 , 低碳产业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而低碳技术的 自主创新将会对传统产业产生影响 ,也会 催生新兴产业的产生 , 从 而使原有的产业 国际竞争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发生相应的变化 。 在信息化 、经济全球化 日 益渗透的今天 ,低碳产业技术 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可以说是一个国 家能 否立 足 于未来 的以低碳 经济 为 主导 的世 界经 济 的核心要 素 。基 于此 ,中 国要 屹立 于世 界 民族 之林 ,承担起 对世 界经 济 贡献 的重 任 ,就必 须强 化科 技 的 自主创新 能力 ,从 国家 目标 的层 面有效

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和障碍分析

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和障碍分析

Dy m is a na c nd Obsa ls o t c e fLow r on Te hn og n va i n i Chi a Ca b c ol y I no to n n
C E n a , U N og H N Wej n H A G D n i ( ol eo ul d iirt n H ahn n esyo S i c C l g f bi A m n t i , u zo gU i ri f ce e& T cnl y Wu a 30 4, hn ) e P c sao v t n eh oo , hn4 0 7 C i g a
21第0 0年 2 l 期
s …d 瑟 c T i e …
… 眦 R h
di 0 3 6/.sn 10 o:1 .9 9 ji .0 0—7 9 .0 2 .0 s 6 5 2 1 .0 0 6 1
我 国低碳技术 创新 的动 力和障碍分析
陈文剑 ,黄 栋
( 中科技 大 学公共 管理 学院 ,湖北武汉 华 407 ) 3 0 4
摘 要 :低碳 技术是低碳 经济发展模 式的支撑 因素,其创新 和应 用是低碳 经 济发展 的核心 。在技 术 需求 与技 术供 给矛盾下 ,低碳技术创新在 中国显得尤为迫切 。市场、技术 和政 策支持 方面 的动 力因素对 中 国低碳 技 术创新有 着较强 的驱动作 用 ,但 面临着技术风险、 市场 失灵 、路 径依 赖和锁 定效 应 以及 国际低 碳技 术转让 障碍 等一 系列
障 碍 。 必 须 正 视 各 种 障碍 ,加 速推 进 中 国低 碳 技 术 的创 新 。 关 键 词 :低 碳 技 术 ;技 术 创 新 ; 动 力 ;障 碍
中图分类号 : 2 4 Fo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其次,应注重开发“城市矿山”问题。

所谓“城市矿山”是指城市中各种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废弃物资。

“城市矿山”的资源单位含量往往比自然界中矿山的资源单位含量更为丰富。

研究数据显示,一般的金矿开采1吨金砂仅能提炼出5克黄金,而从1吨废旧手机中,可以提炼400克金、2.3公斤银、172克铜;从1吨废旧个人电脑中,则可提炼出300克黄金、1公斤银、150克铜等稀有贵重金属。

自然界的矿产资源总有枯竭之时,而“城市矿山”却可以循环利用。

以天津市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例:这里一年回收加工的原材料铜50万吨、铝25万吨、铁30万吨、橡塑材料30万吨,其他材料15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矿山”。

据报道,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多年来大力发展废弃塑料、五金、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产业,成为全国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加工基地。

目前全镇总人口13.9万人,仅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加工一项就可以保障6万多人就业和10万多人的生活出路。

由此可见,开发“城市矿山”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因开采原生自然资源和冶炼矿石时所需要的能源消耗,还能减轻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所以,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开发“城市矿山”必将成为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

再次,要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低碳建筑这个单元,发展低碳建筑要从设计和运行两个方面入手。

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如充分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

在运行过程中,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选用低碳装饰材料,避免过度装修,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家用电器,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厨房系统,从各个环节上做到“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

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是未来的方向。

一是大力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

能源安全约束下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难点与创新问题探讨

能源安全约束下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难点与创新问题探讨
其实 ,从 理论 演进发 展的角 度来考察 ,低 碳经
源 数 量 和 自然 环 境 承 载 能 力 都 是 有 限 的。 人 类 社 会
济的本质属性 是可持续 发展理论在 经济发展方 式 问 题上的具体应用 和体现 ,也是可 持续发展理论 的进 步深化和扩展 。可持 续发展 的核心是人 与 自然 的

收稿 日期 :2 1 2— 0 00—1 2 作者简介 :高建 良 (9 3~ ) 16 ,男 ,湖南南 县人 ,湖南财政经 济学 院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 ,教授 ,经济学博 士,湖
南大学经济 与贸易学院硕士生导师 ,中华外国经济学研究会全 国理事 ,研究方 向:西方经济学 、世界经 济
产与消费的清洁化 ,使 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 由以往 主
人类社会要获 得可持续 的发 展必须首 先满足两 要依赖大量碳基 化石能源 消耗、高碳 排放转 向主要 依赖非碳 基 ( 低碳基 )能源消耗 、低碳 排放 ,从 而 个 基本 前 提 :其一 , 自然资 源获 取利 用 的无 限性 ; 其二 ,自然环境 承载能力 的无 限性 。然 而 ,自然 资 实现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 安全 约束 下 中国低 碳 经济 发展之
难 点 与 创 新 问题 探 讨
高建 良 蔡锦瑜 ・ 。
(. 1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00 ; 125 2 湖南大学 ,湖南 长沙 408 ) . 102
【 摘 要 】能源安全既是一 国国家安全的核 心构成部分 ,也是一 国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 的基 础。基 于我 国
“ 低碳 经济 ”这一 概念最早见 于 20 0 3年 2月英 国政府 发 表 的能 源 白皮 书—— 《 我们 能源 的未 来 : 创建一个 低碳 经济》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 的经济发 展模式就其实质 而言 ,是 以能源技 术创新 和制度创 新为核心 ,通过 应用先 进能源技术 和不断加强 与改 善能源管理来提 高能源效 率和优化能 源结构 ,从而 减少能源生产与 消费过程 中的碳排放 ,实现 能源生

浅析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浅析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浅析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对策,不少于1000字进入21世纪后,由于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低碳经济开始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各国争相推进的“绿色发展”。

我国在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进一步推进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需要加以破解。

本篇文章将从财政政策、科技创新、市场机制等方面分析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一、财政政策方面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巨大,但是财政支持不足,是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障碍。

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1. 财政资金不充分。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巨额投资,但财政资金相对缺乏。

政府在推进低碳经济方面需要大力投入财政资金,加强支持力度,确保低碳经济的发展。

1.2. 财政资金分配不合理。

现实中,部分省级政府、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和财政投资等手段,过度依赖特许经营和大规模工程建设。

应该加强资金的调配,使得资金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到低碳经济领域。

1.3. 财政政策不加强。

目前国家的税收和财政政策并没有特别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扶持。

应该推出切实可行的财政政策,增加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

二、科技创新方面二是科技创新方面。

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关键因素之一,但在我国,仍存在以下问题:2.1. 科技人员供给不足。

我国仍存在科技创新人才缺乏的情况。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优秀的人才,扩大科技人才普及范围。

2.2. 技术推广不足。

我国许多公司存在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导致了低碳技术的推广困难。

政府应该推动低碳技术的推广,通过国家、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引入市场化机制,让低碳技术创新能够在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市场机制方面市场机制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紧急问题。

我国在市场机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3.1. 竞争环境不充分。

部分产业存在垄断竞争,信用体系过度抑制消费。

加强市场调节,打破行业垄断,建立真正有竞争性的低碳经济市场。

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倡导,低碳技术创新成为了各国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作为全球新兴大国,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问题分析2.1 技术研发不足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研发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首先,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研发经费占比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科研投入上还有差距。

其次,科研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拥有众多优秀科研人员,但在低碳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不足,导致低碳技术创新的进展受限。

2.2 技术应用转化难度大另一个问题是低碳技术的应用转化难度较大。

在科技创新领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和环节。

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与科研机构的有效合作机制以及技术应用转化的市场推广渠道。

这导致很多低碳技术无法得到广泛应用,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2.3 缺乏市场激励机制在低碳技术创新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也是一个问题。

低碳技术具有长期投入、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对企业来说经济效益不明显,难以获得投资和支持。

缺乏市场激励机制的存在导致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缺乏持续的动力。

3. 对策建议3.1 提高科研经费投入为了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的研发经费占比。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研发,并加大投资力度。

同时,建立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鼓励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3.2 加强科研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了弥补低碳技术领域人才不足的问题,应加强对相关领域的教育培养,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加大对低碳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奖励和资助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投身于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思路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思路

随着社 会 发展 , 低碳 经济 越来越 引起 重视 。在 低碳 经济 发 展 演变 的过程 中 , 是指 为 了保 证 经济 发展 , 大程 度地 减少 碳 最 排 放量 , 即减 少高碳 气 体排放 的 一种 双赢手 段 。除 此之 外 , 由 于 低碳经 济具有 低能耗 、低排放 、低污 染的特 征 , 以低 碳经 所 济 一跃成为有 史 以来最 绿色 、最环保 的经济 发展 模式 。 1 低碳 经济 。 “ . 低碳 ” 指较 低或 能 达到 相对 零值 的温 室 气 体排 放 , 低碳 经济 虽然 目前没 有一 个 明确 的定义 , 但是 其科 学 内涵就 是 “ 以可持续 发展理念 为指导 , 通过制度 创新 、新能 源 开发 、产业转 型 、技术创新 等多种 手段 , 可能地减 少温室 尽 气 体排 放 , 减少煤 炭石 油等 高碳 能源 消耗 , 达到 经济 社会 发展 与生态 环境 保 护双 赢 的一 种 经济 发展 形态 ” 。 目前 可知 的温 室气体主 要以二氧化碳 为主 。 “ 碳经 济 ” , 应最 大程 度地 减 少碳 排放 量 , 是 以低 低 指 就 排放 、低能耗 、低污 染为经 济发展 的基础 , 经济 发展 的过程 在 中, 即减 少化石 燃料这种 高碳 能源的 消耗 。低 碳经济 的实质就 是提 高 能 源 利用 效率 , 生 产 中依 靠 技术 创 新和 产 业结 构转 在 变, 开发 清洁 能源 , 生 活上提 倡 公 民遵 循节 约 、简单 的生 活 在 方式, 追求 绿色 GD 最终实 现一 种健 康 、安 全 、 自然 、理 性 P,
国商 业地 产 的持续 发展 , 甚至 是推 动整个 国民经 济的 发展 , 国 家应 制定配 套的税 收优 惠政 策 , 促进 商 业地 产RE T 更好更 快 Is 的发展 。 综上所述 , 我国发展 商业地产RE T 具有 紧迫性 , Is 这对 我国 商 业 地 产 健 康 发 展 , 善 商 业 地 产 融 资 有 着 积 极 的 作 用 。 我 国 完 商 业 地 产 REI 正 处 于 不 断 发 展 , 断 创 新 的 阶 段 , 国 要 尽 Ts 不 我 快 完善商 业地产 R I 的法律法 规 、税收 制度等 , E Ts 为我商 业地

低碳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低碳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技 术 的创新 很 可 能 由于 上述 原 因 , 不被 广 泛 采纳 和 接 受 , 而 陷入技 术 “ 定 ” 从 锁 。
1 低碳 技 术 的创新 风 险阻碍 了企 业投 资积极 性 . 2
低 碳 技 术 大 多 是 比较 新 的技 术 , 临较 大 的 技 术 面
风险 , 同时 未来 绩 效存 在 很 大 的不 确定 性 。而现 有 化
第 1 ( 第 19 ) 期 总 1期
No1 S .( UM .1 No1 9)
机 械 管 理 开 发
M ANAGEM ENT AND DEVEL0PM ENT
2 1 年 2月 01
Fe 2 b.01 1
低碳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剥、 芝 丽
( 山西 大 学 工 程 学 院 , 西 山 太原 0 0 1) 3 0 3
路径 依赖 是指技 术演 进或 制度 变迁 过程 均有类 似
于 物理 学 中的惯性 现象 。路 径 依 赖 问题 是保 罗 ・ 大卫 提 出的 , 认为 : 他 经济 社会 中一 些偶 然事 件可 能导 致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种技术战胜另一种技术( 即技术演进 )但是一旦选择 , 某一技术路线 , 它会持续到最终 , 即使另一种技术路线 可 能 比该路 线 更 为有 效 。美 国著名 学 者 布赖 恩 ・ 阿瑟 最早 将 路径 依 赖理 论 纳入 技 术 创新 研 究 中 , 系统 地 并 阐述 了技术 演进 过 程 中 自我 强 化机 制 。他指 出 , 技 新 术 的采 用往 往具 有报酬 递 增和 自我 强化 的机 制 。主要 原 因在 于 : 技术 创 新 的初 始成 本或 固定成 本很 高 , 随 但
【 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问题研究摘要:如何科学选择符合国情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意义、选择难题、选择方法以及选择建议等方面探讨了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问题。

从理论上而言,在评价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按照能力的强弱选取适宜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低碳技术创新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功能上的有机互补,建立一种稳定的、良好的作用机制,是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实施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46—04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其内涵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王经北,2010)。

发展低碳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体现(冯之俊,2009),因此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我国正处于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中,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煤炭主导型的能源结构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加之人口众多、能源技术落后,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面临的严峻挑战。

已有文献主要从节能减排(10hnston,2005;庄贵阳,2005)、实现途径(stern,2006;付允等,2008)以及市场价值(ipcc,2001;kawase,2006)三个方面探讨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思路,均认同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而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低碳技术创新行为的逻辑过程和理论导向,能够有效地规避实施风险,保障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快速形成和稳定提高。

因此,如何在明确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特征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模式实施支持政策,就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意义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延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资源环境约束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并成为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建立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由之路。

服务于工业文明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构建新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势在必行。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构建必须满足科学发展现的要求,必须依据我国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的特征,做到充分体现以企业为代表的低碳技术创新主体能动性,合理配置和使用低碳资源,正确处理低碳创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形成统筹发展的生态协调机制。

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合理制度安排。

是低碳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保障。

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之中,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

与此同时,我国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以及由此基础上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统,决定了随后的技术系统与利用系统,这是一种路径依赖过程。

它在不断追随的技术创新与相应的制度创新中获得递增的规模收益,路径依赖过程不断得以强化,形成了“碳锁定”状态。

重重困境表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挑战性。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需要“硬”的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也需要“软”的制度和政策保障,这种“软”保障就是低碳技术创新模式。

碳技术创新模式是指导和规范低碳技术创新行为的一整套制度安排,能够最大程度地规避实施风险,确保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快速形成和稳定提高,从而能够有效地保障我国低碳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存在的难题首先,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内涵不明、类型不清是在进行具体的模式选择时面临的首要难题。

低碳技术创新与一般技术或制度创新在背景、内涵及方法上具有显著区别,这主要体现在低碳技术的特点上,正是由于技术创新过程的高度不确定性、创新收益未知性和溢出性使得低碳自主创新系统必然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和处于更加多变的环境条件之下,从这个意义而言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与一般的技术创新模式必然具有较大的差异。

然而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现阶段却仍然处于混沌状态。

各执一词,没有统一的认识。

关于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类型,国外的主流观点是进行“突破式创新”,认为传统能源技术具有严重缺陷,无助于稳定全球气候,因此要以可再生能源技术为主体对能源生产技术进行突破性的转变。

虽然这一观点也能在国内找到立论依据,但官方却更加肯定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原始创新的“渐进式创新”模式。

此外还有强度更为剧烈的“根本性创新”模式以及非常缓和的“自由式创新”模式。

究竟如何划分,还需依据我国国情进一步探讨。

其次,我国显著的区域创新能力差异使得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更加困难和复杂。

低碳技术创新模式还需要根据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的特征加以选择。

低碳技术创新模式要与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相适应,表现为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要基于已有的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能不顾客观能力的实际任意选择,这样不但不会进一步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反而有可能起到相反的阻碍效果。

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每年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呈现不平衡发展的态势,显著的区域创新结构差异决定了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灵活选择,这必然加大模式选择的难度。

再次,如何科学评价我国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是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主要难题。

从理论上而言,在评价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按照能力的强弱选取适宜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然而,难点恰恰在于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复杂性。

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系统也是一种区域创新系统,按照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其系统构成包括低碳技术创新主体性要素、低碳技术创新资源性要素和低碳技术创新环境性要素。

低碳技术创新主体性要素是创新活动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企业、政府、科研院所以及金融中介机构等,其中企业是创新的主要执行者;低碳技术创新资源性要素是创新活动的资源基础,包括从产生创新成果到将其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的过程所使用的一切资源;低碳技术创新环境性要素是创新活动产生的背景与保障,制度环境是其中的核心。

因此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成只要包括低碳技术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低碳技术创新资源供给能力和低碳技术创新环境支撑能力三个方面,具体指标的选择关系到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科学性,是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主要难题。

三、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类型与选择方法针对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存在的难题,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内涵、类型及选择方法。

1.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内涵及类型。

由于研究背景和视角的不同,国外学者关于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大差异。

主流观点是进行以可再生能源技术为主体的突破性创新,新的能源技术是对能源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而传统能源技术具有严重缺陷,无助于稳定全球气候(tushmall &aanderson,1986;hoffert,2002),甚至更激进地将低碳技术看作是一种技术范式的转变,是要对传统能源技术以及建立在传统能源技术之上的社会、经济系统进行一种根本性的改变(berkhout,2006)。

这种观点认为传统的碳基技术使得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形成了路径依赖,这种依赖一方面来自于建立在传统能源技术之上的技术锁定(arthur,1989):采用老技术的递增收益导致了锁定,从而阻碍了新的能源技术替代优势的形成,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系统同样面临递增收益导致的技术系统锁定的问题。

路径依赖的另一方面是制度锁定,制度可以理解为规范人类行为的所有约束变量,这包括正式的约束如法律、经济规则与合同,以及非正式约束如社会习俗与行为规范。

相比而言,较为缓和的观点是进行渐进性创新,即对现有技术的非质变性的改革与改进,是基于现存市场上主流顾客的需要而进行的线性、连续的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现有技术经济系统中某些技术如节能技术就已经可以应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了,“只要进一步拓展现有技术的应用,人类在21世纪上半叶将可以解决碳排放和气候问题”(pacala &socolow,2004)。

从学术逻辑上看,国内关于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成果与国外具有相似之处,也提出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自主创新模式,其追随者(胡鞍钢,2008;王海芹等,2009)认为中国需要实现一个传统的发展路径向一个创新性的发展路径转变,他们的立论基础与国外突破性模式或技术范式转变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不谋而合的。

与国外有所不同的是,除上述两种模式外,我国学者根据中国技术创新的特殊环境和实际水平,提出了第三种模式,即自主创新模式,包括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三种类型,从内容属性上来看,这种模式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综合。

自主创新模式被国内多数学者所接受(党文娟等,2008;宋德勇,2009),他们认为中国的技术创新将经历对前沿技术的引进、模仿阶段及自主创新阶段,促进技术进步应注重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自主创新的概念与区域创新系统有很大的关联性(江蕾等,2010),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依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必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本途径。

低碳自主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必须依赖自主创新,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也是一种自主创新模式,也可分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三种类型,只不过在内容和性质上有所不同,这三种类型的作用对象是具体的低碳技术,而自主创新模式的对象是一个一般性概念,可以是能够提升竞争力的所有技术,可见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自主创新模式的具体化表象。

2.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方法。

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包括低碳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低碳技术集成创新和低碳技术原始创新三种模式,具体哪种模式最为适宜,还需要根据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的特征加以选择。

低碳技术创新模式要与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相适应,表现为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要基于已有的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能不顾客观能力的实际任意选择,这样不但不会进一步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反而有可能起到相反的阻碍效果。

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是以增强低碳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为目标,充分发挥低碳技术创新行为组织(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中介和政府)的自主创新积极性,高效配置区域创新资源,将创新构想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综合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